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的老炮兒觀後感

精品的老炮兒觀後感

《老炮兒》關於社會時弊的鍼砭並沒有一絲耽擱。這其中,有對年輕一代“恨鐵不成鋼”的惋惜,也有對社會大眾日益冷漠的公德心的調侃,總之,不一而足,在高級的層面裏,片子宣泄的情緒也都是我等常人所能理解和感慨的。比如最基本的“兄弟情”,或者“赤腳不怕穿鞋”式的對權威的原始反抗。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九年級的老炮兒觀後感,請您閲讀。

老炮兒觀後感1

《老炮兒》,在電影院裏足足觀賞了三遍,回到家,大綱列了四五個,依然難以下筆,導演給我呈現的六爺和六爺所代表的中國社會裏日益小時的江湖,給了我深深的震撼。

在開始描述之前,我想先表明一個標準,即一部優秀的作品,多數情況下,人物是最關鍵的一環,人物推着劇情走,即故事的發展走向是由人物性格及大環境共同推動的,導演或者原作者只是代筆而已,他們必須遵從劇中人物的決定來進行故事的描繪,人物決定劇情,而不是導演決定劇情。

有關這部電影我要描繪的關鍵有二,一是六爺人物本身,二是六爺這一代人及其所在的江湖在當代社會洪流中消失的身影。

我會覺得,電影老炮兒裏的六爺,所代表的的一批人,可能是目前以男性意識盛行社會下的,最後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男性。這部電影牛逼的地方在於,你幾乎無法用幾個關鍵字或者一段文字就完整的描述六爺。劇裏六爺的台詞我幾乎都從父輩的口中聽過(別問我為什麼……)這一代男性的潛意識裏是“我是強者,所以我要以我的強帶來維護身邊的人和秩序。”(這種“我很強”的思想可能來源於兩點,一是我是男人,二是我是長者。)而這種強者意識,導致了六爺故事的全部發展,決定了六爺面對事情的一切行為,譬如:因為我是強者,所以我得罩着我身邊的兄弟,所以我要提燈罩出頭,哪怕是扇城管的耳光,更不要説悶三兒被關了看守所,借錢我也得贖他出來;因為我是長者,所以兒子犯錯擔不起了我來兜着,所以小輩對我不客氣哪怕對方大人物我也得教訓對方,所以我説話兒子必須得聽。至於大男子主義就更不必多提,他們大多時候絕對不會聽從女性的合理建議和勸阻,就算是告誡年輕人不能動手打女人,其實也是一種“男人是強者不能欺負弱者”的內心表現。其實老炮兒們所具有的特點和行為,有許多,在我來看,是為了維護他們自我心中“強者”的形象,仗義疏財如是,打抱不平如是,冰湖茬架更如是。不過令我稍微遺憾一點的是,可能是為了人物的正面形象突出,老炮兒們身上的缺陷沒有在片子裏過多的提及,比如不夠尊重女性及晚輩,比如固執己見,比如不相信科學。這些其實在影片裏都有提及,不過相對那些正面的描述,可能許多觀眾不會有意識的去體會到這些東西。但這些組成起來,可能才是更完整的老炮兒。

相對於當代社會的思想體系,老炮兒們的形成可能來源於那個特殊時期,人們喜歡説亂世出英雄,人們也常説,亂世須強權。老炮兒們所堅守的規矩和道理,其實也就是那個時代的秩序,沒有老炮兒的規矩和堅持,也就沒有了社會的秩序。

片子裏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六爺拔刀,在冰湖上衝向對手,卻倒在了中途。那個充滿裂紋的冰湖一下讓我腦海裏出現了三個場景。(至於説老炮兒衝鋒倒下,寓意很明顯了,六爺所代表的一代人的意識形態在衝往新的時代的時候,必將被新的時代所碾壓淘汰)這三個場景分別是:其一,三國演義常山趙子龍,年輕時當陽長阪七進七出,年近七旬北伐單挑韓家五虎,可結果不是戰死沙場,戰場上沒有他的對手,所以最終落得老死家中;其二,中國人有守墓人一詞,其實六爺何嘗不是一個守墓人,守着墓中的歷史瑰寶,也守着那些活人陪葬的歷史糟粕;至於最後一個場景,則是想起二戰時候,波蘭最優秀的騎兵團高舉着馬刀衝向了德國人的坦克。

好的影片總有些地方是想通的,因為他們都着眼在人的身上,徐浩峯在《師父》裏説,“高手的生死,一技的興衰”。放到《老炮兒》裏,那就是“六爺的生死,一代人的一口氣”。

去電影院裏大銀幕前感受一下老炮兒們那含着血和眼的一口氣,去感受一下這口氣的摧毀與傳承。可能你也會想和我一樣,給六爺點上一支煙。

上面寫得都是正經的東西,下面説點不正經的。一是吳亦凡確實帥出了高度,他再這麼演下去,都不用説台詞,站那,觀眾就得報警了。二是張涵予這罵街罵真是太高逼格了,忍不住想多挨丫罵兩句。順便説個梗:之前張涵予上康熙來了,小S要她説句罵人的話,於是張涵予説了國罵:X你媽。小S很激動,説這事你不用找我媽,找我就可以,我很樂意……

老炮兒觀後感2

一千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炮兒”在不同人眼中,形象也不同。有人講懷舊情懷、有人聊江湖恩仇、有人提時代變遷……還有人更絕,上升到了意識形態和階級鬥爭。其實何必,一電影而已。從我的角度看來,這片子聊的是人性,折射的是中國家長在家庭關係中的罪與愛。

馮小剛飾演的“老炮兒”六爺的一言一行,從打招呼到端酒,從賠不是到約架,每一幀鏡頭都在向晚輩們傳授一些社會規矩,宣講一些做人道理。個人覺得這源於中國家長內心深處對孩子“一代不如一代”的潛在蔑視感,和對自身“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潛在危機感。

前者讓家長產生管教懲罰“不懂事兒”孩子的衝動,而後者,則使他們在見證孩子成長後,表現出極少流露的示弱和温情。中國家長,就是這麼一個極度矛盾的羣體。

“老炮兒”的教育方式,堪稱很多家長的縮影。六爺無疑是愛曉波的,馮小剛本色塑造的“我兒子我怎麼罵怎麼打都行,別人碰,我就不幹甚至拼命”的嚴父形象讓很多人為之鼻酸動容。但是,感動之餘,我們來看看六爺的這個教育者角色,到底成功不?

一、傲慢

身為83年羣架一個單挑幾十個,進過炮局跑過路的“牛掰人物”,六爺年輕時的暴戾是不言自明的,縱然成了電視裏説的“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內心那股子傲氣也時刻伴着眼神外露。行事也死性不改的生猛,兒子曉波犯事兒,回來直接就給鎖門上!

看到這段,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時候,四五歲就被老爸逼着練書法畫國畫,不練要打手心;七八歲就被逼着學武術,嚴冬臘月起早蹲馬步的悽慘經歷。不可否認,那段經歷對我意志的訓練和知識的積累有一定幫助,但現在回憶起來,顯然我的童年幾無快樂可言。

前幾年新聞裏面熱捧的讓孩子大冬天雪地裏赤身打滾兒“磨鍊體魄”的“虎爸狼媽”和當年的我老爸,看到六爺對曉波這狠勁兒,估計得在影院裏感歎自己終於高山流水遇知音,恨不能鑽進銀幕跟馮小剛握個手。

生養孩子,便覺得孩子一輩子都欠自己的,自己對孩子擁有控制權,他(她)的一切都是自己給的,這是很典型的中式思維,很多中國家長都是這樣傲慢地對待自己孩子的。

這種“嚴厲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沒有好處呢?影片明顯給出了答案:兒子曉波繼承了六爺這股子倔勁兒,獨立反叛,性格堅強,有事兒自己扛,無論如何不求助家裏。但他骨子裏卻並從未覺得六爺是個合格的父親,甚至不認這個爹。

“虎爸狼媽”式教育的惡果展現出來:缺乏溝通、親情淡漠、父子間尊重全無,成了只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家庭關係如果變成這樣,孩子再成功又如何?這種教育方式完全得不償失。

二、暴怒

東西方文化的本質差異,看典故便能略知一二:古希臘悲劇《俄底浦斯》的結局是,俄底浦斯殺了自己暴虐的父親,最後伏罪自戳雙目;而中國的聖人舜,則是父母怎麼虐待折辱他,都選擇了默默隱忍和逆來順受。

神話傳説中的哪吒三太子,堪稱中國叛逆少年鼻祖,其形象被繪製在搖滾樂隊LOGO中,取其“哪裏有壓迫哪裏有反抗”之意。但哪吒反抗前有個前提——剔骨還父,剔肉還母。也就是你得先死一回斷絕家庭關係,才有反抗資格。這是中國文化對家庭關係最深層的倫理暗示,傳統觀念認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老子管兒,天經地義”。家長打死孩子都是應該應分,不能反抗。這種反人性的想法,恰恰就是中式家庭關係延續至今的思維基礎。

在影片中,六爺認為曉波既然是自己的兒子,就是自己的專屬物品,從穿着打扮到舉杯姿勢,都需要嚴格遵循他認準的那套“規矩”,如若不然,曉波面臨的就是他拳腳相加的雷霆之怒。極度的控制慾與強烈的父權意識,就像幾千年來加諸人們身上的一具枷鎖,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也送了半條命(張愛玲《金鎖記》)”。

六爺年輕時是一個充滿反叛精神的“混道上的”,雖生活窘迫,但他的行為模式帶點兒李白《俠客行》中“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自由遊俠風範。資助貧困女生、怒斥圍觀跳樓者等場面也映射出了他骨子裏的耿直和善良。可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中,他腦中堅信不疑的一些“規矩”,卻使他成了一個抱殘守缺,且對新生事物充滿憤懣的舊倫理維護者。

新時代看似物慾橫流,但有些舊的“規矩”真的好麼?

三、懶惰

六爺和曉波喝酒暢談的一幕中,提到自己對孩子目前生活現狀的不滿,用“你開酒吧,開個屁”表示了對曉波理想的鄙視,但反觀他自身呢?打架鬥毆,拋妻棄子,無論如何都算不上一個有出息的人物。那段全民瘋狂的歲月,確實耽誤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但改革開放時“老炮兒”們也就二三十歲,所以,六爺年過半百卻仍一事無成的現狀,顯然不能完全歸咎於時代之弊,而更多的是他自身“不當駱駝祥子”的莫名其妙優越感與懶惰,還歧視體力勞動者所致。

想要孩子優秀,自身先優秀起來。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雖然六爺對曉波默默的付出和愛護不可否定,但是,在子女教育中,家長要以身作則這點上,他是相當失敗的。

四、嫉妒

1997年,台灣歌手任賢齊紅遍大江南北,彼時年幼的我還特地查《康熙字典》研究他名字的涵意。然後學會了一個成語“見賢思齊”,意思就是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要想辦法學習,使自己也進步,跟他比肩。

我們的六爺顯然不是這麼幹的,當他看到昔日兄弟“洋火兒”不再是擺弄炮仗的混混,成了出色的企業家之後。對對方的態度急轉直下,處處挑刺。但是,洋火兒並沒做錯什麼,趕上改革開放大潮,擁有聰明頭腦,遵循時間觀念。靠自身智慧和辛勤獲取財富,過上更好的生活無可厚非。但在六爺眼中,這竟成了他的原罪。這一場戲裏,六爺的表現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在銀幕外彷彿都讀到潛台詞:“你洋火多什麼啊?當年一起混的,憑什麼我受窮你有錢,真是今非昔比,人心不古啊!”

這叫什麼?赤裸裸的嫉妒!片中六爺對比自己優秀的人的輕蔑,固然是他維護自尊的方式,但兒子曉波也恰恰因為這點而看不起他。六爺對與自身不同,自己所無法理解的人事物全無包容。要麼翻臉無情恩斷義絕,要麼想方設法踩人下來。對看不慣的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千隻腳的荒謬年代雖然已逝去,但其遺毒,卻成了中式思維中極惡的一部分。

五、色慾

許晴飾演的話匣子是六爺的情人,不僅人好看,而且用情專一。她的性格代表了一部分敢愛敢恨的北京姑娘,在六爺最需要幫助時,她拿出了自己全部家當。事實上大多北京姑娘都不拘着、不拿勁、有事直説、愛憎分明。

北京姑娘極少對喜歡的人真動氣,而是習慣於以插科打諢的調侃來逗悶子,例如六爺ED那段,話匣子沒説你怎麼不舉之類的,而是挖苦:不行也好,您要是死我身上算怎麼回事?把北京姑娘的調皮可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六爺是怎麼對待這樣美好的姑娘的呢?簡單粗暴推倒直接上,讓好多帶着孩子去觀影的家長尷尬,而且,誰會對看馮小剛的屁股有興趣啊!這場戲裏看不到任何對女性的尊重和愛護,無怪乎很多妹子覺得這是一直男癌電影。六爺像堂吉訶德一般舉着軍刀殺向冰湖前,雖然把寥寥無幾的家當空投給了話匣子,但畢竟沒有正式給這段感情一個名分和説法。有人理解為隱忍,有人理解為不負責,見仁見智吧。

在對奧斯卡經典黑幫片《三步殺人曲》的評論中我説過:中國電影裏缺乏真正的紳士,更少見真正的硬漢。其實,電影就是社會現實的濃縮。96年六爺拋妻棄子跑路,讓曉波一直記恨到新世紀,這“老炮兒”的行為,委實有點兒不夠爺們兒。有人説,六爺茬架前對亡妻遺像燒香彰顯他念舊情,但這畢竟只是走走形式主義。人活着時候你幹嘛去了?

所以,當六爺過問兒子曉波的感情,並説“不能嗅別人的蜜(搶別人的女朋友)”,曉波硬生生回敬了一句“關你屁事?”。

六、貪婪

六爺嘴裏一直唸叨的老北京頑主行事規矩是“有裏有面兒”,但當小飛女友把他輸的那十萬塊錢原封不動還給他時,他也沒説啥就匿下了。這點兒小小雞賊之舉,對於很多人來説,應該是一個可以理解的設定。畢竟這十萬塊錢可是六爺跑遍京城從各路朋友那裏湊的,其中還有話匣子的八萬家底。對方送回來,不收白不收。但這麼幹,跟“有裏有面兒”“講規矩”可是衝突的。

宋小明曾在《武之舞》中以“柔情鐵骨,千金一諾,生前身後起煙波”的詞句來讚頌中國古代俠客重義輕利的精神。導演力圖塑造六爺“重情義,守規矩”的形象,但中式小農思維中的市儈和目光短淺,只看眼前利益,視信諾如無物,恰恰是與“真正的俠義”矛盾的。

六爺收了這錢,説貪婪或許牽強,但錢一收,也就徹底宣告了他一直堅持的所謂“裏子”的不正和“面子”的崩塌,他的行為,不知不覺間成了對他所恪守的“規矩”的最大諷刺,暴露了這些虛妄信念在現實面前的蒼白和虛弱。六爺也就沒法繼續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了。當然,影片在這裏對人物的表現極其真實,充滿矛盾,並不完美的人性,才是生活的常態。英雄與反英雄的對壘,在六爺身上展露得淋漓盡致。

七宗罪,除了“饕餮(破壞健康的暴食)”六爺沒犯,其他一個不落,但他的身子骨顯然也跟健康搭不上邊。所以,身為家長,六爺對曉波、“老炮兒”對“小炮兒”的教育過程,最終以全方位多角度失敗告終。

老炮兒觀後感3

我不懂電影,不能妄談大談,但衝動仍在,餘音盤桓,直是一吐為快。

本着點開一部電影瞧瞧,《老炮兒》槍版,我不介意,聽説評價不錯,點開。

十足的京味,讓我這樣的西南蠻子剛開始有點不適,但循着那勁我卻更是好奇。馮導那一身自帶的三分痞氣,三分匪氣,四分正氣從一開始就有體現。規矩,義氣,仁義各種影評更是不吝這樣的字眼。我無法理解我們父輩那個時代。那一口京味裏,凡事講規矩,你得佔理兒,血性誰無?一旦出手,便是個錚錚硬氣,這是我們這一代無法體會的情懷。

拋開主流説自己的,《老炮兒》卻是讓我唏噓。有一個鏡頭,六爺到處湊十萬塊錢,其中一老頭推辭説自己兒子忘本拿不出錢,鏡頭打在還躺在小賣部的房裏哼哼的老女人身上。那個哼哼像極了我的奶奶快走那會。那時她意識不清,躺在病牀上,嘴裏也在哼哼,一聲一聲的。老人家動彈不得,爸媽一下一下給她擦拭後背,下身,當是洗澡,卻對那一聲聲的叫喚麻木無奈。或許是視角不同,或許有所體會,我偏偏留意到了這一幕。情懷,咱也説不上上一輩,只是社會情態千千萬,我們也是那其中的一份。

我爸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小時候我寫的東西得了獎給他看,他卻説拖泥帶水,不乾脆得很;有時候趁老媽不在,就和我痛斥他很不自在,卻又不得不虛以委蛇的一些人;也在前前一年,我們回老家掃墓的路上,他給我説道他辦廠創業的光輝事蹟。他會洋洋灑灑地説自己年輕時的樣子,又會兢兢業業地伏案寫勘察報告,在兒子面前,他還得受他長不大的稚嫩氣。自尊心作祟,我在幾次一大家子人的場合説他的不是,即便體會到他的無奈,還是不依不捨。他説了一句,“長大點吧”,一邊是拿過手邊的白酒,給自己滿上,頭一仰便一杯嚥下。

父代的堅守,豪心壯志,在我們長大的這會,仍有不甘,想一吐為快,哪怕為之一試。生活,家庭,兒女,磨掉了你們的鋭氣壯志,儘管時代飛速,我仍願意追根溯源,還您一腔熱血。一絲一毫,子女當知來之不易。

《老炮兒》裏,六爺縱是風光,從他匆忙去接以為是兒子的電話結果是騙子的時候開始,卻是一個爺們最柔軟的地兒,後面的線也是以此展開。情義也好,江湖也好,風光換代也好,還是這個社會絲絲縫縫裏的權錢至上,我只恪守那一條線,前往冰湖前配上重重的霧霾,最後的場景很燃。

我無法像影評裏那樣還原細節般陳述這“老炮兒”帶來的價值觀和情懷,但我更願意去相信,古樸仍存,情懷不死。

身邊有兩件小事。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做飯油煙不少,因此我們的洗潔精用去不少,特別和外國室友一個屋檐下,他們就算不説什麼也多少在意。最近事臨搬家,我去多買了一瓶放在灶台才正式離開。女朋友不解,走都走了,還多事幹嘛。我沒説啥,本不買也是本分,但就是買了踏實;大學室友四人,其中一位在最後一年一直不用枱燈,可能用不上,也可能是都要走了不願花那錢,當時我便琢磨是不是去搞一個可以用的枱燈換上,問下社團裏也好,我們幾個湊錢也好。只是這個想法一出,便有直言無法理解,我亦礙於面子,最終不了了之。

説起情懷,我便一直嚮往從《大秦帝國》裏每一字句裏滲透出來的戰國世子的本色飽滿,他們可以慷慨激昂,嘲笑一切懦弱,他們不懼死難,只為一言之託。擊碎一切虛偽,在事論事,雷厲風行,瓦釜雷鳴。從電影裏小飛説到“在遇到您之前,我只相信小説裏有這樣的人物”,我便無名激動,平頭老百姓也並非個個猥瑣,儘管是在充斥着老人一到便是碰瓷的現實裏。

我並不崇拜當今還活着的某某人,因為只要還沒蓋棺,就不能置可否,連都要三七開,何況其餘。以人為依託的精神寄託實在不敢恭維,只是我們願意去相信的,是人為之事中體現出的風氣,情懷,感情,品質,只是是大是小,廣度如何罷了。總之,我的第一遍準影評,致敬《老炮兒》。

老炮兒觀後感4

2020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和幾個老哥們兒一起去看了《老炮兒》,我們哥幾個是九後,如今也都年近二十,來一起看《老炮兒》,也是因為其中的一個哥們兒看完説非常有感覺,便邀請我們老哥幾個一起去看,回味一下當初的北京,也可能是天意,也可能是倒黴,買票的時候就剩下第一排有座位,一排挺着大肚子,身高1米8的中年男子,帶着老婆,坐在影院第一排正中間的座位上,中炮兒看老炮兒!如果有個鏡頭拍下這一幕,我想這個畫面應該是很有故事感的。雖然我們幾個真的不是什麼老炮兒。

90年代出生的人,多少還都趕上老炮兒的影子,遺風,影片中六爺大約為我們的叔叔年紀,影片中的茬架,在我們的陽光燦爛的年紀也茬過。

廢話就交代到這裏吧,説説看完《老炮兒》的感覺和一些想法。其實我對這部影片不是十分的滿意,我覺得故事性太強,太強的故事性,反而削弱了影片想要表達的感覺,雖然演員演的都非常出色,可是真正能讓你有感覺的人物不多,能夠打動你的人物不多,他們的出現像是完全為了影片故事而出現的,唯一有點感覺的就是六爺,所以,我對這部影片的影評基本就是六爺一人的影評。

在我看來老炮兒整部影片主要説了一件事,就是“人情味兒”,這在六爺和話匣子身上表現的最突出。

片子一開頭六爺的出場,就是衚衕裏遇到小偷的那段,雖然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句“你看你能走出這條衚衕嗎?”這是導演想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但是片中六爺最想表達的是“錢都拿了人家也不容易,你就費心把身份證給人家還回去,你要是不服,我就給你點顏色看看。”先禮後兵,先君子再小人,這就是六爺的規矩,也是六爺的人情,在他眼裏,當小偷可以,當一個不義的小偷不可以。小偷也必須要仗義,要局氣。不局氣不仗義的小偷不是好小偷。

六爺的世界觀,人生觀,江湖觀從這裏開始,貫穿了整部影片,和曉波室友的對話,給路標乞討錢,準備茬架和悶三兒的對話,教訓城管,遇到跳樓的那段等等,都表現了六爺的規矩,他那個年代的人情,對兄弟兩肋插刀;對女友嬉笑玩弄、傾其所有;對城管、交警、貪官針鋒相對;對窮人雪中送炭,拔刀相助;對敵人先禮後兵、以命相搏。

六爺對哥們的人情,我認為在六爺找洋火兒那段對話,特別凸顯,六爺説“説了半天,你上口下口的就沒離開錢。”雖然當時他非常缺錢,缺的是救命錢,是救自己兒子的錢,但是,他到最後都沒有開口和洋火兒借,可以這麼説,他看兄弟情義比看自己兒子的命都重要,而曉波最恨他的也是這件事情,在曉波小的時候,六爺因為打架進了局子,雖然在曉波的質問下,六爺哭了,六爺認錯了,但是如果從頭再來一次,他的兄弟需要他拔份兒,茬架,他還是會去。

六爺看似是個“講理”的人,講“規矩”,其實他對城管,對交警的態度,是最不規矩的人。他講的是他的規矩,是他對人的感情。

跳樓那段,六爺面對冷酷無情的路人,感情爆發到極點,他憤怒,憤怒兄弟有錢了,變得無情,他憤怒,憤怒現在的孩子眼裏只有自己,他憤怒,旁觀路人的冷酷無情,於是他開口大罵“你丫跳呀!你丫怎麼不跳呀!”

面對這個“冷酷”的世界,六爺累了,於是他倒在了馬路上,身體蜷縮的像一條老狗,街上行人在圍觀這條老狗的時候,還加上了一句“是不是碰瓷兒的呀。”

但是這個世界真的像六爺認為的那樣冷酷無情嗎?現在的年輕人是像六爺認為的那樣不懂事嗎?

片子最後,小飛的眼淚和曉波的回答,都很好的解釋了這個問題。面對湖面上單身匹馬的六爺,小飛哭了,小飛是六爺眼中年輕人的代表,有錢,自大,耍酷,自私,任性,但是小飛哭了。六爺死後,曉波和衚衕小孩開了個聚義廳,來了一個問路的,那個孩子教訓他説“你懂不懂規矩。”看似他重複了片頭六爺的行為,繼承了六爺的老炮兒精神。後來六爺兒子出來説“誰都不容易,你就告訴他唄……”片子最後這段對話,總結了整部影片的意思。就是六爺的“規矩”。其實就是“人情冷暖”。

六爺那個年代一去不復返了,這是大勢所趨,物質生活必然會越來越豐富,人與人之間不會再像那個年代一樣緊密相連,那個年代的口號是“大團結”,這個年代的口號是“實現個人夢想”。

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人情味兒十足。影片中,兩個年代的人際關係的差別造成的原因,也比較好找到。

物質極度匱乏,人與人之間聯繫的時間就多,時間多了,感情就豐富了。

物質豐富,和物質打交道的時間就多,比如花在開車的時間,打遊戲的時間,旅遊的時間,上網的時間等等,如果真正算下來,這時間統計應該是非常驚人的。

上帝説過,你的財富在哪裏,你的心就在哪裏。

過去人沒有物質財務,人最大的財富就是人際關係。

片子結尾六爺死了,死在他生命中最輝煌的戰場,我猜六爺的死是意味着老炮兒年代一去不復返。

我認為看老炮兒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過感受過那個年代的人,不會真正能夠理解片子的感情。就像於是之老先生所演的《茶館》一樣,不可再現。

老炮兒觀後感5

這是一個恰當的主題嗎?要知道這個老炮兒不過是一個北京胡同裏的混混兒。他年輕時的勇敢和俠義,除了活在老人的記憶中,每每成為喝酒時的談資話料,好像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好處。當年打架時的文韜武略,也沒有轉換成商場或者官場上的特殊才能。人近六十,窘迫地開着一家雜貨小店,估計還是託了爹媽把他生在北京的福,與才能和經驗無關。

真所謂“窘迫之處見尊嚴。”這裏已經開始接近海明威《老人與海》的寫法。只不過這個中國皇城根兒老炮兒,一來還沒有那麼老,二來不是直接面對自然或者國家機器或者宿命,而是因為兒子的緣故準備和一羣半大小孩兒打架。真實坑爹呀!這個劇情安排不禁讓人唏噓。當然硬要拿世界名著的立意對比一部中國商業電影,這個要求稍微高了一點。

從這個角度説,《老炮兒》沒有辦法成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因為它對靈魂的拷問,關於自我衝突的人類之心,對於人格和人性的超越,沒有辦法像冰湖上的飛鳥一樣騰空而起,卻更像那隻鴕鳥,終於從牢籠裏逃脱,但仍然在北京充滿了霧霾和車輛的道路上被追逐。

單純從藝術角度,情節絕對是個敗筆。因為這個戲的主題就是要建立一個獨立於政治體制外的規則系統。安排這個情節徹底擊碎了這個規則系統。當然,如果沒有這個情節,估計該片也很難獲得審查通過。

但另外一個角度,不刻意搞笑,不拉一車人上路,不魔幻不穿越,認認真真講故事。這份誠意和努力,我們都看見了。點一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