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文化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 篇一

家鄉春節風俗文化

本文關鍵詞:調查報告,風俗,家鄉,春節,文化

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報告

本文簡介:關於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報告一、調查時間:寒假假期二、調查地點:奶奶家三、調查渠道:長輩、網路、書籍四、調查方法:向長輩詢問、在網路上查詢、瀏覽書籍五、調查原因: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可是近年來春節的年味漸漸褪去,通過調查分析年味缺失的原因,留住我們的傳統節日。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問卷第1題你家鄉

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報告

本文內容:

關於家鄉春節風俗文化調查報告

一、調查時間:寒假假期

二、調查地點:奶奶家

三、調查渠道:長輩、網路、書籍

四、調查方法:向長輩詢問、在網路上查詢、瀏覽書籍

五、調查原因: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可是近年來春節的年味漸漸褪去,通過調查分析年味缺失的原因,留住我們的傳統節日。

在調查後,我發現家鄉並沒有太多繁瑣的習俗,主要的習俗有:貼春聯、除夕夜守歲、放鞭炮、子時之前吃餃子和農曆正月七年級拜年。雖然這些習俗大不相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為了祈求來年無病無災、吉祥如意、事事順心。譬如除夕守歲,在除夕之夜,人們徹夜不眠。一家人吃著各種各樣有良好寓意的食品,敘舊話新;大家互相鼓勵,互相祝願對方來年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和過程。

貼春聯也是一樣,不過祝願來年更美好的願望更加鮮明一些。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把一些工整、簡潔、精巧的吉利話寫成對偶形式,貼在門邊。根據它的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

這次調查,讓我更加了解了家鄉的風俗,對家鄉又有了新的認識。

(圖為老爸親手寫春聯)

在有些地方,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爆竹聲聲辭舊歲,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燃放煙花爆竹與貼春聯、守歲、拜年一樣,是春節的傳統專案。特別是在如今年味越來越淡的情況下,人們把燃放煙花爆竹當作了找回年味、留住傳統的一種方式。然而,在霧霾多發的當下,更多的人開始在意“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參與者,也願意接納環保春節的理念,讓更綠色、更低碳的過年方式成為一種新風尚。

新年的八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這些習俗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沉澱,文化的精髓。但當你享受閒暇放鬆的假日時光時,你的耳邊一定少不了“快快,群裡發紅包了!”的催促聲,手握手機,緊盯螢幕,頻頻滑動指尖搶紅包,這樣的場景,今年春節你肯定不陌生。不少年幼老少也都玩起了微信,紛紛加入到搶紅包的行列。春節搶紅包,作為偶爾的假期消遣,會增添歡樂。

但如果沉迷其中不分晝夜,則有違紅包的初衷。爭分奪秒的搶紅包的同時,大家似乎忽略了身邊親人的感受,尤其是父母,他們一年就盼望著與子女團聚幾天,結果這樣寶貴的時間卻都被微信紅包、支付寶紅包等搶佔了。無論搶到多麼厚實的“紅包”,也沒有親人溫馨的笑臉可貴。當生活中有什麼不愉快和煩心的事情,都可以在群裡和大家嘮嘮嗑,讓大家幫你出出主意,或者有什麼高興的事情,也可以在群裡和大家分享下,把群當成一個聯絡彼此感情的`工具,發揮好他的作用。

(圖為春節期間親友群聊天記錄)

我們為什麼要過春節?因為春節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國人的根脈,也是中華民族謀求生存和發展的文化選擇。春節是一個時間更迭的門檻,春節是終點,更是起點。大紅喜慶的燈籠,飄著墨香的春聯,熱氣騰騰的餃子,這些傳統的春節符號,是伴隨中國人一代代成長的記憶。不管物質生活如何豐富,年味都不應該變淡,這裡關聯著我們的民族情感。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春節兼作一個犒勞自己的節日,可是現代人“天天都在過年”,顯然,維繫春節的不再是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而是人們的情感。這份情感裡有父母的叮嚀,有愛人的牽掛,有孩子的一聲“爸媽”,無法替代。近年來,春節的國際化趨勢成為引人關注的文化現象。身在異國的華人,以歡度春節的方式,慰藉自己根系祖國的人文情懷,展現自己所屬群體的文化特色。逐漸地,傳統的***俗也成了一種“中國時尚”。

六、結語

春節就是這樣,裝滿了中國人對家的眷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年復一年,老百姓為生活而忙碌,他們披星戴月,跨過千山萬水,不顧人群的擁擠,不顧長途的跋涉,趕到家人身邊,一起過個團圓年。相信這特殊、而別有意義的傳統文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還會流傳下去。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 篇二

大學生家鄉文化調查報告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外來文化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在享受外來文化帶來的快樂之時,往往忽略了培養著我們長大的本土家鄉文化,導致我們家鄉的文化不段沒落。一個地區的風俗是這個地區的特色,知道了地區的風俗,才算是這個地區的人,而現在的人們因為忙碌的工作與學習已經淡忘了自己的家鄉風俗。因此我從家鄉文化入手 ,通過蒐集資料,瞭解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識的層度。

一、調查目的:

為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學生對家鄉文化了解的真實狀況,我們特進行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物件: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地點:學校食堂,學生宿舍樓

四、調查時間:20xx年5月27號——20xx年5月29號

五、調查方法:

調查採用集體開卷式,不記名問卷的方法。學生問卷,共發下調查問卷35份,總共收回有效問卷35份,所有資料全部採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六、調查內容:

1.性別

2您的家鄉是哪裡?

3您所在地春節有哪些習俗

4您的家鄉春節期間有忌做針線活嗎?

5您對以上習俗的態度是

6您對家鄉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鄉有哪些名人

8您對家鄉的飲食有什麼特點

9中國各地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您認為造成民俗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10您的家鄉大年七年級基本上幹什麼?

11您覺得家鄉文化對你的影響?

12除夕夜您一般幹什麼?

13您的家鄉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嗎活動中的作用

15您認為傳統習俗在春節慶祝活動中的作用

16對於家鄉傳統風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狀況,您認為怎麼樣 17您家鄉春節氣氛如何

18您的家鄉結婚時喜歡用以下哪種方式

19您對家鄉文化的瞭解途徑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對家鄉文化的發展,您的建議是?

七、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知

1. 關於家鄉習俗的瞭解(由來):調查結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對

於家鄉的文化還是相當瞭解的,60%是比較瞭解,30%的人稍有了解,這種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大多數人還是保留著當地的風俗,身為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他的文化不應該是瞭解甚多的嗎?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要更加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且文化背後的故事。例如:每個地方的春節,過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早上吃團年飯的、有晚上吃的、有關冰燈的、有舞龍獅的、有吃餃子的等,這些都是因為各個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紀念的節日方式不同。

2. 關於大學生對家鄉飲食的瞭解 :調查結果顯示,25%的人家鄉喜食辣,22.5%人家鄉口味清淡,27.5%的人家鄉口味較重(鹹),25%的人家鄉所有口味都喜歡,從上結果我們還調查出有很多的個人愛好,也受家鄉飲食的影響。民間的文化與飲食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與興趣,值得讚揚的是不同地區的人們對

自己家鄉的特色食品都是讚不絕口,從不同的飲食文化背後,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繼承人已經開始趨於成熟了。美食文化節一方面展示了地區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導我們我接受和關注我們自己家裡的文化差異關於大學生對

家鄉飲食的瞭解:很多人都會說,我的家鄉沒有什麼好吃的,我早都吃夠了,我還是喜歡在外面吃小吃,或許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最原滋原味的東西才最有營養。但是,每個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關於家鄉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認為在服裝上,12.5%的人認為在節日上,45%的人認為在飲食上,22.5%的人認為在其他的方面,飲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為突出的。,中華美食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眾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千年發展的結晶。飲食在發展中形成了“十美風格”,講究味、色、香、質、形、序、器、適、境、趣的和諧統一。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講究菜餚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因此地區的飲食特色比較豐富。

4.關於大學生對家鄉傳統習俗的看法:32.5%的人認為是活躍氣氛,22.5%的人認為是為了增加家庭凝聚力,40%的人認為是為了繼承傳統文化,5%的人認為是老人們的舊觀念。看來大多數的家鄉文化都被慢慢的繼承了下來,希望把它們發揚光大,且被後代子孫接受,還慢慢與這個時代相融合,但還有少數子孫不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底蘊深厚,許多方面我們瞭解的都不夠,傳統的節日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傳承和發展的。

5.有關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20%的人認為繼承的非常好,45%的人認為繼承的比較好,32.5%認為仍需改善2.5%的人認為繼承的效果不好。從上看出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的不是太理想,由於現代社會在時間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曆為準,而中國傳統節日都是農曆時

間,因而使現代中國大部分人很難準確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能讓商家獲得更多、更高利潤,因而商家會在洋節進行大範圍促銷行動,造成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熱鬧形象。

(二)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發展的現狀與希望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中外交流,這無疑對我國國民視野開闊和思維開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但在此同時,國外文化及文化產品也隨之進入我國,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在全球化這柄雙刃劍面前,傳統文化承受著它狂風暴雨般的洗禮。在這場文化較量中,對於我們這個繼承了很多年的民族文化一定必須發展下去,思考傳統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相結合的措施等,很多年輕的人們都不願意去繼續過那傳統的節日,覺得沒什麼過頭,都喜歡去過西方浪漫有趣的節日,導致傳統節日失去了在人們心裡的地位。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對自己家鄉文化的發展沒有想法,覺得還要繼續保持舊的、好的傳統就好,對於家鄉的未來更沒有過多的建。但是,在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撇開現代文化而去發展傳統文化的問題。但是,傳統文化是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象徵,更確切地說,只有從傳統文化的上述現狀和定位出發,不斷推動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轉型,並在傳統文化、現代文化與後現代文化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就能更好的發展傳統文化。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 篇三

調查時間:

1月10日到1月15日

調查地點:

xxxx

調查物件:

滴水巖村村民

調查方法:

訪談、查閱

調查人:

20xx年我利用5天時間對我們的家鄉滴水巖村近十年來各個方面的變化展開了調查。這對於一直在外上學的我來說,這是一次寶貴的經歷。同時也是更深層次瞭解家鄉的一次機會。

我的家鄉滴水巖村位於水城縣東南部,距縣城公里,水黃公路橫穿一字河、滴水巖村,全村峰巒疊嶂,海拔高度相差較大。滴水巖村轄區內有14個村民組,村中自然條件惡劣,石漠化嚴重,在道路、飲水、設施方面等都比較落後,14個村民組中,有四個村民組存在飲水困難,由於傳統農業落後,三分之一的村民外出打工,人均收入僅5600元,在村民們眼中,滴水巖村是濫壩鎮最貧困的村子。

在xxxx年以前村中是沒有公路的,村民出入村中十分的困難。半夜起來點這一盞煤油燈爬過姑娘山,小屯,樑子上的地方來到老鷹山鎮趕集。10多裡的路多為山路危險叢叢,半夜從家中出發到老鷹山鎮天已大亮。而那人們的經濟來源多為趕集所賣糧食和在觀音山鎮礦上挖礦所得。村中多為高山,耕地少,土地貧瘠,家庭收入很低,人們都很貧窮。

xxxx年建成通車的水城至黃果樹高等級公路穿過水城縣猴場、蟠龍、濫壩、阿戛6個偏遠貧困鄉鎮。水黃公路正好滴水巖村村中穿過,這一條家門口的公路給這裡的人們帶來了希望,交通頓時方便了許多。六盤水市、縣、鄉三級政府就著手依託水黃公路,利用交通的優勢,加快沿線鄉鎮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力打造“水黃新經濟帶”。目前,水黃沿線經濟帶已基本建成,濫壩鎮所屬的轄區多個村的交通,經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滴水巖村的黨員和村幹部潛心實踐“雙帶”,使全村的蘿蔔、大蒜、棒豆、青菜、芫荽等優質蔬菜種植達到500餘畝,把村中打造成為蔬菜基地,這使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達到了6000元。在範家壩組黨員何天林的示範帶動下,該組20多戶農戶已種植了150畝優質桃樹。村黨支部組織全村黨員幹部幫助10戶危房戶完成新居建造及搬遷工作,幫助缺少勞動力的特困戶進行秋冬種,出資700元為3戶“五保戶”老人解決了用煤問題,每位黨員還根據自身條件向老人們捐贈了衣物、棉被等物品,使貧困黨員和群眾感受到了黨的溫暖。黨員和幹部還帶領村民,完成廁所、豬圈、沼氣池一體化改造83口,修復村寨道路1300米,種植行道樹300餘株,使全村環境衛生、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進一步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塵,雨天一身泥”的景象。

扶持弱勢群體,藉助小額扶貧貸款重點支援“五保戶”承包土地等,幫助他們優先發展。擴大畜牧產業規模,在100頭基礎母牛草區種植工作已完成的基礎上,繼續管好、利用好上級幫扶的資金,使基礎母牛發展到200~300頭。利用荒山林地放養本地土雞,協助村民購買全自動孵化裝置。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使西紅柿等市場銷售好的新品種蔬菜成片種植擴大到1000畝,農戶種植牧草達到1000畝以上,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家鄉文化調研報告 篇四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得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淳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的功能:

一、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

二、祭祀,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親禮儀往來,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負社會責任;

四、民間娛樂,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渲洩感情之波,體味生活之樂。春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傳統文化的積澱是歷千年而不變的,在我們家鄉,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臘月開始辦年貨:據中國傳統,踏入臘月,已適宜辦年貨,除了買臘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圓。

2、年廿四謝灶:在灶頭放齊供品後,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豐足及身體健康,之後燒衣及撒酒,最好將一些湯丸放在灶上,或將麥芽糖塗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3、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說,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祈求將往年的黴氣及不如意通通掃走,而自身亦要潔淨,據說這樣做便可以消災去病。

4、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後一日,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意義。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得豐富是年夜飯的特

色。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長久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餘。吃過年夜飯之後,長輩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習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為的是祈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正,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來臨。

5、正月七年級宜祭祖:年七年級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著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完後,晚輩向長輩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七年級不可掃地或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亦不能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儘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說例如「碎碎(歲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6、年八年級婦女返孃家拜年:年八年級是出嫁女而回孃家的時候,相傳年七年級回孃家,會令孃家變窮,所以要年八年級才返回。此外,返孃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須準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生果等。

7、年九年級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8、8、年初四接財神:話說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神由天界重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並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重臨人間。

9、年初五開市日:年初五可將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開鋪,發紅包,以求大家工作順利,而一些過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過回平時的日子。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

辭舊迎新的祈求。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發」到尾。貼窗花: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掛年畫:寄託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春天來臨,永珍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時“福倒了”,真的“福到了”!

家鄉春節文化豐富多彩,希望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的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寶貴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傳承下去。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 篇五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供銷合作社文化建設的意見》(供銷合字[20xx]17號)檔案精神,進一步提升供銷合作社的軟實力,促進全區供銷事業科學發展,按照市社《關於對加強供銷合作社文化建設情況進行調研的通知》精神。我區從8月25日開始對文化建設情況採用開座談會、個別交談等方式進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工作措施

基層供銷社文化的範疇很寬泛,它不僅有文化的一般性,更具行業文化的特殊性。其內涵十分豐富,涉及思想、管理、業務、制度、道德形象等多個方面。近年來,我區供銷社圍繞全系統精神文化、管理文化、道德文化、環境文化等四個方面不斷挖掘和探索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含和實質,配合區上、市社“創先爭優”文明城市建立等活動積累了一定經驗,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認精神文化建設為源動力,構建“和諧”競爭的發展格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是我們精神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抓經濟建設的同

時,我們始終沒有放鬆對幹部職工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和提高,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組織的主陣地作用,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幹部,教育職工社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幹部職工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系統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比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今年,我們進一步加強對全系統幹部職工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問卷調查,文明禮儀知識培訓,影視宣傳等各種文明建立活動,使供銷人誠實友善,社會責任、關愛他人的道德價值觀得到了提升,樹立了合法經營、熱忱服務、和諧奮進的行業之風。

2.以“管理”作為文化建設的核心,引導企業規範運營、科學發展。管理文化是基層供銷社文化本質特徵的內在要求。管理出效益,把管理融入到基層供銷社文化建設之中,重點在制度建設,其有效性存在於各種規章制度、辦法的科學性之中。自去年底,區社黨委、理事會圍繞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實施意見精神,先後出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使企業的經營活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管理文化得到豐富和完善。只有加強企業管理文化建設,才能使廣大幹部職工在實踐活動中有章可循,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3.以道德文化建設為底線,加強廉政建設。基層供銷社是依法治社、依法管社的具體實踐者,擔負著經營與管理等重要工作。如果沒有廉政文化、道德文化做保障,不廉政現象就會滋生蔓延。因此道德文化建設是供銷社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抓好企業經營管理的同時,堅持不懈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區社領導班子、各股室、各企業都分別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人,分管領導按照責任制要求以身作則,並經常過問、督促,檢查班子和各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活動開展及落實情況,特別

是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違規違紀行為,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時懲處,不姑息,不遷就。全系統領導幹部的道德素質過硬,系統的黨風廉政文化建設紮實推進。近年來,全系統未出現大的違規違紀事件。在系統內構建起了廉政文化防腐體系,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到了反腐倡廉工作中,營造了以廉為榮的濃厚行業氛圍。

4.把基層化改造作為重點,重塑供銷形象。基層供銷社的形象是整個供銷社工作在社會中形成的總體印象,單位形象的樹立離不開先進文化的建設。今年以來,全系統按照區上的工作要求,採取多種形式,開展了一系列內外部環境整治活動。我區的基層社大部分位於城鄉結合部,區位優勢比較明顯。為了抓住城市發展“西進、東闊、南移”和百萬人口大城市的發展機遇,同時改善基層社經營環境,消除安全隱患,為企業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益門供銷社抓住市區提升南大門形象的有利時機,及時提出了益門供銷社北院綜合樓的建設。城區生產資料公司預計對高家鎮閒置的院子進行開發,建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為高家村的各項農副產品提供一個交易平臺。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近幾年的改革發展過程中,我們趁勢而上,在文化建設領域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這次的調查過程中,我區供銷社文化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不足,現實中供銷社文化總體上處於較低的層面。一是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企業的不景氣,各級甚至單位自身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度不夠高,外界及相關部門的支援力度不大,投入不足,研究不深,文化服務功能較為薄弱。二是文化普及不夠廣,部分幹部職工對供銷社的'歷史沿革,包括體制、性質、宗旨、發展歷程等不甚瞭解。三是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載體沒有建立起來,一些文化體育活動很少開展。四是全系統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和文化背景參差,人

才隊伍亟需加強。五是一些由政策造成的遺留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造成發展空間受限。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供銷社文化發展和作用發揮,必須通過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來加以解決。

四、幾點體會:

1.要加強供銷社文化建設,就要塑造供銷精神。要大力塑造具有時代特色和行業特色的供銷合作社精神,它是供銷合作社發展之根,前進之本,力量之源。具體來說,就是要繼續傳承和弘揚“扁擔精神”、“揹簍精神”的同時大膽開拓,銳意創新,不斷塑造那種拾遺補缺、服務基層的奉獻精神,那種心繫“三農”,愛農為民的“民本”精神,那種奮發進取、攻堅克難的“創業”精神,那種追求共贏、互助互利的“合作”精神,使新時期供銷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廣泛認同,在全社會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的知名度,享譽度,影響力顯著提高。

2.要加強供銷社文化建設,就要強化文化意識。文化意識是供銷合作社文化建設的思想保障。各基層供銷社領導既是供銷合作社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和培育者,也是供銷合作社文化的執行者和踐行者,要不斷培養和強化文化意識,並帶頭示範,身體力行,把文化建設納入供銷合作社發展總體規劃,擺上重要工作位置,與經濟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促檢查;要制定文化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有序推進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納入系統綜合業績考核體系,作為衡量各基層供銷社和領導幹部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

3.要加強供銷社文化建設,就要不斷灌輸理念。要對系統幹部職工加強正面宣傳和系統培訓,不斷灌輸和強化供銷合作社理念,通過規章制度、管理措施、管理風格等滲透到每位幹部職工,使之能在較短的時間裡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和行為規範的活動;要通過宣傳、演示、討論、培訓、考核、比賽等方式,使供銷合作社文化理念入耳、入腦、入心,增強基層供銷社

幹部職工開展為農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通過示範感染、目標激勵、感情凝聚、活躍幹部職工業餘文化生活等各種形式,把總社倡導的價值觀、敬業精神、經營理念、職業操守、為人之道等,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自然和諧地貫穿於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使供銷合作社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並轉化為個人的自然情感、自覺行動和自我要求。

4.要加強供銷社文化建設,就要堅持分類推進。區社機關要塑造優質高效的機關文化,積極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和“創先爭優”活動,努力提高“為農服務”水平,引領系統又好又快發展;培育有競爭力的企業文化,推進理念、制度、機制創新,加快品牌培育和誠信經營,不斷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農民專業合作社要發展中國特色的合作社文化,弘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合作理念,發揮好在新農村建設中橋樑與紐帶作用;村級綜合服務站要建設豐富多彩的社群文化,提供文娛、資訊、科技等綜合文化服務;行業協會要打造有影響力的行業文化,加強行業自律,推行規範標準,提供誠信優質服務,增強行業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