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多篇)

2022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多篇)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一

眼前的五月最美,歸燕銜新泥、枝葉添新綠,鳥碟翩躚、新意無限。可當我們沐浴春光之時,思緒被牽回1919年那個五月裏,會發現更美的是那五月的熾熱青春、青春的激昂奮鬥、奮鬥的無限豪情。值國家危難、內憂外患之際,3000多名學生不顧軍警阻撓,雲集天安門,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寧為玉碎,勿為瓦全”的口號,誓死力爭,奮起救國。自此,五四運動驚雷一起,歷史便有了新機遇,國家有了新希望。

今天五月的萬物更新,是五四時期無數青年對民族獨立的強烈呼喚。十月革命的一聲槍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喚醒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從那時起,青年一代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了深刻的把握,對未來發展方向有了準確的判斷、對國家前途命運是否光明有了清醒認識。他們大膽提出精神自由、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倡導民主和科學,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由此應運而生,它開闢了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的分水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習DD在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講到,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歷史舞台創造了條件。

今天五月的萬物更新,也是抗戰歲月裏無數青年對和平的忘我追尋。盧溝橋的槍聲響起,打破了北平的寧靜,從此中華民族開始了數年的抗戰。戰爭的殘酷嚇不倒中華民族,我們黨以遠見卓識和廣闊胸襟,與時俱進地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相結合,找到符合國情的抗戰路線、方針、政策,推動實現國共合作,築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凝聚起全民族同仇敵愾、奮起救國。在這段抗戰史中,我們清晰的看到青年的力量,尋到他們奮鬥的軌跡。林海雪原,彈盡糧絕,楊靖宇犧牲時才35歲;日寇面前,寧死不屈,趙一曼犧牲時才31歲。耿耿愛國心,深深民族情,抗戰時期的青年先輩們用高風亮節和不懼犧牲展現出了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民族氣節。正是靠這種精神和氣節,中國人民凝聚起強大抗戰動力,最終取得抗戰勝利。

今天五月的萬物更新,還是和平年代無數青年在強國道路上的奮力登攀。滄海桑田,時光流轉,奮鬥不止,“一帶一路”戰略繪就經濟全球化大美藍圖,扶貧攻堅爬坡過坎,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邁入新天地,新時代我們有新成就,也有新機遇,更面臨新難題、新矛盾。看今天在社會的角角落落,在發展經濟、科技、文化、保平安促民生的方方面面,無不閃現着青年一代的身影。守島32年的王繼才第一次登上開山島時才26歲,航天報國的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平均年齡才33歲,北斗團隊得平均年齡才35歲,涼山撲救山火犧牲的指戰員們平均年齡才23歲。社會發展進步的畫卷處處留下青年一代濃墨重彩的一筆,如習DD所講,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人類社會青年英雄輩出,中華民族青年英雄輩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先輩叮嚀我們珍惜機遇,歷史警醒我們長鬚自強,新時代呼喚我們勇於擔當。時代潮頭浪更高,藉着這最美五月天,廣大青年當身體力行,以更高的眼界、更強的自信和更大的魄力,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當中,讓五四精神與鳥碟一起翩躚起舞,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二

故事的開始,日本早稻田大學內,遠在異國他鄉的中華兒女聽聞了袁世凱的賣國行為,都感到了羞恥心。眾人義憤填膺,紛紛舉起了右拳抗議着。雖然每個人都有一顆愛國的心,但是卻總有一些頑固子弟依舊執迷不悟,推崇着君主立憲制度。與此同時,李大釗與陳獨秀單獨見面。

通過電視劇,可以看到當時陳獨秀的外貌,他的頭髮又長又亂、鬍子又長又散、衣服雜亂不堪。

在全國上下中,都能排得上名字的一個人,卻似乞丐一樣,吃着別人的剩飯。他為革命任務負重、為國家斬草除根、為人民捨棄一切。陳先生是個忠心、聰慧的革命家,他樂觀面對留學生的唾罵,他依舊面帶笑容,他是一個內心無比堅強的人。

他回國後,立志救國,沒有向那些位高權重、且站在對立面的高管屈服,他積極發表言論、發表文章,決心拯救國人之政治覺悟,覺醒新一代人,為推翻袁世凱做出了極大地貢獻。

陳延年和陳喬年是陳同志的兒子,但是他們沒有以父親的名字和地位欺負別人,而是在上海灘勤工儉學,並且代替其他工友受苦。他們永遠不會叫苦,並且孝敬、簡樸。

當他們的姨媽帶來了包子和蛋湯,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收下,儘管肚子早已餓的咕咕亂叫。我敬佩他們的堅持、簡樸、不服命運的高尚品質。他們的禮貌。樸素是發自內心的,他們是新一代的模範,是國家升起的新星。

《覺醒年代》不僅是覺醒國家,更是覺醒人民。以民為本,創建一個新共和國。

只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之覺悟,我們新年青也應該有此覺悟!

《覺醒年代》的觀後感 篇三

江山閲年,覺醒改天——觀《覺醒年代》

當喪權辱國的條約被敲下許可的印章,當共和將傾,國將不國。無盡仁人志士化作響錘,敲響眾人,立志改天換地,跨過荊棘叢,找到一張救國救民的藥方。

或許在《覺醒年代》這部劇中,仲甫先生與守常先生更像是璀璨發光的明星,是指引那個時代青年們走出陰霾,踏入光明的一道光。其實小生初閲此劇,第一崇敬的人還是蔡元培先生。當然,陳、李、蔡等人都像極了天上發光發亮的明星,他們作為當代青年們的領頭人,都各自有各自的閃光點。可我卻偏愛蔡公的兼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是從小説到大的道理,但在現代社會,處處充斥着極端,自私與狹隘,網絡發言處處橫跳的是“二極管”。他們用自己狹隘的價值觀扭曲了這個本不絕對的世界,而蔡公的“兼容”,是對他們這種思想最大的輕蔑與諷刺。

“囊括大典,網羅眾家”。

蔡公聽諸導百家之言,集眾智以探索救國之路。這是他長遠的眼界與寬大的格局。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究竟是馬克思主義能救中國還是空想社會主義亦或是杜威實驗主義。當大家都在為把誰關在外面而爭論不休時,蔡公卻笑盈盈地把門打開,先讓外面的各種人一同迎進來,然後再不緩不慢地將那些不必要的人清理出去。

“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蔡公的兼容是有智慧的,他集了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將“囊括百家,合成一統”各取其優的智慧用在了治理北大上。在1919年的北大,不僅能聽到外街傳來的抗議演講聲,或許還能看到一羣長衫老儒坐在一起吹煙喝茶,閒談國事。這是蔡公營造的北大,是當年那個國內各類思想交匯最繁榮活躍的北大,更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襁褓。

“和諧,不是一百個人發出同一種聲音,而是一百個人發出一百種聲音後,他們能彼此尊重。”

蔡公或許深諳其意。在新舊文化的對抗戰中,他從未因自己的思想而去驅趕異類,反而敞開了胸懷,也大大方方的迎接老儒生們,讓老將新將一起上,大家一起探索思想異同,才有了陳獨秀辜鴻銘能笑見握手的一幕。“沒有風暴的海洋是池塘。”我想這也是北大思想上能如此繁榮興起的原因。的確,沒有辜鴻銘,新思想或許不會成為新思想,而北大,也就算不得北大了。

“事業文章隨身銷燬,而精神萬古長青。”

先生千古。先生的兼容精神千古。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四

《覺醒年代》是官方為紀念中共建黨100週年而推出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該劇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共機關刊物為時間線,形象再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以及中共建黨這段風起雲湧的歷史畫卷。

百年前的覺醒年代,革命先驅尚在悽風苦雨中為抨擊舊文化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強力倡導“科學與民主”,為傳播新思想而奔走呼號;轉眼間歲月輪替,我們在獲得科學與民主以及全面社會進步的基礎上進入了“新覺醒年代”,站在一代一代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應將客觀、辯證地再認識傳統文化、歷史作為己任,在熱血沸騰的歷史中審視自己,收穫歷經坎坷卻又一往無前的擔當和勇氣;在多元豐富的思想爭鳴中回溯傳統,收穫海納百川的心態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志存高遠,勇立鴻鵠浩志。魚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有了理想,奮鬥才有目標,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習近平主席強調,青年要“到人民羣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鬥中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成為引領中國前行的。時代號召,中國青年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與民族復興偉業同頻共振,始終樹立為黨和人民奮鬥終身的最高目標,確保黨的事業燈燭輝煌,確保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強則國家強。五四風雷激盪百年,青春中國風華正茂!當代青年當以史為鑑,牢記民生之重、國運之重、使命之重。把握機會,努力學習,極力創造,補國之不足,拓未來之渠道,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我們必須知道“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處於新階段,我們必須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知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長征走的是高山峻嶺,渡的是大河險灘,過的是草地荒原”,而我們要面對的是變幻莫測、艱難險阻甚至詭譎神祕。但只要我們肯打破常規,破開枷鎖,穩中求進的同時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就一定可以在這個多彩的時代謀好新局,開好新篇。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五

李大釗同志的“初心明燈”照耀民族前進之路

_年前,有句吶喊響徹天地,喚醒了沉睡的中國,“青年要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發出吶喊的人就是中共黨員李大釗同志。

青年是黨的活力源泉、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要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涵養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懷,繼承革命先烈的鬥爭意志。青年黨員要像李大釗同志一樣,做一名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理論的信仰者、踐行者。

李大釗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堅信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李大釗同志積極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中華民族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走馬克思主義道路,李大釗同志一生追隨馬克思主義思想,用生命踐行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為榜樣,積極做一名合格的馬克思主義者。

強烈的民族情懷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看到祖國正處於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內憂外患。他説:“感於國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羣之良策”。民族憂患令他徹夜難眠,積貧積弱的中國出路在哪裏,民族的未來在哪裏,他無數次扣心自問。他苦苦尋找如何拯救病態的民族,真理之光何時才能照耀中華民族的未來。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他看到了希望,這不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嗎,他在黨旗下宣誓,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永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學習態度。他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員,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學深悟透馬克思主義科學內涵、時代價值,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多篇文章,堅定的政治立場,深厚的革命情懷,強烈的鬥爭精神,李大釗同志始終懷着執着的理想信念,為黨的革命事業殫精竭慮。李大釗同志是我們黨的精神豐碑,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為標杆,認真學習黨的思想理論,積極做偉大思想理論傳播者。

永恆的奮鬥精神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為黨的革命事業,奮鬥了終生。作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複雜的困難面前從沒有退縮過,在艱苦的鬥爭中從沒有放棄過,在嚴酷的刑具面前從沒有畏懼過。奮鬥是最亮麗的民族情懷,更是最洪亮的革命吶喊,他永葆一顆奮鬥的心,為了民族的未來,為了下代人的幸福,他有着“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奮鬥激情,信仰在他心中是永不熄滅的燈。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為榜樣,永葆奮鬥精神,為了偉大的民族復興,積極做偉大事業的踐行者。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李大釗是我們廣大青年黨員的精神豐碑,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他用信仰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們前進的道路。新時代的我們要努力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責任感,做到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六

最新一期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央視Boys”再次合體,通過獻唱一首《青春》來致敬李大釗、致敬青春。“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是27歲的李大釗為再造青春之中華而發出的殷切吶喊。_年之後,廣大有志青年仍在不懈奮進、孜孜以求,不斷堅定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志向與信心。

“自信人生二_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拼搏奮進,砥礪前行。李大釗曾説:“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當“95後”女醫生甘如意不分晝夜、風雨兼程騎行300多公里支援武漢前線,當24歲的“大姐”周承鈺因肯吃苦、業務精成為文昌發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員,當抗洪一線負傷的年輕戰士冒小馳於病牀之上仍堅持着“下一次,我還會衝在第一個”……他們用樂觀、自信、拼搏告訴我們:奮鬥,永遠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新時代青年幹部當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攻堅克難,奮進拼搏,用勤勞和汗水創造屬於自己的無悔青春。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1927年,38歲的李大釗被捕入獄,面對殺害,他第一個走上刑場,堅毅從容,意氣軒昂。和平年代,廣大青年滿懷赤子之心,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之中有用雙手、雙眼換取戰友安然無恙的掃雷英雄杜富國,有將最美芳華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黃文秀,有用年輕的生命守護着國與家的援鄂護士張靜靜……“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是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錚錚誓言。廣大青年幹部當以青春之我、奉獻之我,勇於擔當、勤於作為,用青春的力量去踐行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揚鞭躍馬無止境,歷盡千帆仍少年”——老驥伏櫪,壯心不泯。李大釗用一句“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春;生於少年,死於少年也”告訴每一個人,青春不只是年華,更是一種狀態。青春是鍾南山面對疫情時“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裏來”的擲地有聲,是屠呦呦對中醫藥“何樂而不為”的矢志不渝,是袁隆平梳耙耬犁追求“禾下乘涼夢”的持之以恆……每一個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都閃爍着青春的光芒。青年幹部們當以青春之我、實幹之我,錨定目標,篤行致遠,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譜寫永恆的青春樂章。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七

激發“青年力量” 唱響“青春之歌”

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青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傳承青聯“愛國、團結、跟黨走”光榮傳統,勇於擔當、奮發有為,團結凝聚廣大青年為實現“兩個__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新時代賦予新的機遇與考驗,青年羣體有要求索的新徵程,有要完成的新使命,他們以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羣像在時代的卷軸上留下濃墨重彩,也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留下奔騰不息的浪潮。今天,激越的時代鼓點令人感奮,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舒展於眼前,更壯闊恢弘的征程鋪展在腳下,全國青聯要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羣眾基礎,集聚精鋭之力,團結帶領廣大青年接續奮鬥於新徵程、奮進於新時代,唱響“青春之歌”。

壯懷激越鑄利劍,以“偉大夢想”引領前行力量。全國青聯要引領廣大青年走在時代前列、爭當時代先鋒,讓青年人的能力本領成為祖國發展建設的堅挺支撐,引領廣大青年朝着偉大夢想的方向奮勇前行。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有朝氣有激情,敢嘗試敢創新,勇擔當勇作為,是奔湧的“後浪”。青聯要強化使命擔當,盡心竭力地服務於青年的成長,既要加強聯繫也要建強組織,既要給予鼓勵也要適時鞭笞,最大限度地激發青年建功立業的開拓力量,集聚青年建設國家的智慧力量,引領廣大青年成長成才,服務於國計民生,在育人興才、國防保衞、工程建設、科技研發等各領域各行業勇扛責任、踐行使命,紮實地學習知識、鍛造本領,爭做偉大事業的“實幹家”,爭當實現偉大夢想的“築夢人”。

忠肝義膽作前鋒,以“愛國情懷”砥礪報國力量。青聯引領着廣大青年的思想與行動,要以愛國主義旗幟匯聚青年力量,帶領廣大青年熱愛祖國、忠於祖國、報效祖國。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戰場”上,青聯帶領廣大青年動身抗疫前線、下沉基層一線,投身報國事業。請戰書上的紅色手印、熱血兒女的錚錚誓言、基層社區的日夜堅守、口罩壓痕的堅毅面容令人動容,無不彰顯了青年一代矢志報國的堅定信念與堅強決心,無不展現了青年一代專業專注的職業素養與精神面貌,無不表達了報國以誠的拳拳之心與眷眷之情。青聯要強化職責使命,不斷強化廣大青年的思想認同感,銘記“國之大者”,讓青年心中的報國之志、愛國之情滲入骨髓、鑄入靈魂、融入血脈,讓愛國主義情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激發以身許國的一腔熱血、一股衝勁、一種韌性,擰成打不散、拆不開的“戰力繩”,拉起保家衞國的“防衞線”,建立廣泛的青年愛國統一戰線,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積極貢獻青春力量。

萬人操弓射一招,以“同舟共濟”凝聚硬核力量。正如李大釗所言,廣大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團結凝聚青年力量,帶領廣大青年敢於鬥爭、勇於奮鬥,擔負起時代責任,是新時代青聯必須牢牢把握的重要任務。當前,正處在“兩個__年”的歷史交匯期,既有新挑戰,也有新機遇,既是大變革,也是大發展,值此新舊交織、局勢複雜、新機與危機並存的關鍵時期,全國青聯要凝聚起“90後”“00後”的新生力量,團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青年羣體,聚合闖的幹勁、拼的意志,在大戰大考中吹響攻堅克難的號角,以重錘敲響鑼,以鋼筋鐵骨鑄利劍,讓“我先上”聚合“一起上”的力量,讓奮鬥之“我”召集奮鬥之“我們”,將青年羣體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一同戰疫、戰洪、戰貧,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越是艱險越向前”,齊心協力畫好“最大同心圓”,在勇克難關、勇鬥激流中擦亮奮鬥底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保駕護航。

風鵬正舉,青春飛揚。青聯要帶領廣大青年在旭日下茁壯成長,在風雨中鍛造筋骨,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凝聚起更磅礴的青春力量。讓青聯事業朝着煥發活力、向新發展的目標闊步前行,激發中華青年心中的力量、腳下的力量、逐夢的力量,向着海潮,激發氣勢磅礴的力量;向着朝陽,匯聚充滿温度的力量;向着高峯,鍛造團結向上的力量。讓這種力量推動時代、引領未來,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讓“青春之歌”更加嘹亮,為實現“兩個__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