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 (優選25個)

【導語】

廉政故事 (優選25個)

廉政故事 (優選25個) 由本站會員“銛舵亱鑺”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廉政故事篇2:廉政故事篇3:廉政故事篇4:廉政故事篇5:廉政故事篇6:廉政故事篇7:廉政故事篇8:廉政故事篇9:廉政故事篇10:廉政故事篇11:廉政故事篇12:廉政故事篇13:廉政故事篇14:廉政故事篇15:廉政故事篇16:廉政故事篇17:廉政故事篇18:廉政故事篇19:廉政故事篇20:廉政故事篇21:廉政故事篇22:廉政故事篇23:廉政故事篇24:廉政故事篇25:廉政故事

【正文】

篇1:廉政故事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傑,拉着他的手説:“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篇2:廉政故事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那裏,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説:“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可是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説的莫非是不私一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説楊繼宗的壞話了。

篇3:廉政故事

後面還有多篇廉政故事!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理解。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證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篇4:廉政故事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係,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歎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篇5:廉政故事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醃製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説:“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篇6:廉政故事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説:”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説:“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説:“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篇7:廉政故事

丹心要學月月紅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擔任徐州知府時,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執法嚴明著稱,受到徐州百姓的稱道和傳頌。至今徐州城鄉還流傳着他不少的佳話。

蘇東坡五十歲的時候,家人要為其祝壽,蘇東坡一再製止,並囑咐家人不準宣揚。誰料,壽辰這一天,來了一個送禮人,雙手抱着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家人便問:“請問尊姓大名,有何事”來者説:“我叫趙錢孫李,來祝壽的。”家人聽罷,奇怪地笑道:“那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説:“我本姓趙,右鄰姓錢,左鄰姓孫,對門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壽,大家推薦我送一盆月月紅,給知府大人做壽禮。”家人聽後,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從不收禮,只好叫來者説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開花落無間斷,春去春來不相關。但願大人常康健,勤為百姓除贓官。”家人把詩寫在紙上,叫僕人把詩送給蘇東坡看,讓他來處理此事。不一會蘇東坡出來,親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詠詩道:“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撫心問,丹心要學月月紅。”

後蘇東坡雖賦閒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懲貪除惡的好名聲卻在民間永遠流傳。

篇8:廉政故事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税,為官司十分清廉。之後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之後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所以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篇9:廉政故事

我以不貪為寶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人上山採石時,採到一塊寶玉,他擔心別人會來搶,想拿出去賣,又怕被商人佔了便宜。想來想去,他決定把這塊寶玉送給京城裏的大官。[由本站網友投稿]

於是,他帶着寶玉,來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獻上寶玉。子罕覺得很奇怪,便問道“我和你素不相識,你為什麼要獻寶玉給我?我可從來不收別人任何禮物的。”那人以為子罕懷疑這是一塊假玉,就答道“這塊玉我請玉匠看過,確實是一塊真玉,價值連城,所以我才送給你的。”子罕説“我把不貪的品格當作珍寶,你把這塊玉石當作珍寶,如果你把玉給了我,我們倆人都喪失了珍寶,不如你我還是各自保存自我的珍寶吧!”那人跪下懇求道“我們小百姓,拿着這樣珍貴的東西,是不敢出門的,我把它獻給你,是為了免於禍患。”子罕就讓那人暫時留下,請玉匠把那塊寶玉雕琢加工好,然後幫他把玉賣掉,把所得的錢全部交給那人,並派人送他回家。

這個故事見於《左傳·襄公十五年》。之後,人們就用“不貪為寶”這句成語來形容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

篇10:廉政故事

半鴨知縣

“第一清官”于成龍,終生從政,清廉無私,崇尚節儉,甘於淡泊。據《於清端公政書》載,他在任羅城知縣時,其子從山西老家來看他,他僅有一隻還捨不得吃的鹹鴨,乃割下一半作為讓兒子帶回老家的禮品,所以

篇11:廉政故事

四鐵御史

明代的馮恩,在任御史(監官)時,執法嚴明,鐵面無私,不畏權貴。《明史·馮恩傳》載:因“疏劾汪,上怒,命會大臣鞫(審問)之。高坐,令校士持其膝,恩遽起直。曰:‘汝殺我,我為厲鬼亦殺汝。’益怒,謂何故敢叱大臣,恩曰:‘大臣而無君,人人得而誅之,何但(只)叱!’觀者歎曰:‘是真御史。非但口如鐵,其膝、其膽、其骨皆鐵也。’遂號‘四鐵御史’。”馮恩如此不畏權貴,直言斥奸,守持“四鐵”,表現出了凜凜正氣、錚錚鐵骨,實屬可貴可敬,可頌可鑑。

篇12:廉政故事

懸絲尚書

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吏部尚書山濤,為官三十餘年,“居榮貴,貞慎儉約”,清正廉潔,從不收禮。有一次,縣令袁毅偷偷地給山濤送去百餘斤真絲,山濤得知後命家人將這些真絲懸掛於樑上而不用。之後,袁毅劣跡事敗,朝廷得知他曾送真絲給山濤後,派人到山濤府上查詢,只見那百斤真絲仍懸掛在樑上,雖已為蟲蛀食,但“塵埃封印如故”,眾人不禁欽佩山濤為官清廉,因而山濤也被人尊稱為“懸絲尚書”。

篇13:廉政故事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理解。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證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篇14:廉政故事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説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我的操守。

篇15:廉政故事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鑑定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理解,説:“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理解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我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篇16:廉政故事

羊續懸魚

東漢時,羊續任廬江太守。一天,羊續的下屬府丞焦儉見羊續生活太清苦,便給他送了一條活鯉魚。應對這條“禮魚”,羊續左右為難:不收吧,對不住焦儉的一片好心;收吧,有違自我為官清廉的道德規範。但眼前焦儉的盛情難卻啊,無奈之下,只好暫且收下。等焦儉一走,他就讓下人把魚掛在庭檐下。沒過幾天,魚成了一條枯魚乾,在屋檐下飄來蕩去,羊續也不讓人取掉。直到有一天,焦儉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條鯉魚來拜訪羊續,羊續也不説話,只是笑着指了指懸掛着的那條魚,輕輕地搖了搖頭。焦儉看着這條絲毫沒有動過的枯魚乾,領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紅着臉收起魚,退了出去,從此再也不敢給羊續送東西了。這件事傳開之後,府吏們為羊續的高風亮節所折服,以後再也不禮賄他了。

篇17:廉政故事

厚謝婉拒

宋時,劉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職,一個自稱他門生的人送給他一車糧草,劉温臾推辭不掉,當即答謝回贈他一套華麗的衣服,其價值高於一車糧草的數倍,那人見達不到送禮行賄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

篇18:廉政故事

棒打送禮

南北朝時,南朝的中書通事舍人顧協,雖位高權重,但為政清廉。他曾説:“送禮納賄,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門生因有事相求,送禮向他行賄。顧協怒不可遏,責令將這個門生重打二十大板,趕出了門外。

篇19:廉政故事

立檄拒禮

康熙19年,于成龍改任直隸巡撫。大名縣縣官遵循舊習,在中秋節前給他送了一份“中秋禮”。于成龍嚴詞拒收,還特地頒佈了《嚴禁饋贈檄》,通報了大名縣縣官的送禮行為,並明令所屬官員,今後如果發現逢年私送者,“決不寬恕”。

篇20:廉政故事

懸鵝示眾

明時,周新擔任司法按察使後,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烤鵝,他堅決不受,但送禮人已經搶先出門了。於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子後面,以後凡是送禮者,他就讓家人領着去看那隻已經風乾了的烤鵝。從此,再沒人自討沒趣了。

篇21:廉政故事

寧可分文不要不選月薪三千

在餘杭區南苑街道河南埭社區,有一位社區義務保健醫生,他放着每月兩三千元的坐診費不要,卻每週一到週五上午,跑到社區裏為居民免費看病,他就是區第五醫院的退休醫生沈子善。

昨日上午9點多,記者見到了沈醫生。他正在給一位姓金的大媽量血壓,旁邊還有好幾位老年人等着,看來“生意蠻好”。沈醫生對那位經常來那裏檢查身體的老人説:“血壓正常的,年紀大的人,要吃得清淡。”“沈醫生,一般血壓多少算正常?”“你們60歲以上的女同志,一般下不低於90,上不超過140就算正常”。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沈醫生擅長中西醫內科、疾病防治和婦科。2001年他從區五院退休後,臨平城區不少私立門診部欲以每月2000—3000元的高薪聘請他去坐診,他都拒絕了。去年8月,他到河南埭社區辦事,聽社區工作人員説起,此刻社區老年人多,由於老年人身體相對較差,行動不太方便,都期望社區能設個醫療點,平時小病小痛的可就近看看。但請醫院來設點又不好辦,外聘一名保健醫生,又沒有經費。

聽到了社區的難處,熱心的沈子善主動提出要當社區的保健醫生。於是,河南埭社區的老年人以及困難家庭人員就有了這麼一名免費保健醫生。不少人説他傻,有技術能賺錢不賺,跑到那裏當免費坐堂醫生。而沈醫生卻説,我每月有2000多元退休工資,吃穿不愁,此刻退休後還能發揮餘熱,又能與老年人一齊聊聊天,生活很充實,心裏也蠻開心的。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來那裏看病的大多為老年男女,平時每一天10多人,多的時候一上午就20多人,有來量血壓的,有諮詢用藥的,也有來詢問日常保健知識的,大家對沈醫生的醫術和服務都很滿意,對沈醫生的這種熱心也十分感激。

篇22:廉政故事

痛恨貪暴,鋤惡揚善

封建官場貪污受賄成風,為整飭吏治,李勉嚴刑峻法。他當開封府尉時,上任後立即張貼告示:“凡受賄者,須在3天內自首,過日者舁櫬相見。”告示貼出後,有一個自恃有點背景的污吏,一天受賄後故意放出風來,讓李勉明白。過了期限後,他又滿不在乎,並且還讓人抬着棺材去見李勉。李勉在弄清真相後,説:“故意受賄枉法,罪加一等。”對方不以為然,李勉命令手下“將他裝入棺材。”這時他才如夢方醒,但為時已晚,被扔進河裏。此後,那些手腳不乾淨的官員心驚肉跳,再也不敢貪贓枉法了。

篇23:廉政故事

為政簡肅,智鬥污吏

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時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知國子監事,每到國子監視學,隨從數百。前京兆尹黎幹傾心候事,動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預備數百人的酒食,魚朝恩還是不甚滿意。李勉到任後,魚朝恩來國子監,府吏請示李勉,李不允許過分招待。他説:“軍容使判國子監事,勉候太學,軍容應具主禮。”魚朝恩碰了個軟釘子,從此再也不到太學騷擾了。

篇24:廉政故事

清除私心,不取私財

李勉少年貧困,客遊外地時,曾與一書生同行,書生生病將死時,取出所帶金銀交給李勉,説:“左右無人知,幸君為我葬,餘則君自取。”李勉為使他安心而逝,答應了他的要求。然而安葬時,李勉卻將剩餘的金銀放入書生的棺材裏。之後,書生的家人拜訪時,李勉和他們一塊打開墳墓,把金銀全部交給了他們。769年,李勉任廣州刺史兼嶺南節度觀察史,此時的廣州“地當會要,俗號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湊”。他到任後,對商人更加撫慰,商船入口,不許侵奪,一年後廣州商船如織,經濟很快繁榮起來,許多商人為感激他,送來厚禮,都被他婉言拒絕。

篇25:廉政故事

廉潔在其中——唐朝名相李勉二三事

李勉,字玄卿,其曾祖李元懿為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李勉以近屬陪位入仕,歷任開封府尉、監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廣州刺史兼嶺南節度觀察使等職。晚年入朝為相,任吏部尚書,平章事。李勉生性耿直,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潔,奉公守法。

【小編簡評】

廉政故事 (優選25個)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廉政故事範文。

【網友評價】

太吸引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