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讀書心得

《工匠精神》讀書心得

《工匠精神》讀書心得

無論達官顯貴,還是一介布衣;無論企業高管,還是普通職員,相信讀完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均會有所得,有所感悟

工匠精神是一個人的用心的意識形態的總結。它既是一種平凡的體現,亦是一種偉大的昇華。其平凡,在於無論何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心所想,工匠精神便可始;其偉大,在於,它源自人的真善美,源自人的真性情,它不是教條式的灌輸,而是真誠的心的交流,它不是路人皆知的道理的堆砌,而是充滿佛性、修身養性的禪宗智慧。

工匠精神讓人懂得:一切煩惱皆源於心。俗語有: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説的就是這個道理。由於人心的偏移,煩惱之人失去了那份對工作的敬畏心、榮耀心與喜悦心,失去了那份對工作最本真、最初衷、最原始的熱情與熱愛,以一顆功利心、浮躁心、投機心追求一種簡單、粗糙、膚淺的滿足,追求一時的浮華,視工作為獲得金錢、名聲、權利的工具,殊不知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追求。如斯追求,帶來的滿足,必然只是曇花一現,何來長久?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打工的心態。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生命價值的體現。那裏談的不是工作的高低貴賤,而是對待工作的態度心性。如果説“我是誰”、“我就應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是始於生命意識的覺醒,是重新認知生命存在的價值,那麼在應對工作之前,請先自問“我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價值到底在哪裏”。

工匠精神讓人領悟: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入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夢想是行動的開始,動力的源泉。空有夢想,永遠是空中樓閣,人生有夢,重在執行。工作,即是實現夢想的開始。工作不僅僅僅是一種換取物質利益的行為,更是一種生命態度和價值的呈現過程。如何由一個打工者,變身為工匠,那就用“心安、心慈、心正、心明、心定、心誠、心寬、心謙”的正道去應對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用“先做人,後做事;先專注,後專業;先增值,後回報;先沉澱,後成才;先有為,後有位”的正念重思成敗,引領生命新航道。

工匠精神讓人知覺:擁有知識,不等於擁有常識。人的一生在不斷追求着知識,卻漠視了常識。常識需要人的善心、用心、細心、給予心、職責心。工作中,我們強調着顧客滿意、貼合標準、零缺陷,卻又不斷出現着客户投訴、不達標準、產品返工甚至廢棄的現象。人們犯錯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不犯錯的潛力,而是沒有絕不犯錯的心態。很多人忙着的不是創造新價值,而是製造新問題。工匠精神就是一種精益求精、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科學態度。它不僅僅培養髮現問題的意識,確定和定義問題的潛力,更培養解決問題並執行的潛力。信息技術的革命,科技的高速發展,讓現代人適應了快節奏的旋律,忘卻了慢的味道,就像孩童都想拼命奔跑起來,卻不願意好好學習走路。因為快,錯失風景;因為快,疲於糾錯;因為快,難堪重負。要懂得慢,能慢才比較快,慢才是快的真諦。學會慢,才能懂得欣賞;學會慢,才能避免錯誤;學會慢,才能增強韌性。如果我們走得太快,停一下,讓靈魂跟上來。

工匠精神傳遞着:大愛無我,終成大我;利他之心,終成大器!擁有工匠精神,你將擁有外修內省的心態!我將熱愛我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我帶來的錢。我在工作中要精益求精,教學與技術至上。

記得我小的時候就會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些詩句.我不懂它的的意思,也就只是會背而已.直到我上了學懂得了字詞的意義,逐漸才能欣賞出“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一類詩句所營造的意境,此時也覺出詩句的美來.就這樣對詩歌有了興趣,我也就更喜歡欣賞它了.上國中時,我對宋詞中的婉約派很喜愛,那清麗的詞句,優美的韻律讓我陶醉,這時我認為婉約詞是最優美的文學.可後來我從課本上閲讀了豪放派詞、浪漫派詩、現實主義詩,眼界大開,原來詩的優美不僅是詞藻音律,更在內容!而各個詩派都有其不足和自己的特點,從中取長補短,博採眾長才有真正的趣味!

朱光潛説:“文藝上純正的趣味必定是廣博的趣味.”有了這種純正的趣味,才會抱着一種純粹的態度去讀詩.那究竟怎樣讀詩呢?

首先,我認為要身臨其境去揣摩詩人的感受走進詩歌,走進詩人.只有先走進,才有可能領悟詩中的真諦.而這種“走進”往往可以通過認真揣摩字詞來實現.如讀到“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就不由得想起一幅靜謐清幽的夜月松林圖.又如李商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看似平凡無奇,細細品味,使人感到殘荷不再是無用之物,而是詩人有意留下來聽雨聲的.我彷彿從秋雨打殘荷中覺出了一種情趣,而少了頹敗之意.這就是詩人創造的意境.

詩是高度濃縮的文學,因此詩人都講究字斟句酌,並以此來凝鍊詩意.字詞不必華麗,但必須準確、形象、生動.例如王維著名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字並不新奇,可一個“直”字,我們好像看到大漠無風的靜寂;一個“圓”字,凸現出萬里長空唯月孤照的曠遠,表露出詩人孤寂廣闊的心情.於是,我們通過煉字走進了詩人的心靈.又如名句“風疏影移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寥寥14字,卻描繪了風、影、水、梅、月五物.其中“疏”字極為傳神新奇,試想,風怎還有“疏密”之分,這是作者用通感之法把無形之風寫成有形之布匹,有時織得疏,有時織得密;動的一下子靜下來了,似乎摸得着,看得見了.而一個“浮”字把梅的香氣寫活了,靜的一下子動起來了.我們好像一下子嗅到了月夜水旁的梅香.這種虛寫不比實寫更有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