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 篇一

一、要反思自己的職業道德狀況

一名教師是否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決定他是否能盡職盡責地教書育人,是否能腳踏實地,不斷進取,是否能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科學施教,這些都影響着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發展與提高。為此,教師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對祖國的命運和前途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教師工作的本質。責任和特點有深刻的理解,有“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和“愛事業”“愛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具有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而艱苦奮鬥的獻身精神。

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

教師應樹立符合時代發展的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在教育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重視學生基本觀念,思維技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會應用知識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科技素養,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和人格的全面發展。

三、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

人總是具有反思自己及自身實踐的可能性。我們與自身實踐保持一段距離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熟知它。我認為,教師為實現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思考自身的具體教學活動時,努力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

四、要反思自己的知識系統

儘管教師在上大學的時候獲得了一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識仍然是來自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為了保證擁有知識的合理性和實踐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通過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系統,清除自己知識上的誤解和偏見,增進對教育實踐及其複雜情境的洞察和見識。

五、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與科研能力

教師要具有突出的教改實驗能力,結合自己工作的實際,敢於對新的教育現象和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並勇於通過不斷的實踐,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與科研方面的能力狀況,努力做專家型教師。

六、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常規

每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習慣,有必要經常進行深入反思,以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促進自身教學技能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因此,在教學常規中反思,擇取精華而創新,是教師進行教育改革的一種穩妥而有效的方法。

七、要反思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育專家,學者編寫的,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但是,教材也會存在不足。因此,教師要把教材當成扔需加工的重新改造的對象,根據本地的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科學地調整教材的內容和數據,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及時作好記錄,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八、要反思德育功能是否實現

就思想教育學學科的特殊性而言,德育功能不能缺失。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針對學生的不良情緒,內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認識進行疏導和教育。教師要適時抓住教育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落實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而不能錯失良機。

九、要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

身心健康是教師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健康的身體,難以保證完成教育教學,教育科研任務。健康的人格更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興趣、愛好、性格等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藉助行動研究,批判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所依據的經驗、理念、背景,總結成敗得失,不斷優化教學問題解決,努力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的自覺活動和過程,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起到良好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例文 篇二

“欲速則不達”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切莫急於求成,而應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不僅是教師在教育機智的重要表現,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條件。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區分層次,以理服人,講求實效,以情感人。

教育的技巧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師在長期實踐的經驗積累。那麼,政治教師要具有更高的教育機智技巧,主要應通過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首先,高度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理論知識修養,是教育機智才能賴以培養和提高的堅實基礎。

教育機智的才能,首先來自於教師本身的道德修養,只有具備較高的道德境界,才能變得耳目聰明、靈活,潛移默化。許多問題連教師自己都沒有很好地解決,怎麼談得上機智靈活地去教育學生呢而豐富的知識;較高的理論修養水平是教育機智的基礎,雖然教師有了“一杯水”,並不一定就能保證交給學生“一滴水”,但教師這“一杯水”卻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才能居高臨下,靈活自如地駕馭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各種問題具有準確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遊刃有餘地進行處理,否則教學時只能照本宣科,遇到問題就會措手不及,捉襟見肘,教育機智便無從談起了。

其次,深刻了解學生的思想、知識和心理特徵,是教育機智才能得以發揮和發展的基本前提。

對學生了解得越透徹,教師的才能也就越能充分地發揮。青少年學生的可塑性大,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均尚未定形,處在“斷乳期”,他們的心理時起時伏,這就需要教師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平常就應以課堂教學作鋪墊作用,才能有針對性,使教師教學才能得到發揮。再次,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是教育機智才能不斷得到鍛鍊和提高的內部動力。國家的興旺發達,社會的進步,歷史車輪的前進,人類文明的發展等都在於教育。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只有自覺地意識到自己對社會,對學生所承擔的責任,他才能千方百計地努力去追求儘可能完美的教學效果,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才能得到不斷鍛鍊和提高。

最後,自己勤奮進取,虛心向他人學習,勇於探索創新,善於積累和總結,是教育機智才能不斷提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每個有責任感的教師都想自己能在教學上揮灑自如,教學效果良好,給學生有個好的印象。這並非每人均有辦法掌握這種高超的教育藝術才能,在同樣起點的條件下,有的教師進步較快,有的停滯不前,關鍵就在於個人主觀努力程度的不同,要能大膽創新,注意總結,借鑑別人的經驗,聯繫自己實際,才能得到啟發,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才能。

總之,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好壞是與廣大教師的教育機智分不開的,而這種才能的培養和發展,則要依靠教師自覺地加強各方面的修養和鍛鍊,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只有通過勤奮進取,不斷追求,勇於探索,才能登上這座教育藝術之峯。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例文 篇三

根據學院黨委文件要求,本人認真學習了文件要求學習的積分文件,深受啟發,感悟頗多,認真對照文件,結合我院團委工作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現將本人的幾點心得及感悟如下:

1、思想引領和成長成才服務是共青團的兩大工作內容,鞏固黨執政的青年羣眾基礎是共青團主要的政治任務,團結和引領青年是我們團幹部的主要工作。我院團委一直奉行的工作思路為:高舉一面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服務兩個大局(學校改革發展穩定、學生成人成才成功)抓好三大工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準職業人培養、團員素質教育)履行四項職能(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權益)做好五方面工作(思想教育、文明創建、校園文化、社會實踐、自身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一貫不放鬆的項目,也是團委的主要工作目標。我們今後會對照根據座談會議精神認真開展調整我院團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與時俱進。

2、團員培訓工作必須常規化、制度化。我院團委自08年3月正式成立以來,先後舉辦過團幹部培訓班、宣傳人員培訓班及學生會、社團幹部培訓班。培訓班已經成為我們提高團員青年能力、宣傳黨團思想的主要陣地。今年8月我與幾位團幹參加了由團省委學校部主辦的“安徽省第二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近年來,團中央十分重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工程,從____年上學期起我院的“青馬工程”培養工作已經啟動,開展了形勢報告會、展板宣傳等活動,還將政治學習的工作納入到團支部學習的主要工作之中,本學期初也把進一步推進青馬工作開展作為主要工作,計劃與十月中旬計劃舉辦我院第一屆青馬工程培訓班,前期工作已經在準備。團員的培訓教育活動是團的主要工作,也是我們應該常抓不懈的工作。

3、團組織健全,要依託團委健全的組織優勢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只有健全的團組織才會有暢通的工作機制,目前團的組織建設到班級,最低一級的團組織為班級團支部,我們要進一步創新團的組織方式,開展學生會建團、社團建團及建立教職工直屬團組織。實現團組織對於28週歲以下青年的最大限度的覆蓋,這樣才能更加順暢的在大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4、隊伍建設是重點。一方面要加大團幹作風及工作能力建設,要培養一批能做事、會幹事、幹實事、政治素養強、積極性高的團幹部,他們可以承擔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聯繫一批領導老師進入我們的大學生思政教育隊伍,做為專職老師,專業性高、理論強的教育內容由這部分老師擔任,當然相關的政策要到位。

5、要形成長效機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所以相關的制度及規範要落實。現階段團委此項工作的開展缺乏連續性,更缺乏相關的制度保障。

6、要加大扶持力度。學習材料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方式要創新、要改進,所以要改變經常性耳提面命式的灌輸教育。這樣就需要學院在形成專門的教育隊伍及研究改進教育方法上進行扶持,爭取做到創新與發展。

7、提高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能力。最好的育人方式是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成人成才,我們要提高對團員青年的服務能力、改善他們成長的軟件環境,創造一切可以加速他們成長的條件。同時,也加大學生對學院,對思政的認同。

8、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院各部門的理解與支持。比如説,新學期迎新晚會。

9、進一步理順組織關係。創新工作方法,進一步整合各承擔思政教育部門的工作機制與工作關係,特別是團委與學生處思政科之間的關係。團委與第二課堂辦的工作機制,開展好第二課堂,提高第二課堂的育人能力。

10、我院學生目前的思想現狀是:政治意識淡漠,但意志不弱,思想較單純,容易受誘導利用蠱惑。所以在今後的工作當中,引導學生對國家政治、對黨團的關注,堅持培養學生的個性獨立將會是關鍵。

11、我院新入學學生大學聯考分數不高,意志不堅定,挫折承受力差,學習目標不明確,而且“90後”成為主體,這進一步加重了我院團委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同時,他們個性十足,生長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很多團干與輔導員老師都跟不上學生的思想變換,他們中間產生的流行話語速度很快,所以要加大團幹對於新生大學生的思想了解與熟悉流行話語。

12、加大社會實踐的開展力度,在教育部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文件中提到的社會實踐是近些年上級組織十分重視的,我院作文高職院校社會實踐顯得尤為重要,我院社會實踐開展力度小,迄今為止共開展過:“老區行社會實踐活動”、09年“中國小信息化情況調查”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一定成績。但是社會實踐缺乏連續性,保障不到位,學院雖然建立了兩個基地,但是有基地無活動。

13、缺乏陣地建設,尤其是宣傳陣地建設尤為不足,實踐基地、教育基地嚴重不足,但是有基地無活動。

院團委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會緊緊圍繞黨組織,落實上級機關的各項工作佈置,貫徹工作思路,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深深的印上“共青團”的烙印。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例文 篇四

開展“五比五看”思想教育和作風整改活動,是為進一步加強衞生員幹部職工思想作風建設,提高基層衞生隊伍整體素質,努力營造健康和諧的基層衞生髮展環境,更好地為人民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做好此項工作,我院組織開展了“五比五看”思想教育和作風整改活動。

作為衞生系統工作人員,我認為學習、貫徹、落實好“五比五看”教育活動,就要立足本職崗位,緊密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刻領會“五比五看”教育活動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比發展看變化,比學習看本領、比工作看貢獻、比服務看形象”。通過學習提升業務能力、提升履職能力、提升服務能力、提升創新能力、提升協作能力、端正工作作風,強化職責意識、自律意識、服務意識。

在教育活動開展中,嚴格按照“五比五看”教育活動要求的內容逐條逐項認真查看,確保落實。在學習工作中不斷加強業務知識和思想政治學習,積極履行崗位職責,提高服務水平和履崗盡職能力;在思想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紀律上,嚴格遵守醫院紀律,樹立衞生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

通過自我查擺問題和分析,落實整改措施。一是積極參與“五比五看”思想教育和作風整改活動以及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動,認真學習相關業務知識,積極參加政策理論法規的學習培訓活動,提高業務技能。二是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努力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通過規範日常行為,提升履職能力。三是加強思想認識,提高廉潔自律意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真正把“五比五看”活動的要求落到實處。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 篇五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是這樣説的:“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並且説“生活決定教育”。在他看來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倡導教育和生活相結合,學校和社會相結合,手腦並用,在勞力上勞心,教學做合一。“愛滿天下”,陶行知之博愛,是愛人類全體;而在人類全體之中,弱勢羣體的生命權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認為弱勢羣體最需要愛。愛是陶行知畢生事業的靈魂。“

創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是為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為學生打開創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習操練;實行“六大解放”,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愛的教育是少年、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説:“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人在國小階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師愛猶如心理髮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兒童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温馨、親切的師生關係。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不僅學習陶行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裏,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温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温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差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使學生們感受時代的脈搏,培育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二、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的改進,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教育要從課堂和書本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即關注生活重於關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學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繫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的建設、國家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文明宣傳、公益勞動、社會調查及社會服務中去觀察、去感受、去鍛鍊、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識。

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會學習才能創造。學習的慾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重要基礎之一。學習是人主觀的精神活動,要獲取知識,人必須積極地使用並協調自己的感官,發動自己的大腦,並做出主觀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們的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是知識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教師灌輸花時多,效果差,學生聽、記、背學得苦,求知慾沒有了,創造力抑制了。這樣的教學狀況怎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學操作上,必須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學思想,“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生學的法子。”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探索“引導學生學”的方法,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學做合一”的過程。,教學固然要發揮教師積極指導的作用,但決定教學效果的主要還在於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學生願意學、認真學、樂意學,才算是教學效果好。

四、實施“六大解放”,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必須的操作要求。

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須有活力,但我國的傳統教育恰恰就有扼殺人的活力之弊端。兒童的心理髮展是與肢體的活動連在一起的,它猶如活潑稚嫩的觸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愛、保護,並給以廣闊的空間和自由。但傳統教育往往以“塑造靈魂”“培養人才”的急切情緒,加以不適當的干預,或限制時空自由,或束縛手腳行為,或惡語直傷心靈,使其壓抑、萎縮、扭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們的文化、教育觀念中,在我們的教育操作中,去檢索並革除壓抑、束縛學生個性的一切舊觀念和舊做法。陶行知先生曾對我國當時的舊教育進行過全面、猛烈的批評,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雙手、解放頭腦、解放嘴、解放空間、解放時間)可以説是他找準了舊教育操作中的問題,從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做法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看社會、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閒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説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解放學生的時間——不用功課他們的業餘時間填滿,給他們活動的自由,把課間十分鐘和午飯後的時間還給他們。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

為此,今後我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 篇六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學校工作中十分必要和迫切。這種必要性和迫切性來自於我們的社會生活發生的複雜而深刻的變化,以及大學生思想道德可塑性強等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那麼,他們就容易被不健康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所侵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特徵。

高等學校的性質主要是通過它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表現出來的,而這種素質的培養又主要靠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教育學生,不僅是實現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目標所必需,也是意識形態鬥爭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實踐一再證明,即使在社會主義思想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一旦對馬克思主義教育有所放鬆,許多不正確的思想就會出來尋找自己的市場。

從社會來説,一些錯誤的思想和文化在我國社會生活的不少領域時有反映,並通過各種渠道直接、間接地影響着大學生。從當代的學生情況看,他們雖然熱愛祖國,願意振興中華,但有的缺少長期艱苦創業的思想準備和獻身精神,有的尚不能正確地進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對比,盲目崇拜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他們擁護改革,但由於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缺乏深切的瞭解,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膚淺,對改革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有時產生偏激情緒;他們渴望成才,但不少人存在着輕視政治的傾向,法紀觀念淡薄,道德水平不高。可見,不能認為大學生畢業後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人才。必須經過深入的系統的思想教育,使他們具備社會主義事業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質,他們才能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占主導地位。

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學校的德育工作,他指出:“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學校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應當指出的是,在這裏德育是起主導作用,佔有主導地位,這是因為:

第一,從本質上講,德育就是要把反映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政治關係和其他關係的立場、觀點、思想意識、行為規範等社會意識形態灌輸到後代身上去。鄧小平同志曾經説:“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德育的重要作用就在於: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從而調節他們的行為,維護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另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樹立科學的理想和信念,並使這種理想和信念轉化為能動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支配着他們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的預定目標而奮鬥。

第二,德育以其方向性貫穿於智育、體育、美育當中,起着主導作用。恩格斯説:“行為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成他的願望和動機,才能使他們行動起來。”鄧小平同志也曾説過:“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h()ellip;政治覺悟越是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大學生只有樹立起正確的政治方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動機,智育、體育的培養和鍛鍊才能有強大的精神動力。

第三,科學的思想方法是學好專業和從事學術研究的方法論基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學生掌握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從而使他們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育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自己,不僅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成才的強大動力和前提條件。毛澤東同志説:“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卓有成效地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使他們全面發展的中心環節。

最後,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高等院校的性質、任務和特點,決定了它的重要地位和責任。高等院校肩負着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現在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幹力量,他們不僅要具有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有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良好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人才良好素質的培養有賴於學校對他們進行良好的精神文明教育、薰陶和鍛鍊。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對於培養合格人才,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也決定了高等院校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

高等學校不僅以現代科學、進步文化、革命理論豐富和傳播精神文明,而且要求對大學生在更高的科學理論和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想、道德、法制、紀律等方面的教育,使其成為時代需要的在政治素質、思想覺悟、品德修養、智慧能力上都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壞,對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大學生是我國青年中文化素養較高的一部分,他們學習和生活在高等學校,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個羣體。當代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繫比過去要廣泛的多,他們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影響着社會風尚。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成果具有十分廣泛的社會意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示範和激勵作用的重要部分。因此,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關係到我們的事業將由什麼樣的一代人來繼承,關係到我們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能否代代相傳的關鍵。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例文 篇七

上思想政治課是教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教育技巧靈活。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教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

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養,一名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條件,隨機應變地、創造性地處理各種錯綜複雜、突如其來的教育、教學問題,否則,即使你有高談闊論的理論也無法成為實際的好教師。

在教學的實踐中,廣大教師對教育的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我們在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時,會發現他們都非常善於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時機和分寸,方式方法靈活自如,語言通俗、生動,分析精闢入理,富於説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顯示出一名政治教師的聰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與此同時,一部分教師由於對教育技巧的含義、表現及其培養途徑等缺乏瞭解,在實際工作中只對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比較重視,而對培養自己的教育、教學才能則往往重視不夠,認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給學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靈活和才能,沒有把握學生思想脈搏、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為主體地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則連“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師在目前的觀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為是管理學生,維持秩序的一種應急手段。這些誤解,往往影響着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培養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覺性,妨礙了他們教學水平的提高。

教育機智,即是教師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獨特結合和綜合表現。技巧有效地發現和處理各種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具體表現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善於發現問題,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

近年來,“思想政治課”的教材有所變革。如:在國中階段,原來八年級年主要是上“社會發展簡史”,而現在是上有關的法律知識,對於這種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對症下藥,才會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針對性,就好比射箭沒找到靶子,治病沒找到病因。只能陷於枯燥無味的空洞説教,有的甚至在朗讀教材。如果善於發現問題,並能迅速準確地抓住問題的本質和妥善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觀察力,分析力和判斷力。

二、善於因勢利導、創造性地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

改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關鍵是要理論聯繫實際、善於因勢利導、創造性地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社會、理解人生,解決周圍各種思想認識問題,從而解開學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勢利導地對其進行教育,更需要教師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三、善於隨機應變、靈活機智地處置各種突發問題。

對於課堂上突然出現的問題,這是常見的事,不足為奇。但要能及時地作出正確的反應,機智果斷地給以恰如其分地處理,不僅可以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現出教師在巧妙處理問題的聰明才智,還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政治課教學所獨具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該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善於把握教育分寸、循循善誘、引導得法。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 篇八

今天在校學習的國小生,二十一世紀將逐步進入社會,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思想品德與知識才能的素質如何,將直接關係到我國在世界競爭中的成敗。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向綜合型,創造型發展。這就向我們學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必須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學校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進行素質教育,即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然而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有少的學校和教師把素質教育只停留在“大家談”上,只為數學在期考取得高分數而教學。結果,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枯燥乏味,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與國小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怎樣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我對國小數學素質教育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要進一步提高對數學素質教育的認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一要面向全體學生;二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要讓學生主動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數學教學比過去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重視思想的滲透,更重視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更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照《九年義務國小教育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國小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貫徹德、智、體方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由此,我們看出:打好數學基礎,發展智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國小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教師備課、上課、測試、教研等都圍繞這四個要求進行,這樣才能實施素質教育,數學素質教育才會有成效。

二、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是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指南針

“應試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不少的教師只重視數學的教學,凡是考試需要的就認真地學習,且不惜加班加碼;不需要考的內容就不學習;教師在課堂忙於講課,學生課後忙於作業,師生把精力花在無限制的重複性的練習和複習上,為的就是為期考爭個高分,爭個好名次。這樣的教育方法,無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無視學生個性特長和個別差異,學生只被當作被動接受數學概念、規律等結論的容器。這樣的狀況,師生的心理壓力很大,身心都十分的疲憊。以上的狀況説明,改革數學教育勢在必行。教師應把“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因為數學的素質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參與教學活動,主動地認識數學概念和規律,並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三、課堂教學是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實現國小數學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而數學素質教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自覺積極地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提高覺悟的活動。因此,我們實施數學素質教育,必須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的作用。

1、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能讓學生觀察、思考的儘量讓學生認真觀察和獨立思考。觀察力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觀察力是學習數學知識必不可少的心理條件,它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基礎。獨立思考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核心。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只有通過自己動腦筋想,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動腦勞動獲取的知識越多,他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強,他的智力就發展越好。

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之一就是逐步使學生學會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進觀察與思考。因此,在教學中,能讓學生觀察、思考的,教師不能代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思考,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2、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能讓學生邊動手操作表述的儘量讓學生操作與表述。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是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把學生的操作與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學生全過程,必定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必定取得好效果。由此看出:實踐操作活動是給學生提供思考和弄懂他們不易弄懂問題的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對優化課堂教學起着積極的作用。也是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具體表現。

3、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對一定事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帶有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現實中,有不少的學生一提起數學,常常會聯想到:計算繁難,解答應用題更難。再加之,一些教師不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認為數學學科是枯燥無味的。因此,要想把數學教學搞好,就得以趣、以奇、以疑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思維境界。很注意結合實際,提出大多數學生認為與學習內容不大關係而實質聯繫緊密的問題,引導學生極大興趣,使學生的思維由潛伏狀態變成積極狀態,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強烈的學習求知慾,教學效果好。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通過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學具操作、電化教學手段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學生就能學得輕鬆愉快,主動熱情,越學越有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學。另一方面,我們教師還要在解學生已有興趣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培養他們興趣,使他們的興趣向廣博、穩定而有中心的方向轉化。這樣,才為我們進行數學素質教育打下基礎。

四、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密切關係。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作業或考試中粗枝大葉,看錯、抄錯、寫錯、漏字等情況屢見不鮮,貪快不求好也習以為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而造成錯誤的。這類學生解答這麼簡單的題目還造成錯誤,可以斷言,這類學生的學習素質是很差的。也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為了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數學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重視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

(一)教學生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二)教學生會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生會閲讀,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生會審題,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五)特別地要培養學生作業書寫工整、格式規範的習慣。

實施國小數學素質教育,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根本,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由於國小數學素質的意義和內容廣泛,因此,值得我們數學教師不斷深入探索和實踐。此外,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開展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的教研活動和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校長及教師隊伍是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關鍵。

思想教育心得體會例文 篇九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向綜合型,創造型發展。這就向我們學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必須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學校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進行素質教育,即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然而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許多學校和教師把素質教育只停留在“大家談”上,只為學生取得高分數而教學。結果,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學生感到學習枯燥乏味,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與國小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怎樣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我對國小教學素質教育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要進一步提高對素質教育的認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一要面向全體學生;二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要讓學生主動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比過去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重視思想的滲透,更重視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更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從小給學生打好學習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貫徹德、智、體方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二、轉變教育觀念是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指南針

“應試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不少的'教師只重視的教學,凡是考試需要的就認真地學習,

且不惜加班加碼;不需要考的內容就不學習;教師在課堂忙於講課,學生課後忙於作業,師生把精力花在無限制的重複性的練習和複習上,為的就是為期考爭個高分,爭個好名次。這樣的教育方法,無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無視學生個性特長和個別差異,學生只被當作被動接受數學概念、規律等結論的容器。這樣的狀況,師生的心理壓力很大,身心都十分的疲憊。以上的狀況説明,改革數學教育勢在必行。教師應把“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

三、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國小課堂教學是教學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實現國小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而素質教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自覺積極地掌握系統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提高覺悟的活動。因此,我們實施數學素質教育,必須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的作用。

1、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能讓學生觀察、思考的儘量讓學生認真觀察和獨立思考。觀察力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獨立思考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核心。學生通過自己的動腦勞動獲取的知識越多,他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強,他的智力就發展越好。

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之一就是逐步使學生學會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進觀察與思考。因此,在教學中,能讓學生觀察、思考的,教師不能代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思考,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2、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能讓學生邊動手操作表述的儘量讓學生操作與表述。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是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把學生的操作與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學生全過程,必定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必定取得好效果。由此看出:實踐操作活動是給學生提供思考和弄懂他們不易弄懂問題的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對優化課堂教學起着積極的作用。也是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具體表現。

3、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對一定事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帶有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因此,要想把教學搞好,就得以趣、以奇、以疑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思維境界,很注意結合實際,提出大多數學生認為與學習內容不大關係而實質聯繫緊密的問題,引導學生極大興趣,使學生的思維由潛伏狀態變成積極狀態,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強烈的學習求知慾,教學效果好。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通過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學具操作、電化教學手段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學生就能學得輕鬆愉快,主動熱情,越學越有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學。另一方面,我們教師還要在瞭解學生已有興趣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培養他們興趣,使他們的興趣向廣博、穩定而有中心的方向轉化。這樣,才為我們進行數學素質教育打下基礎。

四、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密切關係。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作業或考試中粗枝大葉,看錯、抄錯、寫錯、漏字等情況屢見不鮮,貪快不求好也習以為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而造成錯誤的。這類學生解答這麼簡單的題目還造成錯誤,可以斷言,這類學生的學習素質是很差的。也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為了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重視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

(一)教學生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二)教學生會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生會閲讀,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生會審題,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五)特別地要培養學生作業書寫工整、格式規範的習慣。

實施國小素質教育,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根本,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由於國小素質教育的意義和內容廣泛,因此,值得我們教師不斷深入探索和實踐。此外,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開展國小教育教學的教研活動和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校長及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