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教學五步曲

閲讀教學五步曲

閲讀教學五步曲

**市**縣殷巷鎮中心國小   馬成良

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説讀寫技能訓練的根本在於引導學生多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這是閲讀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無論從我國語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語文教學的根本宗旨來看,還是從閲讀教學論和閲讀認識心理方面分析,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都應該體現一個“讀”字。而教學中互相聯繫的“感、讀、品、誦、練”的學習過程,正體現了學生在閲讀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以讀為本”、“自主閲讀”的語文教學觀。

一、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為了引導學生對課文反映的客觀事物在頭腦裏形成表象,達到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學什麼,首先要“解題”,要儘量通過“解題”縮短學生認識與課文的距離,為理解課文作準備。課文題目中若有生字詞,要先理解生字詞,再結合生字詞的意思理解題目。如四年級下冊的《自然之道》一課中的“道”字,《尊嚴》一課的“尊”字都是生字,在初讀時就要先解決。有的題目要結合介紹作者或主人公的生平或時代背景幫助理解。如《黃繼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還有的題目,開始時只需要理解字的意思,待理解了課文內容,再理解其深刻的含義。如《一定要爭氣》、,《親人》等。否則,一節課老師在台上繪聲繪色,滔滔不絕,學生卻有可能連課文寫什麼也不清楚。其次,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讓學生做到(1)自由朗讀,不動筆墨不讀書。自自由朗讀能使學生比較充分地感受課文的語音和語意,可以激起閲讀的興趣。讀前先提出要求,如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正確,邊讀邊標出生字詞,讀完後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等,並把不懂的問題畫上“?”,培養他們邊讀邊思考邊做筆記的習慣。(2)大膽質疑,做學習的主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疑難就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因而要鼓勵和啟發學生提出疑問。一般層次的問題可引導學生相互解答,較難的問題可在理解課文內容過程中解決。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細讀課文,是具體理解課文,體會課文藴含的思想感情的關鍵。一般較次要的段落,可採用輕聲讀,同位讀,四人小組讀等讀法,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大致瞭解本段的內容即可。重點的段落,應先讓學生帶着問題讀,然後劃出重點詞句,再結合句子或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再反過來結合詞語、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段落乃至全文。如《搭石》一課的最後一段。“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接着故鄉的小路,也聯接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先結合生活理解“搭石聯結小路”,再結合課文理解“搭石聯結鄉親們美好的感情”,體會作者是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讓搭石”三方面説明了鄉親們無私奉獻,時刻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在理解的過程中,可運用“讀——議——導——練”的方法,讓學生先帶着問題讀(句子、段落),邊讀邊思考,然後討論,在此過程中及時引導,或點撥思考的角度、線索,或講解啟發,最後進行讀(讀句或段)、説(説意思、説段意、仿句式説話)、寫(填空、補充完整)等方面的練習。理解了詞句,説出了感受後,要指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適當靈活的方式(品讀,指名讀,接讀,師生、生生互讀等)有感情地把重點的詞、句、段讀通,讀透。

三、精讀課文,品評鑑賞。

精讀課文,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深入理解課文“為什麼寫”。概括主要內容,要讓學生把全文閲讀一遍或憑藉板書提綱,回顧全文,然後着力分析段與段、段與篇的聯繫,以全面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接着,讓學生把學習各段課文體會到的思想感情集中歸納,深入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弄清作者的寫作目的,並不失時機地啟發學生交流學習感受,強化情緒經驗。如學習《美麗的小**嶺》一課,它是按總——分——總的方法來寫的,中間二、三、四、五段分春、夏、秋、冬四季寫,每段的寫法相同,學習課文後,讓學生憑藉板書和圖畫回顧全文:作者按什麼順序寫?分別抓住小**嶺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什麼來寫?它們各有什麼特點?你覺得小**嶺一年四季哪個季節最美,為什麼?然後小結:難怪作者也認為小**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對於課文中的精彩句子、片段,要引導學生品評、鑑賞,分析其表情達意的作用,以不斷加強語感訓練,增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四、熟讀成誦,增強語感

熟讀成誦,是閲讀教學的優良傳統。其好處在於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篇章結構、語感文氣等都在其中。積累多了,融會貫通了,閲讀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古人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多讀多背,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提高閲讀能力。閲讀重在理解,而熟讀成誦正是加深理解的法寶。三國學問家董遇有句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説:“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然而熟讀成誦並非讓學生無思想的“傻讀”,而是讓學生在“入境”、“入情”、“入理”的閲讀中逐步積澱語感。有感情的朗讀就是妙法,因為“聲音符號比文字符號更具有音樂性、形象性和感染性”。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情感領域,把握作者的感情,接愛情感薰陶,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觀念,也只有“熟讀而精思”才行。語感正是在這種“入境 ”、“入情”、“入理”的閲讀實踐中逐漸形成、不斷增強的。

五、訓練鞏固,學以致用

訓練鞏固,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活動,鞏固、運用和積累所學知識,提高語文基本功水平,發展認知能力。訓練的內容要根據課文而確定。如(1)讀寫積累。讀寫字詞是完成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完整過程的重要一步,最終使學生對字的音、義、形三要素形成統一聯繫。在此基礎上把詞語歸納分類,也是積累詞語的好方法。(2)理解和運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如讀課文,仿照例子把句子補充完整;續編故事;講故事;朗誦比賽;編排課本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