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的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經過8年的持續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對照省人大常委會提出的“三化”建設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淺談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標準化建設的意識不夠強

一是各鎮街之間發展不平衡。儘管我市已經實現了兩個“全覆蓋”,但在選址佈局、聯絡站軟硬件建設、活動組織、反映問題記錄處理、網上聯絡站應用等方面,各鎮街之間的不平衡性還是比較明顯。這其中既有鎮街自身可提供場所、可投入財力等方面的原因,更有部分鎮街在代表聯絡站建設意義認識和重視程度上在原因,往往鎮街重視的聯絡站建設好、活動多、問題解決率高,形成良性循環,而鎮街不重視的聯絡站最後失去生命力形同虛設。

二是聯動站功能定位比較模糊。一方面,選民羣眾對代表聯絡站的知曉率和認可度不高,一些來訪羣眾對聯絡站的功能作用瞭解錯位,不少人將代表聯絡站接待羣眾活動等同於“信訪接待”;另一方面,一些代表聯絡站認識不到位,覺得接待活動次數多、羣眾問題意見多,承辦壓力大,增加了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怕惹事”不敢接待、“怕麻煩”不願接待、“怕不懂”不會接待、“怕沒用”懶得接待等錯誤認識和畏難情緒,做多做少沒有標準衡量,被動應付完成任務的多,主動作為“找米下鍋”的少。有的鎮街只注重硬件建設,不重視活動開展和活動創新。

三是軟硬件配套還需要提升。個別鎮街受經濟、辦公條件影響,導致聯絡站場所比較簡陋,設施欠缺,通常是一塊聯絡站牌子、一間辦公室、一台工作電腦。有的聯絡站選址不夠科學合理,並沒有沿街設立,選民對聯絡站了解有限,對代表進聯絡站的活動關注度不高,影響到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除此以外,“網上代表聯絡站”的知情範圍也非常有限,大多數選民羣眾不太瞭解“網上代表聯絡站”,或認為其用處不大,導致“網上代表聯絡站”的實際留言量較少,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二、規範化管理方面還有差距

一是全市代表聯絡站名稱標識不統一。全市各地代表聯絡站名稱標識不一,主要是村(居)人大代表聯絡站不統一,有的是某某村代表聯絡站,有的是某某村委會人大代表聯絡站,有的代表聯絡站名稱上沒有冠上“人大”兩字,只是“某某社區代表聯絡站”,有的沒有地名只是稱“代表聯絡站”,聯絡站命名沒有統一規範。聯絡站掛牌有銅牌、木牌、橫牌、豎牌、方牌,有的牌匾上有國徽,有的則沒有,且大小規格各不相同。

二是個別代表聯絡站上牆信息不夠全。不同的區、不同的鎮街的代表聯絡站因場地所限及各地規定要求不同,上牆的信息也不盡相同。有的區內的鎮街代表聯絡站的上牆信息也沒有作統一規範。大部分代表聯絡站在代表聯絡站職責、聯絡站站長職責、代表信息、開放時間、活動安排、接待流程、處理機制等內容中選擇其中幾項上牆公開,沒有統一規範。

三是有的代表聯絡站活動主題、時間、範圍(地點)沒有提前公告通知到位。有時存在走過場現象,活動時熱熱鬧鬧,活動後沒有抓好跟蹤落實,沒有及時將辦理情況和結果反饋給選民羣眾,容易降低選民羣眾反映的積極性。一些聯絡站雖然有活動,但存在記錄比較簡單、資料留存不夠全面、代表考勤事後補做等現象。這些聯絡站軟硬件建設上的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實際成效的發揮。

三、常態化運行方面有較大提升空間

(一)在活動組織方面:

一是全員進站率待提高。我市五級人大代表均已安排編入鎮街或村居代表聯絡站,聯絡站在架構體系上實現了“全覆蓋”。但是全國、省人大代表和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大代表進站活動的頻率還有待提高。個別代表對代表職務認識不到位,缺乏履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致參加聯絡站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存在消極應付態度,對年初安排的接待活動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常會因工作衝突、外地出差等原因推掉接待活動,存在代表參加不均衡的問題。有的代表即使根據安排參加了接待,也是履行慣例,只作個簡單接待和記錄,事後也缺少跟蹤監督,過份依賴當地人大和政府,沒有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是聯絡站活動的主體。各級人大代表間聯動少,市級以上人大代表與鎮人大代表聯繫少,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代表參加代表活動不多。

二是活動創新意識不強。各地代表聯絡站開展活動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在聯絡站內接待選民羣眾的“接待式”;二是走出聯絡站走訪羣眾的“下訪式”;三是開展專題調研、視察檢查的“約訪式”。但坐診“接待式”多,出診接待“下訪式”少,“約訪式”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的更少。從調研的情況看,代表聯絡站活動形式主要還是停留在定期進站接待選民羣眾這種方式,因地制宜增加“自選動作”的較少、開展主題接待的較少、開展代表學法業務交流的較少,走出去請進來的較少,內容和形式上比較單一,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慄戰書委員長提出的將代表聯絡站建設成為“代表聯繫羣眾的好橋樑、代表履行職責的好平台、代表學習交流的好陣地、國家機關聽取代表意見的好場所”還存在一定距離,需要結合實際進一步拓展功能,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

三是代表主體意識不夠突顯。目前,代表接待選民羣眾活動主要是由鎮街人大定期安排組織,對羣眾反映問題意見的反饋督辦也以鎮街道人大督辦為主,沒有真正發揮代表主體作用。在接待活動中,代表們基本還處在“站崗應付”狀態,沒有主動深入地瞭解和督辦來訪羣眾反映的問題意見。同時,對選民羣眾反映問題意見的督辦,代表們往往感覺力不從心,而且受代表自身資源、履職能力等因素所限,督辦的效果也存在差異,擔任領導職務的代表督辦的效果較好。

(二)在暢通民意方面:

一是聯繫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於提高。一方面,當前進代表聯絡站反映問題的有熱心的居民、有上訪的羣眾、有矛盾糾紛的、總體來説“兩多兩少”:年老的多、年輕的少,個性問題多、共性問題少;另一方面,部分代表對選民缺少主動溝通,走出聯絡站主動深入基層聯繫羣眾少,代表與選民羣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很少,導致傾聽選民羣眾聲音範圍狹窄,民意收集廣度不夠寬、民意提煉深度不足。

二是社情民意獲取渠道少。代表聯絡站社情民意獲取渠道主要如下:一是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則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視察調研活動;二是人大代表進站開展接待羣眾活動;三是組織代表深入基層,走村入户,廣泛聽取羣眾的意見建議;四是對接人大及其常委會、鎮人大主席團相關監督工作,積極參與有關執法檢查、視察調研、建議督辦、現場督查等活動、跟蹤監督有關方面工作。由於代表都是兼職,視察調研和走村入户比較困難,進站開展接待羣眾活動次數也不太多。這些都較大地降低了代表聯絡站獲取民意的信息量。隨着信息化的社會進程,面對面的聯繫方式一般只有閒暇時間豐富的老年人才會採用;網頁、郵箱等聯繫方式一般只適用日常PC機用得比較多的人士;微信、電話等基於移動端的聯繫方式才是大眾化的聯繫方式。目前以現場見面為主要聯繫渠道的代表聯絡站,社情民意獲取速度慢,信息少。這與代表聯絡站社情民意信息獲取渠道未能與時俱進、及時拓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三)在解決問題方面: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安排進站代表的針對性不夠,選題方面存在着欠精準。代表聯絡站接收到的問題,往往具備以下幾個特徵:類型多、具體化、生活化、小而微。大部分人大代表都是其所在領域的專業人士,同時代表身份使其獲得較多的接觸政府不同部門的機會,瞭解政府部門相關流程,在自身擅長領域內有能力對民眾進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針對性指導,但是對於非自身擅長領域的問題,則很難有效處理。代表聯絡站根據代表時間安排進站接待羣眾,事先並不能確定進站代表是否熟悉羣眾所反映的問題,事後也沒有相關處理措施,導致進站代表不能充分發揮吸納民意、獻計獻策的作用。

二是對代表收集的問題意見,目前還沒有建立統一的反饋交辦機制。即使通過鎮街人大函告等方式轉交給相關部門後,也未得到足夠重視,或因辦理困難較大,導致解決落實率不高,直接影響了選民羣眾對代表聯絡站的社會評價,對代表聯絡站的作用發揮產生質疑。同時,部分選民反映的問題比較片面、不具有共同性,一些問題意見難以反饋交辦。

三是鎮街人大開展代表聯絡站面商對接會時,存在“單打獨鬥”情況,部門協同參與度不夠。存在片面應付、重在參與而輕於真正解決問題的現象,導致羣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從另一角度看,有時候由於部門不夠重視,這也容易使人大工作陷入具體事務中,從“監督者”異化為“執行者”,需要理順部門協同作戰機制,才能使人大代表監督工作能真正取得實效。

四是進站代表影響力不足。在遇到各類民生問題,在與領導、企業或與執法人員發生糾紛時,選擇人大代表解決的概率非常低,羣眾對人大代表的信任度普遍並不高,這與大部分基層人大代表不為人所知有很大關係。羣眾到聯絡站反映的問題,往往是先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而未得到解決的訴求,解決落實難度大,使得羣眾認為聯絡站接待起不到實效而認同度下降。代表聯絡站對進站代表的宣傳,目前大部分僅僅在聯絡站的牆上懸掛代表照片和字數較少的説明,這對代表和代表聯絡站作用的發揮,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