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市場報告多篇

蔬菜市場報告多篇

【第1篇】蔬菜產業發展及批發市場調查報告

調查內容:供暖糾紛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原因

全縣擁有6個各具特色的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即以三泉、古交、北張、澤掌、泉掌為主的萬畝無公害反季節雙茬西紅柿基地,以橫橋、龍興為主的萬畝甘蘭生產基地,以古交南片為主的萬畝無公害茄子生產基地,以萬安、北張為主的萬畝黃瓜生產基地,以龍興、橫橋為主的萬畝西葫蘆生產基地,以鼓水流域為主的千畝蓮菜生產基地。

無公害蔬菜的規模化發展,帶動了市場建設。全縣目前運營着西曲、南李村、劉建、王守、北行莊5個專業性產地蔬菜批發市場。

公司下屬一園四站四市場。一園即南李村科技示範園。佔地60畝,主要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的實驗、示範。四站即古交、澤掌、泉掌、北張四個服務站。四個服務站涵蓋了全縣90%以上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區域。在優良種子、生產物資供應等方面,為蔬菜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四個市場覆蓋了全縣百分之七十的蔬菜生產區,年交易量63萬噸,交易額7億元。公司營銷的無公害精品菜遠銷陝西、河南、湖北、內蒙古、江蘇等十幾個省市,建立了較為寬廣的銷售網絡。

公司與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建立了科技依託關係,聘請張志斌等專家為蔬菜生產技術顧問,負責全縣蔬菜生產的技術指導。公司與全縣2xx多農户建立了協作關係,實行了公司 + 基地 + 農户的運作方式,在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實驗和示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升了全縣蔬菜生產的標準和質量。

公司組織牽頭對聯繫的保護地蔬菜進行了無公害質量認證,無公害蔬菜認證面積達到20萬畝,認證無公害蔬菜品種6個,認證的無公害蔬菜產量達到42.5萬噸。

公司在品牌建設上取得可喜成績,絳州綠商標被評為山西省著名商標,絳州綠品牌被認定為山西省名牌產品。公司先後被省人民政府評為商貿先進企業,被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評為質量信譽aa級企業。

調查地點:齊齊哈爾市鐵鋒區人民法院民三庭

調查方式:資料彙總 調查目的:因城市供暖而產生的糾紛越演越烈,供暖糾紛案件大幅激增,成為法院所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增長最為迅速的一類。供暖作為一項社會公用事業,維持着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關係到社會的穩定。由於供暖糾紛涉及面廣,影響面大,一旦處理不當,極易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所以要想妥善處理該類糾紛,還必須對現有的法律、法規、規章進一步完善,建立一個適應社會發展的供暖模式。因此,通過對供暖糾紛的特點及產生的原因的調查分析,來解決供暖領域尚存在的制度的缺失和法律的缺位的問題。

一、因房地產商、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的矛盾,導致業主拒交供暖費。近年來,大批住宅小區建成使用,房地產商、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因利益不同存在多種矛盾,業主因此而拒交供暖費的現象非常普遍。

二、業主個人因下崗、失業等客觀經濟原因而無力支付取暖費,從而造成拖欠。下崗工人、失業人員等社會低收入人羣因經濟拮据無力承擔取暖費、而被供暖單位告上法庭,這類情況約佔供暖糾紛案件的80%。

三、供暖單位供暖質量不合格導致用户拒交取暖費。例如住户室內温度不達標,沒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温度標準、時間標準,所以用户拒交取暖費。此類案件比重很大。

四、用熱單位無力支付供暖費引發糾紛。根據相關規定,供暖費原則上由單位負擔,除非採暖人沒有單位。隨着供暖費成本的逐年上升,單位的採暖費用負擔越來越大,有相當一部分用熱單位由於改制、重組,

職工下崗、分流,以及企業破產等變化因素,出現了無人交費,無力交費或者不願意交費的現象,造成供熱企業收費困難,致使供熱單位被欠費拖累的難以為繼。

五、用熱方未及時變更供暖協議引發糾紛。這種情況主要包括三種因素。其一,隨着公有住房制度的改革,部分用熱單位對供暖費的承擔方式也隨之進行了改革。用熱單位與職工約定,職工承擔一部分供暖費用,或是將供暖費用直接發放給職工個人,由個人直接交納供暖費,單位不再負擔該項費用。但是用熱單位卻未曾對原供熱協議中供暖費的承擔條款作出相應變更,使得自己仍然是供熱協議的一方相對人,仍應對供暖費承擔付款義務。其二,有些單位與供暖方簽訂供暖協議後,部分職工用户與該單位解除了勞動合同關係或調離本單位,而單位沒有及時與供暖方就職工供暖費的支付方式等條款進行變更或解除,當供暖單位收取供暖費用時,又拒絕為該部分職工支付供暖費,從而產生糾紛。其三,有些單位職工購買了單位房屋的產權,但是未及時通知供暖單位變更供暖合同,造成用暖職工不知交納,所在單位誤以為職工已經交納,而供暖單位等待用暖單位交納的脱節現象。六、整體串聯供暖體系使得不需集體供暖的用户失去選擇權,導致部分用户拒交供暖費。目前的整體串聯供暖體系,在技術上無法滿足用户自願選擇的要求,在供暖費用較高的情況下,部分不需集體供暖的用户以拒交供暖費的方式表示抗拒,從而引發糾紛。 因此,供暖方只有訴至法院,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糾紛。從而也就使得供暖費糾紛的案件大量湧現。因供暖合同具有連續性的特點,而一次訴訟或追討只能解決之前拖欠的費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下一個供暖季到來時往往會再次產生新的大量糾紛。

【第2篇】有機蔬菜細分產品市場調研報告

一、行業現狀

目前國內有機蔬菜市場的現狀及特點:

1.購買有機蔬菜的消費者組成

購買有機蔬菜的消費者中教師、科研人員企事業單位幹部、國家公務員和私企職員佔了86%,證明文化水平的高低與對有機食品的認同呈正比關係。

2.對“有機”、“綠色”、“無公害”三種安全食品的區別的瞭解很瞭解和不太瞭解的各佔五分之一左右,而比較瞭解和基本瞭解的各佔約三分 之一。説明盲目購買有機蔬菜的消費者很少,這與一年前報道的在北京和上海的有機蔬菜市場調研中大部分購買者都不太瞭解,甚至根本不瞭解的結果相比,已經有了極為明顯的進步。當然,必須強調的是,即使在這些認為自己很瞭解和比較瞭解三種安全食品區別的消費者中,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並不能真正説出三者的區別來。他們最通常的回答是:有機食品不使用農藥和化肥,對於有機食品關於轉基因、轉換期、緩衝帶、輪作、跟蹤體系、加工、儲存、運輸、認證、銷售證等等方面的知識幾乎還是空白。

3.購買有機蔬菜的頻率

只要消費者有需求,價格能接受,產品信得過,有機蔬菜是很容易形成一個固定的消費人羣的。

4.對品種的選擇和對品種多樣性的需求

雖然幾乎所有的消費者都只關心價格和需要,並沒有對某些品種提出特別的要求,但對品種的多樣性方面則要求比較高。他們的心理是,凡是普通菜場上供應的蔬菜品種,有機蔬菜也應該有,這樣的反應應該説是有機蔬菜市場發展初期的特定情況。

二 發展趨勢

根據調查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和建議

1.在國內有機食品市場發展的初期,採取專賣店的形式銷售有機食品是一種正確的選擇。這樣做可以減少銷售的中間環節,降低有機食品的成本,提高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興趣和購買力。

2.有機食品的專賣店應當首先開設在知識層次和消費層次相對較高的居民區,這樣做有利於對有機食品的宣傳,也有利於吸引消費者。但有機食品不是“貴族食品”,收入水平比較低的消費者也對有機食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要有機食品發展到一定程度,價格漸趨合理,有機食品專賣店就可以逐漸向其他居民區擴展,吸引和服務更多的消費者。

3.目前對有機食品的宣傳力度相當弱,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是在看到專賣店或看到貨架上的有機產品後才知道有這樣安全的食品。而且多數人並不瞭解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區別。因此有機食品的從業者應當努力做好廣告和宣傳工作,各級政府也應當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積極鼓勵和支持有機食品的發展,為有機食品的生產、加工和貿易者提供各種優惠政策。

4.從消費者對有機蔬菜品種的需求上看,消費者普遍反映品種不夠,因此,有機食品的生產者和貿易者應當儘量擴大他們的生產和貿易品種,以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消費者的需求。

5.各類有機食品專賣店(包括有機食品的其他類型的銷售單位)都應當配備具有一定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知識,可以向顧客解釋和宣傳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的營業員和經理。有機食品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很多消費者需要在瞭解了產品的特點和功能後才會購買。

6.多數消費者表示,有機蔬菜的口感明顯比常規蔬菜好,這對有機蔬菜的生產者和貿易者來説是一種很積極的鼓勵因素,建議有機農業的專家就此現象展開研究,找-全球品牌網-出口感變好的理論基礎,使有機蔬菜的生產更具目的性,從而生產出更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有機蔬菜來。而且有機蔬菜口感的改善,對其他有機食品也有借鑑意義,只要掌握了原理,積極實踐,其他有機食品也同樣應該能夠比常規食品的口感好。

7.獲得適當的利潤應該只是從事有機食品事業的目的之一,而不是唯一。有機食品的生產者,尤其是貿易者一定要處理好生產、消費與價格的關係,從消費者的實際結構和消費者的消費水平考慮,結合生產和運行成本,合理定價。還要對有機食品價格在本地區的長期發展趨勢和最終定位有正確的估計和充分的思想準備,才能確保有機食品市場持久、穩定和健康地發展。達到經營者和消費者“雙贏”的效果。

8.在國民經濟不斷向上發展,國內對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形勢下,有機食品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安全食品,只要生產者、加工者、貿易者、消費者、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積極支持,以有機蔬菜為先鋒食品的有機食品事業必定能夠快速、穩健地發展。

【第3篇】蔬菜市場調研報告範文

一、菜市場總體情況

除縣城的4個菜市場外,我縣其餘的菜市場全部分佈在各鄉鎮,我們統稱為農村市場,這些農村市場中規模較大的有型市場有洋溪、槎溪、水車、孟公、白溪、圳上等6箇中心市場,他們的營業面積在到5000平方米之間,攤位個數在100到300之間;都是每天營業的日日場。除此之外,其餘的農村市場都是4至5天才趕場營業一次的墟場,並且一般都是沒有固定地點的馬路市場,每逢趕場日便人流擁擠,交通阻塞,髒、亂、差現象相當嚴重。

二、菜市場管理體制

我縣80來個菜市場當中,屬國有所有制的只有城區的城南、永興兩個城區市場以及26個農村墟場,其餘的都是一些私人股份市場或村辦市場。國有所有制市場由縣市場服務中心管理,按理説縣市場服務中心應是管理全縣市場的公益事業單位,但當初卻定性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單位,這種體制對市場建設與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一是由於市場服務中心是事業單位性質,到銀行貸不到一分錢,而無法搞市場建設;二是市場服務中心實行企業化管理而沒納入財政執行收支兩條線,財政無任何撥款,但税費卻五花八六,負擔重,職工工資毫無保障;三是由於市場服務中心只有服務職責,沒有管理職能,導致平時的收費工作和市場規範管理工作難度很大,就連自己管轄市場的周邊冒市也無法規範整頓,而更何況對其餘市場進行規範管理。因此,目前市場服務中心只能在自己管轄市場內履行服務職責,無法進行市場的規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力度也不到位,至於那些私人股份市場與村辦市場,則在管理體制上沒有統一模式,各作其主,隨心所欲,從而導致我縣農貿市場的管理體制混亂不堪。

三、攤位租金收取情況

我縣城區各菜市場對攤位租金的收取一般是採取年收的方式,就是先定好攤位的年租金,然後由經營户一次性交清,而在農村市場,由於收費難度更大,加之都是墟場,因此也採取月收或季收的方式收取攤位租金。從收取的數目來看,由於受單位體制的限制,縣市場服務中心對攤位租金的收取一般很難按政策及物價局核定的收費標準足額收取到位,農村市場更是廖廖無幾。

四、菜市場經營的財務情況分析

五、縣政府在加強市場建設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投入

近幾年來,縣委、政府在加強對農貿市場建設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別是去年我縣開展創建省級衞生縣城文明城市以來,對農貿市場的建設管理更加重視。

1、加強馬路市場的整頓。

馬路市場是我縣普遍存在的一大現象,90%的農村市場都是馬路市場,五里一市、十里一場,各個鄉鎮都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歷史根源造成的,這些市場一般都是解放前選址開業的,人們在這裏經營購物已有幾十上百年的歷史習慣。馬路市場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這些市場很多都選在省道、國道兩邊經營,每逢趕場日便人山人海,菜擔子、流動車輛、地攤到處都是,加上吆喝聲、叫喊聲,雜七雜八,交通嚴重受阻,市場的髒、亂、差特別嚴重,過往人羣與當地羣眾都怨聲載道。這些馬路市場嚴重損害了我縣的城市品位,曾經在人大、政協兩會上許多委員代表紛紛提出整頓馬路市場的建議提案。近幾年,引起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政府每年組織交通、工商、商務、公安、城管、公路、建設、規劃等職能部門,對全縣馬路市場進行專門整治,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歷史習慣根深蒂固和市場建設的硬件設施難以跟上,我縣馬路市場仍然存在還是難以根除。

2、加強市場投入。

自我縣開展創建省級衞生文明城市以來,縣政府對農貿市場的建設投入加大了力度,近兩年,先後對永興市場和城南市場的農改超改造工程投入220餘萬元。經過改造後的永興與城南兩市場,從下水溝到地面、從牆面到頂面都裝修一新,市場攤位都是標準化淨菜市場攤位,活禽區與水產區都是相對獨立的銷售區域,市場設置了監控中心、信息發佈中心及農藥殘留檢驗檢測用房,整個市場的硬件設施完全符合標準化淨菜市場的要求,場內佈局規範合理,商品擺放整齊美觀,完全改變了改造前那種亂拉亂扯、亂堆亂放、亂吐亂丟的現象。可以説,通過政府投資改造後的永興與城南兩市場是一個完全實行全封閉式管理的農貿市場,既整潔美觀、方便適用,又顯檔次品位,是我縣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加強對市場的規範管理。

在這次雙創工作中,縣政府將縣市場服務中心列入創建單位,要求對全縣農貿市場進行規範管理,並且針對市場的佈局、商品的擺放、衞生保潔、健康教育、經營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各項工作進行了細化。按理説這確實是有利於各農貿市場的規範管理,但由於實施主體是縣市場服務中心,而市場服務中心受自身體制的制約,沒有職能去管理其餘的私辦市場,所以只能在自管市場中按照縣政府的要求和標準去規範管理市場,其餘的私辦市場卻仍然我行我素。為此,目前縣政府正在研究準備成立新化縣市場管理辦公室,加強對全縣各類市場的規範管理。

六、我縣在創新農產品零售方式方面所做的工作

自從對城南、永興兩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後,我們將農產品的價格行情在信息發佈屏上予以宣傳,同時對市場的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以便消費者明白市場行情,買得稱心、吃得放心。此外,農户和商家實行農超對接,直接從菜農基地進菜,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這些舉措都大大也加快推動了農產品的營銷。

七、對進一步加強菜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零售網絡的建議

1、儘快成立全縣市場的專門管理機構,賦予其管理職能。以便規範管理各類市場,搞好我縣菜籃子工程,提高我縣城市品位。

2、進一步加大對農貿市場的建設與投入力度。目前我縣縣城僅4個農貿市場,這對於20多萬縣城人口來説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梅苑開發區僅一個市場。因此,請政府行政劃撥土地,加大市場建設力度,方便羣眾購物,搞活農產品流通,美化我縣市容市貌,保障雙創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第4篇】2022年蔬菜市場價格調查報告

城市農貿市場建設直接關係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質量,是城市良性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前,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新形勢下,大力推動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經營規範的社區菜市場建設,對於降低流通成本、方便和促進居民消費,穩定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重要作用。為掌握我縣菜市場有關收費情況,進一步加快推進菜市場規範管理工作,根據市物價局的安排,我局對縣第一、二農貿市場和鎮農貿市場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菜市場攤位費租賃收費情況

(一)縣第一、二農貿市場。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投資總金額240萬元,固定攤位102個,出租率100%,攤位租賃費每攤位每月120-160元,市場垃圾清掃運費40元/攤.月,水電費30元/攤.月,自產自銷市場衞生費1元/天.擔,年收取管理費38萬元。XX年停收“工商兩費”後縣財政每年補助85萬元。

(二)鎮農貿市場。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投資總額520萬元。有固定攤位113個,出租率為70%,攤位租賃費80-120元/攤.月,市場垃圾清掃費10元/月,水電費10元/月,年收取管理費3.8萬元,XX年停收“工商兩費”後縣財政每年補助26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1、佈局不合理,市場基礎設施薄弱,建設水平不高。基礎設施是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的硬件,但市場最突出的問題是硬件設施問題,頂棚式市場結構、通道式攤位格局、狹小節約型攤位設計、活禽宰殺沒有專門設計、熟食攤位設計沒有防繩設施、水產攤位設計排水不科學等等,導致場內“髒、亂、差”現象嚴重。

2、馬路市場猖獗,影響市容市貌。目前對農貿市場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一些經營者打“時間差”,“候鳥型”馬路市場到特定時間把攤點搬到沿街人行道上經營,形成移動式或馬路市場,農貿市場管理者和城管局部門也以向馬路市場經營者收取一定費用了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了馬路市場的“合法化”。

3、攤位費租賃收費標準與市場現狀不適應。隨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框架不斷擴大,城區居民日益增多,居民對農貿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目前我縣與城市建設相配套的市場網點建設相對滯後,現有的農貿市場存在先天的佈局缺陷,已不能適應城市化的發展要求和居民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城區幾大農貿市場由於建設年代較早,市場老化、破損嚴重,市場基礎設施簡陋,服務功能落後,經營環境不優,營銷方式粗放,商品質量、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這樣不僅造成市場經營被動,高耗低效,削弱了其應有功能,而且嚴重製約了城市品味的提高。由於市場建設水平不高,服務還不到位,攤位費租賃收費標準稍高,導致承租人意見較大,致使有的市場攤位沒有全部出租出去,影響了市場的發展。

4、市場法制環境差,管理不到位。我縣農貿市場管理工作,雖然由城管、工商、環衞等單位根據各管轄職能各司其責,但由於缺乏具體、全面專業的市場管理辦法,職責不明確,管理工作受侷限。市場管理部門政出多門、職能交叉,市場發展環境不優。目前,全縣市場均存在各職能部門多頭收費和收費標準混亂的問題,一些職能部門重收費、輕管理、不服務,還有一些部門只收費、不管理,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加重了市場業主和經營户的負擔,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市場的穩定與繁榮。

三、加強攤位費收費管理的建議

儘管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連鎖超市普遍經營了生鮮食品,給城市居民消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社區菜市場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適應居民消費習慣,適應當前部分菜農自產自銷的銷售方式,其經營靈活、管理成本較低、購買方便、服務周到的經營模式在一定時期內還有很強的生命力,對滿足城市居民消費有難以替代的作用,為下崗職工、農村進城務工人員、“4050”人員、殘疾人員等就業困難人羣提供了一條重要的就業渠道。為加強對我縣農貿市場發展的宏觀指導,進一步促進農貿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結合我們調查瞭解的情況,針對加強攤位費收費管理,特提出如下幾點應對措施,供領導決策參考。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着力加大農貿市場管理的力度。要堅持把農貿市場管理作為民生工程和具有公益性質的項目來抓,充分認識到加強農貿市場管理的重要意義:一是關係市民生活,農貿市場是公共消費服務平台、市民的“菜籃子”,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直接關係到人民羣眾的日常生活和消費安全;二是關係城市形象,農貿市場是城市的具有公益性質的基礎設施,體現了城市宜居、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加強農貿市場管理是加強城市管理、建設宜居環境、創建文明城市的需要;三是關係三農問題,加強農貿市場管理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對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農貿市場作為一個微利行業,投資大,收益低,回收期長,市場機制在這裏面的作用不會很大,迫切需要政府這雙“有形的手”大力扶持。

(二)合理確定攤位租賃收費水平。攤位租賃費標準可由市場開辦者根據市場建設或承包費用、設備折舊、人員工資及保險、物業管理費、公攤水電費等有關費用及上繳税金和合理利潤等確定。要嚴格實行市場收費明碼標價。農貿市場開辦者應按規定,將向場內經營户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準在經營場所或繳費地點顯著位置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內容包括:服務內容、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行業監督電話、價格舉報電話等。未經公示的項目、標準,農貿市場的經營户有權拒絕繳納。要合理控制市場收費的調整頻率及幅度。市場開辦者應本着誠實信用原則,合理控制農貿市場攤位費的調整頻率及幅度,保持收費水平相對穩定。原則上,收費調整幅度應不超過成本費用變動幅度,並且在合同期內市場開辦者不得單方調整收費標準。市場開辦者調整收費標準,應提前2個月向場內經營户告知調價理由及調價標準,一般情況下收費標準一年內調整不得超過一次。

(三)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切實減輕市場税費負擔,為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對全縣農貿市場收費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堅決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除國家有關部門按規定批准的收費項目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建議在城區市場實行“一站式收費”管理辦法,即市場管理部門可作為各項規費的代收機構,採取“一個窗口”、定額收繳的辦法進行結算。

(四)進一步加強攤位費收費管理。一是出台管理辦法,明確監管職能。縣政府要制訂有關政策,出台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辦法,如《全縣城區農貿市場收費管理辦法》及相應的懲治措施等。明確各單位協助市場服務中心加強對農貿市場的收費管理,推進農貿市場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二是強化攤位租賃合同管理。農貿市場固定攤位實行租賃合同管理。農貿市場開辦者應與場內經營户簽訂書面攤位租賃合同,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合同中應明確攤位費標準、攤位面積、租賃期限、相關費用繳納方式等內容。三是規範和降低收費水平。農貿市場開辦者應正確認識和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主動規範農貿市場攤位費,進行收費時,必須開具財税部門認定的合法票據。同時,及時掌握攤位租賃動態,防止轉租攤位或炒作攤位造成攤位費上漲等問題,維護公平公正的交易環節。四是加大市場執法檢查力度。要加強對農貿市場收費行為的監督和管理,全面清理規範農貿市場違規收費項目和收費行為。要切實加強對本區域主要農貿市場攤位費情況的調查和監測,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問題。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取締違規收費項目,查處違規收費行為,維護市場經營秩序,降低市場環節流通成本,穩定農副產品價格。

(五)“疏堵”結合,加大執法力度,堅持長效管理。針對專門佔道的臨時市場,在不影響環境、交通的前提下,增加設置臨時疏導點,引導經營者買賣有序。對頑固佔道經營者,要遏止這一無序現象的發生,只有堅持長效管理,加強整治力度,才能有效建設好市場。

(六)加大財政投入和管理,注重菜市場的公共服務功能。菜市場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政府應考慮實際,加大財政投入,建設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公益性菜市場。要提高對標準化菜市場硬件建設和菜市場經營者的管理,改變過去以收費為主的管理方式,轉變為以服務為主體的市場管理模式。市場服務中心要根據各市場的特點,負責指導、督促、檢查對市場內歸行化市、設施維護、經營秩序、劃線定位等進行內部的規劃管理,確保市場經營環境安全衞生、井然有序。

(七)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市場活動。要重點解決市場“髒亂差”和“假冒偽劣”問題,整治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要健全市場管理制度,提高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加強對市場管理人員的培養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能力;要加強對廣大市場經營户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經營户自律組織,大力倡導守法經營、文明經商、公平競爭、照章納税的行業風氣,使其自覺遵守市場規則,為市場的繁榮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5篇】上海蔬菜批發市場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跟着全國範疇內農業佈局的調整,各種公安作物的蒔植面積與產量敏捷擴大,市場競爭日趨猛烈,銷售題目也日見凸起。為了摸索新局勢下臨淄蔬菜銷售的新路子,由區政協、蔬菜局有關人員構成的觀察組於4月12日-18日對上海蔬菜零售市場進行了深切查看,現將有關環境料理以下:

1、上海蔬菜零售市場的根本環境

上海市位於長江中卑鄙地區,鞏固人口1600萬,滾動人口400萬,是我國人口數量最多的都會。因為上海市蔬菜出產本領有限,其蔬菜需求總量的95%是從外省市調運過來的,高、中、低檔蔬菜都佔有必定的市場份額,一年四季都有鞏固的消耗佈局。據查看,上海市冬春兩季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品種是甜椒、西紅柿、西葫蘆、雲豆、甘蘭等,夏秋兩季需求量較大的品種是西紅柿、甘蘭、蘿蔔、白菜等,我區蔬菜品種佈局與上海的消耗需求是一種互補。上海市蔬菜需求量每一年約為160萬噸,這些蔬菜絕大部分是經過議定市場進入消耗範疇的。上海市有各種蔬菜零售市場幾十家,比較馳名的有真如蔬菜零售市場、曹安蔬菜零售市場、閘北蔬菜零售市場、中山西路蔬菜零售市場等。這些市場的交易量、交易時候、辦理方法等也不盡雷同。根據上海蔬菜零售市場的整體籌劃,將來的成長框架將是以東西為主,南北為輔,東部重點成長浦東蔬菜零售市場,而西部重點成長真如蔬菜零售市場。如今,臨淄蔬菜在上海的銷售緊張集結在真如蔬菜零售市場。是以,我們將該市場作為重點調核東西。

真如蔬菜零售市場位於上海西部,是上海蔬菜集體的龍頭企業、骨幹市場,其成交量、交易額在滬各蔬菜零售市場中均位於首位。該市場佔地8000平方米,已有四十年的歷史,成長勢頭強勁。據統計,1994年,銷售量只有8萬噸,銷售收益417萬元,以後逐年遞增,2000年,銷售量到達23萬噸,銷售收益達1800萬元。如今,該市場四季成長較均衡,日交易量鞏固在800噸擺佈,最高可超出千噸。當前緊張交易品種是甜椒、西紅柿、黃瓜、雲豆等。該市場走勢好的緊張因為是,內部有聯合向上的帶領班子,美滿的辦理機制,精良的市場交易秩序,杜絕了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等現象,使交易兩邊都能在剛正和諧的公安中交易。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吞吐量,該市場籌劃投資2300萬元,在江橋新建佔地130畝,集蔬菜、副食、林果、冷藏、配送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零售市場,籌劃本年8月底峻工,建成後的江橋市場吞吐量是真如市場的4-5倍,成長潛力巨大。除了以市場為中介進入消耗範疇外,另有一種緊張的方法便是經過議定直銷進入超市。上海有超市近千家,新鮮蔬菜的銷售量每天約在100噸,在聯合時候其銷售代價是臨淄蔬菜零售市場的1-2倍,這些蔬菜除包裝高雅外,其品格還不敷臨淄蔬菜。如今,我們的蔬菜還沒有進入超市,是以,經過議定直銷或其他中介進入超市,開闢此範疇前景廣闊。

2、臨淄蔬菜在上海的銷售環境

我區豐年蔬菜運銷本領在100萬公斤以上的構造或大户50多家,可是往上海方向運銷的其實不多,外市地的上海運銷户固然很多,可是卻沒裝我們臨淄的蔬菜。如今,我區只有以齊都鎮長鬍村徐安貞為主的蔬菜運銷步隊,長期從事運銷工作,每一年運到上海的蔬菜約在1000噸。其運銷品種隨季候的更替而變化,在旺季,日最高銷售量可達50噸。徐安貞憑着質優價廉的貨源、精良的諾言、優良的辦事博得了廣大上海客商的青睞,在真如蔬菜零售市場牢靠地佔有了必定市場份額。經過議定運銷蔬菜,不但給產銷兩地帶來了社會效益,並且帶來了公安效益。在上海銷菜,長處也是可觀的。據4月12日查看統計,上海真如市場零售代價為:辣椒2.8元/斤,甜椒2.8元/斤,西紅柿1.3元/斤,西葫蘆0.9元/斤,而當日臨淄王齊市場上的零售代價為:辣椒2.6元/斤,甜椒2.5元/斤,西紅柿1.1元/斤,西葫蘆0.7元/斤。既然有市場需求,有差價,而臨淄蔬菜卻很少進入上海市場,究其因為:一是臨淄運銷户對上海市場明白不深,把握不準市場行情和動態,異國長遠立足上海的決議信念和決議信念。二是多量蒼山運銷户長期霸佔市場,明槍暗箭,使新到運銷户很難立足。三是運銷户貧乏集體見解,貧乏協作精神和商標意識等身分進一步制約着運銷步隊的擴大。四是收費標準偏高。5-7%的市場辦理費均比其他省市蔬菜零售市場的高,費用的進步無疑加大了蔬菜運銷風險。但從徐安貞立足上海十年長勝不衰的實情我們可以獲得啟迪:開闢上海市場本來其實不難,關鍵是看有異國決議信念和膽識。

3、開闢上海蔬菜零售市場的幾點發起

(一)建立臨淄蔬菜駐滬銷售關聯處

如今,我區大大都運銷户對上海市場明白不深。在這類環境下,必要當局參與並且從中做大量和諧工作,經過議定建立臨淄蔬菜銷售關聯處,可以把上海各蔬菜零售市場的需求、行情、動態等信息及時急劇精確地反饋給產地運銷户,使他們能夠明白市場,把握行情。和諧我區運銷户與上海客商及市場辦理人員的干係,同時和諧本地公安、工商等干係,創設剛正和諧的市場交易公安,使臨淄蔬菜順利成交。不但如此,經過議定關聯處把握上海市週年市場需求動態和行情變化這後,可以採納訂單的式樣,在臨淄開闢專弟子產基地,為上海市場供給週年蔬菜供給,如許可以加強產銷兩地的精密關聯,為農業產銷一體化進行自動的有益的摸索。

(二)加強對臨淄蔬菜的宣揚

固然臨淄蔬菜有面積大、產量高、品格好等長處,並且已經註冊了“綠帝”等系列商標,可是它在國表裏市場上的馳名度和感化力還是不高的,還異國真正建立品牌意識,與臨淄產菜大區還不能相等,發起今後應專列臨淄蔬菜宣揚資金,加大宣揚力度,進步臨淄蔬菜的馳名度,擴大市場佔有份額。

(三)成長強大臨淄蔬菜運銷步隊

儘管臨淄蔬菜在上海有了必定市場份額,並且博得了精良的諾言。但僅憑徐安貞個人的氣力,很難進一步擴大運輸範圍,很難從根本上辦理臨淄蔬菜的銷售題目。是以,救助以徐安貞為中間組建運銷步隊,漸漸增加其運輸範圍與本領,是增加臨淄蔬菜在上海市場上佔有份額的緊張路子,也是搞好臨淄蔬菜外銷工作的緊張一環。採納股分制、協會、互助社等式樣,構成長處均沾,風險共擔的蔬菜運銷聯合體,可以低落蔬菜運銷本錢,裁減中間關鍵,進步抵當市場風險的本領。同時,聯合利用“綠帝”商標,聯合包裝,以徐安貞為“窗口”聯合對外,只有如許,臨淄蔬菜在滬的銷售工作才會漸漸走向良性輪迴。

【第6篇】蔬菜走進實驗判定安全等級市場調查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眾所周知食品安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孔雀石綠到蘇丹紅,從毒豇豆到毒韭菜,臨近年末,食品安全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繼上次農貿市場食品安全調研後,2月9日下午,聊城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食品安全調研宣傳隊針對廣大市民所擔憂的食品安全問題,將白菜、芹菜、蘿蔔、韭菜等多種的市場蔬菜帶入6#實驗室,並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徐老師的指導下對市場蔬菜的安全性進行了化驗。

據徐老師介紹,此次蔬菜安全化驗採用‘酶解法’,並通過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檢測其“酶抑制率”的指標來反映蔬菜的農藥殘留量。如果酶抑制率高達50%,則説明蔬菜中農藥殘留是超標的,即為危害性食品。首先,隊員們對蔬菜進行了簡單處理。隨後,加入酶解試劑,對蔬菜進行酶化分析。最後,控制農殘快速檢測儀對“酶抑制率”進行數字化檢測,並觀察其化驗現象及時做好記錄。隊員邢方説:“就實驗現象來看,蔬菜中所含的農藥殘留量非常少,不易觀察出來,應該不會對人產生危害。”另一方面,隊員們將數字化的“酶抑制率”對比分析彙總,得出,部分未經清洗的蔬菜,其“酶抑制率”高達55%;而經過清洗的蔬菜,其“酶抑制率”均在15%上下浮動。此項化驗的結果再次提醒了廣大市民,蔬菜在食用之前需經認真清洗。

隊員們此次對蔬菜食用性安全的化驗,不僅展現了大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市民對食品安全的瞭解,並呼籲市民關注食品安全,以健康的身體迎接新年。

【第7篇】蔬菜市場調查報告

蔬菜市場調查報告

古人云:“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受社會農副廠品價格浮動的影響,近段時間以來,一直有同學反映食堂菜價過高的問題,而食堂問題也是一個與學生羣體息息相關的話題。一方面同學認為食堂菜價過高對此存在牴觸情緒,另一方面食堂工作人員也因市場菜價上漲,而自己的勞動成果無法得到認可而困惑。本着從學生共同關心的問題的角度出發,使學生能滿意就餐。為此我們學生會生活部的成員,到玉溪市中心彩虹橋批發市場,葫蘆集貿市場等地進行實地調查,得出以下調查報告:

1、調查目的:通過對市場價格的瞭解,使我們更多的接觸社會,以及能以此為尺度,與食堂價格進行比對,更好的維護同學及食堂雙方的合法權益。

2、調查對象極其一般情況:彩虹批發市場的菜農,以及各類商販,有些人積極配合,也存在少數的人不太熱心對於我們的走訪,人們大多都反映菜價有所上調的問題,但幅度並不大,總體情況良好。

3、調查內容:對彩虹批發市場的各種蔬菜進行了價格調查。

4、調查方式:走訪型、詢問型。

5、調查時間:20xx-10-24。

6、調查結果:近期蔬菜價格有所上漲,但與前期相比上調幅度有所下降,如果進行大批量購買,上漲的幅度將會更少,且不同時段的價格之間也存在着差異。

7、調查體會:真理源於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以長遠髮長,而我們的生活也只有在一步步腳踏實地中,才能愈加精彩,不同的體驗也才能越發的豐富我們的人生!

8、調查的總體概述:本校食堂價格過高,首先,本校學生多數來自於農村,家庭狀況不好,學校食堂的價格不在學生承受的範圍之內,很多學生只能是每天食用素菜的方式度日;其次,通過本校食堂的價格和玉溪本地消費水平(包括其它本地學校的飯菜價格)的比較,本校食堂價格也是屬於偏高的,比如玉溪農校素菜0.5元一份,葷菜1.0元一份,都是相當於我校的0.5倍。還有在沃爾瑪超市的一個飯盒僅用2.5—3元(一葷兩素),等於本校一個肉菜價格。雖然這個時期處於秋冬換季、菜種交替期間,及運輸成本提高等因素影響,造成短期內蔬菜供應量減小。但根據菜農們以往的經驗,等換季結束,氣候好轉後,蔬菜價格就會有所回落。最後,因為食堂進行的是大批量採購蔬菜,因此價格比單價應有所回落。

當降低菜價,使同學們能真正享受到實惠,只有保證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才能更好的學習,也才談得上服務社會,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