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某縣電子政務建設的可行性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某縣電子政務建設調研報告

關於某縣電子政務建設的可行性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隨著電子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特別是國際網際網路的普及應用,電子政務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高效等諸多優點,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政務革命,它的出現一舉改變了傳統的運作模式,在網際網路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範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標準的管理和服務。近年來,電子政務發展十分迅速。因此,如何順應這一發展潮流,加快發展電子政務建設,利用電子政務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創新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完善政府監管機制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艱鉅而光榮的歷史使命。

xx是一個“九分山有餘,一分壩不足”的山區農業民族貧困縣,要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必須緊緊抓住國家、省、州加大對電子政務建設扶持的有利時機,結合石屏縣的實際,突出自身特色,紮紮實實在電子政務建設上下功夫,以此為平臺,促進全縣政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 xx縣電子政務建設的現狀 [本站文章- 找範文,到本站]

(一)網路基礎設施初具規模

目前,我縣已經完成了電子政務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設,形成了上聯省州電子政務內網系統平臺。全縣9個鄉鎮、各委辦局均已架通寬頻網,能順利接入網際網路。醫保、國稅、地稅、公安、人事等也建成了專用網路,絕大部分局委辦都建立了區域網。

(二)重點業務系統建設不斷深入

一是“金稅”網路及應用系統。國稅、地稅建立了增值稅發票監控網,充分運用四個業務軟體系統,即:防偽稅控開票系統、防偽稅控認證系統、計算機稽查系統和發票協查系統。二是“金盾工程”及其應用系統。我縣公安系統已建成上聯省公安廳,下聯全州13個縣市及邊防支隊等相關部門的公安專網。主要應用的業務系統包括“全國違法犯罪人員資訊系統”、“全國在逃人員資訊系統”、“全國未破案件現場指紋遠端傳輸系統”、“全國被盜汽車資訊系統”等60個應用系統。

二、xx縣電子政務建設存在的的問題

(一)部分領導幹部對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弱化了對此項工作的領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縣電子政務建設的發展步伐。

(二)低水平重複建設現象普遍存在,投入不足與資源整合矛盾十分突出,嚴重製約了全縣電子政務建設的質量和水平。一方面石屏縣尚屬省級重點扶持貧困縣,財政入不敷出,因此對電子政務建設的投入明顯不足;另一方面全縣現有廣播電視網、電信網、鐵通網,這三網路各成體系,自成系統,沒有得到有效整合,造成資訊化低水平重複開發現象嚴重,系統間共享很難實現,行業內各部門間、各系統間資訊不暢通。

(三)資訊化專業人才嚴重缺乏,技術相對落後,制約了電子政務建設。在石屏縣政府機關內,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建網和日常維護技術問題的處理是靠機關內部對電腦知識相對豐富的人員兼任,因此,很難滿足電子政務發展的需要。

(四)電子政務資訊保安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xx縣電子政務建設的對策和措施

(一)強化認識,切實加強對電子政務建設工作的領導

電子政務是一項涉及資訊科技應用,關係到政府職能和工作方式轉變的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政府在電子政務的推進中必須發揮領導、組織、協調的作用。其職能作用的發揮與否、發揮好壞直接關係到此項工作的進展和成效。掃除思想障礙是任何決策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電子政務最大的阻力和最大的動力都來自於政府部門本身。因此,加強我縣電子政務建設,關鍵在領導、重點在落實。要按照國家和省州有關的要求,統一部署、統一規劃、統一規範、統一標準,穩步推進,要儘快建立和完善縣級電子政務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和協調全縣電子政務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加大對全縣電子政務的協調和推進力度。同時要將電子政務建設納入縣委、縣政府對各單位的年度考核內容,明確職責,細化任務,認真考核,為推進全縣電子政務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千方百計增大投入,有效整合資源,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一是要多渠道籌措資金,為電子政務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對石屏這樣一個貧困縣來說,資金匱乏,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約電子政務建設的“瓶頸”。因此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採取多種措施,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具體是要充分調動縣級各單位發展電子政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與上級對口單位的溝通和協調,爭取他們的資金支援;縣財政也要從有限的財力之中調節一部分資金,最終走出一條上級爭取一點、財政補助一點、單位自籌一點、社會捐贈一點的建設經費籌集路子。二是狠抓規範,加強資源整合。要避免各自為陣、重複建設,必須把規範網路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要建立統一電子政務網路平臺,就必須要在整合和標準化上狠下功夫。對於條塊分割嚴重的政府流程,梳理結果應是資訊流結構縱橫交錯、以橫為主,管理流程條塊結合、以縱為主,以實現資訊能夠縱橫共享。同時要打破孤立封閉的系統架構,充分實現資訊資源共享。在繼續加快縣域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

第二篇:關於我縣電子政務建設的可行性調研報告

書記:

按照您的指示,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我們就電子政務建設的作用、投資、應用等方面,和有關部門及個別企業進行了座談和了解,並進行了初步分析,現就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電子政務的理論作用

雖然政府機關的工作千頭萬緒,但一般來電子政務有四種功能:一是公眾資訊釋出功能。政府機關可以將新的政策、新的條例、法規、辦法等釋出給廣大民眾,提高資訊溝通的效率。二是意見反饋功能。可以讓訪問者在網站直接將意見、建議、申報材料等傳送到網站管理員的信箱中。三是網上辦公職能。政府機關可以線上釋出通知、填報表格、開視訊會議、網上審批等。四是企業可以線上提報產品等,直接實現網上交易,也就是電子商務。

二、電子政務應用與我縣現實情況的矛盾

一是投入與產出的矛盾。去年,濟南**和**兩家網站製作公司分別就我縣電子政務應用進行了考察並拿出了《技術方案書》,按照設計要求,專案分三期建設:一期網路建設包括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之間的網路平臺架構相關配套裝置(如機房、機房裝修、伺服器、光纜、軟體等)的建設,費用為163萬元;二期網路建設費用主要用於接入縣城內各部門、企業及其它網路終端使用者交換平臺、光纜、軟體等共計317萬元;三期網路建設主要是各鄉鎮、村的交換機、線路租賃費等共計121萬元。整個工程總計投資600多萬元。目前,我縣網際網路使用者僅有4000戶左右(包括家庭、單位和網咖),全縣人均上網率相當低,加之傳統政務和商務習慣使然,致使我縣目前資訊化實現程度仍然保持在較低水平,網站建成後短期內收回投資的難度很大。通過對***、****、****等已經建有自己網站的企業的瞭解,其網站效果並不理想甚至毫無作用,其產品推介、交易仍以傳統的參加展覽會、交流會等商業活動為主。

值的一提的是,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投資方式,以上的設計費用僅僅用於政府中心入口網站軟、硬體的建設,如果再計算各位領導、縣直各部門、各鄉鎮、村、企業網路終端裝置(如計算機、印表機、ups電源等)等的投資費用,又將是一筆巨大的投資,而這部分投資是必須由縣財政、各部門、鄉鎮、村及企業自己來承擔的。

二是新技術與直接應用者落後的操作技能之間的矛盾。由於我縣目前資訊化水平普遍較低,廣大民眾電腦知識普遍缺乏,我縣綜合資訊平臺建成後,對應用者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新的甚至更高的要求,電子政務的參與者和使用者對於該系統的熟練應用尚需要一個培訓和熟悉的長期過程。與之相對應的是,一些年輕人或者比較有時間和興趣應用電子政務的非領導同志,卻可能沒有機會配上電腦。

三是“大馬”拉“小車”的矛盾。假設我縣投巨資把綜合資訊平臺建成,從理論上講,將成為一個非常全面、關係政務、商務和群眾生活各個方面的系統。根據目前平原實際,我縣還是欠發達縣,經濟總量較小,資本和資訊流動尚未達到發達國家或先進地區的活躍程度,人均擁有電腦率和上網率還比較低,不管是電子政務還是電子商務,應用面相對狹窄,應用量相對少,傳統的政務和商務及資訊交流習慣使得綜合資訊平臺難以發揮應有作用,從而出現“大馬”拉“小車”的現象,造成資源的浪費。通過瀏覽和了解我縣私人建設的網站(如www.*****)內容,不難發現,政務及商務資訊量小、面窄甚至過期,市場反映和應用遠遠達不到期望值。

四是超前建設與上級政府相關工作銜接的矛盾。據悉,目前**市政府正與市通訊公司洽談建立市政府綜合資訊平臺的有關事宜。如超前建設,我縣軟體系統及其它業務將來能否與市資訊平臺相容相通還不能肯定。若不相通,如再進行技術上的改造,勢必又會增加投資成本,這是任何投資方都不願看到的結果。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我縣的電子政務網路建設,應暫緩進行,應進一步觀望**市政府資訊網路建設和運作情況,待條件成熟,再選擇恰當時機建設我縣自己的綜合資訊平臺。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借鑑市裡的專案運作經驗(如投資方式、收益分配、建設步驟等);二是業務上可以直接和市裡相容相通,無需磨合;三是將市裡已經運作成熟的系統軟體等借鑑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投資成本,縮短試車時間;四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市裡建成後,掛靠市政府這個大網站,我縣的資訊平臺可以更便捷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二oo五年四月一日

第三篇:縣電子政務建設的調研報告

最近,我們查閱相關資料,深入有關鄉鎮和部門,就電子政務建設這一課題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一、推行電子政務的現實意義

電子政務是指利用現代計算機和通訊技術,構建一個跨時間、地點、部門的全天候政務服務體系,從而實現政務資訊網上釋出、事務網上處理、行政主體與公眾網上互動。黨的十六大提出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

效率的構想;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發展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服務和管理水平。推行電子政務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提高服務水平、加快發展步伐。網路作為“第四媒體”,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政府通過網上辦事,使得原有的服務平臺由辦公室、櫃檯轉向計算機螢幕及其它輸入輸出裝置,公眾只需通過互動式的“人機對話”,任何問題皆可隨問隨答,所辦事情立等可取,真正讓公眾享受到“單一視窗”、“跨機關”、“24小時”、“自助式”的一站服務。電子政務可以有效地實現各類經營主體與市場的對接,拉近距離,減少風險,提高效率,進而促進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某新聞資訊網開通以後,迅速拓寬了我縣招商引進的渠道,很多網友和客商通過網際網路認識和了解某,一二三產業招商引進呈現新的氣象。如浙江千島湖一客商在網上看到觀音湖的資料後,產生了濃厚的投資興趣,多次來電諮詢有關政策等方面的情況。

2、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節約型機關。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80的公共資訊由政府掌握,但因公開途徑的制約,很多資訊得不到充分利用。電子政務打破了地域、層級、部門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促使各類資源的快速整合,避免資訊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政務網路和資訊處理裝置強大的計算儲存功能,可以將人力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為精簡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創造條件。政府通過網上招商、招標、採購、電子郵件交換、遠端會議等手段,既可以簡化行政程式,又可以免除車馬勞頓,能節約大量顯性和隱性成本。北京市電子政務平臺正式上網執行後,市民不僅免去奔波之苦,而且“政府10分鐘幹了過去一天的活兒”。美國由於實現政務電子化,僅1992年至1996年4年間,政府就裁員24萬人,減少開支1180億美元。

3、有利於依法行政、催生廉潔政府。電子政務被許多國家作為政務透明化的重要標誌。政府通過資訊共享,可以及時掌握資訊、瞭解民意、集中民智,從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它採用一種開放式管理方式,將政府機關的職權、程式、辦事過程、辦事結果、時限、監督方式等上網公示,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得到充分保障,同時可以有效防止政府的缺位、越位和錯位現象的發生,杜絕“暗箱操作”和“肆意妄為”,保證政府決策的順利執行,從根本上消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增強政府競爭力,為建立和諧社會環境打下堅實基礎。我縣國庫集中收付中心將預算單位的收支活動全部置於網路之上,通過新的支出程式與預算單位零餘額賬戶的聯網,對每一筆支出事前進行稽核、事中實時監控、事後績效評價,避免了截留、擠佔、挪用等違法違規和腐敗行為的發生。中心成立以來,納入管理單位結餘資金近300多萬元,有效地增強了財政巨集觀調控能力。

4、有利於拓展陣地、加強黨建工作。通過在網上開闢黨建工作專欄,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馬列主義教育,增強黨員網民的黨性觀念,永葆先進性,進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通過建立網上黨支部,實施黨員“安家工程”,將黨的影響力延伸到世界各地,解決流動黨員過組織生活難的問題,讓長年在外工作的黨員有一個自己的“家”。廣大黨員通過留言板、網上論壇等介面進行網上互動,達到溝通思想、交流資訊、互通情況的目的,有利於充分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推動黨內民主建設。吉林省白山市委在長白山網站上建立黨支部,網路9名流動黨員,其中市內4名,省外3名,國外2名,他們通過“網上黨支部”溝通思想、交流資訊,同黨組織保持聯絡。通過開發使用黨費管理軟體和黨員網路管理系統,有利於實現黨費管理的電算化和黨員的動態化、網路化管理。

二、某縣電子政務的建設現狀

近年來,某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電子政務工作,通訊網路基礎建設飛快發展,市縣光纜傳輸工程全面完工,城區主幹道已完成光纖改造,基本能滿足使用者寬頻網安裝需求,目前,已有40個單位和企業接通了光纖,33個單位採取adsl方式上網,12個鄉鎮交換裝置擴容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不久將實現光纖入戶。某縣農業資訊網、縣統計資訊網、機要保密資訊網、公安保密資訊網、電信企業資訊網、金融部門業務網已先後開通,通過網上受理業務和交換檔案,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促進了管理規範化。2014年元月26日,某新聞資訊網開通試執行,截止8月30日,網站訪問總量已達5萬餘人次,其中孝感市外2萬餘人次,國外點選率300餘人次,已成為宣傳某的視窗和開放引進的平臺,縣紀委、工會和興仁堂藥業等十多家單位和

第四篇:電子政務建設調研報告

淺議我縣電子政務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在資訊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電子政務已成為政府資訊化建設的大趨勢。所謂電子政務就是應用現代資訊科技和管理理論,對傳統政務進行革新和完善,對政府組織機構工作流程進行重組優化,以實現高效管理和服務的政務執行模式。2014年

,我縣開始著手電子政務建設,經過十年發展,全縣電子政務的基礎架構基本形成。政府工作效能得到了有力提升,特別是偏遠鄉鎮的人力、物力、財力得到極大節省。我縣電子政務建設有成績,但也存在不足。筆者結合縣內實際,作些粗淺的探討,以期推動我縣電子政務健康、有序、協調發展。

一、我縣電子政務建設發展歷程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電子政務網路包括政務內網、政務外網和基於網際網路的政府網站。為推進全縣電子政務發展,2014年我縣成立了“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並由縣科委牽頭著手電子政務建設。當年初步建成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等四大機關辦公樓和政府部門辦公樓的區域網。2014年縣電子政務內、外網與重慶市電子政務內、外網初步對接。2014年縣電子政務網延伸到32個鄉鎮和85個部門。2014年縣電子政務外網骨幹網路與重慶市電子政務骨幹網路成功對接,當年全縣實現了網上電子公文傳遞。同時,縣計生、財政、國土等業務網也延伸至鄉鎮,工商、地稅、質監、食藥監等市管部門,建設了部門業務網。2014年,縣政府公眾資訊網建成執行,並在近年連續三年榮獲“重慶市優秀政府入口網站”。同時,縣行政審批監察網、公共資源交易網以及人事、農業、水務、畜牧等對外服務的網際網路站相繼建成執行。xxxx年,我縣建成政務易平臺374個,基本實現全縣鄉鎮及行政村全覆蓋。全縣政府視訊會議系統已延伸至27個鄉鎮(街道)。電子政務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我縣政府資訊的透明度和政府工作效率,增強了政府服務能力。

縱觀我縣電子政務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同時存在著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如功能單一:政務內網只能實現檔案傳輸,不具備檔案審批、傳閱等辦公流程功能,協同、智慧化程度不高,政府網上辦事服務功能薄弱等等。發展不平衡:政府部門31%建有門戶網,鄉鎮不到15%;辦公業務網部門不足25%,而鄉鎮基本沒有。應用不高:大多單位入口網站基本為“死站”,內容幾乎沒更新,沒有真正發揮網站的作用。同時,建設初期以紙質和網路同步進行的網路辦公模式至今未變。“資訊孤島”嚴重:各部門各自發展,標準不一,質量不高,資源浪費嚴重。

二、制約我縣電子政務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實施電子政務建設工作中,影響並制約著我縣電子政務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目前,我縣鄉鎮(街道)只有少數幾個建設了政府網站,部門建立網站也為數不多。而建立了的網站大多為沒有更新的“死站”。不少單位對網站建設是流於形式,沒有注重實際應用。究其原因,不少人習慣於傳統的辦公模式,有的認為電子政務是專業技術方面的事,不予以重視,有的則擔心網路不安全而疑慮重重,在工作中重形式輕效益。他們均未把實施電子政務作為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實施行政管理的一種新辦公模式來思考和運用。

二是體制不順,管理不暢。電子政務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目前,縣電子政務內網、業務外網和政府公眾資訊網等分別由縣機要保密局、縣經信委、縣政府電子政務辦公室等管理,三機構肩負著指導、管理電子政務發展的職責,由於與其他部門處於平級甚至低一級,所以在管理和指導其他部門電子政務發展上舉步維艱。縱向、橫向、內外網路、門戶網等各自為陣,沒有統一的規劃佈局和統一的標準。部門間分頭建設,資料互不相容、域名關聯度低、資訊共享性差。這已成為制約我縣電子政務發展的瓶頸。

三是人才缺乏,普及率低。電子政務的重點在於“政務”,其關係人涉及政府領導、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和資訊化工作人員。目前我縣機關以及負責電子政務的開發、建設、運維管理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十分匱乏,既懂計算機專業知識又具備行政經驗的複合型人才尤為匱乏,難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開發、推廣重大的電子政務應用專案。同時,我縣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計算機普及率也不高,群眾還不習慣通過網路辦事和表達訴求。

三、對策及建議

加快電子政務建設不僅是我縣提高行政效能、建設透明政府的客觀要求,也是我縣擴大對外開放、促進招商引資、優化發展軟環境的有效途徑,對推進我縣建設武陵山區經濟強縣和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結合我縣實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搞好我縣電子政務建設。

(一)轉變觀念,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把手”工程,領導重視非常關鍵。一方面領導幹部要轉變傳統行政觀念,

由管制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全力支援電子政務建設,並採取相應的激勵機制,調動幹部的積極性,下決心把應用向深度和廣度推進,使電子政務真正起到改善管理、改進服務、提高效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各部門及廣大公務員要轉變傳統觀念,要認識到政府資訊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增強緊迫感,樹立科學的電子政務發展觀。再一方面,要加大宣傳,讓群眾瞭解支援電子政

務建設,通過網路辦理事情和解決訴求,真正實現從反覆跑腿到輕點滑鼠的轉變。

(二)理順體制,規範管理。電子政務管理機構的設計是組織管理最關健的環節,其領導機構必須堅強有力、快速高效、技術雄厚,具有指導電子政務建設的強大執行力。否則,就會由於缺乏統一的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導致分頭建設、重複投資,進而相互封鎖,形成“諸侯割據”局面。目前,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由國務院下屬電子政務辦公室負責,重慶市由重慶市辦公廳下屬電子政務辦公室負責。我縣則可將各資訊科技機構整合,組建一個權責明確、快速有效,能有效協調指導政府各部門電子政務建設的常設機構,以提升電子政務管理機構執行效能,從而實現權責統一、規劃統一,防止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

(三)理清思路,強化應用。要搞好電子政務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需明晰電子政務網路劃分及建設原則。根據《國家資訊化領導小組關於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14〕18號),國家電子政務網路由基於國家電子政務傳輸網的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組成。政務內網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和檢察院的辦公網路互聯互通形成,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政務業務外網與網際網路邏輯隔離,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面向社會服務的需要。政府門戶網建立在網際網路上,主要面對社會公眾公開政府資訊、網上辦事和互動交流。電子政務內網與網際網路物理隔離,電子政務業務網與網際網路邏輯隔離,政府門戶網建立在網際網路上,三網各自成體系。在電子政務各體系建設中應立足xxxx實際需求,強化應用。要立足服務市民、服務企業、服務機關辦公“三個服務”,注重先進、安全、實用、便民和分步實施“五個原則”,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用3至5年時間,最終實現對內一網式辦公、對外一站式服務、業務一線式管理的目標。

結合我縣實際,政務內網(黨政網)屬於涉密資訊系統,建設應堅持最小化的原則,縣黨政網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其內部功能,從檔案起草、上傳、稽核籤批、留痕、歸檔、下發等全部逐步實現網路化、數字化和無紙化操作。政務業務外網屬於非涉密資訊系統要堅決與涉密系統剝離開來,由於大多部門業務網與市級部門統一規劃建設,因此要整合資源,通過共享vpn(虛擬專用網路)建立政務業務資料交換平臺,形成跨部門協同管理體系。政府門戶站則要改變當前各部門網站與政府入口網站單獨發展的格局,制定統一標準,建成域名關聯、資料相聯、資訊共享的政府網群。

(四)加大投資,增強動力。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不同,電子政務只能間接地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需要不斷地加大投入才能取得實效。

1、加大財政投入。將資訊化建設經費列入預算,並根據資訊化建設的發展,逐年適當增加,確保電子政務建設順利進行。同時,縣財政要建立資金保障約束機制,嚴格把關各鄉鎮(街道)、各部門電子政務專案建設,防止盲目投資、重建設輕應用的問題,確保電子政務投資效益。

2、加大智力投資。一方面要注重培養。公務員作為行使政府行政職能的主體,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電子政務的實施。因此要充分利用縣行政學校、人才培訓中心等培訓機構加大對公務員進行電子政務培訓。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引進。通過公開招聘、考試錄用等途徑引進中、高階專業技術人員,使公務員隊伍在技術和能力層面上發生質的變化。再一方面要加強合作交流。組織各級領導及專業技術人員等到先進發達地區參觀考察或進行人員交流,學習借鑑先進地區運用資訊科技用於政府管理的理念,進而推動全縣電子政務科學發展。

第五篇:縣電子政務建設的調研報告

最近,我們查閱相關資料,深入有關鄉鎮和部門,就電子政務建設這一課題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推行電子政務的現實意義

電子政務是指利用現代計算機和通訊技術,構建一個跨時間、地點、部門的全天候政務服務體系,從而實現政務資訊網上釋出、事務網上處理、行政主體與公眾網上互動。黨的十六大提出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的構想;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發展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服務和管理水平。推行電子政務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提高服務水平、加快發展步伐。網路作為“第四媒體”,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政府通過網上辦事,使得原有的服務平臺由辦公室、櫃檯轉向計算機螢幕及其它輸入輸出裝置,公眾只需通過互動式的“人機對話”,任何問題皆可隨問隨答,所辦事情立等可取,真正讓公眾享受到“單一視窗”、“跨機關”、“24小時”、“自助式”的一站服務。電子政務可以有效地實現各類經營主體與市場的對接,拉近距離,減少風險,提高效率,進而促進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某新聞資訊網開通以後,迅速拓寬了我縣招商引進的渠道,很多網友和客商通過網際網路認識和了解某,一二三產業招商引進呈現新的氣象。如浙江千島湖一客商在網上看到觀音湖的資料後,產生了濃厚的投資興趣,多次來電諮詢有關政策等方面的情況。

2、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節約型機關。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80%的公共資訊由政府掌握,但因公開途徑的制約,很多資訊得不到充分利用。電子政務打破了地域、層級、部門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促使各類資源的快速整合,避免資訊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政務網路和資訊處理裝置強大的計算儲存功能,可以將人力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為精簡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創造條件。政府通過網上招商、招標、採購、電子郵件交換、遠端會議等手段,既可以簡化行政程式,又可以免除車馬勞頓,能節約大量顯性和隱性成本。北京市電子政務平臺正式上網執行後,市民不僅免去奔波之苦,而且“政府10分鐘幹了過去一天的活兒”。美國由於實現政務電子化,僅1992年至1996年4年間,政府就裁員24萬人,減少開支1180億美元。

3、有利於依法行政、催生廉潔政府。電子政務被許多國家作為政務透明化的重要標誌。政府通過資訊共享,可以及時掌握資訊、瞭解民意、集中民智,從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它採用一種開放式管理方式,將政府機關的職權、程式、辦事過程、辦事結果、時限、監督方式等上網公示,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得到充分保障,同時可以有效防止政府的缺位、越位和錯位現象的發生,杜絕“暗箱操作”和“肆意妄為”,保證政府決策的順利執行,從根本上消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增強政府競爭力,為建立和諧社會環境打下堅實基礎。我縣國庫集中收付中心將預算單位的收支活動全部置於網路之上,通過新的支出程式與預算單位零餘額賬戶的聯網,對每一筆支出事前進行稽核、事中實時監控、事後績效評價,避免了截留、擠佔、挪用等違法違規和腐敗行為的發生。中心成立以來,納入管理單位結餘資金近300多萬元,有效地增強了財政巨集觀調控能力。

4、有利於拓展陣地、加強黨建工作。通過在網上開闢黨建工作專欄,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馬列主義教育,增強黨員網民的黨性觀念,永葆先進性,進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通過建立網上黨支部,實施黨員“安家工程”,將黨的影響力延伸到世界各地,解決流動黨員過組織生活難的問題,讓長年在外工作的黨員有一個自己的“家”。廣大黨員通過留言板、網上論壇等介面進行網上互動,達到溝通思想、交流資訊、互通情況的目的,有利於充分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推動黨內民主建設。吉林省白山市委在長白山網站上建立黨支部,網路9名流動黨員,其中市內4名,省外3名,國外2名,他們通過“網上黨支部”溝通思想、交流資訊,同黨組織保持聯絡。通過開發使用黨費管理軟體和黨員網路管理系統,有利於實現黨費管理的電算化和黨員的動態化、網路化管理。

二、某縣電子政務的建設現狀

近年來,某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電子政務工作,通訊網路基礎建設飛快發展,市縣光纜傳輸工程全面完工,城區主幹道已完成光纖改造,基本能滿足使用者寬頻網安裝需求,目前,已有40個單位和企業接通了光纖,33個單位採取adsl方式上網,12個鄉鎮交換裝置擴容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不久將實現光纖入戶。某縣農業資訊網、縣統計資訊網、機要保密資訊網、公安保密資訊網、電信企業資訊網、金融部門業務網已先後開通,通過網上受理業務和交換檔案,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促進了管理規範化。2014年元月26日,某新聞資訊網開通試執行,截止8月

30日,網站訪問總量已達5萬餘人次,其中孝感市外2萬餘人次,國外點選率300餘人次,已成為宣傳某的視窗和開放引進的平臺,縣紀委、工會和興仁堂藥業等十多家單位和企業的網頁利用某新聞資訊網站平臺並聯上網。

從總體情況來看,某縣電子政務建設還處於初級和探索階段,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對電子政務認識模糊。一些機關幹部習慣於傳統的工作模式,對電子政務的現實效益無切身體驗,以為電子政務就是政府上網工程。大部分單位對推行電子政務積極性不高,認為在國家沒有硬性要求的情況下,某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現在搞條件不成熟。二是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少。上網是實現電子政務的前提。雖然我縣各單位部門已普及計算機,很多家庭擁有個人電腦,但寬頻上網每月的租用費讓一些單位望而卻步,而個人寬頻使用者則更少,全縣網際網路使用者不超過3000戶,而且大都集中在城區,所有鄉鎮政府仍採用電話線上網,無一接通光纖。三是缺乏統一的建設規劃。推進電子政務無總體規劃,建設無指導性原則。多數單位網站(頁)無互聯互通的橋樑,網路資源分散,有的部門網頁設計品位不高,無鮮明的某特色,政務網站的“資訊孤島”現象還比較突出。四是網路服務有限。多數單位因資金等限制還未建立網頁,已建的服務人群少,服務領(請你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域窄,服務形式單調,有的僅滿足於網上亮相,只是簡單地把一些政策、法規、條例搬上網路,沒有把審批等事項同相應軟體系統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五是管理機制不健全。縣裡沒有成立相應機構,電子政務監管不夠,有的防範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有的網上釋出稽核不到位,洩密和亂髮資訊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管理措施不到位,網站管理人員積極性不高,網頁資訊量少、更新不及時;有的教育培訓不到位,大多數人員尚不具備計算機網路必要的管理和使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