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敍文寫作(精選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記敍文寫作》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記敍文寫作》相關的範文。

記敍文寫作(精選5篇)

篇一:記敍文寫作

記敍文寫作

一、記敍文知識概要

以記敍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敍文。記敍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記敍文既包括記敍性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説等,又包括一般的記敍性文章。狹義的記敍文是指以記人、敍事、寫景、狀物為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態變化和發展進行敍述和描寫的一類文章,常見的如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遊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

記敍文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記敍文的線索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以人物為線索,以事件為線索,以行蹤為線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等等。分析線索有助於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結構。

記敍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種描寫方法,並理解不同方法對不同主題的表達作用。特別要注意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對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作用,進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

議論和抒情均有直接與間接之分,它們都是記敍文中的關鍵部分,分析它們的作用對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

記敍文一般運用敍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

敍述是事物動態(如人物的經歷、事件的進行、空間的轉換等)的述説,重在過程性,時間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敍述有第一人稱敍述和第三人稱敍述之分。第一人稱敍述有“我”和“我們”,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記》)、見證人(如《孔乙己》)和線索人物(如《祝福》)。好處是便於作者直接充分地表達思想感情,讓人感到親切自然,不利之處是受到侷限,特別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達。第三人稱敍述有“他(她)”和“他們”,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來敍述他人,這就自由客觀,但缺乏可信度和親切感。有的文章,出現第二人稱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稱在敍述,這其實是第三人稱敍述,如果在眾多第二人稱中出現一個“我”來敍述,其實還是第一人稱敍述。

敍述有多種方式:

(1)順序。常見。從前到後,線索清楚,但易於寫成流水賬。這就需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2)倒敍。將結局或突出點放在開頭,然後再從前到後。在新聞消息中已經成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事件最好是時間跨度大的。偵破和武打的影劇常用。好處是有懸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敍。在本事敍述中插進另外一件僅僅有關的小事,然後再按原來的本事來寫。如《水滸》中林沖遇到店小二時插敍了店小二在東京的事。不可喧賓奪主。

(4)補敍。對本事前面未敍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後面給以補充。

敍述要定好基調,要有起伏跌宕,場面不宜多,語言要生動形象有個性最好口語化。

描寫是事物狀貌的描繪,重在形象性。中國小説敍述成分多,而外國小説反之。

(1)人物描寫。A肖像描寫。描寫外形——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要抓住特徵,以形傳神即透過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內心。B語言描寫。要透露內心祕密並顯示個性特徵。C行動描寫。古典小説中有許多典型的行動描寫,如黛玉焚稿、范進發瘋、大鬧天宮和單刀赴會等。行動描寫要反映人物心理並顯示個性特徵。D心理描寫。要注意下意識的心理如幻覺。還要注意藉助外在事物的`間接描寫。

(2)環境描寫。A自然景物描寫,包括時序節令、自然氣候、山川湖海、動物植物等描寫。作用:交代時間、地點,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推動情節發展。B社會環境描寫,一是某種社會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開頭,二是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的陳設、格局、氣度、色調等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志趣、氣質和情操等,如《紅樓夢》中女兒們的居室小院。

(3)場面描寫。對有中心人物活動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如《藥》中的殺人場面。

(4)細節描寫。對有典型意義的細枝末節的描寫。如阿Q畫押、嚴監生豎起兩根指頭。起着描繪人物性格、安排線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細節延伸開來就是一篇微型小説。

描寫法又可以分為:白描(無比喻修飾,以敍述代替,重在傳神)、細描(細膩深刻、修飾較多);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通過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圍事物來描寫);主觀描寫(帶感情色彩)和客觀描寫(不帶感情的準確的,如在説明文中)。

抒情是抒發和表現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帶有感情的判斷句,並有感歎詞;間接抒情是指在敍述、描寫和議論中帶有感情色彩。

二、記敍文寫作的技巧

1.巧設懸念

把文章後面將要表現的內容,先在前面作一個提示,但不馬上解答,以引起讀者的好奇興趣,產生急於看下去的迫切心情,這樣文章的開頭,我們稱為巧設懸念。它的好處是能避免結構上的單調,使文章的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2.一線串珠

記敍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串連起來的一條主線,它把文章的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有機體。如果説豐富而生動的材料是一顆顆珍珠,那麼線索就是將這些珍珠串連起來的一條線。

記敍文的線索主要有實物、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無論採取哪種線索,都必須從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體現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出發,靈活巧妙地確定。

3.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就是以小題材表現大主題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來似乎很平常,但卻包含了深刻的意義。“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只要善於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小材料同樣能反映深刻的主題。如《一件珍貴的襯衫》。

4.穿插流動

在敍述過程中,插入一些與情節相關的內容,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這種用在謀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動。穿插流動的手法,是插敍的一種特殊用法。如吳伯蕭的《難老泉》和翦伯讚的《內蒙訪古》,前者記敍山西晉祠難老泉的景物時,不時穿插文史資料、傳説故事;後者描寫內蒙風光和古蹟時,插入文獻和歷史事實。這些插入,不僅能使文章的內容豐富,而且增加可讀性。王安憶的《雨,沙沙沙》記敍一位姑娘在雨夜沒搭上末班車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緒流動,文章就多次插入這位姑娘心靈深處的意識活動,反映了姑娘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這篇文章也是運用了這種手法。 當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過多的穿插也會影響文章本身的連貫性。

5.粗筆勾勒

粗筆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幾筆重點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徵。採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可以對人物的身材、體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態、風度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作簡要的勾勒。

運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徵,用樸實的文字簡略地寫出來,不宜用過多的形容詞、過多的比喻。其次要簡練傳神,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6.烘托藝術

烘托藝術原是中國畫的技法名稱,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襯托出另一主要部分來。把這種手法運用到文章的構思中來,就是從側面通過描繪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來襯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稱“襯托法”。襯托,也叫映襯。用類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鮮明突出,從而達到強烈的表達效果。如“紅花還須綠葉扶”。有了陪襯的事物,被陪襯的事物才會顯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説明。

1、襯托,可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就是用類似的事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主要事物。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用冷風寒水來襯托壯士此行的悲壯。又如“藍天襯着矗立的巨大雪峯”,用藍天襯雪峯,使雪峯更高大

反襯,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異的事物作陪襯。如上例中的藍天的藍,來襯托雪峯的白,使雪峯更潔白。又 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有聲襯無聲。

2、運用襯托要愛憎分明,要賓主分明,陪襯事物與被陪襯事物,要讓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賓奪主。

3、襯托和對比的區別: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它與反襯有些相似,但不同。對比,意在比,突出的對象是雙方的,對立兩事物無主賓之分。

襯托,意在襯,兩事物有主賓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前句是對比,後句是反襯。

7.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是指在適當的時候以一二句議論,點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義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題,醒人之耳目,給人以啟迪。點睛之處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8.前後照應

前後照應法可以使文章嚴謹連貫,渾然一體,又突出內容和結構上的內在聯繫。照應一般有以下幾種:

1、內容和標題相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常常是內容安排多處和題目照應,或在恰當的地方直接、間接地點明題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寫“背影”,既與標題“背影”相照應,又進一步點明題旨,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間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寫事,後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寫事的結果,使內容相互補充,層層深入。

3、結尾與開頭照應法。在文章的結尾處對開頭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為有機的整體。如《白楊禮讚》一文,開頭和結尾照應,不但使文章結構顯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讚美之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

9.卒章顯志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10.一波三折

記敍性文章要避免平鋪直敍,記流水賬,如能寫得波瀾起伏,就能引人入勝,耐看。

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寫景小品《火光》通篇運用了象徵手法,但從字面上看,數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發了一波三折的景物變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這是開頭展示的基本景象;船伕不以為然,認為還遠着呢,興起一波;自己從不相信到信服,又興起一波;由“非常遙遠”到“畢竟就在前頭”,重要的是“必須加勁划槳”再興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讓讀者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方能做到引人入勝。而脱離生活,故弄玄虛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讀者,還會適得其反。

11.欲揚先抑

“欲揚先抑”與“欲抑先揚”是相反的兩種佈局方法。 採用這種寫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牽強生硬。

三、優秀例文一:

路是月的痕

湖北考生

依稀想來,已有幾年未踏上這一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親親手用鵝卵石鋪成,在月光下泛着朦朧柔和的光。路的那頭,連着那河邊的小屋,連着我的父親。父親啊,你是否依然執着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兒子的歸來?

父親愛好吹笛。小的時候,父親的笛聲載滿了我童年的樂趣,像那條絲帶一樣的小河,牽引着我的童心在父親愛的港灣裏一晃一悠。父親很疼我這個唯一的兒子,老喜歡用粗糙的雙手捏我的臉蛋,不顧我疼得哭起來,還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的日暮,父親帶我到河邊的草地上放牛。父親常常放開牛繩讓牛自己吃草,自己便從背後的草簍裏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間最美妙的音樂。我就靠在父親腿上,看着天邊的夕陽將父親的頭髮染上點點金色。我愛父親,父親的笛聲最美。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討厭起父親,討厭他滿嘴煙味,討厭他的黃牙,討厭他背個草簍到學校找我,還從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還討厭他沒有本事,只知侍弄幾畝薄地,連我的學費也沒能賺回。我和父親逐漸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幾次後,父親不再打着赤腳去學校看我,不再嘮叨着讓我好好學習。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來,這又成了不務正業的標誌。

我到外地上學去了。離去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條熟悉的小路,感覺到一絲眷戀與不捨。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劃過的痕,也劃過我的心,幾年時間裏,我未回過一次家。母親在電話裏告訴我,我走後,父親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飯不思,只知去河邊吹笛子。最終,我應母親的請求回到了家。回家裏已是夜晚,月剛升起,當我懷着無盡的思緒在小路上行走時,遇到了等我的父親。我忽地一下子哭出來,緊緊抱住了父親。我請求父親給我吹笛,父親答應了。哽咽的笛聲又在耳畔響起,響在灑滿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憶。我感覺到父親眷眷的愛子之心,感到愧對父親的笛聲,父親愛我,愛着自己的兒子。他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發現它和我的心竟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

路很美,很美,是月劃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

本文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記敍文,以我對父親的感情變化為主線,展示了我讀懂父愛的過程:小時候,我愛父親,父親的笛聲很美;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討厭父親,父親的笛聲如怨如慕;到外地求學幾年後,我才真正地讀懂父愛。笛聲,是“我”選定的作為父愛的一種載體。笛聲的變化(從最美到如怨如慕到哽咽)載着我對父愛的認識過程,緊扣作文要求。本文語言優美,佳句迭出;構思精巧,僅取三個片斷和“幾點”笛聲,就把凝重的父愛和我感受父愛的心理歷程,表達得淋漓盡致,情真意切,是一篇難得的考場佳作。

四、思考與問題

通過對記敍文的學習,你是否掌握了記敍文寫作的技法。讀以上的例文,對你的寫作有哪些啟示?

五、本次作文題和要求

題目:《那人,那事》

要求:寫成記敍性文體,適當運用寫作技巧,800字左右

篇二:關於記敍文寫作(一)

一、記敍文知識概要

以記敍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敍文。記敍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記敍文既包括記敍性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説等,又包括一般的記敍性文章。狹義的記敍文是指以記人、敍事、寫景、狀物為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態變化和發展進行敍述和描寫的一類文章,常見的如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遊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

記敍文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記敍文的線索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以人物為線索,以事件為線索,以行蹤為線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等等。分析線索有助於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結構。

記敍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種描寫方法,並理解不同方法對不同主題的表達作用。特別要注意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對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作用,進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

議論和抒情均有直接與間接之分,它們都是記敍文中的關鍵部分,分析它們的作用對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

記敍文一般運用敍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

敍述是事物動態(如人物的經歷、事件的進行、空間的轉換等)的述説,重在過程性,時間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敍述有第一人稱敍述和第三人稱敍述之分。第一人稱敍述有“我”和“我們”,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記》)、見證人(如《孔乙己》)和線索人物(如《祝福》)。好處是便於作者直接充分地表達思想感情,讓人感到親切自然,不利之處是受到侷限,特別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達。第三人稱敍述有“他(她)”和“他們”,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來敍述他人,這就自由客觀,但缺乏可信度和親切感。有的文章,出現第二人稱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稱在敍述,這其實是第三人稱敍述,如果在眾多第二人稱中出現一個“我”來敍述,其實還是第一人稱敍述。

敍述有多種方式:

(1)順序。常見。從前到後,線索清楚,但易於寫成流水賬。這就需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2)倒敍。將結局或突出點放在開頭,然後再從前到後。在新聞消息中已經成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事件最好是時間跨度大的。偵破和武打的影劇常用。好處是有懸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敍。在本事敍述中插進另外一件僅僅有關的小事,然後再按原來的本事來寫。如《水滸》中林沖遇到店小二時插敍了店小二在東京的事。不可喧賓奪主。

(4)補敍。對本事前面未敍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後面給以補充。

敍述要定好基調,要有起伏跌宕,場面不宜多,語言要生動形象有個性最好口語化。

描寫是事物狀貌的描繪,重在形象性。中國小説敍述成分多,而外國小説反之。

(1)人物描寫。A肖像描寫。描寫外形——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要抓住特徵,以形傳神即透過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內心。B語言描寫。要透露內心祕密並顯示個性特徵。C行動描寫。古典小説中有許多典型的行動描寫,如黛玉焚稿、范進發瘋、大鬧天宮和單刀赴會等。行動描寫要反映人物心理並顯示個性特徵。D心理描寫。要注意下意識的心理如幻覺。還要注意藉助外在事物的間接描寫。

(2)環境描寫。A自然景物描寫,包括時序節令、自然氣候、山川湖海、動物植物等描寫。作用:交代時間、地點,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推動情節發展。B社會環境描寫,一是某種社會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開頭,二是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的陳設、格局、氣度、色調等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志趣、氣質和情操等,如《紅樓夢》中女兒們的居室小院。

(3)場面描寫。對有中心人物活動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如《藥》中的殺人場面。

(4)細節描寫。對有典型意義的細枝末節的描寫。如阿Q畫押、嚴監生豎起兩根指頭。起着描繪人物性格、安排線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細節延伸開來就是一篇微型小説。

描寫法又可以分為:白描(無比喻修飾,以敍述代替,重在傳神)、細描(細膩深刻、修飾較多);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通過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圍事物來描寫);主觀描寫(帶感情色彩)和客觀描寫(不帶感情的準確的,如在説明文中)。

抒情是抒發和表現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帶有感情的判斷句,並有感歎詞;間接抒情是指在敍述、描寫和議論中帶有感情色彩。

二、記敍文寫作的十種技巧

巧設懸念

把文章後面將要表現的內容,先在前面作一個提示,但不馬上解答,以引起讀者的好奇興趣,產生急於看下去的迫切心情,這樣文章的開頭,我們稱為巧設懸念。它的好處是能避免結構上的單調,使文章的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一線串珠

記敍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串連起來的一條主線,它把文章的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有機體。如果説豐富而生動的材料是一顆顆珍珠,那麼線索就是將這些珍珠串連起來的一條線。

記敍文的線索主要有實物、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無論採取哪種線索,都必須從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體現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出發,靈活巧妙地確定。

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就是以小題材表現大主題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來似乎很平常,但卻包含了深刻的意義。“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只要善於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小材料同樣能反映深刻的主題。如《一件珍貴的襯衫》。

穿插流動

在敍述過程中,插入一些與情節相關的內容,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這種用在謀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動。穿插流動的手法,是插敍的一種特殊用法。如吳伯蕭的《難老泉》和翦伯讚的《內蒙訪古》,前者記敍山西晉祠難老泉的景物時,不時穿插文史資料、傳説故事;後者描寫內蒙風光和古蹟時,插入文獻和歷史事實。這些插入,不僅能使文章的內容豐富,而且增加可讀性。玉安憶的《雨,沙沙沙》記敍一位姑娘在雨夜沒搭上末班車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緒流動,文章就多次插入這位姑娘心靈深處的意識活動,反映了姑娘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這篇文章也是運用了這種手法。當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過多的穿插也會影響文章本身的連貫性。

粗筆勾勒

粗筆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幾筆重點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徵。採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可以對人物的身材、體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態、風度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作簡要的勾勒。

運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徵,用樸實的文字簡略地寫出來,不宜用過多的形容詞、過多的比喻。其次要簡練傳神,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徑通幽

楊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讚頌勞動人民的崇高品質,並表達自己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意願。但文章並沒有直接道出這一主題,而是通過展示作者對蜜蜂思想感情的變化,曲折有致地表達了主題。作者開頭寫自己對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寫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後又寫了蜜蜂的辛勤勞動與養蜂人的介紹。文章結尾寫作者做夢“變成一隻小蜜蜂”。由此可見,“曲徑通幽”是指一種不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顯現主題的謀篇手法。

運用“曲徑通幽”法,要注意兩點:(一)“曲徑”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為目的服務。(二)行文的曲折應適當有度,不要為曲折而曲折。

烘托藝術

烘托藝術原是中國畫的技法名稱,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襯托出另一主要部分來。把這種手法運用到文章的構思中來,就是從側面通過描繪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來襯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稱“襯托法”。襯托,也叫映襯。用類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鮮明突出,從而達到強烈的表達效果。如“紅花還須綠葉扶”。有了陪襯的事物,被陪襯的事物才會顯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説明。

1、襯托,可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就是用類似的事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主要事物。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用冷風寒水來襯托壯士此行的悲壯。又如“藍天襯着矗立的巨大雪峯”,用藍天襯雪峯,使雪峯更高大

反襯,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異的事物作陪襯。如上例中的藍天的藍,來襯托雪峯的白,使雪峯更潔白。又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有聲襯無聲。

2、運用襯托要愛憎分明,要賓主分明,陪襯事物與被陪襯事物,要讓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賓奪主。

3、襯托和對比的區別: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它與反襯有些相似,但不同。對比,意在比,突出的對象是雙方的,對立兩事物無主賓之分。

襯托,意在襯,兩事物有主賓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前句是對比,後句是反襯。

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是指在適當的時候以一二句議論,點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義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題,醒人之耳目,給人以啟迪。點睛之處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鋪墊蓄勢

鋪墊也稱鋪敍襯墊,它是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鋪敍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襯墊。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是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鑄《松樹的風格》前幾段的大量文字濃墨重彩地描繪松樹的形象,讚美它“要求於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又用楊柳、桃李同松樹作對比,補充説明松樹“給人以啟發、以深思和勇氣”,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筆鋒一轉,點明題旨説:“我每次看到松樹,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就聯想到共產主義風格。”原來此篇前面對松樹的描繪和讚美是鋪墊蓄勢,後面對共產主義風格的讚美才是全文的主旨。這篇文章正因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鋪墊,後面入題也才顯得格外堅實有力。杜牧的《阿房宮賦》第一段極力描繪阿房宮規模的宏偉和建築的壯麗;第二段極力渲染阿房宮中美女之多和珍寶之富;第三段夾敍夾議,論述秦王朝統治者窮奢極欲,大營宮室,招致國家迅速覆亡、宮室一旦毀滅的必然結果;最後第四段作者以“嗚呼”領起,發出深沉的議論慨歎,指出秦統治者要能愛天下之民,國家就不會敗亡,表明秦之滅亡乃是一個深刻的教訓。這篇賦,前兩段的描繪渲染,是為後兩段的議論鋪墊蓄勢,描繪渲染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則揭示主題,突出文旨,這正是鋪墊蓄勢的用意所在。

運用鋪墊手法須注意兩點:一是要注意寫好鋪敍的那一部分,只有將這部分寫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積氣勢。二是運用鋪墊要自然,如果為鋪墊而鋪墊,過多地堆砌,反會暴露出人為的痕跡,那效果就適得其反了。

前後照應

前後照應法可以使文章嚴謹連貫,渾然一體,又突出內容和結構上的內在聯繫。照應一般有以下幾種:

1、內容和標題相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常常是內容安排多處和題目照應,或在恰當的地方直接、間接地點明題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寫“背影”,既與標題“背影”相照應,又進一步點明題旨,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間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寫事,後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寫事的結果,使內容相互補充,層層深入。

3、結尾與開頭照應法。在文章的結尾處對開頭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為有機的整體。如《白楊禮讚》一文,開頭和結尾照應,不但使文章結構顯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讚美之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

鏡頭剪輯

鏡頭指影視所拍攝的一系列畫面。鏡頭剪輯用於寫作,指選取一組生動的畫面來表現主題。此類文章是將所寫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畫面、或片段、有序地寫下來,其間的每一部分都可單獨成文,組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篇章。這種又被人們稱為“冰糖葫蘆式”結構,由於其形式新穎,巧妙精緻而受到好評。

卒章顯志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時空交織

在記敍一件較複雜的事情時,在同一時間段中,先敍甲地的情況,再敍乙地的情況,轉而再寫甲地的人事,這就是“時空交織”的文章構制方法。它有利於結構緊湊,文字簡練。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訊,題為《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説的是平陸縣六十一個民工突然發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寫民工中毒後的場面,接着寫衞生部接到緊急求援電報,再寫平陸醫院搶救經過,轉而又寫北京有關醫藥商店調運緊急藥品的情況,如此輪流反覆交織的敍説,構成了一曲動人心絃的凱歌。當然,採用這種方法有一定難度。

有時,在敍述一件事的過程中,作者運用插敍、補敍等手法,也可構成“時空交織”的感覺,我們把這種謀篇方法也納入“時空交織”中。

一波三折

記敍性文章要避免平鋪直敍,記流水賬,如能寫得波瀾起伏,就能引人入勝,耐看。

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寫景小品《火光》通篇運用了象徵手法,但從字面上看,數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發了一波三折的景物變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這是開頭展示的基本景象;船伕不以為然,認為還遠着呢,興起一波;自己從不相信到信服,又興起一波;由“非常遙遠”到“畢竟就在前頭”,重要的是“必須加勁划槳”再興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讓讀者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方能做到引人入勝。而脱離生活,故弄玄虛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讀者,還會適得其反。

欲揚先抑

“欲揚先抑”與“欲抑先揚”是相反的兩種佈局方法。楊朔寫過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説小時候因為被蜜蜂螫過,因此對它總有疙疙瘩瘩的厭惡之感,但後來在廣東從化參觀了養蜂場,嚐到了荔枝蜜,又聽了養蜂老人的一番介紹,對小生靈蜜蜂頓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懇、無私的品質正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德。這是典型的欲揚先抑寫作手法。所謂欲揚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頌揚的對象,而落筆開始卻貶抑它,批評它。前文的“抑”,反襯了後文的“揚”。採用這種寫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牽強生硬。

三、記敍文的創新技法

(一)、多角度思考,求異存同

魯迅曾説:“第一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庸才,第三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蠢才。”這段話形象地説明作文不能沿襲他人。然而許多學生由於生活空間狹小,又缺少獨立思考,寫出來的作文往往大同小異。如讚美老師,往往寫“輔導差生”、“深夜備課”;歌頌母愛,往往寫“燈下織毛衣”,“夏夜陪讀”;頌揚雷鋒精神,往往寫“為軍屬搬運煤球”,“攙扶盲人過馬路”……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讀來味同嚼蠟。

要避免作文“千人一面”的產生,作者就要讓自己的思維自由馳騁,多角度思考問題,即多想一些與題目有關的人和事,多想一些表現手法,然後經過比較篩選,獨闢蹊徑,獨樹一幟。

1、材料的選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成敗主要在於材料的選取。要使文章有新意,就必須選擇新穎的材料。

首先要打破思維定勢,避免與他人的選材雷同,儘量選取“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材料。

一看到《運動場上》這一題目,學生便不由自主地描寫運動員你追我趕,奮力拼搏的場面。如果我們寫“觀眾為落後者鼓勁加油”,不就棋高一着了嗎?只要運用發散思維,全方位思考,學生就容易寫出別具一格的佳作。我曾以《釣魚》為題,讓學生寫作。學生由於運用了這一思維方法,寫出了各具特色的文章。A、媽媽為了籌錢交學費,勞累過度,病倒在牀。星期天,我去釣魚,準備給媽媽補補身體。(表現母子之情)B、我是釣魚能手,可大半天,才釣到兩條魚。我感到納悶,向爸爸一問,得知一個月之前,河上游建了一家工廠。(反映環保問題)C、我偷偷地到王大伯的養魚池到釣魚,媽媽得知後,讓我向王大伯認錯,並給了錢。(表現母親對子女的嚴格要求)D、幾位領導幹部利用公款釣魚。(抨擊社會不良現象)

其次,要選用具有“時代感”的材料。

自從改革開發以來,新人新事層出不窮:農民炒股,老人練功跳舞,個體户捐資修路,幹部深入基層體驗羣眾甘苦,昔日光棍要上城裏媳婦……這些材料鮮明地反映了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寫入作文,它們便成了時代的縮影,讀之,就彷彿看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怎能不令讀者欣喜和自豪呢?因此,學生要善於觀察,留意身邊發生的人和事,及時收集有價值的材料,這樣對寫作大有益處。

2、表現手法的運用。

高明的攝影師善於選擇角度。張三英俊瀟灑,就揚其長,拍其正面;李四其貌不揚,就避其短,拍其側影,做到因人而異。

學生也要努力做一個高明的攝影師,要善於根據文章的需要,合理選擇角度刻畫人物,表現主題。既可以正面描寫人物,又可以側面描寫人物。正面描寫時,又可以從語言、行動、外貌、心理等方面對人物加以刻畫。如讚美教師的作文,既可以寫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正面)。也可以寫老師忘我工作的情景(正面)。如果覺得正面描寫較困難,就可以通過寫老師家庭或個人生活表現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側面)。《江老師的婚事》便是這樣一篇佳作。它敍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因為江老師“把學生看得比對象還重要”,所以三次戀愛,三次失敗。文章寫的是“私事”,表現的卻是江老師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令人歎為觀止。

3、寫作對象的選擇。

學生生活範圍主要集中於學校、家庭。寫作時對同學、老師、父母記敍得較多。因此學生在選擇寫作對象時,也要多角度思考。在題目允許的情況下,要儘量寫其他對象。如默默無聞的清潔工、身殘志堅的殘疾人,發揮餘熱的退休教師`````

從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可知,求異存同是指作者在選材、表現手法的運用;寫作對象的選擇上,要避免與他人雷同,追求獨特的創造。

(二)逆向思維

曾有人形象地給新聞下定義: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便是新聞。“狗咬人”是正常現象,人人皆知,沒有寫的價值;“人咬狗”是反常現象,前所未聞,新奇,具有新聞價值,容易產生轟動效應。由此,我想如果作文也寫一些“反常現象”,豈不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何樂而不為呢?《讓座》是舊題目,如果寫“少先隊員給盲爺爺讓座”或“學生給懷抱嬰兒的婦女讓座”,舊題目加上舊題材,那就老掉牙了。如果我們從相反的方向思考,文章就別出心裁,令人叫絕。如“殘廢軍人給孕婦讓座”,“老大伯給看書的小夥子讓座”(表現尊重知識和人才的主題)。

按照逆向思維的方法,我們還可以找出事例。

A、春節期間,鎮長帶上禮物給教師拜年。(尊敬教師的風氣可喜)

B、媽媽拜兒子為師,學習電腦知識。(不恥下問,精神可貴)

運用逆向思維,可出奇制勝,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要素特殊化

《背影》描寫了父親在千難萬苦的逆境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滿腔温情。正因為是特定背景下的背影,所以父愛才顯得崇高,令人感動。

電影《泰坦尼克號》敍述的是一段愛情故事,然而它卻能轟動世界,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是因為天描寫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戀情,而是危難之際的愛情故事。危難之際才見真情、見深情,泰坦尼克號上的愛情故事才顯得浪漫、熾熱、悲壯,震撼心靈,令觀眾蕩氣迴腸。

學生寫作時,如果能從上述例中受到啟發,將事情特殊化,便可達到神奇效果。試比較下列幾組材料:

1、A、媽媽給我買禮物。

B、繼媽給我買禮物。(人物特殊化)

2、A、爸爸送我到醫院。

B、爸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送我到醫院。(時間特殊化)

3、A、王老師認真上課。

B、兒子生病了,王老師仍堅持上課。(情況特殊化)

4、A、銀行辦起了電腦培訓班。

B、農村辦起了電腦培訓班。(地點特殊化)

這四組中,由於下一項將記敍文“四要素”特殊化,因而內容比上一項更富有表現力,主題更深刻。如果學生運用此方法,作文就能獨領風騷,一鳴驚人。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作文要寫出新意,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都要以內容的真實性為前提,切不可胡編亂造。

篇三:關於記敍文寫作(二)

一、開頭技法

1、懸念式開頭

也稱倒裝式開頭或直接切入式開頭。即開篇以特寫鏡頭寫出事件的某個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結果,以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例:某同學以“空間”為話題寫的一篇作文(開頭)

心靈空間的渴望

“李軼凡自殺了!”“不會吧,他平時那麼聽話,學習成績又是這麼好,怎麼可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媽媽是那麼地關心他……”

接着作者追敍了李軼凡自殺的原因及經過,從而表現像李軼凡那樣的學生們對擁有自己的心靈空間的渴望)

例:一學生以“人生之橋”為題的作文開頭:

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橋欄。

已經是離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這座橋上,口袋裏的幾塊零錢早已花光了,飢腸轆轆的他無力地坐在橋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離家出走的原因,敍述了在橋上與一位老人的交談,寫出從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2、開門見山法

開門見山,就是直截了當的落筆扣題,總領全篇,綱舉目張。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又如:學生習作《生活需要笑聲》開頭:“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歡樂,生活需要笑聲……

兩篇文章直截了當的開頭,直接進入主題,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讀者讀起來也容易抓住要領,掌握內容,深刻了解主題。

3、景物描寫開頭法

用景物描寫可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可以鋪墊情節,導出下文。

如:《驛路梨花》中開頭描寫了自然環境:“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這裏渲染了哀牢山中深遠迷茫的氣氛,對後文邊疆助人為樂的感人事蹟起了很好的襯托作用。

《金黃的大斗笠》中開頭:“乾乾淨淨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雲,風推着它爬上山頭”,此處寫景暗示有雨將至,為下文送傘作了很好的鋪墊。

4、詩詞、歌詞、格言等引用開頭法

巧妙的引用與文章相關的詩詞、歌詞、格言等作為自己文章的開頭,能使文章生動活潑,讀來令人親切,吸引讀者。

如:學生習作《人生需要挫折》開頭:“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磨難挫折必不可少。

學生習作《草》開頭引用白居易《草》作開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裏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詞,詩詞開頭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動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5、抒情式開頭法

這種開頭的語言常常抒發某種感情、或讚美、或悲痛、或激動、或歡樂……在抒情過程中,也常常運用許多修辭手法。

如:《春》一文開頭中“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開頭就運用反覆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強烈感情。

又如:學生習作《我愛秋天》開頭:“一年四季,春的奼紫嫣紅,夏的綠滿枝頭,秋的豐盈充實,冬的銀裝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畫卷,但我更鐘情於秋天”,這樣開頭既寫出四季特點,又巧妙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獨特情懷。

6、吸引讀者設問法

作文開頭,提出疑問,既能總起下文,又能吸引讀者,激起讀者好奇心理,以致於急切地讀下文。

如:《秋魂》中秋味篇開頭:“你品味過秋嗎?它是什麼滋味?”秋色篇中開頭:“秋是什麼顏色?”

學生習作《美》開頭也寫到“美是什麼?”

這樣的設問式開頭,簡潔、明快,下文順理成章,從不同角度進行表達,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讀者。

7、詩意式開頭法。

也稱整句式開頭,即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採用駢句、整句的形式開頭,來議論點題、抒發感情或點題、總領全文,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例如,2000年大學聯考話題作文“答案是豐富多彩”題為《輕輕落地的一滴水》的佳作開頭:“一滴水輕輕落地,是森林中葉片上滾下的露珠,還是峭壁巖石間的清流?是雲的哭泣還是霧的歎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你喜歡小橋流水的温馨,還是大漠孤煙的雄渾?你偏愛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還是熱烈浪漫的南國風情?我想,答案也是因人而異的。”再如“以‘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的文章《回家》開頭:“遠去的飛鳥,永恆的牽掛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無論是匆匆夜歸還是離家遠去,心中千絲萬縷、時時惦念的地方,還是家。”用三個結構相近的句子組成排比句,用“飛鳥”、“船兒”、“旅人”類比來點題,形象生動而富有吸引力。

再比如以“挫折”為話題寫的一篇題為《感謝“挫折”》的文章,開頭是這樣的:“未經歷坎坷泥濘的艱難,哪能知道陽光大道的可貴;未經歷風雪交加的黑夜,哪能體會風和日麗的可愛;未經歷挫折和磨難的考驗,怎能體會到勝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説恨你不容易……”議論抒情相結合,並開篇點題。

下面再舉一些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的絕妙開頭:

①翻開燦若銀河的唐詩宋詞,數不勝數的當算離別詩了,王勃壯懷高歌: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柳永則聲情哀怨: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江淹卻千帆過盡一言蔽之: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還有人捶胸頓足:揚鞭哪忍匆匆!當今又有汪國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還還。無論耳在何處,只祈如水如船。又來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語:如果離別能夠勾起我們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細節,離別真的不好嗎?如此種種情思,真是美不勝收。涵詠不同時代不同人生的感悟,會讓你有意外的收穫。(《萬象人生堅守自我》)

②美是什麼?我知道,美是地平線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裏比火更熾熱的楓葉,美是黃昏的沙灘上疾行的丹頂鶴,美是大草原上馳騁的梅花鹿……鮑姆嘉通同意我的説法,並補充道:“美是感性認識,研究美學即研究感性認識的科學。”可康德卻憤怒地瞪着我説:“片面,美是人類純形式的主觀感受,與事物本身毫無關係。我勸你還是看一看我的《判斷力批評》。”我很虛心,認真仔細地研究了他的關於情感的美學著作。我正在為我的玄虛而洋洋自得時,黑格爾卻潑給我一盆冷水:“不對,美應該是人類本質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談起了他的美學理論。正當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的時候,馬克思在我旁邊耳語道:“別聽他的,他乾坤顛倒,是非不分,你千萬別掉進唯心主義的泥坑裏。美其實應該是人類本質與自由形式的統一。”美究竟是什麼?我決定離開莫衷一是的歐洲,去一趟東方文明的古國,尋找美的答案。(《美是什麼》)

③當廣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無垠的天幕上綴滿星星時,依欄憑弔的我總禁不住思緒滿懷,我遙問天際的月亮:寂寞是什麼?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空,好風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弔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後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歎“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於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麼?我無法回答。(《寂寞的意韻》)

二、記敍文寫作技法

在寫作上,有很多的技法技巧,這些技法的運用,使不少文章多姿多彩,形象生動,這裏想結合一些例子對常見的幾種寫作技法作簡要介紹。

1、寫意。

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與“工筆”對稱。一般通過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來表達出作者的意境。寫作中指不求細密地描述對象,而僅用簡練的文字勾勒出對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胸臆。如魯迅在《一件小事》一文中寫人力車伕,並沒有對這個人物形象作詳盡的描繪,而只是通過一個典型的舉動,粗線條地勾勒出“他滿身灰塵的後背,剎時高大了”的形神,表達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2、工筆。

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筆工整,注重細部的描繪,工描細雕,力求纖細盡露。寫作上指對描寫對象的某一局部作細膩的描繪,以凸現特徵,加深印象。如魯迅的《藥》中,“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着,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燈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走了”,這是一個典型的工筆描寫。作者對康大叔的一連串動作作了相當細膩的、富有特徵的刻劃,充分顯示了康大叔這個劊子手的貪婪、殘暴和兇狠。

3、白描。

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純用線條勾畫,不加彩色渲染。魯迅認為白描是“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南腔北調集》),“並不細畫鬚眉,並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且介亭雜文集》)。其實在寫作中,白描就是輕勾淡墨,抓住描寫對象最本質的特徵,進行藝術的刻畫。王熙鳳飯後“在門前站着,蹬着門檻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來個小廝們挪花盆兒”(《紅樓夢》),這幅榮府日常生活畫面的線條是多麼簡潔。如果畫家把它描摹到畫幅上,也只需要幾根線條,而這裏的每根線條都能塑形,塑造出這位少奶奶的通身氣派,又能傳神,傳達出這位渾身散發着惡氣的榮府管家婆的精神。

4、渲染。

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寫作上則是通過對環境、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修飾,來突出形象,表現中心。如魯迅的《藥》中“微風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髮抖的聲音,在空氣中越顫越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這段環境描寫,就渲染了一種淒涼和憂鬱的氣氛,更增強了不是年輕人為年老的死者祭奠,而是白髮老人為年輕的死者上墳的悲哀。

5、烘托。

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在寫作中,指有意避開正面描寫,而從側面着意刻畫渲染,以使所要表現的人、物、事鮮明突出,收到“烘雲托月”的藝術效果。如漢樂府《陌上桑》中的“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脱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即是用誇張俏皮的陪襯烘托手法,從側面表現少女羅敷的美貌。

6、鋪墊。

鋪墊是在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生,或高潮到來之前,所作的環境、情感、氣勢等的描寫,藉以造成“呼之欲出”、“先聲奪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拔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即是為琵琶女的出場和絕妙的彈技所作的鋪墊。

7、反襯。

反襯指為了説明某種情或景,不是直接的從正面加以描繪,而是從反面加以襯托,從而突出此情此景。古人有詩云:“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天山景物記》中説:“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在巖石上漫流的水的聲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靜。”《故都的秋》中,為了寫靜,而寫到了“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息列索落的雨聲”、“緩慢悠閒的人聲”,同樣能給人幽靜的感覺。

8、伏筆。

伏筆是文章裏前段為後段埋伏的線索。在文章後面揭示某種結局或結果時,往往在前面已經有所暗示,這樣既使文章結構緊湊,又使文章內容耐人尋味。如莫泊桑的小説《項鍊》,結尾雖有點出乎意料,但又不顯得突兀,因為作者在小説中先後三次作了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項鍊時,路瓦栽夫人的好友佛來思節夫人表現得相當大方,毫不遲疑地説:“當然可以。”二是當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還項鍊時,佛來思節夫人沒有打開盒子看,可見項鍊不是什麼貴重首飾;三是當路瓦栽夫人去買項鍊時,珠寶店老闆“查看了許多賬簿”後説“……我只賣出這個盒子”,這也説明了項鍊與盒子並不是原配的。這樣描寫就更加增添了情節的波瀾,引人入勝,令人回味和深思。

9、照應。

照應是指文章中某些內容在不同部位上互相照顧、呼應。它是使文章具有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手法。前面説的,後面有照應;後面説的,前面有交待,能使文章更加貫通,脈絡更加清晰。常見的照應方法有兩種:一是開頭與結尾相照應,使文章首尾相圓合,結構完整;二是圍繞一個問題或論點,多處互相照應,通過重點內容的發揮,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鮮明。如《羣英會蔣幹中計》一文選至“細作探知”這一段作為尾聲,情節才完整。“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無憂矣!”周瑜這話與開頭他所説的“吾必設計先除此二人,然後可以破曹”相照應,充分反映了周瑜對除掉蔡、張二人的高度重視。

10、漫畫。

漫畫本是用誇張、比喻、象徵等手法來諷刺批評或讚揚某種社會現象的一種繪畫品種,寫作上是指藉助漫畫的這種手法,粗筆勾勒,描寫對象。如魯迅的《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文中對落水狗爬上岸來“先就聳身一搖,將水點灑得人們一身一臉,於是夾着尾巴逃走了”的生動描繪,對叭兒狗“它卻雖然是狗,又很像貓,折中,公允,調和,平正之狀可掬,悠悠然擺出別個無不偏激,惟獨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臉來”的形象刻畫,只寥寥數筆,卻神情畢肖,形象地剖析了落水狗的頑劣和叭兒狗的圓滑,令讀者忍俊不禁,使敵手醜態畢露。

訓練在線

一、閲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時時刻刻圍繞在你身旁。如果你從母親手中接過飯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燈下讀着朋友的來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獨坐一隅,靜靜聽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當然,不同的人對幸福也有不同的觀點。請以“幸福”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開頭示例

我看幸福

幸福是什麼?是功成名就、受人敬仰嗎?是恬靜悠閒、無牽無掛嗎?是高朋滿座、兒孫繞膝嗎?我説:幸福是……

練習一

我看幸福

有人説,幸福是星級賓館裏山珍海味間的觥籌交錯;有人説,_________;有人説,_________________;有人説,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説,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我要説,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有人説,幸福是星級賓館裏山珍海味間的觥籌交錯;有人説,幸福是高檔舞台廳裏動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説,幸福是端座奧迪、寶馬車於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搖過市;也有人説,幸福是待在密室裏數着成疊的百元大鈔;然而我要説:擁有這些,不一定就是真的擁有了幸福!)

練習二

感受幸福

什麼是幸福?幸福是果園裏果農望着壓滿枝頭果實的滿臉喜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是奮鬥的結晶,勤勞的豐碑。

(參考答案:什麼是幸福?幸福是果園裏果農望着壓滿枝頭果實的滿臉喜色,幸福是教室裏莘莘學子憧憬未來的動人笑臉,幸福是實驗室裏科學家又有新發現時的舒展眉頭,幸福是領獎台上運動員仰望國旗冉冉升起時的瑩瑩淚光。幸福是奮鬥的結晶,勤勞的豐碑。)

二、閲讀下列材料,請以“快樂”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開頭:

一羣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

他們向蘇格拉底請教,快樂到底在哪裏?

蘇格拉底説:“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條船吧!”

這幫年輕人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放到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一棵大樹,挖空了樹心,造出了一隻獨木船。

獨木船下水了,他們把蘇格拉底請上船,一邊合力盪船,一邊齊聲唱起歌來。蘇格拉底問:“你們找到快樂了嗎?”

他們齊聲回答:“找到了!”

三、閲讀下列材料,以“珍惜”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開頭),文體自選,題目自擬。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許遇到了許多許多:幸福、理想、機遇、成功、失敗、友誼……有的觸動了你的心靈,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讓你留念,使你懂得了珍惜。

篇四:淺談高中記敍文的寫作

一個高三的文科女生曾經對筆者傾訴:她在高二以前是非常喜歡寫作文的,作文的分數也總是讓她很欣慰,可是高二以後她不再喜歡寫作了。雖然為了大學聯考她還是很努力地練習作文,但分數總是在40分上下,這令她很苦惱。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熱愛寫作的孩子對寫作失去了熱情?筆者認為是高中教師為了迎合大學聯考,一味強調議論文寫作所致。

從國小到國中,學生一直是寫記敍文;在國中階段雖已接觸過議論文的閲讀,但國中老師只是授予閲讀技巧,並沒有讓學生在閲讀中借鑑議論文的寫作技法。到了高中,老師一下讓學生開始寫議論文,不少學生都會出現不知道該怎樣寫、寫出來也是文體特徵不明顯等問題。這些問題堆積起來,就會使學生漸漸失去對寫作的信心,從而喪失了對寫作的'熱情。而且文科生更擅長於形象思維,嚴密的立論和清晰的分割論點,對他們來説是很難突破的教學難點。

那麼如何讓學生重拾信心,重新燃起對寫作的熱情呢?筆者認為可以避開學生不擅長的議論文,轉而教授記敍文的寫作,理由如下:

第一,大學聯考作文並不排斥記敍文。

高中作文的評分要求中有“符合文體要求”一項,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須符合試題規定的文體。試題或是指定寫某種文體,如“寫一篇議論文”“寫一篇回信”;或是排除寫某種文體,如“不可寫成詩歌、小説、戲劇”。二是須符合自己設定的文體,可從記敍文、議論文、説明文、散文、小説、劇本、書信、日記、遊記、寓言、故事新編、報告等中選定一種自己最有把握的文體。一旦選定哪種文體寫作,就要符合哪種文體的要求,不可以隨意亂寫。而近十年的大學聯考作文多為自選文體,僅僅排除詩歌,所以完全可以讓學生以較為熟悉的記敍文去應對大學聯考作文。

第二,在眾多的議論文中,記敍文更容易得到改卷老師的關注。

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面對同一個題目來寫議論文,論點和論據難免千篇 一律。筆者也曾經參與廣州市的會考改卷,被分配批改作文這一塊,當時留心數了數,用“華盛頓砍櫻桃樹”一事當論據的作文竟有幾十篇之多,在改卷時被當成笑談。而記敍文則多是以作文題目來做線索或主旨,而能夠表現這個主旨的事情是千變萬化,只要不是套作,那麼重複的機率是很小的,能給人帶來新鮮之感。

第三,文科生更適合寫記敍文。

文科生往往比較多情善感,他們善於用感性去體驗生活,並從中找到一些事件作為寫作的觸發點。而理性的分析,則多是他們不擅長的。像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文科女生,她寫議論文立論常常沒有鮮明的判斷,論證的時候又過於絕對;而筆者在教她寫記敍文時,她卻是思如泉湧,在幾次模擬考中以記敍文應考,都取得了50分以上的好成績。基於文科生這樣的特點,避其所短,揚其所長,選擇以記敍文應考是比較合適的。

篇五:淺談高中記敍文的寫作

目前會考是以記敍文寫作為主,所以學生在上高中之前基本都進行過比較系統的記敍文訓練,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記敍和描寫這兩種表達方式。在此基礎之上,只需對學生記敍文的表現手法進行升格即可,比之議論文的從頭學起自然是輕鬆許多。

當然,選擇什麼樣的文體去應考,還是應該區別對待。像理性思維比較強、文風又比較平實的學生就更適合議論文。作為一對一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為學生量身定做一種適合他們的文體,幫助他們重燃寫作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