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幫教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柯文祥,男,1975年9月出生,漢族,本科學歷,2016年9月通過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參與社區工作,工作中他始終堅持愛崗敬業,勇於奉獻,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安置幫教工作新路子,堅持以教育、感化、挽救為工作方針,着力抓好三項(刑滿釋放人員的銜接接收、教育幫扶、服務管理)重點工作,不斷提高刑滿釋放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質量和水平,工作質量得到上級業務機關和羣眾的認可。

安置幫教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一、注重總結頻創新招刑滿釋放人員的銜接工作是使其順利融入社會的最初環節。

2016年自柯文祥同志接手安置幫教工作以來,團結社區刑滿釋放人員銜接率、“二無人員”安置率均達到100%,未發現重新違法犯罪現象,轄區內無重、特大案件發生。自2016年以來,團結社區共有安置幫教人員15名,目前已安置15名,安置率100%;建立幫教檔案15宗;列入幫教對象15名,幫教率100%;解除6人,現有安置幫教人員9人。

在日常工作中,柯文祥同志認真鑽研有關刑釋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規等相關業務知識,積極探索新思路、新做法。一是每半年做一次刑釋人員的排查工作,對所有幫教對象進行摸底和調查,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加強對有違法犯罪傾向的以及涉黑、涉毒、“三無”刑滿釋放人員的幫教和管控,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三是在對刑滿釋放人員的管理中實行分級管理,根據他們的現實表現,結合監所提供的“出監鑑定表”進行危險性評估,將刑滿釋放人員分為一般管理、重點管理兩個等級,採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法,使幫教安置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學化、規範化。

二、依託會見真誠送暖

視頻幫教會見系統開通後,家屬足不出户,就能和遠在監獄的服刑人員進行親情會見。為方便家屬與在監服刑人員“相見”,柯文祥同志積極做好遠程視頻會見工作。家屬來司法所提出遠程探視申請,他不厭其煩地向家屬説明申請的程序和要求,一次性告知,並及時登記預約,做到“四個一”(一張笑臉、一把椅子、一杯熱水、一句走好)。遠程會見系統開通以來,148團司法所共成功安排會見54次,其中團結社區就35次,視頻會見減少會見的路途、時間及經濟成本,服刑人員及親屬均反映良好,未發生一起投訴情況。

三、日常工作

一是瞭解安置對象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安置幫教人員的失業生活補助費發放都是其親自整理、準備。

二是定期排查梳理。堅持每年第一季度對上一年度迴歸社會的安置幫教人員進行排查梳理。摸清人頭底數,逐人補充完善有關檔案材料。對安置幫教人員的性別、年齡結構、文化層次、犯罪類型和迴歸社會後的工作、生活、現實表現等情況進行分析,列表造冊,逐人登記,以便準確、及時地掌握安置幫教人員的情況和動態,為提高幫教工作的針對性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三是規範檔案管理。結合每年幫教安置專項排查,進一步規範安置幫教人員的檔案材料,建立健全安置幫教人員基本情況檔案,按要求對5年迴歸的安置幫教人員全部實行“一人一檔”,確保每個幫教對象檔案資料齊全。對安置幫教的青少年及有重新違法犯罪傾向的安置幫教人員進行重點登記造冊,並根據情況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實行動態管理。

四是進行分級管理。為加強對有違法犯罪傾向以及涉黑、涉毒、“三無”安置幫教人員的管控和幫教,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安置幫教人員重新違法犯罪,對2016年以來回歸的安置幫教人員實行分等級管理。根據他們的現實表現,將安置幫教人員分為寬鬆管理、一般管理、重點管理三個等級,採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法,使幫教安置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學化、規範化。

四、建立、健全機制,實行長效管理。

從監獄生活到高牆外的自由社會生活,需要一段較長的適應過程,特別是那些刑期較長的釋放人員,再踏故土,或許已是青春不再,物是人非,兩眼茫然,無所適從,他們真正融入社會,有時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社會就也應給給予長期的關注,所以建立安置幫教長效管理機制就顯的尤為重要。柯書記尤其注重長效機制的建立:一是制定長短結合的幫教計劃,做到有條理,有目標。二是制定幫教安置成員單位之間定期聯繫制度,深入社區瞭解安置幫教人員現實表現,及時調整管控措施,避免脱管、漏管和失控現象的發生。三是制定樹典型,學典型制度,激勵安置幫教人員自強自立。工作中注意發現幫教安置好的典型,為之推廣,效果明顯。總之,通過對工作制度、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使得安置幫教工作能有序進行,有效開展,使失足之人能於茫然中自醒,於自卑中自強,這就是柯書記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