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一】

《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中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紀錄片。運用大量長鏡頭去跟蹤航拍,長鏡頭是本片紀實風格的主要標誌之一,在畫面語言諸多要素裏,遠景,固定鏡頭、自然光線構成本片紀實風格。以空中飛行線路為線索,以故事化的敍事方式展現一個觀眾既熟悉又充滿新鮮感的美麗、生態、文明中國。

一、長鏡頭跟蹤紀實航拍,呈現美麗中國的巨幅畫卷

《航拍中國》在鏡頭語言運用方面,科技感超高的航拍與大量長鏡頭,帶來了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例如:本片第一個長鏡頭便展現的是上海的高空,隨着飛行器的運動由湛藍天空一直到俯拍上海大城市的全景,向觀眾真實呈現一個現代化的上海,用一種獨特的視角,紀實的長鏡頭去真實記錄大時代背景下的中國面貌,向觀眾展現了一個貼近時代,貼近現實的中國上海,科技與文明共存的美麗都市,人文上海。

二、厚重而悠長的解説,展現出美麗中國人文情懷

本片除了紀實的長鏡頭,另一個亮點就是解説,本片的解説充分的彌補了畫面寬度,例如:解説詞中一段“朱家角已經度過了1700年的時光”。將畫面的單一性彌補,畫面中簡單的房子在解説的解讀下帶上了歷史的厚重,歲月的痕跡,也使畫面的意義有了深度,增加了寬度,讓觀眾墜入歷史的長河中,讓解説具有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本片解説詞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渲染氣氛,統一節奏,隨着鏡頭的運動,解説將一個沒有情感的現場鮮活起來,利用細節的魅力去講述上海的故事,過去的故事與現在的故事。

三、故事化的敍事結構去講述大時代下的東方明珠

本片以故事化的敍事方式展現一個觀眾既熟悉又充滿新鮮感的美麗上海,本片用夾議夾敍的故事化敍事風格去講述了上海在過去與現在變革的故事,一個標誌性建築就帶表了一個歷史故事,代表的是過去的故事,一個現代化的大樓就代表了一個現在的故事,一個活力都市變遷的影像故事,在大時代背景下變遷的記憶,用故事真實地再現我們身邊發生的一切,用故事去講述一個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魅力。

結語

《航拍中國》用大量長鏡頭去紀實一個活力中國,人文中國,美麗中國。反手,解説詞擔負着重要的任務,十分出彩。它串聯、遞進、深化內容,在這樣的片子裏,畫面再美,沒有解説就是半個啞巴,所以本片除了長鏡頭,解説是本片最大的助推劑。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二】

近幾年,含有“中國元素”的自然紀錄片在國外電視台裏頻繁出現,宣傳中國。於是今年年初,中央電視台終於籌劃了一檔專注於介紹中國美麗自然風光的紀錄片《航拍中國》。從上映開始,這部紀錄片就大獲好評,從文案到配樂都美到極致。成為即《舌尖上的中國》後有一檔,口碑收視雙好評的紀錄片。

《航拍中國》採用航拍技術以高空視角俯瞰整個中國。每一集片中都會有幾百個美景鏡頭。畫面之精美,氣勢之宏大。航拍最能體現,雄偉河山的廣大和人文之美。紀錄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國海南、陝西、黑龍江等地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冬夏風情濃厚的黑龍江。

片中,北國雪境的氣質一覽無遺。在庫爾濱,霧凇不僅美得晶瑩剔透,更擁有長達四個月的漫長“花期”。亞布力滑雪場上的人羣在歡樂滑雪中體驗風的速度。松花江上,冰面被切割成一塊塊重達500公斤以上的巨大冰塊,遠看像一顆顆甜蜜的冰糖。就是這些大冰糖,在能工巧匠的手中,變成冰雪派對的現場,搭建出哈爾濱每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通過《航拍中國》瞭解到了鏡泊湖是中國最大的高山熔巖堰塞湖,水流和崖壁凝為一體,形成了冰瀑奇觀。懸崖之下,是60米深的黑龍潭,水底的温度卻常年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老人縱身一躍,人與自然合二為一。黑龍江這集除了片中秀美風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還有當地人與景的故事結合。

短短一集不到50分鐘拍攝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地形、變幻莫測的自然氣候,更加強調的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人的故事。片子以獨特的上帝視角,呈現出了一部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幀幀是美景,秒秒為經典!

雖然這幾年各類真人秀綜藝在熒屏上異常火爆,所有節目無一例外的都會在風景秀美的地方取景。但沒有一個節目,會從純粹的自然風光着手,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中國的美。

孩童時從父母空中瞭解世界、上學時從課本里瞭解中國、工作時又從手機中瞭解社會。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卻忘記了這一切都不如“行萬里路”。悠悠古國,萬里河山。幾千年的崢嶸歲月已無法復刻,祖國的山河便成了那段歷史留給後輩最終的遺物。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三】

央視紀錄頻道從1月28號開始推出《航拍中國》大型紀錄片,至今為止已經播出四集,分別是海南篇,陝西篇,新疆篇,黑龍江篇。第一季總共六集,接下來要播出的是上海篇和江西篇。看完四集,忍不住興奮激動,我海南風姿絢麗,我陝西曆史厚重,我新疆天高雲闊,我黑龍江物產豐富,關掉電腦屏幕竟然不自覺的哼唱起了“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抵制台遊,抵制韓遊,抵制日遊,從此再也不要去刷標語喊口號了,建議從上到下直接普及這部紀錄片,那絕對立馬凝聚人心,讚美祖國,蔑視周邊。關鍵是這個不讓人反感啊,沒有那些説教,沒有那些激進,我們所有人被激發出來的熱烈激情,都源於我們對腳下這片土地那深沉的愛。就是因為這些美景,就是因為這些物產,惶惶華夏絕對值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去捍衞。

這個系列紀錄片完全用俯瞰的角度拍,讓人於上空觀滄桑之全貌,宏大完整,所有的山川河流的真面目都赫然眼前,再也不用埋怨只緣身在此山中了。還有它拍的每個省,基本上是把那裏的地理人文風俗歷史一起拿來介紹,讓人尤其的漲知識。一起看片子時,很多彈幕都強烈建議讓中國小的地理課上多放這個系列的片子。我也感覺這個建議好,這部片子涵蓋了很多東西,把中國的地理結構以震撼的影像呈現出來,從視覺上絕對能激發他們對我們祖國山水的興趣,還有從此以後學生們都會愛上地理老師的,地理老師會更加拼命的講我們祖國的博大浩瀚,這比什麼愛國教育都簡單湊效。

看這部片子裏的天藍藍水清清,我也突然想到柴靜之前的《穹頂之下》。難道我們所處的不是一箇中國?年前大家都還在關注環境污染,大氣霧霾,怎麼過了一個年大家都驚歎我們中國的乾淨美麗了呢?這估計要歸功於主席説的正能量了。一個成熟的社會,有善就必定有惡,有崇高就必定有卑劣,有天高雲闊難免也有污水滔滔。關鍵是看我們社會的總體趨勢了,看這些制定政策的出發點了,若都是在向好去的路上,就像我們一直被灌輸的我們是過度階段,美好的東西是我們前進的目標,劣氣的東西若將是被一點點吹散,我們就不妨等一等,不要苛責,平心靜氣的等上幾年,以觀其變。

大國的崛起,我們要正視現狀,但是也不要妄自菲薄。

就拿電視節目來説,一直播放鮮肉我們就忘了演技實力派是怎麼回事?一直播放《三生三世》,我們就忘了我們還有良心正劇《大秦帝國之縱橫》。綜藝節目一直播放《奔跑吧兄弟》,我們就淡薄了我們還有《詩詞大會》《朗讀者》等這樣有底藴的東西。也如新聞媒體上一直報道離婚劈腿出軌,我們就忘記了我們周圍也有很多“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看了太多那些表達自由人性的電影,我們就忘記了作為一個社會人必須要遵從很多應有的羈絆。所有的東西都是五五分的,不見得好也不見得壞,不好不壞是我們平常的生活和人生。但是那些正能量美好的東西是點亮我們生活的部分,沒有它們,我們的日常是灰色的,也是不精彩的,人生似乎也是無意義的。嚮往美好,呵護美好就是這個社會必須要弘揚的正能量,無關政治,雖然我們無論如何也遠離不了政治的。

《穹頂之下》的慘烈現狀確實存在,污染食品安全很普遍的在我們的周圍,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我們黃土高原正在逐漸的披上綠色,還有科學家為研究那些覆蓋植被而付出日以繼夜的勞作;我們還有很多貧困人口,留守兒童,可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我們現在的受教育水平比起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前所未有的提高,無論城鄉感覺只要想上學總是有機會上的;我們的社會有浮躁有攀比,還有很多青少年甚至爭着搶着去當網紅,可是我們社會裏當然也有很多踏實低調埋頭苦幹的年輕人,他們為社會的運作或從事橋樑公路建築行業,或寫代碼到深夜服務於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成熟的社會不是隻有好的沒有壞的,當然也不是隻有壞的沒有好的,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不能因為有些特例的不公或污濁現象,我們就去否定這個國家的種.種,我們要學着從一粒沙裏看見一個世界,從一朵花裏看見一座天堂。

這第一季的《航拍中國》只是講了中國的東南西北中的幾個省,我大河南不知會被排到第幾季了,但是我不急也不燥,靜靜地等它拍出我洛陽帝都的全貌。洛陽的歷史厚重度絕不不輸於西安,如今洛陽環境的美好也是其它的古都比不了的。還有我們那一城的牡丹,即將馬上盛開,那滿城飄香的盛景,應該比新疆的杏花溝更要驚心動魄吧!我是愛洛陽的,當然我也是愛中國的。感謝這部《航拍中國》,讓我那久違的愛國熱情又被激發出來,讓我之所以高調的喊着“愛我中華”有個無人辯駁的理由,而且很是坦蕩,也不會擔心有人説我被,祖國的一山一水是映像到我們腦海裏的,那浩瀚的歷史燦爛是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裏的,我由衷的感到中國的博大,我由衷的為作為這片國土上的一個人民而自豪。突然間也想起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不自禁的想吟起: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四】

泱泱華夏,歷史上經歷了繁多的苦難,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已經看見了美好的明天,中國正在騰飛。中華之崛起已然起勢,華夏之創作者已然用新科技手段進行潮流創作。導演用貫穿全片的人文精神與對中華美好山河的無限讚美,飽蘸着濃烈的華夏精神。宏觀的敍事邏輯沒有帶來細碎繁雜,渲染的是立體飽滿的江西形象。創者的濃濃自豪之情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鏡頭展現的淋漓盡致。導演用一雙縱覽全局的高空眼睛,自然地展示俯瞰視角下的清麗脱俗與奇巍秀麗。

導演對紀錄片的個人詮釋,包含着濃郁的民族自豪。華夏文明擁有博大的文化脈絡,歷史文化的積澱充斥着人文精神。導演通過航拍的手段構築中國形象,弘揚中國精神,是文藝創作者的擔當。可見,在華夏崛起的步伐中,編導者們感悟到了民族精神。時代在變,心態在變,視野在變,角度在變。導演渴望通過記錄現在,反映民族氣質,啟迪未來。大國氣質正在成型,更需要新的角度進行鑑賞、品味。

《航拍中國》以宏觀的敍事邏輯來鏈接板塊,結構清晰具體,合理有效的建構了主體框架。在片子中,編導按照江西的自然地貌,以眾多小版塊例如城市、名山為線索,交織成完整的江西印象。在詳細的敍事線索之下,片子整體構建顯得極其自然,在完整邏輯框架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板塊與板塊之間的銜接自然而乾脆,以相近的點進行鏈接,相互堆疊下串聯成立體的完整映像。在這裏面,每一個小版塊都有各自的精彩。板塊之間以動畫生成的方式進行延續,逐漸生成,畫風自然清新,獨具特色。

從天空俯瞰時,觀眾的視角與常時完全不一樣,會受到巨大的衝擊力。上帝視角下所展示的大自然塑造的形狀,具有與生俱來的浪漫。奇詭的上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形狀在空中得以呈現。新中國人氣昌隆,人煙繁盛。徽宅的對稱在與尋常視角高度不一致的地方得以體現;舞燈長龍在視線內連綿不絕,中華人煙興盛至此。同期聲中的鳥聲與水聲接着白鹿洞書院的壎聲,音樂音響化,音響音樂化。音樂是創作者情緒的表達,貫穿全片的舒緩音樂正是創作者對美好山河的欣喜。空鏡頭的使用,供給觀眾思考的餘地,增加影片抒情性,相當於國畫中的留白,掌控影片節奏,並給觀眾帶入生命歷程的時間。

無論經歷多少曲折,總能迎來圓滿的結局。心態在變,角度在變。中國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步提高,帶給國民的是思維高度的拔高。這也正是《超級工程》《航拍中國》等宣揚中國大國姿態的影片受到追捧的原因。《航拍中國》所表現出的對現實和歷史新的觀照角度和更通俗的表達方式,更加關注的是人類的普遍意義的情感,對家鄉,對祖國大地的血脈相牽的感情。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五】

自然孕育了文化,文化豐富了自然,歡聲笑語在自然與人文的編織中熠熠生輝,留下的光綿長深厚而又令人嚮往。紀錄片《航拍中國.江西》以其細膩優美的風格觸動着每一個觀眾的心靈,成功地做到了真實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向觀眾再現了江西那典雅與韻味並存的美。

即使你不是特別偏愛美景,也絕對會因此而發出讚歎。富有韻味的構圖,點綴上靈性的色彩,配以美妙的音樂,以導演餘樂的手細細研磨,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是屬於視覺的饕餮盛宴。

構圖塑造美的框架。影片在對畫面進行展現時,各種構圖混合運用,營造獨特的中國式意境。當鏡頭在河流與公路進行俯拍時,曲線構圖與斜線構圖帶來的流動感有一種特別的韻律,使畫面的空間更具深度。而在對於各種建築進行展現時,對稱構圖所帶來的平穩則充分為觀眾展示了古建築的古樸美。吸引眼球的是,導演在這裏巧妙的將畫面快速轉場,使畫面不會顯得過於呆板,同時,完美的保留了對稱構圖本身的平衡美感。鳥瞰鏡頭下,古樸的鄉村交織在綠色的叢林之中,人文美與自然美相互影響,相互遞進,共同在陽光下跳動着唯美的華爾茲,以此塑造出美的框架。

色彩點綴美的本質。在航拍之旅中,眼睛好比音錘,色彩宛如鍵盤,它們的每次接觸都會激起心靈的震動。影片中,綠色作為主色調貫穿全片,無論是壯麗的廬山還是偏愛江西的竹林都有着令人驚歎的畫面,它完美的詮釋了江西的活力與生機。而在對於小鎮生活與民俗進行講述時,則以為暖色調的紅色與黃色為主。其中最驚豔的是客家人的燒瓦塔,當暖暖的紅色映襯到人們的臉龐,那抹濃濃的幸福隔着屏幕傳遞到了觀眾心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人們對於生活的熱情與歡樂。應該説,這份民俗的發展與自然密切相關,其本質無疑是自然與人文相互交集而產生的美,而這份美,將隨着時間繼續延續下去。

音樂昇華美的意境。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曾説過:“電影的聲音,不僅加強,而且數倍的放大影像的效果。”這一點在《航拍中國》得到了充分體現。影片的總體音調平緩而優雅,配合上飽含情感的解説詞,在完美突出畫面的同時,又超越了畫面,以此延伸出更深層次的內涵與藴意,那就是,美的意境。每個地方都有着獨屬於它的意境,廬山清冷的簫聲,婺源歡快的笛聲,龍虎山的鼓聲,人們在幸福中發出的笑聲,加上富有中國韻味的留白轉場,那屬於視覺與聽覺上的美着實讓人不得不發出讚歎。其實不僅僅只是如此,音樂更大程度上還表明了導演的期望。當畫面轉向南昌時,音調則在歡快中帶着雀躍,解説詞也高昂起來,對着滕王閣、八一廣場發出了讚歎,並表明只要“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千古名句流傳下去,滕王閣也就會一直流傳下去。

只要人與自然能夠一直友好的延續,江西的美也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六】

作為《航拍中國》的總導演,餘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眾評價,他才鬆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後為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於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眾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並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質量。

六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為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為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豔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豔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於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裏,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餘樂説。

拍人文紀錄片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眾有耐心地看,並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為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儘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適合於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説。

而對於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説,“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還得是在大銀幕上:“雖然航拍中國得到較好的反映,

但我覺得,新疆魅力只釋放了一半。還要再下點功夫,會更美,更震撼。”王連明説。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七】

《航拍中國》是由余樂導演帶領着自己的團隊用無人機拍攝的方式記載祖國大江大河的一部優秀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綜合類地理紀錄片。第一季記錄了祖國的,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六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地勢地貌。

正如影片開頭旁白所説,帶你領略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航拍中國》所採用的特效是很炫酷的,在描述祖國的大好河山時加入獨具魅力的視聽語言更能突出祖國的神奇壯麗。餘樂團隊使用無人機用俯拍的方式展現出每一個省份地區的地形地貌,更能給觀眾營造一種震驚的視覺效果,採用推鏡頭的拍攝手法更能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影片大部分是解説詞,時而也會有無人機轟鳴的聲音,更加增添影片的真實感。拍攝每一個地區都會先展示出該區域的動態,地形圖。

旁白解讀出所要經過的路線以及該地的人文歷史地理。之後按照規劃好的路線進行拍攝 多采用推拉鏡頭的手法拍攝。在的那一期中,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拍攝的特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田地裏的大片紅色,從上空拍攝給人以強大的視覺震撼力,隨着無人機的下降逐漸看清原來紅紅火火的紅色竟是大片大片的辣椒。在一定程度上,給觀眾了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感覺。在很多時候紀錄片中缺少的就是這種豁然開朗的神祕感。影片中不僅介紹了各種自然,地理環境,也有關於各地奇妙傳説,從而滿足觀眾的好奇感,更能激發觀眾到此處遊玩的興趣。在影片中,看着能“上天入地,無歲不能”的無人機,帶我們領略之前難得一見的風景。我看到了直上雲霄的崇山峻嶺,看到了坐落於白雲之上的建築。不由得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人機帶我們穿梭於不同氣候,不同緯度之間,各具地域特色的景觀呈現在我們面前。

《航拍中國》帶領我們認識瞭解了許多之前從未見過的東西,經過工作人員數段時間的努力之後,呈現給觀眾如此優秀的文藝作品。之前看到《航拍中國》的豆瓣評分就心生好奇,看完之後才的的確確領略到祖國山河的壯美,如果沒有如此優秀的團隊拍出這種類型的紀錄片,許多美麗的景觀不被人熟識,欣賞,這將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啊!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八】

王侯將相坐擁疆土,只關注版圖輪廓裏多了幾個郡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只在乎文藻畫卷中融入了幾分意境。展翅的鷹雁可以俯瞰山川的美好,卻無法言語;於是, 《航拍中國》“趁虛而入”,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

《航拍中國》帶給我們更勝於“一覽眾山小”的視角。我們常年棲身於喧鬧的街頭巷尾,早已對周遭習慣甚至默然。紀錄片就是選取了這樣一片熟悉的土地,運用當下流行的航拍技巧,結合直升機與無人飛行器的拍攝,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宏大超然、新奇震撼的感官體驗,甚至有了漫步雲端、俯仰天地的神一般的感觀。更令人欣慰的是,本片雖以宏觀角度拍攝為主,仍不捨棄對細微處的特寫,遠近交織,廣角與微距相輔,讓觀眾在廣博中不至於茫然。

除了視角,《航拍中國》還有可圈可點的編排敍述,還有堪稱完美的背景音樂。

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歷來是相得益彰的。若無故事,怎知同事文中的騎樓是從南洋跨海舶來,怎知壯美秦川中那一方小山包是凝結古代人民智慧與血汗的始皇陵墓,怎知綺麗裏那一處凹陷換來了新中國航天事業的振興?受制於航拍的形式,片中拍攝無法細緻入微或是鞭辟入裏,這一部分缺憾恰由敍述進行彌補,觀眾雖無法親眼目睹,但由文字而引發的無限遐思,效果或許比直觀拍攝來的更為出眾。

《航拍中國》背景音樂誠然是點睛出彩的,賦予整部作品靈魂。音樂主體框架由王備創作,他是國內一位有實力、有經驗的音樂製作人。以片首曲為例:開始以鋼琴和小提琴徘徊作為引子,如同清晨初醒,配合開場台詞;而後鼓聲與大提琴(或為低音提琴)相得益彰,前者主導節奏,後者引領旋律,表達含蓄的律動、深沉的活力,恰與東方審美相吻合;後段是女聲高音吟唱與絃樂協奏相結合,達到網友所説的“燃”點,亦是作者及觀眾情感上的宣泄釋放點。

航拍之中的祖國山河是怎樣的?既有沉穩,又有躍動,既有濃墨,亦有多彩,總的來説,是壯美多嬌的。我們對於祖國山河的情感,同樣如此,既是含蓄深沉的,又是熱烈澎湃的。這部紀錄片的背景音樂樸素而不復雜,可謂大美至簡,從片中流出,流淌入觀眾的心田,將山川美景與觀眾心緒緊緊相系,創造出強烈的情感共鳴。

豆瓣對這部紀錄片評分達到9.3,網友評論其為“中國旅行指南”,也有説“我輩不可辜負這大好河山”,我更認同後者。其實,如需自我驚醒與振作,何必非得是《人民的名義》此類作品?《航拍中國》所表現出的祖國山川的美,在我們內心所激發出的熱愛,是一切正能量的源泉。

以未到火候的文字點評這部優秀作品,總覺得“意不稱物”,而描述其背景音樂,更是“文不逮意”。優秀的作品還應由各位親自去一睹一聽,《航拍中國》值得觀賞,去體驗那未曾感受過的壯美與感動。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九】

正所謂,“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在茫茫的西北邊疆土地上,停留在目光深處的似乎只剩下蒼茫戈壁和漫天風沙,似乎只彌留了幾座高聳入雲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峯。而在觀看了《航拍中國——新疆》之後,卻明白了,何為:“萬木長毫開麗境,一池濃墨壯河山。”

隨着自天空之上俯瞰而下的鏡頭,目光在那一個個瞬間流轉,新疆這個“塞外江南”的風姿漸漸展現了出來。雖不是親身所及,可那美景,確實讓人身臨其境。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勇敢奔放。新疆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她未曾擁有浩瀚無邊的海洋,可金黃的沙漠之上卻有着比海更壯闊的綿延: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浩浩沙丘,積蓄的是祖國北疆那種勇敢而不退縮的磅礴氣魄。自高空望去,那抹絕望與希冀交錯的黃色,在腦海中深深地鐫刻。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澄澈明朗。那五彩斑斕而藴藏着詭祕水怪傳説的喀納斯湖,那波光瀲灩的博斯騰湖和天池,想必蒼穹之上的雲翳也因之而駐足了吧。哦,還有那廣袤無垠的大草原,綠浪滾滾,承載着牧民們的辛勞。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風姿迷離。壁畫連綿的高昌古鎮,“神鷹獵隼沖霄漢的“魔鬼城,還有那藴藏着古文明的樓蘭古國……一處處,一景景,無不展示着獨特的風姿。

難忘,她的瓜果飄香;難忘,她的蕩氣迴腸,而那,卻更難忘——記住了她的芬芳,記住了她的明朗,更記住這片遼闊土地為我們帶來的力量,記憶中,守住了每一片繁花似錦,守住了每一寸沃土芬芳,更守住了西北邊陲那天鏡浮空的模樣。

166萬平方公里的遼闊,166萬平方公里的不羈與明媚,一寸寸土地,一丈丈江山,迴盪着的是幅員遼闊的祖國永不磨滅的歷史和輝煌。這部紀錄片中,我讀懂了來自祖國邊疆的魅力與感動,更讀懂了讓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瀲灩於世的光榮。新疆是我們一抹充滿綺麗的顏色,激勵着我們心懷感激地面對祖國大地遼闊的江山。新疆的幀幀流影,讓我們學會繼往開來,學會為了祖國的萬古流芳而努力的決心。展翅吧,我們是雛鷹,我們定要一同努力,共繪祖國明麗的風景!

《航拍中國》觀後感800字【篇十】

伊寧,中國西部邊陲的一座花園城市,她北倚天山雪峯,南臨悠然西去的伊犁河,四周是美麗的西部大地,氣候宜人,物產豐富,自然稟賦得天獨厚,素有“花城”、“蘋果城”、“塞外江南”之美譽,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伊寧市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民族風情濃郁,古稱寧遠,始建於1762年,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195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建市,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現轄八鄉一鎮二場、八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755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52萬人,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錫伯、烏茲別克、俄羅斯等37個民族。

從空中俯瞰伊寧,既有寬敞大道和現代建築羣,又有小巷深處綠蔭流水的維吾爾人家。在這裏,你可以看到民族英雄林則徐紀念館、拜吐拉清真寺、伊寧回族大寺、三區革命烈士陵園、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文化博物館、漢賓鄉果園八角涼亭、漢家公主紀念館、喀贊奇民俗旅遊等景區;也可以看到雄偉的伊犁河大橋,美麗的伊犁河濱。一橋橫跨,碧水湧流,河水滾滾西去,超越國界,引人遐想。獨特的風景名勝、源遠流長的文物古蹟和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的人文景觀,各民族服飾、文化的交融交匯,多姿多彩,令人陶醉。

如今的伊寧,不僅是伊犁河谷的物資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還是國內市場與中亞市場的重要結合部,是我國向西開放、同中亞各國發展經貿的橋頭堡。20__年5月的新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提出了成立霍爾果斯特殊經濟開發區,隨後伊寧區35平方公里正式成為霍爾果斯特殊經濟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為標誌,伊寧市進入了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新階段。20__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13.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14.0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706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8937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46.2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15.15億元。

面對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伊寧市始終有着勇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開拓精神,並提出未來五年城市的發展目標,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3.6%,到20__年達到300億元;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25246;人均生產總值到20__年達到50000元,在河谷率先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0.3%,到20__年達到24億元,實現翻一番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到20__年達到210億元……

如花的伊寧,是美的世界,美的天地,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中外遊人撲入她的胸膛,享受美,體驗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勤勞勇敢善良伊寧人會把這座“花城”建設成為充滿生機的活力城市、民富市強的實力城市、環境優美的生態城市、安居樂業的幸福城市、團結穩定的和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