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學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煌固鎮國小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2014/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學校作為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載體,在引導和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學為學生髮展奠基、讓我們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讓孩子記住一些名篇佳作,尋民族精神的根,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蘊。這一學期,我們學校根據上饒縣教育局的檔案精神,把國學教學活動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了積極地開展,現小結如下: 一、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充分的準備。

1、成立國學教研小組,確定好教研組長、組員,使教學活動、教研活動能有序地進行。

2、以國學經典教學作為本學年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級每週每班一節,確保有充足的教學時間。

3、安排文化素養較好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作為任課教師,確保教學質量。

二、以豐富的活動調動了老師教學經典、學生學習經典的(更多文章請關注:)熱情。

1、學期初學校大力宣傳國學經典研讀活動的目的意義、實施目標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驟,使研讀活動深入師生心中。

2、十月份,學校成功開展了金秋師生經典誦讀會,全鎮師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日益高漲,氣氛濃厚,同時豐富了老師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3、十一月份,學校開展了全鎮教師國學講壇活動,各位國學教師踴躍參與,活動進行得有聲有色。經評比,選送了葛江紅老師作為縣國學講壇老師獲選人。

4、十二月份,學校進行國學優秀教案的評比活動,並選送王水金老師參加國學優質課比賽。 三、存在問題及今後工作

儘管學校國學工作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老師參與國學活動的熱情不高,國學經典的學習還得不到部分學生尤其是家長們的高度重視,學生雖然學習了經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為還是沒有改變,沒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們今後的工作中還要更加努力,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使國學工作向著“傳播國學知識,構建書香校園”的目標努力奮進。

元月十九日

第二篇: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李自民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蘊十足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東半球,世界發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以求發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國學不是書齋裡發黴的書本,不是博物館裡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為國學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它的成功之處在於,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於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

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字,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資訊,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為教材,以“活動”為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2014-6-16

《三字經》教學反思

李自民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相傳是宋朝末大學問家王應麟編撰的,流傳中後人又不斷增補。《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傳統蒙學教材中流傳時間最長、最具代表的一種,它內容文筆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三字經》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根據《三字經》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以《三字經》內容為依據豐富學生的詞語。比如,在教學“稻樑黍,麥菽稷。此五穀,人所食”時在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理解句子後,我給學生講關於糧食的故事,學習四首有關珍惜糧食的古詩警句,讓學生明白珍惜糧食的道理。講授“香九齡,能溫習--------融七歲,能讓梨”這一內容時引入故事“黃香溫席”“孔融讓梨”學生自己查資料學習典故,學習興趣濃厚,理解經文也容易多了。 校本課程國學經典的教育為學生開創了五彩的誦讀天地,孩子們走進中華古典詩文,走進了與語文相關的課外讀物,走進了體現具有自我個性的閱讀世界。在教學《三字經》時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進行朗讀訓練,每節都採用多種方式去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的目標,學生在讀中感受到詩句節奏美,韻律美。久而久之,融入了孩子的心靈深處。

事實證明,經典誦讀把學生帶入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一遍、一篇篇的古典詩文誦讀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

遠。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席---”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朗誦讀經中感受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是我們傳承國學文化的方向,這必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

2014-6-16

第三篇: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2014-2014學年下學期《孝忠誠》教學工作總結

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人類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蘊十足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東半球,世界發達國家也在吸取中國的傳統智慧以求發展。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國學不是書齋裡發黴的書本,不是博物館裡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為教材是因為它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它的成功之處在於,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於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

欣賞、評價文字,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資訊,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為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為教材,以“活動”為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2014-2014學年下學期 《孝忠誠》教學工作總結

七年級 北集坡一中 羅啟智

2014-2014學年下學期 《孝忠誠》教學工作總結

七年級 北集坡一中 丁茂榮

第四篇: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青少年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在於:

一、傳承美德

傳統經典中承載的 “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至今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通過學習,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青少年幼小的心靈,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孕育純樸的民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從孩子們接受國學教育之後,變得更加謙讓、團結同學、尊重師長了。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走進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範著他們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二、健全人格

學生接受這樣的薰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如今,外來文化、網路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學生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讓他們在本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優秀的古典經文意存高遠,可以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其中不僅有文學,還蘊涵著美學、哲學。用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實學生,就是給了他們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

國學經典著作是我們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為了使孩子們能夠從小就吸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營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弘揚國學。

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裡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裡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

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

2014.1.12

第五篇: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西寺國小王波

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彈指一揮間,我執教國學已一年了。一年間,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又甚感國學教學的艱難。回顧國學教育,總結如下:

一,讓學生認識國學,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產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傳統文化,絕大多數同學的認識是“之乎者也”之類,印象中是搖頭晃腦的讀背,感覺甚是枯燥乏味,沒什麼好學。所以老師要讓他們重新認識國學,感受到國學的魅力。我跟他們談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論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訴他們中國傳統文化是其他文化體系不可比擬的。我們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們有風、騷、賦、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有百科書之稱的《三字經》,有為人處事的蒙學經典《弟子規》。我們有“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氣,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責任,有“以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之樂而樂”的普世情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們還有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有豐富的天文地理,工藝文藝,有輝煌燦爛的科學技術,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數不勝數。同學們聽得很入神,並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講中,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備好課,讓學生享受國學課

學生對國學有了新的認識了,下一步我們就要備好課,上好課。上國學課,首先我們老師要懂國學。我們不可能都是博學的大儒,但是對於我們要上的那節課的內容,我們要研究透徹,儘量使我們的教學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問什麼問題,我們都應該能對答如流,給學生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形象。就像有位老師說的:“我們也許只需講40分鐘,但準備這門課的時間卻是你走過的整整20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

三, 保障時間,落實誦讀

識記與積累是學習語言的必要方法。國小高段的國學經典都是長篇累犢的文言文,教師應給予較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放聲誦讀,達得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讀中的20分鐘時間帶領學生採用多種形式誦讀經典,如接讀,分男女生讀,開火車讀,比賽讀等。每週佈置學生背誦指定的段落並落實檢查。這樣一期下來,少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遜一籌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學生能熟讀成誦。

四,不足與困惑

初涉這門學科,我也只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教學方法上還欠靈活,在深入淺出上還欠火候,唯願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取長補短。

201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