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包子心得體會多篇

做包子心得體會多篇

做包子心得體會篇1

人生中會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做的事情,我們不一定一定能夠迎來成功,但是這也是一段很好的經歷。

我第一次包包子是在一個假期裏,那時候我一家人都待在一起。有一天,姐姐突發奇想的朝着大家説道她想來包包子。我一家人都沒有人包過包子,不過姐姐的這個提議不一會就迎來了我們所有人的贊同。

既然大家都想包包子了,於是首先就得要去準備包包子的所有材料了。這是我們第一次包包子,爸爸還特意去網上查了資料,去查了查包包子該要注意一些什麼事情?以及在和料的時候有一個什麼樣的比列等等。當爸爸將這些資料總結出來了後,我們也都提着食材從外面回來了。

一家人就這樣全都圍在廚房裏,一起捉摸着要如何做包子了。我們將現將麪粉放在一個盆子裏,然後又往裏面放入泡打粉……我們將麪糰和好了之後,接着就是等了。不過我們又準備起了食材,畢竟包子也是有很多餡的。我一家人準備了青菜餡,準備了榨菜餡,也準備了肉餡。

一切都可以了之後,我們就開始第一次包包子了。圓圓的包子,又白又胖,一個又一個的包子被我們捏了出來。包完後,我們就開始蒸包子了。火很大,蒸籠裏散發出來的熱氣也很多,不光我,我家裏人也都期待着包子出籠。

又是一段時間過去了,我們幾乎都能聞到包子的那種獨特的味道。當媽媽拿出了一碗包子放到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有點失望,因為我們包出來的包子沒有蓬鬆感。原本我看到這些小小的包子的時候,心裏是失望的,但是當我吃下一口後,頓時被驚住了。沒想到這個包子的外形雖然不好看,但是口感還是不錯的。

第一次包包子,也算是有了一段不錯的經歷。

做包子心得體會篇2

週末的時候,爸爸去叔叔家做客,適逢嬸嬸在家自己做包子。

這讓一向熱愛廚藝的爸爸一時手癢,回到家的第二天,爸爸一大早就去菜市場買了一大堆做包子的材料,開始了做包子的準備。

記憶中爸爸曾經做過包子和饅頭,味道還是不錯的。

那時沒有買擀麪杖,用一個空啤酒瓶,爸爸就成功地做出了漂亮的包子皮。

不過,總歸是有些年頭沒有做包子,爸爸説有些手生了。

可面對兩大盆的素餡和葷餡,我倒是看出了爸爸的志在必得。

因為時常有包過餃子,對於做餡,爸爸倒很是在行,所以,包包子的難點之一,就是包子皮了。

爸爸買了兩斤麪粉,還買了發酵的酵母,以及一些小蘇打。

經過一系列地揉搓,爸爸把麪糰放在一個大盤子裏,用塑料袋蓋子,美其名曰:讓麪糰醒一醒。

帶着疑惑,果然在幾個小時之後,我就看到了比剛才要膨脹不少的麪糰,圓圓乎乎地很是可愛。

只見爸爸把醒好的麪糰弄好了,然後切開一長條,再把長條切成一個個兩三釐米的寬度。

隨後,爸爸把那小小的麪糰拿起來,放在手裏用手指邊捏邊轉,不一會兒,一張包子皮就做成了。

再在包子皮裏放進餡,三下五除二,不一會兒,就像變魔術一般,一個小包子做好了。

太好玩了。

我説道,也想參加其中,可是當我洗淨了手,也拿起那塊小小的.麪糰在手中轉時,不是快把它轉破,就是轉成了方形。

後來在爸爸地指導下,我做的包子皮終於有了起色,不過怕我把餡弄漏,我沒有包包子,而是負責弄包子皮。

經過一天的努力,一大鍋包子便做好了。

看着自己沾滿面粉的雙手,我很是開心,也更加明白,做什麼都不容易,都要一個學習的過程,急不得,熟能生巧。

做包子心得體會篇3

國慶節,爸爸正好要去天津談事情,順便叫我和媽媽去玩,説起天津大家一定首先會想到狗不理包子,再就是天津大麻花,這兩個我都嘗過了,現在讓我來個大家講一講去狗不理包子鋪的事情吧!

來的天津,怎麼也會去吃一下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它是很昂貴的,我們進狗不理店鋪的時候,看着裝修非常豪華,也很考究,關鍵就是他們很古代的裝飾,一進去就有種在電視裏看到清朝時候的包子鋪一樣,服務員都穿着那個時候的店小二穿得服裝,他們把我們引到了我們定的房間,房間都是用木頭搭建的,以紅色和青瓦色為主,一上來點餐我就被震住了,就聽爸爸的朋友説:“點個5888的套餐”,天哪,這是來吃包子嗎?不一會就上了幾籠包子,這個包子有個特點,就是每一個包子都是18個摺,我特意數了幾個,確實是這樣的,還有現場製作,讓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我看着這樣昂貴的東西沒敢過去。不過味道確實很好,天津人一般都會勸你,吃菜你可以客氣,吃包子你可千萬不要客氣,大體算了,一個最一般的包子一口一個就是40元左右,好一點的就是一口100多,真的太貴了。我們正在品嚐包子的時候,進來穿着長衣大褂的説快板的給我們講述了:從前有一個人叫狗子,他是賣包子,他的包子很好吃,可是他忙不過來,他不理買包子的人,所以他就起了個名字:狗不理包子!聽着這些才知道,原來狗不理這個名是這樣來的。

我在天津吃正宗狗不理的時候,我們吃的包子非常的好吃,我是吃的最多的了,可是他們的菜非常一般,可以説是非常不好吃!不過我們不得不吃,他們那裏做的牛奶非常的好喝,可以説是一絕,我會永遠記着狗不理這個飯店!真的很好吃,你們可以來天津嘗一嘗,一嘗就知道!記住:正宗狗不理的外表是古老建築,在天津來説是很難約得。

做包子心得體會篇4

記得剛放暑假不久,媽媽説包包子吃,我高興得不得了,因為我最喜歡吃包子了。

上午8點鐘,媽媽用一個盆裝了一些麪粉,用“老面”和水把面揉好,説只等下午面發好了就包包子。

到了下午,媽媽端出面盆。我一看,這面比原來的漲了好多。媽媽説:“這是‘發酵’。”媽媽開始包子了。我説:“媽媽,我也來包!”媽媽説:“好,學吧!”我去洗了洗手,學着媽媽的樣,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麪團,把麪糰搓得圓圓的,然後放在桌子上用力一壓,就往起一拿,可只拿上來一半,還有一半粘在桌上了。這是怎麼回事?我迷惑不解地望着媽媽。媽媽見我這幅傻樣兒,笑得直不起腰來。她説:“傻孩子,桌上要撒些麪粉墊底。”説完,幫我弄掉在桌上的麪糰。我並沒有泄氣,重新搓圓一個麪糰,在桌上撒些麪粉,將它壓扁,然後夾了些餡,放進麪皮裏。我用左手的大拇指壓住餡,其它手指托住麪皮,右手捏住麪皮的邊緣,一下一下的捏花。捏着捏着,忽然感覺左手心粘乎乎的,我一看“哎呀!”不得了了,餡都冒出來了。我急了,慌手忙腳的“搶救”這個即將誕生的“小生命”。我拿起一塊小麪糰,捏成薄薄的麪皮貼在破處,這才放下心來。我看媽媽包的包子,又看看自己的傑作,不免有些泄氣。媽媽看出我的心思,微笑着説:“不要泄氣,凡事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

聽了媽媽的話,我鼓起勇氣,開始包第二個,覺得這個包得不錯。在媽媽的表揚中,我越包越快,一個比一個包得好,都趕上媽媽的水平了。

嘿,想不到這包包子也不那麼簡單。

做包子心得體會篇5

昨天傍晚,我打好乒乓球回來有點餓。爸爸心血來潮,對我説:“我們做包子吧!爸爸給你露一手,我在網上學過!”

我有點驚訝:老爸什麼時候變得心靈手巧?

爸爸説,做包子的第一步是把揉麪。媽媽買來麪粉,小蘇打、酵母和鮮牛奶。媽媽倒了一杯鮮牛奶在30的水中熱着。爸爸來揉粉。他先倒出大概2斤麪粉,然後放入一勺小蘇打,一勺酵母,充分攪拌均勻,然後邊加糖水和牛奶,一邊揉。爸使勁地揉着,一直揉到“三光”:手上不沾麪粉,盆上不沾麪粉,麪糰也變成光溜溜地一團。這樣,揉麪的工序才算完工。

第二步是發麪。要讓揉好的麪糰發酵,得準備一個熱水袋,把原來揉好的麪糰裝在盆裏,用塑料袋紮好,和熱水袋一起放到被窩裏。過一個小時,那揉好的麪糰會發得像臉盆那麼大。這個酵母真是太神奇了!爸爸用手指按了按麪糰,面凹下去的地方又彈了起來,説明這一步也成功了。

發好的麪粉在做包子前還要揉搓。搓到很軟為止,用勁拉都不太會斷。這樣可以開始做包子了。這時,媽媽正在準備餡,有豬肉的,鹹菜的。我喜歡吃鹹菜的,裏面還放了雞蛋,特別鮮。媽媽的餡準備好了,粉也搓得差不多了。

爸爸開始裹包子了。爸爸裹得好看極了,一隻手掐,一隻手不停地轉,不一會兒,一個包子就成形了,白白胖胖地。看着還沒燒熟的包子,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15分鐘後,媽媽把包子放到蒸鍋上去蒸。一開始燒,我就開始問媽媽:“媽媽,燒好沒,我要吃!”

媽媽不知道要燒多少時間,就説:“吃,吃,就知道吃,還有多少時間問問老爸去!”

“老爸,什麼時候可以燒好呀?”

“十五分鐘,還早着呢,你再等會吧!”

十幾分鍾後,我打開鍋,抓起一個最大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好吃,好吃。”

媽媽撿起我掉下的餡説:“慢點吃,慢點吃,小心噎着。”

爸爸做的包子真好吃。

做包子心得體會篇6

今天,我聽説外公要做包子,於是起得特別早,是為了看外公做好吃的包子。

早上,我、媽媽和爸爸緊趕慢趕地到了外公家,這時。外公説了幾個字讓我特別掃興,你猜,他説了哪幾個字?——別急,麪粉還沒發酵完呢!我差點昏倒,要知道我是為了這個才6點起牀的,嗚嗚嗚······

我十分着急地問外公:“那麪粉呢?”外公就指指旁邊的小鐵罐説:“就在那裏面,不信你瞧!”説着外公打開鐵罐,我看到裏面的乳白色的麪糰正靜悄悄地躺在裏面呢。“外公,可以做了嗎?麪糰不是已經鼓起來了嗎?”“傻孩子,麪糰才鼓起這麼點,還不能做。”外公説,“你要等到下午3點才可以發酵好。那時,就可以做包子了!”

9點,舅媽帶着姐姐也來了。我們兩個小孩都急不可待地等着。終於到了下午3點。我們打開鐵罐,看到麪糰像個十月懷胎的母親,肚子鼓鼓的。外公一隻手拿起麪糰,另一隻手抓些麪粉撒在桌子上,再把麪糰放在桌上搓呀搓,胖胖的麪糰漸漸搓成長長的了,變成了“瘦竹竿”。外公把“瘦竹竿”擰成一段段小麪糰,又拿來早就準備好的馬蘭筍絲餡,對我們説:“我先給你們做個示範!”説着,他拿起一團小麪糰,沾了沾桌上的麪粉,接着把麪糰用手掌壓成餅狀,在裏面放入馬蘭筍絲餡,然後拎起包子皮,一邊用手捏包子皮,一邊用手按裏面的餡,一邊轉着,很快一個精美的小籠包子誕生了。我和姐姐對外公的手藝讚不絕口。

我們也迫不及待地學着外公的樣子做起了包子皮。我的包子皮被我做成了橢圓狀,我心裏暗暗得意:我最厲害,要做成跟別人不一樣的,那才叫有個性。想着,就把餡放進皮子裏,也學着外公的樣子轉着捏起包子皮,可是我怎麼也捏不成小籠包的樣子,卻被我捏成了水餃狀的

外公見我們做好了,就對我們説:“把你們做好的包子,放到蒸籠裏。”我和姐姐馬上拿着自己的作品,放進蒸籠,看着外公蓋上蓋子,然後像兩個小饞貓,圍着蒸籠看,不時地問外公好了沒有。大概過了15分鐘,外公打開蓋子,用手按了按包子,説:“包子熟了,可以吃了!”我和姐姐立刻伸手去抓包子,可包子太燙了,手一碰到包子,立刻縮了回來。我們的狼狽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吃着自己包的水餃形包子,覺得味道非常好,心裏樂開了花!

做包子心得體會篇7

我家每年過年都要蒸包子。我問爺爺為什麼過年蒸包子,爺爺告訴我兩點原因:以前家裏窮,平時吃不上白麪,只有過年時蒸點包子、饅頭;第二個原因是圖個吉利,吃自己蒸的包子希望來年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今年爸爸把爺爺奶奶都從鄉下接到外公、外婆家過年,我們又開始了親手做包子。做包子的第一步是和麪,和麪可有講究了。把麪粉倒入一個擦拭乾淨的臉盆,因為我們用的是含有發酵粉的自發麪粉,所以不用另外加發酵粉了,但乾麪粉要先和勻。準備好温水,水温控制在38℃左右,水中加入少量鹽,加入鹽的作用是讓包子皮咬起來更有嚼勁。水加入麪粉中混合均勻後,就變成了小疙瘩,摟搓小疙瘩就慢慢變成大面團。大面團不斷摟,到表面又光又亮,面就和好了。

第二步是發酵,把和好的麪糰放回臉盆中,上蓋一塊熱濕布,整個臉盆用小毯子裹起來放入被窩中,等一個多小時就好了。從被窩中拿出的麪糰體積膨脹了2——3倍,變得非常鬆軟,麪糰中間有蜂窩狀的小洞。我查了書知道,原來這中間藴含着一個科學道理:麪粉中的麥牙胚乳含有蛋白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產生二氧化碳,使麪糰變得蓬鬆富有彈性和伸縮性。

發酵的時候可以來做包子餡了,你別説餡還有一些講究,要選新鮮的肉和蔬菜,可以是胡蘿蔔絲、冬筍絲、大白菜。再加上佐料就行了。

最後一步就是全家坐下來一起包,我負責把發好的面切成二釐米左右的小面塊,外婆用擀麪杖擀麪皮,其他人負責包。大家圍坐成一圈,有説有笑的,熱鬧極了。我想這也許是過年自己動手包包子的另一個原因吧。

剛蒸出籠的包子,褶子均勻,包子皮還有一些q,餡很香。咬一口包子,裏面的湯汁瞬間四溢,滿嘴都是香,滿嘴都是鮮。

最後祝大家像吃蒸包的寓意一樣,來年會蒸蒸日上。

做包子心得體會篇8

包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之一。早上我們可以當早點,下午肚子餓也可以用來充飢,但是親手製作包子,我還真是第一次嘗試!

在我心中,我的媽媽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全能媽媽!無論是生活上,還是事業中,她都是最優秀的。看我的身材,就知道我的媽媽有一手非常好的廚藝,無論是日常食譜的家常菜,還是飯店中的一些美味佳餚全都難不住我能幹的媽媽!

但是今天她碰到難題了,我那挑剔的爸爸,想吃媽媽親手包的包子,這下可把媽媽難住的!她什麼做會做,唯獨不會做包子,但是做為一個好太太,她是不會讓爸爸失望的。鼓足勇氣,媽媽就拉上我去準備食材了!

我發現做包子其實還是一項很複雜的工作。想做鮮美可口的包子,食材必須要新鮮,肉最好選用肥瘦適中的五花肉,怎樣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肉切成碎丁呢?這也是需要技巧的。首先把肉先切成一片片薄片再切成條,最後再切成丁,這樣就比較方便了,再稍微剁幾下就差不多了。之後再把需要搭配的葱以及各種調味料全部放入盆中。要想做出湯包的口味,媽媽還分三次往餡料裏面加了一碗水。

現在媽媽從保温箱裏拿出已經發酵成功的麪糰,用力揉出面團裏面的空氣,搓成長條,再切成一塊塊短圓柱體。這個步驟最簡單了,不一會兒就全部切好了。沒想到,隨之而來的擀麪皮工序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媽媽説:麪皮兒要擀得又圓又薄,中間要厚、邊緣要薄,這樣包出的包子才能外形美觀味道可口。媽媽邊説邊擀,眨眼功夫已經擀出了好幾張,但是無論怎麼小心,擀出的麪皮是參差不齊,就像一塊破抹布,最後只能放棄!

終於麪皮全部擀好了,馬上就要包了,但是我跟媽媽都是第一次包,感覺有點難,媽媽只好邊看手機邊教我四指托住麪皮,左手捏住麪皮邊,一下一下地捏着,不一會兒,我人生中第一個包子就成形了,太激動了!終於可以上鍋蒸煮了,20分鐘後,香噴噴的包子就完美出爐了!奶奶,爸爸邊吃邊誇我們做的好吃!

太厲害了!我的媽媽又一次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