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全文翻譯及鑑賞新版多篇

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全文翻譯及鑑賞新版多篇

《聲聲慢·尋尋覓覓》點評 篇一

本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抒寫其孤苦無依的生活境況和極度的精神痛苦,為歷代詞評家所讚譽。在寫作手法上,開篇連用七個疊字,在感情上層層遞進,有統攝全篇之效,且毫無斧鑿堆砌之感。全詞以暮秋景色為襯托,通過一些生活細節來表現孤獨痛苦的心境,如泣如訴,非常感人。詞之開頭連用七對疊字,分為三組,尋尋覓覓表現一種無所寄託,空虛失落的心態,彷彿要找尋什麼,但所看到卻是身邊的“冷冷清清”,這更加重了痛苦的程度,一句“悽悽慘慘慼戚”痛入心府。14個字表現了感情流動的過程,以下的飲酒、聽雁、觀花,守窗聽雨均屬生活細節,全由“尋尋覓覓”引發而來,而其景物描寫則有“冷冷清清”引發而來,貫穿全詞的感情則是“悽悽慘慘慼戚”。“乍暖”兩句寫氣候之多變。“三杯”三句寫飲酒禦寒,但酒單愁濃。是天寒更是心冷。“雁過也”之含義尤豐,雁可北去南歸,而作者卻無法回到自己的故鄉;鴻雁似可傳書,但丈夫已死,書信何傳。意象中包含着故國之思和悼夫之痛。下片承前,寫地面落花狼藉之殘象,俯仰皆是哀颯之景。“守窗獨坐”以下,完全口語化。卻表現出極豐富的感情,尾句更是直截了當,彷彿是靈魂的呼喊,震顫人心。陳廷焯説:“後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白雨齋詞評》)。全詞情景相生,巧用“黑”、“得”等險韻,工妙自然,筆力矯健。九組疊字的運用也增強了音韻效果,使全詞頓挫悽絕,如泣如咽。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近時李易安(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濟南(今屬山東)人,婉約派代表詞人。)詞雲:“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起頭連疊七字,以一婦人能創意出奇如此!

【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易安居士“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深妙穩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絕句,真此道本色當行第一人也。

《聲聲慢·尋尋覓覓》註釋 篇二

①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②悽悽慘慘慼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③乍暖還(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氣。乍暖乍寒,忽冷忽熱。

④將息:調養休息,保養安寧。

⑤怎敵地:對付,抵擋。

⑥晚來風急:“晚”一本作“曉”。

⑦損:表示程度極高。

⑧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⑨堪摘:可,可摘

⑩次第:光景、情境。

⑾得:一個“愁”字怎麼能概括得盡呢?

《聲聲慢·尋尋覓覓》作者介紹 篇三

李清照(1084-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由於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聲聲慢·尋尋覓覓》講解 篇四

這首作法獨特的詞,就其內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賦。

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牀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悽慘憂戚。於是緊接着再寫了一句“悽悽慘慘慼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淒厲的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説“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説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説“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句是説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説“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裏“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裏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説,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闢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裏卻化多為少,只説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説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説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盡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寫盡了作者晚年的悽苦悲愁,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聲聲慢·尋尋覓覓》創作背景 篇五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於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餘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後,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

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張汝舟,遇人不淑,旋即離異。清照無兒無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籬下,孤寂而死。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着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聲聲慢·尋尋覓覓》 篇六

作者: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地、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