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課件(新版多篇)

《誡子書》課件(新版多篇)

教學目標: 篇一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過程: 篇二

(一)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枱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

(二)初讀,讀熟課文:

1、解題:

《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2、播放錄音,學生聽讀,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

(2)注意詞句停頓。

3、師範讀,提示長句停頓。

示例: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指定學生誦讀,餘生糾正,後齊讀)

4、學生自由朗讀,互讀。

5、指定優、中、困學生各一名朗讀,聽者點評(從字音、停頓兩方面)。

6、再次播放錄音,學生輕聲跟讀,注意體味語調、語速的變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學生自由散讀。

(三)精讀,疏通文意:

1、自主學習:

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 師巡迴指導。

2、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疑難問題。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台板書。

師參與討論。

(1)難點預見:

A、詞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明志以致遠;廣才;勵精;治性;馳;去;非志無以成學遂成枯落

(提醒學生注意加橫線的詞類活用及一詞多義字)

B、句子:

a、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處理措施:

A、讓學生聯繫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後總結成型。

B、師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徵(如a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以b句的翻譯為例:年華隨着時光飛馳,意志隨着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無益

3、總結交流:

(1)四人一組互相翻譯課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兩名譯文,師闡述自己觀點,供參考。

(四)研讀,賞析文章:

故事引子: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苟全姓名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後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後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後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為後人傳誦。

由此引申:

1、集體探究: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麼?(學生舉手發言)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後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淡泊、立志、惜時)其原句分別用《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其重要性,找出這幾個句子,再次加以品讀,聯繫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A、淡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請按照議論文的結構來給文章分層,並找出論點句,治學、修身、惜時句,再次品讀。(按照板書提示分組討論完成,後總結再板書)

{提示板書: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見上,略)

(4)按照板書提示思路,引導學生背誦原文。

自背。互背。齊背。

(5)問題引申:聯繫現實人世,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品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重要意義。

(五)朗讀,積累詞句:

學生再次放聲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務:

(1)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由此你聯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並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警句推薦:

A、淡泊: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閒天地本來寬。(陸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C、惜時: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2)積累文章或與之相關的名言警句於讀書筆記上。

(六)作業設置:

1、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2、請同學們查找歷代歌詠人間真情的'詩詞,分門別類加以整理,一週後在班內開展一次“人間自有真情在”為主題的詩詞誦讀活動。

註釋: 篇三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説,“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説,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説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教材分析: 篇四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並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

聯繫學生實際考慮不宜往深處難處開掘,所以文章結構特點及哲學辯證思想不列為教學目標,當然這是主觀意見,還有待同仁智者商榷。

《誡子書》原文 篇五

夫(fú)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fú)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作者諸葛亮簡介 篇六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誡子書》賞析/鑑賞 篇七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稱,“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説,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譯文: 篇八

(1)夫(fú):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5)淡泊(澹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7)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9)廣才:增長才幹。

(10)成:達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勵精:盡心;專心。

(13)險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14)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5)與:跟隨。

(16)馳:疾行,這裏是增長的意思。

(17)日:時間。

(18)去:消逝,逝去。

(19)遂:於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22)窮廬:破房子。

(23)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誡子書》註釋 篇九

(1)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5)淡泊(澹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7)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9)廣才:增長才幹。

(10)成:達成,成就。

(11)淫慢:放縱,懈怠。

(12)勵精:盡心;專心。

(13)險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14)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5)與:跟隨。

(16)馳:疾行,這裏是增長的意思。

(17)日:時間。

(18)去:消逝,逝去。

(19)遂:於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22)窮廬:破房子。

(23)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