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知此事要躬行作文(多篇)

絕知此事要躬行作文(多篇)

絕知此事要躬行 篇一

在來到xx中學整整一個月的那一天,我展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堂公開課。

從第四周的第二次教研的時候就接到通知,第五週要安排我們實習生進行公開課的展示,當時的我,心裡除了激動、雀躍,還有緊張。畢竟才站上三尺講臺一個月,很多理論知識雖然都在頭腦中,但是把它們展現出來並不容易。

為了展示好這節課,翻閱課本、教參,上網查資料、看優秀教學視訊,做完PPT後和指導老師一起觀看商量如何改進,和辦公室裡的數學老師一起探討這節課如何把重點更突出的表達出來,講學內容量是否合適,修修改改終於敲定好上課需要用的課件。其實,不管是否是講公開課,上課前課件的製作,教案的編寫,都該盡心盡力的去做,不只是對學生的負責,更是對教育工作的負責態度。畢竟,教育工作是個良心活,人,要對得自己的良心。

經過幾天精心的準備,終於在3月15日星期三的上午第三節課,給全校的數學老師展示了我得課堂風采。還沒打預備鈴時,便看到了每次教研都會和我親切交談的兩位高二年級的數學老師,拍拍我的肩膀和我說很期待我的公開課,這讓我有點受寵若驚,又激動又緊張。早早地來到我得授課班級—高一年級288班。本來馮斌老師說讓我借高一290班重點班的學生講公開課,但我想了想,288班是我從步入工作就帶的班級,雖然學生成績不太好,但我們彼此之間有的師生關係,師生默契,是在290班體現不出來的。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站在講臺上,我的腿都在發抖,當我喊‘上課’,班長喊‘起立’,學生們卯足勁喊‘老師好’的時候,緊張的情緒瞬間 不見了。接下來,就是有條不紊的上課環節。從情境匯入,我沒有選擇課本上的例子,給大家以人的最美身型—黃金分割線,女生穿高跟鞋為例,啟發學生髮現不等關係。緊接著,讓學生們自行舉例身邊生活中的不等關係,並啟發學生自己概括出如何用數學語言表達不等關係,整個匯入環節輕鬆活躍,但又不偏離教學內容。接著又從飲食中的不等關係,交通中的不等關係,生產生活中的不等關係發現規律,來啟發同學們用不等式(組)來表達不等關係。緊接著,進入了這節課的第二個知識點:作差法比較大小。通過總結步驟,做例題,來讓大家更深刻的認識到如何應用作差法比較大小。然後進行課堂小結,佈置作業。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

3月16日週四下午第四節課我們又展開了每週一次的教研,各位老師就我的公開課進行討論,我也進行了自我反思檢討,優缺點總結出來共以下幾點:

講話語速偏快,學生們可能反應不過來,跟不上;

講得太多,留給學生思考的問題比較少;

上課多與學生互動,提高大家的上課積極性;

舉例多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中的問題;

上課多用數學語言,給學生們營造數學氛圍;

備課一定要充分,尤其是備學生,要設想到各種課堂上學生的突發狀況;

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通過老師們對我的肯定和建議,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能讓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技能越來越棒。

絕知此事要躬行 篇二

“下時間到了,老師,您們辛苦了……”伴隨著熟悉的下鈴聲,彷彿一下子回到了國中歲月,看著國中孩子臉上特有的稚嫩模樣,突然間感覺,做一名老師其實是一幸福的事情。

一直期待著這次的實習,也在腦海中無數次想象過自己站在講臺上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樣子……10月9日早晨,期待的這一天終於到了。天公雖不作美,早晨天空下起了細雨,但陰冷的天氣卻絲毫不影響我對實習即將到的喜悅。

我們每個人都青春過,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一直青春著。然而在學校,我卻能時刻夠感受到校園青春活力的氣息,教師們精神充沛且富有激情的講授,學生們活潑開朗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彷彿青春再一次被這熟悉的校園氛圍所喚醒。

之前聽學長學姐們說市區的孩子很調皮,教師可能也會有時忙到顧不上實習生,我也擔心過實習是否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在實習期間學到我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但是當我遇見慈愛且教學嚴謹的李愛霞老師、聰明活潑和尊師敬長的八年級(1)班學生時,我發現我的那些想法都是多慮的,遇見她們我是何其的幸運。以前總認為國中數學的知識簡單,那麼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會輕鬆一點。但是到漢濱高階中學的第一週,我就深切地被老師的辛勞和責任壓力感所觸動。所謂“臺下一分鐘,臺上十年功”,我認為這不僅僅指舞臺,更指這些三尺講臺上的老師們日日夜夜的付出。

通過一週的學習並且親自上講臺嘗試講解習題,我深深感觸到數學的教學並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所能完成的,需要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互相指正。正因為這樣的教師間互相學習教育理念,我的實習教師李愛霞老師在開學之初成立了“李愛霞工作坊”,為各市、區、縣等0與餘名教師搭建了能夠互相學習的平臺,讓年輕教師能夠迅速成長,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一週、兩週、三週……原以為實習的時間很長,可是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熟悉了班級裡一個個可愛的學生,瞭解了班主任的日常班務活動,學習了教師每天的教學備研討……對於每一道題、每一小問教師們都要思考各種解法,絕不放過每一個易出錯誤的點,老師們的每一次聽研討評,都讓我更加明白每一個細節都有著看似簡單易懂卻需要加倍努力去深究的工匠精神。

每一週我都要求自己至少聽四節指導老師的數學和一節其他班數學教師的,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堂魅力和授方式,在不同教師的不同教學方式下總結歸納出適合自己的一種型。並且自己要學會不斷反思:如果是自己上講臺講這一節,那我應該如何備、如何匯入、如何將知識更深一層的向學生展示。五週下,我累計已經聽二十餘節,後也會積極和任教師交流,學習他們的導方式和對本例題細節的處理。雖說還沒有真正能夠像一名人民教師那樣有經驗,但是相對於剛進實習學校而言,我學習到了非常多書本上所不能獲取的知識。

紙上得終覺淺,對我而言,每一次聽都是一次新的探索,更是一個能夠歷練和提升自己的好機會。我會更加認真努力地向老師們學習。關注每一個細節,用心去思考,這個細節可能是一道題目、可能是堂上的學生的狀態、也可能是一個字母或一個括號……數學是嚴謹的、細微的,做好每一個細節,我們才會收穫一個新的高度,向心中的目標前進,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絕知此事要躬行 篇三

工作和生活中的許多事,設想時總是覺得很好,真的動手做一做,方知並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設想時無限美好,躬行時問題多多”,有時,我們需要親自去做一做,才能真正瞭解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的策略;我們需要去嘗試站在做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方能確知目標的設定是否恰當,過程的指導是否有針對性。

“一分鐘無油煎蛋”是我在“特百惠生活館”學到的生活新技術。從前早上給兒子吃雞蛋,要麼荷包、要麼油煎、要麼水煮,自從學會了做“一分鐘無油煎蛋”,兒子大呼“味道奇佳”,再不肯吃從前的荷包、油煎、水煮。製作方法非常簡單:打一個雞蛋在“微波專用碗”中(這種碗是微波爐專用的,上面有“子母蓋”,也就是在蓋子上還有一個小蓋子,方便透氣的),用牙籤在蛋黃上扎幾個眼(便於蛋黃熟透),蓋上蓋子,開啟蓋子上的子蓋(方便透氣),放進微波爐中,定時一分鐘……做好後,開啟蓋子,按自己口味倒上一點“生抽”和“香油”,就可以享用了。做起來非常便捷,省時省油,味道鮮美。大家可以試一試。

看我做了幾次後,兒子主動提出想試一試。我想,這麼簡單,應該一學就會,所以就放手任由他做。可是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無油煎蛋,兒子卻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遭遇了我未曾預料的種種“困難”和“問題”。首先碰到的問題是“磕雞蛋”,第一次“磕雞蛋”,兒子把蛋清流的到處都是;第二次很小心,結果半天打不出雞蛋;第三次,我告訴他把兩個大拇指放到磕口處,兩隻手同時向外稍用力,結果“啪”的一聲,兒子磕出的雞蛋稀巴爛,分不出蛋黃蛋清,我倆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終於磕出個完整的雞蛋,兒子用牙籤在蛋黃上紮了幾下,把碗放進了微波爐……一分鐘後,只聽兒子說“壞了壞了,犯了低階錯誤”,忙跑過去看怎麼了,原來是忘了蓋蓋子……記住了蓋蓋子後,兒子終於做出了完美的“一分鐘無油煎蛋”,只待放些調料就可享用了。正當我垂涎欲滴,美美坐著靜等享用兒子的“勝利成果”時,兒子在廚房又一聲“糟了”,忙問怎麼了,兒子端著碗,皺著眉,憋著笑,向我走來:“老媽,本人不小心倒了半碗生抽……”我的天!又是一陣控制不住的爆笑……

笑過後,我不由得思考,為什麼在我看來“如此簡單”的事情,兒子做起來卻“問題多多”呢?原來,“如此簡單”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上,“問題多多”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如此簡單”是在成人的生活經驗上,“問題多多”是在兒童的生活經驗上……角度不同,已有經驗不同,當然結果就會不同。問題是,我們在設計教學、考慮問題時,似乎總是忽略掉孩子的角度和兒童的經驗,我們靠著想象和想當然,去為學生設定目標,去懷揣期待設想結果,而一旦未達預期要求,往往會責怪〔〕孩子而很少關注自己的目標和期待值是否適合孩子,是否是學生的發展需求。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反思和調整的是自己,而並非兒童。

“想象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已有經驗去考慮問題,我們會得到更加客觀的資訊,會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