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額貨款新模式”專題報道觀後感

“農村小額貨款新模式”專題報道觀後感

“農村小額貨款新模式”專題報道觀後感

分行組織全行員工觀看了中央二台中國財經報道欄目播放的“農村小額貨款新模式”專題報道。報道中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服務農村經濟建設發揮的作用做了積極的評價。<?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中國郵政儲蓄有着百年歷史積澱,近百年來,它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特別是建國後的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儲蓄網點在全國遍地開花,在積聚社會資金、支持國民經濟建設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並逐漸成為我國金融市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沒有銀行牌照、“只存不貸”的業務侷限導致郵儲被不明其資金去向的人們稱為農村資金的“抽水機”,不斷遭到各方誤解和詬病。正因如此,成為一個真正的金融機構,發揮自身優勢改變農村金融面貌,成為郵儲銀行的一大期望和訴求。郵政儲蓄終於再造“變身”為郵政儲蓄銀行,郵儲要憑藉自身獨特的優勢,在服務農村、服務大眾上一展身手了。拿到銀行牌照後,郵儲銀行首先面向農村、農民提供小額信貸服務。
  與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比,郵儲銀行目前排在國內第五大銀行的位置,但是,其網點的覆蓋範圍卻遠遠超過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這是郵儲銀行的特色和優勢所在。對於郵儲銀行的定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指示,郵儲銀行應“辦成大眾銀行、平民銀行、大型零售銀行。”郵儲銀行把小額貸款當成郵儲銀行有特色和優勢的一項戰略性業務,把它作為我們的核心業務,使其成為我們縣域機構的重要盈利途徑。
  為何首先瞄準小額信貸業務,並將其放在核心戰略地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展農村金融工作,要求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大力開展小額貸款業務不僅是響應中央號召,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更是發揮郵儲銀行比較優勢的內在要求。我們有3.69萬個遍佈全國3000多個縣市的網點,其中三分之二分佈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成為“延伸城鄉金融最後一公里”的金融機構,其對內聯接城鄉、匯通全國,對外隨銀聯卡走出國門,擁有全國最大的個人金融服務網絡,已成為溝**鄉居民個人結算的主渠道。第二,郵儲銀行擁有農村廣大客户的優勢。中國的人口有4億人在郵儲銀行開户,主要是農民、在外務工人員、大學生等人羣。第三,郵儲銀行具有網絡優勢。郵政儲蓄網點實現了全國聯網,各儲種可異地通存通兑。根據中國銀聯的統計,自2004年以來,郵儲的網絡交易成功率始終排在全國第一或第二位。

二十多年來,郵儲服務於偏遠地區的較貧困人羣,當其他國有大銀行基於盈利的考慮紛紛從縣及縣以下撤走網點的時候,郵儲堅持下來了,近70%的分支機構仍然保留在農村,成為許多偏遠地區居民唯一可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構。網點不收縮,堅持在農村,保持住了根基,使小額信貸有了網點的依託。可以説,與農村和農民天然的緊密聯繫幫助郵儲銀行保住了自身在農民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也為其在轉型最艱難時期信貸優勢的打造構築了一個良好的平台和基礎。  從過去的郵政內設的儲蓄機構轉軌成一個真正的商業銀行談何容易,開展小額信貸業務也絕非一件簡單事。
  同絕大多數地方農村中**融機構自主靈活地發放小額貸款並部分行使政策性支農職責不同,郵儲銀行這樣一個大型金融機構是以整體設計、整體推進的形式開展小額信貸,我們的小額信貸,“支農,但不扶貧”,追求的是“贏利,並可持續”。因為新,所以更有朝氣、活力和創造力;因為新,更少舊傷、負累和包袱。作為一家大型商業銀行,郵儲銀行小額貸款商業化運作的規模如此之大,十分壯觀,其強有力的推進無疑能夠有效活化農村金融市場,引領各個農村金融機構共同去面對和解決農村金融中的諸多世界性難題,從而開創了農村小額貨款新模式,為中國農村經濟建設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