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教資筆試考試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國中歷史教資筆試考試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國中歷史課文說課稿 篇一

一、“課標”要求

關於《宋代經濟的發展》這一課,《國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宋代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農業技術更新,優良品種增多,農業產量大幅增加。紡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南宋時期,南方地區進一步開發,促進江南地區成為中國經濟中心之一,經濟重心南移完成。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三個突出傾向:農業、手工業領域各項技術的創新與推廣、海外貿易的繁榮與經濟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與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部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9課。本課是有三個子目組成,分別是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和商業貿易的繁榮,三部分內容之間聯絡密切,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商業繁榮局面的出現,兩宋時期南方經濟的全面發展直接推動了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課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兩宋時期經濟的發展和變化最終促進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慾強,思維活躍,所以要引導學生觀看視訊、圖片,分析資料,培養他們這種獲得資訊的能力。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合作學習。

四、教學目標的設定

1、瞭解宋代農業、手工業發展和商業繁榮的表現。

2、思考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係。

3、掌握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原因和現實價值。

【設計意圖】教學目標具體可行,旨在符合《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

五、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重點:商業貿易的繁榮和經濟重心南移(宋代的商業貿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並且本子目涉及“市舶司”、“蕃學”等專有名詞。因此將其作為本課重點)

教學難點:經濟重心南移(這既是宋代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也是我國古代經濟格局的一次重大變化,對後世影響深遠,對今天我國的經濟建設也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因此將其作為本課難點)

教法設計:通過自主閱讀、問題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分析圖片,研讀材料獲取知識,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給以必要的講授。

六、課堂教學過程設計與實施

匯入:名畫引領,再現歷史。多媒體展示《清明上河圖》。提問:從中你能看到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們正在做什麼?你可以買到哪些物品呢?你對這幅畫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這一時期的農業、手工業又有什麼新發展?又將產生怎麼樣的影響?我們今天來一起學習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

【設計意圖】視訊匯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訊尋找資訊,感受宋代都市的繁華。

㈠農業的發展

1、自主閱讀第一子目,圈點批註宋代農業發展的表現,並展示學習的成果。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通過閱讀提取有效歷史資訊的能力。

2、圖片再現。通過識讀《耕穫圖》和《秧馬》,結合相關事實,瞭解宋代農業在技術和工具方面取得的進展。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識讀,使學生直觀的瞭解歷史知識,激發興趣又增強歷史體驗。

㈡手工業的興盛

1、自主閱讀教材第二子目,瞭解宋代紡織業、制瓷業、造船業取得的成就,並展示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通過閱讀提取有效歷史資訊的能力。

2、圖片再現。展示宋代絲織業的圖片,瓷器的圖片以及閱讀課本第43頁相關史實。瞭解宋代無論是紡織業,制瓷業還是造船業,都處於世界水平。

㈢商業貿易的繁榮

1、自主閱讀第三子目,瞭解宋代商業貿易繁榮的表現,並展示學習成果。

2、對比《唐長安城平面圖》與《北宋東京城平面圖》,體會宋代都市商業新的突破。

【設計意圖】通過讀圖,加深對宋代都市商業貿易新突破的理解。

3、宋代海外貿易超過前代。小組討論:為什麼宋代海外貿易如此興盛?

【設計意圖】使學生們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歷史思維能力。

4、探討宋朝出現紙幣的原因及它的作用,今天除了紙幣外,還可以通過什麼方式支付?

【設計意圖】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同時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絡。

5、出示《宋代經濟分佈圖》,以及兩宋時期國家賦稅收入南北比例變化表,使學生明確經濟重心南移。

【設計意圖】結合地圖,圖表使學生能對經濟重心南移這一概念有更直觀,深切的體會。

6、研讀材料,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研讀分析材料,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

7、這節課的學習,對我國經濟建設有何啟示?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七、教學反思及改進

國中歷史說課稿 篇二

各位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同行,您是否已經久違了國中時代?今天,讓我邀請您一同走進妙趣橫生的國中歷史課堂。大家好!我是安徽省蕪湖市安徽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趙姍姍,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我將從理念、教材教法、學情、流程和反思五個方面為您展示這一課。

一、轉變理念

歷史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國中歷史的課堂教學卻不是暮氣沉沉的。墨守成規的傳統教學漸行漸遠,全新的教學理念因對學生個體需求的尊重而誕生,創設生機勃勃的課堂成為每位教師的理想。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力避“教”和“學”的簡單相加,努力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新格局,嘗試構建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師生關係,實踐引導者、促進者與欣賞者的角色。

二、解讀教材

實現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會隨之改變。我認為,《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將教材的定位從單純的知識傳承載體轉變為有效學習的輔助工具,教材的功能須通過教師的設計與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方能體現。

從地位與作用看:本課居於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的第三課,既對兩宋社會風貌進行了總體描述,又從中體現了民族融合的重要主題。

從內容與目標看:(知識與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將瞭解宋代社會生活的大概風貌,包括當時流行的服飾、飲食的主要特點、居住條件和房屋建築的樣式、交通工具、文化娛樂活動以及節慶風俗等,並通過辨別宋代社會衣食住行各方面變化,嘗試從圖片、詩詞等資料中捕捉有效資訊,領略宋代的社會風貌,從而使自己的識圖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的到鍛鍊,並且運用聯絡和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的發展,認識到文化是特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理解宋代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對宋代社會風貌呈現出萬千氣象的原因的討論中,學生將在教師引導下發現豐富多彩的宋代社會生活,是宋代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的體現,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結果,同時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傳承性,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增強。(過程與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直觀感性的材料,儘可能拉近歷史與他們的距離;創設情境、讓全班同學帶領卡通人物“遊覽”東京,體驗宋代的社會生活,力爭將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融入愉快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我和學生都將有目的、有計劃的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每個關鍵環節留下自主學習的痕跡,為課後小結做準備。

從側重點看:宋朝的服飾變化與瓦子的出現可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較難理解的內容,我將之視為本課的重點與難點,為解決這兩個環節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一方面:為學生提供適量課外材料,為他們通過觀察、比對,主動歸納宋朝服飾的時代特點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緊扣課本,嘗試從中為瓦子的種種特徵找出依據,幫助學生及時、科學地使用教材這一學習工具。

三、分析學情

課程改革的衝擊下,歷史課堂已經不能封閉自為。我的教學物件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天真活潑,好動、好奇、好問,早已經通過網際網路、圖書館、影視作品、報刊雜誌等各種渠道接觸歷史,他們更喜歡直觀有趣的歷史資料,並且樂於參與教學,善於想象。進行本課教學時,他們學習過了宋朝時期各民族政權並立及民族間交往的相關知識,瞭解本課的歷史背景;還初步具備了閱讀、分析、比較史料的學科能力,為參加本課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做好了準備。由此,我得出結論:學生學習本課的知識、能力與心理準備已經充分。。

四、展示流程

停留於設計層面的教學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實踐教學設計的過程令我興奮,也令我成長。接下來,我將逐步展示我的教學流程。

第一步:知識鋪墊

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宋代社會風貌的歷史背景,我和學生一同簡單的回顧過往所學的知識,包括兩宋時期漢族及少數民族政權的更迭、民族間交往等,其間,我使用白板的遮屏功能,暫時遮擋課題,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使知識回顧更高效。

第二步:輕鬆匯入

展示本課主題之後,我為學生播放新近上映的動畫片《麥兜響噹噹》的片段,主要內容是基於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3D動畫,初步展現宋代市井生活的畫卷,課堂氣氛立刻輕鬆、愉快起來,學生興趣盎然。

第三步:自主選擇

看完短片,我向學生請教卡通人物“麥兜”與短片中的主角“麥子”是什麼關係,並詢問:同學們是否願意帶著麥兜一同見識其祖先生活的真實世界,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顯示今天的學習遊歷任務:宋代的“衣”、“食”、“住”、“行”、“娛”,為學生創設情境並提問大家想最先了解兩宋時社會生活的哪一方面。我會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感受“我的課堂我做主”。

民以食為天,在實際的教學中,絕大多數學生和我都首選瞭解兩宋的飲食文化,隨後我們將進入對宋代飲食的學習。這個自主選擇環節的設定消除了學生與我的距離感,他們發覺:在生活上師生是完全平等的,這將為後面的教學活動營造更加民主的氛圍,鼓勵孩子們大膽的參與教學活動。

第四步:互動學習

由此開始,學生進入了本節課學習的主體部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將分版塊,通過各種預設的活動、使用電子白板,逐步完成對兩宋社會風貌的認識與總結。我的教學預設是隨機的,下面我依據實際教學中學生的選擇順序逐步講述這節課的教學流程。

1.兩宋的“食”:

【教師使用白板資料庫】將事先準備好的食物圖片和名稱拖放到螢幕為學生活動做準備

【學生活動1:】【學生使用白板】遊戲“猜猜猜!”——請學生使用電子白板將圖片拖拽至相應的名稱。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標是通過一人上臺操作,全班學生共同出謀劃策,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其大膽嘗試、積極交流。

【學生活動2:】說說飲食——自主歸納兩宋飲食特點

完成前一個活動後,我引導學生迴歸課本,結合課文內容與我提供的課外素材,結合政權更迭、社會性質等知識討論、歸納宋代的飲食特點,得出隨著政權南遷,主要的食材發生了變化、華麗美味的食物僅屬於統治階層等結論。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剛才討論所得,在白板上將飲食的特點填寫完整。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將使用電子白板把自己的學習所得與我預設的板書相結合,同時,學生板書的頁面將留存在電子白板的資料庫中,成為最後我回顧本節課學習的重要素材。

2.兩宋的“衣”

服飾是一個時代主流思想和審美情趣的體現,兩宋服飾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所在,在這個版塊裡,學生將通過三個活動發現宋代服飾深受經濟發展、民族融合和封建思潮的影響。

【學生活動1:】以“衣”取人——依據服飾為圖中人物的身份高低排序

學生們都明白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我以一反常規的表達,引起學生的好奇,並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相關知識,仔細觀察圖片,大膽猜測圖中人物的身份貴*。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不僅運用了本課所述的有關宋代服飾的知識,還運用了封建社會不同階層生活境遇的差距等知識。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還會進而得出剝削階級被消滅後,服飾也不再體現著階級的差異。

【學生活動2:】各抒己見——評價纏足、說說你最欣賞的美

纏足陋習的真實圖片和大文豪蘇軾對小腳之美的詠歎之間形成的強烈對比是最能激起學生討論的素材,在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明確的判斷纏足是否美,還能將國中政治課中關於培養正確審美觀的內容與歷史學習相滲透。

【學生活動3:】看圖識變——觀察圖片,發覺宋代服飾的變化特點

觀察圖片、獲取資訊是歷史學科能力的一部分,學生在對比和交流中發現宋代服飾的動態發展及主要特徵。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在白板上將宋代服飾的變化及特點填寫完整。

3.宋代的“娛”

日常的娛樂與節慶活動是宋朝的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它既屬於統治階層又屬於廣大市民與農民,它基於宋代物質文明水平的上升,且包含深邃的傳統文化。該板塊我組織了以下活動:

【學生活動1:】【學生使用白板】我說《元日》——播放節日圖片及《元日》詩文,請學生自己上臺為同學們解讀詩中展示宋朝節日風俗的詞句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僅主動學習,還將自己的探究成果與大家分享,當了一回小老師,學習的自信和主人翁意識自然得以增強;講述過程中,學生還結合自己的發言使用電子白板的繪畫功能標明要點,動手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均得到了綜合訓練;講述完畢,我給予學生即時的、熱情的讚揚,激勵大家更積極地投入後面的活動。

【學生活動2:】認識“瓦子”——迴歸課本,探究瓦子的祕密

認識“瓦子”、理解“瓦子”娛樂兼營商業的特性又是一個難點,教材上精煉、明確的表達為學生學好這一環節提供了支援。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閱讀與分析所得的結論在白板上將宋代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填寫完整。

4.宋代的“住”與“行”

住房的變遷,出行方式的增加充分反映了兩宋物質文明的進步,

【學生活動:】【學生使用白板】圖說“住”與“行”——學生使用白板的繪圖功能將兩宋不同種類的交通工具、房屋在《清明上河圖》的區域性圖上標出,並使用截圖的功能將之分類排列。

第五步:溫故知新

1.溫故

學習歷史知識的途徑很多,《清明上河圖》便是一幅形象的宋代風俗畫卷,我設計的圖說“住”與“行”活動,把課堂教學這個舞臺再度還給學生,讓他們再度體會到積極參與教學的樂趣與成就感。此外,我還使用聚光燈和放大鏡功能根據學生的自由發言,協助臺上學生辨別和尋找,真正做到師生共同探究,並從一個欣賞者的角度來評價大家的學習成果。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自己的發現與歸納將“住”與“行”的主要內容填寫完整。

第五步:溫故知新

1.溫故

【教師使用白板目錄】——使用白板目錄回顧本課所學

傳統教學中對全課的回顧多為教師講述,在這課中,我藉助白板自動生成的頁面,把學習活動成果——由學生自主完成的板書一幕幕呈現,此舉令學生很是興奮,在此過程中既鞏固了知識,又感受到了收穫的樂趣,進而為以後的歷史學習培養興趣。

【學生活動:】【學生使用白板】大家來找茬——運用所學知識共同完成為短文改錯的任務

改錯是近年來在各地會考中普遍出現的一種新題型,我設計了為某位同學的短文改錯的活動,仍然由學生操作白板的繪圖功能自主完成,使之嘗試運用新知,感受自己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

2.知新

【學生活動:】趣味探究——問題1:探討為什麼纏足陋習被人們摒棄而傳統節日風俗卻流傳至今?問題2:動畫片中麥子在宋代使用信用卡、開超市都失敗了,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為了使本課的學習得到有效的延伸,我預備了兩個課後探究問題讓學生選擇探討,意在引導學生感悟出人類進步過程中歷史背景對社會生活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至此,課堂教學活動全部結束。

五、反思教學

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後,我對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實踐進行了及時的總結和反思。

從教學設計的實施看:我預設的各版塊活動多次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展示自己的平臺,同時配合和電子白板手寫文字、彩色繪圖、資源相簿、白板目錄、放大鏡及截圖、遮屏、聚光燈等各種功能,有效的調動了學生投入教學活動,引導他們步步構建知識,一定程度體現了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基本實現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從學生活動的情況看:學生參與意識強烈,對於教學中的遊戲、討論表現得十分積極,此外,他們對使用白板組織教學倍感新鮮與興奮,並樂於嘗試使用白板和展示自己的操作過程,使學習更加積極主動、輕鬆愉快。尤其在本課回顧的過程中,白板生成的目錄成為讓學生最有成就感的教學資源,令他們學習歷史的信心和興趣倍增。

從裝置使用的角度看:我在教學設計中所用的只是其功能的一部分,我認為只要以把握教學新理念為前提,經過潛心研究和精心設計,應該可以使電子白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例如:互動功能可以即時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資源庫可以成為教材的有力補充,生成性資源可以長久保留以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從而為全面評價學生提供依據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會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力爭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更廣闊的活動空間,更徹底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等獎國中歷史說課稿 篇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內容選自部編版國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十二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我將從以下7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為了有效組織並實施教學,我對本課內容作出如下分析:

該課是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的第十二課,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是“知道宋元時期商業貿易的繁榮;瞭解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詞、元曲的流行”。課本由“繁華的都市生活”、“宋詞”、“元曲”三個子目構成,主要講述了宋元時期大都市景象繁華,市民生活十分豐富。

從歷史發展邏輯來看,宋朝實現了政局上的區域性統一,元朝更是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國家,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環境。經濟的發展為城市的繁榮提供條件,進而促使了市民階層的出現,使得市民文化得到巨大發展,也使中國的城市文化達到新的高峰。因此,我將本課的主題定位為:市民生活和文化的發展。根據教學主題,我將本課內容整合為三個子目“市民階層的出現”、“普通市民的生活”、“市民文化的發展”。

二、學情分析:

奧蘇伯爾:“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

本課的授課物件為某普通國中七年級年級學生——

從學生的知識狀況看,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對宋代社會經濟發展和商業繁榮有一定的瞭解,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知識儲備。但是本課內容較多,學生把握起來較為困難,容易產生混淆,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清晰的學習,我將補充市民階層的相關概念,並用“市民生活與市民文化的發展”為立意,學生跟隨主題思路清晰地展開學習。

從學生的思維特徵分析,七年級學生處於心理學上“形式運算階段”擁有一定的邏輯思考能力,但歷史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弱,而且“00”後偏向自我思考。針對這一情況,我將對一些重要問題組織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進一步思考問題。

三、教學目標:

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課標要求,整合三維目標,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通過材料展示,讓學生知道宋朝時期產生的新興階級——市民階級。

2、通過圖片展示、播放視訊與課堂活動,讓學生了解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的主要表現,認識到宋詞與元曲的風格特色。

3、通過材料展示與問題探究,讓學生學會分析宋元時期市民文化繁榮的原因,體會到宋元時期是我國城市發展的新階段,是文化上的又一高峰。

四、重難點:

根據課標和學情分析,可以看出本課內容的重要性,為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市民的生活,難點為市民娛樂文化生活多彩的原因。

重點是:瞭解市民生活的主要表現。這既是對課標要求的體現,同時只有瞭解市民生活的表現才能充分體會宋元時期的都市與文化特點。

難點是:宋元時期市民文化繁榮的原因。七年級學生邏輯分析能力較弱,難以認識到市民文化的繁榮與經濟發展、城市發展密切相關。攻克難點有利於學生學會綜合分析歷史問題。

五、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我將採用活動教學法、圖示法、史料教學法和問題探究法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教法中包含著學法,學法裡體現著教法,因此,與教法相對應的學法是觀察法、史料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本課主題確立為“市民生活與市民文化的發展”。以此作為本課的線索。經過整合將課本內容分成三個板塊“市民階層的出現”、“市民階層的生活”、“市民文化的繁榮”。使學生跟隨線索,思路清晰地展開本課的學習。

一堂課好的開始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匯入新課部分我將展示雲南夜市的圖片、展示夜市建立的史料,切合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下面是新課學習環節:

市民階級的出現

宋元時期的城市和文化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出現息息相關,但書本缺少對此的介紹。我將採用展示材料和設問的方式,讓學生更好明晰市民階層的相關含義與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學習接下來的內容。

普通市民的生活

這一子目的內容是本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將本子目內容分成五部分,分別是“大都市”、“市民商業活動”、“市民娛樂活動”、“社會節日習俗”、“文學藝術生活”。

第一,展示宋元時期幾座大都市的城市復原圖,讓學生了解宋元時期大都市的概況。

第二,展示視訊、圖片以及史料,讓學生了解宋元時期主要的商業活動,體會宋元時期商業活動豐富多樣。

第三,通過展示圖片,使學生了解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市民娛樂生活。

再讓學生通過猜測三位詩人的詩句所描寫的節日,介紹宋元時期相應的節日習俗。

再以任務卡的活動,引導學生為三位詞人制作名片。活動中瞭解宋詞的發展、體會宋詞不同派別的特點。

最後展示材料和分析材料,讓學生了解元曲的特點,並分析其流行的原因,培養學生史料實證能力。

市民文化的繁榮

本子目是本課的難點,為突破難點,我將在史料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問題探究。先通過關漢卿的作品以及羅列市民生活的表現,讓學生總結宋元時期市民文化的特點,由此組織學生討論市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原因。以此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課題小結部分

通過線索式總結,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理清市民階層、市民生活以及市民文化的發展關係。

七、板書:

最後板書設計方面,我採用綱要式板書,直觀、清晰地展示本課的主題和線索,充分體現條理性和邏輯性。

以上便是我的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的聆聽。

國中歷史教資筆試考試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莊園的含義;理解莊園土地的劃分。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圖片展示,認識莊園土地的劃分,提高獲取資訊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莊園經濟的學習,拓寬思維,認識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莊園的含義。

【難點】

莊園土地的分類。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教師播放電視劇《唐頓莊園》的片段,請學生觀看,並引導學生思考:所謂的莊園是什麼?又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它又有哪些特點呢?從而引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莊園的含義

教師引導:那莊園到底是什麼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找出來。

學生回答:莊園指的是9世紀時在封建主的土地上興起的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形式。

教師呈現關於西歐莊園生活片段的電視劇並提問:在莊園中生活著哪些人呢?

學生回答:莊園裡有領主和佃戶。佃戶中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

教師追問:那這些人會做哪些工作呢?這又體現了莊園怎樣的特點呢?請同學們結合史料進行思考,並用自己的話概括。

學生思考後回答:莊園經濟以農業為主,麵粉、乳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給,鞋帽、衣服也自己製作,很多莊園還有鐵匠、金銀匠等。

教師補充並總結:大的莊園往往成為地方經濟的中心。小的領主可能只有一個莊園,而大貴族可以擁有十幾個甚至更多莊園。而在領主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二)土地的分配

教師追問:我們剛剛提到了莊園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必然涉及到土地的問題,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對土地是如何分配的呢?請同學們結合圖片以歷史興趣小組為單位,用5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

學生代表回答後,教師總結:莊園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直領地”,通常佔莊園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是佃戶的生活來源。莊園的周圍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稱為“公用地”,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按照規定共同使用。

(三)領主和佃農的關係

教師提問:前面提到土地分配時提到的佃戶包括自由民和農民,那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自由農民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財產,有份地保有權,領主不能隨意沒收他們的土地。自由農民的土地權利受到法庭保護。而農奴則沒有自由權。

教師引導:那領主和農民、農奴之間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結合史料和課文內容進行思考。

學生回答:在土地分配上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一般每週要在直領地上勞動3天,剩下的時間才屬於自己。領主還向佃戶徵收其他捐稅。農奴也比自由民承擔的義務要更為繁重。

教師進一步補充:領主與佃戶之間是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課主要內容。

2.作業:請學生課下找一些莊園的紀錄片進行觀看,加深理解。

四、板書設計

國中歷史說課稿 篇五

我說課的題目是《科舉制的創立》。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將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科舉制的創立》是人教版國中歷史7年級下冊第4課的教學內容,包括科舉制的誕生、科舉制的完善、科舉制的影響三個子目的內容。本課主要講述了科舉制度的確立、健全和完善,以及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本課上承隋唐時期政治經濟繁榮情況,下啟輝煌的隋唐文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講授的時候要重點講述科舉制完善的過程及影響。

二、說學情

過渡語: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歷史,知識層次,理解能力都不強。但是他們對歷史充滿興趣,對歷史知識有無限的探索慾望。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順應學生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科舉制誕生的原因;列舉科舉制創立與發展的'史實;全面理解科舉制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歸納科舉制創立和完善的過程,提高歸納、整合能力;

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科舉制的影響,認識科舉制的創立在當時社會的進步性,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科舉制的學習,認識到科舉制的誕生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四、說重難點

過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科舉制創立與發展的史實。

【難點】

理解科舉制的影響。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本課,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組討論法等。通過啟發式的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環節一:匯入新課

過渡語: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新的學習內容中去。為此我採用生活例項法匯入新課:

我會提問學生在生活中所見到的考試有哪些?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提問中國古代的考試製度是什麼時候確定的?順勢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採用生活例項匯入,從生活入手,拉近了大家日常生活和歷史的距離,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興趣。

環節二:新課教學

1、科舉制的誕生

針對這一部分的內容,我主要採取了啟發式談話法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本內容,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九品中正制”選拔人才的依據是什麼?給統治帶來了哪些不利的影響?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得出:科舉制設立的原因是九品中正制不能選拔出優秀的人才,而且不利於中央集權。

接下來我會出示相關史料,繼續啟發學生思考:面對這種弊端,隋文帝進行了哪些改革?在隋文帝的基礎之上,隋煬帝又採取了哪些措施選拔人才?

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回答出:隋文帝開始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隋煬帝時期設定進士科,標誌著科舉制的正式誕生。

【設計意圖】通過啟發式談話法循序漸進的引出問題的答案,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養了學生的理性思維。

2、科舉制的完善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但是線索比較清晰,內容也比為簡單。因此可以結合史料,採用提綱挈領的方法,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分別採取了哪些措施去完善科舉制,從而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學生很容易可以總結出:

唐太宗:擴大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

武則天:開創武舉和殿試;

唐玄宗: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優點,一方面能方便記憶,另一方面能夠容易發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與區別,簡單而實用。

3、科舉制的影響

科舉制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知識,本知識點理論性較強。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採取史料分析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我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史料,然後讓學生以歷史學習小組為單位來討論科舉制的影響,之後派代表發言,最後我會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作適當的總結點撥。讓學生明白科舉制的積極影響是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消極影響是科舉制發展到後期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並引導學生形成一種辯證看待問題的歷史思維。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探究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深層思維,從而掌握這一難點知識。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知識,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因此在小結環節我採用了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知識內容的方式來加深同學們對本課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2、作業:我會佈置開放性作業,請同學們回去思考,學習本課後,你對現在學校的考試製度和考試形式有什麼想法嗎?你如何看待考試作弊現象?

【設計意圖】開放式的作業設計,更能夠提高大家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同學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歷史課堂的學習中來。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