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涼夢:袁隆平傳》讀後感

禾下乘涼夢 節約進行時

《禾下乘涼夢:袁隆平傳》讀後感

——《禾下乘涼夢:袁隆平傳》讀後感

當我拿起這本書,一看到禾下乘涼夢這幾個字時,心想:禾苗下怎麼乘涼呢?能乘涼的禾葉那得多大呀?帶著一串串的小問號,我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

原來,這本書記錄了袁隆平爺爺在經歷了戰爭年代,饑荒年代後,立志讓他的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讓廣大勞動人民都不再忍飢挨餓的故事。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與失敗,天災人禍之後,終於使得中國雜交水稻在產業上形成了很強的優勢,不僅解決了我國的糧食問題,而且外國人民也受益匪淺。因此,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和“米菩薩”。

現在,人人都吃著香甜可口的大米飯,卻忘記了這是袁隆平爺爺花費了多少心血換來的,忘記了這是由多少農民伯伯辛苦的汗水凝結而成的。餐廳的飯桌上,剩下的飯菜隨處可見,學校的食堂裡,白花花的米飯被無情地倒掉,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我們理應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

作為國小生,我們除了要繼承袁隆平爺爺那種無論多苦多難,為了自己的目標,都要不斷努力付出的光榮傳統外,還要從小事做起,學會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每餐都要踐行光碟行動。做起而行之的實幹家,不做坐而論道的空談者,為節約糧食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