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腳,教育是鞋》讀後感

內容摘要: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讀後感

“李躍兒教育”是國內幼兒教育的知名品牌之一,是由李躍兒和她的先生徐曉平及其團隊,經過22年與孩子接觸、十幾年對現代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在兼顧中國國情、融合西方教育的前提下,總結形成的一套集兒童人格建構、心理保護與成長的教育。李躍兒芭學園的老師需要有什麼樣的素質,芭學園的課程是怎樣設置的?《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是芭學園培訓本園新教師的指導手冊,包括了理論和實踐部分,既有高度,又有可操作性。

閲讀收穫:

《窗邊的小豆豆》是我最早接觸到有關幼兒園的書籍,書中童話一般的巴學園曾圓了許多人的童年夢。趁這個特殊的假期,我找來了芭學園創辦人李躍兒老師的《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電子版書籍進行自我充電。巴學園無論是外形還是教學方法都深深吸引了我,在那裏,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形成了一個類似真實社會的環境,每一個孩子在這個羣體中都會接收到豐富的發展養料。我被芭學園中孩子學習、生活的場景深深地觸動了,並隨之暢想:要是能走進芭學園真切地看看,那該有多好……

古人云:藥無貴賤,醫病者良;法無高下,契機者貴。李躍兒老師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孩子是腳,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腳的大小、形狀,腳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夠製造出合腳的鞋子。同樣,教育者只有在研究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原生家庭以及成長機制的前提下才能夠設計出適合於孩子的教育方法。一雙好鞋子,要穿起來舒服,走起來跟腳,對腳有保護和支撐作用——好的教育,須為孩子提供豐富而全面的環境和材料供孩子選擇和探索,並根據孩子的發展狀態不斷調整。巴學園不僅參照和分析了孩子生活的狀況,着重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環境,形成四季課程和幼小銜接課程等;而且特別注重孩子人格的養成,在逐條的教育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到芭學園教育“以人為本”的精髓的體現:如“使孩子成為他自己”,“使孩子成為具有感受力的人”,“保護孩子的天然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的慾望”、“幫助孩子建構起對人類文化和大自然深深的敬畏”等等,無不強調着孩子作為獨立人格以及天然個體的權利與自我感受力。而在芭學園的教育方式上,也不斷的強化着孩子的探索權利和自我學習。一雙好鞋子,應當給腳成長的空間,不束縛,不變形,讓腳長成它本來的樣子——好的教育,應當給孩子成為他自己的自由。

一、教育要合腳

判斷一雙鞋子是否合適,首先得看碼數是否合腳。鞋子小了走起路來就會有束縛,多走走還會被擦破皮;鞋子大了走起路來又會叮鈴噹啷,一不小心還會被絆一跤。如果將孩子比喻成腳,那麼教育就是鞋,對孩子的教育束縛太多,不能這樣不能那樣,那麼孩子就失去了撒歡的快樂;如果太多“放寬”教育,孩子又會肆無忌憚,導致過於任性無法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太高控,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也不能太放縱,過於隨心。我們應瞭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給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力爭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教育要舒適

一雙鞋在腳上,如穿着舒適,則越穿越喜歡;如穿着硌腳,那即便是是再貴的鞋子也會被主人閒置在家。對於孩子的教育就像一雙鞋,用硬邦邦的理論知識硬套在孩子身上,脱離孩子需要的實際,這樣的教育只會越來越糟糕;反之,好的教育能讓幼兒身心愉悦地接受,不斷進步,為終身教育奠定良好基礎。教育要適於孩子。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狀態應該是為每個孩子打造一個不同的發展軌跡。其實我們也都清楚,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解孩子到達怎樣的程度,代表了我們作為一個教師的專業能力達到怎樣的高度,我們將來教學中的點點滴滴都來自我們對孩子的理解和感受。愛孩子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情感和責任感,只有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的愛才是“有專業度的愛”。在芭學園,老師們的眼裏不是一羣孩子,而是每一個孩子。他們在羣體中儘可能地尊重孩子的節奏,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幫助孩子慢慢適應環境。老師所做的一切看似無意,實則有心:他們深入細緻瞭解孩子的需求,耐心引導,讓孩子愛上獨立、愛上動手、愛上表達、愛上思考……。教育需要促進每個孩子的成長,因此所選用的策略和方法就不能適合於一羣人,而是應該具體到每一個孩子的個體。

三、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

不同的腳喜歡穿不同的鞋,如有些腳適合穿高跟,有些腳鍾情於運動鞋。同理,對待不同的孩子怎麼可以用相同的一套教育方式呢?看了芭學園的教育,我內心是有些慚愧的。平時在一日活動中,有時候急於完成一項活動並沒有真正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每個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映,這是正常的,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接受並掌握所學知識,總有一些孩子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另類”,因為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生活經歷不同,學習方式不同,所形成的觀念與認識也會不同,這就造成他們對所感興趣的東西,對老師的教育的理解也會出現不同。如果,我們就因此下判斷給孩子打上烙印,進行主觀上的評價,是不正確的,也同樣會遇到挫折的。如果我們遇到有那種認為“對付不了”的孩子的時候,需要去反思一下,“我真正瞭解他了嗎?”“我採用的方式是他喜歡的嗎?”“我所作出的策略適合於他嗎?”所以,教育的過程,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沉下心來耐心地去觀察孩子,和孩子拉近距離,認真溝通,靜心地尋找突破的切入點,為孩子製作一雙合腳的鞋子。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讓我懂得學無止境。教書育人,不僅僅教給孩子們知識,更應該傳授社會經驗,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思想品質優秀的人。中國的國情,使千千萬萬的中國孩子和家長不得不靠着近乎集中營式的自我磨礪,在千軍萬馬中擠過大學聯考的獨木橋脱穎而出,家長不容易,我們的孩子更不容易。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童年,是我們大家肩負的責任。我希望自己能像芭學園裏的老師一樣,不以師長的身份自居,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愛上自己,我希望我們的教育是讓孩子易於生存的教育,是讓孩子獲得幸福能力的教育,是培養一個未來理想成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