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螺号》教学设计(多篇)

《小螺号》教学设计(多篇)

小螺号教案 篇一

关键词:军队院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23-03

一、引言

光电技术是战场态势精准感知与全维显示、远程精确打击与对抗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近年来发生的多次高技术局部战争反复证明,光电装备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已经对作战方式和作战效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代战场上军事高技术对抗的制高点之一。信息化战争中,光电装备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武器系统的先进程度,是衡量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赢得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随着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光电装备的种类将越来越多,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1]。

军校研究生是我军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能力素质直接影响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的发挥。但是近年来部队反馈意见表明,部分研究生难以适应部队生活,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引起了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反思[2,3]。专业课程是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既培养学员的扎实的专业素养,又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是军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改革的目标[1,4]。本文从分析军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入手,围绕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出了光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改革的几点建议。

二、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对军校研究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党的十以来,对军队院校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人才培养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能打胜仗是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核心,因此在新形势下,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已成为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2012年,中央军委颁发的《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现代教学体系。这就为军校研究生教学方案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指出了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军队、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军政素质好,掌握光学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解决科学技术难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并具备适应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需要,锻炼成长为高层次参谋、指挥和管理人才的基本能力和素质[5,6]。具体来说,光电类研究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全面素质等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物理学、光学、光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光电器件、光电系统研究和工程应用所需的专门知识。业务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实验技能,综合运用光学工程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全面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等。

业务能力是军校研究生能力素质的核心。未来战争将是高技术条件下多兵种合成、多要素聚集的全维信息化战争,而主宰战争胜负的焦点在于是否有一支能够驾驭高技术武器装备、适应未来战争节奏的新型军事人才队伍。作为高层次应用人才,光电类研究生的业务能力除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任职能力,能够将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光电装备联系起来,熟悉所学专业知识在部队光电装备中的地位、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具备到基层部队岗位任职的能力[7]。

三、军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课程内容实践性强,多与我军光电装备密切相关

随着我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光纤陀螺、红外制导系统、光电跟踪系统、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等越来越多的光电装备将列装部队。这些光电装备往往是高新武器装系统的“眼睛”或“心脏”,能够确保战场上看得更清、反应更快、打得更准、隐蔽性更好,在战略预警、防空反导、远海防卫、信息攻防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我校开设的光电类专业课程如《光纤传感系统》、《激光陀螺技术前沿》、《光学检测》、《光电惯导技术》、《光电技术前沿》等主要讲授这些光电器件及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针对性和实践性均很强[5,8]。

(二)不同课程横向联系密切,多门课程共同支撑一套光电系统

高新武器装备中的光电系统往往是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可能涉及某一门或多门课程。如激光陀螺惯导系统主要由激光陀螺、加速度计和信号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光学检测》中部分内容讲授激光陀螺的基本原理、激光陀螺中光学元件的精密检测技术;《激光陀螺技术前沿》主要讲授激光陀螺的发展历程、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微弱光电信号处理技术》中部分内容讲授激光陀螺信号的转换、降噪放大和滤波等技术;《光电惯导技术》讲授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这些课程的内容各有侧重,互相交叉,联系密切,它们共同构成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的理论基础[5]。

(三)课程内容更新快,多涉及光学工程学科发展前沿

一方面,随着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新的光电装备会列装到部队,有些老旧的光电装备也会更新换代。例如随着新型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红外热成像仪将从单波段探测向多波段探测发展,并且逐步实现小型化,特别是在单兵光电系统中,小型化轻量级光电装备的发展非常迅速。光电联合相关处理技术代替传统的电子相关处理技术用于目标的快速识别、跟踪探测和火力指挥与控制。因此光电类专业课程的内容就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做到与光电装备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光电类课程中《光子晶体技术前沿》、《光纤技术前沿》、《高能激光技术前沿》等都处于光学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属于当前热点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新现象、新原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要保证课程内容时刻与学科发展接轨,就必须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四、军校研究生光电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探讨

专业课程是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好这个载体,不仅用来让学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员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更通过课程教学了解光电系统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光电系统如何有效提高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光电系统的使用如何改变作战模式,光电系统在体系作战中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在教学方案改革中体现。

(一)分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军事特色

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两个大类,梳理出专业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基础理论精选核心知识点,按照体系化、模块化要求,重新构建专业理论体系,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提高学员的专业素养。应用技术方面,按照“围绕实战搞教学”要求,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从新型光电装备中寻求和挖掘与基础理论的结合点。从大量新型光电装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丰富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特殊性与普遍性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员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光电装备,提高学员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能够快速适应基层岗位、驾驭新装备。

(二)广泛采用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讲授+学员练习”的单向传授教学方法常常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容易造成研究生在军队任职中陷入“纸上谈兵”的境地。研究生学员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自觉型和自主性。传统单向传授教学方法压制了学员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光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可以以特定的军事应用为背景,围绕某典型光电装备,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研讨,引导学员通过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讨论以下问题:(1)光电系统的构成和原理是什么?(2)光电系统在武器装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影响武器装备的性能?(3)武器装备如何影响战术战法?通过灵活运用案例式、启发式、研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从重教到重导的转变,同时通过具体军事应用案例积极引导研究生学员及早与部队对接,向实战靠拢[9,10]。

(三)充分利用MOOC优势,强化自主学习

近年来,各高校加快教育理念及教育管理理念更新,积极推进MOOC、MOORE等新型教学方法运用,建立了良好的MOOC平台。与地方大学研究相比,军校研究生在相同的总课时数内既要学习专业课程内容,又要学习军政知识,专业课程的课时经常显得不足。此外,如前所述,现代高新武器系统一般由多个模块组成,往往涉及多门课程内容。因此在以某一光电装备为案例实施教学时,学员会因其他专业的知识漏洞而无法完全理解光电装备在武器系统中的作用。MOOC、MOORE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11]。以我校MOOC教育资源为例,我校MOOC平台上集中了《古沙传捷音――光纤技术漫谈》、《精确打击武器装备》、《导弹精度分析与评估》等与光学工程专业相联系的其他专业课程。在讲授某专题之前,教员提前通知学员在MOOC平台上学习该专题涉及的课程内容。利用我校MOOC平台优势,研究生学员在课外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完善知识谱系,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参考文献:

[1]吕克洪,刘冠军,秦国军,等。浅谈高技术武器背景实验条件对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lO,33(2):42―43.

[2]刘溪源,张苹,刘焕章。任职教育转型形势下,对军事院校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时代教育,2008,(4):49-51.

[3]王子欣。军队任职教育的反思与诉求[M].北京:出版社,2011:41―61.

[4]沈洪斌,李刚,胡文刚,王元铂。针对军校专业特点的激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现代教育技术[J].2010,20(2):70-73.

[5]研究生院。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2009培养方案[z].国防科技大学,2009.

[6]王维平,王雪松,甘可行,钟海荣。以制订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契机,科学谋划研究生培养的顶层设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

[7]钟海荣,贾辉,甘可行。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型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7―90.

[8]沈洪斌,张雏,李刚,等。针对军校特殊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实施[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3):80-82.

[9]阳明晔,陈宇中,宋章启。自主开放式光学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2):127-128.

小螺号教案 篇二

【关键词】海洋特色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33-02

“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一切。自从我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基本策略之一是突出特色,国中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资源,如星空、田野、森林、河流、各种动植物等,使自然环境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手实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资源”。

一、海洋特色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蓝色的海洋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海洋国土。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这些物质资源不仅可以供给我们的衣、食、住、行之用,也可以成为课程的物质资源。以浙江省洞头县为例,洞头县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出海口外,是江浙沿岸流与台湾暖流交汇和交替消长的区域,盐度、水温适宜海洋生物成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岛屿海岸蜿蜒曲折,海域地貌的发育十分完善,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

(一)海洋生物资源

洞头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有各种生活在海中的鱼、虾,也有各种生活在潮间带的螺、贝类等生物,这些生物中的大多数在本地农贸市场中均能见到,是广大岛民餐桌上的美食,也是科学教学中很好的物质资源。

1.鱼类

洞头沿海的能捕到鱼类有三百多种,常见的四十多种。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鱼、鲳鱼、鳓鱼、海鳗、石斑鱼、马鲛鱼、鲷鱼、鲨鱼、鲐鱼、鲻鱼、马面鱼、鱼、龙头鱼、墨鱼等。由于海洋鱼类在捕获后保活的难度较大,因些在教学中一般用作生物分类方法教学。

2.虾、蟹

洞头常见的虾有在近海岸生活的中国毛虾、俗称红虾的凹管鞭虾、对虾、鹰爪虾、白虾、凤尾虾等。蟹类主要有梭子蟹、锯缘青蟹及各种石蟹、沙蟹,其中石蟹种类较多,有些个体较小的种类,因人工捕捉较少,较容易捕获,可以用于科学实验探究教学。

3.螺、贝类

洞头沿海潮间带生活着种类繁多的螺、贝类生物。常见的有滨螺、马蹄螺、畚箕螺、荔枝螺、泥螺、玉螺、嫁嘁、石鳖、龟足、厚壳贻贝、牡蛎、藤壶、缢蛏、蛤蜊、蚶等。潮间带生物较容易在海滨地区捕获,可以短期饲养,能存活较长时间,可以用于科学实验探究教学。

4.海藻

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洞头沿海生长着大量的藻类,如鼠尾藻、铁钉菜、石莼、紫菜、海带、龙须菜、羊栖菜等。这些海藻有野生的,也有人工养殖的。人工养殖的海藻较易获得活体,可以用于植物有关的科学实验探究教学。

(二)地质水文资源

1.海水和潮汐

海洋中的海水可以作为浮力、海水淡化、水体净化、溶解结晶等科学课程内容的材料。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潮汐对沿海渔业生产的影响很大,研究潮汐现象可以对深对日地月相对运动的理解,还可以用于潮汐发电的研究。

2.海岸地貌

洞头海岛沿岸地貌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如洞头本岛,东北沿岸主要为海岸侵蚀地貌,西南沿岸主要为海岸堆积地貌。不同地貌可作为研究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的材料。

二、海洋特色科学课程资源的应用

国中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五个部分。其中“科学探究”整合在其他各部分内容中,同时“通过若干具有综合性的当代重大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现实问题”。根据科学课程标准,海洋科学资源可以下列科学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加以应用:

(一)生命科学

(二)物质科学

(三)地球和宇宙

三、海洋特色科学课程资源的应用案例

(一)课堂教学

科学课学教学中有很多的实验活动,在这些实验活动中可以用海洋资源代替原来的实验材料,也可以把海洋资源作为原来的实验材料的补充。

年级上第二章第1节《生物和非生物》有一个实验活动: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主要内容是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及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反应。上课前一天我到燕子山码头边的海滩上捕捉了一些渔舟延螺,上课时,我让学生观察渔舟延螺的身体结构,并与蜗牛对比,同时观察渔舟延螺对光、声、盐度变化的反应,并让学生们思考二者的感觉器官与它们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除了渔舟延螺外,也可以用单齿螺、嫁嘁等在农贸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无脊椎动物作补充。

(二)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一种途径。国中科学教材每册都有4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供学生选择研究,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性课题的实施应当结合当地自然资源。

案例1:海岛空气中含盐量研究

该课题从大多数人到海边都有一种“带着咸味的空气”的感觉入手,提出一个问题:海边空气中的食盐含量是不是比内陆高?课题组成员解决了定量测量空气中的食盐含量的方法后,先后在三盘海边、海霞中学、温州市区共选择了五个地点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不管在海边还是温州市区,用他们的实验方法都不能测出空气的含盐量有差别,最后得出“带着咸味的空气”可能跟空气中的食盐含量没有关系的结论。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对气体测量、食盐的检验的实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尊重科学实验事实,勇于否定自己的假设的精神,加深了对海岛气候特点的认识。

案例2:蒸馏法海水淡化研究

该课题组同学受教材中同名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启发,提出海洋中到处都是淡水,可是海岛上却普遍缺水,外出打渔的渔船也是这样的,如果有简单方法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就可以解决海岛和渔船上缺水的现象。我提示她们:可以用太阳能作海水蒸馏的能量来源,设计一套利用太阳能的海水蒸馏器。她们查找了各种资料,利用家中各自废旧材料,先后制作了三个海水蒸馏器,其中一个能比较快速地利用阳光蒸馏海水。在她们研究的过程中,我还用她们设计的第二个方案在班级中开展了太阳能蒸馏法海水淡化器制作比赛,全班同学参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

[2] 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

[3] 闫红敏,范蔚。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

[4] 洞头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洞头县志。

小螺号教案 篇三

孩子们在边玩边学过程中有了很多发现:用雪花片这类硬一点的材料装饰陀螺,陀螺旋转的时间更长;小蘑菇丁旋转的时间较短,大蘑菇丁旋转的时间较长;同样用蘑菇丁当转轴,贴有薄纸片的转的时间短,贴有厚纸片的转的时间长。由此孩子们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陀螺转的时间长、转得快”的疑问。为此,那些能力较强和探究兴趣较浓的幼儿进一步尝试了不同的制作方法。有孩子把各种材料加以组合,比如用薄纸片和雪花片组合做陀螺的叶子;有小朋友用大小、厚薄、形状不一的纸片贴在用不同材料做转轴的陀螺上反复实验。

珩珩说:“陀螺底一定要尖尖的才能转起来。”

晨晨说:“陀螺的叶子分开一点,会转得快些。”

扬扬说:“陀螺的叶子硬一点更好,转得长又快。”

观察力较强的思思说:“我发现可以在纸盘上让陀螺转起来。”

……

一次次的游戏表明孩子的探究越来越深入。他们发现同一个陀螺在不同的地方转,旋转的时间也会不一样。我抓住这个契机,启发孩子进一步探究思考:同一个陀螺,在什么地方转得快,转的时间长?我还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组材料:塑料垫、毛巾、纸盘、玻璃、木板等。孩子玩陀螺时,我就站在一边仔细观察,并准备适时提供指导。

思思先后在木板、塑料垫、毛巾上试转陀螺。她边转边数数,发现:数到10时,木板上的陀螺停下来了;数到5时,塑料垫上的陀螺停下来了;数到3时,毛巾上的陀螺停下来了。做完实验后,她开心地跑来告诉我:“陀螺在木板上转的时间最长。”我问为什么,她想了想说:“木板硬,塑料垫和毛巾都很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