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急救的處理方法(新版多篇)

凍傷急救的處理方法(新版多篇)

凍傷急救的處理方法 篇一

凍傷是低温襲擊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損傷。引起凍傷的原因主要是低温、身體長時間暴露、潮濕、風、水所造成的大量熱量流失。

1.最常見的凍傷部位

凍傷多發生在手指、腳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頰部等處。

2.最容易發生凍傷的時機

冬季夜間温度很低,經常在零下8攝氏度以下,若夜間行走也容易發生凍傷。

3.凍傷的預防

(1)在冬季寒冷環境中活動時一定要做好自我保護工作,穿着一定要暖和。多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冬季户外鍛鍊,這有助於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養成用冷水洗漱的習慣;增加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保證合理的營養供給。

(2)在高寒地帶,不要把易受凍的部位暴露在外面,如手、臉部、耳朵。戴一雙暖和的皮手套,要紮緊手套、衣服和褲子的袖口,防止風雪侵入衣服內,臉上可戴上專業護臉套,耳朵也要戴上耳罩,這樣才能防止這些敏感的部分發生凍傷。

(3)不要站在風比較大的風口處,切記不要在疲勞或是飢餓的時候坐卧在雪地上,否則有可能對雪地產生疲勞的感覺,時間久了是很危險的。

(4)被凍傷的局部,在初期可能沒有明顯刺痛感或是某種現象,因此要隨時注意觀察自己易被凍傷的部位,也可以叫同伴觀察自己是否有凍傷症狀。

4、凍傷的救護措施

凍傷救護原則:儘快脱離低温環境,保暖,儘可能將凍傷人員送往專業醫院進行救護。

(1)一度凍傷,可讓自己主動活動,並按摩受凍部位,促進血液循環。可用辣椒、艾蒿、茄稈煮水薰洗、熱水(不能太燙)浸泡,再塗以凍瘡膏即可。

(2)二度凍傷的水皰可在消毒後刺透,使黃水流出再包紮,傷口已破潰者按感染傷口處理。

(3)三度凍傷,應儘快脱離低温環境,保暖,促進肢體復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則會加重凍傷。

(4)當全身凍傷者出現脈搏、呼吸變慢的話,就要保證呼吸道暢通,並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要漸漸使身體恢復温度,然後速去醫院。

(5)多喝熱飲料(薑糖水、感冒沖劑),如疼痛可服兩片去痛片治療。

(6)除去濕的衣服,進入羽絨睡袋保暖。

(7)用温水輕輕地清潔傷處,由於解凍的傷處很疼,並且皮膚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覺,所以要格外小心。

(8)確保傷處完全乾燥(包括趾間)。有創面的用消毒棉花,無創面的用乾淨、鬆軟的棉墊子包裹保護傷處並保温。

(9)全身體温過低的傷員,為促進復温,可採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在35攝氏度至42攝氏度之間。

預防雹災的辦法 篇二

預報冰雹,大都是利用地面的氣象資料和探空資料,參照當天的天氣形勢,尋找可靠的預報指標。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大自然鬥爭中根據對雲中聲、光、電現象的仔細觀察,在認識冰雹的活動規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根據雷雨雲和冰雹雲中雷電的不同特點,有“拉磨雷,雹一堆”的説法;各地羣眾還觀察到,冰雹來臨以前,雲內翻騰滾動十分厲害。有些地方把這種現象叫“雲打架”。常常是兩塊或幾塊濃積雲相對運動後合併而加強發展,往往有利的地形條件也加強了這種“雲打架”的氣流匯合;另外,在冰雹雲來臨時,天空常常顯出紅黃顏色。冰雹雲底部是黑色或灰色,雲體帶杏黃色。有些地方有“地潮天黃,禾苗提防”(防冰雹)的説法。

當前,在研究冰雹的工作中各地也使用了很多科學儀器,上面提到的閃電計數器就是一種。識別冰雹雲最有力的工具是雷達,利用雷達可以定量地觀測到雲的高度、雲的厚度、雲的雷達回波強度等特徵量,可以連續地監視雲的移動及其結構變化,找出一些經驗指標,使我們有把握地識別一塊雲會不會下冰雹。

準確的冰雹預報,對於在降雹前積極採取防護措施有重要意義。

在做好冰雹預報、識別冰雹雲並密切監視冰雹雲的同時,要充分做好防雹準備。

目前使用的防雹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爆炸方法,另一種是催化方法。

我國目前主要使用爆炸方法。過去,防雹的主要工具是土炮,炮中裝幾兩火藥,沒有炮彈。近年來各地普遍採用和推廣了空炸炮和土追擊炮,可發射至300一1000米高度。這種炮造價低、爆炸力強,深受羣眾歡迎。也有些地區製造了各種類型的火箭,也使用了高射炮,可以射到幾千米高空。爆炸為什麼能防雹呢?有人認為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能影響冰雹雲的氣流,或使冰雹雲改變移動方向。有的人認為是爆炸衝擊波使過冷的水滴凍結,從而抑制冰粒增長,而小冰雹很容易化為雨,這樣就收到了防雹的效果。但是究竟爆炸為什麼能防雹,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第二種防雹方法是化學催化方法。利用火箭或高射炮把帶有催化藥劑(碘化銀)的彈頭射入冰雹雲的過冷卻區,藥物的微粒起了冰核作用。過多的冰核分“食”過冷水而不讓雹粒長大或拖延冰雹的增長時間。

場所配備急救箱急救包注意事項 篇三

為了規範急救箱、急救包的管理和使用,保證員工在需要時第一時間獲得必要救治,應為配備急救箱、急救包:

一、應為人員相對聚集、遠離醫療機構或極易發生人員傷害的現場作業單位配備急救箱,僅限於:

——作業隊伍醫務室。由專業執業醫師指導使用,根據需要選擇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職工活動中心。由於運動性傷害較多,主要配備外傷現場處置類藥物和器具。同時,備用改善心肌供血類、平喘氣霧劑類藥物。

——離退休人員活動中心。由於老年人活動較多,主要配備改善心肌供血類、平喘氣霧劑類、降壓類藥物。同時,備用外傷現場處置類藥物和器具。

——其他臨時配置場所。急救箱應由單位安全管理部門配備,統一編號發放,建立台帳並報公司安全環保處健康環保科備案。急救箱表面應標明使用單位名稱、保管人姓名及聯繫電話。急救箱應由醫生或經過培訓的急救人員保管和使用。

二、應為易發生人員傷害的現場作業班組、各類活動場所、野外作業車輛(船舶)和公務車、單位確認的關鍵崗位人員配備急救包。

——特殊需要配備的,由單位負責人批准確認。

——急救包的配備範圍應由現場作業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提出建議,經基層單位主要行政負責人確認後統一發放,應建立台帳並報上級單位的安全環保部門備案。急救包應指定專人保管和使用。

——安全環保部門負責對急救包配備和使用的管理,並組織相關培訓。

三、應結合季節,場所環境、人員情況及易發傷害和須緊急處置的疾病,急救人員的處置能力等因素,選配適用的應急藥品和器具。

(一)急救箱藥品和器具可包括:

1.急救藥品:血管擴張劑、血管收縮劑、呼吸興奮劑;

2.抗菌素類;

3.抗病毒類;

4.抗痙攣類;

5.解熱止痛鎮靜類;

6.止瀉與水電解質補充製劑類;

7.維生素類;

8.止血、皮膚及創面清洗消毒類;

9.皮質激素類;

10.脱水劑;

11.生物製劑:破傷風抗毒素等;

12.大輸液製劑:葡萄糖、生理鹽水、706代血漿等;

13.毒蟲咬傷防治藥物;

14.特殊施工區域、季節常用藥品。

(二)急救包藥品和器具可包括:

1.燒傷、燙傷類:燒傷膏等;

2.皮膚消毒類:碘伏、酒精消毒片、消毒滅菌巾等;

3.毒蟲叮咬用藥:蛇傷片、碳酸氫鈉片等;

4.簡易外傷處理類:繃帶、無菌紗布、膠布、脱脂棉、創可貼、消毒棉籤、紅藥水、洗眼液等;

5.改善心肌供血類: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

6.平滑肌鬆弛劑類:山莨菪鹼、東莨菪鹼、氣喘噴霧劑等;

7.止瀉收斂劑類:思密達等;

8.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製劑類:口服補液鹽等;

9.基本器械與用品:剪刀、鑷子、安全別針、手套等。

四、急救箱、急救包的保管人員應建立和保持《急救藥品清單》。負責應急藥品的統計、使用、檢查、更換補充等工作。保管人員應對藥品使用情況進行登記,並每月對急救藥品檢查一次;發放單位應進行抽查。

五、急救箱、急救包的保管人員應保持急救箱、急救包內的清潔及藥品、器具的有效,及時對使用過的器具進行消毒,對使用過的一次性急救廢棄物進行回收管理。保管人員應在使用藥品或發現過期藥品後,立即將上報有關人員及時進行補充更換。