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一

讀完《時間簡史》,我頗有感觸。

時間和光不是一種東西,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裏雖然沒有光,但仍然有時間。光速和時間怎樣聯繫起來我還不清楚。我不用去定義宇宙和時間的概念。宇宙構成之前是一個無窮小的奇點,而且無限緊密,我在那裏説成沒有,這不是唯心的沒有,空間和時間在大爆炸時同時的從無生有。這就會產生兩個問題,那個無窮小的產生一切的奇點是什麼和它為什麼要爆炸。那個奇點什麼也不是,不是人類所認識的物質,能夠起個隨便的名字,比如上帝。它就是一個無窮小無限緊密的點,僅僅是一個點。它之所以要爆炸是因為它想那樣,因為此刻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這是無法證明的,人類的證明方法必然會引入第三方,為了證明第三方的正確又務必引入第四方,這樣的證明會無休止的循環下去。(看到之後,才明白這就應算人擇原理。)宇宙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作為宇宙裏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好處。但是,人類理念的進化是極其緩慢和艱苦的。從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説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曰心説的演化就花了20xx年的時間。令人吃驚的是,儘管人們明白世間的一切都在運動,只是到了本世紀20年代因哈勃發現了紅移定律後,宇宙演化的觀念才進入人類的意識

。人們甚至從來沒有想到過宇宙還會演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證明,宇宙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處於穩定的狀態。即使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狀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將宇宙常數引進理論中。他們都期望在自己的理論中找到穩定的宇宙模型。可見,宇宙演化的觀念並不是產生於這些天才的頭腦之中。

霍金的生平是十分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狀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儘管如此,譯者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十分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着電開關。譯者儘量持續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十分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務必依靠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務必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閲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忙能夠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一天他務必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

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係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其實時間作為一個座標軸早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了。我們不論幹什麼事情,總會看看時間。關鍵在於,時間並非一個孤立的、自在的直線。時間和空間有同一個出發點,也有同一個終點。這就好比我們的地球,在引力場的作用下空間彎曲,並構成一個球面--沒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無界也就是指我們生

活在一個四維的時間--空間裏,這是一個四維的球體,球面是無界的。可憐我無法想象一個四維的球究竟是什麼樣貌的。

按霍金的説法,其實有十維。這讓我浮想聯翩。我想到古代神話:九重天+時間。

另外,佛教説:三十六重天,十八層地獄。似乎與九有關的倍數都有很大的魔力。

霍金,這樣一位終年坐在輪椅上的人,依靠一個電腦發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人:執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在我心中,除了這本著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二

這本書,“第一推從書”第一輯的一證。霍金教授遨遊到外層空間奇異的空間的領域,對遙遠的星 本站…系。黑洞大統一理論。他揭示了當時日益鏰漲的宇宙時刻的到溯引起人們不安的的的的的得,那宇宙成絲維空氣的一種"沒有邊境”的宇宙理論代替大爆炸理論和上帝,上帝也許以前是造萬物時主要的推動者,也許正因這許許多多的發現從而漸泛圍變,從《時刻簡史》對咱們常應語言表達甚於方程的表達對讀者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他出於一個對人類是享有傑出質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取之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的探討之作。

霍金的生命是十分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的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霍金的貢獻是在他二十年之久被魯加雷斌禁錮在輪椅上的狀況下做出的,則真正是空前的。

宇宙論是一門既古又年輕的學科,作為宇宙裏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不懈的探索則生存的好處。但是,人類理念的進化是極其緩慢和艱苦的。

這本書中還説了牛頓的科學態度:牛頓對絕對位置或被稱為絕對空間的存在感覺該到十分的憂慮,正因這和他的絕對上帝的觀念不一致:事實上,及使絕對空間的不存在,被藴含在他的隱律中,他也拒絕理解正因這個非理性的信仰,他受到很多人的嚴厲批評,最有名的貝克萊主教,他是一位堅信所有物質實時,空間和時刻都是虛妄的哲學家。當人們將貝克萊的簡介告訴著名的約翰博士的時候,他用腳尖踢到一塊大石頭並大聲的説:“我要這樣反駁他!”

在20年代天文學家開始觀察其它星系中的恆星光譜時,他們發現最奇異的現象:他們和咱們的銀河系一樣具有吸收的特徵線族,只是所有的這些線都想光譜的紅端移動了同樣的量宇宙膨脹的是20世紀最大的智慧革命之一。

科學是一路火苗,點燃無數炎黃子孫對它的好奇。

科學是一盞明燈,引領無數炎黃子孫對它的探求。

鍾愛科學,科學至上。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三

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越發感受到時光飛逝,那麼時間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但讀完這本滿篇都是晦澀的數學公式和顛覆常識的科學理論的書,並未讓我找到答案,反倒是一頭霧水更加的迷茫。我只能試着通過篇讀書筆記,用自己的理解外加想象,來複盤我所看過的這本書全部內容。

一、對宇宙的認識史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在考慮着這些問題:誰是宇宙中心?宇宙是不是靜止的?若不靜止有沒有時空的起止點?無數人都在為揭示真實而努力,有的甚至為堅守信念而被迫害。

二、對時間、空間的認識

對時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理論:

1。萬有引力論:物質間引力的大小依賴距離,距離變則引力變,該理論暗含着引力的速度是無限的推論。這與相對論中“任何物質的速度都不超過光速”有本質的區別。

2。狹義相對論:主要是在弱引力場下的物體高速運動時遵循的理論,理論前提是光速對任何參照系而言都是恆定值。主要的推論包括運動的時鐘變緩,一個有趣的結論是當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時,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將停止(長生不老) 。

3。廣義相對論:主要是討論在強引力場下的物體高速運動時遵循的規律 。主要推論包括時空彎曲(當光線經過強引力場時光線會變彎曲) ,而萬有引力是時空彎曲的必然結論——看似地球在繞太陽旋轉,實際上在四維時空是在走直線(這腦洞夠大)!另外,距離質量大的物體時間變緩。

三、宇宙正在膨脹

研究發現,來自宇宙中其他星系的光譜出現紅移,推知發光體正在遠離地球,進而得出宇宙膨脹的理論。在此基礎上,彭羅斯認為恆星坍塌後形成奇點,而霍金通過逆向思維,認為膨脹的宇宙從奇點開始。從而推導出了宇宙的演化史,即宇宙從奇點開始膨脹,後逐漸過渡到收縮,最終塌陷為奇點。

那麼問題來了,奇點暴脹之前,以及塌陷為奇點之後又會發生了什麼呢?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但量子力學的發展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四、微觀世界中的不確定性原理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既是粒子又是光波,這一特性使其成為量子力學的研究對象。

當光波等以量子波包的形式發射時,粒子位置不確定性*速度不確定性*質量<普朗克常數,即不確定性原理——簡單來説,就是如果要想測定一個量子的精確位置的話,那麼就需要用波長儘量短的波,這樣的話,對這個量子的擾動也會越大,對它的速度測量也會越不精確;如果想要精確測量一個量子的速度,那就要用波長較長的波,那就不能精確測定它的位置。如處於量子疊加態的薛定諤的貓。

從而推知,這個世界的本質是:未來是不可預知,即便現在也是不確定的,而這也成為平行世界理論的基礎。

五、粒子與力

量子力學的發展促進了大統一理論的形成,可以合理解釋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的存在,但無法將引力(作用到非常大的距離、總是吸引的,與另外三種力明顯不同)納入研究範圍。幾個經典理論對引力的解釋如下:

1。經典物理——實引力構成的引力波;

2。量子力學——兩個物體粒子之間的虛引力子交換形成引力;

3。弦理論——粒子存在於h型管中,並相互牽引。

1956年人們認識到,物理定律符合cpt對稱:即粒子與反粒子、情景與鏡像、時間前進與後退都應保持對成狀態。進而得出推論,當前我們認識的宇宙由於t不對稱(時間只能前進不能後退),造成夸克比反夸克多,進而形成如今的宇宙。

看到這裏我已經處於半瘋癲的狀態,覺得自己不腦洞大開一下都對不起霍金教授了,於是大膽猜想:既然正粒子—正情景—正時間,那麼負粒子—負鏡像—副時間,所以若想時光倒退,我們是不是需要必須變成是負粒子狀態呢?——好吧,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説什麼。

六、黑洞

質量小的恆星,燃盡後引力與斥力平衡形成白矮星、中子星等;質量大的恆星,受引力塌陷而成黑洞——時空曲率無限大的一種物質狀態。黑洞的大小和形狀,取決於質量和轉速,而與原物體性質無關。

儘管光線無法從黑洞逃逸,但黑洞並不是黑的,之所以觀測到螺旋狀的星系中軸噴射X射線,原因在於星系周邊存在黑洞——真空中的正能量粒子、負能量粒子原本湮滅,但如果受到黑洞吸引,負能量粒子進入黑洞,正能量粒子逃逸,從而觀測到X射線。在噴射過程中,黑洞能量會逐漸減少,質量也就相應減少(e=mc2),最終的狀態會爆炸。

七、宇宙起源和命運

宇宙從奇點(無限密度時空曲率)爆炸,隨後開始膨脹,由於暴漲初期密度微小起伏形成不同的場,導致演化為不同星系。而我們看到的宇宙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的存在——假設存在很多宇宙,但適合生命生存的只有一些,這就是人存原理。

而無邊界理論認為,與實時間不同,虛時間的存在讓宇宙無起點也無終點——時空如同地球表面一般是有限而無界的。

八、時間箭頭與時間旅行

當前的宇宙存在三個時間箭頭,即熱力學時間箭頭——物質無序或熵增加;心理學時間箭頭——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宇宙時間箭頭——宇宙膨脹而非收縮。

熱力學時間箭頭和心理時間箭頭是統一的,如熱量減少,計算機(記憶)無序度也會減少;而宇宙時間箭頭與熱力學時間箭頭也是統一的,如可應用人存原理來解釋,收縮的宇宙不適於人類生存。所以當前的時間只能前進而不能後退。

時間旅行理論上是存在的:超過光速,時間可能倒流。由於目前物體速度無法超過光速,但若發生時空翹曲,那麼經過蟲洞則有可能超越光速的限制。

九、物理學的統一

作者試圖使用一個理論對物理學進行統一,但發現無論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還是弦理論,大一統的理論是很難實現的,即便發現了也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一是量子不確定性的原理,二是複雜方程可能是無解的,比如現在都無法對三體的運行進行破解(這與劉慈欣的三體不謀而合)。

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終於依靠理解力與想象力把這本書讀完了,讀的時候很費力,讀完的時候出於強迫症的本能對擺脱這本書感到了些許解脱,直到寫完這篇讀書筆記,才真正的如釋重負——這倒不是因為我瞭解了時間的真諦,只是對宇宙、對時間特別是對自己有了與以往些許不同的重新認知。現在想想,讀這本書還是受益匪淺。

一是讓我從寡淡的生活泥淖中解脱出來,接觸到了一些顛覆常識的理論或猜想,讓思維獲得信馬由韁的放蕩,感受到了難得的輕鬆與愜意;二是讓渺小如我的個體,開始嚴肅的考慮無限宇宙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兒來,將要到哪裏去——能坦然面對這些以往想都不敢想或者一閃而過的念頭,讓我感知到了心理在磨礪中獲得的成熟;三是除了科學理論或猜想,這本書也讓我瞭解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與邏輯,比如光譜紅移推導出了宇宙膨脹,比如突破常規思維的時空統一與終止,而這本質上就是一種追求真理的方法論,也必將讓我受益匪淺。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走進了一座非常富有的精神家園,相對於宇宙的宏大、時空的神祕,現實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以及種種的不如意又算得了什麼?對個體而言,唯一能與宇宙相提並論的,恐怕就是感知到真理的思想,這讓我更堅定地認為,思想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也讓最近一直患得患失的我獲得了精神的救贖與解脱。

“物理的終點是數學,數學的終點是哲學,哲學的終點是神學。”從社會學角度來看,這本書讓我們的幻想或者夢想,獲得了一個相對科學的解釋,也讓我們看到了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哪怕這種可能性小到微乎其微。相比於當下滿大街充斥的濃濃意淫氣息的穿越橋段,這本《時間簡史》要有意義的多。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四

小時候躺在屋頂仰望星空,就知道星星一閃一閃,一會兒就可以睡着了。上中學開始學習物理,接觸引力,瞭解到星體運行規律等等,完全是被灌輸進來的,只知道可以應用到生活場景。現在再來讀這本書,不知道還能學進去多少知識,更多的是讓工作日不那麼單調、讓自己更充實、以後能給兒子吹牛吧。

閲讀科普讀物,沒有太多的感想,全是新奇、好玩兒,看一段之後就覺得:“啊,牛頓啊,我知道,他最著名的是牛頓定律,被一個蘋果砸出來的”、“啊,伽利略啊,比薩斜塔很出名的。.。”、“啊,亞里士多德,哲學家,貌似他的理論被推翻了”。.。.。.

但是。.。.。.“牛頓定律是啥來着?比薩斜塔怎麼着出的名來着?亞里士多德的啥理論來着?。.。”

時間就像篩子,一點一點把哪些早前對於我不是那麼重要的細瑣事情,從我腦袋裏篩掉了。再從頭瞭解一遍吧(沒有列舉下面這些人物的全部成就,僅就讀到的做列舉)。亞里士多德:提出地球是圓的,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圍繞地球做圓周運轉。

托勒密:根據地心説製成宇宙學模型,為預言天體在天空之的位置提供了精密的系統。但為了正確的預言這些位置,托勒密必須假定月亮軌道有時離地球比其他時候要近一些。(為啥總是想把“托勒密”讀成“託密勒”,有跟我一樣的嗎)

哥白尼:提出日心説,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伽利略:用自己發明的望遠鏡觀測木星,發現有衞星圍繞木星運行,證明不是所有天體直接圍繞地球運行。(查了一下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的實驗,讀書筆記。是自由落體實驗:兩個質量不一樣的鐵球同時從等高的位置自由下落,落地時間幾乎一樣,這個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提出的:物體從高空墜落的快慢同物體質量成正比的觀點)。

開普勒:修改正哥白尼的理論,認為行星不是做圓周運動,而是沿橢圓軌道運行。

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物體如何在空間和時間中運動的理論,還發展了為分析這些運動所需的複雜的數學;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的任一物體都被另外的物體所吸引,物體質量越大,相互之間距離越近,則相互之間的吸引力越大(原來牛頓不光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原來並不真的是因為被蘋果砸了才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而只是牛頓説過,在他陷入沉思之時,一個蘋果的下落使他得到萬有引力的思想。大驚)。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五

其實我本對這些學術性的書籍不感興趣。它們不像那些名家寫的散文,讀了一遍還想讀第二遍;也不像那些網絡小説,通俗易懂,給人以慰藉。但當我翻看由史蒂芬·霍金著寫的《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時,我徹徹底底的發現我錯了,只希望我發現的還不算太晚。

本書共有12章,開篇霍金由“將宇宙比喻成是一個烏龜馱着另一個烏龜,一直無限下去的烏龜羣”來引出他所有的觀點和結論。讓人從枯燥無味的學術性文章中感受到這位科學巨人骨子裏散發出來的幽默感——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我能讀完這本書並愛上它的原因吧。

本書主要對黑洞和宇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重點也是我覺得最為精彩的部分便是黑洞了。人們對於宇宙的瞭解並不多,而且宇宙千變萬化,物質均在改變,與我們距離也十分遙遠,是可想而不可及的。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提出的“黑洞很黑”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黑洞其實並不黑”。因為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温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因此當能量耗盡時它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並在宇宙中消亡。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於宇宙的熱愛和研究是多麼的深!即使身體癱瘓行動不便,但這不足以阻擋他的熱情和大腦運轉的速度。他對於前人的看法並不時報以恭維性的一味贊成,也不是絕對的全部反對,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一步的去看去望,發現的更多,這才是真正的科學巨人該有的態度!

本書還介紹了關於時間箭頭的內容。在這裏,霍金引入了一個“虛”時間的概念。他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往北走,他就能轉過頭並朝南走;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能在虛時間裏向前走,他應該能夠轉過來並往後走。這表明在虛時間裏,往前和往後之間不可能有重要的差別。因此,霍金在這一章論斷:宇宙的無邊界條件和弱人擇原理一起能解釋為何所有的三個箭頭指向同一方向。他介紹了平時我們根本不會接觸到甚至是想都不敢去想的東西。這就是偉人:敢去假設猜想‘再用強有力的邏輯思維和理論知識去證明,從而得出一個嶄新的知識點,去填補知識海洋的缺漏,為幾個世紀的後人提供繼續做下去的便利條件和處理問題的參考依據。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這本書,在介紹給我們神祕的宇宙的同時,又用十分學術性的語言告訴我們其中不為人知的深奧祕密。讀這本書,你還會被作者那種身殘志堅所打動。身體不是全部,殘疾不是終點,只要大腦還在運轉,我就還有存在的意義,還可以思考研究,繼續瞭解這個世界,繼續為人類做貢獻。“一個人如果讓身體有了殘疾,絕不能讓心靈也有殘疾!”這,就是這部名著的創造者——史蒂芬·霍金。他敢於向之前的偉人發出挑戰,並且博得了滿堂喝彩。我特別喜歡他的一句話:“當你面臨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意味深長啊……

合上這部著作,彷彿從宇宙遊覽一番回來一樣。 “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過什麼?”霍金提出的這個問題,又有誰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呢?宇宙的深奧,沒有一個人完全知道……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 篇六

其實初讀《時光簡史》只是因為它是霍金的著作,只是為了在閒暇之餘與朋友之間有一點談資罷了,不得不説這樣的科學著作實在難懂,相比我的張愛玲,三毛,劉墉來説卻是枯燥了一些,但它仍深深的吸引了我。將我引向了充滿幻想的未來。

説它單調是因為它沒有平平仄仄的語調,沒有風花雪月的場景,沒有催人淚寫的辭藻,但他,卻擁有極嚴謹的的探索科學的態度,以一種嚴謹的口吻向我們敍述着蔚藍的宇宙,神祕的黑洞。爸爸不止一次的提醒我説我再也看不懂這麼深奧的著作,開始我還不以為然,漸漸的我發現我只能讀懂其中一點,而絕大部分仍是懵懵懂懂。

斯蒂芬·威廉·霍金,一個極平凡的人,他因為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能夠活動。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徹底被剝奪了説話的功能,演講和問答只能透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但他的智慧彌補了先天的不足,輪椅上的他還是可愛的,值得我敬佩的。30歲,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温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温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好處,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齊。

霍金的魅力不僅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明白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他,幾乎全身癱瘓,不能發音。但他仍出版了《時間簡史》,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對於這本書我實在做不出自己的評價,因為,可能在之後的幾年,我才能讀懂這本書,但是我能感受到這字裏行間的一份堅持,一份嚴謹,甚至一份心酸。

其實更多的我將這本書當作科幻小説來看,書裏就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時間簡史》中,霍金念念不忘的就是大統一理論,這是愛因斯坦未盡的夢想。霍金在本書中坦言,不能用單獨的美妙的公式描述和預測宇宙的每一件事情,因為量子理論的測不準原理決定了宇宙是不確定性和確定性統一的。在本書中,霍金透過地圖模型來説明宇宙的多樣性可能需要一組理論來進行描述。

《時間簡史》是為想更多瞭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説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睿智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敍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性。該書本來就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絞盡腦汁都無法真正理解的,只能當科幻小説看。《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擬空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人的生存方式及進化原理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讀讀它吧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