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寫作指導及例文

話題作文寫作指導及例文

話題作文寫作指導及例文

1. 寫好話題作文,首先要善於“化大為小”

2.寫好話題作文,其次要善於“以小見大”

3.“獨闢蹊徑、表現個性”是寫好話題作文的關鍵.

話題作文試題有三個主要特點: 第一,題目只提供寫作內容圍繞的核心,而不以標題的形式提供具體明確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寫作範圍,而且範圍相當寬泛,要求所寫內容與話題相關即可,不要求歸納試題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並緊扣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話題作文一般要求自擬文題,而非話題作文不要求自擬文題,也不能另立文題。

在以上三個主要特點中,最主要的是“範圍寬泛”這個特點。由於“範圍寬泛”,給寫作者提供了更廣泛的發揮空間,有利於寫作者表現個性特徵,有利於選拔人才。可以説,以話題作文作為大學聯考作文主要題型之一,是大學聯考作文命題成熟的表現。

要想寫好話題作文,首先要善於“化大為小”。話題作文的寫作範圍十分寬泛,如果僅把話題當做一個僵死的概念,視為“鐵板一塊,不可分割”的整體,籠而統之去做文章,勢必內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一點要求就是善於在一個寬泛的範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餘”,也就是隻寫“大範圍”中的“某一方面”。給自己提供一個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的好舞台,這樣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內寫出立意鮮明集中、內容具體充實的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針見血”。拿2000年大學聯考作文來説,要把“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樣一個大範圍“化而小之”,變為一個具體的小範圍,可以寫“生活態度”方面的,可以寫“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寫“意識轉變”“思維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養”“人物評價”“歷史反思”“職業選擇”“個性發展”等等方面的,這樣,“化大為小”,“化空為實”,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現題材多樣、迭彩紛呈的好局面。

再拿下面一個話題作文為例:請以“壓力”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要善於“以問領寫”:“什麼可以構成壓力?”“有沒有壓力?”“壓力來自何

方?”“壓力帶來什麼?”“怎樣對待壓力?”等等,然後自己回答這些問題,從這些回答中選擇一二來寫文章,達到“化大為小”的目的。可以寫壓力來自過重負擔,也可以寫壓力來自責任感;可以寫壓力的從無到有,也可以寫壓力的從有到無;可以寫壓力來自外界,也可以寫壓力來自自身;可以寫在重壓下喘不過氣來,也可以寫變壓力為動力;可以寫要善於自我減壓,也可以寫“把壓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選擇其中一個來寫,不要貪多,否則會造成東拉西扯,空談漫議。

提醒同學們注意:善於“化大為小”,還要善於“以小見大”,從小的方面表現深刻的主題。這就要求作者在選擇“小的方面”的時候,注意所選方面的“現實性、針對性、典型性”。

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二個本事是“獨闢蹊徑、表現個性”。《考試説明》“發展等級”要求考生作文“有個性特徵”。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增強“選擇意識”。首先要善於選擇自己熟悉的、想説的(有話可説的),有一定拓展空間的內容去寫。要善於選擇新的切入點,也就是從新的方面認識事物、表現事物。

拿2000年大學聯考話題作文來説,可以從“認識世界的多樣性”“看到事物的兩面性”“講究包容性”“承認差異性”“尊重並發展個性”“增強批判性”“鼓勵創新性”“反對僵死性”“提倡靈活性”等角度做文章,不要簡單地停留在原話題的“豐富多彩”原地轉磨盤,更不要簡單地僅僅用一些事例去佐證原話題的正確性。注意:只要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相關,就都符合話題作文寫作的要求,不要錯把“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當做一成不變的命題。

當然,“有個性特徵”還表現在文章的構思和表達上,但最主要的是“獨具慧眼”。在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獨闢蹊徑,表現出文章的新穎性和作者的創造性。 寫話題作文容易出現以下主要問題:

複製話題

試題給的是話題,要求圍繞話題“做文章”。怎樣做文章?就是要引發新的議論,展開新的聯想,講述新的故事,抒發新的感情。總之,不能停留在原處。原處僅僅是個起點,如果在原處轉磨盤,就沒有創造,只有複製而已。要既不脱離起點,又不止於起點,要從起點走出來或説擴展開來:既可以從起點向遠處延伸,也可以圍繞起點縱橫馳騁。須知,猶如母體和子體之間的關係,起點以外的東西才是你自己的創造,這才是“做文章”。為什麼非要寫“起點以外的東西”不可呢?因為試題所提供的材料———“一位學者給出四個圖形,讓選出與其他幾個圖形不同的圖形”的故事,讀者已經聽過了,感受過了,不需要你再去重複提供同樣的材料。讀者需要的是新的東西:如果寫議論文,就要能夠幫助讀者深刻領悟其中道理;如果寫記敍文,就要通過描述自己的體驗或講述故事,使讀者有更具體、更強烈的感受;如果寫抒情散文,就要召喚起更新鮮、更強烈、更豐富的思想感情??

總之,讀者不需要複製,讀者需要創新。不要簡單地原樣複製,舉出一個個相同的例子然後“鳴金收兵,得勝回朝”。與材料相同的例子能不能舉呢?如果作為新的論證的材料,當然可以舉,但要為自己新的論述服務,如果沒有新的論述,那就等同於原樣複製了,我們稱之為“複製話題”。

2000年大學聯考不少考生的作文有這種毛病。例如,開篇就“複製”,説有人喜歡山,有人喜歡海,這僅僅能表明社會上存在着“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現象而已,再也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了。有的考生作文舉出榴蓮和臭豆腐,説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這就沒有多大意義。有的考生作文所舉的例子很好,説“在一次聯歡會上,主持人拿一個塑料袋,問大家這個塑料袋有什麼用途,有人説可以當口罩,有人説可以當帽子,有人説灌上空氣可以當氣球。最後班長説把成千上萬個塑料袋壓在一起,可以做塑料板”。這些例子本身是不錯的,但可惜舉完例子就戛然而止了,沒能充分運用這個例子進行説理。有一些考生舉了“給一個温度計測量樓高”“一加一等於幾”等智力測驗題或“某次考試失利每人總結的原因各不相同”的體驗等等,這些例子本身都是不錯的,可惜沒能進一步讓這些例子為論證服務,而僅僅把這些例子往那裏一擺就完事大吉了,這叫“以擺代議”。如果所舉例子與試題材料相同或十分相近,沒有什麼新的論述,就不僅僅是“以擺代議”了,而是“克隆”原材料了。

文意散漫

例如下面這篇考生作文:

《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在一次報告會上,一位學者提出一個問題:四個圖形,找出一個與其他不同的。由於標準和角度的不同,答案也各不相同,這就能告訴我們生活中答案不一樣的事很多,要從多方面去考慮。

近期,報紙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生,由於學習負擔重,各方面的壓力很大等原因而自殺。其實,我們不能死鑽牛角尖,我們國中時學過《范進中舉》,范進好不容易成了舉人,可是由於高興過度,反而瘋了。作為社會,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而我們學生也要把壓力變為動力,好好學習,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我們要做的事還很多。

中國有句俗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確,各行各業都有好的,在公共汽車上售票的李素麗,也可以成為勞模。他們乾的是一般人不願乾的工作,但她卻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地工作,終於成為受人尊重的勞動模範。

前些天,故意開槍傷人的派出所所長被判死刑,他就是不嚴格要求自己,手裏拿着槍,以為可以隨意開槍。其實槍是人民給的,不是想開就開的,他敢胡作非為,終於被依法判刑,對這種人就應從重處理,決不手軟。

我們在高中時學習了許多學習和做題的方法,有時一道題可以多解,但我們往往學得很死,有時一看到題知道怎麼做,但算了很久才能算出,有時還不一定對。但當老師講出很簡單的方法時,我們才明白,如果我們每次都試着換幾種思路,我們會做得更好。

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的生活會更精彩。(選自2000年大學聯考考生作文)

一般來説,話題提供的是寫作範圍,並沒有規定寫作的主旨。所以,在話題規定的範圍內,還要“煉意”,也就是提煉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這一環節下功夫不夠,沒有考慮好自己究竟要寫什麼,要表達什麼意思,就匆匆忙忙下筆,這樣就有可能東拉西扯,多頭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像前面的文章①②③自然段,意思大致上還是往一塊兒攏的,但第④自然段突然與前三個自然段脱節了,讓人覺得是橫生枝杈。第⑤自然段表面看來好像和第①②③自然段一樣,都在談學習上的問題,其實不是一碼事:前兩個自然段在談減輕學習負擔,第③自然段已經稍有偏離,談起了對前途的認識問題。到了第④自然段就野馬脱韁了。第⑤自然段表面看好像又回到前三個自然段的意思上來了,其實第⑤自然段談的是學習方法問題,顯然和前三個自然段談的不是一碼事。這樣,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讓人讀了不知所云,這就是“東拉西扯”式病文的顯著特徵。

教你行文

偏離話題是同學們在寫話題作文時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總結分析2000年大學聯考考生作文情況,筆者認為造成“偏離話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轉移話題

例如下面這篇考生作文:

《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有人説:“世界上的問題很多,一個問題的答案也不止一個。”我原先並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夠專心去解決問題。可是當我看到一篇文章過後,我的想法有了變化。

那篇文章這樣寫道:有一幅漫畫《水開了》,説的是一個女孩面對水開了的場面不知所措,竟然叫道:“媽媽,水開了,你快來呀!”很多人分析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人説,這是女兒的錯,那麼大的人不會燒開水,將來可怎麼辦呀。我一開始也認為這種分析對,可是有人説,錯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一個父親不嚴格管教孩子,一個母親不教孩子幹家務活,這孩子能成長嗎?

時下,很多父母一貫溺愛孩子,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最後導致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使孩子在將來的生活道路上遇到麻煩。這使我想起《動物世界》裏的一組鏡頭:母獅子捉到一隻小羊,但它沒有把羊放到小獅子身邊,而是讓小獅子自己去捉。可是小獅子只會在母獅身邊躺着,根本不聽媽媽的話。沒想到母獅不但不去幫助小獅子,反而去咬它,小獅爭不過媽媽,乖乖地去

捉小羊,最後終於把小羊捉到手。試想,如果母獅不嚴格訓練小獅,那麼小獅如何在弱肉強食的世界生存?

我希望父母們借鑑一下母獅的方法,平時管教孩子嚴一些,這樣才是真正幫助他們。當然,孩子也不能一味地靠父母管教,自己也要主動去學習,就像魏徵所説的:“若木之硬者,必固其根;若水之長者,必浚其源。”只有從小打好基礎,將來才能成材。

《水開了》雖然只是一幅畫,卻發人深省。由此可見,教育孩子是國家的長遠大計,切不可當作小事來看。

話題作文雖然寫作範圍相當寬泛,但把握話題卻是基本要求。把握話題必須做到從頭至尾牢牢把握,不能開篇尚能把握話題,但在行文當中卻逐漸偏離話題,橫生枝杈,然後沿着枝杈斜着生長,最後反偏為主,造成轉移話題甚至嚴重偏離題意。

上面所舉病文,開始説“想法有了變化”,可以説是切合題意的。但在具體述説變化的過程時,沒能僅僅扣住“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個話題,而是偏到“對孩子溺愛是害不是愛”的話題上去,把原話題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穿靴戴帽

例如下面這篇考生作文:

《生活中,看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遇到種種的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答案也是千差萬別、多種多樣的。

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們去自然博物館參觀,當我們看到地球儀時,講解員問我們:“地球為什麼是圓的?”旁邊看上去像國小生的同學説:“因為圓的比較好看。”還有的説:“因為它在地球儀上,比較好轉。”也有的説:“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種回答,千變萬化,最後講解員説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終達到了他的出發點,所以證明地球是圓的。

接着講解員又問:“星星為什麼看上去那麼小?”有一位小同學非常天真地説:“因為天空是有限的,要是星星太大了就放不下了。”有的説:“因為星星本來就那麼小。”講解員很耐心地給大家講了星星看上去那麼小的原因,聽後大家感到茅塞頓開。

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也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一個問題會有多種解答,這就是解答的妙處。

2000年大學聯考中,出現了不少這類“穿靴戴帽”式的作文。上面的病文不但沒有扣緊“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反而去論證了“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內容上與原話題背道而馳,僅僅摘了原話題的一些語句生硬地給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究其原因,雖和試題的提示語較多,同時限制性要求不足有關,但主要原因是這些考生沒能把握原話題的涵義,或缺乏牢牢把握原話題本意的意識,把自己宿構的文章或材料往上硬搬。有的考生自己也覺得所寫內容與原話題“風馬牛不相及”,於是只好“沐猴而冠”,穿靴戴帽打扮一番。儘管作者用心良苦,但這類文章的毛病是逃不過閲卷教師的眼睛的,我們把這樣的病文類型稱之為“穿靴戴帽式”。 另起爐灶

例如下面這篇考生作文(節選):

《心靈悟語》

“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運的安排。嚴冬掠走的一切,新春會給你帶回來。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之所鍾,你都可以儘量去愛。”

合上我的日記本,體味着這一段話的含義。是呀,只要是你情之所鍾,你都可以儘量去愛。平淡,不是與世無爭,也不是無所謂,而是平常與淡然。用一顆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對社會的艱難和壓力,就不會過於煩惱和緊張了。就像面對大學聯考,我從國小到國中真是12年寒窗苦讀,為的就是在這人生的轉折點上有一個好的開始,但這一路上卻充滿了艱辛與痛苦,即將要到達終點時,還要考慮萬一沒有考上大學怎麼辦,這時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對我説話了,他告訴我不要太多顧慮,在這12年裏流的汗水會化作春雨毫不吝嗇地澆在你身上,嚴冬奪取的一切,新春會給你奪回來。

這種“另起爐灶式”病文的病症和病因都擺在明處:不是按試題規定的命題或話題寫,而是把試題拋到一邊,自己“自由式作文”,內容和試題沒有關係。這種現象的產生多半由於考生事先“死背”下了一篇文章,而看到考題後已經感到“不合轍不押韻”,但又不願或無力按試題寫出新作來,於是照搬原先背好的文章,造成“另起爐灶”;還有一個原因是考生對試題沒仔細看明白或看不明白,寫出的文章自然“驢脣不對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