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化廣電旅遊局學習考察心得彙報

到文化廣電旅遊局學習考察心得彙報

到文化廣電旅遊局學習考察心得彙報

按照組織安排,我於2020年10月到浙江省江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學習考察1個月。1個月以來,我通過實地調研、查閲文件資料、溝通交流等方式,全方位學習瞭解了江山市文旅產業發展情況、主要做法、十四五謀劃等,以文旅工作者和遊客雙重身份深入了感受江山市的全域旅遊。現將學習考察心得彙報如下:

深入江山一個月,方知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江南小城,蜕變成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不僅抓住了“鄉村振興、旅遊富民、文旅融合”的時代脈搏,更凝聚了全江山61萬人的智慧。——雄偉壯觀的江郎山,古樸濃郁的廿八都,低調隱祕的清漾毛氏村,以大陳古村為代表的3A景區傳統村落……到了江山,走一走千年古道,看一看山水詩畫,品一品原味鄉愁,一幅融合傳統和現代的山水實景畫卷在心底蔓延開來。

一、文化轉化成產品率高

解讀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變成市場產品,變成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事物,將文化產品做得更加精緻。

一是文化進景區,實現文化物化。步入廿八都古鎮,特色民居建築鱗次櫛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廿八都山歌悠揚、木偶戲好戲連台、燈陣絢麗奪目,剪紙藝術指尖飛花,竹編工藝品琳琅滿目,網紅甩餅賞口悦目、文創伴手禮創意百出……文化、生活、商業完美融合,文化即生活、商業即生活,讓人沉浸其間、參與其間。

二是文化進村莊,實現文化活化。和睦村手工製陶作坊的王中文老人高齡堅守、傳承匠心,做活中國古陶活化石,在政府和村委會的幫扶下,他搭上了互聯網快車,有了自己的淘寶店,以經濟效益為內驅力,發展兒子為其直播帶貨、吸引年輕人學習製陶手藝;和睦村民宿經營者祝小敏設立古陶瓷修復室,作為江山市唯一的金繕修補工藝傳承人,她定期開班授課,積極培養年輕人才,讓古老的修瓷藝術在和睦村煥發蓬勃生機;首屆“江山市歷史文化名村”為10個古村落出版了十本書,讓遊客在古村落體驗“手捧書本遊古村”的厚重感。

三是文化進家庭,實現文化生活化。在城區及廿八都、大陳等文化底藴較深厚的鄉鎮,鼓勵民宿經營者結合本村歷史文化,創造特色文化主題民宿,如江山市保安鄉後阪村的西坡·江山箬山精品民宿,利用原本隱匿在梯田與竹林中的古樸村落,打造出了集咖啡廳、麪包坊、户外游泳池、露天電影院、稻田耕作為一體的的無國界鄉村休閒度假民宿聚落,吸引了以家庭為單位的世界各地遊客。

四是文化進餐桌,實現文化大眾化。不論是專家通過江山十大金牌名菜評審出來的須江三味鮮、蜂蛹土雞蛋、和睦碳鍋白鵝、金爐玉溪石斑魚、養生藥膳鴨、白玉烏骨湯、豆腐風爐仔、江山碗窯水庫魚、胴骨煲、雞蛋燉泥鰍還是承載了鄉愁的薰豆乾、網紅甩餅、或是江山人的一日三餐,都被熱愛生活人們賦予了温情的故事、傳承了深厚的歷史,最終形成了江山旅遊美食地圖,形成“一村一碗、一鎮一席”江山美食總體格局。

五是文化進禮堂,實現文化場景化。依託全市各行政村190個文化禮堂,舉行的唱村歌、賽村歌活動,不僅全面提升農民凝聚力、向心力和歸屬感,經典村歌《媽媽的那碗大陳面》還在“慶豐收·迎小康”中國村歌大賽新聞發佈會暨啟動儀會場循環播放;大型情景劇《你好江山》融合了江山婺劇、廿八都山歌、大陳村村歌、紅色抗戰歷史等文化元素,利用大陳村國小、汪氏祠堂、村歌廣場外景,在大陳村村歌廣場形成固定化常態演出。

二、“旅遊+”項目深入人心

江山市打造了涵蓋“旅遊+城市”“旅遊+體育”“旅遊+工業”“旅遊+教育”“旅遊+鄉村”等近40個旅遊打卡點。各項目利用自身所在地優勢,開創了獨具特色的融合共享文旅項目,項目不僅引人入勝,更富有生命力、持續性、體驗感和參與感。

一是“旅遊+城市”實現了市區即景區及文旅資源公共生活化。在江山考察學習的一個月,從宿舍到單位的每一個角落都整潔有序,市內小景點如西山公園、江濱路、須江公園等,即是景點又是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遊客只是暫住江山市區,也能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實現“吃、住、遊、購、娛”融合的旅遊體驗。

二是“旅遊+體育”實現了特色體育賽事常態化,並通過創建休閒運動示範基地、邀請名人打卡等舉措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除越野跑、登山、騎行等特色休閒旅遊項目外,漂流、三角翼、卡丁車等項目更吸引了國際知名人士前往打卡。如美國極限跳傘運動員傑克·布里斯翼裝飛行穿越江郎山一線天,奧地利“蜘蛛俠”邁克·凱米特在江郎山無保護徒手攀巖、高空花式走軟繩、定點地空跳傘,吳京前往江郎山參加新年登高大賽等。

三是“旅遊+工業”將工業旅遊打造成了全域旅遊的亮點。以恆亮、福賜德等為代表的江山蜂業成為了省級工業旅遊示範基地、打響了江山蜂業品牌。恆亮蜂業廠房內的蜜蜂文化主題博物館陳列品與影像資料動靜結合、虛實互補,成為了大家瞭解蜜蜂文化、學習蜜蜂精神的陣地和旅遊打卡地。福賜德蜂業以蜜蜂養殖基地為依託,蜂產品生產加工為中心,蜜蜂文化、蜂療養生為特色,打造“遊客參觀GMP工廠—體驗蜜蜂養殖—瞭解蜜蜂文化—體驗中醫蜂療—旅遊精品購物”的休閒觀光旅遊養生特色線路。

四是“旅遊+教育”實現了以中國小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帶動基地所在地旅遊項目的目標。江山市打造了以秀美耕讀、青少年拓展中心等研學基地為代表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不僅給大規模的學生研學提供了廣闊場地和豐富的教學內容,也吸引了大量浙江及國內外研學基地打造者前來觀摩。

六是“旅遊+鄉村”實現了鄉村旅遊全域景區化發展。結合營地、休閒農場、民宿、市民農園、民間文化、非遺、文化遺產等豐富的文化底藴,江山成功打造省A級景區村莊148個,其中3A級景區村莊27個。首先,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要求,深入挖掘村莊的自然地理、歷史遺存、風土人情、產業特色等特點,打造了味道各異、品位各異、特色的各異的美麗鄉村,如幸福大陳、書香清漾、醉美碗窯、古韻潯裏、秀美耕讀、長壽興墩、哲學勤儉、森林龍井、魅力永興和桃園洪福等。其次,推出了世遺江郎風采、古鎮養生風韻等6條鄉村休閒旅遊精品線路和“古道溯源”、“最江南”等6大核心景觀片區,鄉村休閒旅遊已成為江山旅遊發展的“主要引擎”和百姓實現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

小結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與旅遊好比一對夫妻,旅遊負責賺錢養家,文化負責貌美如花,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關鍵在“融”字上。結合江山市將文化元素植入傳統旅遊產品,提高旅遊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推動“門票經濟”向“產業鏈經濟”,最終向“全產業鏈經濟”轉變的各項舉措和我縣實際情況,現就我縣發展全域旅遊提出如下建議意見

(一)強化頂層設計,實施一把手工程。一是建立機制。實施“旅遊富民興縣”戰略,將文旅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文旅發展的工作機制。如:成立全縣文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縣長親自擔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鄉鎮一把手為成員,採取定期例會,研究、協調解決文旅發展中重大問題,形成重點難點問題專班推進機制;在文旅資源豐富的鄉鎮設立文旅辦,做到專人專事專管。二是制定政策。文旅產業具有投資大、彙報週期長的鮮明特點,因此,制定支持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招商引領、盤活市場活力至關重要。結合我縣實際,可從業態發展、品牌創建、宣傳營銷、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制定支持、扶持政策,制定的政策體現特色化、差異化;加大文旅發展專項資金,並根據情況逐年提高,從資金保障上全力助推文旅產業發展。三是對接市場。文旅經濟的效益最終由市場來檢驗和實現,我縣要強化市場在文旅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大招商引資;要加快文旅公司改革步伐,實現文旅公司實質性運作,將其打造成為我縣文旅融資的主平台、招商引資的主載體、項目建設運營的主陣地。

(二)堅持全域打造,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是堅持全域規劃。以全域旅遊為導向,編制全縣文旅發展總體規劃,堅持縣域範圍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謀劃推進,在與城市總規、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規劃“多規合一”基礎上科學謀劃全域旅遊發展的總體定位、空間佈局、業態佈置、基礎配套等,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幹。二是加強資源整合。深入開展文旅+,積極培育“文旅+鄉村、+體育、+農業、+林業”等新動能,打造多產業、多鏈條融合發展的文旅新格局;整合新農村建設、城鄉環境治理等資金,集中投向全域旅遊,實現基礎實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從景區拓展到全縣域;以政策和項目為載體,積極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投身文旅發展。三是打造核心品牌。立足生態優勢,擦亮“山水彝鄉、秀美馬邊”金字招牌,突出做強核心景區、美麗城區、休閒旅遊三大版塊,圍繞大風頂、大王山、穿牛鼻等核心文旅資源,推動文旅重大項目向其集聚,實現以點帶面,全面開花;充分挖掘彝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內涵,全力打造南絲路古彝文化走廊文旅品牌。

(三)提升基礎設施,軟硬件同步推進。一是發展智慧旅遊。當前,隨着5G時代的到來,在信息化、便捷度等方面對全域旅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縣應搶抓5G高地,整合現有資源,加強智慧城市信息建設,將旅遊大數據中心與基層治理體系平台相結合,建成全縣全域旅遊數據中心、旅遊管理服務平台和營銷商務平台,做到與公安、交通、氣象等數據全網互通並實現實質化運營,讓市民和遊客共享便捷高效的城市生活。二是打通交通短板。仁沐新高速、樂西高速、峨馬屏高速為重點,加快構建互聯互通、銜接順暢的出入境大動脈,加快融入樂山1小時經濟圈、天府新區、重慶3小時經濟圈。圍繞“四縱八橫十二通道”交通網絡體系建設,加快建設縣城、高快速公路、國省幹道直達旅遊景區道路系統,實現縣城、高快速公路、國省幹道半小時內通達所有核心景區。打通景區最後一公里。三是優化發展環境。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文旅發展與美麗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相結合,整合項目和資金,一切圍繞旅遊佈局;鞏固提升環境治理成果,探索開展景區村莊建設,着力打造全域山清水秀的優美環境。

(四)加強隊伍建設,培育多面手人才。一是加強人才引進。注重加大高層次人才的選拔引進力度,着重引進文化創意和旅遊經營方面的複合型管理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文化旅遊人才隊伍。可創新人才引進方式,將“211”、“985”及“雙一流”建設大學文旅相關專業人才納入事業單位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通過考核方式予以錄用。二是提升幹部素質。實施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加大對現有幹部培訓力度和到先進地區上掛學習力度,以此開闊幹部眼見,提高專業技能,提升綜合素質;加強校地合作,加大對文旅從業人員的素質技能培訓,提升專業化水平。三是加強業績考核。工作能不能幹的好、能不能高標準落實,需要幹部的專業能力,更關鍵的是幹部的執行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此次到江山學習考察,其幹部隊伍的嚴謹態度,嚴明的紀律規矩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等讓我記憶猶新,究其原因,即行政編和事業編年底考核基數一樣,通過崗位實施差異化績效考核,如:江山年終目標考核獎,其係數為正職2.0,副職1.6,股室正職1.4,股室副職1.2。通過崗位實施差異化績效考核打破了“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局面,從根本上解決了幹部隊伍“佛系”精神狀態,充分調動了幹部工作積極性,此方法值得我們借鑑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