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學習培訓心得多篇

技術學習培訓心得多篇

技術學習培訓心得篇1

這次參加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提高了對教育技術的認識,進一步更新了教育觀念,讓我對過去的教育教學產生了許多的感慨。通過培訓,使我提高了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提高自身教育技術能力迫在眉睫。當今的教育,已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只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才能改變陳舊的教材觀和教學觀,改變教學環境、手段和方法,變革教學模式,也有利於面向全體同學,有利於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下面談談我本次學習的收穫和認識:

首先,在學習內容方面,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是模塊三、模塊四、模塊五和模塊六的內容。

模塊三:教案設計模塊,我學會了如何教學設計方案設計的主要環節,包括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及教學策略的選擇等;研究性學習的概念和特點,能夠基於webquest設計研究性學習的教案;如何運用文字處理軟件(word2003)編輯和處理電子教案;會在教學方案設計中使用知識可視化工具(freemind軟件)。

模塊四:我學會了獲取、存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基本方法;多媒體素材的加工、製作方法。文件及文件夾的管理方法,包括創建文件夾,壓縮和解壓縮文件,如何使用網絡教學交流工具,比如,博客、網盤等,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模塊五:我學會了什麼是信息化教學,知道教學博客的功用,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應用博客,如何通過即時通軟件或社交網站與學生有效溝通;瞭解了協作學習的概念,如何使用某一個協作學習的網站,支持學生的協作學習;學會了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方法.

模塊六:設計單元學習評價。它讓我懂得了教學評價的多樣化,知道了我可以利用多樣的評價方法,諸如考試、辯論、情景測驗、觀察、談話、成長記錄、測驗、網絡日誌等,並且可以把傳統的信息化教學評價結合起來用,可以用多種評價工具如測驗題、調查表、量規、電子檔案袋、評價表等,學會了在學習目標下師生可以合作製作評價方案,本次培訓我主要弄清了評價表和評價量規的區別和聯繫,覺得很實用。並且學會制定了有關的評價量。

其次是實現了幾個轉,主要從教學方式方面:

1、教師角色的轉變,由過去的管理者、主導者、為現在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由施予者轉變成引導者,從講授走向學生中間,參與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體會共同成長的快樂。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知識,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師的絕對權威已不復存在,因而教師作為終身學習的首當其衝者具有非凡的意義,在今天自然地成為教師的行為。

2、教學策略的轉變,研究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設計的改變,構建符合現代學習方式轉變,開發、利用現代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平台,探索、平時作業形式的改變,為學生提供實踐場、體驗場,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學生的作業從昨天的複習知識、鞏固加深這一學習的延伸階段變成產生疑問、探求解答這一貫穿學習全過程的活動。

3、教學方式的轉變,重情景、重民主、重過程、重引導、重體驗。

總之,在學習過程中,我掌握了制訂指導學生學習的主題單元設計方法;熟練運用思維導圖整理學習內容或知識體系;增強了對學習環境的認識;設計開展研究性學習;掌握了多元化評價的方法和理論,並學會制訂學習評價量規,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設計了單元實施方案,體會了教學的組織策略;學會了學習檔案袋教學管理方法。在這次培訓活動中,通過教師指導、案例分析、同伴交流等活動,出色地完成了這次的學習任務,以後要學以致用,以期最佳教學效果。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和實際應用水平,學中做做中學,不多豐富充實自己,努力做教育技術改革的先鋒。

技術學習培訓心得篇2

這是我經歷的所有培訓學習中最緊張、最有壓力的一次。這種緊張和壓力不僅在於學習任務,更是一種心理效應。在來之前,我就有一種莫名的畏懼感。是因為聽到這個名字——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由於條件所限,以前學的內容已經荒廢了不少。嚴格地講,可能我的“技術”連初級標準都達不到,可這次卻要進入中級培訓學習。

開始兩天的學習,對於思維導圖的運用,以及其它一些作業,完成起來都算得上是得心應手。心裏暗暗得意:中級培訓也不過如此嘛!進入第三天,我便開始手忙腳亂,一提到作業就焦頭爛額。從主題單元的規劃,到研究性學習的設計、主題資源的創建和利用、單元學習評價的設計,以及單元教學過程的實施,可以説,個個都是新嘗試、新挑戰。儘管有老師不厭其煩的演示與講解,但畢竟時間有限,要真正掌握並熟練完成各模塊的作業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後來的網站製作,真的讓我有些無從入手,我是利用課餘時間,請求外援,邊學邊嘗試完成的。後來通過學習的平台,還有學友的互幫互助,在學習和借鑑中,才漸漸找到學習感覺。

回顧這些天的學習,確實倍感辛苦。上課期間幾乎一刻不得空閒,教程還得利用回家時間學習,反思、作業幾本都是利用晚上時間完善的。現在,培訓終於結束了,我也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心底的石頭總算可以落地了。

可是回過頭來再想,儘管培訓學習的過程是苦的,但由這次培訓給自己帶來的收穫是讓人欣慰的。很多知識都是由陌生到了解,再到基本掌握、學會操作,也嚐到了成功的喜悦。關鍵是通過這八天的學習,我的教育觀念得以更新,自身能力得到提升。

學習還得繼續,我將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這次所學知識與技能,讓信息技術與課程儘可能有效整合,從而真正提高教學實效。

技術學習培訓心得篇3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更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知識,提高了認識,理論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現就這一次培訓學習的認識、體會做一總結。

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如果只有現代教學媒體,教師不能很好的應用在教學中,就不能很好的發揮其作用,教師還應該具備優化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即教學設計,因此,教師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增強教師對工作的適應性。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具備在教學過程中的聽、説、讀、寫、算、推理以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應用教學媒體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應變機智,創造能力。

學習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由“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是創造型人才。為達此目標,按照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和教材性質,建立各種現代教學方法體系,是當前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我們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這種巨大的作用,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要本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侷限性和使用範圍,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網絡資源的開發突破了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了時空的侷限。網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開闊。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可以提供實踐和實驗的模擬情景和操作平台,網絡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時、開放。所以,可以重複利用網絡這一巨大的信息載體,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內容重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使學生以獨特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獲得有關學習資料。所以説,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學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創造性和智慧。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同時,也要積極參與網絡資源的建設,運用網絡技術貢獻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成果,使之成為網絡資源的一部分,與廣大同行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增加和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

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訓的過程中,在強調理論和實踐並重的同時,培訓活動始終貫穿着一些真實的任務,以任務驅動的形式組織培訓,學員對該任務的'完成情況是培訓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評估依據。活動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在此我學到很多東西。就我個人認為,以真實任務來組織培訓過程,能夠貼近教師的真實教學背景,從而極大地激發我們的學習動力,提高我們的參與意識。在培訓過程中,雖正值酷暑,但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流露出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我認為,保持這種心態對每個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經過幾天的學習,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希望今後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培訓,因為教育信息技術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

技術學習培訓心得篇4

很榮幸能參加第x期軌道bim工程師培訓班的學習,讓我們學習了bim系統及revit這款軟件。通過四天緊張的培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bim將對未來工作帶來的優勢。bim模型可以很直觀的展現整個項目,讓人很容易查看出當前空間所有結構及設備的交錯關係,並準確得知吊頂造型與標高是否與設備衝突。

當然,這只是revit的一部分,bim所具有諸多優點,利用三維模型方便進行更好的溝通—可視化;能在項目建設前期檢查出項目的不兼容性以便及時調整—協調性;對複雜結構工程建模優化—優化性;製作三維技術交底及三維圖紙—可出圖性等等。

對於我們施工來説,每當對施工隊伍進行復雜節點的施工技術交底時,他們很難根據二維圖紙快速地去理解,若是結合了bim信息模型,施工隊伍根據三維信息模型則能快速正確的理解複雜節點施工原理,降低施工時的出錯率。結合bim信息模型,在遇到難點工程時,對建立好的項目模型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在於前期,可以加快方案擬定速度並在bim信息模型中驗證可行性。在於施工中也可以縱觀全局精確把控項目進度優化項目工期。竣工驗收後,可結合bim信息模型精細化這一特性進行後期運營及維護。

此次學習讓我們受益匪淺,不光學習到了revit的軟件知識,同時也學到了bim技術的先進理念。希望多多舉辦這樣的培訓,讓更多的人學習到bim,瞭解bim理念,並在項目施工中實踐運用。

四天的集中學習結束了,我受益良多。培訓前我對於bim軟件只停留在表面的認知層面,並沒有深刻了解。通過這幾天的revit軟件的學習,我學會了模型的構建,雖然還是有些不熟練,但是我相信有了這些基礎知識,在以後的工作中會更加得心應手。

另外,在學習bim軟件的過程中,我們對軌道交通的建設從宏觀上也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也是一種個人專業技術的提高。雖然四天的培訓結束了,但是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並沒有消退,紛紛表示培訓的時間太短了。

建議:主辦方在舉辦培訓的時候對學員進行分程度開班教學,適當調整授課方式,讓零基礎的同學能夠快速學習。比如大屏授課方式,同學們紛紛表示很多時候看不清,是否可以改成遠程聯網等其他模式,使同學們在自己屏幕前就能看清老師演示,這樣既提高了授課質量也節省了授課時間。

最後,感謝主辦方和培訓機構老師們的辛勤付出,感謝軌道公司及各單位公司領導為我們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提高專業素質的平台。在這裏,預祝咱們軌道交通系統的bim培訓越辦越好!

技術學習培訓心得篇5

本有雖從事施工多年,但接觸bim還是比較晚的,今年10月接觸到一家叫中國bim培訓網的bim培訓機構,抱着試試看的心情參加了培訓。感到中國bim培訓網的老師相當負責,無論從課程的安排,老師的講解都想到了學員前面,尤其是像我這種屬於bim零基礎的人,更是細心講解,隨時詢問上課情況,及時瞭解需求,適時的對講解內容進行調整,在此非常感謝中國bim培訓網的各位老師。今天我主要是結合我的實際工作來談談通過此次bim培訓之後認識。

首先,bim給我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可視化,所看即所得。當我們碰到大型、複雜的項目時,剛拿到圖紙時,就很難根據二維圖紙想象到整個項目的樣貌,若是有了bim的三維模型,則我們一看就能知道該建築長什麼樣了,並且可以全方位的看到整個建築各個部位,尤其是一些細節的地方。比如我們的項目有一項軟膜天花吊頂,其造型就比較奇特,雖然有二維圖紙和效果圖,但我們根據這些仍然很難確定它究竟是怎樣的,亦很難去跟施工人員詳細的描述它,施工的時候也特別的困難,如果是在bim模型裏的話,就會簡單許多,只需要找到這個構件,就可以上下左右的全方位來觀察它了,對指導施工也有一定的意義。

其次就是bim可以對模型的效果進行檢驗。我們可以利用此功能來檢測建築的結構是否符合負載條件、室內散熱器的散熱量以及燈具照明的照度是否滿足業主的.要求,也許有人會説,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即使不滿足,到時候發現問題了再改不遲,可是偌大的一個項目,勢必會造成材料的損失,返工量必然也是相當的可觀,從而增加了大量的不必要成本。

最後,是bim的碰撞檢查功能也是非常強大,在bim裏,我們可以將各個專業的模型整合到一塊去,利用碰撞檢測命令對整個模型進行碰撞檢測。碰撞檢測功能既可以做硬碰撞的檢測,也可以做間隙碰撞,比如熱水管與線管之間的距離不能大於20cm,則設置好以後它就會將間距在20cm以內的熱水管與線管找出來,方便我們修改。不僅可以做靜態的碰撞檢測,也可以做動態的.碰撞檢測,比如,同一個位置有兩跟管道交叉穿過,但如果它們不是同時出項在那裏的話就不會被檢測出來。這個特點不僅提高了前期出圖的效率,更大程度上減少了後期各專業之間的矛盾。從而大幅度的縮短施工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以上是本人蔘加過中國bim培訓網的bim培訓後對bim的認識,當然有很大的侷限性,因為是結合了本人所負責的項目而談的,然而,因為即使bim再強大,計算機和軟件也都是死的,不可能自己來做這些事情,最後還是需要人來操控,所以,bim的推廣還是需要大家的積極學習、研究和摸索。

技術學習培訓心得篇6

一、bim技術不是一款軟件

之前沒有接觸過bim的時候,總是聽説bim軟件、bim軟件認為bim就是一款軟件。經過這次學習之後才知道,這是對bim的一知半解。在筆者認為,bim就運用數字化、信息化、參數化將建築項目中的各個階段、各個專業的數據信息納入bim系統之中,然後進行整合、集成、分析、判斷,最後為項目提供數據支持,提高項目品質、縮短項目工期、節約工程的成本。而這個信息納入與整合、分析是需要藉助bim軟件來實現的。在工程整個生命週期中,建築信息模型可以實現集成管理,因此這一模型既包括建築物的信息模型,同時又包括建築工程管理行為的模型。將建築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築工程的管理行為模型進行完美的組合,在一定範圍內,建築信息模型可以模擬實際的建築工程建設行為。所以説,bim不是一款軟件。

二、bim技術可以打開管理效率的大門

從國內外應用的成果來看,bim將為整個建築產業帶來巨大的效益,它可以改善傳統的工作流程,打破信息孤島的壁壘,將設計、施工、運維乃至質量管理、效率管理得到大幅提升。bim技術可以可以在設計階段讓我們通過3d可視化模型的建立,避免傳統多圖紙會審時發生的錯漏碰缺等問題。並且將傳統的點線面的2d圖紙,改變成為門、柱、樑、天花板等直觀的3d模型。如此一來,就大大提高了項目中參與各方的溝通效率。施工階段的施工模擬、碰撞檢查、3d模型的拓展可以對施工中重點、難點進行提前預演,減少施工返工,對施工中的進度、成本以及物料使用狀況等進行全面分析,幫助施工企業改善粗放式的工作模式,實現精細化施工。

三、bim技術協同各方

傳統建築工作模式中無論是設計與施工之間,還是它們各自階段之間,信息都是以碎片的方式呈現出來。難以整合與集成,導致了信息之間溝通障礙,延誤決策與判斷,進而導致整體項目受到損失。bim技術的應用可以讓他們在統一的bim平台下工作,大家通過統一的bim模型來進行各自的工作,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本階段或本專業的工作狀況與成果。同時,利用多方協同與聯動性讓各方隨意進行編輯與修改,達成模型的統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傳統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