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電臺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廣播電臺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據學校安排,我在xx人民廣播電臺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被分到新聞廣播採訪部。在實習期間,或親身體驗、或靜觀其變,在一些細微之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啟發,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很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直接接觸媒體行業並參與第一線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書,期間經歷、學習的事情都使我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實習的心得報告。

我的指導老師是xx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採訪部的趙老師,主要跑口為黨校、農業、消防、人大和部隊等。由於選擇在廣播電臺實習,不同於平面紙質媒體,所以前期主要學習了錄音筆的使用、音訊檔案的編輯和電話採訪的錄音等相關技術,並初步瞭解了電臺新聞的播放流程。

作為一名實習生,去現場、參與新聞採訪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在實習第二天,我就正式開始跟隨老師跑新聞。實習期間,由於老師跑口的緣故,大多參與的都是一些會議新聞的採訪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卻是瞭解採訪流程和學習會議新聞寫作的重要機會。此外,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幾次活動的採訪,學習了現場活動的新聞寫作方法。不僅如此,能夠獨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軍區等單位也成為我非常難得的經歷。由於大一暑假曾經在西安《三秦都市報》實習,兩次不同媒體的鍛鍊使得本次實習有較大收穫。

首先就是對不同級媒體新聞寫作的體會。大一時在市級都市報的實習,老師非常注重新聞報道可讀性要求,要儘量還原現場,用細節增加生動性。而這次在省廣播電臺的實習,老師專門提醒我注意語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識。比如一次我獨自參加省人大的主任會議,回來在寫稿時,老師叮囑我要注意領導的出場順序,並交我寫一些此類會議新聞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語等內容。

其次是學習到廣播新聞與平面新聞寫作的差異。因為廣播新聞藉助人們的聽覺傳播,所以在寫作時語句不可過長,儘量使用短句;不可過多使用數字,否則反而不易讓聽眾捕捉資訊;儘量使用口語化、簡潔易懂的詞語,避免生僻詞的使用。此外,為突出廣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響原聲的使用,尤其是對於現場活動的報道。比如我在實習第二天採訪的《軍事科技知識展覽舉辦》,那是一項為豐富國小生假期生活舉辦的活動,現場有不少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採訪時,老師就告訴我要注意對小朋友的採訪,並錄下現場活動的背景音樂。通過後期製作,讓這篇普通的活動報道從口播新聞變為音響報道,大大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可聽性。

再次是學會了音訊檔案的剪輯技術。因為廣播新聞最後的新聞成品是以聲音的形式讓廣大受眾接收到的,所以音訊檔案的剪輯就成為廣播新聞的基本編輯手段。由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內容,老師簡單地指導一番後,確實花了我不少功夫練習那個專業軟體的使用。老師為了讓我深刻體會到廣電媒體對於技術引數的嚴格要求,還專門多次讓我到錄音棚去學習、比較不同格式下音訊檔案的效果差異。當我聽到錄音棚的老師對於拿來製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後的單位時,才深刻體會到廣電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是多麼苛刻。

最後就是獨立採訪和採寫深度報道的經歷。大一時雖然也已經有機會體驗獨立採訪,但回到報社後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塊”訊息,只是一種初級採寫的鍛鍊。而這次在省電臺的實習,採訪部正好在做一組關於初高中亂收費的深度報道。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獨立採訪了當地一所名校亂收費的情況。採訪前,老師教我如何在閒話家常中滲透敏感問題的提出,既減少採訪物件的警惕性、又增強了所需資訊的真實性。採訪結束後,加上老師給我的其他學校的採訪資料,就開始準備亂收費問題的一組深度報道。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有點迷失在大堆資訊之中,老師就告訴我要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整理,使得雜亂的採訪資料可以共同形成幾個主題,分析幾個主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後列出採訪提綱。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又搜了一些網上有關教育亂收費問題的範文,用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寫完了這組報道的初稿。雖然寫作的過程很辛苦,但能從採訪到寫稿完整地瞭解深度報道的採寫過程,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第2篇】大學生廣播電臺實踐報告

2022年7月27日至2022年8月24日,根據學校安排,我在陝西人民廣播電臺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被分到新聞廣播採訪部。在實習期間,或親身體驗、或靜觀其變,在一些細微之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啟發,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很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直接接觸媒體行業並參與第一線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書,期間經歷、學習的事情都使我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實習的心得報告。

我的指導老師是陝西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採訪部的趙老師,主要跑口為黨校、農業、消防、人大和部隊等。由於選擇在廣播電臺實習,不同於平面紙質媒體,所以前期主要學習了錄音筆的使用、音訊檔案的編輯和電話採訪的錄音等相關技術,並初步瞭解了電臺新聞的播放流程。

作為一名實習生,去現場、參與新聞採訪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在實習第二天,我就正式開始跟隨老師跑新聞。實習期間,由於老師跑口的緣故,大多參與的都是一些會議新聞的採訪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卻是瞭解採訪流程和學習會議新聞寫作的重要機會。此外,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幾次活動的採訪,學習了現場活動的新聞寫作方法。不僅如此,能夠獨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軍區等單位也成為我非常難得的經歷。由於大一暑假曾經在西安《三秦都市報》實習,兩次不同媒體的鍛鍊使得本次實習有較大收穫。

首先就是對不同級媒體新聞寫作的體會。大一時在市級都市報的實習,老師非常注重新聞報道可讀性要求,要儘量還原現場,用細節增加生動性。而這次在省廣播電臺的實習,老師專門提醒我注意語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識。比如一次我獨自參加省人大的主任會議,回來在寫稿時,老師叮囑我要注意領導的出場順序,並交我寫一些此類會議新聞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語等內容。

其次是學習到廣播新聞與平面新聞寫作的差異。因為廣播新聞藉助人們的聽覺傳播,所以在寫作時語句不可過長,儘量使用短句;不可過多使用數字,否則反而不易讓聽眾捕捉資訊;儘量使用口語化、簡潔易懂的詞語,避免生僻詞的使用。此外,為突出廣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響原聲的使用,尤其是對於現場活動的報道。比如我在實習第二天採訪的《軍事科技知識展覽舉辦》,那是一項為豐富國小生假期生活舉辦的活動,現場有不少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採訪時,老師就告訴我要注意對小朋友的採訪,並錄下現場活動的背景音樂。通過後期製作,讓這篇普通的活動報道從口播新聞變為音響報道,大大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可聽性。

再次是學會了音訊檔案的剪輯技術。因為廣播新聞最後的新聞成品是以聲音的形式讓廣大受眾接收到的,所以音訊檔案的剪輯就成為廣播新聞的基本編輯手段。由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內容,老師簡單地指導一番後,確實花了我不少功夫練習那個專業軟體的使用。老師為了讓我深刻體會到廣電媒體對於技術引數的嚴格要求,還專門多次讓我到錄音棚去學習、比較不同格式下音訊檔案的效果差異。當我聽到錄音棚的老師對於拿來製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後的單位時,才深刻體會到廣電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是多麼苛刻。

最後就是獨立採訪和採寫深度報道的經歷。大一時雖然也已經有機會體驗獨立採訪,但回到報社後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塊”訊息,只是一種初級採寫的鍛鍊。而這次在省電臺的實習,採訪部正好在做一組關於初高中亂收費的深度報道。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獨立採訪了當地一所名校亂收費的情況。採訪前,老師教我如何在閒話家常中滲透敏感問題的提出,既減少採訪物件的警惕性、又增強了所需資訊的真實性。採訪結束後,加上老師給我的其他學校的採訪資料,就開始準備亂收費問題的一組深度報道。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有點迷失在大堆資訊之中,老師就告訴我要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整理,使得雜亂的採訪資料可以共同形成幾個主題,分析幾個主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後列出採訪提綱。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又搜了一些網上有關教育亂收費問題的範文,用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寫完了這組報道的初稿。雖然寫作的過程很辛苦,但能從採訪到寫稿完整地瞭解深度報道的採寫過程,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暑期實習非常短暫,但留給我的確是彌足珍貴的經驗。新聞學科不同於其他專業,具有非常強烈的實踐特徵,這是我在學校課堂上無法培養和鍛鍊的技能。而實習期間,我不僅得以把平日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實踐運用,而且還了解到新聞產品的生產流程,感受到非常鮮活的新聞工作第一線的感覺,並加深了對於新聞價值、新聞時效性、真實性等新聞理論知識的認識。不僅於此,暑期實習帶給我最強烈的震撼還是心理角色的轉變——從學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能力。當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時,已經沒有機會讓我任性、偷懶,面對指導老師和主編的時候,我必須要拿出稿件說話,否則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轉變的確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這同樣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課,我必須快快適應。通過這次短暫的假期實踐經歷,為我大三下學期正式實習儲備了經驗,也為我今後進一步在新聞學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礎。

【第3篇】關於寒假電臺實習的社會實踐報告

轉眼之間,寒假又到了,大三過了一半,離畢業越來越近,實習、找工作、寫論文、考研等就成為我們的計劃了。假期是大學生充實自己、增加閱歷、瞭解社會的重要階段。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大學生都有著自己精彩的假期計劃:打假期工,是一種身心的磨練,在賺取生活費用的同時,又可以親身提前感受社會的現實;有人進一步去學習,參加雅思、託福、考研等培訓班,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更完善的補充;有人則準備跋山涉水,去遊歷神州各個地方,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 而我在即將畢業之前,為以後的工作累積經驗,我選擇了去媒體實習這項活動。

大學三年,基本的理論知識都基本掌握了,現在正是投入到實踐中去。這個寒假我去了電臺實習,主要實習怎樣當記者、採訪、寫新聞,把以前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這是我大學以來第一次的媒體實習,以前的寒假都是去兼職打工的,這次實習從中我成熟了許多,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在實習過程中,不能只是在實習中觀察老師前輩們怎麼做,更多的是要親身去嘗試。

第一次踏進廣西人民廣播電臺時,我既慶幸又緊張,慶幸的是來到期待已久的電臺實習,而又緊張實習的時候會出錯、什麼都不懂。所以,第一週實習的時候,每天都呆呆地坐在辦公室看記者前輩的稿件,學習他們怎樣寫,雖然在學校時也學過廣播新聞的寫作,但這是我第一次投入到實踐中,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接下來時間久了就懂得他們的寫作手法,但只是瞭解廣播新聞的寫作,並沒有實際操作,因為我在的那個部門是新聞中心,主要是時政方面的新聞,老師們並不放心給我們實習生自己去完成,所以很多時候都要我們主動去爭取的。平時沒有采訪活動的時候在辦公室幫編輯寫寫稿籤、接接電話,有時打掃打掃辦公室,雖然都是一些簡單、閒雜的工作,但從中都會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東西。在之後的實習中,我沒有想到會學到這麼多東西。

在電臺實習,首先讓我學到的是:做什麼事都要學會主動。我們去實習沒有專門老師帶,記者有采訪任務的話,都要實習生先和記者聯絡好,到時跟出去採訪,在外面採訪的時候要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像辦公室的主任說:“主動一點好啊,我就比較喜歡主動一點兒的人。”

第二,就是要真誠地學會和人打交道。除了和其他實習生打交道,怎樣和自己的老師處理好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直接關係著我們的實習質量,說遠了,還能為你在以後的實習和找工作打好基矗所以,在外面實習,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這不僅僅關乎我們自己,更因為我們代表著學院。 剛進電臺時,大家都是陌生的臉孔,不過你只要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對他們說聲“早”或“早上好”,下班回去時也要和他們說“我先走了,明天見。”從心底真誠的一聲問候,都能給人好的印象。

再來,這次電臺實習工作也讓我懂得了,不管自己多聰明多能幹,也要注重和別人合作。有時採訪回來的錄音材料要緊急處理,而自己又來不及,就要和別人一起合作;或者遇到一些無從下手的新聞時,就詢問記者前輩的意見,和他們一起討論溝通,而這些,都是要自己主動去做的。這樣的合作溝通之後,思路更明確下筆更容易了。

還有,對工作要有熱情、有自信。對採訪的工作始終保持高度的熱情,才有可能把新聞做好。寒假是電臺以及其他媒體的實習生非常多,與我在廣西電臺實習的學生就有很多,其中有來自其他重點高校的畢業生。他們的專業知識我深知是不能跟他們比的。但是如果你表現的過於謙虛甚至軟弱,他們,甚至臺裡的人就會認為我們學院的學生只不過是個小角色而已。所以你必須表現的更有自信。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要重視寫作能力。雖然電臺的記者並不像報社有那麼多的新聞稿件要寫,但寫作能力必須要很強、很熟練。稿件要求簡單、口語化,所以對於一個事件,怎樣抓住事件的關鍵,簡明扼要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

這次的實習是我們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除了考察我們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知識以外,還考察了我們的為人處世態度,做人原則以及處事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考察我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勤奮是首要的,通宵達旦這些都應該是常事,因為我們是實習生,是來學習的;主動的多和與老師前輩交流,不要窩在辦公室裡異想天開,要及時和記者溝通,善於和記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盡全力去爭取,即使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但起碼自己努力過,最重要的是過程。

【第4篇】大學生人民廣播電臺實踐報告

2022年7月27日至2022年8月24日,根據學校安排,我在陝西人民廣播電臺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被分到新聞廣播採訪部。在實習期間,或親身體驗、或靜觀其變,在一些細微之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啟發,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很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直接接觸媒體行業並參與第一線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書,期間經歷、學習的事情都使我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實習的心得報告。

我的指導老師是陝西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採訪部的趙老師,主要跑口為黨校、農業、消防、人大和部隊等。由於選擇在廣播電臺實習,不同於平面紙質媒體,所以前期主要學習了錄音筆的使用、音訊檔案的編輯和電話採訪的錄音等相關技術,並初步瞭解了電臺新聞的播放流程。

作為一名實習生,去現場、參與新聞採訪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在實習第二天,我就正式開始跟隨老師跑新聞。實習期間,由於老師跑口的緣故,大多參與的都是一些會議新聞的採訪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卻是瞭解採訪流程和學習會議新聞寫作的重要機會。此外,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幾次活動的採訪,學習了現場活動的新聞寫作方法。不僅如此,能夠獨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軍區等單位也成為我非常難得的經歷。由於大一暑假曾經在西安《三秦都市報》實習,兩次不同媒體的鍛鍊使得本次實習有較大收穫。

首先就是對不同級媒體新聞寫作的體會。大一時在市級都市報的實習,老師非常注重新聞報道可讀性要求,要儘量還原現場,用細節增加生動性。而這次在省廣播電臺的實習,老師專門提醒我注意語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識。比如一次我獨自參加省人大的主任會議,回來在寫稿時,老師叮囑我要注意領導的出場順序,並交我寫一些此類會議新聞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語等內容。

其次是學習到廣播新聞與平面新聞寫作的差異。因為廣播新聞藉助人們的聽覺傳播,所以在寫作時語句不可過長,儘量使用短句;不可過多使用數字,否則反而不易讓聽眾捕捉資訊;儘量使用口語化、簡潔易懂的詞語,避免生僻詞的使用。此外,為突出廣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響原聲的使用,尤其是對於現場活動的報道。比如我在實習第二天採訪的《軍事科技知識展覽舉辦》,那是一項為豐富國小生假期生活舉辦的活動,現場有不少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採訪時,老師就告訴我要注意對小朋友的採訪,並錄下現場活動的背景音樂。通過後期製作,讓這篇普通的活動報道從口播新聞變為音響報道,大大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可聽性。

【第5篇】電臺實習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假期的時間不用實踐來充實一下是一種浪費。本著這個原則,適當的休整後我來到xx人民廣播電臺文藝臺做了一名“冒牌實習生”。

能夠有機會接觸那些受眾人矚目的“明星節目”製作過程的幕後故事、瞭解別人不知道的祕密,心裡面不是沒有一點興奮的。挽好袖子做好被當成苦力也要大幹一場的準備時,卻發現由於能力所限和對工作的沒有深入瞭解,我被安排做的就只是對著一臺電腦幫忙打一些不重要的稿件以及應付聽眾打來的慰問電話—— 總而言之,沒有一點成就感。

說沒有不是滋味是假的,和每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樣,我對自己的實踐工作抱著飽滿的熱情和對自己尚且青澀的才華過度的自信。面對那些比自己年齡大不了多少卻身負要務的哥哥姐姐,對比自己自做的事情總覺得委屈,覺得給自己展現的舞臺太小。

終於,一月十八日那天的一場籤售會讓我以為迎來了長久期盼的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

這場籤售會的主人是文藝臺最受歡迎的節目“娛樂磁場”的主持人阿檬,籤售的書是他個人的部落格集《星光下的咖啡館》,籤售地點選在了距廣播電臺較近的新文化商場。在這之前報紙和廣播裡已經為此作過大量宣傳。作為當紅主持人第一本書的籤售會,場面必然會相當熱鬧,當然沒有人介意我這個“小力巴”去幫忙。

為了這場籤售會,前一天晚上我簡直睡不著覺,鬧鈴定在了清晨六點半,我卻在五點的時候就醒了。上午八點的時候跟隨工作人員到達新文化商場——商場一個半小時後開門,這段時間內我們要做好的工作有:架起背板和臺子,準備好桌案及簽字筆,搬運從電臺倉庫裡送過來的一千冊書,安裝好驗鈔機、話筒和錄影機等儀器,除錯播音系統(該商場內有一個文藝臺的小直播間),安排好保安疏散人群維持秩序的線路,安排媒體採訪人員的接待,打理好休息室,哦,還有預訂好中午的盒飯。

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除了抬桌子搬書收拾休息室幾乎幫不上什麼忙,佈置檯面背景和梳理線路這些事情我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可能做得比專業人員更好。

十點整,這一天的人真是特別的多,整個一樓環場一週都是人流排起的不見頭尾的長龍,作為工作人員的我和日報記者差點被擠了出去。門口售書的晨哥和門子姐更是忙了個不亦樂乎,從他們計數的售出數量我開始懷疑那二十支簽字筆夠不夠用,所謂“名人”,就是簽名簽到手軟的人。

我突然很好奇,平時都沒有覺得這個被我稱為“叔叔”的“大檸檬”有這麼大的魅力,竟有人為他排上這麼久的隊而一點不厭煩。幫舉相機到肩膀痠痛的峰哥到二樓買奶茶的時候,我還聽到兩個女生在興致勃勃地談論阿檬臉上的青春豆,不由感嘆“明星啊明星”。

有一個老太太,輪到她的時候連老伴兒都不要了,拄著柺杖就衝了過去,出來後問一邊的保安:“我老伴兒呢?”保安哭笑不得地將老人家交給了我,我帶老人去了廣播室,剛巧負責播音豆豆姐出去幫忙了。在那麼多人裡再想找某一個人絕對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我硬著頭皮開啟廣播拿起話筒。

令我安慰的是,我終於幫老人家找到了老伴兒。

閒暇的時候在休息室裡看了看阿檬的那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段落:某次節目快要結束時,他對某位從事煎餅果子生意的大娘笑問大娘的攤子在哪裡,自己要去光顧她的生意。大娘立刻急了,說:“像你這麼高貴的人怎麼能吃煎餅果子呢?”一句話讓他萬分慚愧。他在文章的最後一段說:“可愛的大娘把我想得太好了。電臺主持人是一個‘見不得人’的職業,吸引人的就是那一層神祕的面紗。如果大娘來參加電臺的明星見面會,她也許會驚訝地發現,我就是每天總用缺角人民幣換取蔥花最多的那套煎餅果子的人。”

我忽然笑了,想起他中午在休息室裡和我們一起啃盒飯裡的雞骨頭的樣子。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從小就生活在那些受人矚目的“明星”堆裡,習慣了被同學羨慕所接觸的人物階層,竟沒有注意過這樣一個真正值得注意的問題。

其實主持人和演員與工人農民一樣,只是一種職業,只不過這種職業使他們的名字曝光率高了一些——而這也僅只意味他們被更多的人知道、被更多的人矚目、被更多的人喜歡或審視,並不能意味著身份就會因此而高貴。能使人高貴的是一顆以勤勤懇懇、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態度懷抱熱情努力工作的心。

阿檬之所以被歡迎,靠的不是用磁性的嗓音譁眾取寵,而是他九年來耐心傾聽聽眾煩惱、認真解答聽眾疑惑、給聽眾帶去快樂,不斷磨礪自己的誠意和兢兢業業工作的責任感。不僅是他,那些我身邊被我稱之為叔叔伯伯阿姨的演員們也都一樣,不是因為他們是演員而被人仰慕,而是因為他們在處於演員這個職業時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辛苦努力的汗水,所以他們受到眾人的尊重。沒有人會只是因為這個人是“名人”就盲目崇拜他,也沒有人會為自己不認同的人熱情歡呼鼓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真的不是一句虛言,過去的十幾年裡我看了很多這樣的故事,這一天我把它的意味真正的領悟。誠意的汗水和努力是人們真正受到尊重的原因。

回想起到電臺第二天的時候接到的一個電話。一位曲藝聽眾打電話到後臺辦公室裡問“大金臺”(一個不錯的曲藝茶館,當時廣播裡在為之作宣傳)的位置,按照電臺的慣例,這樣的電話是不予理會的,但新手上路的我還不習慣回絕一位曲藝迷的熱情。由於我也不知道位置,於是請那位聽眾留下電話稍等一會兒,我查詢後再回復他。也許是知道電臺這種地方的“高空寒流”,沒有想到我真的會把電話打回去,他接電話時的聲音是充滿感激和興奮的。當時只是禮貌的說了“不客氣”,而坐在籤售會休息室裡時才真正體會到了這份遲來的欣慰。打字和接電話這些工作雖然輕微,但我以誠心待之,就會發現它的價值。我想,如果當時我回絕了那個電話,那麼我將錯過我第一份真誠工作得來的回報——在接到感謝的時候真的是很開心的。

思緒到此,可以不必再為職務輕微而感到委屈。舞臺再小是展示自己的空間,才能青澀可以不斷的磨礪,以撐起更大的舞臺。而不論提供給你的舞臺是什麼樣子,不論能力尚且怎樣青澀而需要鍛鍊,只要盡己所能做好了所處職位的工作,只要付出真誠和努力的負擔起責任,只要對得起眾人的期待不留下遺憾,總會收穫自己應得的回報並贏得他人的尊重

【第6篇】電臺社會實踐報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據學校安排,我在xx人民廣播電臺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被分到新聞廣播採訪部。在實習期間,或親身體驗、或靜觀其變,在一些細微之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啟發,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很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直接接觸媒體行業並參與第一線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書,期間經歷、學習的事情都使我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實習的心得報告。

我的指導老師是xx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採訪部的趙老師,主要跑口為黨校、農業、消防、人大和部隊等。由於選擇在廣播電臺實習,不同於平面紙質媒體,所以前期主要學習了錄音筆的使用、音訊檔案的編輯和電話採訪的錄音等相關技術,並初步瞭解了電臺新聞的播放流程。

作為一名實習生,去現場、參與新聞採訪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在實習第二天,我就正式開始跟隨老師跑新聞。實習期間,由於老師跑口的緣故,大多參與的都是一些會議新聞的採訪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卻是瞭解採訪流程和學習會議新聞寫作的重要機會。此外,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幾次活動的採訪,學習了現場活動的新聞寫作方法。不僅如此,能夠獨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軍區等單位也成為我非常難得的經歷。由於大一暑假曾經在xx《xx都市報》實習,兩次不同媒體的鍛鍊使得本次實習有較大收穫。

首先就是對不同級媒體新聞寫作的體會。大一時在市級都市報的實習,老師非常注重新聞報道可讀性要求,要儘量還原現場,用細節增加生動性。而這次在省廣播電臺的實習,老師專門提醒我注意語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識。比如一次我獨自參加省人大的主任會議,回來在寫稿時,老師叮囑我要注意領導的出場順序,並交我寫一些此類會議新聞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語等內容。

其次是學習到廣播新聞與平面新聞寫作的差異。因為廣播新聞藉助人們的聽覺傳播,所以在寫作時語句不可過長,儘量使用短句;不可過多使用數,否則反而不易讓聽眾捕捉資訊;儘量使用口語化、簡潔易懂的詞語,避免生僻詞的使用。此外,為突出廣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響原聲的使用,尤其是對於現場活動的報道。比如我在實習第二天採訪的《軍事科技知識展覽舉辦》,那是一項為豐富國小生假期生活舉辦的活動,現場有不少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採訪時,老師就告訴我要注意對小朋友的採訪,並錄下現場活動的背景音樂。通過後期製作,讓這篇普通的活動報道從口播新聞變為音響報道,大大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可聽性。

再次是學會了音訊檔案的剪輯技術。因為廣播新聞最後的新聞成品是以聲音的形式讓廣大受眾接收到的,所以音訊檔案的剪輯就成為廣播新聞的基本編輯手段。由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內容,老師簡單地指導一番後,確實花了我不少功夫練習那個專業軟體的使用。老師為了讓我深刻體會到廣電媒體對於技術引數的嚴格要求,還專門多次讓我到錄音棚去學習、比較不同格式下音訊檔案的效果差異。當我聽到錄音棚的老師對於拿來製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後的單位時,才深刻體會到廣電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是多麼苛刻。

最後就是獨立採訪和採寫深度報道的經歷。大一時雖然也已經有機會體驗獨立採訪,但回到報社後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塊”訊息,只是一種初級採寫的鍛鍊。而這次在省電臺的實習,採訪部正好在做一組關於初高中亂收費的深度報道。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獨立採訪了當地一所名校亂收費的情況。採訪前,老師教我如何在閒話家常中滲透敏感問題的提出,既減少採訪物件的警惕性、又增強了所需資訊的真實性。採訪結束後,加上老師給我的其他學校的採訪資料,就開始準備亂收費問題的一組深度報道。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有點迷失在大堆資訊之中,老師就告訴我要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整理,使得雜亂的採訪資料可以共同形成幾個主題,分析幾個主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後列出採訪提綱。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又搜了一些網上有關教育亂收費問題的範文,用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寫完了這

組報道的初稿。雖然寫作的過程很辛苦,但能從採訪到寫稿完整地瞭解深度報道的採寫過程,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暑期實習非常短暫,但留給我的確是彌足珍貴的經驗。新聞學科不同於其他專業,具有非常強烈的實踐特徵,這是我在學校課堂上無法培養和鍛鍊的技能。而實習期間,我不僅得以把平日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實踐運用,而且還了解到新聞產品的生產流程,感受到非常鮮活的新聞工作第一線的感覺,並加深了對於新聞價值、新聞時效性、真實性等新聞理論知識的認識。不僅於此,暑期實習帶給我最強烈的震撼還是心理角色的轉變——從學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能力。當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時,已經沒有機會讓我任性、偷懶,面對指導老師和主編的時候,我必須要拿出稿件說話,否則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轉變的確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這同樣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課,我必須快快適應。通過這次短暫的假期實踐經歷,為我大三下學期正式實習儲備了經驗,也為我今後進一步在新聞學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礎。

電臺社會實踐報告(2)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據學校安排,我在xx人民廣播電臺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被分到新聞廣播採訪部。在實習期間,或親身體驗、或靜觀其變,在一些細微之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啟發,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很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直接接觸媒體行業並參與第一線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書,期間經歷、學習的事情都使我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實習的心得報告。

我的指導老師是xx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採訪部的趙老師,主要跑口為黨校、農業、消防、人大和部隊等。由於選擇在廣播電臺實習,不同於平面紙質媒體,所以前期主要學習了錄音筆的使用、音訊檔案的編輯和電話採訪的錄音等相關技術,並初步瞭解了電臺新聞的播放流程。

作為一名實習生,去現場、參與新聞採訪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在實習第二天,我就正式開始跟隨老師跑新聞。實習期間,由於老師跑口的緣故,大多參與的都是一些會議新聞的採訪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卻是瞭解採訪流程和學習會議新聞寫作的重要機會。此外,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幾次活動的採訪,學習了現場活動的新聞寫作方法。不僅如此,能夠獨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軍區等單位也成為我非常難得的經歷。由於大一暑假曾經在xx《xx都市報》實習,兩次不同媒體的鍛鍊使得本次實習有較大收穫。

首先就是對不同級媒體新聞寫作的體會。大一時在市級都市報的實習,老師非常注重新聞報道可讀性要求,要儘量還原現場,用細節增加生動性。而這次在省廣播電臺的實習,老師專門提醒我注意語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識。比如一次我獨自參加省人大的主任會議,回來在寫稿時,老師叮囑我要注意領導的出場順序,並交我寫一些此類會議新聞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語等內容。

其次是學習到廣播新聞與平面新聞寫作的差異。因為廣播新聞藉助人們的聽覺傳播,所以在寫作時語句不可過長,儘量使用短句;不可過多使用數,否則反而不易讓聽眾捕捉資訊;儘量使用口語化、簡潔易懂的詞語,避免生僻詞的使用。此外,為突出廣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響原聲的使用,尤其是對於現場活動的報道。比如我在實習第二天採訪的《軍事科技知識展覽舉辦》,那是一項為豐富國小生假期生活舉辦的活動,現場有不少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採訪時,老師就告訴我要注意對小朋友的採訪,並錄下現場活動的背景音樂。通過後期製作,讓這篇普通的活動報道從口播新聞變為音響報道,大大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可聽性。

再次是學會了音訊檔案的剪輯技術。因為廣播新聞最後的新聞成品是以聲音的形式讓廣大受眾接收到的,所以音訊檔案的剪輯就成為廣播新聞的基本編輯手段。由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內容,老師簡單地指導一番後,確實花了我不少功夫練習那個專業軟體的使用。老師為了讓我深刻體會到廣電媒體對於技術引數的嚴格要求,還專門多次讓我到錄音棚去學習、比較不同格式下音訊檔案的效果差異。當我聽到錄音棚的老師對於拿來製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後的單位時,才深刻體會到廣電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是多麼苛刻。

最後就是獨立採訪和採寫深度報道的經歷。大一時雖然也已經有機會體驗獨立採訪,但回到報社後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塊”訊息,只是一種初級採寫的鍛鍊。而這次在省電臺的實習,採訪部正好在做一組關於初高中亂收費的深度報道。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獨立採訪了當地一所名校亂收費的情況。採訪前,老師教我如何在閒話家常中滲透敏感問題的提出,既減少採訪物件的警惕性、又增強了所需資訊的真實性。採訪結束後,加上老師給我的其他學校的採訪資料,就開始準備亂收費問題的一組深度報道。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有點迷失在大堆資訊之中,老師就告訴我要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整理,使得雜亂的採訪資料可以共同形成幾個主題,分析幾個主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後列出採訪提綱。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又搜了一些網上有關教育亂收費問題的範文,用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寫完了這組報道的初稿。雖然寫作的過程很辛苦,但能從採訪到寫稿完整地瞭解深度報道的採寫過程,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暑期實習非常短暫,但留給我的確是彌足珍貴的經驗。新聞學科不同於其他專業,具有非常強烈的實踐特徵,這是我在學校課堂上無法培養和鍛鍊的技能。而實習期間,我不僅得以把平日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實踐運用,而且還了解到新聞產品的生產流程,感受到非常鮮活的新聞工作第一線的感覺,並加深了對於新聞價值、新聞時效性、真實性等新聞理論知識的認識。不僅於此,暑期實習帶給我最強烈的震撼還是心理角色的轉變——從學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能力。當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時,已經沒有機會讓我任性、偷懶,面對指導老師和主編的時候,我必須要拿出稿件說話,否則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轉變的確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這同樣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課,我必須快快適應。通過這次短暫的假期實踐經歷,為我大三下學期正式實習儲備了經驗,也為我今後進一步在新聞學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礎。

電臺社會實踐報告(3)

今年寒假我選擇在xx人民廣播電視臺交通頻率實習,雖然實習前後只有短短的半個月的時間,但這次經歷讓我深深領悟到,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新聞工作者必須至於實踐,力求全面發展。

實習的日子裡,我每天受電臺工作環境的濡染,體驗到學校所體會不到的充實與緊張,見識了這裡的每一位記者、編輯和導播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他們善於傾聽,密切關注聽眾朋友們的冷暖痛癢,不跟炒作粗俗不雅的新聞,他們的職業精神令我感動。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的節日,恰逢這個喜慶的日子,我來到電臺,以一名記者的身份深入基層,瞭解節前節後的相關動態,做春節的相關報道。通過這些天的學習,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也讓我真正的瞭解到媒體人的責任。

春運篇:“團圓年”其實不易

我春節前後,前往火車站實地採訪兩次,兩次的人由少到多,人流量越來越大,站前的廣場的人流仍舊是穩定有序。農民工、學生群體、新上海人們組成了春運大軍,或許我們對於春運的印象只限於電視媒體裡的報道,去火車站也只是到旅遊的時候便去。人們都說,全世界最大的人口遷徙是中國的春運,要真正感受這句話直到成為一名直面者才瞭解,而我很榮幸的成為春運的一名見證者。

讓記者印象頗深的是四位農民工模樣在等車的空隙裡,將行李作凳子和桌子玩紙牌,也許是等車的時間太無聊了,但他們臉上難掩一年到頭終能回家興奮的表情,他們一邊打牌一邊還咯咯咯地笑。回家對於忙碌一年的農民工而言意味著什麼,妻子、父母、孩子在老家等著一個男人的歸來。辛勤了一年,收穫而歸,回家意味著安心與家人團聚、撫平身上的傷痛。正當我走過他們的時候,另一個男人的步伐震撼了我,可能是腰上有傷,走路的時候總是一瘸一拐,作為路人的我有些看不下去,想去扶他只是最後還是默默地看著他堅強地走了下去,走向驗票口。可能家對於他而言有更深的意義,家是溫暖,家是港灣。當我回想起四年前的零八年的雪災發生的時候,鐵路、公路和航路都被封,他們一個個在風雪中的場景,每個人都可以想象——孤單地等待著好訊息的來臨,那頭的家人也焦急地等待著,或許已經準備好年貨和鋪好的床,家裡剛燒好的菜也快亮了。然而我相信不論回家的旅程有多麼漫長,都不能阻擋他們回家的心。

廣場另一角,鮮亮的橙色背心吸引到了我的目光,便是大學生志願者們。在我們採訪火車站志願者時候,他說他要在這個崗位堅守到小年夜,直到那天最後一位乘客坐上火車。他的志願者之夢源於他的一位熱衷於志願服務的學長的激勵。就他個人而言,這份經歷是一段磨練,也是人生閱歷的增加。他會用微笑對待每一位乘客,幫助他們能夠儘快上車,減少他們的負擔。90後的他,在二十歲的時候便能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投入社會公益。我想,中國需要這樣的青年,不只是能在考場上得分,更是在這人生的試驗場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記者,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去觀察一年一度的春運。在中國這輛經濟騰飛、快速執行的高鐵上,究竟有哪些不為人所知的小人物與小故事在我們的身邊發生,我們的責任只是去記錄列車上一個小視窗的一角。

民工篇:“小角色”也要獲得尊重

在大多數人心中,農民工就是擁有農村戶口進城務工的人員。在某些人心中農民工是個貶義詞,但事實是,他們生活工作在城市,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在實習中也接觸到了這樣一群樸實的農民工,他們因為沒拿到工資,沒法回家過年,找到了我們記者幫忙,而我也真實的感受到了他們的無助。

這是一群建築工地的農民工,他們用自己廉價的勞動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掙著微薄的工資,到年底,原本想拿著這些工資回家過年,誰料到,卻沒人給他們工資,他們找到該建築公司,該公司負責人相互推脫責任,到底誰該給農民工們錢?看到他們在那些所謂文化人面前的膽怯,他們想極力說明,卻有心無力。

帶我採訪的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及時給農民工們出主意,用記者的敏銳的判斷力,為農民工們解決困難,討回那對於他們來說一筆巨大的錢!

農民工,這個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名,一次又一次的在電視上頻頻出現。是他們,讓我們懂得了珍惜,是他們,讓我們學會了同情。作為媒體人,我們要做的是成為弱勢群體的支柱,說出他們心底的聲音,引起社會的正面關注,讓中國人的“團圓年”真正團團圓圓。

實習的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觸新鮮的事物,遇到社會上的無奈與關懷,讓我更加了解這個真實的社會,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新聞事業的決心,成為一名出色的新聞工作則,在未來的三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我一定積極參加由管的時間,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為自己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社會實踐只是一種磨練的過程,對於結果,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胸襟:不以成敗論英雄。人生需要設計,但是這種設計不是憑空出來的,小草用綠色證明自己,鳥兒用歌聲證明自己,我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社會實踐是個平臺,是我們證明學習的平臺。

我也從工作中學習到了人際交往和待人處事的技巧。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價值。人往往是很執著的。可是如果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那麼你一定會交得到很多朋友。對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計較,不可強求對方付出與你對等的真情,要知道給予比獲得更令人開心。不論做是事情,都必須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功要有信心,要學會和周圍的人溝通思想、關心別人、支援別人。我也從工作中學習到了人際交往和待人處事的技巧。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價值。人往往是很執著的。可是如果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那麼你一定會交得到很多朋友。對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計較,不可強求對方付出與你對等的真情,要知道給予比獲得更令人開心。不論做是事情,都必須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成功要有信心,要學會和周圍的人溝通思想、關心別人、支援別人。

【第7篇】大學生廣播電臺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據學校安排,我在xx人民廣播電臺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被分到新聞廣播採訪部。在實習期間,或親身體驗、或靜觀其變,在一些細微之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啟發,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很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直接接觸媒體行業並參與第一線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書,期間經歷、學習的事情都使我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實習的心得報告。

我的指導老師是xx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採訪部的趙老師,主要跑口為黨校、農業、消防、人大和部隊等。由於選擇在廣播電臺實習,不同於平面紙質媒體,所以前期主要學習了錄音筆的使用、音訊檔案的編輯和電話採訪的錄音等相關技術,並初步瞭解了電臺新聞的播放流程。

作為一名實習生,去現場、參與新聞採訪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在實習第二天,我就正式開始跟隨老師跑新聞。實習期間,由於老師跑口的緣故,大多參與的都是一些會議新聞的採訪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卻是瞭解採訪流程和學習會議新聞寫作的重要機會。此外,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幾次活動的採訪,學習了現場活動的新聞寫作方法。不僅如此,能夠獨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軍區等單位也成為我非常難得的經歷。由於大一暑假曾經在xx《xx都市報》實習,兩次不同媒體的鍛鍊使得本次實習有較大收穫。

首先就是對不同級媒體新聞寫作的體會。大一時在市級都市報的實習,老師非常注重新聞報道可讀性要求,要儘量還原現場,用細節增加生動性。而這次在省廣播電臺的實習,老師專門提醒我注意語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識。比如一次我獨自參加省人大的主任會議,回來在寫稿時,老師叮囑我要注意領導的出場順序,並交我寫一些此類會議新聞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語等內容。

其次是學習到廣播新聞與平面新聞寫作的差異。因為廣播新聞藉助人們的聽覺傳播,所以在寫作時語句不可過長,儘量使用短句;不可過多使用數字,否則反而不易讓聽眾捕捉資訊;儘量使用口語化、簡潔易懂的詞語,避免生僻詞的使用。此外,為突出廣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響原聲的使用,尤其是對於現場活動的報道。比如我在實習第二天採訪的《軍事科技知識展覽舉辦》,那是一項為豐富國小生假期生活舉辦的活動,現場有不少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採訪時,老師就告訴我要注意對小朋友的採訪,並錄下現場活動的背景音樂。通過後期製作,讓這篇普通的活動報道從口播新聞變為音響報道,大大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可聽性。

再次是學會了音訊檔案的剪輯技術。因為廣播新聞最後的新聞成品是以聲音的形式讓廣大受眾接收到的,所以音訊檔案的剪輯就成為廣播新聞的基本編輯手段。由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內容,老師簡單地指導一番後,確實花了我不少功夫練習那個專業軟體的使用。老師為了讓我深刻體會到廣電媒體對於技術引數的嚴格要求,還專門多次讓我到錄音棚去學習、比較不同格式下音訊檔案的效果差異。當我聽到錄音棚的老師對於拿來製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後的單位時,才深刻體會到廣電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是多麼苛刻。

最後就是獨立採訪和採寫深度報道的經歷。大一時雖然也已經有機會體驗獨立採訪,但回到報社後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塊”訊息,只是一種初級採寫的鍛鍊。而這次在省電臺的實習,採訪部正好在做一組關於初高中亂收費的深度報道。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獨立採訪了當地一所名校亂收費的情況。採訪前,老師教我如何在閒話家常中滲透敏感問題的提出,既減少採訪物件的警惕性、又增強了所需資訊的真實性。採訪結束後,加上老師給我的其他學校的採訪資料,就開始準備亂收費問題的一組深度報道。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有點迷失在大堆資訊之中,老師就告訴我要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整理,使得雜亂的採訪資料可以共同形成幾個主題,分析幾個主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後列出採訪提綱。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又搜了一些網上有關教育亂收費問題的範文,用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寫完了這組報道的初稿。雖然寫作的過程很辛苦,但能從採訪到寫稿完整地瞭解深度報道的採寫過程,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暑期實習非常短暫,但留給我的確是彌足珍貴的經驗。新聞學科不同於其他專業,具有非常強烈的實踐特徵,這是我在學校課堂上無法培養和鍛鍊的技能。而實習期間,我不僅得以把平日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實踐運用,而且還了解到新聞產品的生產流程,感受到非常鮮活的新聞工作第一線的感覺,並加深了對於新聞價值、新聞時效性、真實性等新聞理論知識的認識。不僅於此,暑期實習帶給我最強烈的震撼還是心理角色的轉變——從學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能力。當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時,已經沒有機會讓我任性、偷懶,面對指導老師和主編的時候,我必須要拿出稿件說話,否則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轉變的確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這同樣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課,我必須快快適應。通過這次短暫的假期實踐經歷,為我大三下學期正式實習儲備了經驗,也為我今後進一步在新聞學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礎。

【第8篇】寒假在電臺的實踐報告

轉眼之間,寒假又到了,大三過了一半,離畢業越來越近,實習、找工作、寫論文、考研等就成為我們的計劃了。假期是大學生充實自己、增加閱歷、瞭解社會的重要階段。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大學生都有著自己精彩的假期計劃:打假期工,是一種身心的磨練,在賺取生活費用的同時,又可以親身提前感受社會的現實;有人進一步去學習,參加雅思、託福、考研等培訓班,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更完善的補充;有人則準備跋山涉水,去遊歷神州各個地方,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 而我在即將畢業之前,為以後的工作累積經驗,我選擇了去媒體實習這項活動。

大學三年,基本的理論知識都基本掌握了,現在正是投入到實踐中去。這個寒假我去了電臺實習,主要實習怎樣當記者、採訪、寫新聞,把以前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這是我大學以來第一次的媒體實習,以前的寒假都是去兼職打工的,這次實習從中我成熟了許多,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在實習過程中,不能只是在實習中觀察老師前輩們怎麼做,更多的是要親身去嘗試。

第一次踏進廣西人民廣播電臺時,我既慶幸又緊張,慶幸的是來到期待已久的電臺實習,而又緊張實習的時候會出錯、什麼都不懂。所以,第一週實習的時候,每天都呆呆地坐在辦公室看記者前輩的稿件,學習他們怎樣寫,雖然在學校時也學過廣播新聞的寫作,但這是我第一次投入到實踐中,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接下來時間久了就懂得他們的寫作手法,但只是瞭解廣播新聞的寫作,並沒有實際操作,因為我在的那個部門是新聞中心,主要是時政方面的新聞,老師們並不放心給我們實習生自己去完成,所以很多時候都要我們主動去爭取的。平時沒有采訪活動的時候在辦公室幫編輯寫寫稿籤、接接電話,有時打掃打掃辦公室,雖然都是一些簡單、閒雜的工作,但從中都會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東西。在之後的實習中,我沒有想到會學到這麼多東西。

在電臺實習,首先讓我學到的是:做什麼事都要學會主動。我們去實習沒有專門老師帶,記者有采訪任務的話,都要實習生先和記者聯絡好,到時跟出去採訪,在外面採訪的時候要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像辦公室的主任說:“主動一點好啊,我就比較喜歡主動一點兒的人。”

第二,就是要真誠地學會和人打交道。除了和其他實習生打交道,怎樣和自己的老師處理好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直接關係著我們的實習質量,說遠了,還能為你在以後的實習和找工作打好基礎。所以,在外面實習,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這不僅僅關乎我們自己,更因為我們代表著學院。 剛進電臺時,大家都是陌生的臉孔,不過你只要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對他們說聲“早”或“早上好”,下班回去時也要和他們說“我先走了,明天見。”從心底真誠的一聲問候,都能給人好的印象。

再來,這次電臺實習工作也讓我懂得了,不管自己多聰明多能幹,也要注重和別人合作。有時採訪回來的錄音材料要緊急處理,而自己又來不及,就要和別人一起合作;或者遇到一些無從下手的新聞時,就詢問記者前輩的意見,和他們一起討論溝通,而這些,都是要自己主動去做的。這樣的合作溝通之後,思路更明確下筆更容易了。

還有,對工作要有熱情、有自信。對採訪的工作始終保持高度的熱情,才有可能把新聞做好。寒假是電臺以及其他媒體的實習生非常多,與我在廣西電臺實習的學生就有很多,其中有來自其他重點高校的畢業生。他們的專業知識我深知是不能跟他們比的。但是如果你表現的過於謙虛甚至軟弱,他們,甚至臺裡的人就會認為我們學院的學生只不過是個小角色而已。所以你必須表現的更有自信。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要重視寫作能力。雖然電臺的記者並不像報社有那麼多的新聞稿件要寫,但寫作能力必須要很強、很熟練。稿件要求簡單、口語化,所以對於一個事件,怎樣抓住事件的關鍵,簡明扼要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

這次的實習是我們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除了考察我們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知識以外,還考察了我們的為人處世態度,做人原則以及處事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考察我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勤奮是首要的,通宵達旦這些都應該是常事,因為我們是實習生,是來學習的;主動的多和與老師前輩交流,不要窩在辦公室裡異想天開,要及時和記者溝通,善於和記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盡全力去爭取,即使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但起碼自己努力過,最重要的是過程。

【第9篇】2022年9月大學生電臺社會實踐報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據學校安排,我在xx人民廣播電臺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被分到新聞廣播採訪部。在實習期間,或親身體驗、或靜觀其變,在一些細微之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啟發,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很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直接接觸媒體行業並參與第一線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書,期間經歷、學習的事情都使我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實習的心得報告。

我的指導老師是xx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採訪部的趙老師,主要跑口為黨校、農業、消防、人大和部隊等。由於選擇在廣播電臺實習,不同於平面紙質媒體,所以前期主要學習了錄音筆的使用、音訊檔案的編輯和電話採訪的錄音等相關技術,並初步瞭解了電臺新聞的播放流程。

作為一名實習生,去現場、參與新聞採訪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在實習第二天,我就正式開始跟隨老師跑新聞。實習期間,由於老師跑口的緣故,大多參與的都是一些會議新聞的採訪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卻是瞭解採訪流程和學習會議新聞寫作的重要機會。此外,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幾次活動的採訪,學習了現場活動的新聞寫作方法。不僅如此,能夠獨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軍區等單位也成為我非常難得的經歷。由於大一暑假曾經在xx《xx都市報》實習,兩次不同媒體的鍛鍊使得本次實習有較大收穫。

首先就是對不同級媒體新聞寫作的體會。大一時在市級都市報的實習,老師非常注重新聞報道可讀性要求,要儘量還原現場,用細節增加生動性。而這次在省廣播電臺的實習,老師專門提醒我注意語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識。比如一次我獨自參加省人大的主任會議,回來在寫稿時,老師叮囑我要注意領導的出場順序,並交我寫一些此類會議新聞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語等內容。

其次是學習到廣播新聞與平面新聞寫作的差異。因為廣播新聞藉助人們的聽覺傳播,所以在寫作時語句不可過長,儘量使用短句;不可過多使用數字,否則反而不易讓聽眾捕捉資訊;儘量使用口語化、簡潔易懂的詞語,避免生僻詞的使用。此外,為突出廣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響原聲的使用,尤其是對於現場活動的報道。比如我在實習第二天採訪的《軍事科技知識展覽舉辦》,那是一項為豐富國小生假期生活舉辦的活動,現場有不少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採訪時,老師就告訴我要注意對小朋友的採訪,並錄下現場活動的背景音樂。通過後期製作,讓這篇普通的活動報道從口播新聞變為音響報道,大大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可聽性。

再次是學會了音訊檔案的剪輯技術。因為廣播新聞最後的新聞成品是以聲音的形式讓廣大受眾接收到的,所以音訊檔案的剪輯就成為廣播新聞的基本編輯手段。由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內容,老師簡單地指導一番後,確實花了我不少功夫練習那個專業軟體的使用。老師為了讓我深刻體會到廣電媒體對於技術引數的嚴格要求,還專門多次讓我到錄音棚去學習、比較不同格式下音訊檔案的效果差異。當我聽到錄音棚的老師對於拿來製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後的單位時,才深刻體會到廣電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是多麼苛刻。

最後就是獨立採訪和採寫深度報道的經歷。大一時雖然也已經有機會體驗獨立採訪,但回到報社後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塊”訊息,只是一種初級採寫的鍛鍊。而這次在省電臺的實習,採訪部正好在做一組關於初高中亂收費的深度報道。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獨立採訪了當地一所名校亂收費的情況。採訪前,老師教我如何在閒話家常中滲透敏感問題的提出,既減少採訪物件的警惕性、又增強了所需資訊的真實性。採訪結束後,加上老師給我的其他學校的採訪資料,就開始準備亂收費問題的一組深度報道。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有點迷失在大堆資訊之中,老師就告訴我要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整理,使得雜亂的採訪資料可以共同形成幾個主題,分析幾個主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後列出採訪提綱。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又搜了一些網上有關教育亂收費問題的範文,用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寫完了這

組報道的初稿。雖然寫作的過程很辛苦,但能從採訪到寫稿完整地瞭解深度報道的採寫過程,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暑期實習非常短暫,但留給我的確是彌足珍貴的經驗。新聞學科不同於其他專業,具有非常強烈的實踐特徵,這是我在學校課堂上無法培養和鍛鍊的技能。而實習期間,我不僅得以把平日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實踐運用,而且還了解到新聞產品的生產流程,感受到非常鮮活的新聞工作第一線的感覺,並加深了對於新聞價值、新聞時效性、真實性等新聞理論知識的認識。不僅於此,暑期實習帶給我最強烈的震撼還是心理角色的轉變——從學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能力。當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時,已經沒有機會讓我任性、偷懶,面對指導老師和主編的時候,我必須要拿出稿件說話,否則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轉變的確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這同樣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課,我必須快快適應。通過這次短暫的假期實踐經歷,為我大三下學期正式實習儲備了經驗,也為我今後進一步在新聞學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礎。

【第10篇】2022年4月大學生電臺社會實踐報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據學校安排,我在xx人民廣播電臺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被分到新聞廣播採訪部。在實習期間,或親身體驗、或靜觀其變,在一些細微之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啟發,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很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直接接觸媒體行業並參與第一線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書,期間經歷、學習的事情都使我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實習的心得報告。

我的指導老師是xx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採訪部的趙老師,主要跑口為黨校、農業、消防、人大和部隊等。由於選擇在廣播電臺實習,不同於平面紙質媒體,所以前期主要學習了錄音筆的使用、音訊檔案的編輯和電話採訪的錄音等相關技術,並初步瞭解了電臺新聞的播放流程。

作為一名實習生,去現場、參與新聞採訪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在實習第二天,我就正式開始跟隨老師跑新聞。實習期間,由於老師跑口的緣故,大多參與的都是一些會議新聞的採訪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卻是瞭解採訪流程和學習會議新聞寫作的重要機會。此外,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幾次活動的採訪,學習了現場活動的新聞寫作方法。不僅如此,能夠獨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軍區等單位也成為我非常難得的經歷。由於大一暑假曾經在xx《xx都市報》實習,兩次不同媒體的鍛鍊使得本次實習有較大收穫。

首先就是對不同級媒體新聞寫作的體會。大一時在市級都市報的實習,老師非常注重新聞報道可讀性要求,要儘量還原現場,用細節增加生動性。而這次在省廣播電臺的實習,老師專門提醒我注意語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識。比如一次我獨自參加省人大的主任會議,回來在寫稿時,老師叮囑我要注意領導的出場順序,並交我寫一些此類會議新聞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語等內容。

其次是學習到廣播新聞與平面新聞寫作的差異。因為廣播新聞藉助人們的聽覺傳播,所以在寫作時語句不可過長,儘量使用短句;不可過多使用數字,否則反而不易讓聽眾捕捉資訊;儘量使用口語化、簡潔易懂的詞語,避免生僻詞的使用。此外,為突出廣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響原聲的使用,尤其是對於現場活動的報道。比如我在實習第二天採訪的《軍事科技知識展覽舉辦》,那是一項為豐富國小生假期生活舉辦的活動,現場有不少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採訪時,老師就告訴我要注意對小朋友的採訪,並錄下現場活動的背景音樂。通過後期製作,讓這篇普通的活動報道從口播新聞變為音響報道,大大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可聽性。

再次是學會了音訊檔案的剪輯技術。因為廣播新聞最後的新聞成品是以聲音的形式讓廣大受眾接收到的,所以音訊檔案的剪輯就成為廣播新聞的基本編輯手段。由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內容,老師簡單地指導一番後,確實花了我不少功夫練習那個專業軟體的使用。老師為了讓我深刻體會到廣電媒體對於技術引數的嚴格要求,還專門多次讓我到錄音棚去學習、比較不同格式下音訊檔案的效果差異。當我聽到錄音棚的老師對於拿來製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後的單位時,才深刻體會到廣電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是多麼苛刻。

最後就是獨立採訪和採寫深度報道的經歷。大一時雖然也已經有機會體驗獨立採訪,但回到報社後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塊”訊息,只是一種初級採寫的鍛鍊。而這次在省電臺的實習,採訪部正好在做一組關於初高中亂收費的深度報道。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獨立採訪了當地一所名校亂收費的情況。採訪前,老師教我如何在閒話家常中滲透敏感問題的提出,既減少採訪物件的警惕性、又增強了所需資訊的真實性。採訪結束後,加上老師給我的其他學校的採訪資料,就開始準備亂收費問題的一組深度報道。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有點迷失在大堆資訊之中,老師就告訴我要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整理,使得雜亂的採訪資料可以共同形成幾個主題,分析幾個主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後列出採訪提綱。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又搜了一些網上有關教育亂收費問題的範文,用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寫完了這

【第11篇】寒假電臺實習的社會實踐報告

轉眼之間,寒假又到了,大三過了一半,離畢業越來越近,實習、找工作、寫論文、考研等就成為我們的計劃了。假期是大學生充實自己、增加閱歷、瞭解社會的重要階段。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大學生都有著自己精彩的假期計劃:打假期工,是一種身心的磨練,在賺取生活費用的同時,又可以親身提前感受社會的現實;有人進一步去學習,參加雅思、託福、考研等培訓班,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更完善的補充;有人則準備跋山涉水,去遊歷神州各個地方,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 而我在即將畢業之前,為以後的工作累積經驗,我選擇了去媒體實習這項活動。

大學三年,基本的理論知識都基本掌握了,現在正是投入到實踐中去。這個寒假我去了電臺實習,主要實習怎樣當記者、採訪、寫新聞,把以前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這是我大學以來第一次的媒體實習,以前的寒假都是去兼職打工的,這次實習從中我成熟了許多,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在實習過程中,不能只是在實習中觀察老師前輩們怎麼做,更多的是要親身去嘗試。

第一次踏進廣西人民廣播電臺時,我既慶幸又緊張,慶幸的是來到期待已久的電臺實習,而又緊張實習的時候會出錯、什麼都不懂。所以,第一週實習的時候,每天都呆呆地坐在辦公室看記者前輩的稿件,學習他們怎樣寫,雖然在學校時也學過廣播新聞的寫作,但這是我第一次投入到實踐中,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接下來時間久了就懂得他們的寫作手法,但只是瞭解廣播新聞的寫作,並沒有實際操作,因為我在的那個部門是新聞中心,主要是時政方面的新聞,老師們並不放心給我們實習生自己去完成,所以很多時候都要我們主動去爭取的。平時沒有采訪活動的時候在辦公室幫編輯寫寫稿籤、接接電話,有時打掃打掃辦公室,雖然都是一些簡單、閒雜的工作,但從中都會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東西。在之後的實習中,我沒有想到會學到這麼多東西。

在電臺實習,首先讓我學到的是:做什麼事都要學會主動。我們去實習沒有專門老師帶,記者有采訪任務的話,都要實習生先和記者聯絡好,到時跟出去採訪,在外面採訪的時候要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像辦公室的主任說:“主動一點好啊,我就比較喜歡主動一點兒的人。”

第二,就是要真誠地學會和人打交道。除了和其他實習生打交道,怎樣和自己的老師處理好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直接關係著我們的實習質量,說遠了,還能為你在以後的實習和找工作打好基礎。所以,在外面實習,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這不僅僅關乎我們自己,更因為我們代表著學院。 剛進電臺時,大家都是陌生的臉孔,不過你只要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對他們說聲“早”或“早上好”,下班回去時也要和他們說“我先走了,明天見。”從心底真誠的一聲問候,都能給人好的印象。

再來,這次電臺實習工作也讓我懂得了,不管自己多聰明多能幹,也要注重和別人合作。有時採訪回來的錄音材料要緊急處理,而自己又來不及,就要和別人一起合作;或者遇到一些無從下手的新聞時,就詢問記者前輩的意見,和他們一起討論溝通,而這些,都是要自己主動去做的。這樣的合作溝通之後,思路更明確下筆更容易了。

還有,對工作要有熱情、有自信。對採訪的工作始終保持高度的熱情,才有可能把新聞做好。寒假是電臺以及其他媒體的實習生非常多,與我在廣西電臺實習的學生就有很多,其中有來自其他重點高校的畢業生。他們的專業知識我深知是不能跟他們比的。但是如果你表現的過於謙虛甚至軟弱,他們,甚至臺裡的人就會認為我們學院的學生只不過是個小角色而已。所以你必須表現的更有自信。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要重視寫作能力。雖然電臺的記者並不像報社有那麼多的新聞稿件要寫,但寫作能力必須要很強、很熟練。稿件要求簡單、口語化,所以對於一個事件,怎樣抓住事件的關鍵,簡明扼要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

這次的實習是我們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除了考察我們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知識以外,還考察了我們的為人處世態度,做人原則以及處事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考察我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勤奮是首要的,通宵達旦這些都應該是常事,因為我們是實習生,是來學習的;主動的多和與老師前輩交流,不要窩在辦公室裡異想天開,要及時和記者溝通,善於和記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盡全力去爭取,即使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但起碼自己努力過,最重要的是過程。

【第12篇】寒假電臺社會實踐報告

寒假電臺社會實踐報告

寒假電臺社會實踐報告

今年寒假,我在xx人民廣播電視臺交通頻率實習,雖然實習前後只有短短的半個月的時間。但這次經歷讓我深深領悟到,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新聞工作者必須至於實踐,力求全面發展。

實習的日子裡,我每天受電臺工作環境的濡染,體驗到學校所體會不到的充實與緊張,見識了這裡的每一位記者、編輯和導播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他們善於傾聽,密切關注聽眾朋友們的冷暖痛癢,不跟炒作粗俗不雅的新聞,他們的職業精神令我感動。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的節日,恰逢這個喜慶的日子,我來到電臺,以一名記者的身份深入基層,瞭解節前節後的相關動態,做春節的.相關報道。通過這些天的學習,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也讓我真正的瞭解到媒體人的責任。

在春節前後,我前往火車站實地採訪兩次,兩次的人由少到多,人流量越來越大,站前的廣場的人流仍舊是穩定有序。農民工、學生群體、新上海人們組成了春運大軍,或許我們對於春運的印象只限於電視媒體裡的報道,去火車站也只是到旅遊的時候便去。人們都說,全世界最大的人口遷徙是中國的春運,要真正感受這句話直到成為一名直面者才瞭解,而我很榮幸的成為春運的一名見證者。

讓記者印象頗深的是四位農民工模樣在等車的空隙裡,將行李作凳子和桌子玩紙牌,也許是等車的時間太無聊了,但他們臉上難掩一年到頭終能回家興奮的表情,他們一邊打牌一邊還咯咯咯地笑。回家對於忙碌一年的農民工而言意味著什麼,妻子、父母、孩子在老家等著一個男人的歸來。辛勤了一年,收穫而歸,回家意味著安心與家人團聚、撫平身上的傷痛。

正當我走過他們的時候,另一個男人的步伐震撼了我,可能是腰上有傷,走路的時候總是一瘸一拐,作為路人的我有些看不下去,想去扶他只是最後還是默默地看著他堅強地走了下去,走向驗票口。可能家對於他而言有更深的意義,家是溫暖,家是港灣。當我回想起四年前的零八年的雪災發生的時候,鐵路、公路和航路都被封,他們一個個在風雪中的場景,每個人都可以想象——孤單地等待著好訊息的來臨,那頭的家人也焦急地等待著,或許已經準備好年貨和鋪好的床,家裡剛燒好的菜也快亮了。然而我相信不論回家的旅程有多麼漫長,都不能阻擋他們回家的心。

廣場另一角,鮮亮的橙色背心吸引到了我的目光,便是大學生志願者們。在我們採訪火車站志願者時候,他說他要在這個崗位堅守到小年夜,直到那天最後一位乘客坐上火車。他的志願者之夢源於他的一位熱衷於志願服務的學長的激勵。就他個人而言,這份經歷是一段磨練,也是人生閱歷的增加。他會用微笑對待每一位乘客,幫助他們能夠儘快上車,減少他們的負擔。90後的他,在二十歲的時候便能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投入社會公益。我想,中國需要這樣的青年,不只是能在考場上得分,更是在這人生的試驗場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記者,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去觀察一年一度的春運。在中國這輛經濟騰飛、快速執行的高鐵上,究竟有哪些不為人所知的小人物與小故事在我們的身邊發生,我們的責任只是去記錄列車上每一個視窗的一角。

【第13篇】新聞系學生電臺社會實踐報告

新聞系學生電臺社會實踐報告一

新聞學是一門手動和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經過大學三年多的專業理論學習,在大學的第四年,當其他本科專業的學生都還坐在教室裡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我們已經懷揣夢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實習崗位了.

年11月,我走進了電視臺的《百姓看法》欄目,開始了自己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走進貴州電視臺的那一刻,感到的是莊嚴和神聖,是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到自己手中的筆,可以代表正義,減少弱勢群體的無奈和悲傷,而不再僅僅只是發洩自己所謂的快樂喜悅或者惆悵憂傷.

《百姓看法》欄目分為新聞部和專題部兩個部分。其中新聞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類新聞,比如消費者權益之類,要求的字數在500字以內,要求以最簡短的語言把事情描述清楚,無須懸念。而專題部做的專題通常則是全省各地已經破獲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數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況而定,不僅要求記者趕赴現場瞭解案件的來龍去脈,公安機關審查案件的全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到怎麼樣排除困難最終將罪犯捉拿歸案,還要求記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這就對記者的視覺感官和畫面組合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經過兩天的觀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愛好以及特長,考慮再三,我最終決定跟著專題組的老師跑專題。我想,這樣不僅更能夠挑戰自己,而且更能夠發揮和挖掘自己的寫作特長,學到更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於是來到電視臺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欄目製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欄目製片把我分給了專題部的一個記者,我叫他吳老師。

因為上一期的專題節目剛做好交上去,當天暫時是沒有采訪也沒有新聞製作等事情可做的,帶我的記者吳老師和我聊了一會兒,他問為什麼選擇做專題。我說我喜歡寫,特別是這樣的長篇報道,更是個練筆的好機會。他笑說做專題是得經常下鄉的而且常常一下鄉就是好幾天。我說沒關係,我有這個心理準備的。接著他問能坐車嗎,會不會暈車,因為如果下鄉的話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車在路途上顛簸。我笑,說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暈過車呢,就喜歡坐車了。最後吳老師終於笑了,像鬆了一口氣。我想,也許在最初的開始,他是很擔心我是一個在家嬌生慣養吃不了苦的丫頭吧,擔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給他找麻煩的。在這之前就曾聽過男生個女生,電視臺的老師更願意帶男生,因為男生能扛攝象機三腳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說有性別歧視之說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攝象機三腳架的女生。

當天下班之前吳老師找了一些他以前做過的專題給我看,讓我注意觀察畫面的顏色變化和遠景中景近景的變化,以及每個畫面的時間長度。他說遠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樣會出現跳楨,還有一個畫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後又列印了一些專題文章讓我回學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欄目專題的寫作格式和風格,為第二天的下鄉做一個準備。我清楚要寫這樣專題稿子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當時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實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個讓自己寫這樣專題稿子的機會。而這個即將到來的機會讓我激動不已。

因為欄目裡的實習生較多,而班上的另一個女同學z也比較想做專題,於是欄目製片把我們兩個人一起分給了吳老師。第二天早上8點我和z就趕到了電視臺,和匆匆趕來的吳老師從臺裡借出攝象機三腳架話筒和錄象帶之類的大包裝置上車直奔目的地——黔東南州施秉縣。車上,吳老師只是給我們大概說了一下我們要採訪的是一個雙屍案。

當天下午到達施秉縣公安局,當下公安局的局長就此事給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和另一個實習生z對此案有了一個大體而粗略的瞭解。晚飯後回到住處,吳老師就第二天的採訪和我們做了一個討論。首先他用簡單的語言從新將整個事件拉了一條線索,然後讓我們考慮幾分鐘,再把自己將如何策劃這個專題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們將採訪些什麼人,什麼人採訪什麼內容,稿子將怎麼下筆,需要些什麼鏡頭等說給他聽聽。幾分鐘之後,我和z分別將各自的想法說了一遍,吳老師對我們說到的一些可取的想法讚賞了一番後,讓我們先回去好好休息,天亮好好工作。

之前一直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能做的我們,這個時候才清楚,原來之前我們的想法都太過幼稚而顯得可笑。一個專題哪怕一個小小的新聞事件的記錄,文字的記錄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載體,和畫面一起述說著整個新聞事件的全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新聞策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的採訪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有時候為了一個畫面或者被採訪者的一句話,要反反覆覆的重複一兩個小時。大家都知道,平時說話順暢而自然的人,面對攝象機的時候有的人會緊張顯得不自然,甚至嚴重的說話都會斷斷續續,這就是“暈機”。面對出現這種狀況的被採訪者,記者要異常的有耐心,轉移其注意力,循序漸進而不可以表現出焦躁。

最讓我難忘的是看到局裡給出的案發現場的錄象資料,被害人夫婦是在熟睡中被凶手拿斧頭砍斷脖子而死的,當螢幕上的現場血跡一點點增多的時候我終於忍不住把臉偏向了另一邊——我是真的不敢看那樣血血腥的場面的,我清楚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制欄目的記者就洋該克服這樣的恐懼心理不要害怕。我在心裡對自己說,慢慢來吧,慢慢來,能行的。

總的來說這一趟採訪是很成功能的,在後來寫稿子的過程當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所寫的稿子沒有懸念不能引發觀眾的好奇心,故事情節太過四平八穩而沒有跌宕起伏之感;還有就是抓不住事件的重點,文字不夠緊湊等等~一連改了好幾次。這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自己只是一個實習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寫出專業記者的水平的。

稿子出來配音之後,下一步就是剪輯片子了。要將文字和影象以最完美的方式組合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的遠中近景的搭配,光線強弱的組合,鏡頭要保持穩定不顫抖,畫面的角度和歷時,景別的運用等等等等。

在做專題的同時,偶爾我也會和跑新聞的老師去跑跑小新聞。與專題想比較而言小新聞簡短精悍,更容易操作。但是這樣的法制類節目對內容的真實性,世間中各人物的姓名角色安排的的要求是非常之嚴格的,稍有不慎就會給作者帶來很大的麻煩。一次在寫小新聞的時候自我感覺還不錯,之後哪給那個老師看的時候她也沒注意其中用反的兩個人名,緝毒警察和販毒嫌疑人的姓名被我弄反了。大家都沒注意到。就在下午快下班稿子就要交上去稽核晚上就要播的時候,z卻突然發現了這個嚴重的錯誤——幸好發現了,否則那篇稿子要是播出去了,老師就得下崗。很自然是,我被老師訓了一頓。的確,這是在工作,沒有人會像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對學生一樣苦口婆心一遍遍強調,錯了也沒關係,重新來過就可以了。

當時很受不了那個現實,氣匆匆的在老師氣還沒消的時候就離開了,負氣的跑去重新寫稿子。後來老師道了歉說自己當時是太急了,語氣有點重。老師的話反而讓我很不好意思,畢竟是自己粗心大意,差點讓人丟了飯碗。

這件事情也讓我悟出一個很淺顯而之前又很難有機會領悟的道理:自己必須為自己的過錯負責。

總之,這次為期兩個月的實習讓我把新聞策劃,採訪,寫作,剪輯等新聞製作的一系列程式有機的結合起來,讓自己學到了許多從前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讓自己有機會把自己從前在課堂上學到了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為今後從學校踏入社會,從課堂進入工作找到了一個適當的平臺來適應和打基礎。

新聞系學生電臺社會實踐報告二

新聞學是一門手動和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經過大學三年多的專業理論學習,在大學的第四年,當其他本科專業的學生都還坐在教室裡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我們已經懷揣夢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實習崗位了.

年11月,我走進了電視臺的《百姓看法》欄目,開始了自己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走進貴州電視臺的那一刻,感到的是莊嚴和神聖,是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到自己手中的筆,可以代表正義,減少弱勢群體的無奈和悲傷,而不再僅僅只是發洩自己所謂的快樂喜悅或者惆悵憂傷.

《百姓看法》欄目分為新聞部和專題部兩個部分。其中新聞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類新聞,比如消費者權益之類,要求的字數在500字以內,要求以最簡短的語言把事情描述清楚,無須懸念。而專題部做的專題通常則是全省各地已經破獲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數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況而定,不僅要求記者趕赴現場瞭解案件的來龍去脈,公安機關審查案件的全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到怎麼樣排除困難最終將罪犯捉拿歸案,還要求記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這就對記者的視覺感官和畫面組合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經過兩天的觀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愛好以及特長,考慮再三,我最終決定跟著專題組的老師跑專題。我想,這樣不僅更能夠挑戰自己,而且更能夠發揮和挖掘自己的寫作特長,學到更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於是來到電視臺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欄目製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欄目製片把我分給了專題部的一個記者,我叫他吳老師。

因為上一期的專題節目剛做好交上去,當天暫時是沒有采訪也沒有新聞製作等事情可做的,帶我的記者吳老師和我聊了一會兒,他問為什麼選擇做專題。我說我喜歡寫,特別是這樣的長篇報道,更是個練筆的好機會。他笑說做專題是得經常下鄉的而且常常一下鄉就是好幾天。我說沒關係,我有這個心理準備的。接著他問能坐車嗎,會不會暈車,因為如果下鄉的話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車在路途上顛簸。我笑,說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暈過車呢,就喜歡坐車了。最後吳老師終於笑了,像鬆了一口氣。我想,也許在最初的開始,他是很擔心我是一個在家嬌生慣養吃不了苦的丫頭吧,擔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給他找麻煩的。在這之前就曾聽過男生個女生,電視臺的老師更願意帶男生,因為男生能扛攝象機三腳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說有性別歧視之說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攝象機三腳架的女生。

當天下班之前吳老師找了一些他以前做過的專題給我看,讓我注意觀察畫面的顏色變化和遠景中景近景的變化,以及每個畫面的時間長度。他說遠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樣會出現跳楨,還有一個畫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後又列印了一些專題文章讓我回學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欄目專題的寫作格式和風格,為第二天的下鄉做一個準備。我清楚要寫這樣專題稿子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當時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實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個讓自己寫這樣專題稿子的機會。而這個即將到來的機會讓我激動不已。

因為欄目裡的實習生較多,而班上的另一個女同學z也比較想做專題,於是欄目製片把我們兩個人一起分給了吳老師。第二天早上8點我和z就趕到了電視臺,和匆匆趕來的吳老師從臺裡借出攝象機三腳架話筒和錄象帶之類的大包裝置上車直奔目的地——黔東南州施秉縣。車上,吳老師只是給我們大概說了一下我們要採訪的是一個雙屍案。

當天下午到達施秉縣公安局,當下公安局的局長就此事給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和另一個實習生z對此案有了一個大體而粗略的瞭解。晚飯後回到住處,吳老師就第二天的採訪和我們做了一個討論。首先他用簡單的語言從新將整個事件拉了一條線索,然後讓我們考慮幾分鐘,再把自己將如何策劃這個專題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們將採訪些什麼人,什麼人採訪什麼內容,稿子將怎麼下筆,需要些什麼鏡頭等說給他聽聽。幾分鐘之後,我和z分別將各自的想法說了一遍,吳老師對我們說到的一些可取的想法讚賞了一番後,讓我們先回去好好休息,天亮好好工作。

之前一直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能做的我們,這個時候才清楚,原來之前我們的想法都太過幼稚而顯得可笑。一個專題哪怕一個小小的新聞事件的記錄,文字的記錄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載體,和畫面一起述說著整個新聞事件的全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新聞策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的採訪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有時候為了一個畫面或者被採訪者的一句話,要反反覆覆的重複一兩個小時。大家都知道,平時說話順暢而自然的人,面對攝象機的時候有的人會緊張顯得不自然,甚至嚴重的說話都會斷斷續續,這就是“暈機”。面對出現這種狀況的被採訪者,記者要異常的有耐心,轉移其注意力,循序漸進而不可以表現出焦躁。

最讓我難忘的是看到局裡給出的案發現場的錄象資料,被害人夫婦是在熟睡中被凶手拿斧頭砍斷脖子而死的,當螢幕上的現場血跡一點點增多的時候我終於忍不住把臉偏向了另一邊——我是真的不敢看那樣血血腥的場面的,我清楚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制欄目的記者就洋該克服這樣的恐懼心理不要害怕。我在心裡對自己說,慢慢來吧,慢慢來,能行的。

總的來說這一趟採訪是很成功能的,在後來寫稿子的過程當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所寫的稿子沒有懸念不能引發觀眾的好奇心,故事情節太過四平八穩而沒有跌宕起伏之感;還有就是抓不住事件的重點,文字不夠緊湊等等~一連改了好幾次。這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自己只是一個實習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寫出專業記者的水平的。

稿子出來配音之後,下一步就是剪輯片子了。要將文字和影象以最完美的方式組合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的遠中近景的搭配,光線強弱的組合,鏡頭要保持穩定不顫抖,畫面的角度和歷時,景別的運用等等等等。

在做專題的同時,偶爾我也會和跑新聞的老師去跑跑小新聞。與專題想比較而言小新聞簡短精悍,更容易操作。但是這樣的法制類節目對內容的真實性,世間中各人物的姓名角色安排的的要求是非常之嚴格的,稍有不慎就會給作者帶來很大的麻煩。一次在寫小新聞的時候自我感覺還不錯,之後哪給那個老師看的時候她也沒注意其中用反的兩個人名,緝毒警察和販毒嫌疑人的姓名被我弄反了。大家都沒注意到。就在下午快下班稿子就要交上去稽核晚上就要播的時候,z卻突然發現了這個嚴重的錯誤——幸好發現了,否則那篇稿子要是播出去了,老師就得下崗。很自然是,我被老師訓了一頓。的確,這是在工作,沒有人會像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對學生一樣苦口婆心一遍遍強調,錯了也沒關係,重新來過就可以了。

當時很受不了那個現實,氣匆匆的在老師氣還沒消的時候就離開了,負氣的跑去重新寫稿子。後來老師道了歉說自己當時是太急了,語氣有點重。老師的話反而讓我很不好意思,畢竟是自己粗心大意,差點讓人丟了飯碗。

這件事情也讓我悟出一個很淺顯而之前又很難有機會領悟的道理:自己必須為自己的過錯負責。

總之,這次為期兩個月的實習讓我把新聞策劃,採訪,寫作,剪輯等新聞製作的一系列程式有機的結合起來,讓自己學到了許多從前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讓自己有機會把自己從前在課堂上學到了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為今後從學校踏入社會,從課堂進入工作找到了一個適當的平臺來適應和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