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學習心得(多篇)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多篇)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一

最近開始讀《彼岸的教育》,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教育不竭的動力?什麼使教學熠熠生輝?答案是創意!創意!不管是情境教學,還是快樂教學;不管是生本教育,還是生命教育,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創新,使教學充滿樂趣,充滿智慧。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如何將理念運用於教學實踐,摸準教育的脈搏,實現教學的新發展,應該成為我們思考的關鍵點。參加各類培訓,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受:聽報告時激情澎湃,過後卻還是穿舊鞋走老路。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我想,除了定勢思維的困擾,更主要的是缺乏一種感召力,一種團隊的支持,一種教育的成就感。

這次生本培訓,聽了低年級的識字課,觀摩了中年級的精讀課,聆聽了專家的報告,對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低年級:一心一意奔識字,路邊的野花不要採。

無論是生本配套課本,還是魯教版、蘇教版教材或是八歲兒童能讀會寫實驗學本,在低年級段的重點就是識字、寫字,多識少寫。教材中的課文是幫助學生識字的,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捨棄説教式的思想教育,把多樣式的讀文和識字加進來。

低年級段的識字方法多種多樣,哪一種更適合自己班級的學生,哪一種更能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效率,這是我們備課時重點思考的。一種方法用長了,我們就要創造新方法,想出新點子,動員學生出主意,想辦法。廣州和深圳的老師用的最多的是字卡遊戲識字。找朋友、對對碰、送信、生詞拼圖、紅綠燈、聽音報告、釣魚、接龍、飛行棋、老鷹抓小雞、抽大獎、擂台賽……這些有趣的識字方法都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每一種方法開始前,老師還要編出一些有趣簡短、任務清晰地口令,如:小鉛筆要幹活,輕輕走出鉛筆盒;小鉛筆要休息,輕輕回到筆盒裏;小小字卡拿出來,一張一張擺仔細。免除了教師的囉嗦説教,帶來了課堂的有趣高效。

二、中高年級:主題單元教學做支架,整本書閲讀來提升。

學生進入到中高年級,語文教學要提速了。怎樣提速,那就要引入主題單元教學,基本理念是:實行單元備課,課課目標清晰。精讀一兩篇,略讀其他篇。注意方法的滲透和積累。本學期,我們剛剛開始摸索前行,相信只要上路,就會有收穫,哪怕是遇到風雨,我們也不放棄:因為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感受到了成功和樂趣。

研討會上出示的《爬天都峯》一課,在推進閲讀方面做出了初步嘗試。如何從文本入手,巧妙地引入更多的文章,拓展學生的閲讀空間,成為課堂低效和高效的分水嶺。這堂課上,有些問題也值得我們商榷:文本的朗讀到底要讀到什麼程度?讀多少遍?推進閲讀放在哪兒更合適?整本書的閲讀如何引入各年級段,達到什麼要求?這些將逐步成為今後教學企待解決的要點問題。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小組合作的建立和調控

無論是低年級段的識字教學,還是高年級段的合作探究學習,都離不開高效的小組合作,如何建立小組,怎樣分工合作,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嘗試,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小組之間的任務均衡問題,小組獎勵機制的有效運用等等。廣州的餘老師還提到各學科教師要協調工作,班級小組要相對固定,才有利於學生形成合作的氛圍,形成有效的小組合作機制。

這次培訓帶給了我很多思考,必將使我的教學有新的進展!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二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及課題組成員經過近十年的實驗而總結出來的“一切為了兒童,高度重視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教育理論,是新課改背景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源泉。

生本教育,大膽提出瞭解放老師、解放學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導旨在張揚學生天性,依靠學生內部自然發展學生的學習的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寓學於樂,寓學於自然天性的釋放,以實現“人的完滿發展”。

通過讀書,我的淺顯的認識是,以學生為根本,一切從學生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認知能力來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結合自己以往的教學,我覺得我們非常有必要認真學習郭教授的這種教育理念,適合當前形勢下教育的發展趨勢。我們常説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對待,如果真這樣的話,我覺得生本教育更的實施。

學習上有很多,依靠孩子,讓孩子暢所欲言,説説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就會收穫很多意想不到的觀點、和方法,我們和而不為呢?這是否就是教少學多的思想啊!

當然也有很多弊端,我們會慢慢的找準方法,一一克服。生本教育、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課堂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主動的探究,主動合作、主動展示,甚至主動評價。課堂上應該儘量講得少些,引導孩子發現的儘量多些。這就是我理解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三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通過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和研究實驗總結出來的,它是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他區別於為教師好教而設計的師本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轉化為主要依靠學,把學習還給學生,就像鄧小平把土地還給農民,來提高生產積極性一樣。它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

郭思樂有段話給我印象很深,他是這樣表述生本教育的:我們需要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謂適合兒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們只要給了兒童生本教育,他們就會忘我地活動和遊戲,也就是進行忘我的學習,這是一種忘我的境界。這就在啟迪我們思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教師觀念、教育態度、教育境界。以下是我對生本教育的一些認識:

一、老師角色的變化。

以前在課堂上老師總是嘮嘮叨叨,生怕學生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才意識到,這樣的老師太強勢。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二、學生地位的轉變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三、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

我們的課堂設計要符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因此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確、合理的運用小組合作交流,讓每位學生在小組合作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幸福。

1、要喚起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創設學生樂於參與的教學境界。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這樣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們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起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敢問、樂問、善問,鼓勵學生養成“問題意識”“參與意識”。這樣,學習成為了學生的需要,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了興趣及動力,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其次,要給學生充足的課堂空間、時間。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同學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也極大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學生很放鬆,沒有壓力,對學習就更有興趣。

再次,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先“主體”後“主導“學生一旦領悟到科學的、富有成效的學習方法和思路,學習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總之,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主要依靠學生的學。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塗抹一張最美的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結合自己的課堂,合適、適時的運用小組合作、交流、彙報的形式來構建我的課堂,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育的討論、學習中,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真實感受生本教育的快樂和幸福。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四

這個假期讓我有幸走進了生本課堂觀摩教學過感受生本教育。課後還聆聽了實驗教師代表點評以及跟實驗教師座談交流等,這讓我對生本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我在學習強國上聆聽了十節課,令我耳目一新,收穫頗多。從這三節課中,我發現生本教育的課堂是如此的精彩。

首先每節課都安排了課前三分鐘(課前三分鐘形式多種多樣,如:讓學生交流感人的故事或見聞,朗讀古詩、成語或有關數學小知識等),課前三分鐘做到面向全體,人人輪流登台,讓大家都有登台表演和演講的機會;其次突出的是學生,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最多,他們在課堂上是反饋、交流、討論和互相質疑等。整個教學過程他們成了主體,而老師只在其中起了引導作用;再次突出了前置性學習,三節課的老師都在課前給學生出了前置作業,而且這前置作業基本上就是課堂上學生討論展示的內容;

然後突出合作,三節課的老師在每個問題展示交流之前都強調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最後突出探究和個性。讓每個學生在課前學習時,充分收集資料和思考老師拋出的問題。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從而使我真實的看到和感覺到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中不再是老師一人在講,更多的是學生的參與與展示,老師有時像一位導演,有時像一位主持人,有時像一位演員,穿插與課堂教學中。既有組織的過程,又有指導的過程,同時也有參與的過程。本着“一切相信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全新理念,始終在教學過程中把思考權交還給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把學習、思考的時間、空間交還給學生。這樣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話説、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跟我們的課堂相比,我們的課堂往往是老師教,學生聽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卻不知學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學會了,哪裏還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沒有機會表達。相比較支下,的確是差太多了。從聽課的過程中我發現”生本教育”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在課前,課堂上是反饋、交流、討論和互相質疑,課堂只是起到調度和調整學生學習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讓學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學習下去。

總之,這三節課把生本教育的理念演繹得淋漓盡致,充分體現了“先學後教,先練後講,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至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與生為本。

這次學習更讓我悟出了在生本教育課堂中有幾點突出的地方:

1、突出學生:生本教育的課堂完全改變傳統教育中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上台發言、交流體會、自主學習。)

2、突出學習:生本教育的基本過程是:

(1)課前的學習準備即前置性作業;

(2)上課時的小組討論;上台發言與座位上聆聽、質疑、探究……;

(3)課後的追根究底……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到知識重要千萬倍。比如上網查找相關資料、通過文字或圖例表達自己的意見;課堂上學會聆聽老師、同學的講話、上講台用口頭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質疑、對別人的質疑回答自己的見解……)。

3、突出合作(生本教育是強調學生小組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全體參與,連上講台展示學習成果都是整個學習小組全員參與。)

4、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説、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撥”,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擦出智慧之火、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導等,把課堂由教轉變為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受益非淺,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學到的內容在教學上將會給予我極大的幫助,我不得不感歎:生本激揚了生命,激活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今後,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更多的瞭解生本教育,以便讓自己快步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在課堂上做到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知識,在教學實踐中落實“生本教育”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以及“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小立課程,大作功夫,整體感悟與知識生命”的課程觀以及“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的方法觀。為把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深入我的課堂,我覺得我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樹立“生本教育”的教學觀,遵循“生本教育”的教學原則。紮紮實實的去開展“生本教育”,不斷的在實踐中去落實和總結做法,做到邊學習、邊工作、邊落實、邊探討、邊促進。逐步提升自身的水平,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但願我和我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克服種種困難、共同成長!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五

暑假期間,我們學校領導組織教師個人進行了生本學習,在學習中,我學習到了關於生本的一些知識,也有許多感受。

我想不論是教師,還是校長,都應該是有理想的,都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那就是快樂而積極,從容而富有激情的工作和生活。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應該説生本教育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闡述更清晰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踐模式更為具體化。我們進行新課程改革已經七年了,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參加生本教育學習後,我覺得是一方面在我們的教學中還過多的去研究了教師如何去教,對學生的學研究的不夠,可以説還很欠缺。教是服務於學生的學觀念落實不到位,學變成了服從和接受。二是教學成果的短視行為還比較嚴重,為了一節目標迅速達成經常給孩子吃“壓縮餅乾”。結果造成學生的創造力喪失和對學習冷漠。三、忽視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構建,在分數與排名評比中,讓孩子感受不到成長的快樂,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我們在觀念轉的還不夠徹底,對新的觀念理解的不夠透徹,在行動的落實上也不夠紮實。當然教育不是萬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自然界中沒有兩樣東西是一樣的。我們無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實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無法洞悉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但這不意味着我們教育者將無所作為。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創設和提供一個開放的、多樣性的發展環境,那麼我們的學生獲取適合自己發展方式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的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領等,無一不在體現這方面的努力。通過學習我把自己新的認識向大家做一彙報。

認識一:教學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而是依靠學生的學。

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應該上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教師不做“拉動學生的縴夫”沉重而痛苦而應該做“生命的牧者”。

認識二: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張白紙讓我們塗抹最美的畫。

這告訴我們,一方面是學生對學習充滿了好奇慾望和創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經歷中積累了學習的資源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一張白紙。人的起點非零,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僅僅是教材中。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學習能力把脱離了生活、脱離了學生的實際感受的知識符號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讓學生自己去做、去發現、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質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內在力量。教育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質,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

認識三:建立在美好學習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

德育的重要內容就是養成教育,我們以前的德育過分注重外在的説教與德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內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種“向善”的本能,他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樣讓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沖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發揚,讓孩子的生命中充滿着善帶來的積極情感。生本教育回答並在實踐者這一理念。生本的課堂上的學生的方式,都是在前置學習的基礎上以先以小組內合作的形式進行研究、然後全班交流,老師對學生的觀點也是照單全收,學生處處感受到成功和自信、對學生不採取短期的評價考試而是採取評研保證學生整體地學習。正如郭思樂教授所説的,孩子們的成長就像果樹成長一樣,只有等到他們的花期到來,才是有花可看的,你太急着要看,就會破壞他本身的成長節奏。即使看到了花開,也不是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本原的花。

當然,在目前,我們還停留在觀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層面,還沒有成為一個實踐者,隨着實踐研究一定有那種為“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一種“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幸福與成功感了。

雖然自己也拜讀了一些郭教授的教育論着,但因為學習時間較短,理論水平不夠,有些認識如有不當之處請給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六

從初識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到現在,我們經歷了從學習生本到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不斷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 “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規,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那麼,如何讓“生本”的理念貫穿我們的英語教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飛孩子的天性。通過看觀摩課,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每一個看過錄像的老師,都對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印象深刻。我也不例外,我多麼希望上面這些口齒清晰,知識淵博,侃侃而談的是我的學生啊!

在生本課堂,不是“教”決定“學”,而是“教”引導“學”,為“學”服務。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少預設性多生成性。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 在學習“生本教育”理念的時候,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他是誰?他就是他自己!讓他自己做主!讓他自己取得!”不難看出,這個“他”就是指的“學生”。誠如郭思樂教授所言,在教學中,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就會調動生命自然的偉大力量,就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自主,變得快樂,學習自然會高效!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控制着課堂,通過親自全身心的去查閲與課文有關的知識,擴充了自己的知識。同時這種學習是自願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也在我的課堂上嘗試了添加適量的生本理念。我嘗試着讓學生成為一名小老師,讓他們過一把當老師的癮,結果證明試驗是非常成功的,上台來的學生,不但讀的很成功,而且沒有一點膽怯。就像我平時在講台上上課那樣,下面學生的反應比平時都好。

原來的時候,我總怕學生學得不準確,讓他們上台來教單詞會把學生教錯,可事實證明我錯了。生本教育對兒童的看法中提到,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這種天性既是一種人類的生存邏輯,也可以從大自然為人提供的種種未確定性中找到信息。兒童是有發展潛力的人,是有無限發展潛力的人。而之所以沒有表現出來,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出時間、空間和氛圍去激勵它。

儘管有過生本教育帶來的成功,但是在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拿我幾次失敗的教學活動來説,教學中會有意無意地拔高要求,甚至在活動中接連不斷向學生提出一些超乎他們固有水平的要求或用一些無謂、重複的環節為一個簡單的問題糾纏;而孩子在課堂上的任務,也彷彿只是一味為了達成我的要求而已。這不是主動地學習,不是在為孩子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教師也就沒有起到“輔助者、合作者”的角色,而是在為難他們,生拉硬拽地牽着他們前進。學習的難度和教師的態度致使課堂氣氛不再輕鬆,在有壓力的學習環境下,孩子就容易“悶掉”,產生畏懼心理。反過來,這種情緒也會影響到教師,使教師越發緊張急躁。一旦師生的溝通、合作出現障礙,雙方的感覺都會被破壞,無怪乎教師放不開,孩子活躍不起來了。因此,一定要讓每一次生本教育的教學活動真正成為“生命的活動”。

總之,生本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使生本教育走出困境,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對教師角色重新定位,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七

“生本教育”對生命的禮讚,對生命的尊敬,它讓我們重新來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郭思樂教授説出了我們多年來一直想説而又説不出的説話,教育應該使學生健康地快樂地成長,郭教授説:“滿載着不完美不滿意地蓬勃地成長”。“生本教育”首先是教育觀的問題,教育不應當是圍繞分數轉,為了升學轉,應當迴歸到它的根本:人的成長,人的發展。試想今天我們強加給學生的這一切真正是他們想要的嗎?真正對他們一輩子有用嗎?他們之中即使少數的人成功了,但他們付出了太沉重的代價。郭教授提出的依靠學生自主地學習,可主宰、獨立、自由地獲取,是自然合理的教育新思路。

“生本教育”理念下我們如何開展教學? 郭思樂教授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着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着,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八

閲讀了《教育走向生本》後,我受益非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與感受。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由郭思樂教授首先提出並倡導實施的,是針對過去教育教學中方便老師的教學或者説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從教材到教學方式、從教師到學生一整個體系顛覆了以往依靠老師、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倡導以學生為本,激揚生命的主旨。這一體系在全國範圍已經實施了20xx年,而我校在20xx年在學校領導的倡導下開始實施。一開始對生本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在教學過程中根本無法放開手腳,怕學生這不懂那不懂,又怕學生不能接收,通過生本理論的一些培訓和觀摩成功老師所獲得的經驗,對生本教學的方式增強了信心,逐步的把生本教學的模式搬到自己的課堂中來。

收穫之一: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了增強

以往所任教的同等類型的班級,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一直是困擾自己的一大課題。在對這屆學生的生本實踐中,通過課堂上讓學生多動手,積極發言,到有的時候放手讓學生來講題,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以往所教的同等類型的班級,在一開始七年級的時候,很多同學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可是隨着學習難度的逐步深入,由於長期的被動接受,很大一部分同學的學習熱情逐漸消失,特別是八年級的分化時期感到尤為頭疼。而在本次生本實踐的過程中,我欣喜的發現,學生不但順利的渡過了分化期,而且很大一部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還有提高的趨勢。課堂上,結合具體的題目,通過一些同學講解,另外的一些同學糾錯,老師通過真誠的表揚結合小組與個人的計分的方式,讓學生興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找出他人錯誤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和興趣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一開始進校的時候,本班與同類班級相比,有着明顯的差距,經過一年的實踐,在及格人數上就基本持平,進入八年級以來,在及格人數和平均分方面都成功的超越了同類班級,不過在優生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相信,堅持不懈的運用生本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方法,經過老師和同學的努力,今後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收穫之二:學生的信心得到了提高

我校的學生基本都來自於農村,淳樸是他們的優點,可是很大一部分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充分的放開自己的思維與活力,以往的課堂上,更多的是看到他們的拘謹、束手束腳,在很多孩子的理念裏,課堂上專心聽老師的講解的學生絕對是好學生。可以看出很多學生也是以此為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導致學生逐步養成被動接受的習慣,當被動接受已經成為習慣,課堂上要再想他們專注的接受40分鐘或者是45分鐘,與心理學上的認知規律是相悖的。這直接導致學生成績的下降,伴隨着的就是學習上越來越沒有信心,進入惡性循環。通過生本教學模式的引入,小組之間、組員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與溝通,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與途徑拓寬了,老師把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課堂上説得更多了,做得更多了,學生之間的競爭、小組之間的競爭使他們更加大膽的投入到課堂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驚喜的發現,一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膽小的同學也能在課堂之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特別是這個時候往往能夠得到其他同學自發的掌聲,讓我感到,學生的可塑性其實是出乎了我的意料。反思以往的教學,保守的的確是自己而不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學生之間產生了督促與幫助,事實證明,學生之間的督促有時比老師對學生的督促還要管用。課堂上,小組與小組的競爭、學生與學生的競爭,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使得學生的信心也得到了提高。這與新課標中要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完全是契合的。

當然,參與生本教育教學實踐這條路應該還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應該加強理論學習與大膽實踐,相信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能有更多更大的收穫。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九

我不曾遷移户口,我們不要越區就讀,我們讓孩子讀本區的國民中學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中學,我努力去信任教育當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兒女為賭注來信任的——但是,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孩子,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是一位家長髮自內心的呼喚。這句話讓我困惑並不斷的思考,是的,我不敢保證三年後我的學生是怎樣的青年。

今天邱子華主任的“好教育:人人能學好,人人能教好”報告讓我大徹大悟。他説:“好教育能使人變好。”現在我們都在提倡郭思樂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生本教育的特點是: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

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

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教學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開展教學活動!郭思樂教授提出了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由教師提供一個最根本的,最簡

單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成果),班級交流學習(提出更深刻的問題),熟悉學習(鞏固學習內容)四步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引領着學生,既能讓學生夠得着,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教師的設計要把握知識的要點,又要把握整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激勵者。郭教授指出,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才能走出師本,走向生本。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生本教育學習心得 篇十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有的時候是憋着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説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