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 篇一

《窮人》練習題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

這句話生動而又細膩地寫出桑娜當時那種_______的心情。

2.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

從這段話中,可以體會到桑娜的內心是_________________。文中“_______”這個詞最能概括桑娜把兩個孤兒抱回家後的心情。

答案: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是因為怕丈夫揍她,其次是怕生活過不去,“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因為她不知道這樣做她的丈夫會不會同意。

,“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為她的善良驅使着她,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

這句話生動而又細膩地寫出桑娜當時那種不知所措的心情。

2.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

從這段話中,可以體會到桑娜的內心是矛盾、左右為難的。文中“忐忑不安”這個詞最能概括桑娜把兩個孤兒抱回家後的心情。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 篇二

一、選詞填空

抱怨 埋怨

l.你沒做好只能怪自己不爭氣,不能( )別人。

2.我( )小明睡過了頭,沒能搭上清早的班車。

安靜平靜

3.老師説:“班會就要開始,請大家( )。”

4.南湖( )得像一面鏡子。

寧可……也……與其……不如……儘管……還是……

5.桑娜覺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餓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們抱回來。

6.漁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撫養。

二、寫出下列句子中省略號、破折號的用法。

1.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3.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4.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裏做些什麼呢?

三、寫出下列句子中畫線字的意思。

1.船上的帆還沒張起來。

2.請把這張喜報發下去。

3.上課時不要東張西望。

4.昨天,百貨大樓開張了。

5.元宵節的夜晚,家家户户張燈結綵,好不熱鬧。

四、閲讀下面一段話,回答問題。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1.用“_____”畫出描寫漁夫神情的語句。

2.用“_____”畫出描寫漁夫動作的語句。

3.用“_____”畫出描寫漁夫語言的語句。

4.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漁夫是個怎樣的人?

五、閲讀答題。

(一)一條小麪包

從前,有個地方鬧饑荒。一位富有的麪包師把城裏最窮的二十個小孩召來,對他們説:“這個籃子裏的麪包你們一人一條。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條麪包。”

這些飢餓的孩子蜂擁而上,圍住籃子你推我嚷,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麪包。最後,當他們拿到了麪包,也沒有向這位好心的麪包師説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這位衣着貧寒的小姑娘,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壞行為的孩子離去以後,才拿起剩在籃子裏最小的一條麪包。她親吻了麪包師的手以表示感謝,然後才回家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樣沒有教養,搶在前面。而羞怯、可憐的小格琳琴只得到一條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麪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面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麪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格琳琴,趕快去!”當小姑娘把媽媽的話告訴麪包師的時候,他説:“不,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麪包裏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

説説為什麼格琳琴的到了獎勵?

二)何為貧窮

一天,富有的父親帶着小兒子去鄉下旅行,想讓他見識一下窮人是怎麼生活的。在農場最窮的人家裏他們度過了一天一夜。旅行結束後,父親問兒子:“旅行怎麼樣?”“好極了!”“這回你知道窮人是怎麼過日子的了?”

兒子回答:“我發現咱家裏只有一條狗,可是他們家裏卻有四條狗;咱家僅有一個水池通向花壇的中央,可他們竟有一條望不到頭的小河;我們的花園裏只有幾盞燈,可他們卻有滿天的星星;還有,我們的院子只有那麼一點兒,可他們的院子卻有整個農場那麼大!”兒子説完,父親啞口無言。接着兒子又説:“感謝父親讓我明白了我們有多麼貧窮!”

1、文中的“兒子”為什麼認為自己家貧窮?

2、讀了《窮人》、《一條小麪包》和《何為貧窮》這三個故事後,説説你對貧窮的理解。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 篇三

一、説教材:

《窮人》是人教版現行版第十二冊的第二十課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講述了家境貧寒的漁人之妻桑娜,在自己家已有五個孩子的情況下,毅然收養了死去的鄰居西蒙的兩個可憐的孩子的故事。文章在字裏行間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調,令人心湖隨着行文而波濤疊蕩,是一篇對學生進行人文啟迪的絕佳力作,讓學生在充滿深情的情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字裏行間,理解窮人“雖家貧,但心富”的思想境界,從桑娜與漁夫的故事中受到人文的啟迪,這便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目標所在。

二、説教法:

在教法上,本文教學主要運用主題教學的理念,構建一個學習的平台,預設一個提綱挈領的教學點,讓學生通過自主的研讀,落實語言文字的揣摩與理解,進行聽、説、讀、寫的練習,得到三維目標的充分落實。

三、説學法:

而學法上,則相對應地通過學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通過讀寫結合,讓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的溝通與共鳴,以達到用情激情,用情促思的效果,再作用到他們的朗讀上,從而讓學生得到情感的薰陶與提升。

四、説過程:

(一)、披文入情,初識文脈

首先,我通過導入讓學生回憶在自己腦中對窮人的印象,意在讓學生對窮人產生同情之意,並讓他們感受到窮人生活的不易、生活的艱辛。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課文埋下情的伏筆。之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感受到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並瞭解課文所描寫的主要內容。但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於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我先讓學生來説説讀了課文自己從文中看到了什麼,再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接近主要內容,從容對文章進行系統的梳理。這樣便也兼顧了我們班的部分學困生,讓他們也有了一些參與學習的機會,而不是總是成為課堂學習的“客人”、“旁聽”。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時間不長,但學生卻與文本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二)、緊扣“情眼”,激情碰撞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之後,我便大膽地從文章的“情眼”——&l)本站●(dquo;忐忑不安”入手,進行了“家窮”與“品富”的對比學習。

首先,讓學生找到桑娜領養了兩個孩子後心情矛盾的語句,進行感情朗讀,初步感受其內心的思想鬥爭、激烈碰撞。

之後,由“為何忐忑不安”為線索進行探究,瞭解正是由於她家的“窮之極”才會產生其內心的“情不安”。這樣便順理成章地來感受她家的窮,讓學生通過動容、動情的朗讀,感受其家的淒涼境地。經過學生的挖掘與朗讀的“真情演繹”,學生對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情。在這個基礎上,我馬上話鋒一轉:“既然他們家如此貧窮,她為何還要收養這兩個孩子?”讓學生的情陡然一轉,馬上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自然地設身處地地從桑娜的內心出發,去揣摩她內心的想法。朗讀的味兒也由猶豫慢慢轉為堅定,體會到了“嗯,揍我一頓也好”的從容與堅決。心裏怎會不對桑娜產生崇敬之情?

接下來,探討漁夫的説法與做法,感受其心之善便顯得遊刃有餘了。

(三)、真情交流,內化昇華

在學生與文本、與主人公進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接觸之後,心裏必定會對其有深刻的看法。於是我便設計讓學生説説讀了本課之後的感觸,與主人公進行心靈的對話,談談讀了課文之後的啟發,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得到人文的啟迪。

最後拓展部分列夫·托爾斯泰的文章節選,簡介作者,目的也在於讓學生明白文章來自於現實,真情無價的道理,並充分了解作者對廣大窮苦人民的階級深情,從而對作者有一個深刻而又系統的瞭解。

而課後作業——續寫文章便在於讓學生對課文的人文內涵有進一步的瞭解,讓他們為窮人設計一個美好的結局,深化他們的情感、淨化他們的靈魂,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鍛鍊學生的文筆,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五、説板書:

教學板書的設計上,我也採用對比出現的手法,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窮人雖然家境貧寒,但內心品質卻如金子般富有。主題鮮明,結構清晰。

六、説特色:

本文教學過程的設計,我本着一個讓學生在一個大框架中自己探究的原則,因而在設計中大膽地以“忐忑不安”為切入點,讓學生從“窮”與“富”之間揣摩人物的內心思想,如此便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噴發。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以大容量的朗讀指導,來提升學生對文章情脈的把握,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相輔相成,讓學生在動人的情境中學習語文,得到極大的人文啟迪。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 篇四

教材淺析: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説。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窮苦漁民的悲慘生活,表現了窮苦的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

教學要求

1.學會“寡、忐、忑、魁”4個會認字和“濺、帳、簾、忐、忑、魁”6個會寫字;掌握“濺起、帳子、眼簾、忐忑不安、魁梧、心驚肉跳、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能對人物進行評價,認識窮人的高尚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把握課文的內容,能比較正確地評價人物。

教學難點:理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認識窮苦人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內容,感知“窮”。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查閲托爾斯泰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導入新課

1.介紹作者及背景

同學們一定聽説過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爾斯泰吧?誰能説説他是哪國的作家?是一位怎樣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教師補充)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晚年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敍事詩《窮人》改編成一篇短篇小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2.課題引入

板書課題:窮人。學生讀題。《窮人》是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説,“窮人”是一個包括範圍很大的詞語,課文為什麼用它來做題目?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全班交流。

擱板:屋內固定在牆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顧惜:顧全愛惜。

抱怨:心中不滿,訴説別人不對。

傾聽:細心地聽。

寧靜:(環境、心情)平靜。

沉思:靜靜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膚黑而黃。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後果,自食其果。作,讀zuò,不讀zuō。

喃喃:象聲詞,連續不斷地小聲説話的聲音。

張羅:本課是“料理”的意思。讀作zhāng luo。

憂慮:憂愁、擔心。

3.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4.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⑴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為幾段?

⑵給課文劃分段落。

⑶指名反饋,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寫漁夫回來後知道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抱回兩個孩子。

三、學習課文,感悟“窮”

1.教師導語:這篇課文課題是“窮人”,但文中未出現一個“窮”字,字裏行間卻“窮”意濃濃。現在,就請大家快速再讀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

2.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3.小組交流,暢談對“窮”的理解。

4.指名反饋,多角度感受窮人的“窮”。

⑴從屋內的擺設看出“窮”。

“古老的鐘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⑵從孩子的吃、穿看出“窮”。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⑶從桑娜和漁夫的忙碌看出“窮”。

“丈夫清早駕着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呼,感到心驚肉跳。”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

5.教師小結、過渡:漁夫每天早出晚歸地捕魚,即使是在風暴襲擊的惡劣天氣裏,仍冒着寒冷與危險出海;而桑娜也從早到晚地幹活,即便他們這般勤勞,也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麪包和魚,足可見他們是多麼的窮苦,簡直是在煎熬中度過。而鄰居西蒙窮得沒錢看病,只能死去,這窮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過窮是很窮,但桑娜家的小屋裏卻充滿温馨。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温暖而舒適。”

⑴“温暖”是指爐火未熄滅,與外面的寒風呼嘯形成對比。

⑵“舒適”是指地面乾淨,食具閃亮,孩子安睡,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形成對比。

⑶通過對比,體會桑娜的勤勞能幹,也體會漁夫一家的生活雖艱辛,卻也很温馨。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的貧窮、艱苦,但他們卻頑強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維持着生計。漁夫為了一家人甚至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與風暴出海打魚,生活的艱辛幾乎把他們逼到了絕境。然而,就是在這般艱難的情況下,漁夫和桑娜還是主動收養了鄰居的兩個孤兒,我們等下節課再來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

五、作業設計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後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能對人物進行評價。

2.抓住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對話的語句,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

3.聯繫上下文,瞭解人物的心理,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摘抄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語句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指名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本文主要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2.口頭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

他們每天只能                填飽肚子,吃的是            ,菜只有                  。即便是這樣的生活,也是漁夫            身體,冒着                          出海打魚,而桑娜自己也                 地幹活,才能維持的。

3.教師小結、導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為什麼還要主動收養兩蒙的孩子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地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4.教師小結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這一部分的描寫交待了三個要點:一是故事發生的環境——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窮困的家庭環境;二是介紹了人物——勤勞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三是漁夫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魚,與風浪搏鬥。這三點使讀者看到了窮人漁夫一家的生活現狀,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同時與後面故事的發展,與人物的精神、品質都有着緊密的聯繫。

5.“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這裏的省略號,表示鐘聲還在繼續響。一方面突出表現了漁夫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顧惜身體和危險出海打魚,深夜還回上不了家的悲慘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妻子桑娜擔心着丈夫的安全,期待丈夫平安歸來的焦慮心情。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1.進入桑娜的心理,體會她的善良。

⑴快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找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

⑵從文中找出一個詞來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後的心理。(忐忑不安)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②讀第一個句子。討論:“這樣做”是指怎樣做?為什麼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指的是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裏。

“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為桑娜在當時的情形下,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只知道自己應該也必須這樣做,才能挽救那兩個孩子。這是桑娜本能的行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

⑶教師小結、過渡:雖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裏卻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處境。想到出海打魚仍未歸來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麼忐忑不安。

①指名讀第二個句子,説説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這段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別之處。

寫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時心裏所產生的各種想法,中間用好幾個省略號連接。

②學生各自再用心讀讀句子,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這層中,連續用了五個省略號,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斷斷續續和思考內容的變換,桑娜心理十分複雜與矛盾。有的省略號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如,第一個省略號“……是他來啦?”省略了桑娜聽到門口有什麼響動,於是想到“是他來啦”。第二個省略號則省略了她往門口看了看這個動作,然後得出結論:“不。還沒來!”。“…… 為什麼把他們抱回來啊?……他會揍我的!”原來是那樣焦急地盼望丈夫歸來,現在又擔心他回來發現兩個孩子後會不同意收留,這第三、四個省略號表現出桑娜此時矛盾的心理。“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個省略號表示桑娜下定決心,願意承擔一切。

③理解詞語:自作自受。

“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張,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

“自受”在文中指讓丈夫揍我一頓。

④從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後下定決心,你對桑娜又有了怎樣的認識?(桑娜是一個極其善良的窮人,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⑷教師小結、過渡:為了挽救西蒙的兩個孩子,做好捱揍準備的桑娜又開始犯愁着該怎麼對丈夫説這件事情。

①朗讀第三個句子。

②體會句中省略號的用法。(句中的省略號表示桑娜陷入了沉思之中。)

2.教師小結。

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為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而作為桑娜丈夫的漁夫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漁夫回來後與桑娜的那一段對話吧。

3.品讀對話,進入桑娜與漁夫的心理,體會漁夫的善良。

⑴指名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中的對話部分。

⑵找找:對話中幾次寫到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為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

⑶指名反饋,集體交流。

第一次沉默是他們身處困境,卻遭遇惡劣天氣的無奈與苦悶。

第二次沉默是他們對於鄰居西蒙慘死,留下兩個無辜的幼兒而感到難過與沉重。

⑷教師過渡:剛才,我們在體會桑娜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那麼,要體會漁夫的品質,你認為應該抓住哪個段落來體會呢?

⑸指名發言,出示句子。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①指名朗讀句子。

②議議:漁夫的臉為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麼?

(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總要有人撫養。可是自己現在的生活已十分艱難,如果再添上兩個孩子,往後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③説説:漁夫經過一番簡短的考慮,最後作出了一個什麼決定?

(把孩子抱來,一家人熬下去。)

④理解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a.換詞法理解“熬”字。(挺、度、頂、堅持、克服……)

b.討論:這裏為什麼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詞呢?

(體會:“熬”是極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願自己多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同時,也表現了漁夫的堅強,雖身處困境,卻相信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

⑹“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這裏兩個省略號,表示説話斷斷續續。

4.品讀結尾,再次體會人物品質。

課文的結尾耐人尋味。“‘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帳子。”此時,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釋重負,外表平靜而內心激動。因此,平靜而欣喜地吐出那樣的話,做出那樣的動作“在這裏啦”的“在”字是語句的重音所在,它飽含着桑娜“一塊石頭落了地”的輕鬆心情和“你不用催了,我已經這樣做了”這樣的潛台詞。

三、課堂小結

1.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

2.想象:漁夫一家今後的生活會是如何。

3.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在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窮苦漁民的悲慘生活,表現了窮苦的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

四、作業設計

作者用“窮人”做題目,你認為有道理嗎?説一説你的理由。

如果不用“窮人”做題目,還可以用什麼作題目。説出自己的理由。

板書設計:

桑娜     等待漁夫      縫補破帆          勤勞   善良

窮人                    探望西蒙      抱回孩子          富有同情心

漁夫     僥倖歸來       收養孩子          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 篇五

一、教材分析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短篇小説。課文記敍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內容上有兩個重點:一是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二是讚頌窮人富於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裏沒有一句直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孩子多、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裏,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緻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的複雜心理活動。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於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然而最後桑娜夫婦還是做出了收養孤兒的決定。作者在敍述這個故事時,沒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於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桑娜夫婦沒有説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顆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打動了讀者。

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勞、善良的品質。關於桑娜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一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的形象。漁夫與桑娜的對話,個性鮮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物的真情實感。漁夫的話顯示出他爽直、樂於助人的品質。而桑娜則小心應對,説話斷斷續續,表明了她緊張、不安的內心,反映出她熱愛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質。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方面: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黴、嚴肅、憂慮、濕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本課的重點是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難點是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擬定兩課時達成目標:

第一課時安排自主學會生字,初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感悟沙俄時代窮人生活的貧困。而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則安排為抓住人物對話、心理描寫的重點語句感悟桑娜和漁夫的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並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窮人》的故事。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對於課文所要讚揚的人物品質他們能有所感悟,但難免流於淺表。通過環境、語言、心理等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以前也有所接觸,但要他們靈活運用這種寫法,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還處在摸索階段,因此我想以本篇課文的學習作為學生練筆的契機,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故事。

四、突破重難點的策略

學習本文,重點是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我準備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層研讀,從而感受人物品質。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後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抱孤兒回家部分,重點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聯繫上下文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從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組織交流: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為什麼會想到這些?通過討論明確:由於桑娜家庭的貧窮,由於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才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同時明確: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複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接着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瞭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則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通過朗讀,讀出兩人不同的性格。

在學完課文後,讓學生回顧所學,體會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再安排練筆,仿照大作家托爾斯泰的寫法續寫故事。

五、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步、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第二步、進入桑娜內心,感知人物品質。

第三步、感情朗讀對話,體會漁夫品格。

第四步、展開合理想象,續編《窮人》故事。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 篇六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求以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目標,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態度。下面就結合語文課《窮人》的教學片斷,談談在教學中學生朗讀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

一、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描寫桑娜心裏的這一部分內容,想一想,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

(全體學生自由朗讀後討論)

生1:我覺得讀出桑娜這時心神不安,很緊張、害怕,因為桑娜這時抱回兩個孩子後,心裏一直害怕有丈夫回來後會責怪自己,會罵自己。

(指名該生朗讀)

生2:我覺得要讀出桑娜擔心、後悔的語氣,因為桑娜這時心裏想丈夫會埋怨她自己都五個孩子了,生活夠苦得了,再加上兩個,今後的生活怎麼過呢?

(指名該生朗讀)

師:大家對這兩位同學的朗讀有什麼感受和評價嗎?

生3:我覺得前一位同學讀得好,能讓人感覺到桑娜心裏的緊張、害怕,但讀時的表情表現的不夠好。

生4:我覺得這兩位同學都讀得很好,都能讀出桑娜此時既緊張又害怕,既擔心又後悔的心情,讓我感覺到彷彿她就是桑娜。

師:剛才同學們都能站在桑娜的角度上來理解,讀出了自己的感受,説出了自己的意見,感情十分豐富,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幾句話。

(學生自由練讀後,指名生5朗讀)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樣?

生6:我覺得他在讀“……是他來啦?……不,還沒來!”時能注意到省略號的停頓讀出桑娜的擔心、害怕,但讀得太快了一點,應該慢一點,讓人感覺到她在反覆思考。

生7:我覺得他在讀“……為什麼要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時能讀出桑娜自己問自己的疑問語氣,並感到後悔。另外,對前一位同學我有不同意見,我覺得桑娜這時緊張、着急,心裏的想法是接二連三的,要讀得快一點才行。

生8:我想如果我們在讀這幾句話時能夠配上動作會表現得更有感情。

師:請剛才讀的同學自己談談,聽了大家的意見,想不想給自己提提意見呢?

生5:謝謝大家的鼓勵和很好的意見,我可以再試試嗎?

(該生再次朗讀,全班仿讀)

師:同學們還能不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呢?

(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生9:我覺得在讀“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這一句時還要讀得強有力,體現出桑娜要收留兩個孩子的堅定決心。

生10:我覺得在讀“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這一句時語氣要慢、要輕,要邊讀邊想:丈夫會説些什麼。

(學生自由朗讀)

師:那就請大家用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來讀一讀這一部分吧。

二、感悟趣談

感悟之一:朗讀的情感性

感情朗讀是感悟語言的一種有效方法,然而很多時候,由於教師的統一要求,學生朗讀時只能在重音、停頓、語調等所謂的朗讀技巧上下功夫,朗讀時裝腔作勢,浮於表面,充其量只能算是表演性的朗讀。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心靈碰撞的薄發。有感情的朗讀應是受到文章的感染,與課文的情感產生共鳴後感情的自然流露,達到“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因此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時,應引導學生反覆讀書,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把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朗讀中體現出來。

《窮人》教學片斷中,在學生充分理解感悟、體驗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並説説自己是以怎樣的語氣朗讀的。學生朗讀時有了自己自由的天空,表現豐富多彩,結合當時的情形——自己家中有五個孩子,生活已經十分困難了,又抱回兩個孩子,感受到桑娜的心神不安,“害怕、擔心、緊張、後悔、堅定”等心情交織於心,學生不僅是感受到桑娜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內心產生了共鳴,從而達到情感的內化。

當然,有感情地朗讀並不排斥朗讀技巧,相反地,應有計劃、有步驟地教給學生必要的朗讀技巧,使學生更好地表現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但朗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應加強情感體驗。

感悟之二:朗讀的個性化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閲讀是一種過程,是“你中發現我”,“我中發現你”,也是“我思”的過程,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朗讀指導中教師沒有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學生,也沒有使學生受到書本的限制,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教學中教師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學習語文的樂趣。對於同一個內容,讓學生站在自己不同的角度上去感受。

《窮人》的教學片斷中,教師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説,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説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説怕丈夫回來,要讀得非常緊張;有的説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甚至説因為桑娜擔心要讀得慢,而有爭議的説因為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解讀”,更引導學生“創讀”,甚至允許“誤讀”。而從另一個角度,學生們從讀中也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達到情感陶冶。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閲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情感性朗讀,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閲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自由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