端午粽子教案(多篇)

端午粽子教案(多篇)

《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兒童散文,通過對端午節品粽子的習俗活動向小朋友們介紹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讓小朋友們對端午粽有了深刻的瞭解。

二、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字,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三、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等十三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午、節、葉、米、真、分、豆”等七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理解課文內容。

3、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四、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五、評價設計:本課通過談話激趣匯入新課,重點放在多種方法識字和指導朗讀上,通過反覆讀,讓學生體會“濃濃的親情”,並體會節日的氣氛。

六、教學準備:生詞卡片、課件、字帖。

七、教學過程:課前三分鐘背古詩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生:端午節。

師:端午節都做什麼?

生:吃粽子,賽龍舟。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這篇新文章。(板書課題:端午粽,相機指導端、粽)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文章講了什麼事情?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交流識字方法。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指名讀。(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交流識字方法。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四)分段學習課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讀。想一想第一段講了什麼?

2、學習第二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麼樣的呢?自由讀,並畫出相關句子。

學生邊讀邊畫。教師指名回答。

(預設)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師:說得真好,通過“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這三個詞你體會到了什麼?

(預設)生:粽子很誘人,特別想吃一口。

師:是啊,多麼誘人的粽子啊,請同學們帶上自己的感情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指生讀,及時評價。

(2) 師:這樣可愛的粽子聞起來是怎麼樣的?(清香)

你是從那句話中知道的?請為大家讀一讀。

指導朗讀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來可愛,聞起來清香,吃起來怎麼樣呢?請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又黏又甜)

(4)多麼有人的粽子啊,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讀這一段。指生朗讀。評價指導。

3、課件出示課文第三段。

師: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還有什麼樣的特點?(花樣多)

你從哪一句中看出來的?

練習句式“除了。.。 還有。.。”

4、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學習第四段。瞭解屈原。

5、朗讀課文。

(五)指導書寫“真”字。

1、學生書空筆順。

2、注意事項。

3、教師範寫。

4、學生練寫。

八、課堂檢測:

九、板書設計

10 端午粽

色 香 味

花樣多

十、教學反思:

1、教學伊始,直接匯入,直接簡單,通過談論中國傳統節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自然引出《端午粽》這篇課文。

2、第二段主要從“色、香、味”著三方面學習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去體會並反覆讓學生朗讀體會。效果較好。

3、教學第三段時,由於時間關係處理的略顯倉促,還有待改善提高。

《端午粽》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兩個偏旁;正確美觀地書寫7個生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絡生活實際,瞭解“箬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瞭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教學難點

瞭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並對傳統文化感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 查詢屈原的資料和端午節的習俗。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教師:同學們,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學生自由說端午節的習俗。

3、教師:端午節,你都做過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4、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板書課題:端午粽)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橫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2、出示詞語:

端午節 總會 粽子 中間 十分 紅豆 鮮肉 帶回 知道 據說 紀念

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讀。

3、誰能當小老師來領讀?學生跟讀。

4、出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1)按結構劃分,鞏固讀。如,左右結構:“端、粽、知、據”。

(2)同偏旁識記:“總、念”都是心字底。

(3)圖片、猜謎識記。如,“分”:分蛋糕的圖片,理解記憶。大米、粽子、肉等圖片。

(4)字形演變識記。如:“帶”的甲骨文“ ”,最初的時候,上面表示束在腰間的一根帶子和用帶的兩端打成的結。下面像垂下的鬚子,有裝飾作用。本義:大帶,束衣的腰帶。也指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隨著時代的發展,扁平狀的物體、條形的區域也常用“帶”表示,如,帶魚、熱帶、溫帶。後來,“帶”還可以表示隨著,拿著,如,攜帶、帶回去。

5、過渡:同學們,一個漢字可以演變出這麼多的意思,我們祖國的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啊!

6、聯絡生活鞏固,你在哪裡見過這些字?

三、指導書寫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2、觀察結構,說說哪些筆畫需要提醒。

3、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提示:“真”字中間有三橫,長橫平、長、穩,橫畫之間的間距大體相等。“豆”字寫時要注意上窄下寬,下面的長橫要舒展,托住上部。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5、評價修改。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上,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教師:同學們,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們提前準備什麼材料啊?(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下面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精讀感悟

1、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4個自然段)

2、想一想,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請用圓圈圈出來。

粽子是用、 和 做成的。(提示: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把話說完整。)

3、出示箬竹葉實物:同學們見過箬竹葉嗎?出示圖片或實物。這就是箬竹葉。你們看,尖尖的箬竹葉多像是一把劍啊! 用箬竹葉包成的粽子,就再也不怕汨羅江裡的魚蝦和蛟龍了。

4、引導:一個粽子還有這樣的故事,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還真豐富呢!

5、出示對比句子:

①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②粽子是用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糯米,中間有一顆棗。

你發現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①有“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等詞語。②沒有。)

6、這樣的短語,我們在第二單元中曾經學過,你會讀嗎?注意讀出節奏感。指名讀。

7、作者為什麼要加上“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呢?(顏色鮮豔,板書:顏色)

8、粽子的顏色多麼鮮豔,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齊讀。

9、練習讀長句子:標出停頓符號進行練讀。

10、賽讀長句子: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後評價。

小結:剛剛我們通過讀好一個詞,然後讀好一個短語,最後藉助停頓和標點符號,讀好了長句子,這真是一個朗讀的好方法。

11、作者為什麼要加上“裡面、中間”這樣的詞語呢?出示課文的圖片,請同學們對照圖片,然後分別再讀這句話,這句話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呢?你是從哪幾個詞語中知道的呢?

仿說訓練:出示元宵圖片。

元宵是用的糯米粉包的, 有 芝麻餡。

小結:同學們,你們可真了不起,可以把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老師可真的要給你們點個大大的贊呢!看著圖片一齊讀。

12、粽子包好了,就等著吃了。請你用剛剛我們學過的讀長句子的方法讀讀下面的話。注意“一”的讀音。

出示句子:“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讀好帶“一”的短語。出示“一掀開、一股清香、一口粽子”。再加上前後文的“一鍋粽子”“一小籃粽子”讀準確。

(2)讀好關鍵詞:又黏又甜。

(3)讀好句中的停頓: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

(4)糯米的香氣伴著箬竹葉的清香,在掀開鍋蓋的那一瞬間,真是香氣撲鼻。我已經忍不住要讀一讀了。教師範讀。請同學們邊想象畫面邊做動作讀。

13、姥姥包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讓我們齊讀第2自然段,感受這好吃的端午粽吧!

14、讀好長句:“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1)讀好關鍵詞:美滋滋。

(2)讀好停頓: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3)外婆為什麼要我們分給鄰居吃?

小結:如今,會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外婆在端午節這一天把她親手包的粽子分享給周圍的人,也是在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啊!讓我們也學著外婆一起來包端午粽吧!

15、用以上學到的方法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請幾位同學讀,大家認真聽,說說誰讀得最好,好在哪裡。

16、關於端午節的由來。

(1)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教師:誰能給大家講講屈原的故事?(學生可以試講,教師補充。)

(3)補充《屈原的故事》或是視訊。

(4)交流聽故事的收穫。

教師:同學們,聽了故事以後,你能說說屈原是個怎樣的人嗎?

學生:屈原是個憂國憂民的人,愛國的詩人,和祖國共存亡的人。

教師:屈原投江以後,老百姓又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三、課外拓展

1、把屈原的故事或者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查詢其他的傳統節日的資料。如:清明節、中秋節、春節。

四、總結全文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飲雄黃酒、遊百病、懸鐘馗像。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向我們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我們要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語文端午粽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等十三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午、節、葉、米、真、分、豆”等七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3、通過圖文結合,理解“箬竹葉、糯米、裹著”等詞語,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紅紅的棗”等詞語。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瞭解端午節習俗和來歷。

德育目標:

瞭解傳統節日和習俗。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教學難點:

課後生字的書寫。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討論法 總結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生:端午節。

師:端午節都做什麼?

生:吃粽子,賽龍舟。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這篇新。(板書課題:端午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講了什麼事情?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2)教師範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書空。

書寫要領:“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後一豎不要寫出頭。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裡,你學會了哪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