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錶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各種各樣的鐘表大班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

2、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認識整時。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整時。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大鐘面、小鐘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引入

2、指導看圖

師:小紅起牀了,媽媽在旁邊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揚她是一個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們也要像小紅那樣,聽到鬧鐘響了,馬上起牀,不睡懶覺,養成好習慣。

3、揭題

師:鬧鐘可以叫我們起牀,那你還知道鐘錶有哪些作用呢?

師:鐘錶在生活中經常用到,它的本領可大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錶。

師: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二、探究新課

1、認識鐘面

(1)看一看,比一比。

A、觀察鐘面

師:引導學生拿出學具鐘面,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麼?

B、比一比

生彙報(都有兩根針和1~12這些數字)

C、認識時針和分針

師:這兩根針又有什麼特點呢?

生仔細觀察。

師小結:對,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一根更長更細的叫分針,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時針。(結合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板書特徵:時針短、胖;分針長、細)

師結合學生的回答,讓學生認識分針時針。(演示並講解)

D、指一指,認一認

師指給學生認時針和分針。

同桌互相指認。

E、説一説

師課件出示鐘面,生仔細觀察(時針分針在走)師問:你發現了什麼?

鐘面上的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生思考)

師:(小結)像這樣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結合鐘面講解)

生跟着比劃,瞭解順時針方向。

師小結:分針和時針總是朝着順時針方向不停地轉動。

2、認識整時

A、認識第一個鐘面上的時刻(7時)

這是小紅早上起牀的時刻,你知道是幾時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問:這個鐘面上的分針指着幾?時針指着幾?是幾時?

生彙報:分針指着數字12,時針指着數字7。

師小結:當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7就是7時。

B、認識書上第91頁主題圖下面的三個鐘面

師指着第一個8時的鐘面,問:你能説出鐘面上的時刻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彙報觀察認時間的結果。(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8,我知道是8時)

師:分針指着12時,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板書,生齊讀)

按上面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先認,師再結合學生的彙報小結認整時的方法。

師小結:我們把剛才我們認的這四個時刻都叫做整時。(板書:整時)

C、撥鍾(認整時)

師撥鍾生認。同桌互撥互認。師説時間生撥鍾。

3、學習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

師:剛才我們認出了鐘面上的時刻,那你能把這些時刻記錄下來嗎?

A、介紹用漢字“時”的表示方法。

幾時只要在幾的後面加寫“時”字就可以。(板書:8時)

B、介紹數字表示方法。

出示電子鐘8:00。這是什麼?這種表示方法有什麼特點?你還在什麼地方見到過這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學生回答後,師簡要小結:用數字表示整時時,冒號右邊是2個“0”,左邊是幾就是幾時。

C、學生接着用兩種表示方法把後面兩個鐘面上的時間表示出來,指導學生完成,並針對問題及時講評。

三、應用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92頁的內容

時間是很寶貴的,我們要合理利用時間,安排好一天的學習、生活。這是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出示課件)。

師:打開課本第92頁,仔細觀察圖,説説他們什麼時間在做什麼?你能用兩種表示方法表示出每一個鐘面上的時間嗎?

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師講評,生訂正。

2、説説自己一天的安排

教育每個學生都要遵守紀律並愛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3、練習十六第三題:讓學生試一試

四、總結

1、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板書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

教學反思:

《認識鐘錶》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的學習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

1、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會認、讀、寫整時;

2、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建立時間觀念。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學難點是特殊時刻的認識。

我們學校數學組全體成員進行了校級公開課展示。

我講解的是《認識鐘錶》這一節課,現把本節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多媒體課件是幫助老師達成教學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的途徑,教師不應該完完全全被課件所牽引。對於一個遊刃有餘的專家型的教師來説,課件應該是為他所用,而不是教師的整堂課的。思維圍繞着課件走。面對課堂上新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巧用教育機智。我之前總是先製作課件,然後根據課件去進行教學設計。然而,賈校長細心地告訴我:“小冉,你把順序弄反了。教學設計要走在課件的前面,你的課件是圍繞你的教學設計而展開的。”這也使我深深體會到自身的不足。

2、教學重點不夠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整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有什麼特點”的基礎上,多次在練習訓練中讓學生説出自己判斷的理由:“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反覆説、反覆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強化本節課的重點,並使學生的思路越來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課堂生成,使學生的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跳板。在學生親自動手撥鐘錶的遊戲環節,有一個學生在撥6時整的時候,錯誤地把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弄反了,他撥的是“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6”,而作為教師,我沒有立即發現。通過這節課,我也反思自己:課堂上,要多問幾個“你是怎麼做到的?”“你能給大家講一講你的想法嗎?”“誰有不同的想法?”其實,這是個很好的課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沒有及時發現,並充分利用。

4、在平時的課堂上,就要養成良好的板書習慣。關於教師“板書寫什麼?”“怎樣板書才能簡而意賅、事半功效?”的問題,我也深思了好久。最基本的一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最應該板書的。而我卻板書了其他內容,唯獨教學重點“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這句話卻忘記了板書。追本溯源,還是因為自己在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板書習慣,沒有把板書的設計做到爐火純青、遊刃有餘。

最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能夠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遠更廣闊!

説課稿: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説,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他們的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説一説、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課間休息。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小丸子給他們帶來謎語,讓學生猜出鬧鐘,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出示各種造型的鐘面,並提問“小朋友你們也想設計出這麼漂亮的鐘表嗎?”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學生積極向上,勇於挑戰、敢於創新的氛圍。接着,教師繼續激勵學生,要想設計更漂亮的、美觀的鐘表,先要學會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分針12個數,並且強調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接下來我通過演示撥鬧鐘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的走動方向,通過觀察學生髮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順時針方向走的。再讓學生沿着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進一步鞏固知識。

2、教學整時的認,讀,寫

我創設了一個小朋友起牀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試認整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3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面,先老師説時間學生撥,然後讓學生作主説時間老師來撥,為了突破只有當分針指向12才是整時這一難點,在這裏我故意將分針偏離12,讓學生判斷老師撥的是不是他們所説的整時。最後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時整時的方法。

3、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電子表示法

教師出示有許多鐘錶的課件,讓學生髮現了一個不同的鐘表——電子錶。接着出示鐘錶和電子錶表示的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然後教師再提問:電子錶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像電子錶這樣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裏見過?你能試用這種方法表示3時嗎?

學生試着用電子表示法寫時間。教師小結出用電子錶表示時間的方法,為了鞏固知識,我緊接着出示8時、10時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出來。

認識鐘錶教案 篇二

課題:認識鐘錶

教學內容:

義課標實驗教材一冊第91~95《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知識點:通過觀察及自身的嘗試活動認識鍾;初步瞭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時針走一格時,分針要走一圈。)掌握整點的含義;知道整點時鐘面指針的規律。

2、訓練點:

培養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比較熟練地認鐘面表示的時刻。

3、創新點:

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教學重點:

熟練的認時刻;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教學難點:

整點和半點時鐘面指針的規律。

教學環境設計:

1、人手一隻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2、反映學生一日生活內容的作息時間表(起牀、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3、動畫課件一個,教具鐘面模型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嘗試慾望,揭示課題

1、引入: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嗎?請看大屏幕。

2、出示雄雞打鳴的動畫。猜猜,雄雞打鳴了人們會幹什麼呢?

3、揭示課題:雄雞打鳴可以告訴人們時間,還有什麼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鐘錶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錶。

二、認識鐘面的自主活動

1、組織小組玩鍾,提出觀察任務。

(1)用獎勵的形式發給每個小組一個鐘來玩。(鐘面只有刻度、時針、分針、秒針)

(2)要求:在玩的時候,可以看看鐘面上有什麼?再撥動鍾後的按鈕,看看你又發現了什麼?開始玩吧。

2、學生自主玩鍾,小組內進行交流。

3、小組彙報玩鍾時的觀察結果。

(1)剛才小朋友玩了鍾,你們發現了什麼?

(2)你能指給大家看看嗎?(學生自己展示)

4、小結:通過小朋友玩鍾,我們發現了3根針。又短又粗的——時針,跟我説:時針。較長的——分針,説一次:分針。還有又細又長的——秒針。撥動鍾後的按鈕,還發現了鐘面上的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得快。

5、鞏固認鐘面:真能幹!指針説名稱。

三、整時的教學

1、區別鐘面:換一個有12個數的鐘。

這個鐘面和剛才的鐘面比較,多了什麼?對,這個鐘面上多了12個數,它們是用來記錄刻度的。

2、認識實物鐘面上的時刻。

鍾由12點轉到1點,提問:你發現了什麼?(時針走一格,分針走一圈。能説出來更好,不能説出也沒有關係。)鐘面表示的時刻,你知道嗎?鍾由1點轉到2點,鐘面表示的時刻是多少?

3、出示3個模型鐘面,進行整時認識。鐘面表示的時刻是多少?

3點也是3時。(同時板書)8時、11時。

4、整時的書寫:這個鐘面表示的時刻可以記為“3時”,還可以這樣寫:先寫一個3,然後寫2個小圓點,最後寫2個“0”。

你會用這種方法表示8時、11時嗎?(抽生板書,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書寫。)集體訂正。

5、整時的特徵:

(1)剛才我們認的3時、8時、11時,它們都是整時。請仔細觀察一下,整時鐘面上的指針有什麼共同點?

(2)學生自由彙報。小結:對,分針指着12的鐘面,肯定表示整時。

(3)整時特點的介紹:看看,當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3,就是3時;時針指着8,就是8時;時針指着11,就是11時。

那麼也就是説: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四、小明的時間安排表

1、過渡:你們會用這種方法認鐘錶嗎?那我們就一起來認認小明的時間安排表。

2、出示動畫。小明出場,提問:

(1)小朋友,你能説出我什麼時候幹什麼嗎?

(2)對其中特殊鐘面提問:7時(什麼時候的7時?)

12時(咦!怎麼12時的鐘面上只有一根指針呢?)喔!原來12時,時針躲到分針後邊去了。

6時(6時鐘面的分針和時針有什麼特點?)6時鐘面的時針和分針在一條直線上。

3、小結時間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麼有順序呀!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穫的。那麼你們的一天又是怎麼安排的呢?同組的小朋友説説。

五、撥鐘錶練習

1、過渡:大家都説得很好,那麼你們能把自己早上起牀的時間用鐘錶撥出來嗎?

2、學生撥鐘錶,展示彙報。

如果出現學生有半點的情況,可以提問:這是整點嗎?為什麼?對,當分針指着6,時針指着6和7之間,就是6時半。這種半時我們以後要學習。

3、請撥出晚上睡覺的時刻。展示彙報。

六、畫鐘面

1、過渡:大家學得很好!老師準備了小禮物送給大家。猜猜是什麼?對,那麼看這個鐘面,你發現了什麼?

2、請大家畫出時針、分針,表示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播出時刻。

3、展示評比。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瞭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今天我們認識了鐘錶,那你們知道鐘錶的由來嗎?請看:

古時候沒有鐘錶,人們根據太陽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後來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以去看看。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設計、製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鍾、工藝鍾、手錶、懷錶),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關於鐘面上和時間的知識還有很多,今後我們還要繼續學習。有信心學好嗎?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 篇三

認識鐘面、整時

教學內容:

P59主題圖及例1,P60課堂活動第1題的第1小題,練習十二第1題的第2、3小題,P63數學文化——計時工具的變化。

教學目標:

1、認識鐘面、時針、分針,掌握整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這些時間。

2、能結合現實生活了解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時間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3、瞭解計時工具的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教學重點

一隻實物鐘錶、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

1、猜謎引入。教師:請小朋友們先來猜一個謎語:沒腳能行走,説話不口,它説是幾點,人人都遵守。學生猜出是鐘錶後,教師告訴學生,鐘錶在生活中處非常大,下面我們看看這樣一幅圖。

2、出示主題圖。教師:仔細觀察這幅圖,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

教師:大家都看到了圖上的小朋友正在起牀,你知道這個小朋友什麼時候起牀?(早上)你從哪裏知道的?

教師:這個小朋友要按時起牀,就需要知道時間。在生活中我們主要靠什麼知道時間的?(鐘錶)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認識鐘面、時針、分針,掌握整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這些時間。

2、學生按P59主題圖及例1的要求獨立思考,通過動手操作鐘面的形式,認識鐘面、時針、分針,掌握整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認讀這些時間。

3、學生自學P63數學文化——計時工具的變化。瞭解計時工具的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並完成主題圖下面的“議一議”。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認識鐘面、時針、分針,掌握整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這些時間;瞭解計時工具的變化。歸納起來就是: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六、檢:

1、師出示鐘面模型,讓學生分別指出那個時針、分針、秒針。

2、師將時針撥在整時,讓學生説出是幾時。

3、師説幾時,讓學生在鐘面上撥出幾時。

七、練:

1、P60課堂活動第1題的第1小題。

2、練習十二第1題的第2、3小題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 篇四

“認識鐘錶”是冀教版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本節課是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認識整時和半時。認識整時雖是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但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並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學生已潛移默化的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通過教學,使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昇華,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併為以後繼續教學時、分、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教材以聰聰的星期天為情景,呈現了聰聰在不同時刻都在幹什麼,以7點、9點、12點半、3點半、5點半為例,從而讓學生認識整時和半時,課後還設計了3道練習,貼近生活,富於童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經歷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鐘錶的過程。

2、     知道鐘錶在生活中的作用,會看整時、半時。

3、     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有計劃的、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重點: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數

難點:正確迅速説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數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了數學學習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4)體驗成功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鐘錶店去看看,你們願意嗎?”

(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鐘表面)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錶不僅外形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錶的知識。(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你都知道關於鐘錶的那些知識?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讓學生説説自己所瞭解的鐘表的作用並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起牀時間,從而讓教師瞭解了學生收集時間信息的情況,學生更明確了時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觀察: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

交流: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的發現。

彙報:學生彙報觀察及討論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討論: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在彙報觀察結果的時候學生通常會説到秒針,當學生説到秒針的時候應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教師説明秒針走一圈才一分鐘,我們在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後再學習。)

2.教學整時

(1)出示2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表示的是什麼時刻?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説出後教師引導:2點,還可以説成2時。

(2)再出示4時,讓學生再説説是什麼時刻,並同桌互相説説自己是怎麼知道的。

(3)出示8時,讓學生説説是什麼時刻,同時談談這個時刻我們一般該幹什麼呢?

(4)出示2、4、8時,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看整時刻的方法,並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方介紹給大家。

總結:分針指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5)讓學生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撥出3時,6時等時刻,並展示給大家看。

3、教學半時

出示半時的鐘面,讓學生討論交流這是什麼時刻。自己動手撥一撥。

4.出示情景圖:聰聰的一天

(1)師談話:想不到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這麼強,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的觀察能力怎麼樣?請大家看屏幕上的這張圖,你能馬上説出鐘錶顯示的時刻是幾時嗎?聰聰都在幹什麼?

(2)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會有兩個同樣的時間“9時”? 並説説自已在這兩個時刻的時候分別在做什麼?從而向學生滲透一天有24小時和學會用上午下午。

(3)讓學生撥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並説説在這個時刻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喜歡這個時刻?

5、學會看電子鐘

出示用鍾、電子鐘錶示的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發現了什麼?通過觀察發現,鍾、手錶是用時針、分針來表示時刻的,而電子鐘是用數字顯示的。

教師提問:電子鐘是怎樣顯示時間的?像電子鐘這樣顯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裏見過?你能用這種方法表示2時嗎?

學生自己練習,然後指名説説是怎樣表示的

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表示時間的第二種方法,再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為學生再次積累時間的感性認識。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

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讓學生説説“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

2、設計嘗試:請同學們自己做主,當一次小小設計家。

(1)設計你星期天的安排。

(2)你希望未來的時鐘是怎樣的,請畫出你的設計圖紙

(4)體驗成功:談話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這樣的總結不僅總結了所學和知識,所用的學習方法,同時還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取了對數學的感受,體驗到了創造的快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落實這一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特地安排設計了這一系列應用練習題,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鞏固新知,同時安排請學生自己做主當一次小設計家的練習內容,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也極其自然地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教育,學生設計出的一天作息時間,豐富多彩,體現出學生一天的生活有序、豐富、充實。再通過設計未來時鐘,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説不定未來的科學家就在其中。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重視了學生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通過讓學生髮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個時刻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使學生養成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93頁。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錶、實物投影、微機課件;學生每人一個實物鐘錶、每人一張作息表、一張有四個時刻的作業紙。

教學設計

問題導入

1.(在這一部分,教師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認整時,既明確了鐘錶的作用,又瞭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還為後面的認識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的表現*。)問題分別是:

“你們每人桌上有一個我們生活中的小夥伴,是誰呀?”

“鐘錶是用來做什麼的呀?”

“你們認識時間嗎?”指名學生回答。

[以問題引入,直接明瞭。用設問引起懸念,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課前,我們對學生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進行了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識整時,一部分學生認識半時。通過動手撥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自然地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當然,也有個別學生不認識時刻,所以撥不出來,但他們也會對知識感興趣,認真地看其他人撥。]

2.結合學生經驗,讓學生撥出認識的時刻。

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認識的時刻,並提出:不會撥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撥的。

3.投影展示。

請撥出不同時刻的學生拿着自己的鐘表到投影上展示。(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撥的是什麼時刻告訴大家。)

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a.撥出整時。b.撥出半時。c.撥出幾時幾分。

認識整時

1.結合學生撥出的整時刻,出示其中的3個,讓認識的學生説出時刻,少部分不認識的也會在其中找到整時的特點,慢慢學着認識。

説完三個時刻後,教師規範學生語言:“小朋友們都説對了,但在數學中,我們要把幾點説成幾時,誰能再説一説,這三個時刻分別是幾時呀?”讓學生用“時”字再説出三個時刻。

2.再出示兩個時刻讓學生對整時進一步認識,然後問:“這樣的時刻都是整時。仔細觀察,想一想,你們是怎麼認識整時的?”(總結整時的特徵,使全部的學生都會看整時。)

3.通過整時的認識,介紹分針、時針的名稱。

4.出示2個時刻讓學生鞏固,然後,教師説一個整時讓學生撥出來,全班訂正。

[整時的認識,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分針、時針,並且總結整時的特徵,使少部分不認識整時的學生學會,併為後面學習半時做好鋪墊。]

認識半時

(前面將學生撥出的半時先留下)出示學生撥的時刻,讓認識的學生簡單説一説他是怎麼認的,初步感知。

出示3時半、8時半,讓學生來認(8時半的認識學生有可能出錯,讓認識的説一説是怎樣認的,簡單滲透半時的特徵)。

師引導學生觀察,並對比認整時的方法來討論如何認半時,得出認半時的方法,在對比中加深印象(學生小組討論)。

出示3個時刻鞏固。

[在總結半時的特徵時,我提出了一個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剛才我們知道了整時的時刻,時針和分針指的位置。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半時的時刻時針和分針又指向哪裏呢?我們怎麼來認呢?”這樣可以突破認半時這個難點,並採用討論的方法得到規律,讓學生學會看半時。]

認識鐘面

課件演示鐘面:時針、分針以及12個數分別閃動。

提問:“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課件演示和學生的介紹,最終使學生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即可。]

寫時刻

1.認識電子錶上的時刻。

出示2個整時、1個半時讓學生認,並問一問在哪裏見過這種表示方法,為後面的寫法做準備。

2.寫時刻。

教師板書,學生學寫,並知道數字表示法和電子錶的表示方法是一樣的。

學生完成作業紙上的內容,小組訂正。

綜合練習

1.找座位(課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動畫演示),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並使學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時和晚上的6時。

讓學生填寫自己的起牀和睡覺時間。

3.師或生説出時刻,讓全班學生在鐘錶上撥出時刻,並及時反饋。

4.教師撥出5時讓學生認,並依次撥出6時、7時。通過撥表認識整時的順序,並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結束語

“時間就這樣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了,而且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讓我們做時間的小主人,好嗎?下課。”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 篇六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説,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鐘面,能夠區分時針和分針。

2、會正確認、讀、寫整時。

教學重難點:會正確認、讀、寫整時。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教具演示法和談話法,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多種遊戲,讓學生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習。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最大程度體現課改精神,在學法的指導上,我將充分體現教師是課堂上的引導者,啟發者,參與者。通過讓學生説一説、找一找、撥一撥等多種活動,讓學生積極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述、動手操作,從而主動的獲取新知識。

三、説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出示謎語和鐘聲讓大家猜謎。並顯現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表,引出課題(認識鐘錶)。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環節: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認識鐘面

(1)觀察鐘面:學生先觀察鐘面,看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鐘面:

①有12個數字。

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又細又長,叫分針;又粗又短,叫時針。)

在這一部分內容裏,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觀察鐘面,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交流,舉手彙報,充分的讓學生説一説,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步驟:學習整時的認、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

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着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着12時,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中文表示法,在教學電子表示法,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着什麼?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7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

1、動手撥一撥,説一説。

2、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

3、找朋友。

1.讓學生動手撥一撥,説一説,讓學生在師生互、生生互動的過程中,應用新知,在愉快中鞏固新知識。

2.我用課件出示小明的一天,結合課本説説“小明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也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3.找朋友活動,通過連一連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印象和理解。

第四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説説這節課學會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五:説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它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整節課的重點內容。

以上是我對“認識整時”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認識鐘錶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包括認識鐘面、認識整時和半時等,主要是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由於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的非常密切,我在課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了調查,知道學生對鐘錶有一些認識,瞭解鐘錶的作用,大部分的孩子能認整時,有少部分學生認識半時,知道鐘面上三根針的名稱。因此在新授部分,結合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將整時和半時在一課時進行教授。大部分的孩子雖然認識整時刻,但沒有想過整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指在哪裏,瞭解了這一點,對認識半時也有幫助。所以我沒有利用教材的`主題圖,而是直接讓學生認整時,並在此基礎上認半時,增加了課堂容量,也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而時間對於他們來説是熟悉又陌生,為了讓學生能科學地認識鐘錶,在教學時我創設了一系列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學習,探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整節課收放自如,學生和諧發展。師生角色分明,關係親切融和。教師給學生創設了情境,促使學生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知道鐘面上表示整時和半時指針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幫助學生比較熟練地認識鐘面上整時和半時的時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準確、熟練的認出整時和半時。

教學難點:時間的讀法。

認識鐘錶教案 篇八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91―92認識整時

二、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每人一個學具鐘面。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關於“時、分、秒”這一內容,老教材(浙教版)在第五冊才出現,在新教材中分三個階段來編排,第一階段在一年級上冊。為什麼提前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在生活中對鐘錶的知識接觸早了。

從學生的學習起點來看,在農村學校裏,並沒有像有的雜誌上寫的那麼高。在一個50多位的班級裏,有少部分學生認識整時,認識的也相當模糊,比如撥得時候把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5認為是5時。這樣就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聽了一些《鐘錶的認識》,總體的感覺是,照顧學生個性多了,但學習效果卻差了。囫圇吞棗式的只怕學生掌握的不夠多,只怕聽課老師説學生的起點不夠高,就讓幾個好生撐撐枱面。基於以上幾點,把教學內容定位在認識整時上,半時的認識作機動處理。為此,我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會讀、寫時間(整時),認識鐘面結構(12個數字、時針、分針等);

2、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珍惜時間,學會交流,學會分類。

3、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合作意識、交流能力、探究能力。

鑑於以上的目標定位,本節課教學設計基於“激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控索、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為此,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教學過程活動化。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

2、教學素材生活化。生活化的材料,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創設情境,讀寫電子錶:

(1)在班級學生中找一個電子錶,問:這是什麼?在生活中有什麼用?。

(2)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出示電子錶上的時間是9:00)在這裏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除了剛才從電子錶上知道時間外,你還可以從什麼地方知道時間?

生:鬧鐘、電視、手錶、手機、太陽等。

3、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研究像鬧鐘、手錶這樣的鐘表。(板書:認識鐘錶)

二、認識鐘面的自主活動:

1、(課前在教室周圍粘貼4――6個不同的鐘面)學生離開座位進行鐘錶文化欣賞活動。(配以音樂)

2、學生彙報。你們剛才發現了鐘面上的哪些知識?

3、鐘錶認讀活動。在這麼多漂亮的鐘面(剛才粘貼在周圍的)中哪個你會讀?(學生有選擇地讀)

4、再次觀察鐘面――閉眼想――回憶(出示,你能在上面添上什麼,就是一個鐘面了)――劃一劃(你知道時、分針是往哪個方向走的嗎?)

5、學生製作鐘面。(活動要求:①同桌同學先商量好撥什麼時間;②誰裝分針,誰裝時針,分工好;③同桌同學再互相説説你撥的時間,最後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來。)

6、展示交流、。在這些鐘面中,哪些鐘面認識起來最方便?並説説是幾時,你是怎麼看的?(如果出現整時以外的時間,待結課時或當場解決,視學生情況而定)

7、找規律。哪根針指的方向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三、應用發展:(設了四關)

第一關:火眼金睛

第二關:我是小判官(對嗎?還缺什麼)

4時11時2時

第三關:我演你猜(一生上台做動作,如刷牙等,其餘學生猜是做什麼事情,是什麼時間)

第四關:認識“大千世界”

1、你平時做哪件事情用的時間長?

與與

2、出示:(這是為什麼?)

3、想想畫畫:

你能按規律畫出第4只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的指向嗎?

通過學生身邊的電子錶引入,能拉近學生的心理距離,從簡單表示時間引入,也能體現從易到難的原則。

為學生設計鐘錶欣賞環節,有助於塑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鐘錶奧祕的心理意向。

通過看――想――憶――劃等活動,有助於學生對鐘錶的認識。

這道題的設計在於學生能對鐘面結構有深入的認識,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

這兩組題中可以讓學生初步感悟時間的長短。

本題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對今天學習的知識進行運用,能根據鐘面間的聯繫,合理解決問題。

五、教學片斷實錄:

片斷一:

師:除了剛才從電子錶上知道時間外,你還可以從什麼地方知道時間?

生:。

另一生理直氣壯地説:太陽。

師為之一怔:你來説一説怎麼一回事?

生:因為太陽升起來了,就是早上,落山就是快晚上了。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在爸爸買給我的書上看到的。

師:真了不起,能從課外學到這麼多的知識。不過,你能根據太陽知道準確的時間嗎?

片斷二:

師:你覺得這些鐘面(整時)有什麼規律?

生:都有時針。

生:都有分針。

生:還有12個數字。

師:哪根針指的方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生:分針指的是一樣的,都指12。

(在一個試教的班級中,學生更是瞪大眼睛觀察,無言以“對”。此時,師:分針指的方向有沒有一樣的地方?終於學生髮現了。)

六、教學反思:

1、體現傳授與啟發的統一

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在生活中見到最多的是電子錶的形式表現時間的,如電視、手機、電子錶等,就選擇直接從電子錶上的時間引入,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也讓學生認識了這種簡便的表示時間的方法;當問到還可以從什麼地方知道時間時,學生説太陽,因為太陽升起來了,就是早上,落山就是快晚上了。是啊,古代不就是這樣知道時間的嗎,多有創意的想法。那麼做為現代的人,怎樣知道準確的時間呢?因此認識鐘面顯得尤有必要,體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

2、體現教學的開放度與數學學習有效性的統一

從學生的特點去研究,我們也不難發現,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畢竟是一個不成熟的學習主體。如果我們不加指導地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學生也可能無所體驗,無所收穫;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的指導,也很難將學生的思維更上一個台階。當學生觀察了鐘面後,通過看――想――憶――劃等活動不斷的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接着學生自己製作自己喜歡的鐘面,如何讓入學不久的學生學會合作,成為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做法是讓學生分三步走:①同桌同學先商量好撥什麼時間;②誰裝分針,誰裝時針,分工好;③同桌同學再互相説説你撥的時間,最後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來。接着在學生展示作品的過程中,讓學生髮現整時的規律的教學中,設計了三個問題:一是每個鐘面上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二是哪根針指的方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三是分針指的方向有沒有一樣的地方?結果發現一年級的學生對第一層次的問題無從下手,第二層次剛好夠得着,第三層次的問題(片斷二中的試教情況)對一些班級的學生有明顯的效果。

3、體現知識技能目標與發展性目標的統一

現在的學生會説的多了,會做的少了。説的很好,但做的效果卻不近人意。如何在練習中體現雙基,又能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在這一課中,設了四關。主要讓學生學會認讀整點時刻,再通過判斷,運用鐘面上的知識;在“大千世界”中,通過生活情境的比較,體驗到時間的長短;通過早、晚9時的比較,滲透符號化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學習得主動,思維始終得到了發展,情感得到了愉快的體驗。

大班數學《認識時鐘》教案 篇九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解、辨認鐘面針的長短,讓幼兒基本掌握鐘面分針、時針和數字間的初步運轉關係;

2、通過辨一辨、讀一讀,讓幼兒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通過遊戲體驗、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活動準備:

準備大時鐘一隻(可撥動操作)、掛鐘一隻、掛圖一張;幼兒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鐘面學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謎語引出課題:兄弟倆個好朋友,圍着柱子轉呀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會悄悄地溜走。這是什麼呀?請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

2、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時鐘——請小朋友們在教室裏找一找時鐘(幼兒找時鐘)。

3、教師提問:我們平時用什麼來看時間?

二、活動組織

(一)認識時鐘

1、師:啟發幼兒自己説説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説説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麼?説説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説説數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二)認識整點

1、幼兒:4人小組討論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組看圖畫指針;第三、四組看圖撥針;第五、六組做“鐘面”等遊戲活動,學習看時鐘。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着讀鐘面上的時間?説説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幼兒思考後舉手回答)

3、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遊戲

遊戲一:搶答。教師撥教具鍾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説出幾時?

遊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鍾(小組同伴間可輕輕地討論)。

遊戲三:畫一畫。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在紙質鐘面上畫出來。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鍾,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

2、引出認識半點的方法

(1)師問:當時針在2個數字中間時,分針指在哪個數字上?時間該稱哪個半點?(幼兒思考、回答)

(2)幼兒:觀察學具;4人小組討論;講出半點的特點。

3、練一練幼兒:撥鍾、辨認半點練習遊戲。

三、鞏固新知

1、遊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佈遊戲規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遊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後,在自己的學具鐘上進行“修理”(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四、延伸活動

1、小結。

2、拓展

(1)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們參觀過的國小,小哥哥、小姐姐們幾點做廣播操?幾點開始上課?可不可以遲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沒有發明鐘錶前是怎樣看時間的?

(3)介紹古老的鐘:觀察掛圖上古老的各種不同的鐘。

(4)引導幼兒收集一些有關時間的資料,滲透守時、惜時教育。

認識鐘錶教案 篇十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課程標準中相對的知識技能目標:能認識鐘錶,瞭解24時記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小明的一天(1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和半點。

2、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會認讀整進、半時。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認識整點與半點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先出一個謎語,讓學生猜一猜。

2、出示各種漂亮的鐘,激發學生認識鐘錶的慾望。

3、拿出實物讓學生辨整點與半點時鐘分別是如何敲的?

二、説一説。

1、説説課本當中,小明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結合小組討論。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三、認一認。

具體地説説小明幾點在幹什麼?

一、比一比。

引導學生討論,發現半時和整時的區別,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討論完後請小組長代表發言,最後教師作出總結。

二、結合實踐。

1、結合自己的實際,説説自己是怎麼安排時間的。

2、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三、練一練。

1、第1、2題都是鞏固鐘錶的認識、

2、小調查是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説一説,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作為一次家t作業,第二天來進行組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