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朗讀教學模式初探

國中朗讀教學模式初探

國中朗讀教學模式初探

朗讀,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一種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造性閲讀活動。有效朗讀,指學生通過朗讀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編者)對話,能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氣息,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準確探求隱藏在文本中的內涵,朗讀目的是為了更準確有效地理解文本。

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實踐證明,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張田若先生説:“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很難想象沒有朗讀的語文課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會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的亮點在哪裏?語文味又在哪裏?我想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朗讀裏。我認為,語文朗讀教學要讓學生做到“三讀”。 1.課前預習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順詞句,讀出“問題”,並加以圈畫。 2.課堂引導讀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範讀很重要,不可忽視。文學作品的思想、藝術性都是藴含在作品的字裏行間的。要使學生透過字裏行間去認知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教師的講析固然重要,但同時不能忽視講析的範讀。教師精彩的範讀,會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應以讀促講,引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感受,讀出韻味。張田若老先生説得好:“如果兩節課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有這樣的觀念——第一,創設情境,想象朗讀與配樂朗讀相結合。通過視覺、聽覺讓學生儘快進入情境之中,然後再讓學生跟讀。第二,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感受朗讀的魅力。引導學生在朗讀時不但注意語氣、節奏、重音、抑揚頓挫,體會到作者遣詞的精煉,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語感,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課堂中我鼓勵學生創新自己的朗讀形式。齊讀、輪流度、花樣讀、分角色朗讀與表演朗讀相結合。同時注意對學生的朗讀及時給予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有問題的地方及時指出,讀得好的地方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更好地感知文本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瞭解,而且能激發興趣、啟迪思維、鍛鍊表達能力,同時在課堂上形成了師生—生生互動,課堂氛圍民主輕鬆、活躍熱烈,長期堅持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3.課後品味讀 學完一篇課文後,可引導學生回過頭再仔細地品讀課文。一品課文的謀篇佈局,二品課文的遣詞造句,三品課文的感情表達。在這樣的品讀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體驗,加強他們對情感的把握。

除此以外,我還針對不同的文章、文體和不同的課型設計了屬於自己的有聲閲讀課堂教學思路:

即以“初讀(感知主要內容)──美讀(多種形式朗讀)──精讀(突出重點段落)──品讀(賞析好的語段)──悟讀(生成內心感悟)──拓讀(拓展延伸相關內容)──誦讀(熟讀成誦、內化於心)”為基本操作模式。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和實踐,我驚奇地發現:學生們開始熱愛讀書了,開始嘗試創新朗讀方式,總是能夠在自己的朗讀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總是能夠在不斷的品讀中生髮出新的感悟和獨特的體驗。他們開始試着去賞析文字的魅力,脱離了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死知識,並且開始主動去拓展自己的閲讀,主動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文章、名著去讀去悟。學生的朗讀水平也逐步提升,朗讀的習慣逐步養成,審美情趣也不斷提高。

傳統閲讀只能根植課堂,一旦脱離課堂便無法實行。除了線下朗讀教學以外,我還堅持利用微信羣對學生進行線上朗讀訓練。朗讀的素材全部引自互聯網,形式是組織學生建立“有聲閲讀”的微信羣。無論何時何地,只需要有一部聯網的手機即可完成閲讀。

組建好了微信羣,通過一週左右的培訓、選拔,教師選定一兩個宣傳員和領誦員。每天羣宣傳員不定時的推送名家名篇、原創等短小精悍的美文佳作。篇長控制在1—3分鐘之內,以1分鐘左右文字為主。宣傳員選取語段的過程是對文本信息再加工、處理、提升的過程,也是提升閲讀能力、提高寫作能力、綜合語文素養的有效過程。領誦員用自己飽含深情的朗讀為其他成員示範朗讀,這樣既能培養一批收集整理文字和朗誦方面的佼佼者,又能真正激發全體成員朗讀的熱情,掀起朗讀的浪潮。教師打開語音條即可從領誦員的朗讀一直聽到最後一條語音條。這樣既方便聆聽,又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大家普遍的優缺點並對大家做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點評。學生們能夠及時針對自身的問題進行整改,這樣每天堅持下去學生一定會易於發聲、樂於發聲,從而達到以讀促學、以讀促教的目的。

微信羣的維護很重要,很多學生三分鐘熱血,起初因為感覺新鮮好奇,隨着其他同學一起湊熱鬧,時間久了,新鮮感消失,他們就開始銷聲匿跡。僅有幾個熱愛朗誦的學生能夠靠着自己對朗讀的執着堅持下去,這時教師就要對全體成員進行激勵。我認為以下幾點比較重要:

1. 及時評價:

對於學生髮送的語音條教師一定要儘快聽完並作出評價,好的地方及時鼓勵,有進步的給予表揚。給學生成就感,讓他們感受到堅持就有收穫、堅持就會進步。讀得不好的也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給予指導,糾正讀錯的字音、語調。不連貫的鼓勵堅持讀就會越來越流暢。總之,教師的鼓勵就像是點燃火把的火苗,只有及時評價鼓勵才能促使學生堅持誦讀。

2. 獎勵機制:

國中的學生看似成熟,內在裏還是孩子,需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喜歡自己的努力付出收穫回報。在誦讀羣裏我使用的是紅花獎勵:只要能夠發語音條,參與誦讀的學生,每人每次加兩朵紅花。我利用樂教樂學平台上的加花功能,只要給學生的誦讀點贊,緊接着就馬上打開樂教樂學軟件找到對應的學生,給她(他)加上兩朵小紅花。這個紅花看似簡單老套,但是學生和家長都很喜歡,看着紅花數量的不斷增加,學生和家長心中都會擁有幸福感和成就感。這個加花的獎勵機制就是我維護微信羣,使其正常運行、激勵學生堅持誦讀的祕訣。

3. 持之以恆:

這個持之以恆不僅僅是對學生説的,對於教師來説更為重要。學生的小眼睛都盯着你呢,等着你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和獎勵。只要你一偷懶,他們立馬就會給你反饋:“老師,我發了新的語音,你怎麼沒給我加花呢?”是學生的催促讓我不得不勤勞、迅速對他們的作品做出反饋,也是我的評價和獎勵促使他們堅持誦讀、愛上誦讀。我想這就是我們經常説的“教學相長”吧。

4. 教師引領:

維護微信羣,出來評價獎勵很重要,還有一個屢試不爽的法寶,那就是教師範讀。學生們每天堅持誦讀,我們堅持每天評價,但是你的評語再好在中肯,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能夠領會你要表達的意思。這時候如果教師能夠彎下腰去,來到學生中間,為他們傾情誦讀一段,範讀一次,學生的心裏產生滿足感。如果你恰好是一個朗讀專業、聲音有磁性的朗讀者,那學生心裏會對你產生敬佩和崇拜,他的內心中就會有一顆熱愛朗誦的種子生根發芽。也許他堅持誦讀的動力就是想着有朝一日成為你的樣子,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線下朗讀教學和線上朗讀羣訓練交錯並舉,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愛上朗讀、堅持朗讀,鞏固朗讀成果,又可以通過反覆讀、認真讀、有感情地讀,讓學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更好地挖掘文本的深刻思想,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髮出自己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就是一篇好的讀後感、散文或者隨筆。這樣又促進了寫作教學的開展和寫作水平的提升。長期堅持課文、語段的朗讀,學生受到了優美文字潛移默化的薰陶。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都得到了提升。真正實現了以讀促教、以讀促寫的目的。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只需要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上稍微對朗讀時間和活動有所傾向,並利用微信這個媒介堅持每天讓學生在羣裏發聲即可,易於操作、便於推廣。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將朗讀教學發揚光大,並藉着它的無窮力量幫助學生在朗讀的天地裏遨遊,在文本中採擷他們需要的任何營養,讓語文教學變得自然、淳樸、富有詩意,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朗讀,愛上傳統文化,都能夠積極加入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傳承者的行列中。讓我們一起摒棄無聲的語文課堂,營造讀書朗朗的語文課堂吧。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語文中“讀”的能力將得到真正的體現,語文朗讀教學會走向真正的“有聲”。雖然我對朗讀教學的研究還很粗淺,我的課堂模式尚且不夠完善,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和困惑。但是我不會停止嘗試和鑽研,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繼續上下求索、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