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清清的水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清清的水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一

本篇課文的學習,使同學們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增強了同學們保護環境、衞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我是這樣做的。

一、導出課題

首先提示學生,什麼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後提出問題,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閲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並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後,彙報自己所喜歡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作引導。

二、讀議結合

初讀課文後,讓學生劃記景色美的句子,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並且當學生在讀時,我一直注意傾聽,及時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和體驗。

三、深化主題

在本課的結尾處,我配合文中的環保教育,讓每個學生都“彎彎腰,撿起一片紙”,教育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而不是隻把環保掛在口邊,從而深化了主題。同時引導學生續編故事,使學生的目光從課本轉向生活,指導了學生如何在生活中踐行從課文中體會到的道理。

不過一節課上完,仍會覺得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

1、在品析“看,那邊的山石像一隻正要跳起的青蛙……正在賽跑呢!”這句話時,雖然讓學生了解到了比喻句,但是如果能聯繫圖,讓學生到圖中找找哪一塊石頭像青蛙,哪一塊石頭像雄鷹,相信學生熱情會更加高漲。

2、沒有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有些前鬆後緊的現象。

看來,我要不斷地學習,充電,不斷地思考、反思,發現自己的優點所在,缺點所在,並找到突破口,一點一點地加以改進。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二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旨在通過小潔在遊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質兼美,語言典範,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

本課教學,採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初讀,學生就能感受到兩岸和湖中風景的優美和小潔美好的心靈。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後找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並用—劃出來,再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然後在第二課時學習小潔愛護環境的句子來體會小潔美好的心靈,在學生邊讀的時候邊用橫線劃出,再通過讀來體會。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課堂上通過朗讀、討論、想像、對比、玩味、觀賞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髮現美、感悟美,體會到了風景美與行為美的和諧,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針對本課特點,還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關注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為重點。在教學中,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組織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字、句,擇讀課文。在初讀後,就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主的探索文本,找到四處寫景美的語段,並隨即進行分析指導。

本文詞句很美,但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僅僅依靠文本很難感受到風景的美。我通過圖片欣賞、聯繫生活場景,運用想象、對比等方法,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每一個優美的詞都變成了生動鮮活的畫面印在腦海中,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在反覆的讀和説中使學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優美,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邊,那邊”兩個詞語。再通過引導和啟發進行想象説話,用“那邊的山石像---------,這邊的山石像--------” 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最後由讀變背並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通過圖片的直觀感受和交流,不僅知道了湖面和鏡面的相同之處,更理解了什麼是“變幻的山巒。” 以上設計,在教學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興趣濃,發言積極,理解深入,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現了語文的三維目標。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三

本文是第七單元第2篇課文,這一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選材新穎別緻,貼近兒童生活。《清澈的湖水》記敍了一位名為小潔的女孩自覺保護環境的話故事。

本節課上的是第一課時,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設定了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

3、會較詳細地寫比喻句“什麼像什麼”。

4、促進閲讀和想像能力的發展。在課堂的實施過程中,先讓學生自由讀文,同桌合作識記生字;再讓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分別描寫浪花和波紋的句子;然後學習第二自然段,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讀後找出描寫兩個比喻句,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最後書寫生字。

整節課下來,反思有以後感覺不足的地方:

1、一堂生動的課離不開老師豐富的語言魅力,這堂課我的評價和激勵語言還不夠豐富,啟發語言的魅力還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細緻地挖掘;

2、同桌識記生字,方法單一,太浪費時間;

3、精讀課文時不夠細緻,沒有感情朗讀或多種形式朗讀,學生讀後也沒有及時準確地評價;

4、因為前面識字部分時間花費太多,最後的書寫生字時,時間就來不及了。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四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以遊覽清澈的湖水為情境,抓住重點句來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創設美的情境,感受美景。

學生學習興趣起源於情境的創設,我以遊覽欣賞美景為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學習課文時,把孩子們帶入情境中去通過美妙的文字欣賞美景,感受美,愉悦心情。學生通過欣賞湖岸的山石,清澈的湖水,湖裏快樂的小魚等景色,真切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二、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我在教學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我提問:小潔和小孩也和大家一樣在這美麗的畫卷中游覽,他們是怎麼做的呢?讓學生自由讀四五自然段,畫出描寫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這種方式,我用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啟發語言,培養了學生自學的習慣。學生找出描寫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後,從中進行比較展開討論:小潔和小孩,你最喜歡誰,並説説為什麼?這些引導性的指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由自學到討論,充分發揮自主學習,大膽表達觀點的主體性,以達到共鳴感悟小潔的心靈如清澈的湖水一樣美麗。這一環節,我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學習,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了人文教育。

三、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低年級閲讀教學以讀為主,讀要有目的,讀要有層次。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力求每次朗讀都達到一個不同的朗讀效果,每次朗讀都上升一個層次,循序漸進,讀有進步,讀有所獲,展開朗讀訓練時,朗讀的方式要多樣化,我採用了比賽讀、表演讀、師生配讀等,學生個別讀時,始終不忘及時評價,促進學生互評互學的朗讀興趣,達到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

四、拓展思維,積累語言。

一堂有生命的課,不僅僅是課文中的知識,還應帶學生走出課堂,拓展思維,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做到真正讓課堂活起來。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寫細緻,景色美,文字更美妙,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我引導學生欣賞完山石和湖水的美景後,啟發學生感受文字的優美,出示了重點句:1、湖水像一面清澈的湖水,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2、山石像一隻正要跳起的青蛙。一個像字把湖水山石寫得美極了,啟發學生仿照句式練習説話:_____像________。學生大膽想象,爭相發言,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自然地感受句子的美妙和環境的優美。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一堂生動的課離不開老師豐富的語言魅力,這堂課我的評價和激勵語言還不夠豐富,啟發語言的魅力還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細緻地挖掘。但本堂課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感悟深刻,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品味了語言,感受了情感的薰陶,體現了《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五

在這次公開課上,我講的是《清澈的湖水》,自己感覺不佳,似乎自己的設計並沒有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而且學生不能有效地進入課堂的情景跟上教師的節奏,不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這節課雖然我每個環節設計的都沒有什麼缺漏的地方,但還是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低年級的課堂應該是生動的、有吸引力的,而在我的課堂中卻缺少這一點。首先我感覺自己“造境”造得還不夠,雖然一直努力想把學生帶入那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情境中,無奈自己的語言匱乏了些,難以為學生營造出那種詩情畫意的氛圍,所以學生也難以通過朗讀發自內心地表達他們的情感。而為什麼自己能在紙上表達,一到口頭上語言就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不能感染學生呢?王老師對我説,這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除了自身的文學語言修養,還得靠平時在課堂上多加磨練。當然這一節課中自己對整個課堂環節安排還不能做到胸有成竹,而且也因為預計時間太緊,心中對時間掌握也沒個底,不免會在心中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在上課過程中因為要不斷地根據時間臨時刪減課堂環節也就讓自己無暇去打造自己的課堂語言,甚至對學生的回答也不能做出非常好的評價與迴應,可説是個很大的遺憾。由此看來,對於一個還沒有非常成熟的課堂機智的教師來説,有充分的預設才可能從容地去應對課堂生成,否則只能亂了陣腳。

其次,可以説“朗讀不夠,不到位”是這堂課最大的敗筆。設計初衷是想把整堂課定位為“品讀為主”,讓學生充分感受湖水的清澈,因發自內心地對大自然的喜愛從而自然而然地激起對破壞環境者的譴責和痛恨,以及對自覺保護環境行為的一種肯定和讚許。然而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使得這節課的朗讀顯得蜻蜓點水,既不能很好地表達孩子的真情實感,也使得朗讀很不充分,甚至最後來不及從部分回到整體好好通讀整篇課文,那麼“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這個理念在這堂課上就不免流於形式了。

這節課一是自己的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練,跟大多數老師一樣有着羅嗦,瑣碎的特點。二是因為問題太細瑣,該問不該問的都喜歡和學生來個對答,總是怕學生還學不懂,也就是分析課文,整合教材的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三是因為不捨得放棄,總想把精彩的環節在一堂課中展示,而不能給自己的課堂時間來個很好的預設。我想也許也是因為自己平時課堂太隨心所欲的結果,在平時課堂中也應該有意識地磨練自己,才能逐漸實現對整堂課調控自如。我想,今後這也應該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總之,再一次自己預料中的課堂表現讓自己一直以來存在着的某些教學能力上的缺失如在放大鏡下一般被放大百倍,讓自己也恍然醒悟,知道不能再繼續,知道今後該改進的方向。但我相信只要意識到了就一定會有行動,只要行動了就一定會有收穫!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六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旨在通過小潔在遊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質兼美,語言典範,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一堂生動的課離不開老師豐富的語言魅力,這堂課我的評價和激勵語言還不夠豐富,啟發語言的魅力還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細緻地挖掘。但本堂課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感悟深刻,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品味了語言,感受了情感的薰陶,體現了《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以遊覽清澈的湖水為情境,抓住重點句來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創設美的情境,感受美景。

學生學習興趣起源於情境的創設,我以遊覽欣賞美景為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學習課文時,把孩子們帶入情境中去通過美妙的文字欣賞美景,感受美,愉悦心情。學生通過欣賞湖岸的山石,清澈的湖水,湖裏快樂的小魚等景色,真切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二、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我在教學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我提問:小潔和小孩也和大家一樣在這美麗的畫卷中游覽,他們是怎麼做的呢?讓學生自由讀四五自然段,畫出描寫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這種方式,我用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啟發語言,培養了學生自學的習慣。學生找出描寫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後,從中進行比較展開討論:小潔和小孩,你最喜歡誰,並説説為什麼?這些引導性的指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由自學到討論,充分發揮自主學習,大膽表達觀點的主體性,以達到共鳴感悟小潔的心靈如清澈的湖水一樣美麗。這一環節,我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學習,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了人文教育。

三、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低年級閲讀教學以讀為主,讀要有目的,讀要有層次。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

地朗讀,力求每次朗讀都達到一個不同的朗讀效果,每次朗讀都上升一個層次,循序漸進,讀有進步,讀有所獲,展開朗讀訓練時,朗讀的方式要多樣化,我採用了比賽讀、表演讀、師生配讀等,學生個別讀時,始終不忘及時評價,促進學生互評互學的朗讀興趣,達到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

四、拓展思維,積累語言。

一堂有生命的課,不僅僅是課文中的知識,還應帶學生走出課堂,拓展思維,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做到真正讓課堂活起來。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寫細緻,景色美,文字更美妙,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我引導學生欣賞完山石和湖水的美景後,啟發學生感受文字的優美,出示了重點句:1、湖水像一面清澈的湖水,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2、山石像一隻正要跳起的青蛙。一個像字把湖水山石寫得美極了,啟發學生仿照句式練習説話:_____像________。學生大膽想象,爭相發言,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自然地感受句子的美妙和環境的優美。

不足之處:

在整個閲讀教學中,學生讀的機會還是有所欠缺,特別是描寫景色優美的語句讀得太少,而且,讀的方式也比較單調,只採用了指名讀、範讀、齊讀等幾種最常見的方式,特別是第三自然段,學生幾乎沒有好好地、完整地讀過。

寫字指導,在平時,我就十分重視,從一年級的一筆一劃,每字必教,到後來教重點筆畫,重點字。因為這一課要寫的八個字當中,其他六個都是左右結構的,我想把他們放在第二課時一起教,所以這節課就只教學“失”“覺”兩個字,口頭擴詞,講容易錯的筆畫,都是平時一直在做的。但學生練字後沒有及時展示、評價,這成為本堂課的又一個遺憾。

《清澈的湖水》的教學反思 篇七

本課在教學中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就是在熟讀了課文的基礎上讓幾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簡單地畫出清澈的湖水,意在加深學生對清澈的湖水的喜愛之情,激發興趣。在教學時,有三名同學爭先恐後地到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合作完成了這幅湖面風景圖 ,可下面有一名學生一直把手舉得高高的,不肯放下,我就叫他來繼續畫,出忽我意料的是,他並沒有再添內容,而是把那個太陽擦掉,畫了一個人性化的太陽,還畫上了眼睛、鼻子和一張微笑着的嘴,當時給我的感覺這幅圖一下子就生動起來了,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隨機我又問了一句:“你為什麼要這樣改呢?”他説:“因為這樣美麗的、清澈的湖水,太陽公公看到了也一定會很高興的”多麼質樸的語言啊,同時又反映出了孩子那天真無暇、可愛、善良的一面,知道有了快樂應該和別人一起分享,同時,也體現出了他對這湖水的喜愛。我微笑着讚揚了他,肯定了他的想法。在後面的教學中講到,這樣美麗的湖水被一個小男孩扔的香蕉皮給破壞了,這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想對這個小男孩説點什麼呢?”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那個小男孩真的是很氣憤,知道了破壞環境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把自己完全容入到了課文中。所以,我認為本課設計畫圖這一環節很成功,它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更加地喜歡湖水,為突破重難點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我認為這是我在教學中設計比較好的一個地方 。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八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蓴湖鎮下陳國小鄭國福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典範,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這堂課我給了學生什麼?我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了嗎?答案顯然都是不盡如人意的。課後聽了周老師的指導,我再一次羞愧地無地自容。“隔靴搔癢”,走教案,成了我這節課最大的“亮點”。

首先是字詞句的教學,浮於泛化,點到為止。二年級,還處在學習的低段,字詞的教學是根本,也是重中之重。回顧自己的課堂,“欣賞”“山巒”“展翅欲飛”等重點詞語的讀音和理解,都只是學生讀讀,老師説説就過了。而對於讀準、理解到位等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本就沒去了解掌握,而是心急的進入下一環節了。特別是對於感情朗讀的指導,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讀,至於學生讀地效果並沒有給予及時到位的評價,從而語言美的感悟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其次是對於“山石像。.。.。.。.。”這個關鍵句的教學,顯得有點無序囉嗦了。對於這樣的句子,首先是得解決讀通的問題,再是理解寫了什麼,內容的理解,接着再是方法上滲透,最後是拓展仿寫。而我在課堂上,雖然設計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缺乏課堂智慧,當自己的思路被學生的一句提問打斷後,就顯得有點手足無措,完全亂了秩序,再由於之前字詞上花了太多的無用功,導致最後的仿寫環節根本沒來得及實施。也是本課最遺憾的一點。

最後就是對學生主體性原則的體現,感覺成了一句空話。整堂課下來,由於急着去完成教學過程,對於課中,學生的提問,學生的課堂秩序等,我沒有去加以重視並引導,整堂課下來就是感覺自己在唱獨角戲,自導自演,自己成了主角,學生卻被淪落成了我的道具、配角。這是本課的最大失敗。

這次上課,真正地給自己上了一課,讓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清楚了自己日後的努力方向,真心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提升自己,造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