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新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新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新能力

在政治治理、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的现代社会,学生更需要的能力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而非只是理解问题,锁定问题的能力而非只是回答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只是做题,找寻知识的能力而非只是记忆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只是理解知识,组织团队、合作做事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等,而培养这些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做事。那么,新背景、新模式下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呢?下面列举几种教师必须具备的新能力供大家领会认识,比照,自查。

一.领悟知识意义的能力,简称意义领悟能力。

意义是学习的原动力。当教师要求学生学习某种知识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是什么?

这里所述的意义不是诸如“这些知识对大家未来的就业、成就有用”,“这些知识在期末考试,大学联考的范围内”“这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教学任务”等等,而是属于那种需要去体验、感受、领悟的存在,属于心的层面活动。知识的意义指知识的某种性质,它可以被学习者所感受,所领悟,能够激起学习者对知识的热爱,使学习者与知识建立起感情,有助于滋养学习者的心智品质与公共精神。教师职业的特点在于,教师不仅要懂知识,用知识,更要享有知识,领悟知识的意义。英文enjoy一词,它表达的不是拥有,而是享有。显然,拥有知识是一回事,享有知识是另一回事。能写出一个数学公式是一回事,理解这个公式的意义,甚至喜欢这个公式是另一回事。只有教师具备知识领悟能力,教师才可能引导学生去享有学习,享有知识,教育才可能保障学生心智的成长。

知识的意义是多层面的。至少它具备两种意义:由真及美的意义,由真及善的社会意义。人类所以有强烈的、不可泯灭的的好奇心,求知欲,重要原因在于求知过程和求知结果都充满了美的享受。这也是许多教师一生热爱的教育工作的重点原因。只有当教师对他所教学科的知识持有喜爱、欣赏的态度时,他才有可能把对知识的这种感情传递给学生,或引导学生去感悟知识的美。比如,语文或英语教师对语言特有的感受力,一个词的丰富性,一种句式的简练,一种表达的雅致。比如,历史教师特有的怀旧情怀:赞美那些令人敬仰的历史人物,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惊叹人与事背后的历史规律,欣赏一件件、一处处文化遗产所传递的先人们的智慧。比如,物理、化学教师对科学美的感悟:散乱繁杂现象背后的规律与秩序,无处不在的对称与平衡,科学公式的简洁优美,学科知识体系的井然有序的结构,学科与学科之间令人称奇的关联。

与知识之美相关联的,还有知识创造者们美的品格,美的思想,美的故事。物理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所以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而是喜欢它。他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当然,这种美不是给我们感官印象的美。科学美在于自然的和谐有序。”可见科学家探究最深层次的动力,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基础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唤醒、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悟,热爱和追求。数学家罗素说:“科学的精神气质是谨慎,试探。它并不认为自己知道全部真理。它懂得,任何一种学术迟早都要被修正。”其实,科学的精神气质也就是科学家的精神气质。正是这种谨慎、试探的美好品质,支撑了科学事业的无限辉煌,基础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感悟这种精神气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气质。

每个学科的教材都存在着两个版本,一个是体现学科知识体系的有形版本,一个是由相关专家,学者的品质、思想、故事构成的无形版本。只有教师把这两种版本融合贯通,融为一体时,才能更好地彰显知识的审美意义。

知识的社会意义体现在知识对社会进步,人类福祉的推进和贡献,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精华的知识。每一种知识,从它诞生起,就开始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一部文学作品,比如《离骚》;一种哲学思想,比如康德的“人是目的”;一种经济学理论,比如亚当·斯密的市场调节理论;一个科学发现,比如能量转化等等,都可以写一本它们如何影响后世社会进步的书,都有激动人心的故事,都是以使学习者热爱,敬畏这些文明成果,甚至愿意投身于完善、发展这些成果的事业中。

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复活知识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数学家怀特海谈道:“首先注意到7条鱼和7天之间共同点的人,是第一个具有纯数学观念的人。这个人的出现使人类思想史前进了一大步。”这就是符号思维、建模思维的意义。有了数学的发展,才可能有以物理为代表的近代精密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如果学生从这样的层面去学习数学,他会感恩数学,敬畏数学,由此喜爱数学。如果学生只是为完成作业、为考试分数而学数学,学生可能会反感数学,逃避数学。

对知识不同层面的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态度,可以断定,一个懂知识、懂考试要点的教师,和一个既懂知识更领悟知识意义的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时有区别的,尽管考试成绩可能相同。

二.设计探究活动、学习项目的能力,简称问题设计能力

在新教育背景、模式下,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或实施的项目。这是教师职能的一个重要变化。如果说旧模式下好教师的最高标准是能让学生愿意听讲,那么,新模式下好教师的最高标准就是能让学生愿意做事。这就凸显了教师问题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好的问题首先要能体现相应的教学任务,要能把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形成的能力、确立的价值观念等教学任务体现在做一件件事情的过程中。要设计出好的问题、好的项目,仅仅熟知知识点、重点、考点是不够的。面对任何一种教学任务,教师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这些内容的实质是什么?教师要真正了解、把握知识的产生过程、产生背景,以及知识所能,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有能力站在高处俯瞰知识,解析知识,组合知识,让知识融于一个特定的探究过程,或项目实施过程。所谓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强调的是“设计”,而不是将诸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谁?”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什么叫勾股定理”?这些把陈述句改为疑问句的提问。凡真正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比如,以下三个问题所引出的学习活动和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不同的,“中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为什么选择这个城市建都?若重新建都,请提出你的选都报告。”最后一个问题不仅包含了前两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做事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想如果前一个学生接受的是前两个问题性质的教育,另一个学生接受的是后一个问题性质的教育,这两个学生的在校生活质量和走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将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如果这种区别不是在两个学生之间,而是在两代人之间,两个民族之间,又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

对今天的学生来讲,授鱼和授渔都是次要的,首要的问题是开启引擎,点燃激情。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校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推动力”问题。居高临下给任务的思维,以长者、权威自居,施恩,施爱等施舍思维,都会碰壁,都会遭遇尴尬。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上。有了这个前提,就会找到以学生的感受、感情、思考、生活为起点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大家熟悉的案例:美国独立战争是由英国强征税而引发的。一位教师在上这节课时,首先宣布:近来学校经费紧张,所以,从今天起,课堂用纸都要收费。现在,请大家拿钱来买试卷。这个开场立刻激起了学生骚动。在学生体验了不满、愤慨、无奈以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美国独立战争的教学内容,理解华盛顿的心情。只要教师有尊重学生的意识,就能找到学生的心,就能使学习活动从心出发。

好的问题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问题、确定项目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因素:贴近学生生活吗?能行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动欲望吗?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活动的意义吗?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吗?基础的教育内容,应该说是更贴近自然,贴近社会生活,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都能找到与学生思维、感情相适应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从何而来?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对学科本质、学科结构、学科历史、学科背景的透彻把握,而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或对考点的熟悉。另一方面,来源于教师自身的开放性思维风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校应对教师开展专项培训,专题教研。应该把问题设计能力作为教师评价的新标准。可以通过开展优秀问题设计竞赛、优秀问题设计征集等活动,帮助教师适应新教学模式的需要。

三,制定学习规则的能力,简称规则制定能力。

规则制定能力是新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一种全新的、重要的能力。新模式要求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做事情意味着一个过程;过程就需要步骤,需要程序,需要标准。做事情还意味着合作;合作就需要有组织、有分工,有评价。要保证学习活动的持续有效,就必须有科学的机制;用机制保障持续的激励与必要的约束。概言之,新模式需要新规则。比如,需要小组建设的规则,需要实施科学实验的规则,需要开展社会调查的规则,需要课堂展示的规则,需要撰写学习报告的规则,等等。

好的规则可以最大可能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有效地解决第一推动力的问题。比如,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制度在保障着企业家的热情,不存在由政府去激发,去调动的问题。政府的任务是制定必要的规则。同时,好的规则有制约人性弱点的功能。分粥的故事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七个人分吃一桶粥,如何能分得公平?权威法行不通,因为有权分粥的人总是给自己分得最多;道德法也行不通,因为人们很快就开始讨好、贿赂道德高尚的分粥人。最后的办法是规则法:轮流分粥,但分粥人只能拿其他人挑完后剩下的最后一份。于是,全部的问题解决了。

规则不能与纪律等同。规则水平体现着教师、学校的教育水平。好的规则首先体现在价值维度上。比如,学校不是市场,不允许优胜劣汰。学校必须谨慎地、有条件地应用竞争法则。好的规则还体现在系统性上。规则既要有激励功能,还要有制约功能,既要保障效率,还要保障公平。比如在课堂展示中,既要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分享作用,又不能把课堂变成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好的规则还应该具有简单性,易操作性。

对教师而言,规则制定能力首先是一个观念问题:是靠教师全能的教导、要求、命令,还是靠完善的规则?是靠良好的愿望,还是靠体现理性、体现集体智慧的规则?其次,规则制定能力体现着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智慧,而不是作为学科专家的学识。所以,只有专业修养是不够的,要的是教师组织、治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的是教师的职业智慧。

新教育模式丝毫没有削弱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制定规则、应用规则等组织,引导方面。扑克的发明者谙熟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将规则的功能用得淋漓尽致。我们该从扑克发明者身上学点什么。总会有一天,也许一个不善表达、表演的教师,会因为他在学习规则设计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赢得学生的认可,获得最高的教师职称。

四.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简称资源利用能力。

旧模式下,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所以,教学资源实质上是“教”的资源,是那些如教材,复习资料,图书,音像等可讲、可听、可看的资源。它们是通过教师的选择,过滤而传授给学生的。而新模式下,做事情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准确地说,应该是学习资源,而不是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范围因而几乎是无限地扩大。教材、教辅等书本资源仅仅是学习资源的冰山一角。自然、社会有取之不尽的可用资源。比如,学生家长可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电视、杂志、报纸等大众的或专业的传媒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

就像社会资源,在旧模式下,自然、社会这些本来是一切书本知识之源泉的学习资源,恰恰被排除在教育资源以外。教师视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教育资源于不顾,然后一门心思地练就自己的表达能力,坚定不移地向自己的嘴要形象,要生动,要鲜活。本该是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所有感官通力完成的任务,全由听觉独家包揽,于是,教师讲,学生听成了学习的主渠道。例如有这样一个鲜活的案例,一所中学的旁边,有一个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天主教堂,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而这个学校的美术教师,每次上有哥特式建筑美术课时,总是在黑板上讲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站在学校旁边的教堂旁,教堂里学习哥特式建筑呢?

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是教师一种主要的职业能力。任何一所学校,不论是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教育资源。一座古桥梁,一个古院落,一座古庙,一条河流,一片农田,几棵老树,医院设备中的物理,社区管理中的政治,饭店商店中的经济,下水道治理中的化学,地方曲艺中的文学,公交车线路设计中的数学,等等,都是级其鲜活的教育资源,都应该是教师备课、教研的对象,都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和学习的内容。

学校与教师做了许许多多辛苦而低效的工作,比如,无休止的听课评课,无休止的讨论教材,改进教案,无休止的判作业改作业,若能挤出点时间和精力,去开发,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社会资源,也许是对教师的一次解放,更可能是对学生的一次解放。

这样,教师不再是仅仅活动在四堵围墙内,三尺讲台上的“教书先生”,教师将活跃在各种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自然和社会中,将成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出色协调者,组织者。

这四种基本能力,是课改新背景、教堂新模式下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大家对照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操作过程,认真思考,比对,取长补短,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引导学生学习做事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