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法”初探“难文浅教”

——以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白鹭》为例

“四步法”初探“难文浅教”

【摘要】统编国小语文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理念,每个单元聚焦“双线”组织选文,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笔者经调研发现一线教师认为课文难教主要在于教材解读难、教学设计难、教学实施难。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笔者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为例,尝试探讨“难课文”的教学之法。

【关键词】整体着眼 精准定位 简化头绪 延伸读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统编国小语文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理念,每个单元聚焦“双线”组织选文,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为满足国小生进入国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需要,教科书适当编排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难易适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难课文”。笔者经调研发现一线教师认为课文难教主要存在教材解读难、教学设计难、教学实施难。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笔者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为例,尝试探讨 “难课文”的教学之法。

第一步:整体着眼化解读之难

郭沫若笔下的《白鹭》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文学性散文的教学价值在于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体味作者的言语表达,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欣赏能力。

《白鹭》的精美既有行文简洁,结构严谨之精巧;又有语言凝练,句句含情之优美。作者寓情于物,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反复品读本文,揭开“形散神不散”的面纱,在字里行间体悟文中有“我”,表达“真情”。白鹭的外形之美,在于它的“色素”和“身段”都很适宜,更重要的是白鹭在不同场景中展现的美:捕鱼时的悠然自得、闲立时的优雅脱俗、飞行时的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白鹭的美是作者眼中的独有之美,是作者心中所向之美,是内心观照下的物化之美。读《白鹭》,可以体会作者对寻常事物内在美的赞扬,在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后更能体认作者内心——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解读文本时,除了关注文体特点,还要关注单元的整体。所谓的整体就是要为整体的目标服务,是统一目标下的整体。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略读课文《珍珠鸟》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本课教学就要围绕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抒发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之情,并从课文学习中受到启发,发现事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之间的关联。

结合文体特点、文本教学价值的取向和单元整体思考,可以把教学方向定为:1.识字学词;2.想象画面,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4.积累、背诵。

第二步:精准定位化设计之难

在教学设计时,“要重视从整篇课文着手,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既要注意一篇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在联系,还要关注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

课文开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统领全文,第2-5自然段从颜色、身段生动描写了白鹭的外形之美,第6-8自然段借助“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三幅画面,写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第9-11自然段与篇首呼应,对全文作总结,抒写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从课文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遵循基本的教学模式:整体——部分——整体。第一,根据导学单检查预学情况(导学单可以设计有自主识字学词、提出疑难点、对白鹭进行了解)。第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三,围绕语文要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需要一一回应学生在预学当中碰到的障碍,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第四,总结、练习。结合基本教学模式,本课教学设计为:1.开课导入,让学生交流对白鹭的了解;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3.品读课文,想象画面,理解“精巧”;4.品析语言,感受“韵味”;5.积累背诵,拓展阅读,比较发现。

第三步:简化头绪化教学之难

陌生化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文本体验的途径,又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一种方法。语言陌生处往往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以简化头绪,针对难点突出重点内容,直奔教学目标,提取主要信息。

散文是情的文学,《白鹭》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结合本课诗化的语言,发现语言陌生处,欣赏作者表达的特有方式。如文中首尾分别写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可以结合这样独特的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当把这个教学重点明确之后,借助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把情感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达情感的常见方法。抓住课文第6-8自然段作者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三个场景,为每幅优美画面起一个名字,逐渐感受白鹭钓鱼时的闲适、闲立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空灵,白鹭的活动充满着活力和神韵,就像韵在骨子里那般,白鹭如诗如画的美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教学难点也随之化解。本课语言的陌生处表达也是作者言语智慧的灵光,语言个性的标志,更是我们走近文本的阶梯,与作者进行对话的桥梁。

【教学片段一:解“诗”】

师: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文中说“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师:你理解“适宜”吗?

生:就是恰当、合适的意思。

师:哪儿看出“恰当、合适”?

生:与白鹤、朱鹭、苍鹭比,在作者眼中白鹭的身形大小最适宜。

师:你真会读书,不仅会比较,还读懂了作者的内心!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适宜就是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第5自然段知道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增长一分就会让人觉得长了,减短一分就会觉得短了,涂一点白色会觉得太白,涂一点黑色又会觉得太黑。

师:了不起!读书就要像你这样读得明白,说得恰当!

(指导朗读)

师:文中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为什么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仔细读一读课文6-8自然段。

(引导学生在“清田独钓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中感受独特韵味。)

【教学片段二:品“诗”】

师:黄昏,夕阳,白鹭,多么美的景致!白鹭低飞,它要飞向何处?

生:它要飞回家吧。

师:为什么是低飞呢?

生:可能因为累了。

生:可能在边飞边找它的同伴、家人。

生:它在边飞边欣赏周围的景色。

生:它看水里有没有鱼,正在寻找晚餐呢。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在放学的回家路上看到白鹭低低地飞过,会说什么?

生:我也想和你一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生:我羡慕你可以飞到任何地方。

生:看到你就感受到了悠闲自在,悠然自得。

师:难怪说,偶见低飞的白鹭是一种恩惠。此时此刻,我们多想做一只白鹭,放飞自己,自由自在。低飞的白鹭与落日为伴,与人类为友,多么和谐,多么诗情画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第四步:延伸读写化运用之难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建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学习一篇课文,仅仅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洞察到每一课独有的表达之妙,让文本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方法,在读写的有效结合中提升语文素养。

结合本课教学,延伸读写活动可以进行“阅读的延伸”和“写作的延伸”。

“阅读的延伸”主要采用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作家的不同散文,以深入感受作家的散文风格,如学习了本课之后,延伸阅读郭沫若的散文集《丁东草》;也可以是主题阅读,即指向同一言说对象的不同作家创作的不同文章,如学了《白鹭》,延伸阅读其他诗人、作家写白鹭的诗:杜甫《绝句》、张志和《渔歌子》、李白《白鹭鸶》等。阅读的延伸,主要目的是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写作的延伸”主要表现为在典型的言语形式以及言语结构的练习,对文字运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对同样的言说对象用自己的言语方式和情感来表达,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一课一得。学习了《白鹭》,初步了解了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可以先提前思考,进行小练笔: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教学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之时,还可以结合“初试身手”进行写作训练:试着将《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文学性散文和说明文的不同表达。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更是一种理想的学习境界。

遵循以上“四步”,笔者对《白鹭》进行了深入的教材解读、整体化教学设计、精准实施教学,并在课后完成了读写延伸活动。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心悟文本,在朗读声中感受了语言美、白鹭美,在读写实践中体会到语文美!“四步法”实现难文浅教,不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陈先云.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用好统编国小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师报,2020(10).

[3]潘雅频.国小语文课本中文学性散文课型研究[C].国小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

[4]周一贯.从“教材体”说散文的教学[C].国小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

作者简介:张盈,女,出生于1982年3月,一级教师,现就职于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执着追求“教在当下,育为将来”,被评为贵阳市教坛新秀、贵阳市优秀教师、贵阳市创新型青年教师、贵阳市骨干教师。所执教的优质课曾获全国特等奖1次、全国一等奖2次、全国二等奖1次、省级一等奖3次、市级二等奖2次、区级一等奖2次,数篇论文及教学设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