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心得體會(彙總12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2篇《作業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作業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作業心得體會(彙總12篇)

篇1:作業心得體會

20xx年我校數學教研組成員開展了《國小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研究》,近一年的小課題研究結束了,一年來,通過對作業的有效性研究,使我收穫頗多。

這項研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完成貼近生活、新穎有趣、富於思考的開放性作業。促使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學生紮實、牢固地掌握國小數學的有關基礎知識,並形成熟練地技能技巧,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把作業變成愉快的活動。

我的收穫:

通過小課題研究,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轉變,通過學生這一年來的作業情況,他們對數學逐漸產生了學習興趣。並且,書面作業的減少,開放性作業的增多,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

1、設計趣味性作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國小生由於受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制約,動機興趣當然就會直接影響學習活動,促使他們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設計具有童趣和親近性的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樂學者,有極大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2、設計生活化作業,讓學生迴歸生活。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應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

所以,在作業設計上,應把數學作業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常佈置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讓所學的知識得到應用拓展與延伸。

3、設計探究性作業,創設自由創新的空間。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機械重複。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我的困惑: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困惑,就是如何設計層次性的作業,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差異。

由於受天賦、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讓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必然會造成一些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生“不夠吃”的現象。因此,如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作業,是我們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還是我們的一個困惑和不足。

以上是自己研究課題以來的一些認識和心得,我認為數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思想有創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業的“機器”。所以設計作業時,能少一分形式,多一些實質,設計出真正適宜學生的有效性作業,使其最大發揮作用,促數學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是我們的追求。

篇2:作業心得體會

學習C語言已經一個學期了,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老是感覺力不從心。雖然認真聽課了,但是並不能理解它。這種情況到了後來才有所改變。

之所以能有所改變,是因為本人找到了學習C語言的一些方法。由於C語言對於剛接觸的學子,會感到很陌生。因為C語言所要用到的思維邏輯與我們平時的思維邏輯有所不一樣。其顯得更抽象。所以學習C語言,一定要打好基礎。要把基礎理解透徹。需要用到的語句要牢記,這樣,在以後的運用當中,就能比較得心應手了。學習C語言的起步就是學習它的方法規則,如果把它學習得好在學習後面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理。比如變量,首先要了解變量的定義方式(格式),其意義是什麼(定義變量有什麼用);其次就是要我要怎麼去運用它(我要用什麼型式去應用它)。在C語言的命令行中所有的語句都是有它自己的一定格式和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所以在學習某種語句或命令時你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規則是什麼、有什麼用、怎麼實現等。這些都是語法基礎,如果把它們都瞭解很好了,那麼編起程序來就很得心應手。比如説if語句和switch語句,這兩種條件語句都是用來執行判斷功能的,那什麼時侯用if什麼時侯用switch,如果很好地瞭解它們的結構和作用的話那麼就能靈活運用:若它的條件分支是多個而且條件的值是一個確定的值時就可以選用switch。反之,在大多數情況下就用if。 掌握了語言法規則,不一定就能編出程序來,其實學習編程就是要學習一種思想,一種思維方法,首先要確定一種算法,如從1加到100,判斷潤年等,我認為這些算法都是一種思維方法。畫流程圖就是在構建編寫程序思路的過程,當畫好一個流程圖時編程思想也就出來了,程序也差不多了,再結合掌握的語言的方法規則,在計算機裏實現就可以了。任何程序只要有思維,有想法,那麼實現程序時就不會覺得無從下手。而要學習這種思維方法就是多做題,多讀程序,學習別人好的思維方法,多想想一個程序還可不可以有另外一種方法來實現它。這樣久而久之,自然會形成一種自己的思維方法。因此我認為不管學什麼語言都是這樣。

另外,良好的編程習慣也是學好C語言的重要因素。例如編寫程序時用縮進的方式、寫註釋、程序寫到一定的階段時要做一下測試等。這些工作可以幫我們在調試程序時有很大的幫助。程序代碼實現後,錯誤是難免的,所以也要鍛鍊自

己的調試查錯能力,而良好的編程習慣可以使我們在調試時減小工作量和提高調試效率,也有助於形成自己的編程風格。

在學習的時候,我遇到過這麼個情況。覺得C語言學起來很枯燥,很悶。後來才發現學習語言,是要有目的性。如果沒有目的,你會發現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很枯燥,會漸漸失去對C語言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要有一個遠大而又容易實現的目的,我要用C語言來做什麼?再把這個最終的目的分成部分,讓我們慢慢的一點一點的來完成它,這樣在學習C語言的過程中,我們就會始終陶醉在一個又一個成功的喜悦裏,讓我們的學習越來越有興趣。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原來學習C語言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而且學好C語言也不是很難麼! 學習C語言只看書也是不夠的,我們要一邊看書,一邊上機做練習,或者在你學習了C語言的基礎知識以後就可以找一些別人的程序來看,遇到不明白的函數可以再翻一下書,如果查書也理解不了,我們可以把他的程序輸入到計算機裏,情況好的話能夠順利通過編譯,如果不能順利執行,我們也同樣可以學習到一些C語言調試方面的知識。課堂上要講授許多關於c語言的語法規則,聽起來十分枯燥無味,也不容易記住。然而要使用c語言這個工具解決實際問題,又必須掌握它。通過多次上機練習,對於語法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加深對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就會自然而然地掌握c語言的語法規定。對於一些內容自己認為在課堂上聽懂了,但上機實踐中會發現原來理解的偏差,這是由於大部分學生是初次接觸程序設計,缺乏程序設計的實踐所致。學習c語言不能停留在學習它的語法規則,而是利用學到的知識編寫c語言程序,解決實際問題。即把c語言作為工具,描述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由計算機幫助我們解題。只有通過上機才能檢驗自己是否掌握c語言、自己編寫的程序是否能夠正確地解題。通過上機實驗來驗證自己編制的程序是否正確,恐怕是大多數同學在完成老師作業時的心態。但是在程序設計領域裏這是一定要克服的傳統的、錯誤的想法。因為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可能你會想辦法去“掩蓋”程序中的錯誤,而不是儘可能多地發現程序中存在的問題。自己編好程序上機調試運行時,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況發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對c語言的理解和程序開發能力。

總之一句話,在學習C語言中,一定要多動手。不要老是鑽牛角尖,不斷的

在那左思右想。用時候只要肯動手,編譯錯了再改。你會發現慢慢的就能夠找到答案了。而且也能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怕失敗,不斷的鑽研、嘗試,總會能夠把困難解決的。

在學習C語言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但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能克服種種的困難。所得到的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去形容的。從中學到的堅韌精神對於我今後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

C語言是一種抽象的語言,相對於我們平時用的語言,所以學習起來會用點吃力。但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程序員是需要通過抽象來管理複雜性.

管理抽象的有效方法是使用層次式的分類特性,這種方法允許用户根據物理含義分解一個複雜的系統,把它劃分成更容易管理的塊.例如,一個計算機系統是一個獨立的對象.而在計算機系統內部由幾個子系統組成:顯示器,鍵盤,硬盤驅動器,DVD-ROM,軟盤,音響等,這些子系統每個又由專門的部件組成.關鍵是需要使用層次抽象來管理計算機系統(或其他任何複雜系統)的複雜性.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本質:這些抽象的對象可以被看作具體的實體,這些實體對用來告訴我們作什麼的消息進行響應.

學習C語言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讓你掌握更好的計算機知識,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讓自己真正的自信起來!學習C語言,對於以後的工作也是有所幫助的,它也可以結合其他的科目,來靈活運用。例如單片機的運用。用C語言去編輯單片機的主程序,會發現程序簡潔多了。而且發現C語言的實用性很強。

雖然課程結束了,但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仍會不斷的鑽研,希望學得更多,能更好的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

篇3:作業心得體會

省中國小有效作業設計與管理專題研討會

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有效備課、有效上課的基本理念已經被大多數老師所熟悉和認可,並在此基礎上湧現了大批優秀的教學設計和優秀教學案例,然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卻被不少教師所忽略,那就是有效作業設計。眾所周知,作業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有效的作業是有效課堂的延續與補充,它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方法,它是檢測教學目標是否有效達成的一種重要手段。201*年10月我有幸參加了省中國小有效作業設計與管理專題研討會,通過會議學習我深刻認識到精心設計作業內容應該成為當今新課程改革的階段有效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認為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幾點。

一、針對性

做什麼事都要有目標,目標正確,才會少走彎路。因此,我們認為,設計作業內容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學情,教學內容靈活設計作業,為學生“量身打造”作業,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都能夠進步,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為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教師佈置作業主要分三個階段:預習作業、課中作業和課後作業。

預習作業主要是使學生能夠簡單的瞭解教學內容,課中作業是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掌握知識,課後作業可對教學內容鞏固加深。

從上述過程來看,無論是預習作業,還是課中作業,或是課後作業,都緊緊圍繞本課教學目標來設計,而且每一項作業都儘可能地兼顧到學生的差異,從而拓寬了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綜合素養得到訓練和提高。

二 、興趣性

傳統教學中,常是老師佈置作業學生獨自去完成,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而且他們做作業時,無交流可言,還缺乏情趣,長此以往,學生不由自主地將作業看成是一種負擔,並逐漸產生望而生畏的情緒。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極強的創造欲和表現欲。要想讓他們在生活中享受做作業的樂趣,首先我們教師自己要做個教學的有心人,精心設計作業的形式,使學生對作業產生一種親近感,進而增強他們做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一定的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有着建設性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種途徑,用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作業,也是培養學生學習

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這需要我們多聯繫身邊的事物,將有趣的事物與作業有機的結合起來,便可提高學生對待學習的興趣。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教學工具,數學之中就可以製作球內接幾何體,語文中在學習紅樓夢中可以讓學生動手製作賈府掛圖等以利於進一步掌握知識。重視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寓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於生動形象的趣味性練習之中。這樣就 “吊起”了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想躍躍欲試,如此一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漲。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掌握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還能強化記憶。毋庸置疑,讓學生對着課本死記硬背效果難免差強人意。而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來合理有效地佈置作業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原則性

作業設計的內容要體現以下原則:實踐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綜合性原則,人文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課程標準指出:許多學科都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材料,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形成能力。而實踐性作業,可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使學生眼、口、手、腦並用,知、情、意、行統一,讓學生在作業中有效地提升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開放性原則:對於開放性的學科,應根植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立足於課本,着眼於課外,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培養學生的能力。如可以帶學生去了解附近工廠生產的情況,利於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也可對近期的熱點話題發表言論,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政治認識能力……這種開放性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也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

綜合性原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要“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實踐能力”。因此設計作業時,我們要注意各學科各種能力的綜合。

人文性原則: 新課程作業應體現學科人文性功能,除了注重知識和能力外,也應圍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得到情感薰陶、思想啟迪、心靈感悟;讓學生感受到師者的學識和修養,體驗到民主的氛圍、平等的交往、純真的情趣和進步的快樂,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業活動成為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重要載體。一句話,作業應將培養技能與人文文化融於一爐。

四、探索性

面向未來的教學,應當從傳統型向創新型轉化,體現在作業設計上,即要求

更多地注重培養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在運用中強化創新意識。當然,重現式的作業設計仍然是需要的,因為它仍符合學生學習認知規律,有助於材料的記憶、積累。但是在優化重現式作業的同時,更多地應當設計創新的作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是時代的要求,對進一步提高訓練功能有百利而無一害。作業的創新性,主要應體現在靈活運用材料來表現學生的自由思想和個人見解,注重培養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靈活性和應變性,使學生在用語言反映思維的活動過程中,優化思維的創造性品質。

學生完成作業也是一種學習活動,而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更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知識、技能和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自身情況,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其主要形式有: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户,它可以幫助學生髮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在旅遊的時候,觀察當地典型的植被,有助於自然帶的學習。

(2) 調查作業。調查活動能使學生更好地瞭解身邊的一些事物,從中收集一些信息,從收集的信息中發現問題,從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人文地理中工農業以及人口方面的信息,可以通過調查來更好的理解

( 3)分層作業,針對性的調控作業難度,從而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促進學生差異發展。我個人認為網上提到的設計作業免寫條策施也有可取之處。但是,這樣一來,給檢查作業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每天都有每天的教學任務,作業根本檢查不完,怎樣才能使作業更有效呢?這也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在思索的一個問題。現在,在班級裏,我讓孩子們結對子,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和一個稍差的孩子結對子,換句話説,就是一對一的進行輔導,抓住課堂作業,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的解決。這段時間裏,我發現,學習好的孩子責任感提高了,而稍差的孩子也有了進步,課堂作業有了明顯的改善。

五、評價體系的多元性

評價方式多元。我們打破了單一的分數、等級評價方式,採用了形式多樣、內容活潑的評價,如短語評價、圖標符號評價、語言評價、動作評價、表情評價等。另外,還通過展示、彙報、交流等方式來檢查、評估作業。

評價角度多元。評價中,我們注意突出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綜合評價,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學生。如在作文評價中,我們採用一文多分,既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又激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體驗。具體項目有書寫分、表達

分、正誤分、修改分(有修改痕跡的可適當加分)等。

評價主體多元。實踐中,我們將教師從唯一的評價主體中解放出來,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與學生之間的互評結合起來,此外還請家長積極參與評價 。

實行多樣化的評價。這樣做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的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有效作業設計的策略要在研究教材,分析學情,依據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佈置作業。對所佈置的作業,教師要先做,以便了解作業的深度和廣度。另外,教師還要在不脱離學生實際知識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安排課內、課外作業,兼顧書面作業和實踐性作業。要全局考慮,突出重點和難點。教師設計作業時,要找準主幹知識,找準知識中藴涵的思想方法,還要考慮本節內容在本單元、本章、本學期乃至整個學業知識系統的作用合理有效的設計作業。

篇4:作業心得體會

201*年我校數學教研組成員開展了《國小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研究》,近一年的小課題研究結束了,一年來,通過對作業的有效性研究,使我收穫頗多。

這項研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完成貼近生活、新穎有趣、富於思考的開放性作業。促使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學生紮實、牢固地掌握國小數學的有關基礎知識,並形成熟練地技能技巧,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把作業變成愉快的活動。

我的收穫:

通過小課題研究,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轉變,通過學生這一年來的作業情況,他們對數學逐漸產生了學習興趣。並且,書面作業的減少,開放性作業的增多,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

1、設計趣味性作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國小生由於受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制約,動機興趣當然就會直接影響學習活動,促使他們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設計具有童趣和親近性的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樂學者,有極大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2、設計生活化作業,讓學生迴歸生活。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應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

所以,在作業設計上,應把數學作業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常佈置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讓所學的知識得到應用拓展與延伸。

3、設計探究性作業,創設自由創新的空間。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機械重複。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我的困惑: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困惑,就是如何設計層次性的作業,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差異。

由於受天賦、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讓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必然會造成一些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生“不夠吃”的現象。因此,如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作業,是我們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還是我們的一個困惑和不足。

以上是自己研究課題以來的一些認識和心得,我認為數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思想有創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業的“機器”。所以設計作業時,能少一分形式,多一些實質,設計出真正適宜學生的有效

性作業,使其最大發揮作用,促數學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是我們的追求。

篇5:作業心得體會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發展學生能力,還是教師和家長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依據。在新課改的形式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該如何看待作業,如何進行作業設計呢?下面卧談一下我對作業設計的一點見解:

1、豐富作業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變化作業形式,提高實踐能力。

以往的數學作業形式比較單一,僅侷限於學生個人完成,數學課本知識範圍的書面作業,遠離學生的實踐生活和社會生活,學生能力得不到提高。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們應該變化作業形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佈置操作性作業、日記型作業、

3、優化作業評價,增強學生信心。

國小數學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用賞訓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閲學生的每次作業.。“等級+簡語來評價描述學生的作業水平.。“輕視”作定結果,“重視”作業過程.。

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好幾年了,有的老師可能還在為佈置作業或不佈置作業而苦惱。我認為作業是要佈置的,但不是單一地做數學題,而應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創新意識、質疑能力、動手能力等融入作業中,設計多種形式的實踐作業,讓作業內容豐富起來,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讓作業成為學生的樂趣。

作業設計的心得體會二:

學生作業我的理解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用以消化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和技能,培養、訓練學生以形成能力的一種實踐手段,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下面就國小數學作業設計與佈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作業佈置要體現出多樣化。

佈置作業時,除了佈置一些如計算題、基本應用題等常規作業外,還應編選一些操作題和開放性習題。如今的數學遠非只是算術和幾何,而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一門學科。它要處理各種數據、度量和科學觀察;進行推理、演繹和證明。而“做數學”的方法也遠非只是計算或演繹,還包括觀察模式、驗證猜想、估計結果和動手操作。當然,學生的數學作業也不應是一些簡單的書面作業,還應包括觀察模式、驗證猜想、估計結果和動手操作的內容。所以在國小數學作業的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這一方面,如:四年級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之後,可以佈置這樣的家庭作業:

1、做一做:用紙條或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平面圖形是梯形?

3、説一説: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徵;梯形有哪些特徵?

4、塗一塗: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平面圖形並塗上不同顏色。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做、説、塗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認識和應用。

二、、數學作業佈置要體現出針對性。

作業能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師要精選設計作業題,作業數量有彈性,不搞一刀切,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讓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中等生強化基本技能,學優生優化知識結構,如教師可根據學生水平把學生分成兩組或三組,分類佈置作業,也可在佈置作業的同時佈置適量選做題,按量力性原則因材施教,顯然行之有效,但須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學標準的誤區。

數學作業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方法。總之,佈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把數學與現實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在數學原理與實際操作中學數學,通過實際操作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繫,使每一個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喜歡做數學作業,在數學作業這個樂園中全面發展,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健康快速地發展。

篇6:作業心得體會

執着追求平凡中偉大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沒有氣壯山河的誓言,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電焊工,人們經常看到一位身穿工作服,手提焊條筒的師傅出現在各個作業現場。他又是那麼的不平凡,憑着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憑着一種一絲不苟的精神,他用手中的焊槍捍衞着公司的聲譽,他就是####公司專職焊工——###。

參加工作二十五年來,#師傅着眼於本職工作,爭創一流業績,他憑着對焊接技術的熱愛和高度敬業精神,不畏寒暑、潛心鑽研,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逐步成長為一名技術過硬的高壓焊工、焊接技師、金牌工人。

最開始還只是學徒的時候,#師傅連焊槍都把不穩。師父告訴他:“要想當一名合格的好焊工,靠的是紮實的基本功。”為儘快掌握技術,他早來晚走,虛心請教,對焊條的使用角度、焊接的電流強度、施焊的方法仔細觀察,用心揣摩,反覆練習。可是畢竟是新手,難免手忙腳亂,他的手腳常被燙傷,但卻喜歡上了這焊花飛濺的燦爛場景。

在旁人看來,焊工或許辛苦,但在#師傅眼裏,苦中有樂。為了練腕力,他像着了魔似的,每晚在胳膊上吊秤砣,手腕累得痠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光景,他手持兩三斤重的焊槍也能紋絲不動。為了練腿功,他平時做事儘量蹲着,練就了蹲着焊接四五小時不在話下的功夫。

成長在艱苦歲月的###師傅,深諳“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始終兢兢業業做好手頭的工作。做了電焊工以後,為了練好焊接技術,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別人午休他練習,別人下班他加班。冬天,在幾十米高的鍋爐上幹活,風吹在臉上像針扎,手凍的連焊把都握不住。夏天,天氣再熱也得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有時管材需要加温才能施焊,温度就要達到200多度,背上太陽曬,臉上電弧烤,衣服濕了又濕。最辛苦的還是需要仰焊的時候,為了不影響整體質量,高達幾百度的焊渣掉到身子上也只能忍着,工作中經常是舊傷還沒好,又落下了新傷,但這些在#師傅眼裏都成了家常便飯。#師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絕活:在別人焊接時,聽其音,就能判斷焊接電流與電壓是否匹配良好;看其焊縫,就能知道施焊者的用弧方式和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他還是個非常熱心的導師,經常把自己的經驗和焊接技巧,通過現場講解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其他工友和徒弟。

在神華國華北京熱電中心項目的`工程施工中,#師傅還時不時的來一些“小聰明”,他的工友們對此還經常津津樂道。雖然熱工儀表管子並不難焊,但因為密密麻麻的管道佈置複雜,空間狹窄,有的地方人都站不起來,只能蹲着甚至躺着施焊。他耐着性子,一個焊口一個焊口的處理,對被設備擋在裏面的焊口,就琢磨出了用鏡子照、把焊條折彎等土辦法來焊。幾個月下來,幾百個複雜的焊口硬是讓他一個人幹完了。經過檢測,焊口一次透視合格率達100%。

他在工作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自己所焊的每一道焊口都是認真負責,確保焊一道合格一道,決不允許出現質量問題。他先後參加了國家重點工程——華能北京熱電廠、開灤熱電擴建、華能北京熱電脱硫項目、陡河電廠除氧器技術改造項目、燕山化工水處理廠、大同二電擴建項目、克什克騰旗大唐煤制氣項目、神華國華北京熱電中心等等。###師傅很平凡,但是在這平凡的背後我們分明看到了許多無法被平凡遮掩的光芒。這個在生活上容易滿足而在工作中永遠孜孜不倦追求的人,平和而堅毅地專注在焊工這一個普通的崗位上,依然坦然如初地繼續着他的每一個前進的腳步。

篇7:作業心得體會

批改作業是國小數學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提高。對數學作業的批改,我們習慣於用“√”“×”來評判正誤,採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判斷解題正誤,比較學習差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評價結果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潛力。此外,單純的用“√”和“×”來評價學習思維、學習成績影響師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如何更好地通過作業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主體能動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思:

一、適當加以評語。

評語,是一種作業批閲的方式,便於學生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評語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呀!”、“解得巧,真聰明”、“你肯定有高招,因為你是我的驕傲”。不責罵質量特別差的作業本,相反,應儘量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你準行!“”你的進步很大,因為你付出勞動。“”看到你在進步,我萬分高興,希望你更上一層樓。“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充滿了希望。從而會使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有的題可用多種解法而學生只採用了一種,可以寫上:“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

二、分項評價

一篇好的作業是多種指標的.綜合體現。原有的優、良、及格等級制,千篇 一律,只注重解答過程正確與否的評價,難以分清學生作業完成狀況,就不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利於他們各種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了便於學生了解自己作業的成敗優劣,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分級。例如,可用A、B、C等來表示。每一個級別可以賦以特殊的意義:“A” 主要看解題過程依據是否合理,步驟是否完整,結果是否正確;“B”主要看所用文字、符號、圖形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整潔,作業格式是否規範;“C”主要看是否具有創新精神,有自己特有的見解。

三、適當一題多評。

為了調動學生進一步改進作業質量的積極性,我們可以採取一題多評,逐次提高等級的批改策略。當作業發給學生以後,如果他們能夠糾正錯誤,彌補不足,或者補充更好的解題方法,就可以視情況給以提高等級,調動他的積極性。在評語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勵引導性質的話,例如:“得數正確,但可以簡便計算,你在想一想!”、“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適當改變作業的批改方式,不僅可以彌補“√”“×”判斷方法的不足,還能從學生解題思路、能力、習慣、情感、品質多方面綜合評價了學生作業,還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形成創新意識;更有利於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作業主要體現在學生課堂作業上,往往我們多采用直接打等級的層次上,而缺少與學生的溝通,作業中加評語可增加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增近師生間的距離,加強師生間的相互理解。同時也增加學生的學習和作業的信心,提高作業效率。

共同學習參考借鑑,提高我們的國小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和諸位同仁共勉。

篇8:作業心得體會

安全是鐵路永恆的主題,對於每天的行車和運輸,沒有安全其他的都無從談起。對於鐵路人來説,安全是我們保障生活和工作的前提,更是工作生活之本。

近日,段相關科室對職工進行“紅線”管理辦法的學習做了相應的指示。我所在的`下行編尾信號工區利用早點名班前會、班後的小結會,以及業務學習的時間,對“紅線”管理辦法又加強了學習,進行承諾。全路、局集團公司對安全極端重視,對我們廣大職工來説這是一種福音。只有工作上能夠更加規範,按照標準化作業流程,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才可以為集團公司、全路創造出效益與價值。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堅持一天的標準化工作並不難,難的是每天都按照標準化作業,保證在工作崗位上一遍又一遍的重複並且不出一丁點差池。這就靠的是始終將安全放在第一位。生命、財產、行車得到了保障,鐵路發展才能興旺,鐵路面貌才能日新月異,國家才能成為交通強國。

喚醒職工對生命的珍愛、對安全的敬畏,是家之福、國之福。

篇9:作業心得體會

今年的遠程研修以觀課評課的形式分散進行,在保證時間自由、充分的同時,更重要和難得的是研修平台給我們提供了觀摩優秀課堂教學的機會。對於每一節課,從課堂實錄到課後反思,我基本上都進行了認真的觀摩和閲讀學習,從中受益匪淺,對於個人的專業成長,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從整體上對所觀摩課程資源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值得學習的地方:

1、這些課基本都制訂了體現三維要求的教學目標,清晰、準確的呈現給學生,並在課堂上始終圍繞目標進行教學,以及對學生的學習、練習和強化、拓展提升的指導,都有利於各個目標的達成。

2、教材與學情、考情的'分析準確、全面;重點、難點處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從實際出發,依據課標合理設計教學環節,進行情境教學,情境與活動設計指向問題解決,使教學既有針對性又較輕鬆的完成目標。

3、導入新課設計得當、實效、設疑、激趣。有的聯繫時政材料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拉進歷史與現實的關係;有的通過回顧舊知導入,構建起系統的知識網絡;有的從經典切入,凸顯了歷史學科的人文精神和厚重感,展現了學科的感人特色。

4、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強調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的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學生在課堂中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些在六位老師的課上都體現得非常充分。在學生學習、合作的過程中,老師也在巡迴點撥、提示、交流。當問題提出後,先把權力交給學生,讓學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後進行展示,師生交流,學生解決不了的,由老師通過講解或補充資料,來幫助解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發揮。

5、教學環節相對完整、過程流暢、結構清晰;課堂容量適當,時間佈局合理,教學組織形式多樣,方法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面向全體、注重差異,學生參與面廣;突出學生主體性和教學互動性。完成本節課既定的教學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基本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並各有收穫。能推動學生在學科思維、實踐能力和情感態度等某一方面得到有效發展,加強學科知識與生活聯繫,引導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6、重視多媒體的使用。利用多媒體在圖片、視頻、文字、聲音等方面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興趣。課件製作簡明、熟練、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支持學生學習、課堂交流和教學評價;應用數字資源改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一些課形式大於內容,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實際上效果並不好,達不到歷史學科的學科目標,也就是説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舉個例子説,小組合作探究本來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是不應該讓學生完全依照課本和老師設計好的思路,得出現成的結論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搞形式而已。而應該適當地讓學生自由討論,生成獨立自主的結論,真正體現出學為主體的理念。

2、合理的設計恰當,並不是多多益善,課堂中到處插播多媒體,看似熱鬧非凡,而課後反思一下,能夠讓學生真正能夠深入思考的東西並不多,課堂安排的緊鑼密鼓,實際課堂容量並不大,其原因就是被這些花哨的視頻給掩蓋了,寶貴的教學時間也被其奪走了。

3、是需要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課堂需要學生的參與,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學生活躍過了頭,課堂秩序就會顯得有些無序,我們教師需要制定相關規則,對這種情況加以引導。

篇10:作業心得體會

最近我翻閲了章兼中教授所著的《國小英語教育學》一書,其實這本書是非常有價值的,特別是對於從事國小英語教學的教師更有指導意義。章兼中教授長期從事外語教育和中國小外語教材編寫和教學實驗工作,歷任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外語教學法研究室主任、國家中國小英語教材評審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和華東地區外語教學法研究會理事長。他的著作有很多,《國小英語教育學》就是其中一部。

這本書旨在研究國小英語教育現象及其規律性,它從課程論、學習論、教學論、情景論、評價理論和科研理論六大方面進行了深層的闡述。雖然看的過程對我來説有些吃力,因為它不象小説一樣有很強的故事性,但是閲讀這本書使我瞭解了國小英語的教學原則和外語教學的各種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學理念更加清晰,可以為我日常的英語教學找到切實的理論依據。外語教學法有眾多流派,但各個流派都有其優點及缺陷,如何優化各流派的主要共同規律,本著作也有具體的説明。

如:在英語教學中較常用的“全身反應法”即“TPR”活動,其優點是通過身體動作和其他直觀手段語言情景,有利於語言教學,在大量理解性聽的輸入基礎上培養説的表達能力,強調情意因素,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壓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其缺點是忽視了“對話”這一交際活動的重要功能,不利於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本著作明確指出:既要紮實掌握語言知識,更要培養交際的能力;在處理外語與母語之間的關係時,強調外語教學,適當利用母語;強調在情景中傳授和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從強調教師的教,逐步變為強調學生的學。“英語教與學”這一章節中詳細地羅列出了九項教育原則,如:興趣性原則、交際性原則、情景性原則、多樣式變化原則、理解性模仿原則等。

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也嘗試過運用上述幾個原則。其中“興趣性原則”尤為重要,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學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時,就可以使在學習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並使他們覺得學習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負擔,表現出喜悦或求知慾望,加強對知識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難的意志。情景性原則也是我在教學中用得比較多的一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景這樣就能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操練英語知識,能促進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的英語和運用英語的能力。上述的這些教學原則是通過長期以來對國小英語的總結、概括而制定的英語教學實踐的'基本原理,對國小英語教育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通過認真仔細地閲讀《國小英語教育學》這本書,在今後的英語教學中我將運用領會到的精神和涵義指導我的教學,同時結合國小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等有選擇地、有機地運用這些教育原則和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

英語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2:《國小英語教學法》讀書心得

激發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創造一個優秀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只要教師有意識地去挖掘都可成為激發學生上英語課的興趣點,然後再從這些興趣點切入,以點帶面優化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就能大面積提高國小英語教學質量。通過假期的讀書學習,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點滴讀書心得。

一、利用歌曲,挖掘興趣

唱歌能使學生感到鬆弛、愉快、滿足,產生興奮情緒。因此,教唱英語歌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針對一些重點、難點,用所學句型、詞彙創造性地編成歌曲的形式,來減輕學生的心理負荷,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例如,在新句型鞏固階段,用學生熟悉的歌譜讓學生自問自答How are you? How are you? Fine,fine, thank you。

二、精心設計,尋找興趣

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很注意課堂紀律,課堂上學生們靜靜地坐在那兒聽老師講,然後跟老師讀,這樣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採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做遊戲、講故事、繞口令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比賽、傳悄悄話、猜一猜、拍拍手等都是十分受歡迎的,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的遊戲。

三、小組活動,培養興趣

興趣和成功往往緊密結合。經常性的成功體驗,可使人的需要不斷地滿足,心情舒暢愉快而求索不止,這對英語教學有着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創設輕鬆、和諧、教學相長的教學情境。如讓學困生在小組中做一些簡單的對話,讓相對較好的學生來組織小組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跳跳摘果子。

四、利用媒體,增強興趣

國小生年齡較小,作為英語教師,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錄音機、投影儀等多種輔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能使英語課堂形象化、趣味化和交際化,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接受知識。

篇11:作業心得體會

優化作業設計減“量”不減“量”,近期根據工作室的學習安排,有幸學習了省教研室關於《“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與管理》的講座,“雙減”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那麼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這更加考驗教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篇12:作業心得體會

15天的培訓是挺難忘的,光構思定下小搞就用了8天時間,那個痛苦啊,真是沒法説的一邊自責平常太懶,不構個三兩張小稿,一邊看着別人初具成稿,自己卻一次被一次的“槍斃”。痛苦,痛苦啊!想起教師一直掛在嘴邊的那句話:“要時間磨出來的。”“一定要花時間的。”

先是準備把4月份畫的那張《行行出狀元》進行加工一下,輔導教師説,畫得蠻好的,可是體現不出來新農村的感覺,再來來看。“再來來看”這是我們聽到過的最多的話,輔導教師陳教師慈眉善目,説這句話時也是笑咪咪的,一點也沒有責怪你創作沒有新意的感覺。這句話我愛聽。從陳教師那裏我們聽到的從來都是具有鼓勵性質的話語,如和風細雨,解開你創作的思緒。但是,也是我們不怎麼喜歡聽到的一句話,因為這句話,就是部分或是全部槍斃了你一天或是幾天來的心血。後來又嘗試着畫西瓜種植基地,教師説那次的香瓜已經畫得很完美了,再畫西瓜就沒有什麼創新的,還不如畫點別的什麼,“再來來看!”後來又考慮了幾張場面也很大的,和新農村有點邊的習題材,還是被否定了。陳教師還是不愠不怒地替你分析構圖思路,往哪個方向考慮較有新意的。“再來來看”陳教師的輔導方法,也影響了我們在對孩子創作輔導時的態度。我們的培訓,讓我們也成了學生,讓我們在孩子的立場上領會到只有充滿信心,才有快樂的創作源泉。批評聽多了,卻沒有鼓勵的話語,自己的.才能得不到賞識,心裏就會有個聲音一直在説,我不幹了,我不幹了!終於,最後,教師大概是被我5分鐘一次請教的頻率所打動了,“好吧!恩!就這樣定了。”歡呼雀躍。哈哈,有方向了。看着在畫正稿的同志們,看着還在構小稿的同志們,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且慢。這只是第一步,把小稿複印N張後,再是給小稿確定色彩稿。也是很痛苦的是事情。一遍不行再來一遍,感謝有人發明了可以覆蓋的水粉顏色。畫啊畫,塗啊塗,直到手上的A3紙有點分量了。哦!小稿也終於通過了。

好了嗎?還沒有呢?然後是把A3紙黑白稿放大放大至60釐米左右。趴在“暖暖”的拷貝機上面,把畫拷貝在鉛化紙上。然後再把它”綁”畫板上,直到繃緊了,乾透了才好下手。

接下來是比較幸福的時刻,因為是很機械化的工作了。把小稿上的顏色畫到大稿上去。直到填滿每一寸角落。但是有時顏色還是有點落差的,所以還是要慎重第一,又是若干天的努力,好的,真正是大功告成了。

對着自己的作品,欣賞着,回味着,感受着,大大吐了一口氣。半個月的早出晚歸,終於可以結束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半個月的冥思苦想,絞盡腦汁,汗流浹背,顏料滿身。盒飯還在嘴裏就已經趴在畫板上日子是值得回憶的。

學習一起創作的很多人都是各個學校的同行,年紀也差不多。所以,這樣的活動也讓為我們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談工作、談學生、談同事、談孩子、談老公、談婆婆、談有趣的事、談可氣的事。哈哈,好不熱鬧啊!女人本來就這樣子。

懷着愉快的心情寫下這些天的感受。累點怕什麼,畢竟這也是一種時機。接觸農民畫是一種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