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濤教育常識讀後感2篇

第一篇:李政濤教育常識讀後感2篇

李政濤教育常識讀後感2篇

篇一:李政濤教育常識讀後感

暑假裏,義烏國中英語工作室的尹老師發給我們李政濤的所着的《教育常識》,説實話,起初第一眼瞟到書名的感覺是有點不屑,心想又是一本灌輸理論的空洞之作。但當我翻來目錄,讀了序言,卻有種讓人很想讀下去的慾望。

因為“序言”中告訴我:之所以倡導教育常識,是因為那些遍佈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幾乎都與對常識的遺忘、對常識的違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關聯。例如,不少教師總是津津樂道於教導學生認真讀書,好好學習,但自己卻不愛讀書,不會學習,喪失了自我教育的慾望和能力。反思自己,不正是“不少老師”中的一個嗎?

懷着反思教育常識的緊迫感,我認真讀完了這本書,就像作者説的:“我期待的讀者,是能夠在思考、質疑、實踐中完成自我建構的讀者。理想的閲讀,不是‘六經注我’,而是‘我注六經’。”我抱着這樣的態度,盡情地品味作者的智慧。

下面對本書的感悟,略談一二:

1、本書的編排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全書分為人性常識、教育理想、教育過程、教育內容、學生常識、教師常識和教學常識等7章。從各章標題來看,該書的論述體現了一個從大到小、從學理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的發展過程。該書語言具有散文的風格,每章分為數節,每節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論述。作者或從一個日常用語的釋義開始,或從一個日常故事的講述入手,娓娓道來,引領我們進入他要描繪的世界。但是在這個世界裏,他似乎又是一個隱者,需要思考的依舊是我們,是我們用自己的生活註釋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註釋我們的生活。該書所討論的,多是嚴肅的話題,但是並不顯得生硬,反而因為散文化的語言,使它在嚴肅中透着輕靈。

2、在“教育過程常識”這一章節中,作者認為是教育即轉化,教育的過程是轉化的過程,這一觀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文前提到這樣一種現象:教師覺得自己講的很清楚了,但學生還是不明白。在教師看來,再簡單不過的知識和道理,在學生那裏卻是一片複雜的混沌。這與簡單、浮光掠影式的備課有直接關係。備課備什麼?作為一個有着十幾二十幾年教齡的中年教師而言,課程基本結構和課型把握一般不會有問題,而是我們是否在課堂上使教學“成為複雜的思考工作,成為獲取知識的活動”了呢?是否找到了新舊知識的嫁接點和新知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十分明確的理解、感覺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並且激發其探究的熱情?且經歷了探究的過程?

3、在“教育內容常識”這一章節中,作者認為解讀教材需要三種眼光:成人眼光,教師眼光,學生眼光。反思自己今後的教學,要多運用“學生的眼光”來解讀教材。正如書中所説的:這是站在學生角度,從學生成長需要出發的思考---,為此,教師需要設想:如果“我”是學生,初次遇到這樣的教學內容,“我”是否有興趣?“我”為什麼要學這個內容,給“我”幾個理由。“我”理解這些知識的魚塘困難和障礙在哪裏?“我”該如何學習,把這些書本中的知識、老師教的知識轉化為“我”的知識?聯繫國中的英語教學:不妨做好以下四點:首先用學生的視角捕捉語言;其次用學生的感受體驗情感;再次用學生的眼光鏈接生活;最後用學生的思維思考問題。

總之,李政濤教授的《教育常識》這本書帶着嚴肅、認真和尊重的態度,引領我們找回和確立常識、傾聽和理解常識、再思並創造新的常識。對常識的遵循和堅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基本素養和道德底線。

篇二:李政濤教育常識讀後感

“教育常識”就是有關教育的最基本而且簡單的事實性的知識與道理。華東師範大學李政濤教授的《教育常識》這本書帶着嚴肅、認真和尊重的態度,引領我們找回和確立常識、傾聽和理解常識、再思並創造新的常識。對常識的遵循和堅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基本素養和道德底線。

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喚醒。使我想到這樣一個故事:當有人問羅丹是怎樣從粗陋的巖石中雕刻出的世界上着名的雕塑“巴爾扎克”時,羅丹説,他一直在巖石中,我不是從巖石中雕刻而是把他從巖石中喚醒了。教育的本質如此,管理的本質亦如此。管理有的時候需要規範,有的時候需要雕刻,但管理是發揮人的潛質的事業,人的潛質到底如何連人自己都不清楚,一旦被喚醒將是不可估量的力量。因此,管理的本質是對人的信任、理解與尊重,管理在於發現,在於傾聽,更在於喚醒。在學校這樣一個人羣聚集的地方,人是主體,我們每天看到的只是人的行動,每個人都似乎在靜靜地走着,安分地工作着,實際上每個人都頭腦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每個人工作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每個人的利益追求更是不同,也許我們雕刻出的規則能夠管得住行為。

喚醒的過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別人做什麼,而是我知道我應該主動去做什麼,只有這樣做就能夠體驗到自身的價值,體驗到自己的潛力、體驗到生命的活力與無限種的發展可能。

我們需要給學生一定的規矩,但是我們更應給學生的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去體驗學習中的成功,這種成功感,成就感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樹立信心,發現自我價值,學生的潛能才能得到很好的激發。

第二篇:聽李政濤報告反思

聽李政濤報告反思

2014年7月4日,華東師大新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李政濤教授來威海做了 “讓語文課堂充滿生長氣息”的專題報告。下面就所聽報告淺談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聆聽李教授的報告第一印象是他有獨特新鮮的報告方式。那就是沒有現成的演示文稿,而是一邊講授一邊在在空白的文檔上直接打出課題、關鍵詞、核心問題等等。這種方式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他手腦並用,講授從容,理論觀點多由大量教育案例和教育故事支撐進行解析,這一切都顯示了一個務實的有水平不空談的專家的素質:深厚的文化底藴,淳樸善良的性情,温暖幽默的談吐。讓人由衷地對他產生一種敬重。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也能時時刻刻引領着學生走在語文的天地裏,幸福地徜徉肆恣不願走出來?自己對學生的教育是否也能學生一種清新躍動靈性的靈魂感召,使他們學會感恩感動,學會體驗感悟?從對李教授報告的印象裏我明白了我們的教育教學的出發點一定要為學生而務實付出,工作中的措施方法一定得有一定的觀點理念指引,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求實,做一個也能感染温暖學生、帶動同化學生、啟迪提升學生的老師。

二、李教授的報告中解讀了讓課堂生長的氣息的方式,他從有效教學切入主題,指出了有效教學不要姿勢注重技巧經驗方法,而是要有對教學對有效教學的敏感,做到五個“實”,三大框架的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還要有全效廣效遠效深效強效速效奇效,這一切都要圍繞要教學生什麼怎樣教以及要教到的程度。尤其李教授從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説課等教學細節結合信手拈來的一些具體生動詳實的課例來談,深入淺出,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報告與我們的平日教學的聯繫。至今很多細節,似乎還在我海中回放,忍不住咀嚼回味着。

反思:在李教授的理性的分析,鮮明的觀點,嚴謹的思路中我明白了“讓語文課堂充滿生長氣息”説白了是要上成家常的利於學生語文能力素養形成的發展課。李教授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説公開課相當於宴會大餐,而家常課則是家常菜,宴會大餐我們偶而吃一頓還行,吃多了就會生病,還是吃家常菜的好。公開課雖最能錘人,但家常課最養人。家常課是最真實的課,雖有缺撼,但有發展的空間。這些話很有道理。因為教師這一職業特點決定我們每天都是要不重複地對待學生對待教學,所以在學生的成長同時我們也在成長,我們在成長的同時學生也在成長,那麼課堂就有生長的氣息了。所以今後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注重有效,我們評判的標準要變,就是也要關注學生走出課堂和走進課堂在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習慣上是否有變化,如果有變化,那麼這就是比較理想的課堂,是師生共同生長的課堂,是充滿生長氣息的。

其次,我們的教學一定要適合學生成長的內心需要,我們教師一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反思。要知道學生的需要,我們就要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研究,做一個有思想有方法的善於反思的教師。因為方法思想對我們的教學十分重要。我們要在教學中讓我們的方法活在思想的土壤中,讓我們語文教師的靈魂和語文素養促進孩子的成長。

最後我想借用李教授送給我們一句話“愛自己,就要栽培自己”結束我暑期培訓的體會。我堅信,未來的教學路上,有這樣的思想引領,我會每天都努力着,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着生長的氣息,對身為教師的自己這樣栽培自己。

第三篇:教育常識的讀後感

智慧工作 快樂生活

做享受職業尊嚴和歡樂的創造者

智慧工作 快樂生活

做享受職業尊嚴和歡樂的創造者

當下的國小教師,我時常思考:究竟自己要做一名什麼樣子的教師?在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經常聽到關於教育的正面的或是負面的新聞,也使我常常思索:怎樣能做一名具有時代感,能與時俱進的教師呢?

一直以來,我總是信奉教育是愛的事業,只要有愛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有少數學生是例外,他們好像不在我愛的感召範圍內,他們身上總是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我試着走近他們、瞭解他們、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們,然而收效甚微。《教育常識》是我最近才拿起來讀的,本來以為這是本介紹教師工作的理論性較強的書,準備隨手翻翻,然而讀了前言後便不能釋手。

讀完整本書,我找到了答案,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卻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教師的教育智慧從何而來,怎樣才能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讀着那一個個教育案例,我常常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自己也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學生、類似的問題,自己也曾經草率或認真地處理過,但很少去一探究竟。透過李老師一段段精彩睿智的評析,我漸漸有所領悟??

要有智慧,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在平常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令自己怒氣沖天的事情。這時如果能控制好情緒,避免衝動,再冷靜客觀地分析、處理事情,那麼你就是有智慧的。

要有智慧,就要避免武斷。對於一個教師來説,過於信賴自己的教育經驗,有時比沒有經驗更糟。他作業沒有交,一定是沒完成,他又在撒謊。他老是幹壞事,這件事一定是他乾的。他放學沒回家,一定又去玩了??於是理所當然地指責、訓斥、懲罰。如果把這些“一定”換成“可能”,在發現和處理之間多一步

調查,那麼事情有時就會是另一種狀況,另一種結果。雖然這樣會更加費時費力,但教育畢竟不是製造零件,我們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負責。

要有智慧,還要學會思考探究。“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答案,而在於知道如何尋找答案。”看完《教育最重要的常識》一章,頓悟:教育者,我們不但要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還要儘量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當你理解了孩子,批評孩子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角度,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才能正確地實施教育與批評。因此,做一個智慧的教師,要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遇到問題,不是以粗暴、簡單的方式加以歸因、干預和壓制,而是重在思考和探究,積極探求學生表象背後的深層次的本質原因。遇事“三思而後行,不忙於下結論”。先了解情況,再思考,瞭解和思考之間藴涵科學的探究,才能切合實際地解決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不斷進步。

由此,我明白了:“智慧,即使不比愛心更重要,起碼也和愛心同等重要。”愛心,是感性的;而智慧,是理性的。在教育工作中,我們不僅需要愛心,同時還需要智慧。

由此,我又想到了祝校長在一次黨課上所提到的智慧工作,快樂生活。如果人生有境界,“智慧的人生”理應是被共同認可的最高境界,而智慧的教師應該是有自己的思想,有獨立思考精神的人,既不盲從,也不人云亦云;而我追求的是智慧工作、快樂生活,是一種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方式:不為名所動,不為利所擾,只為自己快樂地生活,帶給身邊的人快樂。

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漫長且曲折,我將始終積極面對,不斷充實自己,智慧工作,快樂生活!

第四篇:《教育常識》讀後感

讀《教育常識》心得體會

拿到厚厚的一本《教育常識》這本書,先是簡單翻了下目錄,看見上面諸多對老師的要求,給老師的建議,教育的經驗,因此對此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看了一下開篇教育常識是人性的常識,教育常識的原點,就是人性常識,也就是對人的天性的認識。教育建立在互相尊重的人性基礎上,即使我們教育的對象是特殊的兒童。在這裏我就想到了第179頁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章,體會到愛學生的真諦,其實我們教師有幾個能做到大愛。難道你就不喜歡聽話的孩子,不喜歡學生靈活的孩子,不喜歡乾淨整潔的孩子,要説不喜歡我覺得就是虛偽。在課堂我們都會為調皮搗蛋的小孩惱羞成怒,回到辦公室還會進行激烈討論與批評。但看了此書,我懂得每個學生其實都有他的長處,我們老師就要去愛他,理解他懂他,進而將其生命的潛能挖掘出來,彰顯出來,讓孩子得到充分的生長於發展,這是我們對他們的真正的愛。

教育常識還讓我知道,孩子是一個“小宇宙”,不要輕視“孩子的宇宙”,它遠比“成人宇宙”能量大的多,它每週每天都發生着我們意想不到的變化,教育需要去打破對我們有關孩子的成見,他們都具有潛力的,需要我們去激發:教育引導這我們去凝視與閲讀這個小宇宙好奇心與需要及行動。教育提醒着我們要小心翼翼的呵護着每個小孩,儘量讓他們保持着一份純真。其實在教學中,有什麼心裏過不去的,想想當初的自己,我們可能會換個合適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行為。

看了此書,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學,在課堂上是不是還是滿堂灌,有沒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發揮,還是拐彎抹角的讓孩子回到我的教學安排上來。對於課堂的教學突發事件的處理又是否得當,課堂上有沒有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狀態,關心孩子的心理變化。行為舉止是否得當,家長常常會告訴我,“老師您的話抵得上我們十句話“,尤其國小生模仿能力極強,記憶了也不弱,這也是不能小看學生能力的一方面。 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學習教育常識,不斷總結反思,不斷創新,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小數學教師。

第五篇:《刷子李》讀後感2

《刷子李》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23課---《刷子李》,我覺得刷子李的刷牆技術真是太高超了。

你看這一句“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刷子李對自己也太苛刻了,您説,這刷牆的人無論是蘸漿還是粉刷,總會掉一兩滴在身上,而且又沒人規定刷子李必須保持衣服乾淨,他還給自己立下這樣的規矩,這對一個粉刷牆壁的人,要求真是極其苛刻。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着鼓點,和着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上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哎呀,別説是曹小三驚得目瞪口呆,連我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哪是一個粉刷匠在粉刷牆壁呀!明明是一位音樂大師再進行音樂表演啊!這有節奏的手臂一搖一擺地,真是像在演奏一曲交響樂,令人如痴如醉。

可事情好象並不如此,“當刷子李刷完最後一面牆坐下來,曹小三給他點煙時,竟然看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一個白點,如黃豆大小.”難道刷子李的那手絕活是假的?他並不是那麼神?枉我那麼佩服他!可我總覺得事情還沒完.我繼續往下看,看着看着,我不禁笑出聲來,真是讓我鬆了口氣,原來那白點是一個破了的小洞,刷子李剛才點煙時燒的一個小洞,裏面的白襯褲映襯出來,看起來就像一個小白點。

刷子李那刷牆的本領真是獨一無二,蓋世無雙。其實,像這種民間藝術還有很多,什麼“泥人張”的泥人,“楊柳青”的年畫,還有剪紙

藝術,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那些民間藝人的絕活,都是世界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寶貴遺產,令人拍案叫絕!

難道這堪稱一絕的民間藝術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和驕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