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精品多篇)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精品多篇)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 篇一

培根先生説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了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了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着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一、學到什麼這本書道理淺顯易懂,其中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你要的東西非到手不可,其實你是在推開這個東西;要學習防守,學習信賴,你才會輕鬆得到你真正渴望的東西。這兩句也存在相同之處,説的是一個道理,在做了自己所有該做的之後,就該等待本應順其自然的結果。

二、聯繫實際

剛上面提到的兩個觀點,有的人會誤解為放棄。放手和放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放棄是犧牲本來屬於你的,放手是放下那些不該屬於你的東西。説道這裏也許又有迷糊了,既然前面都一直在努力的實現自己的願景,怎麼到這裏又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了。其實是忽略了神祕學院裏鍊金師的解釋,他説了,當做了該做的一切之後,宇宙只要接收了你的訊號,接下來就是宇宙的事情,你只要保持好自己的正確態度,而不是強求,急於求成,這隻能增強了負面的能量。類似於這樣句子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凡是一切都如同沙子一般,握得越緊就越容易失去他。當這樣的情緒特別強烈的時候,我們把自己的整顆心都撲在這個結果上,而不是全心全意地對待實現心想事成的路程中。我們往往説過程是最美的,因為其中包含了太多看得見看不見的東西,內在與外在的,思想與行動的,而結果只能代表着我們最後獲得的東西。

三、重構反思

往往當某個東西被賦予力量時,我們就會特別緊張,特別在意這個結果,反而沒法把這個事情做好。最鬱悶的時候變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與願違。在"心想事成"的嘗試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一個規律:當你有兩個願望想要實現時,如果你選擇實現你認為最重要的而放棄另一個,往往這個對你來説最重要的願望會某種程度的實現。一個人應以什麼樣的心態生活:以一種樂觀向上,懂得接納和放手,並且時常感恩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相信這個目標能夠實現,時常讓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目標的實現就不會離自己太遠。人的一生其實也就這兩種狀態,只是我們每個人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和價值,才會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堅定自己的信念,尊重自己的感覺,把希望變成一種習慣,最後就能品嚐到心想事成的幸福!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篇二

我一直以為“心想事成”應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領,可是,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心想事不成,甚至常常事與願違呢?沒看完心靈作家張德芬寫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我找到了答案。

本文以一個天方夜譚似的浪漫童話的故事情節和架構為基調,引出來平民百姓阿南的故事。阿南是一個普通的貧窮農民,為了娶得漂亮的公主,贏得可觀的財富,而踏上了一條神祕且危險的道路。

故事曲折有趣,書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語句,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得便是那可以察覺自己感受的歡樂樹和愁苦樹。歡樂樹和愁苦樹可以通過人的意念和思想所產生的振動頻率共鳴,但結果卻完全不同:那顆長得特別好的歡樂樹,是因為人們一直對它説開心或讚美的話,一直接受快樂的情緒,而那棵接近枯萎的樹,是因為無人理睬或接受了太多的愁苦情緒。

通過這兩棵樹,我明白了一個人的態度,將決定自己的人生。世界不會因你大決定而改變,但你的決定卻會改變你的世界。要用愛和善意的眼光看待你周遭的一切人、事、物。以一顆樂觀向上,懂得接納和放手,並且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全心全意的相信自己的目標能夠實現,並且時常讓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目標的實現就不會離自己太遠了。如果整天唉聲歎氣,怨天尤人,遇到一點挫折就動搖自己的決心,開始打退堂鼓,那麼就將像那棵愁苦樹一樣,毫無生機可言,最後鬱鬱而終。

其實人生也就這兩種態度:悲觀與樂觀。但不同的人賦予了他們不同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是每個人的人生都顏色各異,各有各的精彩,只有堅定自己的信念,永遠都相信會有希望,相信自己的感覺,那麼最後就一定會品嚐到心想事成的幸福果實!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篇三

我們都有自己的心願與夢想,但卻不知如何實現,總覺得你的人生在繞沒有意義的遠路,那麼《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將會是一份屬於你的地圖。

本書講述的是22歲的阿南巧逢美貌的公主招親,誰能學會甚美國的鎮國之密,並帶回山城國,公主就嫁給誰。阿南因為懂得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靜,所以能夠克服重重困難來到甚美國。但是當局者迷,陌生的世界讓阿南不知所措,不過也從中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祕密,並收穫了真愛。

看完《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你是否發現“心想事成”應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呢?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心想事不成,甚至事與願違呢?關鍵在於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力量,也忽視了這個有形世界其實是受無形世界操控的。

其實,真正阻止我們成功的,並非我們不懂或不明白的事,而是我們深信不疑,其實不正確的事情或是觀念,這是我們最大的阻礙。從小,我們在鄰居,父母親友,老師同學當中,吸取了許多訊息和看法,由於從小它們就深埋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已經變成了所謂的信念。我們沒法去檢視它們的有效性與實用性,因此一直無意識地受它們控制,進而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多年前,英國有一個馬戲團失火,燒死了幾頭大象。後來收拾善後時,有人發現那些大象只是被一根細繩拴在一根細的木杆上面,但是它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火苗上身,也不會邁出那一步。 這個慘劇發人深省, 就某種程度和某些方面來説,我們無異於這些從小這被細繩給捆綁住的大象。

所以,我們的舊信念,就象舊衣服一樣,都過時了。它不過就是些舊思想罷了,何必抱着不放?如果能夠慢慢解除我們的人生模式,我們的生命能量就會很順暢。換一種角度看人生,加一點幽默感,我們的日子會更好過的。

如果能夠掃除我們內心的障礙,直接與生命的源頭接上,那麼,每個人都可以恢復我們與生俱來的心想事成的能力。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篇四

“心想事成”是我從懂事起就一直想的事情,從未斷過,但是並不是件件都如我心願。看完張德芬老師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我發現是自己的發願和方法不對,主要是沒有人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計劃夢想,或是鼓勵我們去讓夢想成真。中國現下的教育,都是注重於外在的一步一腳印的紮實功夫,不可以好高騖遠,但卻讓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力量,也忽視了這個有形世界其實是受無形世界操控的!

在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時候有有驚喜,有領悟,也有不解。驚喜的是發現自己和作者一樣都時常做白日夢,關鍵這種想法是普遍存在的。小時候我總覺得將來長大一定能夠讓父母住大房子,出門就是大海,真所謂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現在還是堅持。領悟就是讓我見識到信念對我們命運的影響有多大,它還讓我懂得,做多少挑戰自己的事情,不是真正的心靈強大,更重要的是和內心各種情緒和平相處。

全書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心想事成的祕密,講述了心想事成的重要步驟及注意事項。個人非常喜歡作者對於童話故事的構思,故事銜接性合理巧妙,對我們今後的行動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還增加了一些實際的生活案例,作者用生動的實例和精彩的語言做了解答,並進行了詳細的剖析,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受益匪淺。

我看完書感覺,人首先要有健康積極的信念,通過靜默冥想用覺知趕走自身思想情緒裏的黑暗劣性,感知他人的點滴幫助,再通過積極的行動來爭取心想的,建立一個健康積極的人生模式,至於最後的結果如何,等待接受,學習放下,讓宇宙的力量帶領你。

感恩張德芬老師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震撼人心的叩問,感恩《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給予我正面的能量,宇宙的力量,信念的強大,感恩易效能各位老師和夥伴們,讓我有所改變,有所進步,讓我們下週繼續努力尋找心靈深處的祕密!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篇五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説:聽説神祕國擁有一個祕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美好、喜悦,那個祕密到底是什麼呢?美麗的公主宣佈: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個祕密,我就跟他結婚,《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第二部)。全國的青年都出發去尋找,阿南也是其中之一,可是旅途充滿了危險與艱難,而那個祕密真的存在嗎?

一、認同的觀點

文中的吸引力法則中提到,"你就空虛世界上最強的磁鐵,你這裏的東西,"他指指自己的腦袋,"會發散出比任何東西都還要強的吸力,對整個宇宙發出呼喚,把和人鐵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吸過來!"每個人獨立的個體都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自,而我們更應該把自己的特質去放大,去認真做好自己。

二、聯繫實際

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它從來不吝嗇。要看你有沒有一顆包容的心,來接納生活的恩賜。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試着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體會,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讀後感《《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第二部)》。不要因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對春天的希望。我們感謝上蒼,是因為有了四季的輪迴。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你就沒有了埋怨,沒有了嫉妒,沒有了憤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顆從容淡然的心!

三、反思與重構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成功的標準也不止一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質,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要讓別人牽着鼻子走呢?因為我已是一個具備多種素質的當代青年人,因為我渴望獲得精彩,活得快樂,獲得成功。有自己的思想,不怕別人的褒貶,按自己的選擇做事。那麼,只能選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這樣人生才無悔,才快樂。

堅持信仰,保持自我,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迷失方向,為自己的人生塗上亮的色彩。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篇六

一:認同的觀點:

當你向宇宙宣佈你的願望時,你必須要非常相信你會得到它,甚至已經得到了,《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四)。所以,你要散發出去的,應該是已經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的感覺。因此,你的思想應該是:我已經有個温柔美麗的老婆了。"在這個章節中,張德芬老師告訴我們,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也就是自己的信念,在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地檢驗和審視,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感覺,最後就能體會到心想事成的幸福!我贊同她的這個觀點,相信她的這一觀點與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市息息相關的。

二:聯繫實際:

尊重自己,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步,經歷過的每一件事以及此刻或即將流轉於指間的事,都似乎可以與"尊重你自己"牽手,而我們需要做的是重新審視自己,屬於你的那些"牽手"是否正確了方向"成功是做一件事,別人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但你確實做到了,這就是成功。"也許這句話帶有"絕對"色彩,管中窺豹。然而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實際上是一個個對自己的證明,從小到大,以少見多,讀後感《《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四)》。證明自己的每一步,你一正在尋找着一個有一個"被別人尊重"的理由。這樣看來,似乎是當你成功之後,才找到了那個讓別人尊重的理由,而我固執的認為,當你找到了那個讓別人尊重的理由之後,你才真正的接近成功。以退為進,要學會忍耐,一直忍耐到有一天你的"敵人"不敢再抬頭看你的眼睛。一個人的眼鏡會説話,有時候"無言以對"勝過"百感交集",只需要一個堅定的眼神,所有人便都知道你已經找到了那個讓別人尊重的理由。尊重有時候並不對等,因為表面的尊重與內心的折服根本無法同時放在一個天平上。只有你比別人強很多事,別人才有可能來適應你。尊重自己的人,才有被別人尊重的可能,而將可能變為"確實"這才是我們真正尋找的答案。"背後的故事"是一個著名電視欄目的名稱,而這五個簡單的文字卻組成了一個如此發人深思的詞語。"尊重"的背後一定有故事,而且是一個個獨家記憶。

三:重構:

在教學過程中,曾經的汗水和淚水,流過,流出一道道記憶的痕跡,留下更加堅定的步伐和心態。曾經的不解和嘲笑,忍過,忍出一步步前行的力量,懂得了忍者無敵的內涵和真諦。曾經的打擊和挫折,爬起來過,跌倒冷靜出方法,起來找到到達終點信心。一個人奮鬥,便要耐得住寂寞,放得下慾望,捨得下享樂。尊重自己,更懂得尊重別人,尊重自己,更尊重自己的學生!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篇七

前幾天,我閲讀了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説:神祕國擁有一個祕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完美。公主招親宣佈:只要有人能夠找到那個祕密,公主就跟他結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靜,所以能夠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難,也從中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祕密,並收穫了真愛。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當他們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時,發現失去了很多,而變得不快樂。其實追求自己想要的沒有錯,但追求任何一個目標時,要明白自己為什麼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會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麼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這樣,才不會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就錯了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期望有一盞阿拉丁的神燈,心裏想着什麼,吹一下神燈,結果就會如願以償。這是多麼美妙的好事情阿!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盞神燈,那就是我們的信念,是內心真正迫切渴望實現的願望。我們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才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着我們的方向,我們要相信自己必須能成功,這樣我們才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最終能夠心想事成,得到內心真正想要的。

誠如書中所言“心想事成”確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潛力。但為什麼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們沒有聽到來自心靈深處的吶喊,心靈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他們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們的吶喊。我們從一生下來,耳邊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再大一點,是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們到底是否有停下來,好好想想,我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師的話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裏,成了那所謂的信念。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古代的陋習纏足。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説。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縴。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秀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白天一雙腳痛得寸步難行,到了晚上一雙腳放在被子裏不但痛,而且蒸熱燠悶,有時簡直像炭火燒着一樣痛苦,睡覺時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半夜起來捱着腳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習,在當時竟如此風行,這恰恰就是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吶喊,我們聽不到那悲涼的哭聲,聽不到女子在被裹時的痛呼。

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心靈,傾聽心靈深處的呼喊,讓自己時刻都能“心想事成”。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篇八

這個暑假,我看了張德芬老師的書《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完很興奮,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欣喜之餘不由得讚歎張德芬老師的智慧,能夠如此係統的統合各家方法,整合梳理出層次脈絡清晰的“心想事成”的方法,而且把這些方法放在一個天方夜譚似的童話裏分享給我們,讀起來輕鬆愉悦、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

本書大致內容是關於一個農夫阿南為迎娶公主踏上了一段尋求“祕密”的旅程,在一個神祕學院學成“心想事成”的方法之後又遇見了“心想事成”的創始人“王子”,在“王子”的指引下,他最終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真正的祕密,而他也明白了,其實他真正所愛的人並非公主,而是那個對他無微不至的宮女。 書中的許多值得思考,領悟的話。例如書中提到了我們總是忽視心靈的力量,忽視了這個有形的世界其實是受無形世界的操控的,而且我們沒有養成培養自己內在世界的習慣,甚至還充塞了很多錯誤的信念在我們的潛意識中。 作者認為心想事成應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事,只是有許多障礙和誤區導致我們心想而事不成。心想事成的陷阱就是我們常常不知道要付出什麼代價,有時候只是一心的追逐自己的目標,卻沒有想到這個目標其實並非自己心裏真正想要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盞阿拉丁的神燈,心裏想着什麼,吹一下神燈,結果就會如願以償。這是多麼美妙的好事啊!其實,這盞神燈就是我們的信念,是內心真正迫切渴望實現的願望。我們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才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着我們的方向,指導着我們的行為,我們才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最終心想事成,得到內心真正想要的。人生本沒有意義,是我們每一個人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和價值,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所以確立你的人生目標,也就是你的信念,在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地檢驗和審視,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感覺,最後就能品嚐到心想事成的幸福! 書中還有些話也印入我的腦海: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和平庸也不過是一種習慣。你要看到自己的不良習慣,然後下定決心去轉變它們。 真正的勇者,是能夠征服自己的人。 清除層層的內在阻礙後,心所向往的東西,會毫不費力地來到你我的生命中。 不要去管你的思想,只要去察覺你的感受就好了。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還寫了這麼一段話:你不可能經由一個沒有喜悦的旅程,而到達一個喜悦的終點。我非常感動於這句話,它告訴我們,不管此刻在人世間,你追求的是什麼,在過程中保持一顆喜悦的心情,那麼你心所向往的東西就會更不費力地來到你的生命中。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篇九

看到那個封面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一個妙齡少女,穿着一襲白裙,就那麼自然的站在澄黃的田野中,任由那調皮的秋風吹拂着那一頭飄逸、烏黑的長髮,那麼自由的享受自然的撫弄。

本書由台灣註明女作家張德芬編撰,生動形象的用山城國23歲的一個普通農夫阿南,在招親會上對貌美的月葉公主一見傾心。併為她去神祕國尋找寶物,在神祕國卻偶遇神祕國太后並得知了公主不同尋常的身世,於是阿南答應太后進入神祕學院學習,在學成之後回山城國帶回月葉公主。最後阿南完成了神祕學院的課程,卻也遇到了自己的真愛。從此真的心想事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分第六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其實不外乎一句話:有了明確的目標,人生才有前進的動力。

縱觀古今,這句話已經在無形中成了真理。宋代大文學家蘇軾以前説過:“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做一求之。”明確的目標,是叩響成功大門的敲門磚,這也是有大智慧的體現。正如法國註明的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所説:“沒有必須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所以:要想成功,就務必要有堅定不移的目標和追求。找到方向,才能春暖花開。

羅斯福總統夫人在本寧頓學院唸書時,要在電訊業找一份工作,他的父親為她約好了他的一個朋友——當時單人美國無線電公司董事長的薩爾洛夫將軍。羅斯福夫人回憶説:“將軍問我想做那個工作,我説,隨便吧。將軍卻對我説,沒有哪一類工作叫隨便。他目光逼人的提醒我説:“成才的道路是目標鋪成的。”羅斯福夫人之後就是沿着目標鋪成的道路走下去的。歷史上,她是以社會活動家,而不是以總統夫人著稱於世的,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詩人汪國真説:“有了目標,容易產生奮鬥的力量,沒有目標的人常會感到生活的空虛茫然。”成功屬於有目標的人,一步一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目標,才能不斷進步。

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的一見磨坊裏,有一匹馬和一匹騾子,他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面拉東西,騾子在裏面拉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法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真經。17年後,這匹馬馱着佛經回到了長安。他重到磨坊會見騾子朋友,老馬大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雲霄的山嶺,凌峯的冰雪,熱海的波瀾,那些神話般的世界,使騾子聽了大為震驚,騾子驚歎道:“你又多麼豐富的見聞阿!那麼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其實,”老馬説,“我們跨過的距離都是相等的。當我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法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卻被矇住了眼睛,一生就圍着磨盤打轉,所以永久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小天地。

正是目標,造就了馬和騾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歌德説:“人生最重要的是樹立遠大的目標,並不斷的追求使其轉成現實。”是的,目標是人生努力的方向,是人奮鬥的燈塔,為生活確立一個目標,朝着目標努力追求,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