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反映: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盲區多”須強化

基層反映: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盲區多”須強化

基層反映: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盲區多”須強化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難點在農村,薄弱點也在農村。隨著小餐飲、小食雜店、小加工、小作坊在農村市場的活躍,在極大方便廣大農民群眾飲食需求的同時,一些不容忽視的食品安全隱患也充分暴露出來。強化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將農村食品安全隱患杜絕在萌芽狀態中已成為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特別是基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刻不容緩的工作任務。

農村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食品安全意識淡薄。一方面,食品經營者自律意識不強,沒有建立完整的進銷貨臺賬,也沒有養成食品進貨索證索票與保質期查驗習慣,不僅不利於保證農村食品質量,也不利於食品安全事故的控制與追查。另一方面,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強,購買食品時重價輕質,對尚沒有引起食品中毒後果的問題食品沒有到消協投訴或相關部門舉報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假劣食品在農村的蔓延。二是食品質量更難保障。隨著城鎮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力度的加大及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高,致使一些“三無”、過期、不合格以及假冒偽劣食品在城裡市場找不到溫床。因農村消費水平更低,農民識別假冒偽劣食品知識缺乏,也沒有養成查驗品牌與保質期,辨別真偽的消費習慣,這些假劣食品轉而棲息在農村市場。三是經營場所衛生較差。由於農民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食品經營硬體設施簡陋,環境衛生惡劣,食雜店生活用品與食品混放。甚至一些無證無照的小餐飲,不僅從業人員未辦健康從業證,而且沒有消毒滅菌裝置、居住區與消費區不分,交叉汙染隱患嚴重。四是食品監管難度較大。農村地域廣闊,經營分散,很多食品經營者以家裡的自建房作為經營場所或加工場地,如不是通過群眾反映或舉報,監管部門很難找到。五是食品監管力量薄弱。雖然各鄉鎮街道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市管部門設立了基層監管分局,但其他食品監管部門因人員編制問題沒有設立專門針對農村食品安全的派出單位。而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點多面廣,一線執法人員監管任務重,知識結構單一,專業知識缺乏,再加上執法人員較少,人員老化現象嚴重、執法裝備落後等問題,要面對不法分子不斷翻新、更加隱蔽的製假售假手段,監管的專業性、長效性與全覆蓋性明顯不足,難於形成高壓態勢。

加強農村食品監管的幾點建議:一是以提升農民整體素質為切入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一是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通過廣播電視宣傳牌等媒介和發放宣傳資料、組織現場培訓等方式加大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的宣傳與推廣,提高農民識假辨假能力,讓合法經營、安全消費、打擊假劣食品成為農民自覺自願的行為,讓農民成為維護食品安全的“志願兵”。二是加強培養農村的衛生習慣,通過宣傳教育督促,讓乾淨衛生成為農民日常經營與消費的習慣。二是以推進機構改革為契機,加快整合提升監管能力。藉助政府機構改革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快整合食品安全監管資源,切實提升農村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充實加強農村監管力量,在待遇、編制、經費補助等方面予以支援,同時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基層執法力量,在農村形成廣覆蓋、專業化的監管體系。提高外聘食品協管員的待遇,建立獎懲機制,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整合現有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增加檢測裝置、完善檢測資質、提高檢測水平,檢測資源配置能夠基本滿足農村食品安全檢測的需要。三是以促進全員參與為依託,完善農村食品監管網路建設。一是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建立政府食品監管網路平臺。通過各部門之間有效的綜合協調,進一步整合監管資源,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機制,建立政府食品監管網路平臺,形成監管合力。二是全員參與,健全完善群眾監督網。充分發揮農村食品安全協管員的作用,積極邀請他們參與農村食品市場監督檢查,同時發動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構築有效的群眾監督網,實現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全覆蓋性與時效性。

四是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構建誠實守信的良好消費環境。在農村食品藥品經營戶中開展星級食品經營戶評選活動,通過對五顆星示範企業的公示與宣傳,以點帶面,強化食品藥品安全責任意識,通過對一兩顆星的失信企業或沒有星的違法違規經營戶的警示,充分發揮經營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力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真正使信用體系建設成為一種有制度保障的資源,形成誠實、誠信的社會氛圍。五是以加大農村食品市場整治力度,營造規範有序的農村食品市場。一是嚴厲打擊無照無證經營,杜絕未取得健康證明的從業人員從事散裝食品、餐飲、食品加工行業。二是要加大對農村小餐館、小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的頻次,對有意或多次銷售劣質、變質、過期食品的經營者從重處罰;三是要嚴把食品進貨關、貯存關、銷售關,督促農村經營戶依法經營合格食品,切實消除食品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