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調查報告多篇

道德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情況調查報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瞭解並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對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的背景和過程

在市文明辦召開文明辦主任會後,我縣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況工作,對我縣城關國中、寄宿中學、雋水寄宿國小、縣實驗國小、馬港國中、程豐國中進行了摸底調查,從調查中顯示,我縣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質基本狀況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主流是健康的,他們的生活價值取向多元而務實,總體思想道德取向積極向上。

二、我縣中國小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好的方面

1.熱愛祖國,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調查表明,對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的佔95%,對祖國受到外敵入侵,能主動報名參軍的佔70%,升國旗時感到無比自豪的佔76%,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具有愛國熱情,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勇於獻身。上樓梯或上車不會搶先的佔80%;用完東西會歸位的佔70%;在公共場所看到有人大聲喧譁認為是不文明行為的佔87%,這些說明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同時也說明我們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顯的。

3.尊敬師長,民主平等意識不斷增強。絕大多數學生對父母、老師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體諒父母師長的不易,進而懷有刻苦學習、立志回報之心。但同時大多數青少年學生對父母師長的一些不適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主要是希望父母師長不打罵孩子,不給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壓力,能保持一顆公正之心,不重男輕女,不嫌貧愛富,不愛優棄劣;希望能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發學、主動學、參與學、快樂學;希望能以夥伴和朋友的方式與自己相處,多交流、多溝通、多引導、多表揚、多激勵,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進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雖然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十分響亮,但重智育輕德育的狀況一直未有實質性的改變,調查中,70%的家長最關心學生的功課升學,特別是通城這幾年因為大學聯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長的怨言較多。只有35%的學生在家常做家務,有些學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襪帶回家讓媽媽洗; 76%的人認為教師佈置作業太多,學生普遍感覺自己支配的時間不多,另外課程安排緊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態度冷漠。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片面追求表揚鼓勵學生,致使只能聽好話,經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絕大多數同學在遇到困難和煩惱時不願找老師、家長傾訴,而樂於找同學或進行網路聊天,有的則找不到正常的發洩渠道,習慣於把問題和心事藏在心裡,變得冷漠、孤僻、自閉。而有近58%的學生則將冷漠、叛逆理解為酷。

3.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上學帶手機,家長是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學生卻迷戀網路簡訊,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內容,這不僅分散個人注意力,影響學習,還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另外,學生生日互相之間贈送精美禮品,甚至大擺酒席。可見,我們的學生艱苦樸素意識比較淡薄。同時,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不願當班幹,怕影響學習;有的學生輪到值日時晚到,怕把衣服弄髒,甚至逃避;有的學生在接受別人幫助後,沒有絲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獻。

4.認識不到位。44%的學生不相信網戀;45%的學生樂意參加義務勞動;38%的學生基本沒有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的行為;54。2%的學生對電腦遊戲、網路聊天等在時間上的自控力比較差;這些數字是可怕的,更是讓人擔憂的。

5、迷戀網路遊戲,因網路遊戲造成犯罪的,佔青少年犯罪總數的35%

三、做好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堅持實踐育人,深入開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動

手拉手的活動是大手拉小手,齊揚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創和諧美,要做到一個家庭教育好一個孩子,輻射一群夥伴;一個孩子牽扯一個家庭,影響一片鄰居。

(二)堅持文化育人,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娛樂消費。

通過開展三百紅色經典(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百部愛國主義教育歌曲、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圖書)競賽活動,幫助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美醜、善惡;通過引導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電視節目,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社會實踐活動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在調查中發現,我縣中國小生作完作業,閒暇之餘更多的時間用來看電視、遊玩、上網,我們建議結合社群建設,部門聯合,整和老黨員、老教師等社會資源,利用閒置校舍或結合新校舍開發,建立青少年活動中心,積極營造適合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

(三)堅持服務育人,積極推行中國小生思想道德行為規範。

根據新形勢下學生道德觀念出現的新情況,在社會發展程序中道德觀念的新變化,科學把握現代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規律,從語言行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自理能力、感恩思想、愛護環境等方面明確什麼是對的,應該怎麼做。以小見大,從點滴做起,教育學生在思想道德行為規範上要身體力行。調查中我們深切感覺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當前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四)堅持組織育人,擴大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議教育局成立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關組織,負責對學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進行檢查、督導;組織思想道德教育宣講團,深入各個學校,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內加強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建設與管理。對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隊伍建設要制定實施意見。從人員的配備原則、培訓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體規定,旨在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作用,構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校園氛圍。

四、要處理好幾個關鍵問題。

1、增加財政對德育工作的專項投入。

中共中央、xx《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落實德育專項投入,並隨著教育經費的增長,逐步加大支援力度。曲阜乃全國曆史文化名城,財政收入即使困難,也要給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訓、德育活動、德育考察、德育資料建設提供較充裕的經濟支援。

2、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班主任專業化是現代社會呼喚高質量的教育,呼喚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實《若干意見》,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過分層次的班主任培訓和教育實踐,提高班主任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發展班主任的教育專業能力是德育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建議設立班主任專項的評優表彰機制,關注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需要,切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貼。

3、整合全社會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1)虛擬世界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不容低估。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宗教的影響、多元價值觀的滲透,往往通過音響製品、文藝作品、文化媒體和網格文化等虛擬的東西,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趨向。這些領域中黃、賭、毒、武打、槍戰、~等情節對青少年思想、道德、行為、處事等負面影響是十分嚴重的。減少這些負面影響,對黃、賭、毒的東西實行全社會的圍追堵截。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方能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2)社會誠信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影響不容低估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民無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趕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華民族歷來視誠信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今天,在現代化的程序中,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發現在濃重的利益趨使下,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正在經濟、政治、文化、人際關係中逐漸弱化和失缺。誠信品質的培養是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靠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薰陶。

【第2篇】現代家庭道德教育調查報告

疽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道德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到家庭內部的和睦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且關係到社會良好風俗習慣的形成和國家的安定團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就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生教育。因此,家長的道德修養、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的環境,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具大的影響。

一、現代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誤區。

1、重智育,輕德育。一項調查表明:12-17歲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觀念相當突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往往把“智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他們看來,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就好,深信“分數代表一切”。在這種教育觀念指導下,家長對子女的學習提出嚴格甚至苟刻的要求,至於子女有什麼興趣、愛好和能力卻看不到,當行為習慣、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現問題時卻視而不見或不以為然,疏於引導、矯正,錯過德育時機。

研究近年突出的青少年犯罪問題,不難發現與其家庭教育中忽視德育的誤區密切相關。家長在子女少兒時期過於溺愛、袒護子女,管束鬆散,放任自流,必然導致子女日後自私、任性、孤傲的性格特徵,為青少年時期的走上犯罪之路埋下禍根。

2、重學校,輕自身。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教師的作用被提升到一個新的認識高度,但相當數量的家長未能客觀地看待孩子教育的社會系統功能,未能正確地評估學校教師的作用與能力,過分依賴學校,過分期望教師,這種教育觀念無疑是片面的,與農村學校教育現狀產生矛盾。

誠然,學校承擔著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發展的責任,但不應看作學校承擔教育學生的全部責任。有些家長把教育子女的全部責任推給學校,推給教師,忽視自己言傳身教的作用,使家庭德育流於形式。

3、重體罰,輕說教。這種“棍棒教育”的家庭教育現象在農村普遍存在。當子女犯錯誤時,農村家長往往不分青紅皁白,採取掘單而粗暴的體罰方式,訓斥一頓,棒打一通,全然不顧子女感受。當然,農村家長有時也進行說服教育,但缺少耐心、細緻的態度,未能在思想根源上去解決問題。

刻育心理學規律揭示:經常受到懲罰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較差,自尊心、自信心十分脆弱,學習成績因而進步緩慢。農村家長“重體罰,輕說教”的家庭教育方法嚴重影響子女的健康成長。倘若家長髮現子女問題後,能民主平等地與子女溝通,擺事實,講道理,進行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給予溫暖的關懷和照顧,那麼子女就不會朝著惡性的方向發展。

4、重物質,輕精神。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些家庭還存在著重視物質給予與滿足、忽略精神需求與激勵的誤區。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惜投入大量金錢,滿足子女衣、食、玩各方面的物質需求,藉此鼓勵子女積極求學,或者送子女參加數學、英語、奧賽等智育培訓。鮮見有學生家長陪同子女逛書店買德育書籍、參觀烈士陵園等具有深刻德育意義的活動。

實際上,對子女教育捨得物質及在智育上的投入是必要的,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的是學會做人,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發展,這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才是高層次的教育投入。有的學生儘管家境貧窮,但是奮發圖強,刻苦學習,注重全面發展,成績優異,思想上積極進取;因為他們從父母那裡汲取到精神上無形的鼓勵和滿足,內心充滿親情動力。

二、現代家庭道德教育採取的策略。

1、更新觀念。在指導思想上,要從單純依靠學校轉變為與學校、社會配合;在培養目標上,要從養老防老、光宗耀祖,轉變為為國家培養各個領域的多層次的建設人才;在教育模式上,要從封閉轉向開放,支援孩子廣泛利用現代資訊渠道接受知識,擴大視野,成為有創造志向、創造意志、創造才能的人;在教育態度上,從自由放任轉為自覺地系統地正確地教育孩子;在教育方法上,要從嬌慣溺愛或粗暴、包辦代替轉變為嚴愛結合、疏導,讓孩子學習生活自理等等。

2、以身作則。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道德品質的形成會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首先應當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和心理素質。家長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更好地教育、培養子女。早在春秋時期古人就提出“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的主張,所以,家長要努力做孩子的學習榜樣。一方面,家長要通過繼續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文明修養;另一方面,要嚴於律己,始終保持良好形象,從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做到言行一致,舉止文明,勤勞奉獻,寬以待人,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的形成。

3、說理導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必須堅持正面疏導,耐心說服。必須把說理教育與訓練行為結合起來,也就是講練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不僅會說,而且會做。成為真正既有知識,又有才能;既有高尚思想,又有良好品德行為的人。為此,家長必須在堅持正面疏導、耐心說服的同時,制訂一些切實可行的家規,在提出時講清道理,使之自覺實行,並且經常檢查督促,進行反覆訓練,以養成良好習慣。孩子有了缺點和錯誤,固然要批評教育,但重要的是耐心開導,幫助分析原因,指出努力方向,啟發他們自覺改正。有不少家長習慣封建式管制,孩子動輒得咎,不是訓斥窮罵,就是動手體罰,既不講道理,更無明確家規。孩子當然不知如何去做,更談不上什麼道德行為訓練。這樣的家長當然不可能真正地把孩子教好。

4、教育合力。教育要形成合力,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應該是互動合作、協調一致的關係,首先家庭內部的教育力量要講相互配合、“教育一致”原則,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主動、經常地與學校聯絡。經常校訪,進一步瞭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動態、學習態度、生活狀況,瞭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協調與教師的關係,加深與教師的感情,要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與教師達成共識,取得共同教育的效果,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總之,家庭德育在孩子一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教育功能。教育好下一代是歷史賦予我們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我們家長應該竭力為孩子營造溫馨的心靈港灣,要不斷提高家庭德育水平,用科學的方法武裝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孩子的楷模、良師、益友。

【第3篇】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具有針對性、真實性、論理性、典型性和時效性,下面是挑選較好的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一、學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理想與追求

調查顯示,當今的中國小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更務實、更現代、更人性,也更重視個人的發展,這是社會的人本化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的具體體現。無庸質疑,這一代的中國小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一代,他們的獨立性很強,不來虛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卻有紮實的追求,雖然在太強調自我的時候可能忽略了對別人的關照;他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時候,可能對社會的責任想的不多,但這些都不能否認這一代人本質的優點。

1、功利的學習目的,務實的人生態度。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一個體現人生價值取向的鄭重的問題。調查顯示,接近半數的學生把金錢、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在被問及“你認為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時,多數學生選擇了“為自己以後能找個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了“報效祖國,服務大眾”。可見,昔日學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在今天學生身上以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態度。

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孩子們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他們目睹了下崗的危機,暴富的神奇,逐漸拉開的貧富差距使他們十分現實地考慮自己的將來。這種表現在城市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城市國小、國中、高中學生選擇為自己而學習的比例均大大超過農村學生)。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種傾向作為個人主義來批判,而是應該幫助學生很好地處理個人與他人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充分肯定他們重視個人、重視個**利以及自我價值的傾向。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過分地關注自我,也會產生社會化方面的不良傾向,會產生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問題,這也是當前教育中應該重視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老師們似乎也不再喜歡用高尚的道理來教育學生,他們已經習慣於用“不好好學習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來激勵學生,他們認為為國為民的大道理太過空泛,遠不如小道理來得實在,但這些看似實在的小道理永遠無法搭建起青年一帶神聖的精神的殿堂。

從國小到中學,學生的價值觀呈現明顯的滑坡。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傳進來的種種基於個人本位的思想觀念,既強化了中學生自我奮鬥、自我拼搏的意識,又強化了中學生注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慾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觀念。這在客觀上促使中學生的價值觀念從社會本位向個體本位轉移,進而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和自主性。近年來,各中學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分數漸漸成為老師們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於“授業”,卻漸漸忘卻了“傳道”的責任。長期流水線式的工作方式讓中學老師們對教育的神聖內涵日漸麻木。這一點在“非典”肆虐之時表現的尤其明顯,危難當頭,大戰在即,中學老師們的熱情與責任心遠不如國小的同行。在這種功利的社會背景和教育氛圍之下,相當比例的學生對學習的目的表現出迷茫與困惑,這種困惑在國中生身上最突出,調查顯示:國中生選擇“說不清楚為什麼學習”的比例遠遠高於國小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識卻鄙視勞動。

在被問及自己理想的職業時,學生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的傾向,再也沒有過去“我長大了要當一名科學家”那種異口同聲,可見當代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遠勝與前人。希望成為高階知識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數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選擇做一個機關工作人員,這三項合計人數接近80%,想當老闆的人並不算多,僅佔16.7%,只有願做知識分子的人數的一半。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知識的作用普遍認同,而且學生對金錢的態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們心中知識更重於金錢。但93.2%的學生還是趨向於收入穩定而豐厚的職業。

調查顯示,選擇做技術工人或農民的人數合計不到8%,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當前工人和農民的境遇和社會地位的確無法與其他幾種職業相比。而且這一代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即使農村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也遠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學生勞動的機會更少。家長、老師僅對學生的成績提出要求,甚至還向學生灌

輸“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落後思想,這些都增加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事實上國家的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且學生中的大多數也將進入普通勞動者的大軍,追求較高層次的職業本也無可厚非,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的態度既不利於國家的發展,也不利於個人成長。因此在中國小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對生產勞動的深厚感情是一項亟待加強的重要工作。

3、長大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仍是孩子們的首選。

69%的學生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共產黨員,22.7%的學生不想參加任何政治組織,希望自己成為**黨派成員的學生佔8.7%。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對黨的知識瞭解很少,但長期的教育使他們對黨有一種樸素的感情,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動機的參與,但至少說明對黨的支援與信任是當代學生思想的主流。這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基礎文明

1、基礎文明水平顯著提高。

調查顯示,43.1%的學生認為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40%以上的學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隨地吐痰。兩項合計人數超過80%,這個比例應該遠遠好過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風景區會將吃剩的果核放在包裡,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進敞開的別人的房間時會先敲門,這無疑是十分有禮貌的行為。有不少同學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處處展現著自己的道德素質,把口香糖吐在紙中扔進垃圾箱,公共場所低聲說話,男孩子知道謙讓和照顧女生等等。同學們都喜歡與有愛心,彬彬有禮,文明守紀的人交往,很少有人會喜歡一個總是不顧忌別人感受,行為粗魯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識已漸入人心。另外,進入21世紀以來,學校德育的方向從高高在上的政治說教轉向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多年紮紮實實的工作,目前已初見成效。 實習報告網

但也要看到,學生在問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與人們的感覺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覺亂扔雜物、隨地吐痰在中國小生中十分普遍,這說明問卷調查的結果並不完全反映了真實的情況,很多同學只是紙上談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應該怎樣做,但落實到行動上就不是這樣了。因此加強學生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仍然任重道遠。

2、城市學生優於農村。

城市學生選擇“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比例遠高於農村學生。其中城市國中此選項比例為49.4%,農村為20.4%,相差29個百分點;城市高中為48.2%,農村為38.5%,相差近10個百分點。這一方面說明基礎文明水平與物質環境密切相關,城市孩子的居住環境、公共活動場所、學校環境都大大優於農村。另一方面也說明農村學校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還需進一步加強。可喜的是農村國小生不隨地吐痰的比例已與城市學生不相上下。文明的習慣需要長期的積澱,相信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還會不斷提高。

3、國中生行為習慣最差。

“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學生國小有45.6%,高中有43.4%,國中只有38.5%。而國中學生選擇“能意識到,但做不到”或“認為做到做不到無所謂”的比例卻遠高於國小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釋是:國小生聽話,高中生已經懂事,國中學生最難管。誠然,國中正處於反叛與激變的關鍵年齡,他們不再像國小生那樣對師長的指令言聽計從,而且還沒有像高中生那樣的自我修養意識,許多人對個性的理解極不成熟,在訪談中發現,很多國中學生把奇裝異服當作“美”,把汙言穢語,不拘小節當作“酷”,國中生的違紀率,和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率都要高於國小和高中。

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小升中考試的廢止,國小素質教育漸入正軌,國小生的基礎文明習慣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優秀國中畢業生的集合(本次調查職高比例較小),諸多習慣差、學習也差的學生沒有機會進入高中校門。因此,高中學生整體素質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國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壓力,對升學率片面追求,使國中德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因而實效性也大不如國小和高中。

國中是人生的關鍵年齡,此時的學生逐漸開始形成關於人生的最初的觀念,行為習慣也漸漸定型,此時的教育往往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抓好國中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幾點建議

1、協調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會都關心教育的氛圍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政府要對影響學生成長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監管,要在社群中加大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活動場所建設,要鼓勵興辦民間的旨在培養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對各種問題學生進行幫助的志願者服務組織和進行各種教育諮詢服務的中介機構。教育部門要積極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的同時要做好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傾向,讓學生走出應試教育的陰雲,在愉悅寬鬆的環境中自然的成長。

近年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無一不在表明黨和國家的一種決心--教育要轉軌,必需從應試教育的死衚衕中走出來,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的發展。可實際情況是,智育一家獨大,學業負擔並未減輕,加班加點屢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夾縫中堅難的生存。今天的學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觀念、新思想對他們來講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身在其中的校長和老師們總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實身不由已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學校當以育人為本,育人當以立德為先,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道德素質,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務。

3、德育工作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

德育應該隨著整個教育改革的程序而不斷髮展,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研究意識、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德育目標是課程目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認真思考如何能夠更好地實現德育與智育的有機滲透,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對自己的理念、內容、方式、手段進行反思,從時代特徵出發,努力弘揚主旋律,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發展需求出發,努力實現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學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養,高度重視教師對學生影響力正在降低的問題,要更新教育觀念,改善師德狀況,提高業務水平,改善教育行為,用豐富、美好、高尚的優秀文化去構築學生的精神世界。

4、現階段的德育工作要努力抓好幾個具體工作。

要堅定不移地抓好對學生的理想與信念的教育。教育不能世俗化,不能只講小道理,要理直氣壯地宣傳共產主主義的理想與道德,信仰是精神之根,沒有科學的信仰就會失去精神的家園。

要持之以恆地抓好學生的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使道德、文明真正形成為學生的日常習慣,內化為穩定的信念並在時時處處體現出一個現代文明人的精神與氣質。

要特別關注問題學生群體的教育。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象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岔道,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他的生命旅途很可能就會從此呈現另外的景觀。同時,問題學生又象是生了病的孩子,他們自己最痛苦,最需要關懷與幫助。問題學生雖然所佔比例不大,但他們也是社會的一分子,他們的表現對校園的秩序,社會的穩定有很大的影響。

要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調查顯示,好逸惡勞,缺乏責任感、敏感脆弱是當今學生的三大弱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感情,形成正確而又現實的勞動觀念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導、諮詢工作,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心理。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網路道德、性道德的教育雖然剛剛為人們所重視,但可以預見,如果不以負責的態度去落實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掉入成長的陷阱。

5、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小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與研究,以坦誠、務實、負責的態度去研究新時期中國小生面臨的新問題。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社會的每一點變化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對學生狀況的調查應當經常化,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教育才會有針對性。面對不斷湧現的新生事物,教育者應當更加虛心,對學生思想中的新動態,要報有寬容的態度。在新的教育氛圍裡,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評判者,而是新舊道德對話中的一方,而勝利永遠屬於學生,因為他們才是新道德的締造者。教育要求和學生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而這並不意味這悲哀,在師生雙方的矛盾鬥爭中,學生成長了,教師成長了,教育也就發展了。

【第4篇】道德調查報告

調查地點:**中學。

調查目的:

1、瞭解**中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具體表現。

2、影響**中學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因素。

調查內容:我於**年**月1日—**年**月20日對**中學的學生進行了思想道德品質的調查。發現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存在著一些差異性並瞭解到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存在差異性的原因。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瞭解**中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表現情況。

2、具體分析影響**中學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因素。

(二)調查方法

1、座談會及個案調查。整個調查共召開兩次教師座談會,兩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2、家訪,實地調查。整個調查共走訪了20個家庭。通過訪問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情況,為分析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理性依據。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教師、學生座談以及對家長走訪,其他人員的言談。結果顯示,**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有少部分學生存在著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學校長時間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肓對有些孩子沒有起到好的教肓,這是為什麼?調查發現,孩子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肓,不僅僅是學校的教肓、社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肓和影響。

(一)**中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表現情況。

1、教肓價值觀。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肓價值觀。7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8﹪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高中和大學,12﹪的國中學生沒有考慮。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5﹪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0﹪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5﹪的學生害怕學習。

3、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90﹪的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班集體,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各項活動,尊敬師長團結友同學,同時還具有團結合作、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強烈愛國主義等精神。

4、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質。 調查結果表明,有10﹪的厭學國中生,在校表現為我行我素,老師苦口婆心的忠言一句也聽不進去。揹著老師的面,抽菸、喝酒、賭博,沒有一點班集體榮譽感,也沒有羞恥之心和自尊心,出口就是髒話連篇,更不懂得尊敬師長,團結友愛學生。總之逆反心理及為嚴重。

(二)影響學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質的因素。

1、愛吵架、說髒話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其子女的性格粗暴,在學校表現為出口就是髒話連篇,行為舉止方面表現為我行我素,跟本不把老師的教誨放在心裡,在家表現為不尊重父母,同父母頂嘴,目中無長輩,唯有我獨尊。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將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負面影響。據實地採訪調查,當地王某家庭,眾所周知,是一個不和睦的家庭,家裡成天鬧得雞犬不寧,親戚好友勸說也無濟於事。他們的獨身女兒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慢慢長大,其女兒日常行為表現出來的是對人傲慢無禮,不學無術,結果國中未畢業就自動輟學,四處流浪。後來其父母后悔莫及,深感沒有配合好學校老師盡職盡責教育好自己的女兒。實地採訪,當地類似這樣的國中生家庭有10﹪。

2、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因種種原因而離異,孩子將缺少家庭完整的愛,這無疑給孩子一個沉重的心靈打擊。孩子由於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心理陰影加重,性格孤僻。在校表現為沉默寡言,易傷感流淚,成績一落千丈。據調查發現xx年,國中有一個班級,47位學生,其中竟然有21位學生是來自破裂的家庭,聽了那位國中班主任老師的講述,當時我很震驚,深感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肩負責任的重大,既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給這部分孩子父母般的溫暖、關愛,及時撫摸他們心靈中的創傷。而在我的教學生涯中,一位即將畢業的國中女生給我的印象特深,在要臨近會考時,得到父母離婚的訊息後,整天以淚洗臉,茶飯不思,學習成績退步很快。在班主任老師的安慰、開導之下,她的情緒才稍為有些平靜。當地離婚率達到了1**﹪,給孩了的成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3、愛貪玩,賭博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中學的主要生源來自國營農場企業單位的家庭。農場家庭每對夫婦只准生一個孩子,家庭生活還算富裕。家長的娛樂方式,除了看電視外,大部分家長都貪玩,尋求刺激性的娛樂方式——賭博。賭博方式種類繁多,其中打麻將、玩牌機的人最多。平時及雙休日,孩子在家無人管,時間長了,孩子耳濡目染,也模仿大人外出找同伴玩起賭博性的遊戲來,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抽菸、喝酒無師自通,。惡習染上,道德品質敗壞,據我調查,當地家長以賭博為娛樂方式的竟有80﹪。

4、家庭的過分寵給愛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農場家庭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視子女為家庭精神支柱,老人視子孫如掌上明珠。孩子從小在蜜糖中長大,到了國中,孩子的思想、心理、生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給孩子養成懶惰的思想,對長輩、老師、同學沒有禮貌,自私心理較為嚴重,缺乏集體榮譽感,集體勞動時袖手旁觀,拈輕怕重,只知道一味地向別人索取不會回報。有一位八年級的班主任老師講到,有一個學生到了星期五下午放學回家時,跟他借錢說是沒有錢坐車回家,好心的班主任把錢借給他,奇怪的是錢不見還,每個星期五的下午都陸續有學生向他借回家的路費錢,而且其他同學也未見還錢。這引起了班主任老師的懷疑,這所謂的路費錢肯定是學生另有其它用。這是一個教肓的問題,應引起重視。家庭的過分寵愛,只會給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帶來不良的影響。象這樣溺愛孩子的家庭據我調查瞭解大概有1**﹪

5、網路遊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網路遊戲很吸引人,許多孩子一旦接觸了網路遊戲就愛不釋手。網路世界是一個虛似、神奇的世界,遊戲中有的內容不健康,幻想、離奇刺激性的東西太多,孩子迷上網路遊戲會忘記吃飯,忘記做作業,忘記睡覺,通宵達旦地玩,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孩子一談到網路遊戲就興趣十足,一談到學習就萎靡不振。網路遊戲害了許多花季般的青少年。有的孩子竟把網路中的遊戲當真,模擬網路中的遊戲,敢去跳高樓,小小的年紀就這樣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迷戀網路遊戲,課堂老師講的許多進步思想,他也無心聽進去,一有時間就鑽到網咖室,上網的費用沒有了,就去偷,去搶。據我走訪調查,中國小愛玩網路遊戲10個學生中有8個都愛。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綜上所述,對國中生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社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於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學校、家庭、社會都應引起高度重視。

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調查報告

xx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近年來,中央又圍繞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組織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主題實踐活動,力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向前進。

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在中央、省、市的正確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中發【xx】8號),8年來,按照“立足實際、發揮優勢、與時俱進、創造特色”的思路,注重開拓創新,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納入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狠抓任務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序推進、順利開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形成了黨政群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基本情況

**縣共有學校 302 所,學生129813人。其中,國小239所,在學生86723人;國中 58所,在校生30127人;高中4所,在校生12418人;職高1所545人。縣委、縣政府始終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年常抓不懈、精益求精。相繼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任務分解》、《關於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意見》,出臺了《關於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小組,通過督導、抽查等多種形式有效推進活動開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開創了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統一思想,營造氛圍。

活動過程中,各校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委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部署和要求,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以“體驗親情”、“和諧校園”、“愛心奉獻”為重點,在學生中長期組織開展“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道德實踐活動。一是提高思想境界。通過在家庭、學校、社群開展經常性的道德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在體驗親情中淨化心靈、在互助友愛中提升境界、在奉獻社會中陶冶情操,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質,在家庭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利用校園廣播、櫥窗、標語、班團隊會等進行《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八榮八恥》、文明禮儀等的宣傳,營造活動氛圍。及時宣傳活動的進展情況,宣傳學校未成年人精神面貌出現的新變化,宣傳社會各界對活動的支援和參與,在我縣營造了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氛圍。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各學校十分注重樹立身邊的典型,及時總結活動經驗,開展評選美德少年、十星少年等活動,以身邊的人和事影響和帶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開展,使“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成為影響廣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新主題、新方向。

(二)創新活動 紮實推進。

立足學校實際,充分發揮學生、教師、家長的積極性,使活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努力挖掘整合現有德育資源,精心設計活動專案,利用更多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趣味性的活動載體,形成生動活潑的工作局面。

一是開展“美德校園”活動。通過給學校提一條建議,做一件好事,出一期小報等多種方式,提高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校充滿健康、快樂、和諧、安全的良好氛圍。開展“五個一”、“五個進”活動,確保道德實踐活動取得實效。“五個一”,即利用國旗下講話做一次道德主題教育;在每個教室張貼一張道德座右銘;每個班級舉辦一次道德專題班會活動;每個學生完成道德主題手抄報一份;每班出版一期道德主題的黑板報。“五個進”,即讓“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教育進班級、進課堂、進教材、進網路、進活動,從而使“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主題實踐活動在學生中入眼、入耳、入腦、入心,並轉化為道德行為。

二是開展“感恩父母”親情體驗活動。做一件孝敬父母或長輩的事。組織廣大未成年人開展“我為長輩做一件事”(例如:幫父母洗碗、掃地、澆花、送父母自制小禮物等)、“和父母說句貼心話”、“我請父母講一件過去的事”“我當一天家”等活動,參與家庭生活,(幫父母收拾房間,在父母的指導下買菜做飯,安排活動等)讓學生體驗父母或長輩的辛勞,培養熱愛勞動、自強不息、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培養廣大未成年人的孝敬感恩的傳統美德,促進家庭和諧。將這一活動拓展到為鄰居、為社群的長輩做一件好事,促進了爭做小小志願者、爭當小雷鋒活動的開展。

三是加強社會實踐環節。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礎,切實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道德教育。帶領學生積極地參觀、實踐、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彰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根據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參與公共衛生清潔行動,對亂扔垃圾、亂擺車輛、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感化。通過編唱歌謠,開展主題班(團)會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和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主動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結合“六個一”的要求(即:找到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培養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養成一個出行習慣)緊扣“我愛我家、綠色行動”這一中心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動員學生積極投身社群建設,參與社群清潔衛生,環境保護、植樹護綠、公益宣傳和文化活動。開展了做“愛心小天使”活動。組織學生走進敬老院、福利院、空巢老人家庭為孤寡患病老人,殘疾人和軍烈屬提供服務,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結合“送溫暖、獻愛心”、“學生之間結對子互幫互助”等活動,積極為社會公益事業和需要幫助的人服務,培養學生真誠交往、真心關懷、傳遞愛心、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品質。開展了“糾正一次不文明的行為,養成一個文明出行習慣”活動。結合學習遵守中國小生行為守則、日常行為規範組織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廣泛宣傳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觀賽等知識。引導學生尋找校園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個不文明陋習或自己身上一個不文明習慣,糾正不文明行為,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文明禮貌素質,爭當文明小使者。

(三)完善制度 建立機制

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教育網路,充分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家庭的基礎作用、社群的平臺作用,努力形成長期、有效的溝通聯絡機制。一是以學校為平臺。各學校把主題實踐活動納入學生綜合實踐課程,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二是以家長為補充。發動家長言傳身教,從生活細節入手,引導孩子養成良好道德習慣。三是以社群為延伸。發動社群積極行動起來,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寒暑假期間,為未成年人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搭建平臺。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建立了使活動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軌道。

四、基本經驗

(一)堅持德育教育為先,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以“師德師能建設”為主線,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將師德教育融入到師資培養和培訓工作中。以“養成教育建設”為主線,不斷強化學生的行為習慣及養成教育。以“藝術教育建設”為主線,建立以藝術為特色的現代化校園,開展學生個人才藝比賽、音樂、舞蹈、書畫、表演等文藝匯演,豐富了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以“安全法制建設”為主線,切實加強學生的安全法制教育,開展“平安校園”建設活動,增強了學生學法、懂法、用法的法制意識。此外,各校普遍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配備專、兼職心理諮詢教師,解決青少年在成長中遇到的一些障礙和阻撓。

(二)堅持綜合整治,全面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開展學校及周邊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淨化社會文化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實施意見》、《校園周邊娛樂場所、網咖等經營場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下發了《關於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淨化社會文化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實施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對各校園周邊200米以內的娛樂場所、網咖、影吧等經營場所進行檢查整治,共檢查網咖40餘家,口袋書 xx冊,盜版教材 30餘冊。設立“五老”義務監督員,成立了“五老”志願者網咖監督小組,起到了宣傳員、資訊員、巡查員、監督員的作用。為青少年營造了一個健康優良、奮發向上的上網環境和社會氛圍。

(三)堅持整合社會資源,不斷豐富創新活動載體。注重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利用“清明節”、“六一”兒童節等節日組織廣大青少年祭掃烈士墓,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教育青少年瞭解黨的歷史,激發少年志氣,使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四)堅持關愛留守、流浪兒童,繼續加強扶貧救助工作力度。把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納入新農村建設任務,對全縣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摸底,建立了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長效機制,幫助解決留守兒童家庭實際困難,開展了形式多樣、貼近留守兒童的宣傳教育活動。

(五)堅持“三位一體”教育網路平臺,切實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互補作用。加強學校龍頭作用,各中國小校利用節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紀念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動,使德育工作滲透到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注重家庭教育,奠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建立家長學校50所。開展了評選“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優秀家長活動。

(六)堅持組織領導體系建設,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機制。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納入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實施社會管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範疇。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同時,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每年召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表彰先進、總結通報、促進工作,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科學管理考核到位,建立了科學的管理機制和考核機制。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納入全年精神文明工作主要內容,納入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體系,納入文明單位、文明小區、文明村鎮建立考核驗收的主要內容和指標之一。

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隨著高新科技的廣泛運用,給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開闢了新途徑,但同時,腐朽落後的文化和有害資訊藉機傳播,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青少年犯罪、吸毒、輟學逐年增多,網路淫穢、暴力、黑惡勢力也正在向未成年人滲透,所以我們必須處理好社會大環境與未成年人成長的小環境之間的關係,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二是軟體硬體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硬體方面陣地資源缺乏,活動場所開放力度還不夠,要將這些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加大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和使用的力度。

三是學校德育教育改革還需深化,有流於形式的現象;科任教師只管教學,缺乏通過課堂主渠道對學生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師資隊伍力量還有待加強,工作機制還有待完善和提高。

四是由於受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文體教育活動。此外,貧困家庭兒童因輟學影響了這些未成年人身心道德的健康成長。

建議:

一是針對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的環境,要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對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的關注和重視。建立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做到這項工作始終有人抓、有人管,使這項工作長期開展下去。二是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機制。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捐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事業。確保未成年人活動有陣地、有措施、有落實。促進進一步建立責任機制、監督機制和資訊反饋機制,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切實將德育工作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四是建立完善關愛農村留守、流浪兒童機制,利用社群及家長學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形成全社會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局面。

關於市國小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調查報告

關於xx市國小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調查報告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xx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嘉興市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調研組於6月份分別對三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有共發放問卷204份,100%回收,100%有效。問卷調查的內容從五個方面進行:一是能熱愛祖國,有正確的理想信念;二是能積極向上,有健康的人生追求;三是能誠實守信,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四是能遵守公德,有良好的文明習慣;五是能遵紀守法,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同時先後組織召開了學校領導、部分教師、學生家長代表的調查座談會。 一、問卷調查及座談會情況綜述 通過問卷調查及其調查座談我們認為熱愛祖國、積極向上、誠實守信、遵守公德、遵紀守法是國小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國小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設上存在以下幾方面較為突出的不足與問題: 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離主流價值 調查顯示,當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認識偏離主流價值。如有2%的學生認為身為中國人,無所謂自不自豪,有1%的同學認為身為中國人不自豪。而在嚮往的職業中,演藝界明星或體育明星比例最高,為21%;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題中,選擇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為26%。 2、審美取向傾向感官刺激 審美能力是衡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一個內在度量指標。一般而言,審美能力越強,其思想道德水準和境界越高。 調查顯示,在孩子們平時主要看的電視節目,動畫節目佔了40%,平時主要看的書中,卡通漫畫類也比較高,佔了38%。然而值得關注並引起警惕的是,一方面處在長知識年齡的孩子們,對於科教類節目卻比較冷漠,城市學生還好,佔了卻30%,而農村孩子只佔了10%。 3、以自我為中心現象較為普遍 調查發現,公交車上5%的學生對老人或者孕婦沒有座位時視而不見;放學回到家,有4%的同學認為家務是家長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即可,有12%的同學在家長的要求下才會幫忙。 4、情感荒漠化現象開始顯現 調查顯示,有3%的同學對父母感覺很煩,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有20%的學生感到父母偶爾問問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還會說,問多了就會煩;有5%的學生校內外看到教師會假裝沒看見,低頭走過。 5、責任感缺乏 調查發現,14%的學生在和同學發生衝突後,老師詢問情況時會推卸責任;對待值日生工作上,有4%的同學很不情願,儘量逃避,馬虎了事,有11%的同學時常忘記,經別人提醒後才完成。當作業未完成時,有11%的同學視老師態度而定再說明原因,5%的學生會隨便撒個謊應付了再說。公交車上發現有人行竊,有13%的學生選擇視而不見。 6、公共倫理素質亟待提升 調查顯示,有16%的學生會闖紅燈,其中10%的學生是有人走過去,他也走過去;有5%的學生是有交警在,就等綠燈亮了再走,交警不再就闖紅燈;1%的同學不管紅燈綠燈,都照走不誤。又如在外出旅遊,喝完的空飲料瓶和吃完的果殼,選擇隨手扔地上的同學有3%,選擇有垃圾桶就扔垃圾桶,沒有就扔地上的有25%。到圖書館借書後有16%的同學有時會忘了歸還,經教師提醒才記起,有1%的同學總是忘了歸還。 7、部分青少年沉迷網路 調查顯示,27%的學生上網主要是玩遊戲,有2%的學生上網瀏覽不健康網站,16%的同學上網主要是聊天;60%的同學上網是為了查學習資料,30%的同學上網是為了製作電腦作品。有1%的同學經常出入網咖。 8、心理健康問題開始顯露。 調查發現,當有了煩惱,誰也不說,憋在心裡的學生有15%;有12%的學生認為自己不快樂。 二、國小生思想道德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結構殘缺。父母離異,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忙於生計、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愛和母愛,極易導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過強的自尊心。據統計,現在城市中每個班級中約有20%的孩子來自離異家庭,而農村家庭中離異家庭也在逐漸上升,現在每個班級中約有10%的孩子來自離異家庭。 2、家庭教育不當。有的父母採取高壓、~和棍棒,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壓抑、焦慮,甚至對他人充滿敵意。有的父母對孩子過份溺愛,百依百順,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缺乏責任感、社交協調能力差等問題。 3、城鄉結合部“失地農民”帶來的新的家庭教育問題。隨著城市化的程序,農村徵地而帶來的“失地農民”的子女教育問題成為了教育中的一個新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失地後因為素質偏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再加上家庭本來的經濟條件尚可,因此在拆遷賠償中都賠到了多套房子,靠著承租房子的房租也能應付生活,因此一些家長索性就沉浸在牌桌舞場,對孩子疏於管教,也缺乏正確的引導,在孩子面前往往灌輸“我們家有好幾套房子,夠你一輩子化的了,讀書成績差點沒有關係”的觀念,這對孩子潛移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 社會因素。 1、不良的影視、錄影、文學作品、廣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著負面影響。有些影視多半屬於武打格鬥或帶有~性質的幫派打鬥,或談情說愛,對國小生來說,由於情節曲折驚險,感情纏綿離奇,~老大威風凜凜,正適合他們的口味。 2、來自網咖、遊戲機廳娛樂場所的影響。由於未成年人自空能力差,加上部分網咖、遊戲機廳經營者違規經營,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於上網、遊戲、甚至通宵達旦。 3、校園周邊各類商店違規經營現象十分普遍,引發學生畸形消費。 4、社會對不良少年幫教缺乏有效的辦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錯不斷,大錯不犯,勞動改造夠不上,學校教育沒辦法,最後導致越陷越深直至違法犯罪。 (三)學校因素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德育目標缺乏層次性,德育目標與學校受教育者存在較大的“坡度”是當前學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過高、過全、過空,忽視學生的年齡、心理實際的德育目標使缺乏社會生活基礎的學生難以做到。而面對過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培養這樣一種學生,即在學校裡能按學校要求去做,是“好”學生,出到社會則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從而形成虛偽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過於籠統,缺乏層次性的德育目

標,也使學生不能區分什麼是道德要求和什麼是道德追求,導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視而無法落實。 2、德育內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 長期以來由於德育目標上的過度理想化導致了德育內容的片面化,而這集中體現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國小階段便把不具推廣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後已”、“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當作德育的主要內容,而恰恰忽視了人的尊嚴、理解與寬容、自由與責任、對人類和自然都懷有關懷、慈愛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養。 3、德育方式上的弊病。今天學校的德育工作的開展已經逐步擺脫了過去一味的訓導、灌輸,過分地強調“外爍”,強調道德知識的重要性的弊病,而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來落實德育目標。但是為看似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也存在著弊病: 一是德育活動缺少整體規劃。這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德育活動規劃缺少橫向整,往往各自為政,既造成學生疲於應付的局面,也沒有發揮德育資源的最大效益。其次是學校德育活動缺少縱向的系統的有層次的規劃。德育活動規劃缺少對學生不同年齡階段上的認知能力、生理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不同的關注,往往隨意性很大,容易跟隨社會上的所謂“熱點”、“中心”工作走,看似轟轟烈烈,有聲有色,但由於學生缺乏應有的知識,情感基礎,甚至沒有相應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故而效益極小。 二是德育活動缺少對學生主體的尊重。現行的德育體系中的不少德育活動,往往是在教師、學校、家長與社會的“要求”下,由整體對學生個人的、從上而下的、自外向內地單向地“組織”或“發起”、並要求學生“參加”的。這種“參加”在很多情況下是被動的,學生是“客體”、“旁觀者”、,而不是“主動的參與者”。”這種忽視學生的道德願望、意志和需要,忽視學生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的形成,被動地“被人塑造”或“被人模造”的活動正是造成學生言行不一、缺乏責任感等道德缺陷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德育活動缺乏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絡。學校德育活動往往囿於課堂,學校,而很少考慮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裡是如何成就良好道德生成的意識和能力,很少考慮學生道德的社會性體驗,學生即使有一些機會參與社會活動,也僅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問等一些比較形式化的活動,而鮮有機會到真實的自然與社會的環境中去親身實踐,去感悟生活,在親身體驗中領悟人生的真諦。今天的學生知行脫節,“假性認知”現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學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實踐所造成的。 三、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對策 學校層面 (一)國小生人格化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應成為國小階段德育的首要任務。 從系統科學的觀點來看,道德習慣是道德行動自動化的過程,是由不經常的道德行動轉化為個人品德的突破點,是品德發展的質變的指標。兒童時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也是最佳期,也因此,國小生人格化習慣的培養應成為國小階段德育的首要任務。 之所以提出國小生人格化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主要是針對以往學校過分注重技能化的行為習慣培養的弊病,技能化的習慣學生雖然也能使學生養成習慣,但學生往往缺乏內心的認同與熱情。什麼是人格化?就是發自真心的,真心誠意的。具體地說,就是在習慣培養過程中,應當以健康人格為核心目標,注意觀念與情感的培養,使孩子對每一個好習慣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曉之信之踐之。如何培養人格化習慣? 1、良好習慣培養統攝在人格教育中,以健康人格的培養為指向制定學生行為習慣的基本規範。 2、採用柔性外控機制促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人格化好習慣。 (1)潛移默化的榜樣教育。 (2)有效的實踐活動中體驗、積累 (3)目標明確的訓練、強化 (4)細緻而人性化的人格化好習慣評估方法 3、努力培育自主內控機制引導學生養成人格化好習慣。 (1)尊重學生權利,引導學生自主制定人格化好習慣養成目標,決定養成方法。 (2)加強人格化好習慣養成的自我規劃、自主實踐、自我控制。 (3)強調人格化好習慣養成的自我體驗、自我監督和自我鼓勵。 (4)注重學生對人格化好習慣養成的自我評價、自我調控。 (二)弘揚民族精神 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應成為國小階段德育的主旋律 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應成為國小階段德育的主旋律。通過體驗教育組織引導少年兒童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中獲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少先隊隊禮的內涵紮根於幼小的心靈之中,使他們成為熱愛祖國的一代,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一代,愛好和平的一代,勤勞勇敢的一代,自強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氣和激情的一代。重點可開展以“中國了不起、中國人了不起、做個了不起的中國人”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了不起”系列活動,瞭解民族精神的豐富內容,感受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體驗民族精神的時代內涵,逐步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三)“體驗中的教育”——在實踐中育人應成為國小德育的基本途徑 讓少年兒童在親身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就是“體驗教育”。德育不能沒有“體驗”,首先因為道德素質必須經過內化才能形成比較穩定的內在特徵,成為個性的一部分。而內化必須在反覆的體驗中才能形成。其次因為少年兒童正處在成長髮展的特別時期,由於人生的閱歷和思維能力發展的侷限,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較浮淺的層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觀的、形象化的東西。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去感悟生活,在親身體驗中領悟人生的真諦。“體驗中的教育”有以下兩種操作思路: 1、“小課題研究”少先隊系列主題探究活動 “小課題研究”活動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自己到社會上做調查,到大學、科研機構等單位訪問、請教,上網、到圖書館、書店找閱資料,和老師、同學、家長討論問題,自已尋求如何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他們實實在在地承擔責任,實實在在地動手動腦,實實在在地合作解決問題。實踐的每一個環節都將在他們的情感世界裡留下認識的痕跡,在實踐的過程中他們學

著去理解“德”的規範,體會“德”的要求,履行“德”的規範,內化“德”的準則,多次的實踐,反覆的體驗,使孩子逐步養成一種不需要任何外力監督,內部動機就能自然表現出來的健康的思想素質、行為習慣和生存能力。 2、“紅領巾志願者”社會實踐系列活動 “紅領巾志願者”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學生以社會志願者的身份,進入實際的社會情境,親身參與各種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領域,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大自然的各個方面,尋找一個“服務崗位”,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 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 在家庭生活中體驗,少先隊員把為家庭生活服務作為“崗位”,根據家庭生活的實際情況體驗打掃房間、買菜做飯、洗衣、照顧老人、鄰里溝通等,或“跟爸爸、媽媽上一天班”,體驗父母的辛苦和工作狀況,獲得家庭生活的真實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養成熱愛勞動的品質,學會與父母分憂、生活自理的本領。 在學校生活中體驗,少先隊員把為老師為同學服務作為“崗位”,擔任“小小輔導員”、“一日校長”、“一日校工”等角色,體驗組織活動、備課、講課、維護秩序、後勤服務等,獲得為人師表的真實感受,明白尊敬師行的道理,養成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本領。 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少先隊員把社群服務作為“崗位”,擔任“社群志願者”、“小交警”等角色,體驗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實現價值的真實感受,明白做合格公民的道理,養成文明禮貌、團結合作、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品質。 在大自然中體驗,少先隊員把愛護大自然作為“崗位”,擔當“環保小衛士”、“環保宣傳員”、“廢舊電池回收員”等角色,體驗動植物觀察、水文氣象調查、生態環境 評估、回收可再利用資源等,獲得自然界和諧與美好的真實感受,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養成熱愛自然、愛護環境的品質,學會保護動植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本領。 (四)系列化的主題德育活動的開展應為成國小德育的主要形式 相對於德育活動缺少整體規劃,容易跟著社會“熱點”、“中心”走的弊病,系列化德育活動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將由大隊部組織開展的少先隊大中隊活動與校教導處、文藝組、體育組、科技組、資訊科技中心等組織開展的蘊含豐富德育因素的文化活動整合起來,將校內和校外的活動整合起來,形成有德育主題引導下的幾大板塊的系列化活動體系,既使學校的德育活動在外延上有了拓展,也避免了過去德育活動與其他活動各自為政、相互割裂的狀態,避免了德育工作只是少先隊、中隊輔導員的工作的局面,以此構建學校德育活動的嶄新模式。其次是對每一板塊的德育活動根據學校的德育目標,並依據青少年身心特點和認知能力進行系統整體的規劃,形成自身的系列。活動規劃既考慮到不同的教育階段有適合青少年成長規律的相對獨立的德育活動,又考慮階段之間的相互銜接。從而避免了過去活動的盲目性、隨意性、孤立性,避免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的傾向。而隨著少年兒童身心的發展和活動的不斷深入,活動設計從易到難,由簡到繁,序列化地逐步提出新的要求,設計新的活動。前面的活動為後面的活動打基礎,作鋪墊,後面的活動鞏固前面的活動,並又為更新的活動創造條件,這樣前後連貫,使學校德育工作呈螺旋式上升的軌跡。 (五)營造綠色網路文明學校應成為資訊時代學校德育的新課題 隨著社會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英特網這一新新的事物已逐漸成為都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青少年是多種年齡段中接受網路技術和網路資訊最快的群體,網路的資源無限,點選無限,拓寬與探索無限,對青少年有著極強的吸引力。但是五彩繽紛的網路世界也猶如一柄雙刃劍,在其絢麗多姿的背後湧動著洶湧的暗流,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學生更是嚴峻的挑戰。 在資訊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網路已無處不在,我們不可能將孩子與網路隔絕,一味地 “堵”並不能解決問題,它只會激起孩子的更強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使孩子流轉於社會上的網咖而一發不可收拾。而青少年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一味的放任自流將更加危險。因此正確認識網路給青少年成長帶來的各種挑戰,幫助廣大學生和家長找到行之有效的駕馭網路之道,讓網路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良師益友,是資訊時代帶給學校德育的一個新課題。作為學校應充分挖掘、開拓學校在現代教育 技術上的人力、物力資源,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網路環境,讓孩子真正成為新世紀網路世界的主人。主要的實施策略有: 1、挖掘學校現有資源,成立“紅領巾網校”,以此為主陣地營造綠色網路文明學校的活動環境。 2、“雛鷹電腦節”為主線,開展豐富多彩的電腦網路活動 3、“基於網路的研究性學習”為基點,構建滲透於學科教學的網路文明應用環境。 4 、“家校協同”為著力點,構建網路文明的社會大環境。 ? 家庭層面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 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首先要相信兒童,相信他們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相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長”,則同樣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還要深入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培養道德品質。要充分考慮孩子的人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家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評

價。 (三)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1、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氣氛。 2、暢通家校渠道,尤其加強資訊時代家校溝通的新形式的研究。 ? 社會層面 我們在注意對家庭和學校教育進行全面改革時,更需要對整個社會(區)這一少年兒童成長與學習的隱性環境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主要可以從二方面入手:改善青少年成長的媒介環境、改善青少年成長的社群環境。 (一)改善青少年成長的社會媒介環境 1、規範和改善媒介內容,發揮媒介對少年兒童良好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引導作用。 規範和改善媒介內容,總體上說,要根據當代少年兒童發展需求來設計媒介內容,並重點考慮如何使少年兒童能獲得更多的發展他們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資源。 (1)完善相關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強執法,以法律手段來淨化少年兒童所接收的媒介內容。 (2)積極扶持和發展有利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媒介節目與內容。 (3)加強媒介及媒介工作人員的道德自律建設。媒介應為少年兒童樹立起有利於其成長與發展的、符合社會未來方向的多元化榜樣,而不是像目前一樣,媒介幾乎造就了一個沒有榜樣的時代,或者造就了一個只有歌星、影星和英雄的時代。 (4)還需要改善少年兒童對媒介的參與:①要充分尊重少年兒童的人格和權利,讓他們在表達自己意見時成為主角,鼓勵少年兒童說出他們真正的意見,不要將成人意見強加給少年兒童,使之成為成人“操縱”的物件;②建立一個較完善的機制來專門進行少年兒童的受眾調查及處理、回覆少年兒童來信,以保障大多數兒童有機會表達自己對媒介產品的意見;③注意平衡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民族的少年兒童利用媒介發表言論的機會;④借鑑國外經驗,在評審少年兒童產品或制定有關少年兒童媒介政策時,成立少年兒童評審團或有計劃地聽取少年兒童的意見。總之,應該努力使兒童成為少年兒童媒介的真正主人。 2、制定少年兒童媒介保護的政策、法律,完善少年兒童媒介保護的技術 (1)政策上。對有益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優秀文化藝術作品及其創作、表演者,政府實行扶持、優惠或獎勵政策,與此相應的是對損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者的打擊和懲治。 (2)法律法規上。一方面,要加強立法工作,以儘可能為少年兒童的媒體保護提供相對系統而完備的法制保障。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建立的與少年兒童媒介保護有關的規章主要有等等有十多種。但是從以上有關的保護性措施來看,主要還停留在部門性規章上,而沒有上升到法律法規的保護內容。因此,尚須在以下兩方面來考慮:一是及時地把對少年兒童媒介保護方面的已成熟的做法納入立法與司法程式;二是積極研究資訊傳播、文化市場、資訊交往的跨地區和跨國際性,以及少年兒童自身的發展變化,在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前對少年兒童的媒介保護進行立法。另一方面要加強執法。執法本身是法律發揮實際作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依法保護少年兒童不受媒體不良資訊的侵害,預防青少年兒童的違法犯罪。 (3)技術上。如開發相應的商業軟體,限制未成年人的郵件通訊物件和網上聊天物件、設定能夠訪問的站點、限定上網時間、對瀏覽器進行實時監控,攔截網址和過濾內容,可自動升級反黃資料庫等。 (二)、建設良好的社群文化環境 (1)從社群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入手,構建一個有利於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和健康人格塑造的良好社群文化環境。 ①從社群物質文化建設來說,要為孩子們構建一個複合型的活動和發展空間。既有適合兒童嬉戲、玩耍的公共體育場所,也可適當建一些勞動基地,讓孩子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歡樂,更應有文化設施,如社群紀念館、社群標誌、圖書館、閱覽室等。 ②就社群制度文化建設來說,應為兒童構築一個有規可循、有法可依、秩序井然的規則體系。首先要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和組織。如社群教育委員會,可由社群成員代表、各級各類學校代表以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共同組成,協調社群兒童教育事宜,管理社群內的各種活動場所和文化設施,規劃和落實各種具體的教育措施。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社群法律和規章制度,如社群代表會議制度、社群成員民主政治參與制度、社群教育制度、文化和娛樂設施管理制度、媒介傳播制度、影視遊戲分級制度等。 ③社群精神文化建設要承擔起雙重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一方面要在正確的思想指導下,建立一個多樣化的精神家園,以滿足兒童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形成有效的導向機制,幫助孩子們在複雜的文化環境中去鑑別、選擇,使他們的精神世界得到昇華。所以,社群文化建設首先要注意組織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引導和形成融洽的人際關係網路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另外,社群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加強對兒童進行文化教育。 (2)構建有利於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社群監護和支援系統。一是建立綜合性的青少年、兒童事務所(中心)。在城市可以作為社群行政機構的一個組織部門。中心有心理諮詢機構、學習輔導機構、成長環境欠缺或流浪的少年兒童支援機構、流動少年兒童支援機構、失足少年兒童矯正和救助機構以及少年兒童成長與發展研究機構等。機構裡的工作人員可以由社會知名人士、學者和社會志願者(如離退休幹部與教師、各級職能部門的幹部和具有法律、教育、社會、倫理、心理、美學等學科知識的熱心人士)組成。要設一定量的專職人員,大部分可以聘請兼職人員,要注意吸收大學生和青年充實力量。二是建立專門的問題少年兒童預防和矯正機構,以完善少年兒童司法保護與社會保護制度,使少年幫教、矯治工作落到實處,使失足的違法犯罪少年走好人生之路。這種矯正教育,是對被矯正少年進行特殊教育輔導、特殊關心幫助的一種社會教育福利。三是鼓勵和支援社會慈善機構、社會公益性組織等非政府組織設立有利於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場所。

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調查報告

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而學校教育則是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主陣地。我校自接到關工委的問卷調查後,組織德育處及心理健康教師對此項工作認真深入的開展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反饋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校共有學生240餘名,教職員工50名,無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

二、具體調查反饋

通過與班主任、任課教師等和學生直接接觸並對其進行教育的人員的談話,對個別學生進行電話家訪和到家中家訪(注:要有選擇性的,如各班問題突出學生、及家庭困難等電話採訪10名,家訪10名)從在青少年成長環境中,影響青少年成長的突出問題是什麼和在學校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難點和熱點問題是什麼這兩個主要問題展開,通過與教師談話家訪,就以上兩個問題總結如下:

一、在青少年成長環境中,影響青少年成長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1、家庭教育的失調,尤其是家庭殘缺、家庭矛盾等。(我校八年級學生阿某,女,孤兒,由姨媽撫養,該生行為自由散漫、對師長毫無禮貌。八年級學生帕某,男生,該生是一位典型的問題學生,曾在教師上課時,在教室座位後排尿尿,該生的父親無固定職業,整天就是打牌、喝酒。還有許多學生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2、家長、老師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四年級學生伊某,男生,曾在教室和任課教師對罵,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和教師對罵並且說出一些與年齡不符的話,通過調查,事情的原委是該生上課說話,教師勸阻幾次無效,教師說了一些過激的話語,最終導致師生起爭執。)

3、網咖、動漫城等不健康消費的影響(文化市場的整治亟待加強,特別是網咖、遊戲機室等場所對未成年人的危害很大,已成為一大社會熱點問題。)

二、在學校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難點和熱點問題是什麼?

1、逆反心理

2、網路成癮

3、沒有目標和理想(我校學生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差究其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目標理想,在我校的理想主題班團會上,學生無話可說,不知從何說起)

4、手機控(學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有手機,每個班都有2名左右的學生上課玩手機,有學生還在上課時給教師qq留言,教師找其談話、叫家長、沒收手機收效甚微。)

總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任重道遠,應當引起家長、教師、學校、關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多管齊下,淨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

【第5篇】社會道德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您會給需要的人讓座嗎?

您是否經常闖紅燈?

如果有機會和條件的話,您會吃野生動物嗎?

在銀行、郵局等公共場所排隊時,您有自覺站在

“一米線”外的習慣嗎?

外出旅行時,您會把喝完水後的礦泉水瓶或吃完食物後的包裝袋等垃圾帶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嗎?

假如在馬路上看見一位老人摔倒,您會主動提供幫助嗎?

在答應一件事情後,您能夠信守承諾嗎?

您曾經以翻越馬路中間柵欄的方式橫穿馬路嗎?

在超市購物後,您會把後來發現不需要的東西隨手放下嗎?

您曾經在公園等遊樂場所踩踏草坪嗎?

在有標識“禁止想動物投遞食物”的情況下,您仍會向動物投食嗎?

假如在馬路上看到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您會制止嗎?

坐公車時,您會按規定從前門上後門下嗎?

您家的垃圾分類處理嗎?

您對於在名勝古蹟等場所亂塗亂畫的現象反感嗎?

上公車時,您會排隊等候還是一擁而上?

調查結果

№ 您會給需要的人讓座嗎?

以下三個問題由張毅、張瑜同學負責:

§ 大一女學生:一般別人會很感激,感覺社會很溫暖,但個別人會覺得別人對他有看法,給人讓座能對別人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成人的讓座行為。

§ 超市售貨員(中年女性,回族):自己家裡也有老人,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出門在外,大家都會遇到困難,理應互相幫助。

§ 超市清潔人員(中年女性):只是覺得別人有困難需要我們的幫助。

調查結果

§ 年輕女士:雖然有時東西特別多,但是如果別人需要的話,東西可以放地上,給需要的人騰地方 。

§ 女大學生(高年級,回族):這是基本的道德。

§ 老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大力提倡,尤其在青年人中,與和諧社會及“八榮八恥”很吻合。

§ 年輕男士:有時會讓,讓座可以使氣氛活躍,但是自己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絕對不讓,先考慮自己,再考慮別人。

調查結果

№ 您是否經常闖紅燈?

§ 大一女生:有時會闖,但有時寧可多等一會,覺得闖紅燈挺不安全的,容易引起車禍。

§ 超市售貨員:沒警察,車很少,覺得一切都很安全時會闖。

§ 超市清潔人員:從未闖過,因為沒有什麼特別著急的事情。

§ 女大學生:如果自己一個人的話就不闖,但和別人在一起走時會闖。

§ 老人:違法的事情,怎麼能闖紅燈呢?

調查結果

§ 中年男士:沒那習慣,不會闖的。闖紅燈對人對己都是不負責認的行為。

§ 年輕男士:社會上闖紅燈的人多了,大家都闖就跟著闖唄。

調查結果

№ 如果有機會和條件的話,您會吃野生動物嗎?

§ 大一女生:不會主動吃,但如果別人點了也不會拒絕,個人吃對整個環境的影響可以忽略,法律也不健全。

§ 超市售貨員(回族):基於民族風俗習慣及衛生方面考慮不會吃。

§ 超市清潔人員:不敢吃啊,也很不衛生。

§年輕女士:對肉類本身就不喜歡,對野生動物更沒興趣。

調查結果

§ 女大學生(回族):從民族風俗習慣考慮不會吃。

§ 老人:以前自家養的吃,因為沒法律管嘛,現在不吃了。

§ 中年男士:以前別人給的吃,但以後不吃了。

§ 年輕男士:當然吃了,多新鮮啊!咱這經濟條件允許,不考慮別的。

備註:即使不吃,處於環保的考慮也較少。

調查結果

以下三個問題由麥小芳、李小萍同學負責:

№ 在銀行、郵局等公共場所排隊時,您有自覺站在“一米線”外的習慣嗎?

0%

100%

b.沒有

a.有

原因分析

§ 這是基本常識;

§ 別人享有隱私的權利,況且自己也不願意別人站在“一米線”內;

§ 這是最起碼的道德;

§ 不想打擾別人;

§ 避免惹麻煩;

§ 這是規定,必須遵守;

§ 人太多,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的話,就會出現混亂。

調查結果

№ 外出旅行時,您會把喝完水後的礦泉水瓶或吃 完食物後的包裝袋等垃圾帶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嗎?

33.3%

66.7%

b.不會

a.會

原因分析

★會的原因有:

§ 為了保護環境;

§ 害怕影響自己的形象;

§ 旅遊地點的地面太乾淨,

不好意思扔;

§ 這已經是一種習慣了;

§ 基本常識。

★不會的原因:

§ 沒有地方扔啊,提著又不方便;

§ 指定地點太遠了,拎著垃圾太累。

調查結果

№ 假如在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您會主動提供幫助嗎?

50%

50%

b.不會

a.會

原因分析

★會的原因:

§ 老人需要幫助;

§ 出於同情心;

§ 如果別人不去,自己才會去;

§ 這是社會公德啊。

★不會的原因:

§ 怕被敲詐;

§ 趕時間

§ 老人面目不善就不幫;

§ 害怕惹麻煩。

調查結果

以下三個問題由祁美玲、李雪嬌同學負責:

№ 答應一件事後您能夠信守承諾嗎?

26.7%

73.3%

b.有時不能

a.通常能

原因分析

★能的原因:

§ 從良心出發

§ 如果不守承諾給

對方印象不好

★不能的原因:

§ 客觀條件變更

§ 當時答應時是勉強的,事後發現自己能力不及

№ 您曾經以翻越馬路中間柵欄的方式橫穿馬路嗎?

調查結果

73.3%

26.7%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離斑馬線太遠

§ 車輛比較少

§ 趕時間

§ 看見有人過,就跟著過

★否的原因

§ 不敢

§ 遵守交通規則

調查結果

№ 假如在馬路上看到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您會制止嗎?

30.1%

63.3%

6.6%

有時會

不會

原因分析

★ 會的原因

§ 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 不會的原因

§ 不敢

§ 讓警察制止

§ 怕別人不聽,自己吃力不討好

§ 管不著別人

§ 怕給自己惹麻煩

★有時會的原因

§ 若危害性大則去,否則不去

§ 若是兒童違反則去,否則不去

調查結果

以下三個問題由孫小辰、劉婷同學負責:

№ 在超市購物時會把不想要的但已選的東西放回原處嗎?

30%

20%

50%

有時會

不會

原因分析

★ 會的原因

§ 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 隨處放感覺太亂,且心裡有些過意不去

★ 不會的原因

§ 太麻煩

§ 沒必要,會有人整理的

§ 沒有理由

§ 太累了

★ 有時會的原因

§ 離的近就會放回

§ 想放回就放回,隨自己

備註:大學生和中年男子大多數說會放回,中老年婦女都是說沒必要,或有時會

調查結果

№ 在遊樂場合踏過草坪嗎?

70%

30%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看到大家都在上面玩

§ 沒看到明顯禁止令

§ 孩子想在上面玩

★ 否的原因

§ 草也是有生命的

§ 有人在看守,要罰錢的

調查結果

№ 在不允許餵動物食物時,在動物園裡你向動物餵過食物嗎?

60%

40%

0%

偶爾投

沒投過

經常投

原因分析

★ 沒投過的原因

§ 沒去過動物園

§ 正準備投就被制止了

§ 不想喂

★ 偶爾投的原因

§ 那些挺可愛的,就想喂

§ 孩子想喂,自己也覺得挺好玩的

【第6篇】道德調查報告範文

隨著資訊網路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作為傳播的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資訊的重要渠道。網路資訊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學們的關注和喜愛。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網路也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散佈謠言、歪理邪說、乃至傳播色情資訊的工具。為了更好的調查大學生網路道德情況,本人暑期在校期間製作併發放了《大學生網路道德問卷調查》200份。共15道題,涉及到了網路的資訊,管理和利用等諸多方面。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22.3%,大二佔30.2%,大三佔47.5%(大四學生已離校)。從調查情況看,網路已走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學習知識、檢視新聞、查詢資料、聊天、交友、滿足個人愛好以及瞭解國內外的各種形式。同時,也有的學生在網際網路這個並不是很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裡墮落了。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實行網路道德教育勢在必行,認為大學生應該具備“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要把這種道德風尚反映到網路當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在本次調查中,大學生的網路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六點:

1、電腦、網路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學配有電腦,35.7%的同學每天一般花1—2小時在電腦上,有42.6%的同學為3—4小時。從上網同學的比率可以看出,網路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感受到網路的存在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從各年級的分佈來看,並不象一般認為的:大一同學因為對計算機本身的瞭解中國範例及使用比較陌生,因此決定了對網路的應用率也比較低。事實上,計算機的使用已經低齡化,很多同學在高中已經接觸到了計算機,雖然對軟體、語言等並沒有熟悉的應用,但一提到上網,大多數同學還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經常接觸網路的同學比較固定。也就是說,不常上網的有一部分,經常上網的也總是保持著一定的數量。分析原因在於有些同學由於自己沒有電腦,或是專注於學習,有其它事情纏身如打工、談戀愛等,所以沒有時間涉足於網路;而有些同學則因為擁有個人電腦,用起來特別方便,或是時間較為寬鬆,所以有較多時間留駐於網路。總體而言,經常上網的學生是比較固定的,佔全體同學的40%左右,同學總是與網路保持著比較密切的關係,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迷上了網路。

2、大學生中對網路的價值利用率不高

網路的應用對於學生而言,主要應放在查詢資料、開闊視野等層面上,一些大一的學生也承認,在沒有接觸到網路之前,在他們的意識中,網路應該是學習的輔助。但是事實上,真正使用網路來查詢資料幫助專業學習的同學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爾寫論文,甚至是直到交作業時,才到網上找找。調查表明,上網聊天的佔34%,上網玩遊戲的佔28%,上網查資料的佔38%。也就是說,有62%的學生在網路裡從事與學習工作無關的活動。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調查的200個學生當中,全部都至少有一個qq號。

三、“資訊汙染”嚴重

網路上獲取知識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點,給大學生求知帶來極大的方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路不只是為大學生打開了知識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為他們創造了另一個求知的廣闊空間。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網站總是屢禁不止,並且成人網站呈現出增多的趨勢,一些黃色甚至反動的網站也接近著學生。在本次調查中,有46%的學生承認接觸過不文明網站,這說明“資訊汙染”現象還是十分嚴重的。

四、網路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調查中,上網時受到過別人惡意攻擊的佔44%,由此可見,網路文明建設形勢比較嚴峻。有86%的學生認為提倡網路道德文明教育是勢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在網路裡要用文明語言是大學生必備的網路道德,由此可見大學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網路管理不力

網際網路的全球特徵,使各類資訊充斥網路空間,包括淫穢、色情、暴力、各種人造謠言都在網上廣為傳播。而目前我國網際網路上資訊管理力度還很薄弱,可見加強網路建設、網路管理的任務還是十分緊迫的。1996年2月國務院頒佈的《計算機資訊網路國際管理暫行規定》是目前為止有關計算機網路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規,其它的主要法規有《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中國公眾多媒體通訊管理辦法》、《中國網際網路域名註冊暫行管理辦法》、《計算機資訊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等。但是,網路立法工作相對於日益嚴重的網路犯罪顯得較為滯後,不能有效及時地阻止網路犯罪的發生。幾乎所有的同學對公安機關打擊網路犯罪活動的力度都不滿意。

此次調查表明,在普及網路知識的同時,網路道德的教育勢在必行。為了引導大學生真正科學合理的利用網路,更好地發揮網際網路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遏制網際網路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網德教育

開展一些網路化的主題教育,在高校中組織網路道德的宣傳活動,如辯論賽、演講賽、輔導報告、座談會及與之相關的文娛活動。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認識到網際網路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地減少和避免網際網路對學生的傷害,使其最大程度地發揮積極作用。通過開展針對性的主題“網風”與“網德”教育,網路法紀教育和網路愛國主義教育,最終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網路道德”觀念。

2,佔領網路陣地

建立一批高質量、高層次、有特色、能夠吸引大學生的網站和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更多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受大學生歡迎的“紅色網站”,達到潛移默化的引導教育作用。要切實把校園內的網站作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徑和最佳載體,要讓黨旗在網上高高飄揚,讓同學們在校園網上汲取更多的營養,要讓校園網成為“xxxx”的重要思想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傳播陣地。

三、加大網路監控管理力度

對黃色及其它有害網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種垃圾,資訊汙染腐蝕學生的心靈。全社會都行動起來,加速網路德育工作研究,淨化網路環境,在網路上築起一道網路德育長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牆,讓我們的大學生有一個健康的網路環境。

四,學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質

大學生本身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接班人,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網路的兩面性。在利用網路汲取知識的同時,自覺地杜絕不良資訊的侵蝕,這樣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發展。在調查過程中,覺大部分的大學生對網路的不良現象還是深惡痛絕的,這也說明了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還是很高的。

總結

此次調查表明,網路道德的提出已勢在必行。新事物的產生總是伴隨著人們所預料不到又不願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還沒有成熟時。網路就是這樣!但是,不能怕狼而不養羊。不能因為網路存在著不利因素就否定網路本身。這是歷史的發展所不能容忍的,是違反現代化前進規律的,更是走在歷史前面的學生所不應當做的。這次調查很明顯的表現出學生對網路的歡迎和重視,即使網路的應用現狀不容樂觀甚至是令人擔憂,但網路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擋,重要的是如何引導人們包括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真正學會駕御網路,從網路中汲取營養。

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調查報告

xx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近年來,中央又圍繞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組織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主題實踐活動,力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向前進。

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在中央、省、市的正確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中發【xx】8號),8年來,按照“立足實際、發揮優勢、與時俱進、創造特色”的思路,注重開拓創新,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納入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狠抓任務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序推進、順利開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形成了黨政群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基本情況

**縣共有學校 302 所,學生129813人。其中,國小239所,在學生86723人;國中 58所,在校生30127人;高中4所,在校生12418人;職高1所545人。縣委、縣政府始終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年常抓不懈、精益求精。相繼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任務分解》、《關於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意見》,出臺了《關於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小組,通過督導、抽查等多種形式有效推進活動開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開創了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統一思想,營造氛圍。

活動過程中,各校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委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部署和要求,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以“體驗親情”、“和諧校園”、“愛心奉獻”為重點,在學生中長期組織開展“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道德實踐活動。一是提高思想境界。通過在家庭、學校、社群開展經常性的道德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在體驗親情中淨化心靈、在互助友愛中提升境界、在奉獻社會中陶冶情操,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質,在家庭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利用校園廣播、櫥窗、標語、班團隊會等進行《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八榮八恥》、文明禮儀等的宣傳,營造活動氛圍。及時宣傳活動的進展情況,宣傳學校未成年人精神面貌出現的新變化,宣傳社會各界對活動的支援和參與,在我縣營造了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氛圍。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各學校十分注重樹立身邊的典型,及時總結活動經驗,開展評選美德少年、十星少年等活動,以身邊的人和事影響和帶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開展,使“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成為影響廣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新主題、新方向。

(二)創新活動 紮實推進。

立足學校實際,充分發揮學生、教師、家長的積極性,使活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努力挖掘整合現有德育資源,精心設計活動專案,利用更多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趣味性的活動載體,形成生動活潑的工作局面。

一是開展“美德校園”活動。通過給學校提一條建議,做一件好事,出一期小報等多種方式,提高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校充滿健康、快樂、和諧、安全的良好氛圍。開展“五個一”、“五個進”活動,確保道德實踐活動取得實效。“五個一”,即利用國旗下講話做一次道德主題教育;在每個教室張貼一張道德座右銘;每個班級舉辦一次道德專題班會活動;每個學生完成道德主題手抄報一份;每班出版一期道德主題的黑板報。“五個進”,即讓“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教育進班級、進課堂、進教材、進網路、進活動,從而使“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主題實踐活動在學生中入眼、入耳、入腦、入心,並轉化為道德行為。

二是開展“感恩父母”親情體驗活動。做一件孝敬父母或長輩的事。組織廣大未成年人開展“我為長輩做一件事”(例如:幫父母洗碗、掃地、澆花、送父母自制小禮物等)、“和父母說句貼心話”、“我請父母講一件過去的事”“我當一天家”等活動,參與家庭生活,(幫父母收拾房間,在父母的指導下買菜做飯,安排活動等)讓學生體驗父母或長輩的辛勞,培養熱愛勞動、自強不息、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培養廣大未成年人的孝敬感恩的傳統美德,促進家庭和諧。將這一活動拓展到為鄰居、為社群的長輩做一件好事,促進了爭做小小志願者、爭當小雷鋒活動的開展。

三是加強社會實踐環節。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礎,切實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道德教育。帶領學生積極地參觀、實踐、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彰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根據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參與公共衛生清潔行動,對亂扔垃圾、亂擺車輛、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感化。通過編唱歌謠,開展主題班(團)會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和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主動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結合“六個一”的要求(即:找到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培養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養成一個出行習慣)緊扣“我愛我家、綠色行動”這一中心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動員學生積極投身社群建設,參與社群清潔衛生,環境保護、植樹護綠、公益宣傳和文化活動。開展了做“愛心小天使”活動。組織學生走進敬老院、福利院、空巢老人家庭為孤寡患病老人,殘疾人和軍烈屬提供服務,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結合“送溫暖、獻愛心”、“學生之間結對子互幫互助”等活動,積極為社會公益事業和需要幫助的人服務,培養學生真誠交往、真心關懷、傳遞愛心、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品質。開展了“糾正一次不文明的行為,養成一個文明出行習慣”活動。結合學習遵守中國小生行為守則、日常行為規範組織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廣泛宣傳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觀賽等知識。引導學生尋找校園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個不文明陋習或自己身上一個不文明習慣,糾正不文明行為,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文明禮貌素質,爭當文明小使者。

(三)完善制度 建立機制

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教育網路,充分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家庭的基礎作用、社群的平臺作用,努力形成長期、有效的溝通聯絡機制。一是以學校為平臺。各學校把主題實踐活動納入學生綜合實踐課程,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二是以家長為補充。發動家長言傳身教,從生活細節入手,引導孩子養成良好道德習慣。三是以社群為延伸。發動社群積極行動起來,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寒暑假期間,為未成年人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搭建平臺。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建立了使活動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軌道。

四、基本經驗

(一)堅持德育教育為先,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以“師德師能建設”為主線,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將師德教育融入到師資培養和培訓工作中。以“養成教育建設”為主線,不斷強化學生的行為習慣及養成教育。以“藝術教育建設”為主線,建立以藝術為特色的現代化校園,開展學生個人才藝比賽、音樂、舞蹈、書畫、表演等文藝匯演,豐富了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以“安全法制建設”為主線,切實加強學生的安全法制教育,開展“平安校園”建設活動,增強了學生學法、懂法、用法的法制意識。此外,各校普遍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配備專、兼職心理諮詢教師,解決青少年在成長中遇到的一些障礙和阻撓。

(二)堅持綜合整治,全面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開展學校及周邊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淨化社會文化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實施意見》、《校園周邊娛樂場所、網咖等經營場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下發了《關於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淨化社會文化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實施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對各校園周邊200米以內的娛樂場所、網咖、影吧等經營場所進行檢查整治,共檢查網咖40餘家,口袋書 xx冊,盜版教材 30餘冊。設立“五老”義務監督員,成立了“五老”志願者網咖監督小組,起到了宣傳員、資訊員、巡查員、監督員的作用。為青少年營造了一個健康優良、奮發向上的上網環境和社會氛圍。

(三)堅持整合社會資源,不斷豐富創新活動載體。注重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利用“清明節”、“六一”兒童節等節日組織廣大青少年祭掃烈士墓,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教育青少年瞭解黨的歷史,激發少年志氣,使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四)堅持關愛留守、流浪兒童,繼續加強扶貧救助工作力度。把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納入新農村建設任務,對全縣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摸底,建立了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長效機制,幫助解決留守兒童家庭實際困難,開展了形式多樣、貼近留守兒童的宣傳教育活動。

(五)堅持“三位一體”教育網路平臺,切實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互補作用。加強學校龍頭作用,各中國小校利用節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紀念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動,使德育工作滲透到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注重家庭教育,奠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建立家長學校50所。開展了評選“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優秀家長活動。

(六)堅持組織領導體系建設,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機制。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納入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實施社會管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範疇。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同時,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每年召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表彰先進、總結通報、促進工作,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科學管理考核到位,建立了科學的管理機制和考核機制。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納入全年精神文明工作主要內容,納入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體系,納入文明單位、文明小區、文明村鎮建立考核驗收的主要內容和指標之一。

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隨著高新科技的廣泛運用,給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開闢了新途徑,但同時,腐朽落後的文化和有害資訊藉機傳播,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青少年犯罪、吸毒、輟學逐年增多,網路淫穢、暴力、黑惡勢力也正在向未成年人滲透,所以我們必須處理好社會大環境與未成年人成長的小環境之間的關係,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二是軟體硬體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硬體方面陣地資源缺乏,活動場所開放力度還不夠,要將這些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加大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和使用的力度。

三是學校德育教育改革還需深化,有流於形式的現象;科任教師只管教學,缺乏通過課堂主渠道對學生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師資隊伍力量還有待加強,工作機制還有待完善和提高。

四是由於受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文體教育活動。此外,貧困家庭兒童因輟學影響了這些未成年人身心道德的健康成長。

建議:

一是針對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的環境,要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對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的關注和重視。建立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做到這項工作始終有人抓、有人管,使這項工作長期開展下去。二是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機制。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捐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事業。確保未成年人活動有陣地、有措施、有落實。促進進一步建立責任機制、監督機制和資訊反饋機制,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切實將德育工作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四是建立完善關愛農村留守、流浪兒童機制,利用社群及家長學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形成全社會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局面。

大學生道德素質調查報告

當代大學生是21世紀的開創者,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我們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如何加強當今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難題,到目前為止關於道德修養教育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科學教育體系。

當今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很多,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麼就給什麼,大多數父母忽視了對孩子們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狹獈、唯我獨尊的習慣。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xxxx”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作為大學承擔著培養四化建設所需人才的搖籃,在人才質量把關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的社會發展需要綜合素質的複合型人才。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人才質量關上起著重要意義。高尚的道德品質並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形成的。因此,我們要在大學期間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也要學模範、創先進,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

為了提高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對現實狀況的真實瞭解,我們經過的仔細的調查。調查結果:

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你認為這一生應當怎樣度過?”這項調查中,62.5%的同學認為“要不斷的充實自己以便不落後於時”,18.25%的同學認為“應當為國家的興盛和繁榮而努力學習”。在“你認為人生價值何在?”這項調查中,有50%的同學認為“看自己為社會所做貢獻的大小”,有19%的同學認為“自我滿足程度”,25%的同學卻選上了“說不清楚”這一選項。

二、關心社會問題。

調查顯示:有87.5%的同學通過新聞媒體、電視、報紙等方式瞭解社會問題,也有10%的同學選了“不關注社會問題”的選項。在“國際國內形式你最關心的問題”這項調查中,有50%的同學選擇了“政治、軍事形勢”這一選項,有31.25%的同學選擇了“經濟、科技發展情況”,有12.5%的同學選擇了“文化教育方面”。在“你認為目前中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一項調查中,有43.75%的同學認為是“政府官員和企業領導的腐敗現象”,有25%的同學認為是“誠信危機”,還有25%的同學認為是“道德失範”。

三、社會適應能力,以及愛好方面。

在“你比較感興趣的社團組織”這項調查中,有43.75%的同學選擇“由興趣愛好方面組建的社團”,有31.25%的同學選擇“老鄉會之類的社團”,僅有25%的同學選擇“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在“參加社團的目的是什麼?”一項調查中,有43.75%的同學選擇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學習知識,鍛鍊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有37.5%的同學選擇了“作為面向社會,方便找工作的資本”。在“遇到困難你的表現”一項調查中,有96%的同學表示可以冷靜面對困難。

四、其他方面

結果顯示:在個人與集體利益相沖突的時候,有84%的同學可以以集體利益為重。在“你認為公共政治課的作用”這項調查中,有50%的人選擇“指導人生”,有12.5%的同學認為“可以更好的理解國家政策”,但有19%的同學認為“沒有什麼明顯作用”。在“你認為當代大學生的現狀”這項調查中,有43.75%的同學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先進,有知識,但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有18.25%的同學認為“追求時尚,享受生活”,但是,有25%的同學認為是“混時間,混文憑”。

存在的問題:

一、人生觀、價值觀有些模糊。

大部分學生了解自己的任務,清楚現在的社會競爭情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學沒有明確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潛在的人生危機。

二、素質方面有所欠缺,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

在如此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我們當代大學生,雖然有文化,有知識,但是我們無法很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當今激烈的競爭,那就根本無法談及為社會做貢獻、無法達到社會以及老師家人對我們的期望。

三、對黨和國家的政策瞭解欠缺。

對黨和共青團沒有濃厚的興趣,就很難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不能很好的響應國家的號召,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讓當代大學生切身的參加和體驗政治活動,瞭解黨和國家的政策。

如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改變這些現狀呢?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作為成人教育學院這一特殊的學院,招收的學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對教師隊伍的要求就更嚴格,作為教師自己都忽視首先修養,又怎樣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呢?現在許多教師只管書本的教學任務,忽視思想道德教育,臺上教師上課時而有些學生卻在下面講話、看小說、零食等不文明行為是對教師的勞動成果不尊重的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但學生畢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師不說或懶得說,這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教師不但承擔著教學任務的職責,而且也承擔著育人的義務,如果學生養成了這些壞習慣,走上工作崗位上如何能肩負四化建設的重任呢?

但是,作為我們學生更應當從自身來考慮和解決問題。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當明白我們肩負的重擔,應當明確我們的任務。我們象牙塔裡的莘莘學子,走向社會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建設者。大學階段是我們這些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大學生教育者承擔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由於我國經濟落後,教育投資相對於發達國家如杯水車薪,教育體制畢竟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進入大學教育的學生畢竟是經過激烈競爭的優勝者,在中學階段的教育是以題海戰略為主,父母、老師一般都認為學生成績好就是好學生,而其他方面的缺點都被良好的成績所掩蓋,這叫“以優遮百醜”,這樣學生進入大學以後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沒有負擔放縱自己,長此以往就很危險,可見思想道德教育對大學教育是多麼重要啊。所以我們的大學教育應當注重專業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我們大學生自身反省,自我認識。

我們應當努力學習的同時也要積極的關注社會,關注我們身邊的事。在許多的社會實踐中,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掌握一些在社會競爭中生存的技巧和方法。

我們大學生應當多多樹立模範形象,提高道德修養的學習氛圍,從過去全社會學雷鋒,學習孔繁森等給人們的思想,來改善我們今天的大學思想教育。特別是我國最近發生的“非典”災難,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在這非常時期湧現出來的白衣天使的先進事蹟,很值得我們當代大學生去學習。她們的道德品質是那麼高尚,我們應當向她們學習,實際上“非典”時期,她們在無私奉獻的同時,也相當於給我們的當代大學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課。

在黨和國家的要求下,我們應當更好的響應國家的要求,應該更多的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不斷增強我們適應社會的能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給社會奉獻我們微薄之力,為祖國的建設努力拼搏。

真正明白我們年輕人需要什麼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主動的去實施行動。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不斷奮鬥、不斷進取……同時也要不斷的反思:我們年輕一代需要的是什麼……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情況調查報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瞭解並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對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的背景和過程

在市文明辦召開文明辦主任會後,我縣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況工作,對我縣城關國中、寄宿中學、雋水寄宿國小、縣實驗國小、馬港國中、程豐國中進行了摸底調查,從調查中顯示,我縣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質基本狀況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主流是健康的,他們的生活價值取向多元而務實,總體思想道德取向積極向上。

二、我縣中國小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好的方面

1.熱愛祖國,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調查表明,對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的佔95%,對祖國受到外敵入侵,能主動報名參軍的佔70%,升國旗時感到無比自豪的佔76%,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具有愛國熱情,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勇於獻身。上樓梯或上車不會搶先的佔80%;用完東西會歸位的佔70%;在公共場所看到有人大聲喧譁認為是不文明行為的佔87%,這些說明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同時也說明我們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顯的。

2.熱愛學習,積極追求進步。絕大多數同學都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比較關心,認為對個人未來發展而言,知識和思想一樣重要佔79.3%;認為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為國家社會貢獻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佔91%;認為學習壓力大的佔70.3%;認為青少年成才的關鍵是勤奮學習的佔82%;認為人活著首先是一種精神追求的佔76.2%。可見認真學習,追求進步仍是當代青少年的主流寫照。

3.尊敬師長,民主平等意識不斷增強。絕大多數學生對父母、老師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體諒父母師長的不易,進而懷有刻苦學習、立志回報之心。但同時大多數青少年學生對父母師長的一些不適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主要是希望父母師長不打罵孩子,不給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壓力,能保持一顆公正之心,不重男輕女,不嫌貧愛富,不愛優棄劣;希望能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發學、主動學、參與學、快樂學;希望能以夥伴和朋友的方式與自己相處,“多交流、多溝通、多引導、多表揚、多激勵”,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進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雖然“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十分響亮,但重智育輕德育的狀況一直未有實質性的改變,調查中,70%的家長最關心學生的功課升學,特別是通城這幾年因為大學聯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長的怨言較多。只有35%的學生在家常做家務,有些學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襪帶回家讓媽媽洗; 76%的人認為教師佈置作業太多,學生普遍感覺自己支配的時間不多,另外課程安排緊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態度冷漠。“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片面追求表揚鼓勵學生,致使只能聽好話,經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絕大多數同學在遇到困難和煩惱時不願找老師、家長傾訴,而樂於找同學或進行網路聊天,有的則找不到正常的發洩渠道,習慣於把問題和心事藏在心裡,變得冷漠、孤僻、自閉。而有近58%的學生則將冷漠、叛逆理解為“酷”。

3.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上學帶手機,家長是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學生卻迷戀網路簡訊,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內容,這不僅分散個人注意力,影響學習,還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另外,學生生日互相之間贈送精美禮品,甚至大擺酒席。可見,我們的學生艱苦樸素意識比較淡薄。同時,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不願當“班幹”,怕影響學習;有的學生輪到值日時晚到,怕把衣服弄髒,甚至逃避;有的學生在接受別人幫助後,沒有絲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獻。

4.認識不到位。44%的學生不相信網戀;45%的學生樂意參加義務勞動;38%的學生基本沒有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的行為;54。2%的學生對電腦遊戲、網路聊天等在時間上的自控力比較差;這些數是可怕的,更是讓人擔憂的。

5、迷戀網路遊戲,因網路遊戲造成犯罪的,佔青少年犯罪總數的35%

三、做好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堅持實踐育人,深入開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動

手拉手的活動是“大手拉小手,齊揚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創和諧美”,要做到一個家庭教育好一個孩子,輻射一群夥伴;一個孩子牽扯一個家庭,影響一片鄰居。

(二)堅持文化育人,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娛樂消費。

通過開展“三百紅色經典”(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百部愛國主義教育歌曲、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圖書)競賽活動,幫助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美醜、善惡;通過引導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電視節目,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社會實踐活動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在調查中發現,我縣中國小生作完作業,閒暇之餘更多的時間用來看電視、遊玩、上網,我們建議結合社群建設,部門聯合,整和老黨員、老教師等社會資源,利用閒置校舍或結合新校舍開發,建立青少年活動中心,積極營造適合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

(三)堅持服務育人,積極推行中國小生思想道德行為規範。

根據新形勢下學生道德觀念出現的新情況,在社會發展程序中道德觀念的新變化,科學把握現代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規律,從語言行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自理能力、感恩思想、愛護環境等方面明確什麼是對的,應該怎麼做。以小見大,從點滴做起,教育學生在思想道德行為規範上要身體力行。調查中我們深切感覺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當前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四)堅持組織育人,擴大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議教育局成立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關組織,負責對學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進行檢查、督導;組織思想道德教育宣講團,深入各個學校,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內加強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建設與管理。對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隊伍建設要制定實施意見。從人員的配備原則、培訓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體規定,旨在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作用,構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校園氛圍。

四、要處理好幾個關鍵問題。

1、增加財政對德育工作的專項投入。

中共中央、xx《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落實德育專項投入,並隨著教育經費的增長,逐步加大支援力度”。曲阜乃全國曆史文化名城,財政收入即使困難,也要給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訓、德育活動、德育考察、德育資料建設提供較充裕的經濟支援。

2、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班主任專業化是現代社會呼喚高質量的教育,呼喚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實《若干意見》,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過分層次的班主任培訓和教育實踐,提高班主任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發展班主任的教育專業能力是德育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建議設立班主任專項的評優表彰機制,關注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需要,切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貼。

3、整合全社會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1)“虛擬世界”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不容低估。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宗教的影響、多元價值觀的滲透,往往通過音響製品、文藝作品、文化媒體和網格文化等虛擬的東西,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趨向。這些領域中黃、賭、毒、武打、槍戰、~等情節對青少年思想、道德、行為、處事等負面影響是十分嚴重的。減少這些負面影響,對黃、賭、毒的東西實行全社會的圍追堵截。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方能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2)社會誠信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影響不容低估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民無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趕”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華民族歷來視誠信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今天,在現代化的程序中,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發現在濃重的利益趨使下,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正在經濟、政治、文化、人際關係中逐漸弱化和失缺。誠信品質的培養是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靠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薰陶。

【第7篇】關於xx市國小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調查報告

關於xx市國小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調查報告

關於xx市國小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調查報告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嘉興市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調研組於6月份分別對三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有共發放問卷204份,100回收,100有效。問卷調查的內容從五個方面進行:一是能熱愛祖國,有正確的理想信念;二是能積極向上,有健康的人生追求;三是能誠實守信,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四是能遵守公德,有良好的文明習慣;五是能遵紀守法,有較強的法制觀念。

同時先後組織召開了學校領導、部分教師、學生家長代表的調查座談會。

一、問卷調查及座談會情況綜述通過問卷調查及其調查座談我們認為熱愛祖國、積極向上、誠實守信、遵守公德、遵紀守法是國小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國小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設上存在以下幾方面較為突出的不足與問題:

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離主流價值調查顯示,當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認識偏離主流價值。如有2的學生認為身為中國人,無所謂自不自豪,有1的同學認為身為中國人不自豪。

而在嚮往的職業中,演藝界明星或體育明星比例最高,為21;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題中,選擇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為26。

2、審美取向傾向感官刺激審美能力是衡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一個內在度量指標。一般而言,審美能力越強,其思想道德水準和境界越高。

調查顯示,在孩子們平時主要看的電視節目,動畫節目佔了40,平時主要看的書中,卡通漫畫類也比較高,佔了38。然而值得關注並引起警惕的是,一方面處在長知識年齡的孩子們,對於科教類節目卻比較冷漠,城市學生還好,佔了卻30,而農村孩子只佔了10。

3、以自我為中心現象較為普遍調查發現,公交車上5的學生對老人或者孕婦沒有座位時視而不見;放學回到家,有4的同學認為家務是家長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即可,有12的同學在家長的要求下才會幫忙。

4、情感荒漠化現象開始顯現調查顯示,有3的同學對父母感覺很煩,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有20的學生感到父母偶爾問問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還會說,問多了就會煩;有5的學生校內外看到教師會假裝沒看見,低頭走過。

5、責任感缺乏調查發現,14的學生在和同學發生衝突後,老師詢問情況時會推卸責任;對待值日生工作上,有4的同學很不情願,儘量逃避,馬虎了事,有11的同學時常忘記,經別人提醒後才完成。當作業未完成時,有11的同學視老師態度而定再說明原因,5的學生會隨便撒個謊應付了再說。

公交車上發現有人行竊,有13的學生選擇視而不見。

6、公共倫理素質亟待提升調查顯示,有16的學生會闖紅燈,其中10的學生是有人走過去,他也走過去;有5的學生是有交警在,就等綠燈亮了再走,交警不再就闖紅燈;1的同學不管紅燈綠燈,都照走不誤。又如在外出旅遊,喝完的空飲料瓶和吃完的果殼,選擇隨手扔地上的同學有3,選擇有垃圾桶就扔垃圾桶,沒有就扔地上的有25。

到圖書館借書後有16的同學有時會忘了歸還,經教師提醒才記起,有1的同學總是忘了歸還。

7、部分青少年沉迷網路調查顯示,27的學生上網主要是玩遊戲,有2的學生上網瀏覽不健康網站,16的同學上網主要是聊天;60的同學上網是為了查學習資料,30的同學上網是為了製作電腦作品。有1的同學經常出入網咖。

8、心理健康問題開始顯露。調查發現,當有了煩惱,誰也不說,憋在心裡的學生有15;有12的學生認為自己不快樂。

二、國小生思想道德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結構殘缺。父母離異,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忙於生計、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愛和母愛,極易導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過強的自尊心。

據統計,現在城市中每個班級中約有20的孩子來自離異家庭,而農村家庭中離異家庭也在逐漸上升,現在每個班級中約有10的孩子來自離異家庭。

2、家庭教育不當。有的父母採取高壓、專制和棍棒,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壓抑、焦慮,甚至對他人充滿敵意。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份溺愛,百依百順,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缺乏責任感、社交協調能力差等問題。

3、城鄉結合部“失地農民”帶來的新的家庭教育問題。隨著城市化的程序,農村徵地而帶來的“失地農民”的子女教育問題成為了教育中的一個新問題。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失地後因為素質偏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再加上家庭本來的經濟條件尚可,因此在拆遷賠償中都賠到了多套房子,靠著承租房子的房租也能應付生活,因此一些家長索性就沉浸在牌桌舞場,對孩子疏於管教,也缺乏正確的引導,在孩子面前往往灌輸“我們家有好幾套房子,夠你一輩子化的了,讀書成績差點沒有關係”的觀念,這對孩子潛移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社會因素。

1、不良的影視、錄影、文學作品、廣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 著負面影響。有些影視多半屬於武打格鬥或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幫派打鬥,或談情說愛,對國小生來說,由於情節曲折驚險,感情纏綿離奇,黑社會老大威風凜凜,正適合他們的口味。

2、來自網咖、遊戲機廳娛樂場所的影響。由於未成年人自空能力差,加上部分網咖、遊戲機廳經營者違規經營,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於上網、遊戲、甚至通宵達旦。

3、校園周邊各類商店違規經營現象十分普遍,引發學生畸形消費。

4、社會對不良少年幫教缺乏有效的辦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錯不斷,大錯不犯,勞動改造夠不上,學校教育沒辦法,最後導致越陷越深直至違法犯罪。

(三)學校因素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德育目標缺乏層次性,德育目標與學校受教育者存在較大的“坡度”是當前學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過高、過全、過空,忽視學生的年齡、心理實際的德育目標使缺乏社會生活基礎的學生難以做到。

而面對過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培養這樣一種學生,即在學校裡能按學校要求去做,是“好”學生,出到社會則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從而形成虛偽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過於籠統,缺乏層次性的德育目標,也使學生不能區分什麼是道德要求和什麼是道德追求,導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視而無法落實。

2、德育內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長期以來由於德育目標上的過度理想化導致了德育內容的片面化,而這集中體現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

國小階段便把不具推廣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後已”、“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當作德育的主要內容,而恰恰忽視了人的尊嚴、理解與寬容、自由與責任、對人類和自然都懷有關懷、慈愛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養。

3、德育方式上的弊病。今天學校的德育工作的開展已經逐步擺脫了過去一味的訓導、灌輸,過分地強調“外爍”,強調道德知識的重要性的弊病,而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來落實德育目標。

但是為看似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也存在著弊病:一是德育活動缺少整體規劃。這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德育活動規劃缺少橫向整,往往各自為政,既造成學生疲於應付的局面,也沒有發揮德育資源的最大效益。

其次是學校德育活動缺少縱向的系統的有層次的規劃。德育活動規劃缺少對學生不同年齡階段上的認知能力、生理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不同的關注,往往隨意性很大,容易跟隨社會上的所謂“熱點”、“中心”工作走,看似轟轟烈烈,有聲有色,但由於學生缺乏應有的知識,情感基礎,甚至沒有相應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故而效益極小。

二是德育活動缺少對學生主體的尊重。現行的德育體系中的不少德育活動,往往是在教師、學校、家長與社會的“要求”下,由整體對學生個人的、從上而下的、自外向內地單向地“組織”或“發起”、並要求學生“參加”的。

這種“參加”在很多情況下是被動的,學生是“客體”、“旁觀者”、,而不是“主動的參與者”。”這種忽視學生的道德願望、意志和需要,忽視學生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的形成,被動地“被人塑造”或“被人模造”的活動正是造成學生言行不

一、缺乏責任感等道德缺陷的一個重要原因。三是德育活動缺乏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絡。

學校德育活動往往囿於課堂,學校,而很少考慮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裡是如何成就良好道德生成的意識和能力,很少考慮學生道德的社會性體驗,學生即使有一些機會參與社會活動,也僅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問等一些比較形式化的活動,而鮮有機會到真實的自然與社會的環境中去親身實踐,去感悟生活,在親身體驗中領悟人生的真諦。今天的學生知行脫節,“假性認知”現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學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實踐所造成的。

三、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對策學校層面

(一)國小生人格化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應成為國小階段德育的首要任務。從系統科學的觀點來看,道德習慣是道德行動自動化的過程,是由不經常的道德行動轉化為個人品德的突破點,是品德發展的質變的指標。

兒童時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也是最佳期,也因此,國小生人格化習慣的培養應成為國小階段德育的首要任務。之所以提出國小生人格化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主要是針對以往學校過分注重技能化的行為習慣培養的弊病,技能化的習慣學生雖然也能使學生養成習慣,但學生往往缺乏內心的認同與熱情。

什麼是人格化?就是發自真心的,真心誠意的。具體地說,就是在習慣培養過程中,應當以健康人格為核心目標,注意觀念與情感的培養,使孩子對每一個好習慣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曉之信之踐之。

如何培養人格化習慣?

1、良好習慣培養統攝在人格教育中,以健康人格的培養為指向制定學生行為習慣的基本規範。

2、採用柔性外控機制促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人格化好習慣。

(1)潛移默化的榜樣教育。

(2)有效的實踐活動中體驗、積累

(3)目標明確的訓練、強化

(4)細緻而人性化的人格化好習慣評估方法

3、努力培育自主內控機制引導學生養成人格化好習慣。

(1)尊重學生權利,引導學生自主制定人格化好習慣養成目標,決定養成方法。

(2)加強人格化好習慣養成的自我規劃、自主實踐、自我控制。

(3)強調人格化好習慣養成的自我體驗、自我監督和自我鼓勵。

(4)注重學生對人格化好習慣養成的自我評價、自我調控。

(二)弘揚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應成為國小階段德育的主旋律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應成為國小階段德育的主旋律。通過體驗教育組織引導少年兒童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中獲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少先隊隊禮的內涵紮根於幼小的心靈之中,使他們成為熱愛祖國的一代,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一代,愛好和平的一代,勤勞勇敢的一代,自強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氣和激情的一代。

重點可開展以“中國了不起、中國人了不起、做個了不起的中國人”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了不起”系列活動,瞭解民族精神的豐富內容,感受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體驗民族精神的時代內涵,逐步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三)“體驗中的教育”——在實踐中育人應成為國小德育的基本途徑讓少年兒童在親身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就是“體驗教育”。德育不能沒有“體驗”,首先因為道德素質必須經過內化才能形成比較穩定的內在特徵,成為個性的一部分。

而內化必須在反覆的體驗中才能形成。其次因為少年兒童正處在成長髮展的特別時期,由於人生的閱歷和思維能力發展的侷限,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較浮淺的層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觀的、形象化的東西。

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去感悟生活,在親身體驗中領悟人生的真諦。“體驗中的教育”有以下兩種操作思路:

1、“小課題研究”少先隊系列主題探究活動“小課題研究”活動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自己到社會上做調查,到大學、科研機構等單位訪問、請教,上網、到圖書館、書店找閱資料,和老師、同學、家長討論問題,自已尋求如何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他們實實在在地承擔責任,實實在在地動手動腦,實實在在地合作解決問題。

實踐的每一個環節都將在他們的情感世界裡留下認識的痕跡,在實踐的過程中他們學著去理解“德”的規範,體會“德”的要求,履行“德”的規範,內化“德”的準則,多次的實踐,反覆的體驗,使孩子逐步養成一種不需要任何外力監督,內部動機就能自然表現出來的健康的思想素質、行為習慣和生存能力。

2、“紅領巾志願者”社會實踐系列活動“紅領巾志願者”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學生以社會志願者的身份,進入實際的社會情境,親身參與各種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領域,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大自然的各個方面,尋找一個“服務崗位”,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 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在家庭生活中體驗,少先隊員把為家庭生活服務作為“崗位”,根據家庭生活的實際情況體驗打掃房間、買菜做飯、洗衣、照顧老人、鄰里溝通等,或“跟爸爸、媽媽上一天班”,體驗父母的辛苦和工作狀況,獲得家庭生活的真實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養成熱愛勞動的品質,學會與父母分憂、生活自理的本領。

在學校生活中體驗,少先隊員把為老師為同學服務作為“崗位”,擔任“小小輔導員”、“一日校長”、“一日校工”等角色,體驗組織活動、備課、講課、維護秩序、後勤服務等,獲得為人師表的真實感受,明白尊敬師行的道理,養成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本領。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少先隊員把社群服務作為“崗位”,擔任“社群志願者”、“小交警”等角色,體驗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實現價值的真實感受,明白做合格公民的道理,養成文明禮貌、團結合作、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品質。

在大自然中體驗,少先隊員把愛護大自然作為“崗位”,擔當“環保小衛士”、“環保宣傳員”、“廢舊電池回收員”等角色,體驗動植物觀察、水文氣象調查、生態環境評估、回收可再利用資源等,獲得自然界和諧與美好的真實感受,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養成熱愛自然、愛護環境的品質,學會保護動植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本領。

(四)系列化的主題德育活動的開展應為成國小德育的主要形式相對於德育活動缺少整體規劃,容易跟著社會“熱點”、“中心”走的弊病,系列化德育活動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將由大隊部組織開展的少先隊大中隊活動與校教導處、文藝組、體育組、科技組、資訊科技中心等組織開展的蘊含豐富德育因素的文化活動整合起來,將校內和校外的活動整合起來,形成有德育主題引導下的幾大板塊的系列化活動體系,既使學校的德育活動在外延上有了拓展,也避免了過去德育活動與其他活動各自為政、相互割裂的狀態,避免了德育工作只是少先隊、中隊輔導員的工作的局面,以此構建學校德育活動的嶄新模式。其次是對每一板塊的德育活動根據學校的德育目標,並依據青少年身心特點和認知能力進行系統整體的規劃,形成自身的系列。

活動規劃既考慮到不同的教育階段有適合青少年成長規律的相對獨立的德育活動,又考慮階段之間的相互銜接。從而避免了過去活動的盲目性、隨意性、孤立性,避免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的傾向。

而隨著少年兒童身心的發展和活動的不斷深入,活動設計從易到難,由簡到繁,序列化地逐步提出新的要求,設計新的活動。前面的活動為後面的活動打基礎,作鋪墊,後面的活動鞏固前面的活動,並又為更新的活動創造條件,這樣前後連貫,使學校德育工作呈螺旋式上升的軌跡。

(五)營造綠色網路文明學校應成為資訊時代學校德育的新課題隨著社會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英特網這一新新的事物已逐漸成為都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青少年是多種年齡段中接受網路技術和網路資訊最快的群體,網路的資源無限,點選無限,拓寬與探索無限,對青少年有著極強的吸引力。

但是五彩繽紛的網路世界也猶如一柄雙刃劍,在其絢麗多姿的背後湧動著洶湧的暗流,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學生更是嚴峻的挑戰。在資訊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網路已無處不在,我們不可能將孩子與網路隔絕,一味地“堵”並不能解決問題,它只會激起孩子的更強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使孩子流轉於社會上的網咖而一發不可收拾。

而青少年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一味的放任自流將更加危險。因此正確認識網路給青少年成長帶來的各種挑戰,幫助廣大學生和家長找到行之有效的駕馭網路之道,讓網路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良師益友,是資訊時代帶給學校德育的一個新課題。

作為學校應充分挖掘、開拓學校在現代教育 技術上的人力、物力資源,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網路環境,讓孩子真正成為新世紀網路世界的主人。主要的實施策略有:

1、挖掘學校現有資源,成立“紅領巾網校”,以此為主陣地營造綠色網路文明學校的活動環境。

2、“雛鷹電腦節”為主線,開展豐富多彩的電腦網路活動

3、“基於網路的研究性學習”為基點,構建滲透於學科教學的網路文明應用環境。4 、“家校協同”為著力點,構建網路文明的社會大環境。

?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

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

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

【第8篇】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與法律素質調查報告

近來,有關大學生缺乏道德和違反法律規則的現象頻頻出現在社會公眾的視野之內,這令部分的公眾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以及法律素質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懷疑。針對這種狀況,近日,我在大學生這群體裡展開了一次關於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與法律素質的現狀的調查。本次調查總共發放了50份紙張調查問卷,收回有效調查問卷50份,並且通過網路傳送並收回了30份有效的調查問卷,總共有80份反饋問卷,而具體的調查情況以及我對此的思考觀點如下:

先從大學生道德修養的現狀方面談起,根據對調查問卷的研究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的現狀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絕大多數人是思維活躍、目光遠大、樂於助人,廉潔自愛的,他們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新道德倫理建構中的作用有清楚的認識,努力地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做一個知榮辱、講道理的大學生。

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現狀的主流是好的,例如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大學生當中,就有72.5%的大學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經常讓座位給老,弱,病,殘人士;在大學裡,課桌文化,牆壁文化一直都十分盛行,而有73.8%的大學生對亂圖亂畫的現象表示否定,等等。從一定程度上看,當代大學生道德意識還是比較高的。

然而,在今天這個紛繁複雜,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有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卻偏離了主流的發展方向,與主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主要表現在:第一,在學習上,缺乏學習熱情,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課堂上不專心聽課,睡覺,敷衍完成學習任務,甚至出現隨便逃課現象,這對任課老師極不尊重,不識尊師重道之禮。第二,社會公德意識較差。有部分大學生在公共場所中,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愛護公共財產,在網際網路上釋出一些不雅資訊,在公眾場合行為舉止不得體,特別是一些大學生情侶,他們毫無顧忌地在大街小巷裡親熱,一幅幅異常令人肉麻的畫面真是不堪入目,以上種種行為,都直接破壞了大學生的形象。因為在公眾的眼裡,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與其所受的文化教育層次成正比的。那些在公眾面前表現得道德如此低下的大學生,真的讓所有的大學生蒙羞啊!第三,勤儉節約意識淡化。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社會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有些大學生的生活便開始奢侈了,他們生活不節儉,鋪張浪費,穿名牌衣服,買高檔手機,根本就把他們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私人取款機。第四,缺乏應有的誠信。有的大學生在考試時作弊,例如,傳紙條、發簡訊等,這些已經不是什麼新奇的事情了,就算是拖欠助學貸款等違反國家法規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了。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大學普遍實行擴招,這導致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的同時,大學教育的問題也開始凸現,根據調查問卷顯示,有81.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數量上升的同時,大學生的總體道德素質並沒有隨之上升,那為什麼絕大多數受調查的學生都持這種觀點呢?我想這無非是與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有關。可能因為在受訪者的身邊或周圍經常出現一些能夠直接體現大學生道德素質低下的現象,他們已經看煩了,所以他們會認為大學生數量上升的同時,大學生的總體道德素質並沒有隨之上升,這樣講起來的確有一定道理。但是造成大學生道德素質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呢?有45%的大學生認為社會上人們的思想觀念不同了,環境導致大學生更加註重實際利益,有13.8%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盲目擴招,林子大了就什麼鳥都有了,關於這個主要原因,我是比較認同第一種觀點的,也就是環境導致大學生更加註重實際利益,而大學雖盲目擴招,但飛進林子裡的不一定以劣鳥居多啊!

在如今這個充滿激烈競爭、弱肉強食的社會裡,部分大學生已經看透了社會競爭的殘酷性,一旦出現了有利於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去辦妥事情,從而獲取相關利益。他們只顧著自己的感受與享樂,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自然也就變了。

大學生是促使國家未來能夠繁榮發展的生力軍,面對著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有所下降的現狀,我們應該採取什麼辦法去改善它呢?我們大學生應該怎麼做才能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從而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

第一,以人為本,推崇仁愛原則。

要使大學生明確道德風尚的內涵,就要他們深刻理解以人為本,學會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中國的傳統倫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孔子曾強調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人為本是公民道德建設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每個人處理人我關係的基本原則。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是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樣必然導致對他人利益的損害。理解人、尊重人才是可貴的。

第二,懷有感恩的心。

作為一個學子,首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每一個曾經施恩於自己的人,學會知恩圖報。父母飽嘗艱辛把我們拉扯長大,我們應該記住父母的恩情,發奮學習,好好孝順父母,但是感恩的範圍不僅僅侷限於我們的父母,我們可以感謝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幫助過我們的人。有了這顆善心的支撐,才能在走向社會後處處散播愛的種子,才能回報社會和他人,從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完善我們的道德品質。當代大學生是不能缺少感恩意識的,否則,往往會使他們存在著人格缺陷,而馬加爵殘害殺死四名同學就是例證。

第三,加強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認識。

當代大學生應加強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榮辱觀,引導自己能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行為導向,推進自身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加強對榮辱觀的理解和認識,能夠讓大學生知道做什麼事是光榮的和做什麼事是恥辱的,通過自身不斷地反省、批判與激勵,使榮辱觀逐漸轉化為自己內在的道德品質,從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培養固然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也是不容忽視的。法律素質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當前大學生法制現狀的需要。

在這次調查中,有很多的被調查者例如被問到你買了某種商品但你後來發現被騙了,你會怎麼做?假設不幸遭劫或被盜,你會報案嗎?等關乎自身切實利益的問題時,他們都會積極地運用法律武器去保護自己。但是當被問到當你在路上遇到一個小偷正往路人口袋裡偷東西,你會怎麼做等不與自己利益形成直接衝突的問題時,雖然有42.5%的被調查者會立刻告訴被偷者,但是卻有22..5%的人會選擇明哲保身,視而不見,選擇後者的比例雖然不高,但這就表明了當某些大學生遇到與自己利益無關的事情時,他們那種維護別人權益的主動性不會太高,因此,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面對著這些問題,我們大學生應該怎麼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質呢?對於大學生來說,我認為至少應該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保持愉快的心境。要做到心理健康就要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有了良好的人格品質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方式,而不去超越道德的底線。我們可以通過參加各類實踐活動,閱讀優秀文學作品,觀看優秀影視劇等,去培養良好的人品。我們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四周發生的一切現象,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促進自身心理的健康發展。

2、加強法制教育,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大學生應自覺加強自身的法律素質,努力掌握法律知識,適當地參加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講座、模擬法庭、辯論會等活動,自覺地做到遵紀守法。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善於、勇於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護自己,就好像在本次調查中,有77.5%的大學生都肯定了以上這個觀點,這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可以認為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還是比較強的。大學生在自己學習、掌握相關法律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向其他人宣傳法律知識,促使人們多一點了解、熟悉我國的法律法規,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遵紀守法風尚,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發展。

3、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當自己或別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勇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是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但是這必須以保護自身安全為前提。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的方式有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採取有效措施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也可以制止、檢舉、揭發違法犯罪行為,總之,一切都要按合法的途徑去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自身和別人的權益都要同時維護,把已學的法律知識用於實踐中。

當代大學生比以往任何時期的大學生都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要抵制那些對大學生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就要求大學生能夠自覺地培養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及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質,做一個德才兼備、知法守法的稱職大學生。

【第9篇】中國小生思想道德狀況調查報告

為進一步瞭解我區各校區中國小生的思想狀況,把握新時期學生的各種新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主動性,在近期內,區教委基教科對各直管學校、鄉鎮各校開展了大規模的德育調查活動。調查在我區城鄉12所國小,18所國中、5所高中中進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內容涉及學生的理想與追求、自我認識、基礎文明、親子關係、興趣愛好、兩性交往、法制意識、心理狀態等8個方面。調查兼顧了城市、農村的各級各類學校,基本能反映我區中國小生的真實現狀。在此基礎上,區教委組織各校德育骨幹進行資料統計、歸因分析和對策研究,形成報告材料,以期為今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教育提供一些較為客觀的依據。

一、學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理想與追求

調查顯示,當今的中國小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更務實、更現代、更人性,也更重視個人的發展,這是社會的人本化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的具體體現。無庸質疑,這一代的中國小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一代,他們的獨立性很強,不來虛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卻有紮實的追求,雖然在太強調自我的時候可能忽略了對別人的關照;他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時候,可能對社會的責任想的不多,但這些都不能否認這一代人本質的優點。

1、功利的學習目的,務實的人生態度。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一個體現人生價值取向的鄭重的問題。調查顯示,接近半數的學生把金錢、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在被問及“你認為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時,多數學生選擇了“為自己以後能找個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了“報效祖國,服務大眾”。可見,昔日學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在今天學生身上以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態度。

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孩子們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他們目睹了下崗的危機,暴富的神奇,逐漸拉開的貧富差距使他們十分現實地考慮自己的將來。這種表現在城市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城市國小、國中、高中學生選擇為自己而學習的比例均大大超過農村學生)。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種傾向作為個人主義來批判,而是應該幫助學生很好地處理個人與他人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充分肯定他們重視個人、重視個**利以及自我價值的傾向。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過分地關注自我,也會產生社會化方面的不良傾向,會產生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問題,這也是當前教育中應該重視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老師們似乎也不再喜歡用高尚的道理來教育學生,他們已經習慣於用“不好好學習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來激勵學生,他們認為為國為民的大道理太過空泛,遠不如小道理來得實在,但這些看似實在的小道理永遠無法搭建起青年一帶神聖的精神的殿堂。

從國小到中學,學生的價值觀呈現明顯的滑坡。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傳進來的種種基於個人本位的思想觀念,既強化了中學生自我奮鬥、自我拼搏的意識,又強化了中學生注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慾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觀念。這在客觀上促使中學生的價值觀念從社會本位向個體本位轉移,進而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和自主性。近年來,各中學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分數漸漸成為老師們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於“授業”,卻漸漸忘卻了“傳道”的責任。長期流水線式的工作方式讓中學老師們對教育的神聖內涵日漸麻木。這一點在“非典”肆虐之時表現的尤其明顯,危難當頭,大戰在即,中學老師們的熱情與責任心遠不如國小的同行。在這種功利的社會背景和教育氛圍之下,相當比例的學生對學習的目的表現出迷茫與困惑,這種困惑在國中生身上最突出,調查顯示:國中生選擇“說不清楚為什麼學習”的比例遠遠高於國小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識卻鄙視勞動。

在被問及自己理想的職業時,學生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的傾向,再也沒有過去“我長大了要當一名科學家”那種異口同聲,可見當代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遠勝與前人。希望成為高階知識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數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選擇做一個機關工作人員,這三項合計人數接近80%,想當老闆的人並不算多,僅佔16.7%,只有願做知識分子的人數的一半。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知識的作用普遍認同,而且學生對金錢的態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們心中知識更重於金錢。但93.2%的學生還是趨向於收入穩定而豐厚的職業。

調查顯示,選擇做技術工人或農民的人數合計不到8%,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當前工人和農民的境遇和社會地位的確無法與其他幾種職業相比。而且這一代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即使農村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也遠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學生勞動的機會更少。家長、老師僅對學生的成績提出要求,甚至還向學生灌

輸“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落後思想,這些都增加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事實上國家的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且學生中的大多數也將進入普通勞動者的大軍,追求較高層次的職業本也無可厚非,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的態度既不利於國家的發展,也不利於個人成長。因此在中國小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對生產勞動的深厚感情是一項亟待加強的重要工作。

3、長大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仍是孩子們的首選。

69%的學生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共產黨員,22.7%的學生不想參加任何政治組織,希望自己成為**黨派成員的學生佔8.7%。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對黨的知識瞭解很少,但長期的教育使他們對黨有一種樸素的感情,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動機的參與,但至少說明對黨的支援與信任是當代學生思想的主流。這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基礎文明

1、基礎文明水平顯著提高。

調查顯示,43.1%的學生認為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40%以上的學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隨地吐痰。兩項合計人數超過80%,這個比例應該遠遠好過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風景區會將吃剩的果核放在包裡,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進敞開的別人的房間時會先敲門,這無疑是十分有禮貌的行為。有不少同學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處處展現著自己的道德素質,把口香糖吐在紙中扔進垃圾箱,公共場所低聲說話,男孩子知道謙讓和照顧女生等等。同學們都喜歡與有愛心,彬彬有禮,文明守紀的人交往,很少有人會喜歡一個總是不顧忌別人感受,行為粗魯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識已漸入人心。另外,進入21世紀以來,學校德育的方向從高高在上的政治說教轉向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多年紮紮實實的工作,目前已初見成效。 實習報告網

但也要看到,學生在問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與人們的感覺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覺亂扔雜物、隨地吐痰在中國小生中十分普遍,這說明問卷調查的結果並不完全反映了真實的情況,很多同學只是紙上談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應該怎樣做,但落實到行動上就不是這樣了。因此加強學生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仍然任重道遠。

2、城市學生優於農村。

城市學生選擇“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比例遠高於農村學生。其中城市國中此選項比例為49.4%,農村為20.4%,相差29個百分點;城市高中為48.2%,農村為38.5%,相差近10個百分點。這一方面說明基礎文明水平與物質環境密切相關,城市孩子的居住環境、公共活動場所、學校環境都大大優於農村。另一方面也說明農村學校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還需進一步加強。可喜的是農村國小生不隨地吐痰的比例已與城市學生不相上下。文明的習慣需要長期的積澱,相信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還會不斷提高。

3、國中生行為習慣最差。

“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學生國小有45.6%,高中有43.4%,國中只有38.5%。而國中學生選擇“能意識到,但做不到”或“認為做到做不到無所謂”的比例卻遠高於國小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釋是:國小生聽話,高中生已經懂事,國中學生最難管。誠然,國中正處於反叛與激變的關鍵年齡,他們不再像國小生那樣對師長的指令言聽計從,而且還沒有像高中生那樣的自我修養意識,許多人對個性的理解極不成熟,在訪談中發現,很多國中學生把奇裝異服當作“美”,把汙言穢語,不拘小節當作“酷”,國中生的違紀率,和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率都要高於國小和高中。

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小升中考試的廢止,國小素質教育漸入正軌,國小生的基礎文明習慣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優秀國中畢業生的集合(本次調查職高比例較小),諸多習慣差、學習也差的學生沒有機會進入高中校門。因此,高中學生整體素質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國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壓力,對升學率片面追求,使國中德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因而實效性也大不如國小和高中。

國中是人生的關鍵年齡,此時的學生逐漸開始形成關於人生的最初的觀念,行為習慣也漸漸定型,此時的教育往往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抓好國中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幾點建議

1、協調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會都關心教育的氛圍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政府要對影響學生成長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監管,要在社群中加大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活動場所建設,要鼓勵興辦民間的旨在培養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對各種問題學生進行幫助的志願者服務組織和進行各種教育諮詢服務的中介機構。教育部門要積極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的同時要做好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傾向,讓學生走出應試教育的陰雲,在愉悅寬鬆的環境中自然的成長。

近年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無一不在表明黨和國家的一種決心--教育要轉軌,必需從應試教育的死衚衕中走出來,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的發展。可實際情況是,智育一家獨大,學業負擔並未減輕,加班加點屢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夾縫中堅難的生存。今天的學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觀念、新思想對他們來講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身在其中的校長和老師們總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實身不由已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學校當以育人為本,育人當以立德為先,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道德素質,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務。

3、德育工作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

德育應該隨著整個教育改革的程序而不斷髮展,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研究意識、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德育目標是課程目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認真思考如何能夠更好地實現德育與智育的有機滲透,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對自己的理念、內容、方式、手段進行反思,從時代特徵出發,努力弘揚主旋律,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發展需求出發,努力實現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學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養,高度重視教師對學生影響力正在降低的問題,要更新教育觀念,改善師德狀況,提高業務水平,改善教育行為,用豐富、美好、高尚的優秀文化去構築學生的精神世界。

4、現階段的德育工作要努力抓好幾個具體工作。

要堅定不移地抓好對學生的理想與信念的教育。教育不能世俗化,不能只講小道理,要理直氣壯地宣傳共產主主義的理想與道德,信仰是精神之根,沒有科學的信仰就會失去精神的家園。

要持之以恆地抓好學生的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使道德、文明真正形成為學生的日常習慣,內化為穩定的信念並在時時處處體現出一個現代文明人的精神與氣質。

要特別關注問題學生群體的教育。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象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岔道,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他的生命旅途很可能就會從此呈現另外的景觀。同時,問題學生又象是生了病的孩子,他們自己最痛苦,最需要關懷與幫助。問題學生雖然所佔比例不大,但他們也是社會的一分子,他們的表現對校園的秩序,社會的穩定有很大的影響。

要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調查顯示,好逸惡勞,缺乏責任感、敏感脆弱是當今學生的三大弱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感情,形成正確而又現實的勞動觀念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導、諮詢工作,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心理。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網路道德、性道德的教育雖然剛剛為人們所重視,但可以預見,如果不以負責的態度去落實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掉入成長的陷阱。

5、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小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與研究,以坦誠、務實、負責的態度去研究新時期中國小生面臨的新問題。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社會的每一點變化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對學生狀況的調查應當經常化,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教育才會有針對性。面對不斷湧現的新生事物,教育者應當更加虛心,對學生思想中的新動態,要報有寬容的態度。在新的教育氛圍裡,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評判者,而是新舊道德對話中的一方,而勝利永遠屬於學生,因為他們才是新道德的締造者。教育要求和學生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而這並不意味這悲哀,在師生雙方的矛盾鬥爭中,學生成長了,教師成長了,教育也就發展了。

【第10篇】2022關於大學生網路道德調查報告

隨著資訊網路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作為傳播的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資訊的重要渠道。網路資訊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學們的關注和喜愛。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網路也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散佈謠言、歪理邪說、乃至傳播色情資訊的工具。為了更好的調查大學生網路道德情況,本人暑期在校期間製作併發放了《大學生網路道德問卷調查》200份。共15道題,涉及到了網路的資訊,管理和利用等諸多方面。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22.3%,大二佔30.2%,大三佔47.5%(大四學生已離校)。從調查情況看,網路已走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學習知識、檢視新聞、查詢資料、聊天、交友、滿足個人愛好以及瞭解國內外的各種形式。同時,也有的學生在網際網路這個並不是很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裡墮落了。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實行網路道德教育勢在必行,認為大學生應該具備“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要把這種道德風尚反映到網路當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在本次調查中,大學生的網路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六點:

1、電腦、網路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學配有電腦,35.7%的同學每天一般花1—2小時在電腦上,有42.6%的同學為3—4小時。從上網同學的比率可以看出,網路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感受到網路的存在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從各年級的分佈來看,並不象一般認為的:大一同學因為對計算機本身的瞭解中國範例及使用比較陌生,因此決定了對網路的應用率也比較低。事實上,計算機的使用已經低齡化,很多同學在高中已經接觸到了計算機,雖然對軟體、語言等並沒有熟悉的應用,但一提到上網,大多數同學還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經常接觸網路的同學比較固定。也就是說,不常上網的有一部分,經常上網的也總是保持著一定的數量。分析原因在於有些同學由於自己沒有電腦,或是專注於學習,有其它事情纏身如打工、談戀愛等,所以沒有時間涉足於網路;而有些同學則因為擁有個人電腦,用起來特別方便,或是時間較為寬鬆,所以有較多時間留駐於網路。總體而言,經常上網的學生是比較固定的,佔全體同學的40%左右,同學總是與網路保持著比較密切的關係,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迷上了網路。

2、大學生中對網路的價值利用率不高

網路的應用對於學生而言,主要應放在查詢資料、開闊視野等層面上,一些大一的學生也承認,在沒有接觸到網路之前,在他們的意識中,網路應該是學習的輔助。但是事實上,真正使用網路來查詢資料幫助專業學習的同學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爾寫論文,甚至是直到交作業時,才到網上找找。調查表明,上網聊天的佔34%,上網玩遊戲的佔28%,上網查資料的佔38%。也就是說,有62%的學生在網路裡從事與學習工作無關的活動。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調查的200個學生當中,全部都至少有一個qq號。

三、“資訊汙染”嚴重

網路上獲取知識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點,給大學生求知帶來極大的方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路不只是為大學生打開了知識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為他們創造了另一個求知的廣闊空間。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網站總是屢禁不止,並且成人網站呈現出增多的趨勢,一些黃色甚至反動的網站也接近著學生。在本次調查中,有46%的學生承認接觸過不文明網站,這說明“資訊汙染”現象還是十分嚴重的。

四、網路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調查中,上網時受到過別人惡意攻擊的佔44%,由此可見,網路文明建設形勢比較嚴峻。有86%的學生認為提倡網路道德文明教育是勢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在網路裡要用文明語言是大學生必備的網路道德,由此可見大學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網路管理不力

網際網路的全球特徵,使各類資訊充斥網路空間,包括淫穢、色情、暴力、各種人造謠言都在網上廣為傳播。而目前我國網際網路上資訊管理力度還很薄弱,可見加強網路建設、網路管理的任務還是十分緊迫的。1996年2月國務院頒佈的《計算機資訊網路國際管理暫行規定》是目前為止有關計算機網路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規,其它的主要法規有《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中國公眾多媒體通訊管理辦法》、《中國網際網路域名註冊暫行管理辦法》、《計算機資訊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等。但是,網路立法工作相對於日益嚴重的網路犯罪顯得較為滯後,不能有效及時地阻止網路犯罪的發生。幾乎所有的同學對公安機關打擊網路犯罪活動的力度都不滿意。

此次調查表明,在普及網路知識的同時,網路道德的教育勢在必行。為了引導大學生真正科學合理的利用網路,更好地發揮網際網路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遏制網際網路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網德教育

開展一些網路化的主題教育,在高校中組織網路道德的宣傳活動,如辯論賽、演講賽、輔導報告、座談會及與之相關的文娛活動。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認識到網際網路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地減少和避免網際網路對學生的傷害,使其最大程度地發揮積極作用。通過開展針對性的主題“網風”與“網德”教育,網路法紀教育和網路愛國主義教育,最終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網路道德”觀念。

2,佔領網路陣地

建立一批高質量、高層次、有特色、能夠吸引大學生的網站和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更多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受大學生歡迎的“紅色網站”,達到潛移默化的引導教育作用。要切實把校園內的網站作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徑和最佳載體,要讓黨旗在網上高高飄揚,讓同學們在校園網上汲取更多的營養,要讓校園網成為“xxxx”的重要思想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傳播陣地。

三、加大網路監控管理力度

對黃色及其它有害網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種垃圾,資訊汙染腐蝕學生的心靈。全社會都行動起來,加速網路德育工作研究,淨化網路環境,在網路上築起一道網路德育長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牆,讓我們的大學生有一個健康的網路環境。

四,學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質

大學生本身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接班人,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網路的兩面性。在利用網路汲取知識的同時,自覺地杜絕不良資訊的侵蝕,這樣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發展。在調查過程中,覺大部分的大學生對網路的不良現象還是深惡痛絕的,這也說明了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還是很高的。

總結

此次調查表明,網路道德的提出已勢在必行。新事物的產生總是伴隨著人們所預料不到又不願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還沒有成熟時。網路就是這樣!但是,不能怕狼而不養羊。不能因為網路存在著不利因素就否定網路本身。這是歷史的發展所不能容忍的,是違反現代化前進規律的,更是走在歷史前面的學生所不應當做的。這次調查很明顯的表現出學生對網路的歡迎和重視,即使網路的應用現狀不容樂觀甚至是令人擔憂,但網路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擋,重要的是如何引導人們包括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真正學會駕御網路,從網路中汲取營養。

【第11篇】2022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髮展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瞭解並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按照團區委的統一部署,全區各級團組織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圍繞我區不同層次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價值取向等方面開展了細緻深入的調研,共撰寫有關調研文章1,思考總結我區在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養成的基礎性、科學性、層次性、實踐性和示範性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和思考。

一、基本情況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結果分析

2、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的基本特徵: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儘管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們重視了對不同青少年群體的分類分層教育,使工作質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隨著形勢的發展與黨對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實踐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具體表現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過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識性的課堂傳授層面,廣大青少年為學習而學習,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層面,沒有很好地入腦、入心,也沒有很好地將思想道德認知同工作、生活及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加之傳統的教育手段過多地注重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和命令主義,缺乏創造思維和強有力的生命力,結果導致工作拓展難度增大。

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為養成的被動性。思想道德習慣養成的形式、內容趨向組織化、行政化、單一化、運動化,不少道德行為規範還沒有成為青少年持之以恆的工作、生活原則。故在增強對青少年的吸引力,調動廣大青少年主動參與踐行的積極性上還不夠。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體調動的行政性。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體。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運用行政動員方式過多,工作物件的覆蓋面還不夠,尤其在青工、閒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群體中缺乏鼓動性和活躍性,只能藉助組織行為去調動部分群體,存在著目標群體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對目標群體的分層分類指導,容易出現一刀切現象。

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資源整合的簡單性。應該說,全區的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還是很多,但橫向與橫向之間、橫向與縱向之間、條塊之間缺乏溝通和資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動硬體設施考慮較高,軟體方面考慮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夠。同時,團幹部的社會拓展能力也需提高。

四、思考與對策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變化,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樣化、青年群體分化的多層次性等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實效性,已成為社會關注和重視的一大課題。共青團組織要以改進求加強,以創新促發展,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滲透力、覆蓋面和有效性,推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斷深化。

1、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礎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礎性主要表現:

(一)青少年時期是思想道德觀念形成的基礎階段。學校是開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礎階段,人的道德養成關鍵是要從小就要打好基礎,掌握青少年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特點,從小打好道德認知基礎。同時,通過建立青少年需求反饋系統、資訊系統和重點樣本調查反饋系統,及時瞭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動態和行為方式的新趨勢。

(二)適應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特點的教育內容是關鍵。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青少年不同階段的道德養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內容,重點培養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過開展思想道德現象大討論、徵集道德文明警語等形式,培養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開放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陣地是依託。網路和社群已成為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本次調查中有72%的青少年有過上網經歷,同時也有83%的青少年表示目前我區的青少年文化活動陣地短缺或對其功能設定和管理不太滿意。我們要藉助社群青少年學校、青山共青團網站等載體,以多種傳播方式啟用青少年的認知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變得生動活潑、寓教於樂;並通過體驗活動等,加大青少年活動陣地的開發利用,在社群中建立分散多樣、就近就便的活動中心,吸引青少年經常參與,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2、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科學性。我們通過本次調查發現,在社會迅速轉型和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青少年接受的資訊量大,思維靈活、想象豐富、視野開闊,傳統的說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形勢發展,迫切需要轉變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認真分析把握新時期青少年思想發展變化規律,要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學性,實現由灌輸道德知識向發展道德能力轉變,實現從青少年被動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轉變,減少行政化動員,把真實的道德生活展現在青少年面前,在現實的具體生活場景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養。

3、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物件的層次性。不同的青少年群體有不同生存狀態和發展的要求。在對青少年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我們要對優勢群體和弱勢群體、職業青年和學生青少年等等群體差異有更深入的研究,兼顧兩頭,突出中間,體現層次性,在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的同時,針對不同的青少年群體,形成不同的側重點,讓不同層次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標。如對青年黨員、團幹部、優秀青年等先進分子,要強調三觀,強調共產主義的理想觀念;對廣大普通青少年群體,要以三德為基本要求,倡導與現代化文明社會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以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4、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養成的實踐性。引導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徑在於實踐。本次調查中反映,青少年對道德教育活動意見最大的是形式單調,認為最有收穫的是實踐。這就要求我們注重讓青少年在實踐中學習,要通過家庭實踐、社群實踐、崗位實踐等途徑的有機結合,引導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認識自己的行為規範、道德文明和人生價值取向與法律規範和傳統文化倡導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在家庭、學校、社群的學習和活動中,養成倫理道德、社會公德所需要的行為規範和基礎文明;在職青年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學會理性地處理各種矛盾和人際關係的本領。

5、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評價的示範性。我們可以通過開展青少年道德示範好公民、十佳小公民等先進稱號的評比表彰,讓青少年體會到榜樣的可敬、可親、可學,形成爭做先進的良好氛圍。要通過各種媒體,以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宣講團加強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宣傳。以青山區社群青少年道德行動為契機,通過設立道德評議臺、社情民意氣象站等有形載體,建立形成社群青少年道德規範和道德約束和監督機制,加強典型榜樣的宣傳,道德狀況的分析,以及有效的應對,從而保證工作的針對性,取得實效性。青少年時期不僅是學知識、長身體的最佳時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將直接關係到我區現代化建設的巨集偉藍圖能否實現。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問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不斷創新實踐,才能真正使這項社會的基礎工程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

【第12篇】關於社會道德意識調查報告

調查主題:社會道德意識

調查物件:12水產部分學生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道德意識

調查時間:不定時,長期調查

社會道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道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道德主要體現為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道德主要體現為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道德主要體現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道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道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一、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的大學生社會道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在道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良好。對基本的道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二、具體分析

1、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參加過社會公益活動,不過經常參加的人並不多,多數學生都是出於學校規定而不得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道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學校和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儲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調查中,雖然參加過無償獻血的人並不多,但多數人表示願意積極參與獻血活動,在這些願意參與無償獻血的人中,有大部分人是因為嫌麻煩、沒時間而未能成功獻血的,這說明,主觀上大家還是有很大的奉獻精神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少部分人認為這是醫院在賺錢而消極對待無償獻血。

2、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本次調查中,所有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一半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另一半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但能做到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3、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大多數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少數的人會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少部分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幾乎沒人會主動弄乾淨,而有一部分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絕大多數的人則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4、拾金不昧

在拾金不昧方面,大學生還是做得不錯的。根據調查,多數人在撿到飯卡、錢包、u盤等私人財物時,都會馬上交給相關部門,像保衛處、廣播臺等等。只有少數人會視而不見,而視而不見的這些人中,有的是對這些東西不屑一顧,而有的則是怕惹麻煩。至於想要“私吞”的,調查結果顯示,人數為零。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自己絕不會為了一點東西而昧了自己的良心。

5、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道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本次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然有超90%的同學認為考試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而之前在網上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80%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而對於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的問題,多數學生則採取游擊戰的方法,平時忌無肆憚的使用,等有人來檢查就藏起來。這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紀律意識淡薄。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總結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道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表示:“大學生依然單純,素質並沒有下降。”在得到社會肯定和表彰的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道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會道德形象大使。

【第13篇】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調查報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瞭解並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對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的背景和過程

在市文明辦召開文明辦主任會後,我縣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況工作,對我縣城關國中、寄宿中學、雋水寄宿國小、縣實驗國小、馬港國中、程豐國中進行了摸底調查,從調查中顯示,我縣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質基本狀況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主流是健康的,他們的生活價值取向多元而務實,總體思想道德取向積極向上。

二 、我縣中國小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好的方面

1.熱愛祖國,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調查表明,對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的佔95%,對祖國受到外敵入侵,能主動報名參軍的佔70%,升國旗時感到無比自豪的佔76%,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具有愛國熱情,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勇於獻身。上樓梯或上車不會搶先的佔80%;用完東西會歸位的佔70%;在公共場所看到有人大聲喧譁認為是不文明行為的佔87%,這些說明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同時也說明我們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顯的。

3.尊敬師長,民主平等意識不斷增強。絕大多數學生對父母、老師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體諒父母師長的不易,進而懷有刻苦學習、立志回報之心。但同時大多數青少年學生對父母師長的一些不適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主要是希望父母師長不打罵孩子,不給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壓力,能保持一顆公正之心,不重男輕女,不嫌貧愛富,不愛優棄劣;希望能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發學、主動學、參與學、快樂學;希望能以夥伴和朋友的方式與自己相處,多交流、多溝通、多引導、多表揚、多激勵,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進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雖然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十分響亮,但重智育輕德育的狀況一直未有實質性的改變,調查中,70%的家長最關心學生的功課升學,特別是通城這幾年因為大學聯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長的怨言較多。只有35%的學生在家常做家務,有些學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襪帶回家讓媽媽洗; 76%的人認為教師佈置作業太多,學生普遍感覺自己支配的時間不多,另外課程安排緊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態度冷漠。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片面追求表揚鼓勵學生,致使只能聽好話,經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絕大多數同學在遇到困難和煩惱時不願找老師、家長傾訴,而樂於找同學或進行網路聊天,有的則找不到正常的發洩渠道,習慣於把問題和心事藏在心裡,變得冷漠、孤僻、自閉。而有近58%的學生則將冷漠、叛逆理解為酷。

3.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上學帶手機,家長是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學生卻迷戀網路簡訊,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內容,這不僅分散個人注意力,影響學習,還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另外,學生生日互相之間贈送精美禮品,甚至大擺酒席。可見,我們的學生艱苦樸素意識比較淡薄。同時,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不願當班幹,怕影響學習;有的學生輪到值日時晚到,怕把衣服弄髒,甚至逃避;有的學生在接受別人幫助後,沒有絲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獻。

4.認識不到位。44%的學生不相信網戀;45%的學生樂意參加義務勞動;38%的學生基本沒有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的行為;54。2%的學生對電腦遊戲、網路聊天等在時間上的自控力比較差;這些數字是可怕的,更是讓人擔憂的。

5、迷戀網路遊戲,因網路遊戲造成犯罪的,佔青少年犯罪總數的35%

三、做好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堅持實踐育人,深入開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動

手拉手的活動是大手拉小手,齊揚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創和諧美,要做到一個家庭教育好一個孩子,輻射一群夥伴;一個孩子牽扯一個家庭,影響一片鄰居。

(二)堅持文化育人,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娛樂消費。

通過開展三百紅色經典(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百部愛國主義教育歌曲、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圖書)競賽活動,幫助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美醜、善惡;通過引導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電視節目,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社會實踐活動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在調查中發現,我縣中國小生作完作業,閒暇之餘更多的時間用來看電視、遊玩、上網,我們建議結合社群建設,部門聯合,整和老黨員、老教師等社會資源,利用閒置校舍或結合新校舍開發,建立青少年活動中心,積極營造適合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

(三)堅持服務育人,積極推行中國小生思想道德行為規範。

根據新形勢下學生道德觀念出現的新情況,在社會發展程序中道德觀念的新變化,科學把握現代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規律,從語言行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自理能力、感恩思想、愛護環境等方面明確什麼是對的,應該怎麼做。以小見大,從點滴做起,教育學生在思想道德行為規範上要身體力行。調查中我們深切感覺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當前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四)堅持組織育人,擴大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議教育局成立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關組織,負責對學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進行檢查、督導;組織思想道德教育宣講團,深入各個學校,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內加強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建設與管理。對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隊伍建設要制定實施意見。從人員的配備原則、培訓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體規定,旨在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作用,構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校園氛圍。

四、要處理好幾個關鍵問題。

1、增加財政對德育工作的專項投入。

中共中央、xx《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落實德育專項投入,並隨著教育經費的增長,逐步加大支援力度。曲阜乃全國曆史文化名城,財政收入即使困難,也要給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訓、德育活動、德育考察、德育資料建設提供較充裕的經濟支援。

2、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班主任專業化是現代社會呼喚高質量的教育,呼喚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實《若干意見》,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過分層次的班主任培訓和教育實踐,提高班主任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發展班主任的教育專業能力是德育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建議設立班主任專項的評優表彰機制,關注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需要,切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貼。

3、整合全社會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1)虛擬世界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不容低估。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宗教的影響、多元價值觀的滲透,往往通過音響製品、文藝作品、文化媒體和網格文化等虛擬的東西,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趨向。這些領域中黃、賭、毒、武打、槍戰、等情節對青少年思想、道德、行為、處事等負面影響是十分嚴重的。減少這些負面影響,對黃、賭、毒的東西實行全社會的圍追堵截。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方能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2)社會誠信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影響不容低估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民無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趕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華民族歷來視誠信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今天,在現代化的程序中,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發現在濃重的利益趨使下,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正在經濟、政治、文化、人際關係中逐漸弱化和失缺。誠信品質的培養是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靠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薰陶。

【第14篇】社會道德社會公德優秀調查報告

報告人

教育技術系06502班2組全體成員

2022年11月

報告中涉及的16個問題

您會給需要的人讓座嗎?

您是否經常闖紅燈?

如果有機會和條件的話,您會吃野生動物嗎?

在銀行、郵局等公共場所排隊時,您有自覺站在

“一米線”外的習慣嗎?

報告中涉及的16個問題

外出旅行時,您會把喝完水後的礦泉水瓶或吃完

食物後的包裝袋等垃圾帶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嗎?

假如在馬路上看見一位老人摔倒,您會主動提供

幫助嗎?

在答應一件事情後,您能夠信守承諾嗎?

您曾經以翻越馬路中間柵欄的方式橫穿馬路嗎?

報告中涉及的16個問題

在超市購物後,您會把後來發現不需要的東西隨

手放下嗎?

您曾經在公園等遊樂場所踩踏草坪嗎?

№ 在有標識“禁止想動物投遞食物”的情況下,您仍

會向動物投食嗎?

№ 假如在馬路上看到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您會制止嗎?

報告中涉及的16個問題

№ 坐公車時,您會按規定從前門上後門下嗎?

您家的垃圾分類處理嗎?

№ 您對於在名勝古蹟等場所亂塗亂畫的現象反感嗎?

№ 上公車時,您會排隊等候還是一擁而上?

調查結果

№ 您會給需要的人讓座嗎?

以下三個問題由張毅、張瑜同學負責:

§ 大一女學生:一般別人會很感激,感覺社會很溫暖,但個別人會覺得別人對他有看法,給人讓座能對別人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成人的讓座行為。

§ 超市售貨員(中年女性,回族):自己家裡也有老人,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出門在外,大家都會遇到困難,理應互相幫助。

§ 超市清潔人員(中年女性):只是覺得別人有困難需要我們的幫助。

調查結果

§ 年輕女士:雖然有時東西特別多,但是如果別人需要的話,東西可以放地上,給需要的人騰地方 。

§ 女大學生(高年級,回族):這是基本的道德。

§ 老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大力提倡,尤其在中,與和諧社會及“八榮八恥”很吻合。

§ 年輕男士:有時會讓,讓座可以使氣氛活躍,但是自己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絕對不讓,先考慮自己,再考慮別人。

調查結果

№ 您是否經常闖紅燈?

§ 大一女生:有時會闖,但有時寧可多等一會,覺得闖紅燈挺不安全的,容易引起車禍。

§ 超市售貨員:沒警察,車很少,覺得一切都很安全時會闖。

§ 超市清潔人員:從未闖過,因為沒有什麼特別著急的事情。

§ 女大學生:如果自己一個人的話就不闖,但和別人在一起走時會闖。

§ 老人:違法的事情,怎麼能闖紅燈呢?

調查結果

§ 中年男士:沒那習慣,不會闖的。闖紅燈對人對己都是不負責認的行為。

§ 年輕男士:社會上闖紅燈的人多了,大家都闖就跟著闖唄。

調查結果

№ 如果有機會和條件的話,您會吃野生動物嗎?

§ 大一女生:不會主動吃,但如果別人點了也不會拒絕,個人吃對整個環境的影響可以忽略,法律也不健全。

§ 超市售貨員(回族):基於民族風俗習慣及衛生方面考慮不會吃。

§ 超市清潔人員:不敢吃啊,也很不衛生。

§年輕女士:對肉類本身就不喜歡,對野生動物更沒興趣。

調查結果

§ 女大學生(回族):從民族風俗習慣考慮不會吃。

§ 老人:以前自家養的吃,因為沒法律管嘛,現在不吃了。

§ 中年男士:以前別人給的吃,但以後不吃了。

§ 年輕男士:當然吃了,多新鮮啊!咱這經濟條件允許,不考慮別的。

備註:即使不吃,處於環保的考慮也較少。

調查結果

以下三個問題由麥小芳、李小萍同學負責

№ 在銀行、郵局等公共場所排隊時,您有自覺站在“一米線”外的習慣嗎?

0%

100%

b.沒有

a.有

原因分析

§ 這是基本常識;

§ 別人享有隱私的權利,況且自己也不願意別人站在“一米線”內;

§ 這是最起碼的道德;

§ 不想打擾別人;

§ 避免惹麻煩;

§ 這是規定,必須遵守;

§ 人太多,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的話,就會出現混亂。

調查結果

№ 外出旅行時,您會把喝完水後的礦泉水瓶或吃 完食物後的包裝袋等垃圾帶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嗎?

33.3%

66.7%

b.不會

a.會

原因分析

★會的原因有:

§ 為了保護環境;

§ 害怕影響自己的形象;

§ 旅遊地點的地面太乾淨,

不好意思扔;

§ 這已經是一種習慣了;

§ 基本常識。

★不會的原因:

§ 沒有地方扔啊,提著又不方便;

§ 指定地點太遠了,拎著垃圾太累。

調查結果

№ 假如在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您會主動提供幫助嗎?

50%

50%

b.不會

a.會

原因分析

★會的原因:

§ 老人需要幫助;

§ 出於同情心;

§ 如果別人不去,自己才會去;

§ 這是社會公德啊。

★不會的原因:

§ 怕被敲詐;

§ 趕時間

§ 老人面目不善就不幫;

§ 害怕惹麻煩。

調查結果

以下三個問題由祁美玲、李雪嬌同學負責

№ 答應一件事後您能夠信守承諾嗎?

26.7%

73.3%

b.有時不能

a.通常能

原因分析

★能的原因:

§ 從良心出發

§ 如果不守承諾給

對方印象不好

★不能的原因:

§ 客觀條件變更

§ 當時答應時是勉強的,事後發現自己能力不及

№ 您曾經以翻越馬路中間柵欄的方式橫穿馬路嗎?

調查結果

73.3%

26.7%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離斑馬線太遠

§ 車輛比較少

§ 趕時間

§ 看見有人過,就跟著過

★否的原因

§ 不敢

§ 遵守交通規則

調查結果

№ 假如在馬路上看到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您會制止嗎?

30.1%

63.3%

6.6%

有時會

不會

原因分析

★ 會的原因

§ 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 不會的原因

§ 不敢

§ 讓警察制止

§ 怕別人不聽,自己吃力不討好

§ 管不著別人

§ 怕給自己惹麻煩

★有時會的原因

§ 若危害性大則去,否則不去

§ 若是兒童違反則去,否則不去

調查結果

以下三個問題由孫小辰、劉婷同學負責

№ 在超市購物時會把不想要的但已選的東西放回原處嗎?

30%

20%

50%

有時會

不會

原因分析

★ 會的原因

§ 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 隨處放感覺太亂,且心裡有些過意不去

★ 不會的原因

§ 太麻煩

§ 沒必要,會有人整理的

§ 沒有理由

§ 太累了

★ 有時會的原因

§ 離的近就會放回

§ 想放回就放回,隨自己

備註:大學生和中年男子大多數說會放回,中老年婦女都是說沒必要,或有時會

調查結果

№ 在遊樂場合踏過草坪嗎?

70%

30%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看到大家都在上面玩

§ 沒看到明顯禁止令

§ 孩子想在上面玩

★ 否的原因

§ 草也是有生命的

§ 有人在看守,要罰錢的

調查結果

№ 在不允許餵動物食物時,在動物園裡你向動物餵過食物嗎?

60%

40%

0%

偶爾投

沒投過

經常投

原因分析

★ 沒投過的原因

§ 沒去過動物園

§ 正準備投就被制止了

§ 不想喂

★ 偶爾投的原因

§ 那些挺可愛的,就想喂

§ 孩子想喂,自己也覺得挺好玩的

【第15篇】關於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調查報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瞭解並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對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的背景和過程

在市文明辦召開文明辦主任會後,我縣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況工作,對我縣城關國中、寄宿中學、雋水寄宿國小、縣實驗國小、馬港國中、程豐國中進行了摸底調查,從調查中顯示,我縣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質基本狀況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主流是健康的,他們的生活價值取向多元而務實,總體思想道德取向積極向上。

二 、我縣中國小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好的方面

1.熱愛祖國,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調查表明,對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的佔95%,對祖國受到外敵入侵,能主動報名參軍的佔70%,升國旗時感到無比自豪的佔76%,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具有愛國熱情,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勇於獻身。上樓梯或上車不會搶先的佔80%;用完東西會歸位的佔70%;在公共場所看到有人大聲喧譁認為是不文明行為的佔87%,這些說明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同時也說明我們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顯的。

3.尊敬師長,民主平等意識不斷增強。絕大多數學生對父母、老師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體諒父母師長的不易,進而懷有刻苦學習、立志回報之心。但同時大多數青少年學生對父母師長的一些不適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主要是希望父母師長不打罵孩子,不給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壓力,能保持一顆公正之心,不重男輕女,不嫌貧愛富,不愛優棄劣;希望能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發學、主動學、參與學、快樂學;希望能以夥伴和朋友的方式與自己相處,多交流、多溝通、多引導、多表揚、多激勵,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進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雖然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十分響亮,但重智育輕德育的狀況一直未有實質性的改變,調查中,70%的家長最關心學生的功課升學,特別是通城這幾年因為大學聯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長的怨言較多。只有35%的學生在家常做家務,有些學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襪帶回家讓媽媽洗; 76%的人認為教師佈置作業太多,學生普遍感覺自己支配的時間不多,另外課程安排緊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態度冷漠。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片面追求表揚鼓勵學生,致使只能聽好話,經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絕大多數同學在遇到困難和煩惱時不願找老師、家長傾訴,而樂於找同學或進行網路聊天,有的則找不到正常的發洩渠道,習慣於把問題和心事藏在心裡,變得冷漠、孤僻、自閉。而有近58%的學生則將冷漠、叛逆理解為酷。

3.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上學帶手機,家長是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學生卻迷戀網路簡訊,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內容,這不僅分散個人注意力,影響學習,還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另外,學生生日互相之間贈送精美禮品,甚至大擺酒席。可見,我們的學生艱苦樸素意識比較淡薄。同時,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不願當班幹,怕影響學習;有的學生輪到值日時晚到,怕把衣服弄髒,甚至逃避;有的學生在接受別人幫助後,沒有絲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獻。

4.認識不到位。44%的學生不相信網戀;45%的學生樂意參加義務勞動;38%的學生基本沒有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的行為;54。2%的學生對電腦遊戲、網路聊天等在時間上的自控力比較差;這些數字是可怕的,更是讓人擔憂的。

5、迷戀網路遊戲,因網路遊戲造成犯罪的,佔青少年犯罪總數的35%

三、做好我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堅持實踐育人,深入開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動

手拉手的活動是大手拉小手,齊揚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創和諧美,要做到一個家庭教育好一個孩子,輻射一群夥伴;一個孩子牽扯一個家庭,影響一片鄰居。

(二)堅持文化育人,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娛樂消費。

通過開展三百紅色經典(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百部愛國主義教育歌曲、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圖書)競賽活動,幫助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美醜、善惡;通過引導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電視節目,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社會實踐活動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在調查中發現,我縣中國小生作完作業,閒暇之餘更多的時間用來看電視、遊玩、上網,我們建議結合社群建設,部門聯合,整和老黨員、老教師等社會資源,利用閒置校舍或結合新校舍開發,建立青少年活動中心,積極營造適合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

(三)堅持服務育人,積極推行中國小生思想道德行為規範。

根據新形勢下學生道德觀念出現的新情況,在社會發展程序中道德觀念的新變化,科學把握現代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規律,從語言行為、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自理能力、感恩思想、愛護環境等方面明確什麼是對的,應該怎麼做。以小見大,從點滴做起,教育學生在思想道德行為規範上要身體力行。調查中我們深切感覺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當前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四)堅持組織育人,擴大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議教育局成立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關組織,負責對學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進行檢查、督導;組織思想道德教育宣講團,深入各個學校,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內加強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建設與管理。對學生會、團支部、少先隊的隊伍建設要制定實施意見。從人員的配備原則、培訓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體規定,旨在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作用,構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校園氛圍。

四、要處理好幾個關鍵問題。

1、增加財政對德育工作的專項投入。

中共中央、xx《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落實德育專項投入,並隨著教育經費的增長,逐步加大支援力度。曲阜乃全國曆史文化名城,財政收入即使困難,也要給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訓、德育活動、德育考察、德育資料建設提供較充裕的經濟支援。

2、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班主任專業化是現代社會呼喚高質量的教育,呼喚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實《若干意見》,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過分層次的班主任培訓和教育實踐,提高班主任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發展班主任的教育專業能力是德育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建議設立班主任專項的評優表彰機制,關注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需要,切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貼。

3、整合全社會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1)虛擬世界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不容低估。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宗教的影響、多元價值觀的滲透,往往通過音響製品、文藝作品、文化媒體和網格文化等虛擬的東西,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趨向。這些領域中黃、賭、毒、武打、槍戰、等情節對青少年思想、道德、行為、處事等負面影響是十分嚴重的。減少這些負面影響,對黃、賭、毒的東西實行全社會的圍追堵截。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方能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2)社會誠信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影響不容低估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民無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趕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華民族歷來視誠信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今天,在現代化的程序中,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發現在濃重的利益趨使下,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正在經濟、政治、文化、人際關係中逐漸弱化和失缺。誠信品質的培養是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靠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