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工作彙報(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工作彙報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工作彙報(精選多篇)

我校位於撫寧縣茶棚鄉,共有學生316人,均是農民子弟,屬於典型的農村國小。我校自xx年開始,全面實施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由國家規定、地方管理、學校開發與實施的多級管理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極大的適應了學校,適應了學生,成為最能體現學校特色和學校辦學思想的課程。

五年多的探索中,我們堅持:制度規範,學校重視,課時充足,隊伍優秀,建設基地,教科研引領,取得了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發與實施的初步成功。

現就具體情況作介紹如下:

一、建章立制,學校重視

學校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第三級管理者,決定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否有效實施。因此,提高學校對課程的認識與理解,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視與支持,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最根本保證。

xx年,我校即已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列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在制定、完善綜合實踐活動五年規劃與實施方案後,先後出台了《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職責》、《綜合實踐活動班主任職責》、《綜合實踐活動教研活動制度》、《綜合實踐活動檢查制度》等多個制度,同時,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教師年度目標考核、評先之中,從政策導向上體現學校的重視,調動教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積極性與重視度。 我校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着手,從開發、實施到評價加強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管理,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成立了綜合實踐領導小組,組長是薛建江校長,組員有:茹彩臣、陳貴民、王秀華、李丹、趙巖、荷帆、李丹、李鳳娟、王荷美、李英雲。

我校規定,凡有外出實踐活動,學校均派領導帶隊,保證師生安全;校長、教導主任每學期必須親自過問活動開展與實施情況,親自聯繫或參與實踐體驗活動。

2014年9月,在我校薛建江校長的親自聯繫與指導下,我校開展了“白色污染的調查”實踐活動,參與活動的廣大師生,對該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活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二、課時充足,靈活自主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國家課程計劃中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必修課程,體現着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因此在落實課程過程中,必須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課時。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以每週三課時實施,其中包括勞技與信息技術課。為保證課時充足,根據“學校和地方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相結合統籌安排”的規定,我校將校本課程安排給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擔任,由他們進行內容整合,自由協調活動時間,達到課時充足、靈活通用的效果。

自xx年年開始,我校還嘗試課時集中使用,即有外出活動需要時,由學校統一安排,將課時集中於一天使用,方便學生充分開展實踐與觀摩活動。

此外,我校還鼓勵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整合,通過內容滲透、整合,課時打通,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實現綜合實踐與學科教學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良好教學局面。

三、精選教師,隊伍幹練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基本要素,如果指導教師得不到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就會落空。我校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選擇異常苛刻,除責任心強,教學能力強之外,該教師還須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所教學科須與實踐活動相關。

為了彌補指導教師數量的不足,我校倡導全體教師參與綜合實踐指導工作,形成以科學、社會、勞技、信息技術等教師為重要學科指導者,班主任為重要活動組織者,後勤人員為重要勞動指導者的全體教師指導團隊。

我校還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聘請學生家長在內的各界有識之士,擔任學生的活動指導。他們的加入,極大提高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效性。

四、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確保課程順利實施

首先是課程內容開發的管理。學校成立課程開發小組,具體負責本校課程體系的建構和課程內容的開發,充分挖掘各種課程資源,制定學校、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其次是課程實施教師的管理。我校在各年級專任教師中確定綜合實踐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核心教師,具體負責本班活動過程中的全面工作。與此同時,學校組建綜合實踐活動專家組或導師組,成員可以有校內教師和校外的一些專家組成,具體指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開展。

此外,我校十分重視教師培訓工作,有具體的制度來保證教師定期開展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討會和經驗交流會等,提升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水平。成立了以薛建江為組長的綜合實踐教研組,每兩週進行一次教研。

在活動過程和活動時間管理上,由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有小組活動、個人活動和班級活動等,我校的活動以小組活動為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一個研究小組一般為6人左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是每週1課時,學校根據具體情況,與課外活動和學校課程的課時整合使用這樣就保證了課程實施的時間。

五、領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涵與特點,正確把握課程定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活動課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繼承、發展和規範,從課程的類型和性質看,它和學科課程是兩類具有各自特定的課程價值、目標、內容和實施規範的不同的課程。首先,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和實施相關活動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創造空間,堅持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方式和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教師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並不包攬學生的工作。其次,課程開發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境轉化,既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大特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要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並學會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努力實現教育即生活與生活即教育的和諧統一。其三,立足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別於學科課程的最根本的特點。該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過程和成果展示都是在學生親身參與和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完成的。其四,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的獨特的育人價值與功能是學科課程所不能比擬的。具體表現在:它可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更為寬鬆和自由的空間,着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它為學生開闢了一條與他生活世界交互作用和持續發展的渠道,倡導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追求學生自我、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二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實施

盤馬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是一項過程開放、方法多樣、主體多元的系統性工程。如何在充分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圍繞課程總目標,貫徹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基本原則,把對課程實施各主體民主、客觀、公正和有效的綜合評價付之於行動,是本節所將要討論的重點。

就其性質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也是一種實踐性、活動性過程。同綜合實踐活動一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過程也需經歷周密計劃、精心組織、嚴密監控、及時調整和總結反思等環節。任何環節的疏忽,都會導致評價結果的失真。為此,我們必須杜絕隨意性、形式化、不負責任、走過場或者穿新鞋走老路的評價發生。

那麼,怎樣才能真真實實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呢?我們認為,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課程評價的組織領導機構及其管理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組織機構與管理。

課程改革實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與此相適應的評價機構的組織管理形式也是自上而下的。它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小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和年段或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小組三個部分成員組成。教育行政部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中心履行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組織、指導、監督職責;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領導小組會主抓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組織、指導、監督以及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中心總結反饋的職責;年段或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小組直接組織、指導、監督並向學校總結反饋本年段或本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具體情況的職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中心的評價對象包括班級、教師和學生,同時接受學校、教師、學生乃至社會的監督;學校和年段或班級兩級機構評價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同時接受上級部門、教師、學生、家長的監督。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過程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共同參與、共同意義構建的過程。實施課程評價的組織機構的人員組成應當兼顧各種課程實施主體,即領導或專家、教師、學生和家長。具體來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小組由學校領導掛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骨幹教師為成員來共同組成;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委員會由學校分管領導掛帥,教務處負責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骨幹教師、學生代表為成員共同組成;年段或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小組由年段長或班主任負責,年段或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學生骨幹等人員組成。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邀請家長或社會人士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參加評價。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管理與監督制度。

任何組織、任何機構,要在實際工作中高效履行其工作職責,就必須要有能促進其各成員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的激勵機制和限制其各成員濫用職權行為發生的監督機制。只有讓各成員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促成組織或機構形成凝聚力的同時大膽創新。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機構來説,不論是何種級別的評價機構的管理與監督機制,都應建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則的框架之下,讓其成員明確自身的主要工作職責、具體的任務分工和在實際的評價操作中如何規範自身的評價行為及日常工作考核要求。

3.狠抓機構組成人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相關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操作是否得當,不僅關係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功能是否實現,同時還關係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是否實現。接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相關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者成長的必由之路。狠抓相關培訓工作是科學評價的前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相關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意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理論、綜合實踐課程評價方法及操作要領以及與此相關的其他理論知識。培訓的目的,不僅要使評價者評價觀念得以改變,同時還要使評價者掌握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的操作技巧。培訓的方式,可以採取集中培訓、分散自學與出外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二、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方案設計與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方案包括評價重點與主要評價項目的確定、評價活動的組織形式、實施評價的操作流程和評價結果的表述四個部分。下面結合評價的三種不同對象逐一加以闡述:

1、對學班級的評價。

(1)確定評價的重點和評價的主要項目

對班級的評價,一般是由教導處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指導中心組織和完成。評價指導中心根據新課程改革實施的不同進度、不同類別辦學要求、學期或學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實施重點來確定相應的評價重點和評價項目。一句話,就是要依據當地實情和被評價學校的實際發展水平,分階段、分層次地確定評價重點和評價項目,切忌不加考察地一刀切、千篇一律或盲目照搬照套。

(2)評價活動的組織形式

俗話説,內容決定形式。作為評價操作的實際形式表現,評價活動的組織形式必須由評價的主要內容來決定。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校評價的內容特點,對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進行評價的組織形式通常有以下幾種:

①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都是評價的主體。可以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自評,來發現自身的得與失,調整和完善工作計劃,為今後的努力確定新的目標和方向。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自我參照評價的體現。

②問卷調查。由於工作特點的制約,參與評價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指導中心,往往不能實際介入學校日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對各個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情況瞭解甚少,評價的信息資料掌控不足,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評價的可信度。為此,在實際評價之前,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多層面瞭解被評價的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和看法,是實現真實評價的必要手段。問卷調查的對象包括教師、學生和家長,調查方式可以採用隨機抽樣式調查。

③現場審議。現場審議,是一種對學校在課程實施前與後,關於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的整體效果進行現場分析評價的方法。這種評價,是評價者們在通過實地考察、實地取證、活動觀摩、與被評價者近距離交流,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共同分析、交流、討論並最後得出評價結論的過程。這種通過現場審議的方式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校進行評價,是當前最主要的評價方式和手段。

④交流訪談調查。隨機抽選一些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就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課程實施效果等有關具體問題進行集體訪談調查的一種評價方法。這種評價,有利於評價者通過相互啟發、共同探討、相互質疑等手段開闊視野;有利於評價者聽取來自各方的不同意見,開拓民主評價的空間。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讓參加座談答疑的每一個

人自由地暢所欲言,教師、學生和家長應當分批進行。

(3)評價操作程序。

進行評價的一般性操作程序是:制定評價細則——組成人員——實地考察取證——初步審議——座談反饋——形成最終評價。

(4)評價結果表述。

任何一種評價,都要有結果體現。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在於對學校進行排次,而在於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評價結果的表述既要對在課程實施等方面的成績作出充分地肯定,也要指出被評價的具體問題和不足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希望和要求。評價結果的表述形式,可以採用具體直觀的量化分值和措辭簡潔明確的質性評定語言相結合的方式。

2、對教師的評價

(1)確定評價的重點和評價的主要項目。

對教師的評價,要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規劃的總體框架內,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中教師評價的主要內容來確定評價的重點和項目。對教師評價的重點和評價主要項目的確定.(2)評價活動的組織形式。

對教師的評價,一般情況下直接由教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組織實施。其評價活動的組織形式通常有以下幾種:①教師自評;②同事評議;③學生、家長座談;④部門日常考核評價;⑤相關理論知識測試。對於前面三種,其評價活動的組織形式與學校評價相似,這裏着重講述部門日常考核和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能測試。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性、過程性和生成性,決定了教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織與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決定了對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進行日常考核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對教師進行日常考核評價,是學校職能部門行使課程改革管理權利的體現,也是進一步規範教師日常教育行為的一種有力保障。其考核的內容有:教師學期初制定的課程活動指導計劃、課堂活動指導教案、學生活動情況記錄、教學指導反思、學生活動案例分析、特殊生跟蹤指導記錄、期末教學總結、教育文獻摘要和參加校內外教研活動情況等等。

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能測試: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活動指導策略,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教師素養的要素構件。理論知識與技能測試,雖然不是對這些相關要素構件進行評價的唯一手段,但也是對教師綜合素養進行判定不可缺失的一個環節。這種測試包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識、課程評價要領、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活動指導策略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等內容。試題的類型包括知識型和問題解決型兩類。測試的形式一般可採用筆試、問卷、答辯和動手操作相結合的辦法進行。

(3)評價操作程序。

制定細則——組成人員——材料會審——民主評議——形成結論。

(4)評價結果表述。

對教師的評價目的與對學校的評價一樣,是為了促進教師的發展。因此,對教師評價的結果表述也應從肯定教師的工作努力和指出工作中的問題與不足兩個方面考慮,以量化評定為輔,質性分析為主,進行論定。

3、對學生的評價

(1)確定評價的重點和評價的主要項目。

學生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最主要內容,也是課程評價最值得慎重的環節。務必在充分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嚴格依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原則,根據國小生不同階段發展要求和學校學期規劃,制定各學期學生評價的重點及主要項目。

(2)評價活動的組織形式。

對學生的評價,通常採用學生自評、活動小組互評、指導教師點評和評價指導小組綜評四種形式。其中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指導教師點評貫穿於學生課程日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包括期末綜評。至於年段或班級,一般是在學期末或學期末才由學校統一進行。

(3)評價指導小組綜評操作程序。

制定細則——組成人員——公佈測評項目——組織命題——材料會審——成果觀摩——民主評議——形成結論。

(4)評價結果表述。

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和學校教務處聯合,出具以激勵性語言為主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素質報告單,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第三篇:淺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的問題

淺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的問題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提出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它的出現標誌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構的新突破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形態的新建構。但是,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也是此次改革的難點,筆者從課程實施主體入手試圖揭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問題

自2014年秋季教育部要求各地區增設綜合實踐活動課以來,綜合實踐活動就成為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成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提高學生時間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切入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過程就是學校、指導教師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落實在操作層面的過程,是充分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與功能、促進教師與學生髮展的過程。

從目前實施的總體情況看,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識不斷增強,有的學校有意識地進行了教師的學習與培訓,有的學校建立了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有的學校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了總結評估。應該説,綜合活動課程的實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停留在規劃設計層面,而不付諸實施,它的獨特價值也就無從體現,教師和學生也就不能從活動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狀況,反映了學校與教師的教育理念,折射出學校與教師全面落實新課程的狀況,同時也折射出社會及家庭對新課程改革的關心、重視及支持程度。

目前,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在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中,參與課程實施的主體多,但起主導、核心作用的是學校、指導老師和學生。在此,筆者試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方面淺談目前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校是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實施主體,學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劃、資源開發、校本培訓、對課程實施進行管理評價。然而,作為國小綜合實踐課程活動實施主體,學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着一些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

(一)學校對課程的管理問題

制度的有效建設和執行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學校沒有及時建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及措施,不能通過制度措施的保障,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和發展。而且,有的學校不能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設置安排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被學科課程擠佔的現象嚴重。

(二)學校在指導教師的配備和安排上不合理

儘管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最為自由、最為自主的課程,但在課程實施中教師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當他們走出課堂,從自然、社會、生活中獲得知識的時候,不能沒有教師的指導;當他們在活動中面臨困惑時,不能沒有教師的指導。可以説,教師是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有的學校設立一名專職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負責全校的綜合實踐教學。由於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活動一般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一個班的學生最少也會分為幾個小組,教師人數太少,勢單力薄,必然會在教師生活動的設計組織、管理等諸多方面產生極為的影響,從而最終影響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向縱深發展。有的學校將綜合實踐課程分給班主任,缺少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應有素質的考慮。

(三)學校對課程的要求過於注重活動的結果,而忽視活動的過程

一學校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的相當一部分精力花在成果的規劃和總結上,有的甚至在活動還未開展之時就開始部署如何出版學生的論文集、作品集,舉辦學生的成果展示會,甚至邀請各方人士、社會賢達參加成果展示會等。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總結階段固然值得重視,但過多地渲染成果而忽視實實在在的過程,忽視過程中的豐富教育資源的挖掘,是非常可惜的,也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追求背道而馳的。

二、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教師是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關鍵,是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具體落實者、指導者和管理者。與傳統的學科課程的實施相比,國小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涉及因素多、時間長、場所多、安全要求高。因此,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畏懼思想和情緒,而且多數教師缺乏與該課程相關的知識、能力,碰到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由於多方面原因,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確實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大多數教師過於注重活動的形式,而忽視活動的實質

目前,我國各地國小在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鼓舞下紛紛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並通過活動展示、報告會、研討會等形式進行交流和研討。從各種各樣的活動展示中可以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很多活動組織得熱熱鬧鬧,形式豐富多樣,但這些熱熱鬧鬧的活動究竟給學生帶來了什麼、起到了什麼作用,實施的教師也説不清楚。這往往是由於教師在課程設施缺乏對課程目標、價值的把握和準確追求導致的。綜合實踐活動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形式主義的、

限於表面化的活動固然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滿足,但對學生的發展缺乏實質性的貢獻,這種現象不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真正追求。其次,一些教師用學科教學的方式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目前,一些教師採用“教”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甚至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都是採用“徹頭徹尾的學科教學方式”來上,按“複習已有知識”、“引入新課題”、“教師進行傳授”、“學生課堂討論”、“進行課堂練習”等環節進行。出現這種現象並不奇怪。這是由於這些老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的區別尚未清楚,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及基本要求尚不明確,往往用學科思維來認識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問題。

(二)有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時間的整體管理

有些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有一股熱情,但缺乏科學精神,缺乏對學生心理特點的把握和學生學習負荷的認識。曾有一位教師為四年級學生安排了十三個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而且每個主題的活動都涉及調查研究、網絡查閲資料、撰寫論文等,結果學生課外忙得不可開交,部分家長也只好代替子女去“訪問”、去“調研”、去“寫作”。

(三)一部分教師缺乏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課程與生活、社會的有機聯繫,它突破了傳統課堂的侷限,向社會生活領域和自然環境延伸,也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存在不足,把課程資源僅侷限在教材等文本資源上,對素材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足,或者是開發利用的面太窄;也有的教師責怪學校的資源太少,認為課程資源就是條件性資源。

三、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國小生是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施加影響的主要對象,是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但是,目前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作為活動主體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使活動不能順利地進行,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到的體現。

(一)課程實施中學生的興趣轉移問題

在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查找資料、參與活動過程、展示活動作品、進行自我評價等。在課程實施初期,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滿腔的熱情,然而在活動的中、後期,學生的興趣往往會發生轉移,出現與預期活動目標不相符的現象。如果這時有的教師強迫學生去參加活動,有的學生就會被動應付,有的學生則是中途放棄,這也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二)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問題

受傳統觀念和家長的影響,再加國小生的認識水平有限,他們認為能考上重點學校是他們的努力目標,把分數看成是自己唯一的成績,因而不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認為這樣會影響自己正常課程的學習。因此,學生沒有能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樣使課程在實施過程中缺少積極的驅動力。

(三)學生在課程實施中活動方式的選擇問題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教師指導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選擇主題,但是不同的主題學生所採取的活動非常單一,學生在活動實施過程中缺乏對多種活動方式的選擇,只是侷限於同班同學之間的合作、小組合作等方式,而很少參與跨班級、跨年級、跨學校的合作探究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因此,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瞭解問題出現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存在的問題,有效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3-152.

[2]顧建軍.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2-215.

[3]許興海.國小綜合實踐課程的探索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4,(12).

[4]李建年,陳小築.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的問題及思考[j].貴州教育,2014,(6).

作者簡介:

我叫文放,女,1988年10月出生於南漳縣武安鎮七裏店村。現工作於南漳縣清河管理區黃蓮樹完小,任教數學、品德、美術等學科。我認為好的教育就應該以學生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的發展。我的電話是15871033635,電子郵箱:,郵政編碼:441500

第四篇:關於在國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建議

關於在國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建議

我國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從國小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同時還規定國小3-6年級每週為3課時。我們區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我區的具體實際情況,決定3-6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每週4課時(綜合實踐活動2課時,信息技術2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報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課程實施的目的: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落實,融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於一體,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設以學生自主活動,直接體驗為基本方式,以獲得直接經驗,訓練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自學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活動,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課程實施主要內容:

課程內容應以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為主,將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學科領域教育融合在一起實施。尤其要充分挖掘社區資源,拓寬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的活動範圍,建立各種形式的研究渠道,豐富學生的研究與實踐內容。

三、課程實施年級及活動時間安排

1、課程實施年級:各校要將現任國小3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必修課程開設。

2、課程課時安排:各班每週平均開設“綜合實踐活動”4課時,並排入課程表。(由於本課程的特殊性,綱要只提供了範圍和內容。在綱要的設置中不主張使用教材和統一教材,加之活動時間可實行彈性課時制。因此,各校根據本校的實際來確定自己活動的主題,制定課程計劃和課時計劃,參照培訓表格,所以在此沒有統一安排。)

(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信息技術可集中使用,也可實行彈性課時制,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需要科學、合理、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結合。)

四、課程實施要求

1、各校應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計劃中,並明確負責此項工作的領導及相關人員,每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教師,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與研究,各校建立一個管理機制,為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創造有利條件。要根據學校教師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每學期各學校要認真做好詳細的活動計劃、平時的學生過程性材料、課堂評價、期末總結。

2、教師在進行活動之前要充分蒐集信息、查找資料、要有較詳盡的活動設計或方案、選好適合本校特點的活動主題,體現學校特色,做好各方面的準備,要爭取得到有關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3、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培訓和輔導,讓教師較好地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涵、目標、基本原則及教學評價,不斷提高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開展活動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第五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

王河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以本地區的自然、歷史、人文為研究背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實驗為基礎,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科有效整合和教師文化溝通,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更新教師與學生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形成區域辦學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區域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學科整合,學生實踐,發(請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具體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結合學科課程的學習,有效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與溝通,教育和引導學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走進自然、主動實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和合理開發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見識和行為辨析能力,初步養成服務社會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積極的、科學的人生觀。

4、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

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試驗稿)》的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小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每週平均3課時。依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及《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指導》的精神,結合我校教學的實際,綜合實踐活動全校自國小三年級開始設置每週固定1課時,根據需要每週可加2課時的“1+2”課時設置。

四、具體工作及措施

(一)師資建設

由於我校師資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師兼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

1、加強教師培訓

教師培訓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學校要十分重視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教師培訓工作。通過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同時,要鼓勵、支持教師去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

2、注意開發利用多種教育資源

學校要因地制宜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要積極創造條件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

學校還要注意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構建起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人才資源庫。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指導過程中要用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主張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

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賞。

1、評價理念

a、整體觀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整體觀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穿到活動進行中去。

b、多元化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過程性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要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定的作業應該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僅僅是針對他們得出的結論。

2、評價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方式多種多樣。在具體操作中,“檔案袋評定”和“協商研討式評定”等方法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評價方法。教師在運用這些方法時要注意用文字説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之,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檔案,以便使學生深入的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及進步的喜悦

五、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中心的綜合實踐領導小組,在教導處、班主任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該活動具體由實踐活動指導老師負責日常工作,各任課老師協同配合,確保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

六、活動安排

制訂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組織教師學習《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和與綜合實踐活動相關的一些案例,激發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召開家長會取得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持,指導學生確立研究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進行階段性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