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觀後感作文多篇

老炮兒觀後感作文多篇由本站會員“LANGJITIANYA”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老炮兒觀後感作文多篇

電影是關於四羣人的故事:老一輩平民,年輕一輩平民,老一輩權貴,年輕一輩權貴。下面是寫寫幫文庫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老炮兒觀後感

有老炮兒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管虎導演的新片《老炮兒》裏,馮小剛是歸隱衚衕的六爺,是路見不平的俠客,是片尾那隻發足狂奔不甘被車水馬龍趕超的桀驁鴕鳥,是一個眼見世事紛擾隨時要忿恨到血管阻塞呼吸困難的心梗病人。

斗轉星移,時代鉅變。和老炮兒們的風光傳説一同消逝的,還有世代相傳的江湖規矩。老炮兒是特殊年代的代表,當新的世紀來臨,他們註定要被新的勢力取代。老炮兒和小炮兒結下的樑子,老子和小子之間的愛恨交纏,遠遠不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那麼簡單。

當世界上最古老的電影節宣佈將看似商業氣息十足的《老炮兒》選為閉幕片的時候,所有人都會訝異一番。9月8日晚,該片提早在水城首次非正式亮相,放映地點是極少用來看電影的新聞發佈會廳。儘管135分鐘的片長、半截椅背和高懸的屏幕看得人腰痠背痛,但看完還是讓人緊蹙的眉頭一展——好片,妥了。

相比管虎的前作《鬥牛》《殺生》《廚子戲子痞子》,《老炮兒》摒棄了結構與視聽語言上的種種花哨技巧,也不像之前預告片透露的那樣風格濃烈,只用紮實沉穩的平鋪直敍,不急不緩,娓娓道來。主角配角,主線副線,均可圈可點。馮小剛本色出演,他的詮釋之精當,非任何學院派表演系教得出來;吳亦凡和李易峯也各自找到了偶像光芒與劇情需要的銜接點;許晴作為名符其實的女一號,表現出乎意料地好,褪去公主病,把北京丫頭片子那股子爽快勁兒演出來了。

在現下“藝術”和“商業”兩大派系漸行漸遠的電影市場,《老炮兒》讓人看到了雙方握手言和的美好景象;在當今世態炎涼不斷見諸報端的中國社會,《老炮兒》能重生浩然氣,振奮精氣神兒。影片並非盡善盡美,但無愧為有時代意義和思考價值的用心之作。當爹的和做兒子的,甭管多大年紀輩分,想看的裏頭都有,票房不會差。以下僅用一些數字與意象的隻言片語,為你勾勒出它的大致模樣兒來。

老炮兒觀後感

因為工作的原因,今年上映的電影看了無數,而在臨近歲末的時候才發現,真正留在腦海裏的電影少的可憐。讀書的時候,會為了一次作業去圖書館找大量的資料,帶着問題翻看不同領域的書籍找尋答案。而如今,已習慣捧着手機,哪怕好久不見的朋友和另一半坐在對面,還是自顧自的刷着不知為何而刷的朋友圈和微博,辜負大好時光。還有很多,這個社會本該存在和傳承的東西,在被一點點侵蝕融化。而這部電影,就帶你聚焦這樣一個時代,不躲避,不強詞奪理。從六爺帶你看時代變遷,新舊碰撞,或堅硬,或柔軟,這些情義、規矩、親情、對抗、妥協、掙扎、漠視、激情,都是真實存在,不曾磨滅。

去年就聽説了這部電影,這是一個太接地氣的故事,太小的人物,太瑣碎的生活,太容易被拍成泛泛之談的故事走向。而馮小剛的演技,看電影之前還真的很難想象。老北京的故事乍聽起來地域侷限性不言而喻,暗黑系列的首發海報,跟這個熱鬧歡慶的聖誕檔期真有點格格不入。

讀書時看過管虎的第一部作品是《黑洞》,陳道明、陶澤如主演的電視劇,這故事講的太精彩,人物支線紛雜卻毫不凌亂,對腐敗的社會問題一擊即中,那時年少看不懂太多的道理,但依然被這個故事和故事中的人深深吸引。從《鬥牛》、《殺生》到《廚戲痞》,管虎一直都是我心裏還算純粹的導演,如同他在影院見面會上回答觀眾提問一樣,你能從電影裏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我不強行灌輸什麼。電影本身也是隨緣的藝術,平庸的導演有很多,他們重複着早已拍爛的類型,走着循環的套路,在電影熱潮中搶一杯甜點。觀眾亦是如此,因人而異,重口難調。而就是這樣的一位耐得住寂寞的導演,在這個歲末,給我們帶來一部《老炮兒》,不説情懷這些大的東西,單就電影本身質量的熱度,已足夠迷人。

北京的天空,在管虎和羅攀的鏡頭下,有着意外的澄澈,如同電影裏那位滿頭稀疏白髮的老人,看着一年年的人來人往,此起彼伏。六爺從第一個鏡頭出來,你就不覺得他是馮小剛,忘記了他的導演身份,因為他真的太像你出門遛彎一轉頭就遇上的人,哪怕身在南方也感同身受。六爺在我看來是個挺矛盾的人,在外他心裏有一把尺,對事兒對理,對兄弟,對女人。然而一提到兒子,心就亂了,嘴上不説,這難嚥的苦就是讓他説,恐怕都不知從何説起。養了一隻鳥,叫小波,鄰里看了都覺得這不亂了輩分嗎,趕緊找小波回家。然而他卻説不找,這小八蛋兜不住就自己回來了。你以為他自得其樂的在衚衕裏過日子,其實心裏比誰都在意,想着他家的小王八蛋。當他穿越大半個城市,提着糕點走在地鐵中,來到密集的羣租房前,站在兒子租住的房間門前,卻找不到一個敲門的理由,只能怔怔看着鞋架上的鞋,怔怔發愣。這就是存在於父與子兩代人,大多故事的綜合寫照,不用太煽情太激烈,生活就是戲,而這部電影就在生活中,看戲,戲中透着生活,真實又自然。

這故事真的不大,但延伸出來有意思的情節卻一點都不少,它們圍繞着六爺,在他找小波和擺平事情的過程中,慢慢發酵,跟着電影講究的鏡頭和鋪陳,像一杯老酒,每個脣齒留香的瞬間都心滿意足。電影中很多人物和情節的伏筆都在不經意間埋下,所以當電影結束後你回味每個鏡頭,都有跡可循。

説説父子酒館戲,這應該是全篇最集中時長的一處場景,有種一氣呵成的感覺,每個節奏點都踩得很準。你從父親眼中看兒子小波,從小波眼中看父親,抗拒拉扯不退讓,劍拔弩張的情緒頂點,話不能好好説,事不能慢慢談,因為這麼多年的誤解和隔閡,父子倆誰都找不到解決的出口。説實話,張學軍張曉波真挺像父子的,一樣的較真一樣的爆裂,也一樣的內心柔軟。終於在父親將要起身説,應該是我叫你一聲爹,給你磕個頭道歉的情緒臨界點,兒子手按住了父親早已有些微駝卻厚實的背。這一下,我聽到影院觀眾微微的抽泣聲。這是如今多少家庭正在面臨和發生的場景,父不父,子不子,妥協也都毫無意義的艱難感,就在酒館這麼一個集中的場景裏,濃烈又嗆口。兒子説出壓抑多年的不滿,父親無聲的掩面沉默,就這麼幾秒的時間,影片呈現出的情緒變化,太打動人。節奏的漸次呈遞,觀眾也彷彿走進了這個酒館,坐在張學軍和張曉波的旁邊,一起來解開這個多年的心結。直到張曉波願意説説他想做的事兒,張學軍用他看似老一輩的笨拙和有點土的張羅計劃,讓這個外面飄雪的小酒館,升了温。張曉波聽着父親的張羅計劃,略低頭一笑的樣子,才是最該屬於他這個年紀的模樣。不得不説,張曉波這個人物,演戲的演員真是開了竅。

很想多聊幾句張曉波,他是故事的起因,是六爺這輩子最親的人,也是最重要的依託。看完電影,你會覺得小波這孩子挺招人待見的,雖然有着小青年的各種毛病,但骨子裏跟他爸真是像。所以時代是在傳承着,哪怕路繞的遠了些,有心人還是會尋到回來的方向。從開始出現時的冷漠爆裂,到最後春暖花開的笑容,改變的,不變的,遺失的,尋回的,往返回復,卻不是徒勞無功。這部戲裏,看不到馮小剛的導演影子,也看不到李易峯的明星光環,有的就是老北京的六爺,和他那個倔強惹事兒又心底善良,願意做出改變的小波。

你説六爺是個不太會繞的人,挺軸,也固執,愛講道理的老頭多少有點招人煩,可他説的話,你就是挺愛聽的。不為什麼,那本就是我們早已遺失的,應該時刻放心裏的簡單道理,只是這個年代,有人堅守着,有人早已忘記。六爺的兄弟們,幾十年,或掙扎在生存一線,或顯貴富有,都是人生百態。小波小飛這些年輕人,或玩樂或迷茫,或存留本真,或尋找與世界平衡的契合點,也是人生百態。一部電影,百種滋味,味道卻不混雜,依然醇厚,這是功力,也是天賦。

有人會説,這電影基調會不會太沉重,太現實。其實不然,故事有很多種講法,有些有意思的事兒,講的俗了,像白開水了無情趣。而《老炮兒》是一個會講故事,更有心思的人,他帶着你走進這座城市,走進這些人物,卻不是過眼雲煙的消遣,你記得住他們每一個人的樣子,不論是性格上言語上還是態度上。都説喜劇來源於生活,更何況是有着深厚底藴的北京,它逗你樂的本事也絕不是如今市面上段子式的喜劇所能媲美的。走進影院,你會發現,這話有那麼點道理。

關於這部電影有太多想説的話,六爺、悶三兒、霞姨、小波、燈罩兒、小飛、還有行走在這個社會中的各色路人甲乙丙丁,都是一齣戲。歲末江湖,遇見《老炮兒》,真是愜意又爽快。在這個2015年的冬天,給自己放一個假,走進影院,坐下聽聽《老炮兒》的故事,感受這場歲末江湖。

老炮兒觀後感

幾個月來看到老炮兒的宣傳,總擔心言過其實。直到看到全片,終於服氣!必須要豎個大拇指:管虎,牛x!

整個影片所描繪的北京,如此細緻入微,就像昨天剛剛走過。一叢叢高樓大廈所代表新的事物野蠻的奔踏而至,小小的衚衕舊民且行且退,毫無招架之力。六爺老了,在酒吧街一街之隔的地方,固守,整日裏拿些閒閒碎碎的小事消磨打發,鼓着半分舊勇,擔當一個小衚衕裏的維持者和小頭領。在卷挾於時代中的奔忙的人眼裏,六爺固執強調的義理,陳詞濫調的像個尷尬的笑話。

你笑我痴,我笑你盲。你我之間有一道透明的牆。

六爺不像悶三兒那般混不吝,幾十歲了仍然樂得在號子裏進進出出。兒子雖然不在身邊,卻一直是個牽掛,是個軟肋。想見想見想的不得了,還礙着平日裏的威嚴,梗着脖子説不在乎。兒子出事了,六爺恨不能長了十條腿再年輕二十歲,跑遍整個北京去為兒子平事兒。

六爺這個人,是多少中國舊式家長的縮影。温情遮遮掩掩,不敢袒露,但是願意為了兒女去奔波、去低頭、忍一切不能忍、做一切不願做,一個老人,那風霜那皺紋都飽含滄桑,觀之不忍。多少年浸透在心裏魂裏的親情,不需張揚,盡在不言。

看完電影,在路上,我一直和友人討論,還有誰能演六爺,思來想去,竟然找不到比馮導更合適的人。那種老炮兒時代遺留的俠義、被時代逼迫的困頓、老來寂寥的落寞,竟如此貼切。小館子裏被兒子質問時,幾乎沖垮一切的羞愧悔恨,那一刻只有六爺,沒有馮導。還有被觸及底線,眼神以及微皺的眉頭傳達的狠戾和決絕,不用大開大合,已經完全把人物的內心毫無遺漏的刻畫出來。

小館子一場戲被之前的媒體影評反覆提及,只想説果然精彩,父子剛剛坐下時,兒子眼神閃躲,語氣不情不願;父親端着架子,話裏話外夾槍帶棒。酒精下肚,紅着眼一句趕着一句,調門步步拔高,終於把所有矛盾徹底爆發出來。釋放之後,兩父子可以平心靜氣的聊聊心裏話,互相就着台階,你來我往,終於和解。在這一段馮導和李易峯兩人的碰撞,火花四濺,精彩紛呈。

作為電影新人的李易峯演技提升,令人驚訝。在車庫裏被人押着走下來,低眉臊臉,那句“這事兒跟你沒關係”,透着幾分心虛幾分羞愧,假裝着不在乎,內裏早就泄了氣,活脱脱一個熊孩子。

許晴以前的戲多是温柔似水的角色,重複太多。在這裏才終於感受了她的演技,酒吧老闆娘的灑脱風情都演繹的令人信服。跟父子倆的互動,一面是俏蠻的情人,一面是掏心的長輩,生動立體。

六爺的幾個兄弟,不論戲份多少,也都是可圈可點、在別處亦可獨挑大樑的戲骨,話不多説,且留各位去電影院裏細細品味吧。

另外想多説一句,戲裏的配樂,低沉的鼓點、抒情的吉他、懷舊的調子,也都是這部戲裏不可或缺的“點”。

有誠意、有內涵,見人心、見人性,不可多得的好電影!

老炮兒觀後感

電影老炮兒至少有3大理由值得觀看:

1、這次講的重點是道理,而不是故事

馮小剛飾演的老六,是個老炮兒。按照片中許晴 飾演的果兒所述,“當年一把軍刀力扛十數人”,是“真牛逼”而非“吹牛逼”。可這不21世紀都過了15年了嘛,老炮兒遇到了新問題,兒子跟官二代鬧糾紛,老六決定重新出山,按照當年的規矩解決問題。

劇情細節略過不提,總之是整天只知逗鳥、蹓彎兒、扯閒篇、管閒事的老炮兒驀然發現,自己當年縱橫市井的那一套不靈驗了。面對官二代,老六發現“我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了。

《老炮兒》的劇設框架,基本上就是這麼個對立關係。大夥兒都讀過很多關於官二代的社會新聞,打心眼裏兒明白,這種抗爭在現實生活裏是基本不存在、且毫無勝算的。所以劇情上的戲劇性還是略高於現實。

這些前提條件就給《老炮兒》定下了一個基本基調。這就不是一個靠故事取勝的片子,《老炮兒》這次用故事做殼,只想跟大家叨嘮叨嘮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所以呢,奔着看故事來的朋友們,出門左拐吧。

2、不是老北京的執念,是老一輩的精氣神

《老炮兒》的故事背景植根於北京,從老六滿嘴方言用詞裏,就能感覺到明顯的地域性。但這樣去限定《老炮兒》,就有點兒狹隘了。

片中有個很重要的細節台詞,老六在1994年犯事兒蹲過牢,出來後一直生活清貧,就靠一套房子養老,這句一晃而過的台詞,透露了一個實用信息,老六就是在改革開放時期被淘汰的那撥人。

這顯然是大家、尤其是80一代深刻體會到的社會變故。九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對當下的社會現狀影響深刻。一來是建國以來首波離婚潮,80一代單親和再婚家庭比例奇高;二來是誕生了首批富二代;第三,則是父輩和年輕一代精神文化的分野。而這三點,在片中都得到了體現。

《老炮兒》對老六的設定,固然有地域限制在裏頭,但老六本身的個人遭遇,還是放在全中國範圍內而皆準的標杆。所以在戲劇性的撕扯上,老六不是一個人,吳亦凡飾演的富二代也不是一個人,這相當於兩代人的交鋒。而且這種交鋒不分富貴和貧賤,老六和李易峯 飾演的兒子之間的矛盾,也源於代際溝通的障礙。

片子不厭其煩地交代了兩代人交流時的種種隔閡。比如小輩敬長輩酒時酒杯要低於對方,再比如問路、求助等一系列請求,都該使用敬語等。這種“我教教你們年輕人怎麼做人”的思想,貫穿影片始終。

這一點特別酷似《一步之遙》裏,姜文 代表的“Old Money”和文章 代表的“New Money”的正面交鋒。

3、鍼砭時弊同時,只秀了沒有“癌”的“直男精神”

近幾年,貌似對國內男導演拍片“直男癌”傾向的苛責比較多,韓寒、甯浩紛紛趟槍過。但在《老炮兒》裏,管虎和馮小剛這樣的超級直男組合,反而收的恰到好處,沒給人留下話柄。

鑑於之前説過的、劇情性相對弱化的整體選擇,《老炮兒》在情緒宣泄上相對還比較保守。沒有那種熱血賁張的燃情戲,所有男人戲,都是基於劇情需要來處理。

但管虎又怎麼可能只做一個小品!《老炮兒》關於社會時弊的鍼砭並沒有一絲耽擱。這其中,有對年輕一代“恨鐵不成鋼”的惋惜,也有對社會大眾日益冷漠的公德心的調侃,總之,不一而足。

在高級的層面裏,片子宣泄的情緒也都是我等常人所能理解和感慨的。比如最基本的“兄弟情”,或者“赤腳不怕穿鞋”式的對權威的原始反抗。

頗為讓人意外的是,除了影片主線想要渲染的重點,片子還兼顧了許多劇情副線。比如父子情、許晴與馮小剛默契的愛情,等等。片子最亮的一個細節,當屬圈養的鴕鳥沿馬路撒丫子狂奔的鏡頭,這幅超現實畫面,實在是一個不可錯過的燃點呀!

老炮兒觀後感

故事從一件小事開始,説下個人老炮兒觀後感。

賣煎餅的小販無照營業,被城管抓了,要沒收攤煎餅的車子。爭執中,小販撞壞了城管麪包車上一個燈,城管抽了小販一個耳光。

衝突即將升級,馮小剛演的“六哥”突然出現,靠各方都給“面子”,他主持了一個公道。他的解決方法是:小販賠車燈,城管收走煎餅攤子,小販抽城管一個嘴巴。

整部電影的核心是“規矩”,六哥總是抱怨年輕人沒“規矩”。他所説的規矩,大到“父父子子”,小到怎麼打招呼,天上天下無所不包。

這些規矩滲透在日常生活裏,劇中人都認同這套法則,因此這些法則才能不成文地永遠存在。衚衕裏的人深信這是普世法則,“放哪都是這個理”,這些(理應)超越時間空間存在的法則,讓六哥的人生充滿意義。

沒有法則,六哥以前是個小混混,現在是個老混混。有了法則,六哥年輕時候是俠客,老了以後是義士。規矩就是闡述,是把行為昇華成意義。因此規矩對於黑社會和類黑社會成員,總是至關重要。

但是在實際操作上,有時候事情公正而不公義。比如上面這個例子,小販賠了錢、丟了生財工具,只得了個面子。如果六哥這樣做,他就不夠仁義,還是不能贏得尊敬。

於是,是六哥自己掏錢賠給城管,又自己動手做了個煎餅車子給小販。如果六哥的錢不夠,他就號召大夥湊份子。“維護正義”的成本被老城區老居民的人情網承擔了。

在武俠小説外的世界中,這個人情網就是“江湖”。江湖的主流成員不是俠客,是三教九流。這些人願意參與這個人情網,就是所謂“義氣”。

這個江湖安全網的韌性,可強可弱。有時候上萬元的事就快把這張網戳破了。可有時候,比如反清復明這種殺頭的事,都能被這張網兜住。

下面就是正式劇情了。六哥是個老頑主,現在經營着衚衕裏一個小賣部,養着個小寵物八哥。年近六十,往事已如雲煙。有一天,他幾乎斷絕關係的兒子曉波,惹事被一個闊少混混抓走,這個人叫小飛。箇中因由簡直不值一提,你搶我女人,我刮你車之類,破爛小事。小飛是南方高官之子,和一羣改裝車的人混在一起。

六哥在市井中打聽出小飛一幫人的下落,找他們談判,對方提出賠10萬。於是六哥湊錢,千方百計地從“江湖”這張網上挖出10萬塊錢。——到此為止是全劇精華,後面的劇情開始滿街亂竄。

六哥交贖金時,因為種種原因,車子的損傷變大了,小飛改要100萬。反正是出不起,小飛提議用比較好玩的方式解決,讓六哥用“規矩”闡述一下現在的情況,六哥提議“茬架”。——“茬架”是留下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指提前約定時間地點的打羣架,因為有時間準備,雙方都會發起總動員,最後人脈廣博者獲勝。

衚衕裏,一羣年過半百的中老年人積極備戰。觀眾期待着一場不合時宜的車鏈子大武鬥,這時曉波被偷偷送回來了,雙方陣營裏都有人覺得用“茬架”解決問題很蠢。這件事應該就這樣結束了。

這時有些感人的家庭戲,曉波父子長談、六哥查出血癌等。

結果曉波不小心帶回來小飛在瑞士銀行的對賬單,是小飛父親貪污fu敗的證據。小飛父親帶一幫人來找東西,把曉波打成腦震盪,六哥的兄弟們義憤填膺,這個架是非茬不可了。六哥約小飛背後的一幫成年人,在荒郊野外用茬架分是非,然而他早把證據寄給中紀委。也就是説,他只是來報仇的。

然而六哥在途中病倒,觀眾最後也沒看到一場板磚砸到腦門上的精彩高潮。

最後一幕,幾天後,跟着六哥一起來的一幫老兄弟從看守所走出來。他們拋家棄口地又年輕一次,紅光滿面,心滿意足。

這個略微有些失控的劇情,其實嚴格遵守着開頭那件小事所交代出的幾個規矩。那就是:

1.弄壞別人的車要賠償。

2.違法就要認罰。

3.打人不對。

結尾來場廣場舞式的打羣架,是眾望所歸。然而最後還是沒滿足觀眾這個小小的念想,大概是想説,暴力不能解決問題。雖是老生常談,但是放在一個永遠緬懷一個暴力年代的老頭子身上,顯得悲涼。

No country for old man。你的規矩、價值、生活意義、崇拜對象、知識、經驗、光榮、愛慕,全都過時了。

那個年輕的你,看着這個年老的你——因為他是個那麼牛逼哄哄、直來直的青年——他也許會説:“你怎麼還不死啊?”

你覺得他説的對,因為你就是他。只不過,你到死也要貫徹那些規矩,只要你一直貫徹下,就能證明那是些超越時間空間的規矩,是宇宙真理。

六哥是老一輩平民,他們曾經比權貴還權貴。加上六哥會打架,他是個閃閃發光的百姓貴族。在知道的人眼裏,這個光芒一直閃耀到現在。

小飛是年輕一輩權貴。這個故事的主要矛盾,發生在六哥和小飛之間。現在這個年代,會打架的只能當狗腿子,閃閃發光的是有錢人。

現在這個價值體系中,“人情網”不是必須品。經過財富的累積和集中,有一小部分人能以一己之力承擔“維持規矩”的成本。他們不用湊份子,不用借錢,説一句:“不用還了”,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小飛就是這樣的人,他當然成了一羣小混混的老大。

而年輕的小平民,既不具有古老的“義氣”,也不擁有現代的“資本”。電影表現出的這些年輕人,是不講情義、冷漠無情的。資本的力量是那麼大,“人情網”承擔風險的能力,在一個有錢人面前不值一提,依靠“規矩”還不如依靠資本。

當年輕一輩平民對資本規則不滿的時候,他只能胡亂發泄一通。曉波偷偷勾搭妹子、偷偷劃別人車,不過是盲目亂撞,最後還要自己承擔後果。

按照劇情安排,主持現代規則的小飛,對古老的江湖規則抱有仰慕之情。當然,他仰慕的是一言九鼎、尚義任俠的風采,而不是到處籌錢的窘迫。表面上看來,六哥和小飛之間的矛盾是故事主軸,但這並不是真矛盾,這場矛盾由鬧劇開場、鬧劇收場,兩人之間並沒有價值觀分歧。

電影裏還有兩個分支矛盾,是小飛父子、曉波父子之間的代溝。這種矛盾是必然存在、必然無解的,劇裏果然也用親情打混過。

代溝矛盾當然可以長篇大論,但是那也太文藝片了。你覺得這個是文藝片嗎?它看上當然像個文藝片,但它不是。它是正義必勝片,又稱為“主流賀歲喜聞樂見”片。因此它必須在劇情過完2/3的時候,推出一個大boss讓你看完過癮、過個好年。

這就是六哥和小飛父親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崇尚暴力的老一輩人裏,草根和權貴的矛盾。這本來是個真正的矛盾,但劇情沒有探討。所以總的來説,這應該是個很沉重的,帶有懷舊氣息和時代敏感度的片子,但它表現為一個鬧劇,鬧完了還要打boss,怎麼喜慶怎麼來。還是很適合閤家觀賞的。

但是它還要在頭上加個15秒的激情戲!你是要幹嘛!你讓我怎麼給我媽推薦???而且誰要看馮小剛的屁股啊???你們在想什麼???把電影提高一個分級就為了秀馮小剛的屁股!值得嗎???你們捫心自問,值得嗎???

囉嗦到現在,還有點閒話想説,就是關於現在流行的“中老年人喃喃自語”。

這幾年來,各國都很流行拍中老年人的喃喃自語。為什麼呢?也很簡單,因為抗戰勝利70週年了嘛。

二戰以後,50年代爆發的嬰兒潮一代,現代都進入中老年了。他們和時代一起成長,從極壞發展到極好,把世界從暴力的舊社會建設成工業高度發達的新社會。現在他們走到中老年,他們從廢墟中一手帶大的社會逐步過渡給下一代,逐步脱離他們的控制,沒有他們參與的新興文化層出不窮。在他們看來,脱離舊文化的社會是失序的、全新的、不可理解的。雖然,他們也曾從更老的一輩人手裏接過這個社會,並且狠狠大破大立了一番。

這樣一個極大的羣體,有喃喃自語的需要,應該被我們全面接受。這樣的題材重複出現,不能用“缺乏新意”一句帶過。青少年思春的題材被重複過多少次?哪個不是互相抄而且一個比一個矯情?只因為青少年有被理解的需要,這樣的題材就可以一再被消費,那麼為什麼老年人不能一再喃喃自語?

就算中老年人否定我們,覺得我們個個是嬌氣不男不女孤僻貪玩的混賬,我們也要接受他們。如果説現代的新一代有任何值得驕傲的地方,那就是我們的文化更寬容。我們正在從艱苦奮鬥的社會過渡到人文社會,文藝作品就是要描寫現在這個社會,包括它正在失的,和它正要迎接的。 另一方面,必須要提一下中國電影一貫的,對年輕一代價值觀的否定。比如這個電影裏,年輕人身上一無可取,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傳承”。也不只是中國電影,應該説,全世界中老年人都有“儘量保持現狀”的傾向,並且希望下一代接納這個守舊的價值觀,和世界上現存的所有舊的東西。

我倒是覺得,社會要進步,必須鼓勵年輕人對舊的一切都有“批判——接納——批判着接納”這個過程。青少年文化必然是反叛的,只有從頭到尾反叛過一遍,才能客觀思考哪些是值得接納的。我們的社會不願給青少年這個機會,不願意讓他們有一個思考過程。

被媒體讚賞的年輕人必須是戀舊的,他可以反叛他自己的父母,但必須崇尚一個更古老的東西,他不能徹底反思自己周圍的一切,並因此感到無助和憤怒。這是現在年輕人最常見的生存狀態,但是完全不能被文藝接受和表達,真是非常遺憾。

對了,別人經常説我嘴賤,嘔出胃液也吐不出個象牙,好事都被我説的特別猥瑣。這片子可能被我説壞了,其實是很好看的哦,我打了五星哦。劇情神轉折之前超級好看,而且父母會很喜歡,就是那點點裸戲會讓全家老小如坐鍼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