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品多篇)

七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精品多篇)

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一

開學第一天的晚上,媽媽陪我看了中央一台的《開學第一課》。心中就油然升起一股驕傲——-那是身為炎黃子孫的榮耀。節目分五部分: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載道和絲綢新路,皆體現了我們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以載道。主持人董卿是我學習的榜樣,她對古典文學有着很深的造詣,她喜歡的詩人是蘇軾。而我最喜歡的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他有着"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感慨;有着"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無奈;也有"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英雄氣概。

節目中請來了一位大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他給我們講述了自己翻譯事業都故事。許老先生把中國的詩詞帶給全世界,用外國語言來傳遞中國詩詞的美。他已經96歲的高齡,但是依然每天堅持翻譯一頁《莎士比亞》。許爺爺認為,人最大的夢想就是做喜歡的事情,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樂趣。

王珮瑜老師給你們帶來京劇韻白《水調歌頭》。京劇韻白聽起來慢條斯理,有腔有調。配上古典音樂,聽起來有種讓人流眼淚的衝動。蘇軾千百年前就在感慨明月幾時有?於我心有慼慼焉。

文以載道這一部分,讓我知道了詩詞可以和外語結合,可以和京劇結合。無論哪種形式,都體現了中國詩詞之美,中國古典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作為一個國小生,我身邊就有許多熱愛國學的人。我們學校的李老師,每天清晨去達活泉公園的小亭子裏朗誦國學經典名著。我也在上下學的路上聽古詩吟唱,還和媽媽玩"飛花令"。其實國學就在我們身邊,比如説,我去"我家農場"吃飯,看見杏樹剛結出小杏,就想到"花退殘紅青杏小";去三峽遊玩,看到兩岸風光就想起"高峽出平湖"。

一次去天一城看燈展,當時皓月當空。一位爸爸抱着孩子指着天上的月亮説:"你看,月亮像燈泡,月亮像燈泡!"我無意中聽到,感覺好慚愧。萬千形容月亮的詩句從我心中湧現出來,我不想以後這樣教我的孩子。希望大家放下手機,拿起書本,讀讀宋詞元曲楚歌賦,寫寫唐詩晉字漢文章。讓這些國學經典成為我們炎黃子孫的精神食糧,受益一生。

七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二

在浩瀚的天空,有一隻蒼鷹,她有着健碩豐滿的體魄,矯健有力的身姿,她曾憑藉那一腔熱血和永不磨滅的信念,在殘酷無情的地獄中殺出了一條名字叫自強的血路。

在幾十年前,這隻蒼鷹的脊樑上,出現了一支名叫紅軍的隊伍,他們身着一身淡藍色的軍裝,帶上只裝有幾個幹窩頭的破布糧袋,穿上乾草編織的軍鞋,親吻擁抱了自己的家人,便毅然踏上了兩萬五千裏的漫漫征程。

這支有三十萬人的隊伍,大到七八十歲的白髮老人,小到只有十八天的搖籃女嬰,但他們個個都是用青春和勇氣譜寫祖國奇蹟的英雄好漢!

已滿九十九歲的胡正先老先生,曾在祁連山,整整四十八天沒有見過糧食,赤腳走過三稜刺路,雙腳被尖鋭的稜刺扎得血肉模糊,他曾説過:“我的一生只有兩個信念:一,我要當紅軍;二,我要為祖國!”看到這裏我不禁感到羞愧,困難挫折總會時不時的出現在我的身邊,而我卻只等待着失敗的結局降臨,胡老先生卻用自己的痛苦歷程告訴我:困難的高山,永遠不會因為你的眼淚而倒塌,更不會因為你的眼淚而可憐你!你能做的,只有用那永不磨滅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決心來踏平它!總有一天,你會站在那困難大山的峯頂,向所有人展現你的矯勇!

賀炳炎,一個用智慧獨自擒獲了四十七個俘虜的年少男孩,在一次戰役中被擊中的胳膊,當時的紅軍條件艱苦,沒有任何的藥品和器具,只能從村民家中借來砍樹的鋸子,賀炳炎就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忍受了兩小時十五分鐘的鋸骨之痛!我曾被鐵片劃破過指尖,尖鋭的疼痛讓我記憶尤深,賀炳炎的堅強讓我心生震撼:疼痛讓人難以忍耐,可是為了理想和信念,流再多的血和淚都應堅強下去,為自己的未來書寫輝煌!

兩萬五千裏的長征路,每一寸土地都沾染着紅軍戰士的鮮血和淚水,他們沒有糧食,更沒有能抵抗寒冷的棉衣,他們渾身上下,只有滿腔熱血和那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他們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四渡赤水河、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將侵略祖國的列強殺得片甲不留!抗戰八年,先輩們用自己的鮮血將手中的旗幟染紅,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打下了一片藍天!

老鷹抬起了驕傲的頭顱,用她那強勁有力的臂膀在無際的天空奮力搏擊。這隻勇敢的蒼鷹有一個響徹雲霄的名字——中國!

七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三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也是我中學生活的第一天,雖説不是第一次踏進羅山的校園了,但未免還是有些欣奮與陌生。一大早,我們辦完了開學典禮,便回教室等待時間一分一秒向九點奔去,為什麼是九點呢?告訴你,因為今天九點有開學第一課呀!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幸福是什麼?是久別的親人突然相逢?是戰火年代的一片安祥?我沒有準確的答案。不過在看完這開學第一課後,我終於有了不少答案。

當我看到年僅十歲的盲童劉浩就嬴得國際兒童鋼琴大賽三等獎時,我驚呆了,他告訴我,努力後的成功就是幸福。當我看到來自重慶篤枰鄉的同齡人,為自己將離開自己的班主任——他這個教會了農村孩子跳時尚舞蹈的年輕老師而落淚時,我知道了,付出和分享就是幸福。20歲的彭佩傑5歲喪父、喪母,由附近村子裏的劉芳英撫養,但更不幸的是,1999年,養母竟癱瘓在窗,養父也離開了家,母女倆相依為命。可彭佩傑沒放棄,硬是照顧了養母整整12年……

她告訴了我,感恩就是幸福。

兒童幸福成長宣言,也告訴了我:

我要成長,快樂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我要樂觀,每天發現一件新的美好事情,學會對壓力説沒關係。

我要自信,相信並發現自己獨特的價值。

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贏。

我要感恩,珍惜身邊人、身邊事,每天想三個值得感激的理由。

我要分享,就像生日蛋糕,和你一起分享的人越多,快樂越多。

我要寬容,原諒別人的無心之過。

我要溝通,把自己的心事説出來,也做別人的開心果。

我要關愛,和長輩交朋友,和同伴交朋友,和動物交朋友,和自然交朋友。

我要讚美,幫助別人發現優點,也通過別人發現自己的優點。

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我要奉獻,幫助別人能讓自己更快樂。

這些,都是幸福!我終於知道幸福到底是什麼!

2022年《開學第一課》七年級學生觀後感 篇四

望遍了天空,卻沒發現哪一顆星比母親的容顏更璀璨美麗;踏遍了大地,卻沒有發現哪一片土地比父親的肩膀更堅實寬厚。品遍了咖啡,卻沒有發現哪一杯比父母的愛更濃厚!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明白了孝、愛、禮、強這四個字。所謂孝,即孝敬父母長輩。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我們應當回報。所謂愛,即愛父母,愛他人,愛自己。愛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字眼,關鍵在於理解。所謂禮,即對人有禮貌,彬彬有禮。所謂強,即少年當自強。

我所感悟的這四個字全部都離不開我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與教育,我們理應遵守。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或許有的“遊子”明白母親的苦心,但有的遊子卻不會明白,母親的寄託期盼,他們只是一味地認為只是母親應該做的職務,但是,他們錯了,父母不欠我們什麼,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因為他們對我們的愛。

七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五

從國小開始,《開學第一課》這項觀後感作業就成了必然的了,當然,這次也不例外。

先開始是解海龍老先生的一段介紹,對他,我們最熟悉的即是他的經典作品《大眼睛的希望》。就是這張出現在我們政治書上的照片,縮影了多少山村孩子對讀書的渴望。正是因為解海龍老先生的堅持不懈,正是因為他跨越二十二個省,兩千多個縣的壯舉才使我們瞭解到了在那個我們父輩,祖輩的年代,讀書有多麼的奢侈。而當下的我們,在此番條件下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認真讀書呢?

而後又出現了中國第一輛大飛機的試飛員們,看到他們,就讓我想起了一個人:曹先建。他在飛機出事故後冒着生命危險安全着落了我國的戰鬥機,而自己受了重傷,如此拼命保護國家財產,令人欽佩不以。

令我映象最深的是俞敏洪老師。出生農村,三次大學聯考,第一次英語35分,第二次55分,第三次竟然奇蹟般95分,而兩個小時的英語考試他四十分鐘就交卷了。他從來沒想過他那麼厲害,填志願他不敢填北大,那還是他老師幫他填的。可事實是他成功考進了北大。畢業後又在北大任職教師。當他的事業穩定時,卻選擇辭職創辦新東方教育集團。當他在北大門口貼廣告時,他的學生看到他幫他一起貼廣告。經過一段辛苦的創業後,他成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後來憑藉口才成了一位演説家。而我們熟悉的馬雲不就是這樣嗎?誰又曾想那個騎着三輪車收廢品的年輕人,二十年過後竟成了中國首富。專科畢業的他憑藉自己優秀的英語成績來到了美國,回國後創辦了第一個中國黃頁,數年吃泡麪,住地下室的生活,辛勤的勞動最終成就了他。這也正迎合了他説的那句話:不吃苦,你拿青春幹什麼?

國家的興盛正靠的是我們這一羣羣少年們,正如梁啟超《少年中國説》裏面的那樣,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七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六

9月1日是我們開學的日子。晚上20點,我和爸媽一起準時收看了2021年《開學第一課》,這也是持續了12年、每年新學年開學的“同一堂課”。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在北京、武漢同時設置了電視課堂。這次晚會以“理想照亮未來”為主題,傳遞着“理想照亮未來”的價值理念。

節目特別邀請了“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陳薇,以及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張文宏、吳尊友、毛青等,共同講述了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揚了抗疫精神。同時,北斗三號導航衞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也為我們講述了北斗衞星的運用,向我們展示了科學的力量。

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曾經是收治患者的一家“方艙醫院”,今年《開學第一課》將課堂搬到這裏,對武漢這座抗擊疫情的“英雄之城”而言意義非比尋常。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分為“擔當”“團結”“科學”三大篇章,聚焦貢獻突出的專家院士,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聞令而動的人民解放軍,勵志向上的學生代表……晚會向抗擊疫情以來,每個平凡崗位的堅守者致敬。而這其中就有不少武漢人的面孔,他們把武漢人民面對疫情“不服周”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最動人者人性美,最可貴者民族魂。回望在這場疫情裏,醫者的責任情懷,志願者的無私奉獻,學者的科研擔當無一不讓人動容。“武漢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人們眾志成城、各盡其力。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持人,是大家熟悉的央視boys——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四位主持人化身“老師”,帶領我們聆聽了温暖人心的抗疫故事,也感受到了震撼鼓舞的抗疫精神。

開學了,一切都是新的,但我們不能忘記今年所發生的一切,更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好好學習,在未來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