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學習考察廉政文化建設工作考察報告

外出學習考察廉政文化建設工作考察報告
外出學習考察廉政文化建設考察報告
 
     7月28日至31日,在縣紀委常委馬俊傑同志帶領下,全縣涉及廉政文化“六進”的15家牽頭單位、示範單位組成考察組,先後到全國廉政文化建設工作先進的江蘇省東海縣、連雲港市、淮安市、山東省日照市等地實地取經。通過現場觀摩、聽取經驗介紹等形式,考察組成員收穫豐厚、受益匪淺。現將有關行程彙報如下:
第一站,考察組到達江蘇省東海縣。東海縣位於江蘇省西北部,有“中國水晶之都”美稱,也是全國廉政文化建設示範縣。針對鄉鎮紀檢監察機構布點分散、監督合力不強、黨風廉政責任難落實等問題,該縣2007年初進行鄉鎮紀檢監察資源重組,全縣24個鄉鎮分片設立6個農村工作室,縣機關設立2個工作室,基層黨委只保留1名紀委書記或紀檢委員,其他紀檢監察幹部全部劃歸工作室,由縣紀委統一管理和配置。這一舉措改革推廣後,擴大了一線查處的力量,加強了對基層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監督,同時使基層幹部的工作環境更加優化,也調動了紀檢監察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有效地化解了基層的矛盾,加強了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得到了人民羣眾的擁護與信任,促進了農村的和諧穩定,出現了“受理信訪量上升、息訪率上升、羣眾滿意度上升、越訪量下降”的新的“三升一降”新格局。
在東海縣紀委常委李克瑋的陪同下,考察組查看了東海縣開展鄉鎮紀檢組織機構重組的有關資料,到東海縣地税局觀看了廉政文化進機關工作開展視頻短片,還現場感受了該縣的百米廉政文化長廊和少兒廉政版畫圖片展覽室。尤其是該縣紀委和教育局聯合,舉辦少兒廉政版畫圖片展活動,取得的成效非常明顯。
在淮安市,考察組主要考察了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吳承恩故居和江蘇省廉政文化建設基地——淮安府衙。
    周恩來故居位於淮安市楚州區駙馬巷7號。1979年3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1984年12月11日,鄧小平題寫了“周恩來同志故居”匾額。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996年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就誕生在這個院落東側的一間房子裏,生活到1910年春,隨伯父離家去東北求學。
通過實地觀看,考察組瞭解了一代偉人周恩來的生平,對他少年時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讀書,青年時代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四處求學,後來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併為了全國人民謀幸福“鞠躬盡瘁、公而忘私”的偉大情懷,受到了一次全新的革命傳統教育。
   淮安府署坐落在淮安老城楚州區東門大街,是全國僅存的幾個古代府級官衙之一,也是江蘇省廉政文化建設基地,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淮安府署的建築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距今有800多年,明朝開國以後,在蘇北設立淮安府,下轄山陽(今淮安市)、清河(今**縣及清河區、清浦區部分)、安東(今漣水)、鹽城、桃源(今泗陽)、沐陽、海州(今連雲港市)、贛榆(今邳州市)、宿遷、瞧寧十一州縣,治山陽縣。洪武元年(1368),知府範中以淮安路屯田打捕總管府為府衙,一直沿用到清末。衙內有房屋50餘幢、600餘間,分東、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東路為迎賓遊宴之所,西路為軍捕廳,大門外有石獅,照壁、牌 坊等。
    通過幾天來的參觀學習,考察組成員普遍接受了一次廉政洗禮,尤其是對東海縣的學習考察,大家認為可以借鑑的地方很多,紛紛表示要在今後的廉政文化建設工作中,緊密結合單位實際,學以致用,力爭把本單位打造成為全縣、全市甚至全省的廉政文化“六進”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