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2023級全體本科生同學:

在2023年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大家上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校教師歡迎各位來中國最美大學開啟新的人生!

美麗的珞珈山,在櫻花城堡與宋卿體育館之間,有一隻凌空翱翔的鯤鵬。這隻鯤鵬來歷非凡:說近一點,它來自上世紀77、78級校友的饋贈;說遠一點,它來自公元前四世紀的一部華夏經典。在《莊子》這部書中,“鯤”和“鵬”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鯤”是魚或者魚卵,鵬是大鳥。在隱喻的意義上說,同學們進大學之前,已然由魚卵成長為鯤;進大學之後,需要思考如何由鯤成長為鵬。

“鯤”何以成“鵬”?遊!

我今天就講這個“遊”:遊於物,遊於藝,遊於心。

遊於物,感受珞珈的歷史和人文。

物,既指自然景物和建築物,也指事物和人物。

同學們能考上武大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武大可遊的地方太多了。

先遊珞珈門,看見牌坊正面六個大字“國立武漢大學”,自豪感和歷史感油然而生;讀牌坊背面的六個大字“文法理工農醫”,困惑和迷惘接踵而來:我的專業屬於哪一個字,我為什麼要選這個專業,我學了這個專業去幹什麼?恭喜你,你居然學會了形而上之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然後遊李達林,拜謁李達塑像。李達是武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校長,是中共一大代表、我黨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武大不僅有美麗的校園,更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厚重的人文底蘊。

有一個景點估計大家都沒去過,嚴格地說,不是武大的景點,而是看武大風景的一個點:凌波門對岸的東湖賓館。站在東湖賓館的岸邊南望武大,只見東湖水簇擁珞珈山,古人稱之為“辟雍”,闢通璧,雍是雍之以水,辟雍是西周時代大學的別稱。雍之以東湖水的珞珈山,是一塊巨大的璧玉,它的含金量就是武大建校130年以來所形成的三大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中國精神。學校將三大精神提煉成三門通識導引課,作為給新生的見面禮。

遊於藝,感知珞珈的博雅與欣樂。

“遊於藝”出自《論語》,孔子的“六藝”是為學生開設的六門必修課:禮、樂、射、御、書、數。這是孔子時代的博雅教育。既然是上課,為什麼要“遊”?難道孔子的課堂可以做遊戲,可以刷抖音?有一次,顏回問老師:什麼叫“遊”?孔子回答:山林啊,原野啊,欣然歡樂啊!在孔子看來,“遊”是主體的一種欣樂情懷、曠達心態和自由精神。所以《論語》的第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以孔子要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的課堂,學生可以彈琴;弟子侍坐,各言其志,孔子喟嘆曾點的“沂雩之樂”。更有趣的是,孔子的考試沒有標答,比如名詞解釋:仁,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遊於藝,以博雅精神和欣樂情懷求知問學,在孔子這裡是培養學生的德行、政事、言語和文學,在莊子那裡則是造就遷徙的能力,也就是鯤鵬“徙於南冥”的能力。個體的人,要經歷時間、空間和職業的遷徙;人類社會也處於變遷之中,比如人工智慧時代,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從內容到方法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武漢大學博雅弘毅的本科文化、四通六識的教育理念以及一系列的教學改革舉措,都是要使同學們在“遊於藝”之時獲得遷徙的能力,自強創新,畢業後能為國家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遊於心,感悟珞珈的境界與超越。

前面講的遊於物和遊於藝,皆是有所憑藉,有特定的範圍和物件,是有待;遊於心則是無待,是對物理時空中人的身體有限性的突破和超越。大地上的人,為什麼既懂得天空鴻鵠的志向,也懂得水裡條魚的欣樂,還懂得梧桐樹上鵷雛的高雅?遊於心。遊於物和遊於藝之時要“腳踏實地”,遊於心則須“仰望星空”。鯤鵬為何要徙於南冥?因為南冥有天池。到了天池,就獲得了天的視角和境界,所以“遊於心”是想象力的馳騁,是創造力的解放,是思維空間的拓展,是主體人格的昇華。往更高更遠處說,今天講“中國夢”也需要“遊於心”。莊周夢蝶而悟生死物化;劉勰夢見孔子而著《文心雕龍》;雷軍校友說:武大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遊於心”是一處“朝徹”之境,如凌波門外朝陽初啟,霞光萬道,這是審美體驗的光明感,是遊於珞珈的至樂至善。

同學們現在是大學生了,“大學”之“大”,大在哪裡?不是大在校園和樓房,而是大在眼界和境界。“大學”的英語詞根是“宇宙”,漢語詞義是“止於至善”,“宇宙”“至善”有多大,大學就有多大。我上大學前,當過8年國小和中學教師;大學畢業後,當了42年大學教師。執教50年,從國小遊到中學,從一所大學游到另一所大學。通過比較,我的體會是:武漢大學有“三大”:她是一部大書,讀書可以破萬卷(讀第三聲);她是一道大餐,師生共同烹調,共同品鑑;她是一個大舞臺,師生是主演,在座的各位是主演。

親愛的同學們,大學四年,遊於珞珈,在珞珈山享受“遊”的快樂,體悟“遊”的味道,練就“遊”的本領,然後水擊三千,雲摶九萬。遙想四年後,當各位展翅高飛時,珞珈山鯤鵬廣場的鯤鵬,櫻花大道的櫻花,還有我們這些年輕的年老的教師,將會共同注視你們“徙於南冥”的風姿和“若垂天之雲”的羽翼,從心底裡為你們祝福!

謝謝!

山河海海,共赴百卅之約

——在武漢大學2023年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國家網路安全學院的鐘巖,很榮幸作為2023級新生代表在這裡發言。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新生,向給予我們關心與支援的師長和親友表示最誠摯的感謝,你們的付出與陪伴是我們圓夢路上的不竭動力,衷心地感謝你們!

初臨珞珈山,凝視著莊嚴肅穆的學校牌樓,漫步在青蔥秀美的珞珈山麓,徜徉於卷帙浩繁的圖書館裡,“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諄諄校訓望之巍然,潤物無聲,漸入心底。這座歷經百卅風雨的校園,展示著她不斷自我更新的青春活力,輕輕地呼喚著我們去開啟嶄新的大學之旅。

我想在繽紛校園裡全面發展。衝過高中的獨木橋後,人生不再是一條軌道,而是一片茫茫曠野。大學充滿無限可能,或許不久之後,我們會在奧場上奮力衝刺,會在舞臺上一展歌喉,會在智慧教室頭腦風暴,會在科研競賽捧起獎盃,會成為排憂解難的志願者,會成為叱吒風雲的珞珈少年……我們大可跳出舒適圈、大膽探索自我邊界,在自由而又包容的珞珈山下,迎接屬於自己的肆意青春。

我想在科學殿堂裡永葆好奇。2022年度珞珈人物宗福邦老先生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他專注十八年,只做一件事,挑燈埋首、鞠躬盡瘁,編制鴻篇鉅製《故訓彙纂》,我被宗先生這種堅定不移、堅忍不拔的學術精神深深打動。高中時我參加的英才計劃讓我進入大學實驗室學習如何做科研,我選擇了地火轉移軌道這一課題,好奇推動著我在繁重的學業空隙如飢似渴地讀文獻、寫程式碼、推公式,最終算出204天的轉移時間竟與新聞報道中天問一號的所用時間不謀而合,在參加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時,我有幸向諾貝爾獎得主和兩院院士分享自己的科研故事。對知識的好奇是世界送給青年的禮物,現在想來,使我留戀的並不是那天登上演講臺時的大放光彩,而是那一次次在繁重而枯燥的紙頁間串起知識的喜悅。

我想在踏遍山河中解碼中國。今天的世界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挑戰,更需要大學階段的我們走出象牙塔,走進街頭巷陌、踏足山巔極地,培養將知識付諸實踐的能力,增強捨我其誰的社會責任感,或深入基層一線,或重走西遷之路,或奔赴深山支教,或遠征南極科考,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在實踐路上觸控時代脈搏。正如武大宣傳片《新聲》中所說:發聲,不只是為了踏足頂峰,更要去世界發聲,貢獻中國智慧!

我想在珞珈精神中涵養情懷。珞珈精神,就是匡時濟世、奮鬥不止的“自強”精神。自1893年張之洞創立自強學堂開始,武大就烙上了革故鼎新、自強圖存、濟世救國的歷史印記;1931年,老校長王世傑慷慨演說,喚醒沉默的大多數國民;1972年,朱英國院士成功培育“紅蓮”型雜交水稻,用種子改變世界;2023 年,張平文校長在畢業生即將奔赴未來的重要時刻,呼喚用純粹的愛去昇華人生。130年,那些長河中激盪的聲音,我們從未忘記;自強弘毅之精神,仍奔騰在一代代武大人的血脈之中。

我想在網路空間中矢志報國。資訊化與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使得網路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路安全作為網路強國、數字中國的底座,將在未來的發展中承擔託底的重擔。我最想做的,就是通過網路空間安全專業學習來守護這一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未來世界。同學們,雖然我們來自6個學部、33個培養單位,但我們收到的第一套教材都是武漢大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與中國精神的導引,我們將在珞珈山下陶冶最純粹的熱忱,去愛社會、去愛科學、去愛祖國,投入到各自的專業中深耕,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努力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百卅武大,恰是風華正茂。生逢盛世,更當勇擔重任!不錯失個體火花,也不辜負時代炬火。讓我們共乘好風去,攜手上青雲,長空億萬裡,直下踏山河。

願我們同心同向,一路前行。

謝謝大家!

以歸零的心態再出發

——在武漢大學2023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滿懷喜悅相聚卓爾體育館,舉辦2023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以最隆重的儀式歡迎我們珞珈山的新主人。山水一程,三生有幸。你們從千萬考生中脫穎而出,在人生的關鍵節點選擇了武大,即將在珞珈山下、東湖之畔開啟人生新的旅程。

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新時代新徵程,賦予你們這代青年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新使命。進入大學,來到人生又一個新階段,你們需要立足新起點、應對新轉變,需要認真規劃大學生活和更加長遠的未來。“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正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是追求真理的學術殿堂、啟智潤心的育人沃土、引領社會發展的燈塔、關注人類命運的高地。我認為,無論是探求高深學問,還是涵養自身品格,都要求你們首先具備良好的心境和端正的心態。

數學研究裡有個詞叫做“歸零”,零在座標系中是原點,歸零就是回到原點,重新開始計算的意思。“歸零”延伸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則可理解為一種充滿哲理的人生態度。“歸零”,絕不是“佛系”和“躺平”;恰恰相反,它代表著一種積極的心態,把生命中每一天都看作最七年級天,永遠保持對世界最本真的熱情,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每一個新的開始。站在人生的新起點,忘卻過去的成績和榮譽,遠離世俗的喧囂和浮躁,放下心中的包袱和旁騖,擺正心態,學會歸零,對於你們走好今後的路非常重要。

“歸零”意味著捨得忘卻昔日的光環,迴歸一顆平常心。不少同學一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進入大學後發現身邊的“學霸”“大牛”比比皆是,自己不再是老師關注的焦點,成績也不再是熟悉的第一,從而陷入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放棄,成為“沉睡中的大學生”,非常令人痛心和惋惜。同學們,優秀是對你們過去的肯定,如果陶醉並自滿於曾經的優秀,反而會成為你們前進的負累。站在新的起點,要敢於將過去的榮譽與光環“歸零”,以一顆平常心面對成敗得失,不因一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不因一事的失敗而一蹶不振,做一個心志堅定、積極向上的武大人。

“歸零”意味著善於遮蔽外界的紛擾,迴歸一顆寧靜心。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隨著時代發展,社會與大學的聯絡日益緊密,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蔓延也容易讓大學校園陷入喧鬧。作為學術的聖殿和育人的搖籃,大學需要在紛繁喧擾中保持一份寧靜;作為大學生的你們,也需要保持一顆寧靜的心。站在新的起點,要善於將外界的紛擾“歸零”,不因利益的誘惑而急功近利、投機取巧,不因選擇的多元而喪失定力、隨波逐流;要在寧靜中叩問初心,在寧靜中潛心為學,在寧靜中修煉品格,讓心靈日益強大,讓學識日漸紮實,讓精神不斷豐盛,做一個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武大人。

“歸零”意味著勇於卸下內心的負擔,迴歸一顆愉悅心。心為物役,道所不載。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肩負著父母和師長的殷切期盼,面對全然陌生的環境、學習方式的改變、人際關係的重建和飲食起居的變化,難免忐忑不安、憂心忡忡。詩人泰戈爾曾說,當鳥翼繫上了黃金,就無法自由翱翔。同理,當人的心靈背上包袱,也無法走遠。其實,無需放大心中的焦慮和壓力,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辦法總比困難多,收穫往往比想象中來得快。站在新的起點,你們要善於將心中的負擔“歸零”,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傾訴心聲,以真誠的態度結交朋友、互相砥礪,和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追求夢想、揮灑青春,做一個熱愛生活、身心愉悅的武大人。

同學們,屬於你們的珞珈時光已經開啟。在這段全新的旅程裡,許多人生的夢想將在這裡萌生,許多成長的故事將在這裡著筆。此時此刻,你們一生的良師和摯友也許就在身邊,屬於你們的獨“珈”篇章正在充滿無限可能的畫卷上徐徐展開。

期待你們以歸零的心態再出發,在潛心篤志中攀登學術高峰。大學之大在於學術之大,大學的學習不僅僅為了獲得謀生本領,更要向最前沿的理論、最高深的研究、最具顛覆性的創新不斷進發。期待你們以歸零的心態再出發,面對外界的紛擾時,要注重修煉心無旁騖的心境,潛心鑽研、勤學篤志,紮紮實實打牢學問的基礎;面對浮名浮利時,要經得起誘惑,保持甘坐冷板凳的定力,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在取得成績時,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永不停止探尋真理的步伐;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要有批判精神,敢於推翻已知、積極探索未知,勇敢追求“從0到1”的突破。

期待你們以歸零的心態再出發,從容面對成長中的挫折與挑戰。大學意味著更加廣闊的平臺、更加多元的選擇、更為獨立的生活,你們必須離開熟悉的環境、走出父母的庇護,獨自面對一系列轉變與挑戰,這是你們成長路上的必修課。期待你們以歸零的心態再出發,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不氣餒、不放棄,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練就百折不撓的韌勁;在迷茫和焦慮時看看東湖水、爬爬珞珈山,在山水人文的滋養中滌盪心靈的塵埃,找尋內心的寧靜;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新事物,在課堂講座上碰撞思想,在社團活動中提升素養,在體育鍛煉中強健體魄,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幹,將挑戰視為機遇,將壓力化為動力,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期待你們以歸零的心態再出發,在審視內心中不斷提升人生的境界。英國哲學家懷特海說:“在中學階段,學生伏案學習;在大學階段,他需要站起來四面觀望。”大學不僅是學習知識、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也是尋找人生目標、樹立人生志向的關鍵時期。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人生意義的品悟,決定了你們未來的路能走多遠。武大培養的學生從來不只是為了個人的謀生,而是以謀求人類福祉、推動社會進步、實現國家富強為己任。期待你們以歸零的心態再出發,清空心中的雜念,回望理想的原點,追問自己的本心,找尋生命的方向與目的,認真思考自己之於他人、之於社會、之於國家和民族的價值所在,樹立高遠的人生志向、高尚的價值追求,讓人生的意義在小我與大我的融會中不斷昇華。

同學們,實現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當代青年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當前,這場歷史接力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你們是最富有活力與希望的生力軍。在珞珈山的珍貴時光裡,希望你們傳承並弘揚“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訓精神,將個人成長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相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以平常心對待得失,以寧靜心篤定前行,以愉悅心迎接未知,從“零”開始,向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未來再出發,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建校130週年!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