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26課月光曲課件精品多篇

語文第26課月光曲課件精品多篇

語文第26課月光曲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2、從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1-7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準備:《月光曲》磁帶、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美動人的鋼琴曲(放音樂《月光曲》)

師隨着音樂誦讀:我們彷彿面對着寧靜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2、師:剛才聽到的這段曲子的名字叫《月光曲》,是由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板書課題和貝多芬),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去深切地感悟美妙的《月光曲》。

二、檢查預習

1、指名逐段讀課文(可讓學生推薦、也可讓學生自找小夥伴讀,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2、師生共同評議。

3、提問:你們知道《月光曲》在哪兒最先創作出來的?什麼時候?(據回答板書:畫茅屋□)

小結:是啊!剛才這首美妙的鋼琴曲就是貝多芬在這所茅屋裏為窮兄妹倆即興創作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那動人的故事。

三、導學(學習1-7自然段)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1-7自然段,思考:貝多芬為什麼會走“近”

(板書:近)茅屋,又“走進”(板書:進)茅屋呢?

2、組織討論“近”的原因,出示小黑板:

是貝多芬走近茅屋……(相機板書:琴聲)

3、組織討論“進”的原因。

(1)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談話)。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3)在“説”前加上修飾詞再讀,深切地體會兄妹深情。

(4)出示小黑板:

B、貝多芬聽到這裏,心想:_______________,於是他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

4、進了茅屋的貝多芬看見了什麼?(指名答)

5、出示小黑板:

C、看到這些,貝多芬心想:_________________。

6、師:當貝多芬準備彈一首曲子給姑娘聽時,姑娘的反應如何?

抓“連忙”一詞,這個詞你讀懂了什麼?

7、指導朗讀姑娘的話。

8、出示小黑板:

D、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他問盲姑娘……

小結:從剛才的練習可以看出,同學們對人物的內心活動已經把握的很好,在平時的作文中,特別是在描寫人物時,應注意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這梓會使得文章更精彩,對人物刻畫更細緻!下面我們就動筆練一練。

四、練習

1、在課文四個地方補上貝多芬的心理活動筆寫四 A、貝多芬聽到琴聲,心想:________________,於段話。

2、分角色讀,貝多芬和自已寫的話、兄、妹、其它老師讀(配樂朗讀)

3、師生評議。聽了這段朗讀,你想説些什麼呢?(師相機板書:真情)

五、小結

是啊!多麼濃厚的兄妹之情啊!貝多芬的'一句話説的好,“美好的音樂來自於美好的心靈,美好的音樂也存活於美好的心靈”,讓這句話作為今天這節課的結束語吧!

最後,讓我們再一起去用心地聆聽這神奇的《月光曲》吧!(放音樂)

板書設計 :

月光曲

貝多芬 →→→→近→→→→進――――

琴聲 談話

月光曲課文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生字,理解“傳説、譜寫、幽靜、純熟、清幽、恬靜、陶醉”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閲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瞭解並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3、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4、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背誦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課前準備:

1、為課文標註自然段序號。

2、把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

3、圈出不理解詞語,並嘗試解決。

教學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具準備:

小黑板《月光曲》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導入揭題質疑

1、讀題。

2、介紹貝多芬。

3、提出疑問:《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二、初讀感知自主學習

1、學生圍繞“《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自學。

2、組織交流。

説明:在揭示課題後,學生通過聽,瞭解與《月光曲》相關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初步瞭解傳説中《月光曲》譜成的大概過程。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學習2—7自然段,體會人物情感。

1、創設情境,理解“幽靜”,瞭解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

説明: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幽靜”這一詞語的意思,體會作為一個音樂大師,身處這樣的意境中,很容易觸動創作的思緒。

2、學習兄妹倆的對話。

⑴引導學生在轉述對話的過程中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喜愛,感受兄妹倆互相體諒的真情。板書要點,隨機指導朗讀。

⑵指導分角色朗讀。

⑶根據要點概括對話的大意。

説明:課文第3小節作者重點描寫窮兄妹倆的對話,這既讓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又讓他感受到兄妹倆之間的真情,這是他為盲姑娘彈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師抓住這一寫作特點,讓學生在轉述對話、圈畫批註、反覆朗讀的過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要點信息,簡要概括對話的大意,為達成本課時簡要概括《月光曲》譜成經過這一訓練目標作鋪墊。

3、瞭解貝多芬走進茅屋後做了哪些事。

4、學生交流。

5、圍繞“貝多芬為什麼彈了一曲再彈一曲”深入研讀。

⑴聯繫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裏的想法。

⑵組織交流,隨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

品讀盲姑娘的語言,體會她激動的心情,瞭解她不僅懂音樂而且熟知貝多芬的音樂。隨機理解“純熟”。

品讀貝多芬的語言,感受貝多芬小鎮遇知己時的心情及對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導朗讀對話。

⑷小結貝多芬彈了一曲再彈一曲的原因。

説明:教學時,先讓學生抓住主要事件整體瞭解4-7小節這部份內容,再通過聯繫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裏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由此瞭解貝多芬彈了一曲後又決定即興創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發展。

(二)感受意境,指導概括。

1、誦第8小節,渲染貝多芬創作時的情境。

2、出示第9小節,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繪的意境。

3、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的行為線索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4、明確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

説明:通過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將學生帶入貝多芬創作時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當時正是由於情、景的交融,觸發了音樂家的創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後,引導學生簡要概括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

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二、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學習8—10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1、出示寫景句,理解“清幽”,指導“幽”的書寫。

2、播放《月光曲》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境,進行個性化的描述。

3、瞭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讀第9小節,用直線劃出哥哥想象的內容,嘗試讀出感受。

⑵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交流感受,體會旋律的變化和貝多芬的情感,隨機指導朗讀。

⑶配樂,師生合作朗讀,嘗試背誦。

4、理解“恬靜”,從盲姑娘的神態中感受音樂給她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説明:本環節主要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朗讀中瞭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體會樂曲的美妙旋律和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並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效果,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5、引讀第10節描寫貝多芬的句子,結合“飛奔”感受貝多芬急切的心情。指導朗讀。

6、想象貝多芬離開後兄妹倆的對話,續寫課文內容。

説明:在想象寫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訓練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能力,同時,學習運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寫好一段對話,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三、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1、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開討論。

2、感悟人們賦予《月光曲》這一“傳説”的內涵。

説明: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過對“傳説”的深入理解,感受音樂家用高超的技藝、真摯的情感、豐富的想象進行創作,為熱愛音樂的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揭示課文主題。

月光曲

板書設計:

彈琴

聽(發生)

談話

貝多芬 彈一曲(發展)

又彈一曲(xx)

記(記錄《月光曲》)(結束)

月光曲課文課件 篇三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自學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範讀課文,學習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總結課文、練習。

教學課件:《月光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這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傳説,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運行課件《月光曲》,音樂聲起,幕徐徐拉開……)"這篇課文很美,也寫得比較深,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後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音樂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問題提出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

1、師:《月光曲》是首什麼曲子?

2、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貝多芬資料,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讓我們來看看樂聖貝多芬的一生吧: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瞭解《月光曲》是什麼。]

三、學習生字詞語

1、學生自學生字詞,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不懂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點擊字形結構,會顯示例詞。)能説説幽靜純熟陶醉這三個詞語的意思吧?會用這些詞語寫個句子嗎?"(點擊課件出示解釋和例句。)

3、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4、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設計意圖:準確掌握本課8個生字詞,提醒學生讀準“茵”“霎”“粼”的讀音,注意“盲”字的書寫,讀準“啊”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讀法。]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説。什麼是“傳説”?(民間流傳的説法。)既然是傳説,也就説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説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麼?”("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説"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絃的詩篇。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一自然段總的介紹了《月光曲》的來歷。]

五、學習課文第二意義段

1、讀書。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麼?(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為什麼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啟發學生聯想:“同學們想一想,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麼?”(一間小茅屋,茅屋的牆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裏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2、“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

師:為什麼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教師示範;學生練習朗讀。

[設計意圖:老師的描述,在學生眼前呈現出一個畫面,學生聽着老師的描述開始進入情境,緊接着啟發想象,使畫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課文。在教學此環節時,教學設計上重點在於朗讀的指導,許多問題的思考都是從朗讀中產生,在朗讀中尋求到答案的,所以教學時可採用邊讀邊悟的教學方法。]

第二課時

一、音樂導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聽《月光曲》。師: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悦,貝多芬心裏怎麼樣?”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1)師:“於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着興致當時彈出來的?從哪一句裏可以看出?”

(2)師:“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樂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着,聽着,又展開了怎樣的聯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着這個問題自學第二部分。”

3、(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樂曲呢?”(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

讀後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課文中有一幅插圖,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麼白,那麼亮,那麼美。

交流:為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麼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靜”,都有幽雅、美和靜的含義。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麼亮、那麼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二、再讀想象,體會聯想

1、“現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麼清幽,小屋子裏是什麼情景?屋子裏人物的形象怎麼樣?然後請你們講這幅圖。”

(學生各自準備,同座兩人對話。)

教學預設:(描述插圖)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藉着月光彈起琴來。

2、師: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麼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

課文是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想來寫的。現在我們看看下一節課文,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因聽琴聲產生的聯想?

3、學生讀寫實的部分:皮鞋匠靜靜地聽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他睜得大大的眼睛。

4、學生讀聯想,體會情境。

(1)讀書想象第一幅畫面:體會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畫面

(2)體會第二幅畫面:月亮越升越高……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的情境。

(3)隨着音樂體會第三幅畫面:皮鞋匠聽着聽着,覺得海上颳起了大鳳,捲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導再看圖:“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彷彿覺得大海捲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奏也越來越快。)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明確哪裏寫實哪裏寫的聯想,在聯想部分充分讓學生去想象音樂的情感,讓優美的旋律在學生心中流淌,教學時可多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

四、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師:這個傳説之所以寫得這麼感人,這麼富有美感,是與文章中記敍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係。”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麼樣?(不那麼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讀讀。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敍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瞭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設計意圖:體會聯想與寫實的妙處。]

五、朗讀全文,體會文章的前後照應

“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是"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裏覺得怎麼樣呢?她心裏可能要説什麼?我們幫她説出來。”

“貝多芬説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説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麼樣,從哪個詞兒説明他也很激動?”(飛奔)。

師:"同學們,我們再讀讀課文吧。大家可以跟着錄音小聲讀一次,再大聲讀一次。"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中前後照應的地方。品讀課文,感受文章中人格之美,藝術之美,文字之美。]

第三課時

一、難句講解梳理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

“斷斷續續”,説明彈得不熟練。因為環境的幽靜,所以貝多芬能聽到“斷斷續續”的琴聲。這琴聲把他吸引住了。

2、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這句話既表明盲姑娘想聽貝多芬的演奏,又讓哥哥不要因為這件事難過。

3、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多純熟”,是説彈奏的技能熟練;“多深”,是説把曲子裏的感情充分表現出來了。這樣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貝多芬才行,而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彈奏者便是貝多芬。姑娘的話説明她對音樂有很強的理解力,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

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恬靜”,形容姑娘被音樂喚起了想象後,臉上表現出來的專注、平靜的神色。“彷彿”,指哥哥看陶醉在琴聲中的妹妹,從妹妹專注而平靜的神情中產生的感覺,感覺妹妹也和自己一樣,被琴聲帶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5、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

“陶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聲之中了。這句話説明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是多麼的美妙!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突破重難點。]

二、佳句賞析

1、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好像披上了銀紗”、“清幽”描寫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裏的美好景象。這樣的美,蓋過了茅屋裏的窮困和淒涼。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寄予深深的同情。此情此景,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愛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想,使他接起琴鍵來。

2、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皮鞋匠聽着貝多芬的琴聲,聯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第一幅: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這是一個平靜的大海的月夜。此刻,貝多芬輕輕地按着琴鍵,音樂輕幽、舒緩。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了“一縷縷輕紗似的微雲”。隨着天氣的變化,音樂逐漸增強,曲調出現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強音樂驟然響起。浪花“湧過來”,氣勢兇猛,音樂高昂激越,節奏越來越快。這樣聯想,從側面描寫出了貝多芬的琴聲,融進了他心中強烈的感情,美妙動人。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景美情深。]

三、歸納訓練

本文記敍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秋天的明月夜,走進簡陋的茅屋為窮兄妹倆彈琴的故事。他觸景生情,譜寫了著名的《月光曲》。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節):講貝多芬曾經譜寫過《月光曲》。

第二段(第2、3節):講貝多芬在茅屋外邊聽見琴聲。

第三段(第4—7節):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

第四段(第8—10節):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

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講了關於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表現了他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

寫作特點:

課文在描寫實實在在的事物時,加進了人物由實實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使文章表達的感情更深刻。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和寫作的表達特點。]

板書設計

[教學思考:本教學設計重在讀和悟上,教學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去討論,由於學生在知識、思想感情、意境等方面與貝多芬時代有一定距離,設計時注重充分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去説,感悟文章的意境雋永,文質兼美,受到美的薰陶。此外,領會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品味《月光曲》藝術魅力,感受生動文字的畫面美麗,是設計者在教學細節中適度穿插的。]

語文第26課月光曲課件 篇四

教學目的: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2、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繪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貝多芬為兄妹倆彈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本站○(月光曲》。

二、直視課題,找到文章的中心部分來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盲姑娘兩次彈奏曲子的有關句、段,讀一讀,説説貝多芬開始在小路上“散步”,而後來“飛奔”回客店的原因,體會貝多芬的感情有哪些變化?(默讀回答: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2、快速瀏覽,找出哪自然段是寫《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

3、默讀第9自然段,邊讀邊想像,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給你印象最深的畫面。

(1)展示學生的圖畫,找課文中的語句讀一讀,進行評價。

(2)下面請同學們聽一段音樂《月光曲》,看着圖畫或閉上眼睛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4、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回答問題。

(1)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看到這樣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薄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他之所以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逐漸增強,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再後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湧。

(2)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説明了什麼?

哥哥看到妹妹臉上恬靜的表情和睜得大大的眼睛,想到她可能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盲姑娘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她當然不可能產生像她哥哥那樣的聯想,所以只是説她“彷彿也看到了”

三、《月光曲》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板書:聽→看→彈→聽→看→又彈

文章哪幾自然段寫的這個內容?(2——5)

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想象回答。

同桌分配角色朗讀兄妹倆的話,説説當時貝多芬又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讀6——8段)

四、填空

1、貝多芬沒有回答姑娘的話,只是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當時他想到了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出示投影,學生口頭填空)

2、小結:這些都與什麼有關?(環境)

板書:月光窮兄妹。

3、説説當時貝多芬又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

“貝多芬沒有回答”這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句子。

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貝多芬為什麼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

學生的回答有可能性和合理性就對,老師不要限制。

可以回答各種可能:

①貝多芬默認了。

②貝多芬謙虛。

③貝多芬怕人知道,會有很多人來看他。

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進入情境,沒有聽到盲姑娘的話。

⑤貝多芬急着要把《月光曲》彈出來,顧不上回答。

⑥貝多芬認為遇到了知音,非常激動,説不出話來。

⑦是課文省略,下文“讓我再給您彈一曲吧”就是回答。

五、。總結全文

説説通過讀課文,你瞭解到了貝多芬是一個什麼樣的音樂家?(熱愛人民,同情窮人,熱愛大自然。)

六、朗讀欣賞——評讀

①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②指名讀,講評。(讓學生適時互相點評)

注意:整篇課文的朗讀應該是徐緩的、抒情的,只有個別地方如描寫風起浪湧的大海,朗讀時才用高昂的語讀。要注意表達人物的迫切心情,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抱歉心情,盲姑娘安慰哥哥時的體貼、懂事,貝多芬來時的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讚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猜出自己後的愉快、激動,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七、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語文教案-《月光曲教學設計》由教案頻道蒐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