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觀感影評(多篇)

《霸王別姬》觀感影評(多篇)

《霸王別姬》觀感影評 篇一

1977年,相隔十年餘久的他們,再次相遇,在特殊的地點以特殊的方式,結束了他們積攢了一生的愛與恨,情與仇,一切終歸塵埃。

1922年,小小年紀的程蝶衣被送到了戲班子裏,因為有張女兒的臉,他的角色早已註定——虞姬,曾經的他,不願向命運屈服,但幾年後的他,已經分不清幻想與現實、舞台與人生、愛與義、他已成虞姬,他願沉溺在舞台上盡享無限歡樂與瞬間的永恆,他願與他的霸王長相守,他愛着他的霸王,無論是台上那個對虞姬百般呵護、百般寵愛的霸王還是台下那個與程蝶衣相濡以沫、互扶依靠的段小樓,他都深愛着。段小樓是他的全部,是他的夢,因為是夢,所以追隨,因為是夢,所以遙不可及,因為是夢所以美好,因為是夢所以不願沉溺,只想沉溺幻想。

只可惜,程蝶衣的愛心終究還是費心,花天酒地,娶妻生子,是男兒的本性。段小樓戲中唯一一個正常人,任何事情的發展在冥冥中早已形成一定的軌跡無法改變,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樣,段小樓遇上了菊仙,即使他們曾立誓同台唱戲到永久,段小樓依然是男人,戲台上,愛江山更愛美人,生活中重諾言更重享樂,毫不猶豫的菊仙成了他的選擇,而那個被他選擇的菊仙天真地幻想着自己所託付的這個男子會是個剛強勇猛的男子漢,卻萬沒想到,在生與死、愛情與生命之間,他選擇了自己的生命,在他親口否認愛眼前這個女子的時候,菊仙瞬間崩潰,可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臨各自飛,在陰陽交界處徘徊,最終無法越進那道路門,內心的軟弱、矛盾、虛偽在那一刻全部釋放,在矛盾的一瞬間,出賣了妻子、兄弟和他的心,不過,我想,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子,能捨身為王,為別人的生命付出一切的能有幾個?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現代生活中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小悦悦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只有一個人願意出手相救,其他人因內心恐懼而退縮。

如果説活命是段小樓的全部,那麼段小樓就是菊仙的一切,菊仙這個剛強的女人他的剛烈,對愛的執著,內心的堅強是我所敬佩的,不向命運屈服,即使身處青樓,依然能夠有勇氣去面對萬事的變遷,她要重新做人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在大難面前,仍然誓死保護段小樓和那把寶劍,為何?因為愛,所以願意付出一切,但當全身心的付出都得不到回報後,無論是誰都會疲憊,在欺騙與背叛之後,也會厭倦,愛到深處就是恨,好最終穿上新婚時的嫁粧,帶着曾經的記憶,現在的痛苦走了,恨他還是因為愛他到無法自拔。

1977年,兩人又重新相遇,在這十一年裏,雙方都在經歷着不同的人生,命運早已註定,不論是戲中還是戲外,虞姬的選擇都是在最愛的霸王前離開,而霸王能做只有那一聲嘶喊,唱完最後一齣戲後,華麗轉身,悲哀落幕,舞台是他最後的歸宿,華麗的戲台應有高貴的人來閃耀自身的光彩。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男兒郎敗給了女嬌娥,利戰勝了情,恨掩埋了所有的愛,曲終人散,帷幕落下,無須感歎,一切終歸塵埃。

《霸王別姬》觀感影評 篇二

霸王別姬敍事緊湊,環環相扣,節奏合理,不拖拉,我覺得很好看!

本片用社會的發展促使人性的改變,用人性的改變,完成命運的不同故事情節和李尋,遵循因果,以時間順序的敍事順序,層次清晰,不宂長,描寫手法自然不做作,在時代的刻畫方面,既符合當時社會背景,又能體現歷史的滄桑感。

電影中光的特效運用的很出色,電影開頭就是用光線漸暗的方式把觀眾拉回舊時代!在小樓結婚時,喜慶的色彩與傷心絕望的蝶衣,處於黑暗的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人物內心,感受精神狀態與氣氛,電影音效與配樂方面也是極佳的,電影中多次出現的叫賣聲,反映了人物緊張侷促不安的心理狀態,電影的配樂營造了大氣恢宏的氣氛和中國典型文化的格調,電影中演員的造型方面也非常考究,符合時代特徵的服飾道具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程蝶衣和段小樓的經濟,精細造型!段小樓有一套京劇行頭,程蝶衣有四套。這五套行頭,無論是法官服裝配飾還是粧容,都十分精緻,突出中國京劇的特徵,使人看起來賞心悦目。

總之,《霸王別姬》是一部極具視聽之娛,又能讓引人深思的好電影!

《霸王別姬》觀感影評 篇三

很早就知道了這部電影,口碑不錯,一直沒空看,在豆瓣看了評分挺高,就找了個時間一口氣看完。

這是一部90年代拍的電影,導演是陳凱歌,主演張國榮,張豐毅,葛優,鞏俐等,劇情有點嚴肅,甚至讓人有點沉悶和壓抑,一個唱京劇的戲班子,十幾個稚氣未脱的少年,在幾個師傅的調教下,懷着做主角的夢想,為了混口飯吃,日復一日刻苦鍛鍊,忍受着各種體罰帶來的痛苦,戲班子的規則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唱好霸王虞姬這一齣戲,師兄弟二人勤學苦練,師弟程蝶衣在某一刻頓悟了,要想唱好戲,自己要先代入角色的身份裏,於是他痴迷於虞姬這個角色不能自拔,不瘋魔不成活,用自己的一生來飾演這個角色,戲如人生。

戲班子經歷了清朝末年,日本侵華戰爭,解放戰爭,文ge時期,文ge後這幾個時期,人物形象飽滿,入木三分,尤其是文歌那段場景,讓人觸目驚心,心有餘悸,白底黑字的大字報刷滿牆,紅衞兵戴着袖章個個氣宇軒昂,為了生存,相互揭短,不擇手段,人變得醜惡無比,一切恢復平靜後,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尤其是大師兄的老婆菊仙的自殺,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悲傷的音符。

再想起不久前看《傅雷家書》的一幕,傅雷夫婦也成了文ge的犧牲品,讓人惋惜和難過。

時運不濟,多保重自己。

每個時代,都給了人們使命和機遇,為了生存,人們學着適應,學着改變。

葛優和鞏俐演的電影《活着》,還有馮小剛的電影《1942》,跟這部電影都有點類似,努力活着,説難也不難,説容易也不容易。

最後送上葛優親自唱的歌,百聽不厭的一首歌。

《霸王別姬》觀感影評 篇四

千百部戲,千百種人生,最終打動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戲台上,身披精緻戲服的戲子咿咿呀呀唱唸做打,一顰一笑學盡了前世今生音容相貌,人人喝彩,為其戲子的一生。落幕台後,怔怔地脱下戲服,望向鏡中的自己,像是看着另一個世界的戲子,逃不出這戲子的命。

有首歌中唱:“人生有許許多多的路口,常常不知向左還是右。”這樣的迷茫只出現在有的選擇的時候,而現實中常常沒得選擇,被帶進一扇門就不再出來。被迫的生活的選擇,是戲的開頭。必不可少的坎坷糾葛、恩怨情仇、悲歡離合、相愛相殺的不可理喻,折磨着人的心腸,是生活的主體,戲的。骨節。末了前塵往昔湮滅,歲月流長,當愛已成往事,一粒滾燙的沙塵入眼,盈盈了渾濁的眼球,不願放,放不下。遂結局了生活,戲的高潮。

人啊,難為偏執。偏其所痴,執其所信。披着戲服,乃是虞姬,脱了戲服,更是虞姬。一旦入了戲,便無出戲之路。戲台上洋洋灑落傳單紙片,貴妃仍舞。燈滅,舞,燈亮,舞。為懂的人舞,不管皇權富貴,不管外敵內黨,輕輕蹙眉,眼角上抬,張口就來。“從一而終!”是口中念念的不忘。在被錯誤的時代狠狠地剝下了戲服後,疼痛難忍,如剜心一般,憤憤地一把火焚了所有的華服麗飾動作優雅,燃起不滅的是驕傲與不屈。執念如此,是當,或不當?這番驕傲與不屈是刻骨的,也蝕骨。戲子將一生交託給戲,嚴絲合縫地將自己與角色重疊,無論他是誰,在什麼年代,都應得到世人的尊重。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人哪,倒本不該如此執着。戲中角色的枷鎖不知何時緊緊套住了自己,既為戲瘋魔,又為爾痴迷,不許爾別離。“我要你跟我,不,是我跟你,好好的唱一輩子戲不行嗎?!”“説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可戲是那個戲,生活是這個生活。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妻子捂熱的被褥,是無事小賭逗逗蛐蛐,親朋聚首斟斟小酒。戲呀,總要歸於生活。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俗世裏無他那麼多蓋世英雄,柔情紅顏,有的是你不想觸碰的掉在地上的煤渣,胡灑的狗血,胡亂上身的是非。不瘋魔不成活的世界裏一人無論如何自在瀟灑,都不應迷了心智,睜眼看看這世界吧,看看這世道都演到哪一齣了。

戲子入畫,一生天涯。你我不過凡夫俗子在這世間苟活,你在台上先亮嗓,我遂應;你若在這熙攘街頭大聲唱唸,我祗低垂下眉眼,不敢上前。確實是真虞姬,假霸王。你用這一生的戲成全了你的命,你看到生死相許的來世,幸福地無怨,也無遲疑。而我願在這俗世裏做一個俗到透頂的人,我念着初見你時凍紅的小臉,不肯被人欺的瞪眼,我念着你總唸錯的“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我念着你當時還喚作“小豆子”。常念若此生未曾相逢,只願人各圓滿,如此最好。

《霸王別姬》觀感影評 篇五

中央戲曲學院導演的這一部《霸王別姬》劇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幾分鍾。介紹説這個劇獲得了亞洲大學生戲劇節的優秀作品獎。

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劇。和第一部看的京劇《傾國》一樣,都是在繁星戲劇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離看的。看了這兩部劇,發現中國的戲曲文化真的有一種別樣的優美,演員精緻的粧容、揮舞衣袖時翩翩起舞、配樂中琵琶等樂器動聽的聲音、演員沒説完一句台詞後鼓給它增加更多動感。《霸》相比《傾國》,更加有動感,因此看着更歡樂。《傾國》節奏有點過於緩慢。演出結束後,演員請導演上台,最驚奇的發現竟然坐在我右邊的是導演。我知道導演應該也是一個本科生,只是沒有想到我離導演是那麼近。演出時我看到她拍照,我覺得看劇不是不能拍照的麼,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來原來是導演拍自己的演員的照片!她説這是她們第一屆京劇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學生。這些大四的學生演的雖然只是京劇,但仍充滿動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員,在舞台上蹦來蹦去,騰空翻躍,即使要傳達的是一個悲劇故事,但是總體感受是一個喜劇故事。劇中用兩面巨大的白布來當幕布,也當做河流的舞動,也給予舞台不一樣的動感。總之,這個京劇賦予了傳統京劇不一樣的色彩。

結局有點倉促,我以為虞姬死後,虞姬的故事就結束了。但是她死後又重新出現在項羽面前,我不明白項羽仰望站在高台的虞姬,傳達的是虞姬是一個夢了,他們人鬼世分隔了麼。最後項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敍述的,我覺得這樣的結局有點倉促。

項羽、虞姬的表演者動作有點僵硬,雖然厚厚的粧容讓人看不出表情的變化,但是延伸是犀利還是遊離不定還是可以看出,畢竟只是學生,達到這樣的創意也不錯了。

《霸王別姬》觀感影評 篇六

當一切開始就再難停下,紅色的幕布緩緩拉開,各類角色依次入場。被世人奉為經典的京劇曲目:《霸王別姬》就此拉開序幕。

那鑼鼓聲響起時,寓意着一場大戲的開始。故事已經遙遠到上一個世紀,由《霸王別姬》結緣,因《霸王別姬》結怨。而程蝶衣和段小樓就是這戲裏的主角。

他們同是命途多舛的人,小小年紀被買入戲班子裏學戲。在這段時間裏,程蝶衣對他的師兄段小樓產生了一種似親人又似戀人的感情。他們憑藉一曲《霸王別姬》相識,卻也因此而離別。

一道縹緲卻有力地聲音在程蝶衣的耳邊響起:“我本是男兒身,又不是女嬌娥。”隨着一次次的反抗,那歎息終是落下,他終是向命運投降。

投降之後,是名聲遠揚。可程蝶衣的內心卻在煎熬,像是在泥沼中努力掙扎的魚兒,卻始終出不來。漸漸的,他放棄了最後的抵抗。

樂聲響起,那種瀰漫在空氣裏的淡淡憂愁開始發酵,如痴如醉。伴着蝶衣的戲腔響起:“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身。”戲幕進入高潮。恍惚間,彷彿看見了狂傲不羈的楚霸王狼狽的逃至江北,虞姬自刎於霸王眼前。

《霸王別姬》講的是楚霸王和虞姬,又何嘗講的不是程蝶衣和段小樓呢?度過種種磨難,程蝶衣與師兄段小樓不再相見。彼此也不想主動認錯。

蝶衣青衣披身,不再穿着華麗的戲服,不在登台唱戲。一切是那麼可悲,雙方都活在回憶的舊夢裏。時光在悄悄流逝,程蝶衣與段小樓彼此間的再次重逢,也只能一笑泯恩仇。他們再一次合作《霸王別姬》,隨着落幕的是程蝶衣的死亡。

台上,《霸王別姬》正在謝幕。耳畔突然響起那帶着憂愁的旋律:時過鏡遷若再描一筆,無非是痴人入了夢…自娛,你若不在,我又豈敢,妄提往昔……

《霸王別姬》觀感影評 篇七

影片講述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師兄弟,段小樓演生,程蝶衣演旦,兩人一向配合天衣無縫,尤其一出《霸王別姬》譽滿京城。師弟傾慕師兄,然而段小樓在認為該成家之時 迎娶了名妓菊仙,自此三人圍繞一出《霸王別姬》生出的愛恨情仇開始隨着時代風雲的變遷不斷升級,終釀成悲劇。

作為反思文革最優秀的影片之一,《霸王別姬》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神來之筆。這部電影濃縮了中國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也是中國史上一個災難深重的時代。它把時代的轉換與人物命運的轉折緊密相連,結合社會性和民族性去表現人性的發展,又以人物命運來反映當時現實,使幾者達到完美融合。同時,《霸王別姬》生逢其時,在九十年代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眾文化三足鼎立時期,它找到了極好的契合點。綜合以上種種,使此影片得以一直屹立於中國百年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峯。

國際影評聯盟評委認為:《霸王別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國文化歷史及人性、影像華麗、劇情細膩。影片用中國文化積澱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狀態的表述,更通過幾十年的時事風雲,透射出一股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經歷猶如戲夢人生。陳凱歌選擇中國文化積澱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來表現他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是很聰明而獨到的。對於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來説,則此片的內藴更為豐富深廣,銀幕影像的張力更具歷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