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推薦10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人教版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教版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人教版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推薦10篇)

篇一:人教版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教材五年級數學下冊第60-62頁

【課程標準摘錄】

1. 進一步認識分數。

2. 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並能進行交流。

【教學目標】

1、通過圖1和圖2,認識到分數產生的條件和必要性

2、認識單位“1”的豐富含義,知道單位“1”即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能表示一些物體,並且會根據一句話判斷單位“1”。

3、能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分數的意義,並能應用來解釋一個具體分數的意義;

4.能結合創造分數的過程説出分子分母的含義,並且能説出一個具體分數中的分子分母的含義。

能力目標:

5.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和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在教學中擬訂教學的重難點為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片,四個蘋果。

【教學設想】

本節課第一個環節是通過圖1學生理解分數產生的意義,然後再通過圖2學生更加明白分數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

第二個環節是通過平均分的過程,重點理解單位“1”的意義,可以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圓 形,結合圖2,説明單位“1”還可以是一個橘子、一塊月餅、一包餅乾。再結合“做一做”,學生理解單位“1”可以是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使單位“1”的概念廣泛化。接着通過老師講解理解分數的分數單位。最後通過練習舉例,學生更加了解分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教法學法】

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學生對摺)和練習法

【評價方案】

1. 通過評價樣題和練習十第二題第三題完成目標2、3

2. 通過提問檢測目標4

【教學流程】

一、瞭解分數的產生

教師:我們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但是在測量物體長度時,用“米”做單位,結果往往不是整數,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教師用一根打了結的繩子演示古人測量的情況)。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平均分配一些東西,也常常會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比如,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橘子、一塊月餅、一包餅乾,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數表示嗎?

引入:正是這樣的實際需要,產生了分數。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新的概念。

二、學習分數的意義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你能舉例説明的含義嗎?

2.看課本插圖,説一説,每個圖下面的分別是:

(1)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2)平均分成了幾份?

(3)表示這樣的幾份?

3.如果把改成,請再説説它的具體含義。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逐步總結:把一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是,三份是。把4根香蕉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這把香蕉的,三根是。把一盤面包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盤面包的,三份是。

4.概括分數的意義。

(1)一個物體或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來表示。

(2)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3)請説出上面三個例子中的單位“1”分別指什麼。

(4)你能説出分子、分母的含義嗎?同桌兩人議一議。

分子:表示有這樣的幾份

分母:表示把單位“ 1”平均分成了幾份

(5)以為例,説一説分數的書寫順序及其含義。

①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②再寫分母,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

③最後寫分子,表示有這樣的幾份。

三、基本練習

完成“做一做”

1.學生完成第62頁上的“做一做”(填寫在課本上)。

2.交流、核對答案。

3.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 )顆,2份是這堆糖的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對學生掌握的情況及時地反饋,把知識落到實處。

四、學習分數單位

1.自然數的單位是幾?6裏面有幾個1?42呢?

2.的分數單位是什麼?它有幾個這樣的單位?

3.理解分數單位的概念: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4.説出上面“做一做”中幾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它們分別有幾個這樣的單位。

5.提問:分數單位是與哪個數有關?

6.引導發現:一個分數,分母是幾,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五、鞏固練習

1.你能從這幾句話中找出單位“1”嗎?

我班有( )名學生,男生( )人,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女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獨生子女佔我班的幾分之幾?

2.完成練習十一第1—3題。

六、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概括,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對所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1. 分數的產生 生活的需要產生了分數。

2. 分數的意義 , 。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篇二:人教版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分數的意義。

(2) . 知道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可以用單位“1 ”表示。

(3 )。 引導學生學會抽象概括?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難點分析

(1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2 )?理解單位“1 ”。

( 3 )?突破一個整體的教學。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分數。?老師板書? 根據學生舉例的分數?請同學們説出都知道這個分數的什麼?如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自己的課外知識等。

老師舉例並板書? 41 請學生説出41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甲?41表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説吃了這塊月餅的41。 學生乙?41還可以表示把一根繩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這根繩子的41。

(二)、教學實施

1 、?認識單位“1 ”。

( 1 )?動手操作。 老師?如果用圖表示41?可能你們每人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現在請你動手摺一折或畫一畫來表示41。 學生展示成果。

( 2 )?老師投影出示圖片。

老師:投影片上的這些圖?你能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41嗎?學生先小組內交流?再集體反饋。

學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個整體?一根香蕉是這個整體的41。

學生乙:把8 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 份?每份兩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41。

學生丙:我把12 個△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 份?每份3個△是這個整體的41。

學生丁:我把1 米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1 份?就是1米的41。

( 3 )?概括總結。

老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41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4 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學生乙:我發現有的是把1 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 個蘋果、12 個△平均分?還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老師:一個圖形?一個實物比較好理解?我們把它稱為一個物體?那麼8個蘋果、12 個△ 是由許多單個物體組成的?我們稱作一個整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 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

( 4) ?舉例。 老師?對於這個整體?你還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嗎? 學生?這個整體還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車煤、一個年級的人數、全中國人口等。

2 ?概括分數。

老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於單位“1 ”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整體“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 剛才同學們舉了很多分數的例子?那到底什麼是分數?你能嘗試用文字描述一下嗎? 先引導學生交流?把“誰”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呢? 學生相互交流補充。 明確?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五、作業安排

課後練習1、2

篇三: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好,這一節課又是我們的數學課,數學,顧名思義,“學習數”,當然,“學習數”並不是我們數學的全部,但是,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數。請同學們告訴老師,我們都學過了哪些數啊?(單數,雙數,小數,整數,質數,數,自然然,等等……)

師:對,我們已經學過了這麼多數,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研究分數的意義。

出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學習新課。

(一)分數的產生。

1、再現舊知識。

師:同學們看,我們有這有兩個小朋友正在爭論兩人該怎麼分吃一個餅。同學們,你覺得該怎麼分呢?

生:平均分,從中間切開。

師:哦,同學們都説,從中間分開,平均分。老師知道了。這樣分。(操作課件分餅)

師:嗯,這個方法真不錯,那你能用學過的分數表示每們小朋友分得的份數嗎?

生:12 (師演示操作。)

師:你能説説這個12 它表示什?

生: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個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餅的12 。

對,在進行分物,測量或者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2、你還能説出哪些像這樣的分數。你能分別指出它們的名稱嗎?

生:12 ,24 ,57 ……

(二)分數的意義。

1、認識單位“1”。

(1)動手操作:

同學們,我們已經熟悉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現在請你們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誰做得又快又好。(折一折,或畫一畫)

(2)展示學生成果。

(3)出示課件,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交流,彙報,師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説出每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4)概括總結:

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四分之一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學生乙:有的是把一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有的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師:對,一個實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幾個單個的物體組成的,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個整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5)像這樣的整體,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一筐雞蛋,一堆煤,一個年級的人數,一些桃子,一個年級的人數………………)

師:也就是説,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6)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強調平均分)

2、學習分數單位:

(1)出示課件:師引導學生填一填。

(2)説説,這些分數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3)分數單位的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分數的分數單位。

(4)分數單位的特點。

A、都是幾分之一。為什麼:分數單位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就是分數單位。

B、分數是由分數單位組成的,因為不同分母的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樣,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數有不同的分數單位。

三、課堂作業設計。

四、總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呀?你學會了嗎?

篇四:國小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經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數大小還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教學,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兩個概念非常重要,應從直觀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用利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適當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在過程中獲得者得感悟,自己構建這些概念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原有分數知識基礎上,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2、經歷認識分數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養質疑和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明確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對單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學具:

捲尺、四張長方形白紙、四條一米長的繩子、若干個小立方體和一捆繪畫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温故引新。

1、師: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板書:分數)誰來説幾個分數?(板書:如1/4)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師:那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

二、教學分數的產生。

2、能根據成語説出下面的分數嗎?

一分為二()七上八下()百裏挑一()十拿九穩()

1、請一個學生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説一説,用“米”做單位,看看測量的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記?

2、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師用一根打了結的繩子演示古人測量的情況)。呈現情境圖,介紹分數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3、總結:在測量、分物的時候,可能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一種新的數表示——分數表示。所以分數是人類為了適用實際需要而產生的。

4、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平均分配一些東西,也常常會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比如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橘子、一塊月餅、一塊餅乾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數表示嗎?用什麼分數表示?

三、教學分數的意義。

師:下面老師要先考考大家,你能舉例説明1/4的含義嗎?(投影出示題目,學生口答)

出示一個1/4的正方形的陰影部分。

師:陰影部分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它表示什麼意思?

2、師:下列圖中的陰影部分能用1/4表示嗎?為什麼?

如生説可以,則問:你為什麼覺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説理由。

(強調一定要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3、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師:現在我給每一個小組都提供了四種材料,一張長方形紙、一條一米長的繩子、6個小立方體,4根繪畫筆。下面請每組根據這四種一樣的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分一分等方法,創造出幾個不同的分數。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2)交流

師:誰願意上來説一説,你得到了哪些分數?這個分數是怎樣得到的?

小組交流。

(3)認識單位“1”。

師:利用這四種材料,同學們創造出了好多分數。剛才在表示這些分數時,我們都是把哪些東西來平均分的?

生:一張長方形紙、一米長的繩子、6個小立方體、4根繪畫筆平均分。

師:象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

(顯示:一個物體)

把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顯示:一個計量單位)

把6個小方塊、4根繪畫筆平均分,我們又可以稱之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顯示:一些物體)

師小結: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顯示)

師:(投影出示):我們可以把這3只象看作一個整體嗎?

我們可以把這6顆草莓看作一個整體嗎?這4只老虎呢?

我們還可以把哪些物體也看成一個整體呢?(學生舉例。)

師:象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顯示)強調説明:①單位“1”不僅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很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個蘋果、一枝鉛筆、一個計量單位、一堆煤、一倉庫糧食等等,把什麼平均分,就應把什麼看做單位“1”。②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自然數1是一個數,只表示一個具體事物。如:一個人、一本書、一間房子……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羣……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體。

概括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請同學們想一下,這個“若干份”是分數中的什麼?(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分數中的什麼?(分子,表示取的份數)

(5)師:接下來我想出幾道題來考考大家,你們願不願意接受挑戰?

①把這個文具盒裏的所有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

生:1/2

②師:為什麼可以用1/2來表示?

③師: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5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2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10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④師:現在這個文具盒裏有6支鉛筆,把它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鉛筆,把8支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還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為什麼同樣是1/2,鉛筆的支數不一樣?

師:因為一個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不同,所以同樣是1/2,鉛筆的支數不一樣。

四、教學分數單位。

師:整靈敏有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萬……分數是否也有計數單位呢?它的計數單位又是怎樣規定的?

顯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師:也就是説分數單位是由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師舉例説明後,並説出幾個分數讓學生回答,後再讓學生自己舉例説明)

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練習: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數單位是(),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説出每個分數的意義。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數佔全班的29。

(2)一節課的時間是23小時。

4、課本練習十一第9題。

5、判斷(對的打“√”,錯的要“×”)。

(1)一堆蘋果分成4份,每份佔這堆蘋果的14()

(2)把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佔全長的57()

(3)14個19是914()

(4)自然數1和單位“1”相同。()

五、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你有哪些收穫?

篇五:國小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特別是理解單位“1”、分子、分母的意義,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養學生動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主動參與,在操作體驗中,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分數的意義,正確認識單位“1”。

教學難點:

單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圖片,電子白板。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自學、帶着問題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活動一:複習導入

1、提問:

(1)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

(2)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2/1)?

活動二:

1、關於分數,你知道了分數哪些知識?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能説出幾個簡單的分數嗎?

2、關於分數,你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為建立單位“1”打下基礎。

活動三:

探究單位“1”是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的分數

初步得出: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活動四:探究單位“1”是許多物體的一個整體。

引導學生説出:原來是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看作一個整體,現在是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

練習:舉例,然後説出各個例子中的單位“1”。

設計意圖:把單位“1”從一個物體過渡到一個整體,初步建立單位“1”概念。

小結:單位“1”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指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能説説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單位“1”,使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為充分理解分數的意義基礎。

練習

活動五:歸納分數的意義

⑴我們學到這裏大家能説説什麼叫做分數?(同學試着説説)

⑵讀讀書上是怎麼説的?

⑶課件出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再讀一遍。

⒎認識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同桌同學説分數,説名稱。

活動六:鞏固應用??拓展練習??思考題

?課件出示

(五)總結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麼?

板書設計: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分數的產生?生活的需要

分數的意義

1/4?3/4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篇六:國小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9單元認識百分數的百分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正確地讀、寫百分數,運用百分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進個性化的教學理解與表達,初步建立自我評價與反思意識。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結合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滲透數學應用思想。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準備:小黑板、學生課前收集含有百分數的信息、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感受百分數的應用價值(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2、出示例題:

姓名李明張華吳軍

投中次數157235

投籃次數2010050

提問:從上面這張表格中你瞭解到什麼信息?

提問:從表中呈現的信息來看,冠軍將屬於誰?

學生彙報結果

3、小結:像這些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表示成75%、72%、70%這樣的形式。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

二、感悟、體驗生活中的百分數。

(一)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1、嘗試理解每個百分數的具體意義。

2、概括百分數的意義。

(1)師生交流概括: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2)師生交流深化百分數的概念

提問:這句話提到幾個量?

小結:這2個量表示一種倍比關係,所以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生活中百分數意義的練習

①理解:羊毛衣成份:山羊絨10%,羊毛85%,錦綸5%,每個百分數的意義。

②四人小組內交流,説説自己收集的百分數表示什麼意思?(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二)引導學生嘗試百分數的讀與寫

(1)學生讀例題中的百分數,教師指正。特別強調100%的讀法。

比較:百分數與分數的讀法的區別

(2)教師寫百分數,學生觀察,並小結出寫百分數的步驟

寫百分數時先寫分子,再寫百分號(%),百分號先寫左上角的圓圈,再寫斜線,最後寫右下角的圓圈,兩個圓圈寫的要比分子小。

(3)用百分數進行練習

比賽:寫10個自己最喜歡的百分數,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10秒後讓學生彙報完成的任務(我完成了任務的()%),並提問:為什麼?

特別強調指剛好完成任務與超任務的情況。

三、鞏固、拓展與應用。

(一)書本練習p99/試一試,

(二)選百分數

1、出示練習

2、思考:百分號前面可以是哪些數呢?

3、學生思考後彙報結果。

4、提問:最小的百分數是1%嗎?最大的百分數是100%嗎?鞏固概念,辨析異同。

(二)1、思考:百分數和我們學過的哪種數比較相似?(和分數比較相似),那麼百分數和分數完全一樣嗎?

2、下面哪幾個分數可以寫成百分數的形式,哪幾個不能?説説為什麼?

出示練習題:我校佔地面積公頃,其中教學樓的佔地面積約佔()%,足球場的佔地面積約()公頃,約佔總面積的()%,

3、學生獨立思考,彙報結果。

4、出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和聯繫。

區別:分數不僅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比的關係,還可以表示成某個具體數量,可以帶上單位名稱;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比的關係,後面沒有單位名稱。

聯繫: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

(三)判斷對錯。

(三)成語猜百分數

四、全課小結

老師希望同學們用1%的靈感+99%的汗水去換得100%的成功,祝願我們班100%的同學都成為人才

篇七:國小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一、複習

(1)一袋大米,吃了。

(2)一袋大米,吃了千克。

這兩題中的有什麼不同?

二、導入新課

老師這有一張卡片,誰願意讀一讀!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數,誰找到了?你們知道這樣的數叫什麼數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百分數。

三、新授

1、百分數的讀、寫法。

你們知道為什麼把這些數叫做“百分數”?

它們就相當於分數中分母是100的分數,百分之幾的分數,所以叫做百分數。只是通常百分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寫成59%、41%這樣。

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練寫百分數。

2、百分數的意義。

你們知道黑板上的這些百分數表示什麼意義嗎?如:棉51%、滌49%等。

這些百分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表示兩種量、兩個數的關係。我們把像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百分數、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數和我們學習過的分數有什麼不同呢?

四、練習

1、課前複習題中,誰能換成百分數表示?

2、在規定時間內,寫10個你喜歡的百分數,用含有百分數的語言告訴大家你寫了幾個?

3、飛標遊戲,説明什麼?

4、成語中的百分數。

如:百裏挑一、一箭雙鵰、百發百中、十有八九、事倍功半、事半功倍。

在這節課的最後,老師再送給大家一句話,“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反思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89—90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充分理解分數意義,能解決一些簡單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以後學習百分數應用題的基礎。百分數意義是分數意義的延伸,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潤、折扣等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聯繫生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讀會寫百分數。2、使學生理解百分數和分數意義的不同。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相互學習中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通過生活實例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其價值。難點能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通過教學,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反思:

1、讓學生們對課前蒐集的百分數進行研究這一環節耐人回味。這一節課中老師並沒有急於自己講解新知或自學課本,而是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素材中去積累對百分數的感性認識,主動建構個體對“百分數”的理解。在各個個體對百分數積累了大量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數學經驗的基礎之上的,是主動建構的過程,並且這樣的學習是現實的、有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它與分數既有聯繫,又有一些區別,同時,百分數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注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2、課堂練習的設計突出練習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既有促進學生對百分數含義的理解,讓學生牢固掌握百分數概念的練習,也有鞏固百分數的讀,寫練習。根據成語説百分率。如:百戰百勝、十拿九穩、百裏挑一等。

3、結語中的愛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百分數的實例,但卻獨具匠心。既是文化的滲透,又是育人意識的集中體現對現實而有意義的生活素材的研究,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還應注意一些細節地方,比如我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回答問中的錯誤沒能及時糾正,對於學生學習百分數可能會造成一些錯誤的印象,因此,我覺得,要上好數學課,不但要認真備課、上課,還要注意平時的積累。

篇八:國小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要求學生認識百分數,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讀寫百分數;在認識百分數的基礎上,會讀寫百分數;本節內容在教材中是獨立的,是學生新認識的,與前後內容無關聯。

2、百分數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因此認識百分數勢在必行。

學情分析

1、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初步接觸的知識,老師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學的很有興趣的。學生在課後的作業中表現的也不錯,都能正確的讀、寫百分數。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由於我們是農村的學生,他們對百分數的瞭解不是太多,因此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學生理解起來是有難度的。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有困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正確讀寫百分數。

(2)、瞭解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與聯繫。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交流討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慾望,充分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瞭解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與聯繫。

篇九:國小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45頁、46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瞭解分數的產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理解單位“1”的含義,認識分數單位,能説明一個分數中有幾個分數單位。

3.在理解分數含義的過程中,滲透比較、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

4.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認識分數單位。

教學準備:

學具: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紙,一些物體的圖片

教具: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今天的數學課呀,我們要從一張紙開始。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一張紙,連續對摺兩次,然後展開。

(生操作)

師:你把這張紙分成了幾份?大小相等嗎?我們把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指其中的一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板書:1/4)(指另一張分成不平均4份的紙中的一份)這種分法中的一份也可能用1/4來表示嗎?為什麼?沒錯,只有平均分的情況才可以用(指1/4)這樣的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它表示什麼意思?(指兩名學生來説,引導學生具體完整地回答)

師:其實,早在三年級時,我們就已經認識分數了,你還記得它各部分的名字嗎?(指4)這是分母(板書:分母)(指1)這是分子(板書:分子)(指分數線)這是分數線,它表示平均分(強調平均分)。那今天我們就繼續來了解分數(板書:分數的意義)。

二、探究理解分數的意義

1.描述以“一個物體”為單位“1”的分數表示法

師:除了這樣的一張紙,還有什麼物體也可以表示出它的1/4?(比如一塊蛋糕、一支鉛筆……引導學生舉例並描述1/4)

小結:也就是説任何——一個物體,都可以平均分成幾份,然後用分數來表示。(同時板書:一個物體)

2.探究以“一些物體”為單位“1”的分數表示法

(1)操作探究

師:如果給你一些物體,你還能用剛才的方法表示出1/4嗎?請同學們從學具中選取一張物體的圖片,試着畫一畫,來表示出這些物體的1/4.

學生動手操作。

表示完的同學先和同桌説一説你是怎麼表示1/4的。

(2)展示交流

師:誰來説一説你是怎樣表示1/4的?(選3名同學展示交流)

(引導學生具體表述,示例:我把這些蘋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些蘋果的1/4)

3.歸納,認識單位“1”

師:很好!看來,可以被平均分並用分數表示的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板書:一些物體)。在這裏,我們把它們都叫做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師:現在來想一想,我們還可以把哪些東西看成單位“1”,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學生思考後交流。指名回答。

師:(課件出示)1米可以看成單位“1”嗎?對,比如1分米就是1米的1/10.像這樣的一個計量單位(板書:計量單位)比如1千克、1小時……也都可以看成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

4.再次認識幾分之幾

師:(課件出示)老師也有一幅表示1/4的作品,露出來的部分是一個整體的1/4.。你能在練習紙上把藏起來的圖形畫出來嗎?

(生動手畫)

師:誰來説一説你是怎樣畫的?為什麼這樣畫?這個整體是什麼樣的?這裏的1/4是把什麼看成單位“1“了?

師:那你畫出來的部分,應該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呢?(板書3/4)為什麼?

師:説得太清楚了!下面就請同學們任意寫一個分數,再和同桌説説你寫的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選2名同學彙報,板書相應分數。

三、認識分數單位

師:同學們介紹得都很好。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46頁,完成做一做。

彙報:這裏把什麼看成單位1?

師:(指課件)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單位。

學生分別彙報課件上一些分數的分數單位。

師:同樣把這一堆糖看成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表示出來的分數單位也就不同。

四、分數的產生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看課件演示)

師:分數是我們在進行測量、分物時,或者計算時,得不到一個整數結果的情況下產生,它來源於生活和數學的需要,也正是這樣的需要,我們以後還會繼續認識更多的數。

板書設計:

篇十:國小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過程。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同樣是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米尺,長方形、正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複習分數的知識。

(1)師: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還記得我們都學了分數的哪些知識嗎?

(  )

(  )

(  )

(學生通過回憶説出已學過的分數知識。可能會回答分數各部分的組成,也可能講到分數的意義。)

(2)點擊出示:

師:這個分數如何讀?

師:你能説出這個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根據學生回答分子、分母、分數線點擊出現結果。)

2、複習分數的表示方法。

(1)師:回憶一下,我們還可以用什麼來表示分數?

(學生可能回答:用圖、線段或正方形來表示分數。)

(2)點擊出示:用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

師:通過剛才的複習,我發現大家對於分數已經有了很多的瞭解,但分數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分數與我們的生活又有些怎樣的聯繫呢?今天我們就繼續來了解分數。

[設計意圖説明:學生在三年級時曾經學習過分數的知識,通過複習,回憶所學知識,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新授

探究一:通過故事和動手實踐,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繫。

1、點擊出示書60頁第一幅圖片。

師:大家聽説過埃及金字塔嗎?我們知道埃及金字塔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個偉大的工程,在當時沒有精密的測量工具的時候,人們只能用繩子等固定長度的物體作為測量的參照,可是當石頭比繩子短的時候,又該如何測量如何記錄呢?

(學生可能回答:用分數表示。)

師:對,古埃及人將一根繩子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再去測量。這樣就能具體記錄石頭的長度,古埃及人就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不足一段繩子長度的石頭或超過一段繩子長度的石頭用分數的表示方法記錄,才能在沒有精密儀器的情況下將金字塔建造得非常堅固,石塊的接縫也是非常緊密,這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蹟。

[設計意圖説明:通過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對分數的產生和運用有了一定的認識。]

2、實踐感知。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度。

師: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用到了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常用的學習工具,但在具體測量物體的長度時,也不一定正好是整數的結果。下面就請一名同學上台和老師一塊來測量一下黑板的長度,看看能否用整米數表示。

(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度。)

師:大家看到,剛才我們用米尺量了幾次後還剩下一段,不夠一米,這時還能否用整米數表示?

(學生可能回答:不能)

師:在進行測量時,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點擊出示)

[設計意圖説明:通過故事抽象感知以後在讓學生通過實踐認知,進一步瞭解了分數產生的過程,也感知了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探究二:用分數計算。

1、點擊出示書60頁第二幅圖片。

師:大家看圖,小明和小麗在分東西,桌上有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乾)

師:如果把西紅柿平均分給兩個人,可以怎樣分?你可以用算式表示嗎?

(學生可能回答:1÷2,在三年級學習的基礎上,有的學生能回答出個。)

師:1÷2的結果能用整數表示嗎?(不能)

師:我們知道1÷2就是將1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多少?()

師:那麼將一個西紅柿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多少呢?(個)

師:看看小明和小麗是如何分的?

(點擊出示:              )

[設計意圖説明:這一環節需要引導學生將生活實際中的分東西用數學算式表示,同時以最簡單和直觀的方法將除法算式與分數聯繫起來,同時又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小練習

師:那麼同樣的,小明和小麗每個人平均分到幾塊蛋糕?幾包餅乾呢?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回答,並簡單表述將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塊。)

[設計意圖説明:在前面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後,馬上根據書本內容進行練習,使學生對於分數的意義更瞭解。]

3、小結:

在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類在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

(點擊媒體出示: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是常用分數來表示。)

4、資料介紹。

師:最初,人們只認識一些簡單的分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而且也不是一開始就出現現在的表示方式。

點擊出現:

師:從圖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回答,教師提醒,補充説明。)

[設計意圖説明:這一環節通過分數發展的幾個階段,讓學生了解分數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表示方法,讓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習分數的興趣。]

三、練習

1、説出下面圖形所表示的分數。

(  )   (  )   (  )

[設計意圖説明:這個練習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於分數產生過程的認識。]

2、填空。

(1)將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個蘋果。

(2)將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個蘋果。

(3)4個小朋友分一塊蛋糕,如果每人分到的蛋糕相同,每人分到   塊蛋糕。

(4)將1堆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到這堆糖的   。

師:這裏可不可以説每人分到粒糖?(引導學生辨析將1粒糖平均分成5份與將1堆糖平均分成5份的區別。)

[設計意圖説明:這個練習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題目用三種不同的方法表述平均分的意義,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分數的意義及不同的表述方式,同時也為後面學習分數的單位打下基礎。]

四、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們人類為了解決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數表示結果的問題,就已經開始用分數來表示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們對於分數的應用也變得更熟練更廣泛。希望通過學習,我們每一位同學也能更多的瞭解分數,更好的學習分數知識。

五、作業

將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平均折成若干份,然後將其中的幾份塗上顏色,用分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